學術產出-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Citation Infomation

  • No doi shows Citation Infomation
題名 黑格爾國家論之解析
作者 林瑞旭
貢獻者 沈清松
政治研究所
日期 1987
上傳時間 9-Mar-2016 10:16:01 (UTC+8)
摘要 論文提要
哲學上,"一與多( hen kai pan)之間的關係",引伸到政治思想裡,就成了"個人與團體(individual and commununity)間關聯性如何?"的永恒性問題。西洋政治思想家對此問題,不斷地或就理論,或就實際運行的角度提出解決之道。黑格爾亦不例外。因此本文以相應於"個體性與普遍性(Einzelheit andAllgemeinheit)"的
"個人與團體"這一組對立元做為解析黑格爾國家論的第一組分析單元。
其次,政治學(po1iticus)這一門科目本身,自從亞里士多德將之歸屬於"實踐之知(phronesis)"的範圍後,隨著時間的推進,這門應對環境,採取適當作為之藝術,是否能超越"審慎(prudentia)"這個準則,以達到普遍性,必然性的境界?換言之,它能否成為"”科學之知(episteme)"?黑格爾宣稱其哲學體系是科學的(wiss-enschaft1iche)研究,換言之,它具有普遍性與必然性,而屬於其哲學體系之一部份的國家論,基本上,又是政治學的範圍之一。則實踐之知與科學之知如何貫通?就成了解析黑格爾國家論必須探討的對象。筆者以之做為第二組分析單元。
本論文共分六章,計七萬餘言。
第一章 緒論,說明本文之研究目的、範圍、方法及使用的資料。
第二章 則指明傳統西洋政治及政治學的大體演變,而以康德思想的鋪陳,並指出其困境以做為黑格爾思想發展的根本起點。
第三章 則對黑格爾哲學本身做一概述。黑格爾哲學為一嚴密的體系,國家論僅為其中一個環節,不先行說明其哲學系本身,逕自進入國家論的解析,筆者怕因此淪為論述的空疏、無據。
第四章 指明黑格爾國家論本身普遍,抽象的概念。
第五章 解析國家論的具體內容,即制度的安排及其與概念的關聯。其中王權、立法權,筆者認為其與我們當代關係不大,故論述較簡,行政權部份則取馬克斯(Karl Marx)和韋伯(Max Weber)的思想與之比較說明。
第六章 結論,說明黑格爾之哲學體系(含國家論〉本質在於"思想思想自身"。
筆者自不量力,敢於處理黑格爾的思想,實得之於沈恩師清松、陳師文團、朱師堅章、江師金太、荊師知仁的百般鼓勵。今得以完成,內心感謝之情,紙墨難盡。其次,同班同學李培元,為此論文與筆者有數不盡的徹夜長談,亦使筆者深懷感念。最後,妻魏竽竽,容忍我婚後,不事生產,不務家業,而不時予以精神、物質上的支助,這論文是獻給她的。提要之外,謹以此謝詞為記。
第一章、緒論
第一節、研究之目的與範圍
第二節、研究之方法與使用之資料
第二章、國家論的思想淵源
第一節、亞里士多德政治思想的特徵
第二節、傳統政治轉變的軌迹
第三節、康德的道德論、法權國家觀及其缺點
第三章、國家論的哲學基礎
第一節、建立邏輯學與精神哲學之目的
第二節、邏輯學
第三節、精神哲學
第四章、國家本身普遍的概念──客觀精神
第一節、倫理的意義
第二節、倫理的產生
第三部、倫理的內容
第五章、國家構成法
第一節、王權
第二節、行政權
第三節、立法權
第六章、結論
第一節、黑格爾思想的總結說明
第二節、黑格爾國家論的總結說明
第三節、評論
關聯 碩士
畢業學年度:75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 沈清松
dc.contributor 政治研究所
dc.creator (作者) 林瑞旭zh_TW
dc.date (日期) 1987
dc.date.accessioned 9-Mar-2016 10:16:01 (UTC+8)-
