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Citation Infomation

  • No doi shows Citation Infomation
題名 審計人員對審計抽樣α及β風險認知程度之研究
作者 林松宏
貢獻者 鄭丁旺
會計研究所
日期 1988
上傳時間 11-Mar-2016 11:06:18 (UTC+8)
摘要 論文提要
本文係以審計抽樣α及β風險為研究範圍,旨在探討我國會計師事務所審計人員對α及β風險之認知程度。α與β風險係一種相對性的觀念,前者涉及審計效率(Efficiency),後者則涉及審計效果(Effectiveness)。兩者在認知上之差距均足以影響審計人員之專業判斷,從而損及其形象、聲譽。
在本文中,首先探討有關審計風險之定義,並探究其形成原因;其次則將審計風險依抽樣方法與審計程序之不同加以分類,並提出其數量模型,俾使審計人員對整體審計風險之控制有深刻的瞭解。再者則提出「古典模式」「貝式決策理論模式」及「貨幣單位抽樣模式」等有關α及β的控制模型詳加縷述。
本文實證研究係以國內會計師事務所審計人員(分三大與非三大)及審計學術界人員為受試對象,問卷分三組採不具名方式寄發,回函問卷經整理後採t值檢定及單因子變異數加以分析。其研究目的旨在暸解上述人員對α及β風險之認知程度;以便對國內審計實務界之專業訓練及學術界之審計教育提出發展的方向,並指引出可行的途徑。
目錄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1
第二節 研究範圍………3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限制………4
一、研究方法………4
二、研究限制………5
第四節 論文架構………5
第二章 審計抽樣風險形成之文獻探討………9
第一節 審計抽樣之目的與沿革………9
一、審計的定義與功能………9
二、審計抽樣的目的與沿革………11
第二節 審計風險之意義及形成原因………16
一、審計風險之意義………16
二、審計風險形成的原因………19
第三節 審計風險之組成及分類………24
一、統計抽樣法與非統計抽樣法………25
二、審計風險之組成………27
三、審計風險之分類………36
第四節 審計風險之數量模型………40
一、審計風險數量模型之演進………41
二、真正風險與評估風險之差異………49
第三章 審計抽樣α及β風險之認知………59
第一節 虛無假設與對立假設………59
一、正值法………63
二、負值法………65
三、正值法與負值法之比較………66
第二節 影響β風險的控制因素………69
一、真實的會計錯誤(E")………70
二、假設檢定所採用的方法………72
三、型I錯誤之最大可容忍誤差水準………72
四、樣本量之大小………74
五、審計檢定中所存之偏見………76
六、假設檢定的方向………76
第三節 β風險之量化及檢定力函數………80
一、正值法下β風險的量化函數………80
二、負值法下β風險的量化函數………87
第四節 α及β風險之控制模型………89
一、古典模式………90
二、貝氏決策理論模式………93
三、貨幣單位抽樣模式………102
第四章 我國審計人員對審計抽樣α及β風險認知程度之探討………113
第一節 研究方法………114
一、問卷之設計………114
二、樣本之選擇………116
三、回函之整理………117
四、問卷之分析方法………117
第二節 實證結果分析………120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129
第一節 結論………129
第二節 建議………130
一、對審計實務界之建議………131
二、對企業界之建議………131
三、對學術界之建議………131
四、對政府有關單位之建議………132
參考書目………133
問卷附錄………139

圖表目錄
圖目錄
圖1-1 論文架構流程圖………7
圖2-1 會計資訊之溝通及審計功能之角色………10
圖2-2 非統計抽樣法之決策過程………28
圖2-3 審計風險組成要素圖………31
圖2-4 審計風險組成簡圖………36
圖2-5 隨機誤差與偏見誤差之關係………38
圖2-6 審計風險組成簡圖………39
圖2-7 審計風險之冰雹暴風比喻圖………40
圖3-1 正值法下之接受域及拒絕域………64
圖3-2 正值法下之型I及型II錯誤………65
圖3-3 負值法下之接受域及拒絕域………66
圖3-4 負值法下之型I及型II錯誤………66
圖3-5 正值法與負值法下α及β之比較………67
圖3-6 正值法下母體真實會計錯誤對β^+風險之影響………70
圖3-7 負值法下母體真實會計錯誤對β^+風險之影響………71
圖3-8 正值法下α^+風險對β^+風險所產生之影響………73
圖3-9 正值法下樣本量對β^+風險所產生之影響………75
圖3-10 正值法下偏見誤差對β^+風險所產生之影響………77
圖3-11 負值法下偏見誤差對β^-風險所產生之影響………78
圖3-12 正值法下檢定方向對β^+風險所產生之影響………79
圖3-13 正值法下β^+風險之量化函數………81
圖3-14 正值法下之作業特性函數………83
圖3-15 正值法下之檢定力曲線………84
圖3-16 正值法下樣本量增大後作業特性曲線及檢定力曲線之變動………85
圖3-17 正值法下α^+增加後作業特性曲線及檢定力曲線之變動………86
圖3-18 正值法下之標準化作業特性曲線及檢定力曲線………86
圖3-19 負值法下β^-風險之量化函數………87
圖3-20 負值法下之標準化作業特性曲線及檢定力曲線………89
圖3-21 Elliott & Rogers對α及β風險之控制模式………90
圖3-22 Kinney假設檢定之接受域與拒絕域………98
圖3-23 波氏分配下α及β風險之控制模式………105

