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blications-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NCCU Library

Citation Infomation

Related Publications in TAIR

題名 諮商的教育哲學基礎之研究
作者 張可昌
貢獻者 沈清松
教育研究所
日期 1988
上傳時間 10-Mar-2016 16:19:00 (UTC+8)
摘要 提要內容
一、研究目的:
1.探討教育、諮商與(教育)哲學彼此的關係;尋求以諮商和哲學來共同對教育做較整全的說明。
2.檢視一般在理論比較上的缺失,尋找足以幫助教育者形成自己的「通用理論」之方法與態度。
3.在上述二目的中,肯定存有學對於教育與諮商的重要性。
二、方法與進程:
本研究採詮釋學與現象學的方法,並輔以分析的方法以行批判與綜合;而這些方法的統整又需要一連貫性的方法來完成,本文於是進而採取對比的方法來進行統整。
依這些方法在第二章中針對教育,諮商與(教育)哲學既有的關係,予以分析和批判,在初步的「存而不論」中對比,以找出應有或能有的關係。第三章則先將一般對理論的取向和上述鉅觀層次的關係「存而不論」,就個人層次進一步地分析與批判,以彰顯理論和其比較中的主體性,並初步地完成以對比的方法來連接其他的方法;繼而從存有學出發,在諮商與哲學的對比中,形成對人的存有與其存在的關聯的詮釋,並以此對諮商中有關的哲學概念和實務予以批判。第四章再以此對比結果,在有關的教育哲學中既還原又詮釋地再對比,並對教育上的一些概念與實務進行批判。
三、研究發現:
教育是在開顯中求治療,諮商則是在治療中求開顯,二者具有相輔相成的辯證關係;忽略了此種關係,學生並不能真正的學習與均衡地發展。現代哲學對於人的存有的追問,在結合了諮商的研究成果時,可以對人的形成有著較完善的解說,使得教育能夠把握人性開顯的方向。這種結合同時也形成了對教育(哲學)與諮商的批判:教育和諮商同樣具有科學與哲學的雙重性格,然而二者皆缺少了對哲學的共同隸屬,而教育哲學往往又不能對哲學採取距離,因此都未能促使科學和哲學進行對此。
教育者本身未能進行對比,也是教育未能落實其理想或目的的一個原因。教育者的專業資格往往被不當地預設,使得「自覺覺他」、「己立立人」的對比層次中出現了斷層。教育者對於教育理論的統整與把握,乃繫於對自己的統整與把握;在人的共同隸屬上採取距離時,教育者不但能對人和教育做承諾,並且能進行自由與批判的教學,在重獲人師的角色功能中,促使學生去自我實現與重建社
會。
四、有關建議:
1.諮商應列為師範教育的必修課程。
2.師範教育的諮商課程應注重哲學基礎的研究;諮商員的「輔系」不應被視為教師來源的「第二進路」。
3.教育哲學課程應注重存有學的研究;諮商與教育哲學課程,應考慮以一種諮商的方式來進行教學。
4.教學、諮商和訓導應調整彼此的合作關係。
目錄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2
第二節 研究方法的說明………8
第二章 教育、諮商與(教育)哲學的關係………17
第一節 教育與諮商………17
第二節 諮商與哲學………31
第三節 哲學與教育哲學………48
第三章 諮商的哲學基礎………73
第一節 理論取向中的方法和態度………73
第二節 從存有學出發的諮商………102
第四章 教育哲學的研究………169
第一節 人性觀………169
第二節 人格發展………178
第三節 人際交往………190
第四節 自由與責任………201
第五節 知識與價值………211
第六節 完善的教學………225
第五章 結論………255
第一節 研究發現與有關建議………257
第二節 研究限制與未來展望………271
參考書目………273
描述 碩士
畢業學年度:76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 沈清松
dc.contributor 教育研究所
dc.creator (作者) 張可昌zh_TW
dc.date (日期) 1988
dc.date.accessioned 10-Mar-2016 16:19:00 (UTC+8)-