dc.date.available 9-Mar-2016 10:16:01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9-Mar-2016 10:16:01 (UTC+8)-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82117-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論文提要
哲學上,"一與多( hen kai pan)之間的關係",引伸到政治思想裡,就成了"個人與團體(individual and commununity)間關聯性如何?"的永恒性問題。西洋政治思想家對此問題,不斷地或就理論,或就實際運行的角度提出解決之道。黑格爾亦不例外。因此本文以相應於"個體性與普遍性(Einzelheit andAllgemeinheit)"的
"個人與團體"這一組對立元做為解析黑格爾國家論的第一組分析單元。
其次,政治學(po1iticus)這一門科目本身,自從亞里士多德將之歸屬於"實踐之知(phronesis)"的範圍後,隨著時間的推進,這門應對環境,採取適當作為之藝術,是否能超越"審慎(prudentia)"這個準則,以達到普遍性,必然性的境界?換言之,它能否成為"”科學之知(episteme)"?黑格爾宣稱其哲學體系是科學的(wiss-enschaft1iche)研究,換言之,它具有普遍性與必然性,而屬於其哲學體系之一部份的國家論,基本上,又是政治學的範圍之一。則實踐之知與科學之知如何貫通?就成了解析黑格爾國家論必須探討的對象。筆者以之做為第二組分析單元。
本論文共分六章,計七萬餘言。
第一章 緒論,說明本文之研究目的、範圍、方法及使用的資料。
第二章 則指明傳統西洋政治及政治學的大體演變,而以康德思想的鋪陳,並指出其困境以做為黑格爾思想發展的根本起點。
第三章 則對黑格爾哲學本身做一概述。黑格爾哲學為一嚴密的體系,國家論僅為其中一個環節,不先行說明其哲學系本身,逕自進入國家論的解析,筆者怕因此淪為論述的空疏、無據。
第四章 指明黑格爾國家論本身普遍,抽象的概念。
第五章 解析國家論的具體內容,即制度的安排及其與概念的關聯。其中王權、立法權,筆者認為其與我們當代關係不大,故論述較簡,行政權部份則取馬克斯(Karl Marx)和韋伯(Max Weber)的思想與之比較說明。
第六章 結論,說明黑格爾之哲學體系(含國家論〉本質在於"思想思想自身"。
筆者自不量力,敢於處理黑格爾的思想,實得之於沈恩師清松、陳師文團、朱師堅章、江師金太、荊師知仁的百般鼓勵。今得以完成,內心感謝之情,紙墨難盡。其次,同班同學李培元,為此論文與筆者有數不盡的徹夜長談,亦使筆者深懷感念。最後,妻魏竽竽,容忍我婚後,不事生產,不務家業,而不時予以精神、物質上的支助,這論文是獻給她的。提要之外,謹以此謝詞為記。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第一章、緒論
第一節、研究之目的與範圍
第二節、研究之方法與使用之資料
第二章、國家論的思想淵源
第一節、亞里士多德政治思想的特徵
第二節、傳統政治轉變的軌迹
第三節、康德的道德論、法權國家觀及其缺點
第三章、國家論的哲學基礎
第一節、建立邏輯學與精神哲學之目的
第二節、邏輯學
第三節、精神哲學
第四章、國家本身普遍的概念──客觀精神
第一節、倫理的意義
第二節、倫理的產生
第三部、倫理的內容
第五章、國家構成法
第一節、王權
第二節、行政權
第三節、立法權
第六章、結論
第一節、黑格爾思想的總結說明
第二節、黑格爾國家論的總結說明
第三節、評論
dc.format.extent 520 bytes-
dc.format.mimetype text/html-
dc.relation (關聯) 碩士
dc.relation (關聯) 畢業學年度:75
dc.title (題名) 黑格爾國家論之解析zh_TW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