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contributor | 林英彥 | |
dc.contributor | 地政研究所 | |
dc.creator (作者) | 李佩芬 | zh_TW |
dc.date (日期) | 1988 | |
dc.date.accessioned | 10-Mar-2016 17:10:17 (UTC+8) | - |
dc.date.available | 10-Mar-2016 17:10:17 (UTC+8) | - |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 10-Mar-2016 17:10:17 (UTC+8) | - |
dc.identifier.uri (URI) |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82399 | - |
dc.description (描述) | 碩士 | |
dc.description (描述) | 畢業學年度:76 | |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 論文提要隨著台北車站之改建、鐵路地下化與捷運系統之開展,中華路西門町一帶也在更新的聲浪中,出現了再發展的良好契機而如何藉由「地下街」之貫穿,建立完善的人車分離系統,改善混亂的交通及活絡商業機能,即成了台北市政建設的焦點。然而地下街之規劃與興建,所牽涉問題極為繁雜,我國在此方面仍處於起步階段,實際經驗與法令體制尚缺;而另一方面全國首創的高雄地下街,卻面臨著封閉的威脅。法令與體制之不完備在前,高雄失敗之殷鑑在後,地下街在台灣未來之動向如何?未來可能是台灣第二條地下街一一台北站前與中華路地下街之開發,又如何揚長匡弊,踏出穩健的第一步呢? 動機以萌,研究之目的主為:1.略窺地下街在台灣未來發展之一二;2.探討高雄地下街失敗之癥結,建立台灣開發地下街應有之態度,以防日後治絲益棼;3.以台北車站及中華路規劃中的地下街為例,期能提供未來地下街開發體制與營運管理可行之途徑。 本研究係由國內外地下街相關文獻著手,就研究方法論之,係屬比較分析法與歸納分析法之綜合應用,並輔以問卷調查法。全文共分六章,計有十九節,主要內容如下: 第一章:緒論。確定本文之研究目的與範圍,闡明研究限制與研究方法,並就相關文獻作一回顧。 第二章:有關地下街之基本研究。含名詞之界定;就發展緣起與效益,闡述地下街需要開發之理由,並比較中日地下街開發之特色,規模與相關法令,從日本發展的態勢略窺台灣未來的端倪。 第三章:地下街開發之檢討與台灣開發之態度。採討日本地下街發展後的問題,及高雄地下街開發至今執行之困難所在,以資未來開發之借鏡,並藉以說明台灣開發地下街之基本態度。 第四章:地下街之開發,第五章:地下街之營運管理。就日本與高雄開發地下街之經驗,取其長、去其弊,以台北車站及中華路為例,研擬台灣開發地下街合乎理想之程序、開發主體及營運管理之方法與執行體制等。 第六章:結論與建議。總結重要的研究結果,並提出建議事項。 本研究的重要結果與建議計有: 一、台灣未來地下街之動向一隨著捷運系統的開展,地下街將漸嶄露頭角,而與停車場併設之機率相對提高。再則公共設施保留地的棘手,地下街(地下商場)將成為鼓勵私人投資公共設施之政策手段,唯現行法窒礙難行,有待突破。假若法令無法迎頭趕上,可預見的是地下街公共步道的重要機能將在利誘下犧牲,致使地下街與地下商場混淆不清。 二、台灣開發地下街之態度一地下街之設置利弊參半,宜「審慎處理」。在確認問題後,宜考慮「社會成本」的負擔,並策訂長期政策與妥擬法令規章,俾有所遵循。切忌「溺於利」導致日後「劫於勢」,而演變成「易放難收、羈勒不易」的多舛局面。 三、台北車站與中華路地下街之開發,宜成立開發委員會,以為決策與審議之單位;開發主體宜採公私合營之經營型態,統籌計畫之擬議、施行與未來之營運管理。 四、台北車站與中華路之營運管理 1.地下街之權屬:就事實與法令規定,土地之取得當以設定地上權為宜,即地下之地上權。建築物之權屬,從易行性觀點論之,宜屬開發主體所有。 2.營運方式:基於地下街之整體性,宜由開發主體總負責採「出租經營」方式,管理規約明載契約內,以利事權統一。 3.維護方式:應使使用權與維護權趨於一致,清楚劃分專有(用)與共同部分之範疇,以利責任與費用之分擔。 | |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 目錄圖目次………VI表目次………VII第一章 緒論………1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1第二節 研究方法與流程………2第三節 研究範圍、限制與內容………3第四節 文獻回顧………5第二章 有關地下街之基本研究………7第一節 地下街之意義………7第二節 需要開發地下街之理由探討………10第三節 地下街與捷運車站之聯合開發………13第四節 從日本地下街的發展沿革看台灣地下街的發展………17第三章 地下街開發之檢討與台灣開發之態度………36第一節 日本地下街發展後的問題所在………36第二節 高雄地下街商場個案的檢討………39第三節 台灣開發地下街之態度………50第四章 地下街之開發──以台北車站及中華路計畫之地下街為例………56第一節 開發地下街必要性之分析………56第二節 開發主體之試案………67第三節 開發地下街之實施程序………80第五章 地下街之營運管理………90第一節 地下街之權屬………90第二節 營運方式、營業項目與分區使用………96第三節 地下街之管理與維護方法………105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111第一節 結論………111第二節 建議………112參考書目………116附錄一………121附錄二………124圖目次圖1-1:研究流程圖………4圖2-1:日本地下街基本方針定義之「地下街」………8圖2-2:日本各年代地下街之通道、店舖與停車場等所佔之比例………30圖3-1:日本梅田地下街發展狀況………37圖3-2:犯罪數與步行密度的關係………39圖3-3:高雄地下街貨品嚴重侵佔通道………49圖3-4:高雄地下街簡陋的消防設備………49圖3-5:高雄地下街設施管線之外露且腐蝕………49圖4-1:台北車站及中華路地下街之範圍圖………58圖4-2:台北車站地區與中華路地下街規劃圖………59圖4-3:建設地下街與相關計畫之意義………60圖4-4:地下街促使都心區之整體化………62圖4-5:鐵路地下化與地下街建設後城廓之植栽計畫………63圖4-6:台北站前未來道路網之改善………64圖4-7::地下街建設對台北西區之波及效果………65圖4-8:企業形態之分類………67圖4-9:政府稅課收入佔GNP之比例………74圖4-10:政府及公營投資佔GNP之比例………76圖4-11:台北市存放款之歴年變化………76圖4-12:日本地下街新設、增設之協議流程圖………81圖4-13:台北市地下街開發委員會組織圖………86圖5-1:中華路現況圖………91圖5-2:地下街經營管理之體系圖………97圖5-3:出租經營流程圖………99圖5-4:台北車站及中華路地下街之分區規劃………106圖6-1:台北站前及中華路地下街開發建議流程圖………114表目次表2-1:日本與台灣地下街開發沿革之比較………20表2-2:日本地下街有關之法令………24表2-3:台灣地下建築物(地下街)之法令依據………25表2-4:開發地下街相關之周邊法令………27表2-5:日本各年代地下街之規模………30表2-6:台灣與日本有關地下街法令之比較………31表3-1:高雄地下街商場個案簡介表………41表3-2:高雄地下街商場商戶調查統計表………43表3-3:高雄地下街商場業者對管理辦法的瞭解………44表3-4:高雄地下街商場業者對管理維護的滿意程度………45表3-5:高雄地下街商場管理維護令人不滿意的原因………45表3-6:高雄地下街商場業者期望未來管理維護之負責單位………46表3-7:高雄地下街商場業者期望未來訂定管理辦法之單位………47表4-1:開發主體類型之評估表………70表4-2:日本那霸市地下街收支計畫之設算表………73表4-3:國民儲蓄與國內投資………75表4-4:日本地下街開發主體之型態………78表5-1:公有土地取得方式之法令依據………92表5-2:地下街各類營運型態之比較………98表5-3:台北市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規則有關使用規定一覽表………101表5-4:日本地下街營業類別及比率………103表5-5:橫濱市中央地下街遊客年齡組成………105表5-6:東京新宿西口地下街遊客年齡組成………105表5-7:台北市地下街市府管理權責劃分表………108 | |
dc.format.extent | 444 bytes | - |
dc.format.mimetype | text/html | - |
dc.title (題名) | 臺灣地下街開發及營運管理之研究 : 以臺北車站及中華路計劃中之地下街為例 | zh_TW |
dc.type (資料類型) | thesis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