dc.date.available 10-Mar-2016 16:19:00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10-Mar-2016 16:19:00 (UTC+8)-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82299-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
dc.description (描述) 畢業學年度:76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提要內容
一、研究目的:
1.探討教育、諮商與(教育)哲學彼此的關係;尋求以諮商和哲學來共同對教育做較整全的說明。
2.檢視一般在理論比較上的缺失,尋找足以幫助教育者形成自己的「通用理論」之方法與態度。
3.在上述二目的中,肯定存有學對於教育與諮商的重要性。
二、方法與進程:
本研究採詮釋學與現象學的方法,並輔以分析的方法以行批判與綜合;而這些方法的統整又需要一連貫性的方法來完成,本文於是進而採取對比的方法來進行統整。
依這些方法在第二章中針對教育,諮商與(教育)哲學既有的關係,予以分析和批判,在初步的「存而不論」中對比,以找出應有或能有的關係。第三章則先將一般對理論的取向和上述鉅觀層次的關係「存而不論」,就個人層次進一步地分析與批判,以彰顯理論和其比較中的主體性,並初步地完成以對比的方法來連接其他的方法;繼而從存有學出發,在諮商與哲學的對比中,形成對人的存有與其存在的關聯的詮釋,並以此對諮商中有關的哲學概念和實務予以批判。第四章再以此對比結果,在有關的教育哲學中既還原又詮釋地再對比,並對教育上的一些概念與實務進行批判。
三、研究發現:
教育是在開顯中求治療,諮商則是在治療中求開顯,二者具有相輔相成的辯證關係;忽略了此種關係,學生並不能真正的學習與均衡地發展。現代哲學對於人的存有的追問,在結合了諮商的研究成果時,可以對人的形成有著較完善的解說,使得教育能夠把握人性開顯的方向。這種結合同時也形成了對教育(哲學)與諮商的批判:教育和諮商同樣具有科學與哲學的雙重性格,然而二者皆缺少了對哲學的共同隸屬,而教育哲學往往又不能對哲學採取距離,因此都未能促使科學和哲學進行對此。
教育者本身未能進行對比,也是教育未能落實其理想或目的的一個原因。教育者的專業資格往往被不當地預設,使得「自覺覺他」、「己立立人」的對比層次中出現了斷層。教育者對於教育理論的統整與把握,乃繫於對自己的統整與把握;在人的共同隸屬上採取距離時,教育者不但能對人和教育做承諾,並且能進行自由與批判的教學,在重獲人師的角色功能中,促使學生去自我實現與重建社
會。
四、有關建議:
1.諮商應列為師範教育的必修課程。
2.師範教育的諮商課程應注重哲學基礎的研究;諮商員的「輔系」不應被視為教師來源的「第二進路」。
3.教育哲學課程應注重存有學的研究;諮商與教育哲學課程,應考慮以一種諮商的方式來進行教學。
4.教學、諮商和訓導應調整彼此的合作關係。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目錄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2
第二節 研究方法的說明………8
第二章 教育、諮商與(教育)哲學的關係………17
第一節 教育與諮商………17
第二節 諮商與哲學………31
第三節 哲學與教育哲學………48
第三章 諮商的哲學基礎………73
第一節 理論取向中的方法和態度………73
第二節 從存有學出發的諮商………102
第四章 教育哲學的研究………169
第一節 人性觀………169
第二節 人格發展………178
第三節 人際交往………190
第四節 自由與責任………201
第五節 知識與價值………211
第六節 完善的教學………225
第五章 結論………255
第一節 研究發現與有關建議………257
第二節 研究限制與未來展望………271
參考書目………273
dc.format.extent 568 bytes-
dc.format.mimetype text/html-
dc.title (題名) 諮商的教育哲學基礎之研究zh_TW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