表目錄
表2-1 抽樣方法與隨機誤差、偏見誤差之關係………39
表3-1 假設檢定的可能結果………61
表3-2 決策行動的報酬矩陣表………95
表4-1 審計抽樣風險所涵蓋的各種層面………115
表4-2 本論文問卷回函統計表………118
表4-3 樣本回函之個人屬性特徵統計表………119
表4-4 各組受試者得分情形分配表………122
表4-5 審計實務界與學術界得分情形分配表………124
表4-6 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126
表4-7 薛費氏事後檢定分析表………127
表4-8 受試者應用統計抽樣情形彙總表………128
描述 碩士
畢業學年度:76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 鄭丁旺
dc.contributor 會計研究所
dc.creator (作者) 林松宏zh_TW
dc.date (日期) 1988
dc.date.accessioned 11-Mar-2016 11:06:18 (UTC+8)-
dc.date.available 11-Mar-2016 11:06:18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11-Mar-2016 11:06:18 (UTC+8)-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82430-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
dc.description (描述) 畢業學年度:76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論文提要
本文係以審計抽樣α及β風險為研究範圍,旨在探討我國會計師事務所審計人員對α及β風險之認知程度。α與β風險係一種相對性的觀念,前者涉及審計效率(Efficiency),後者則涉及審計效果(Effectiveness)。兩者在認知上之差距均足以影響審計人員之專業判斷,從而損及其形象、聲譽。
在本文中,首先探討有關審計風險之定義,並探究其形成原因;其次則將審計風險依抽樣方法與審計程序之不同加以分類,並提出其數量模型,俾使審計人員對整體審計風險之控制有深刻的瞭解。再者則提出「古典模式」「貝式決策理論模式」及「貨幣單位抽樣模式」等有關α及β的控制模型詳加縷述。
本文實證研究係以國內會計師事務所審計人員(分三大與非三大)及審計學術界人員為受試對象,問卷分三組採不具名方式寄發,回函問卷經整理後採t值檢定及單因子變異數加以分析。其研究目的旨在暸解上述人員對α及β風險之認知程度;以便對國內審計實務界之專業訓練及學術界之審計教育提出發展的方向,並指引出可行的途徑。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目錄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1
第二節 研究範圍………3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限制………4
一、研究方法………4
二、研究限制………5
第四節 論文架構………5
第二章 審計抽樣風險形成之文獻探討………9
第一節 審計抽樣之目的與沿革………9
一、審計的定義與功能………9
二、審計抽樣的目的與沿革………11
第二節 審計風險之意義及形成原因………16
一、審計風險之意義………16
二、審計風險形成的原因………19
第三節 審計風險之組成及分類………24
一、統計抽樣法與非統計抽樣法………25
二、審計風險之組成………27
三、審計風險之分類………36
第四節 審計風險之數量模型………40
一、審計風險數量模型之演進………41
二、真正風險與評估風險之差異………49
第三章 審計抽樣α及β風險之認知………59
第一節 虛無假設與對立假設………59
一、正值法………63
二、負值法………65
三、正值法與負值法之比較………66
第二節 影響β風險的控制因素………69
一、真實的會計錯誤(E")………70
二、假設檢定所採用的方法………72
三、型I錯誤之最大可容忍誤差水準………72
四、樣本量之大小………74
五、審計檢定中所存之偏見………76
六、假設檢定的方向………76
第三節 β風險之量化及檢定力函數………80
一、正值法下β風險的量化函數………80
二、負值法下β風險的量化函數………87
第四節 α及β風險之控制模型………89
一、古典模式………90
二、貝氏決策理論模式………93
三、貨幣單位抽樣模式………102
第四章 我國審計人員對審計抽樣α及β風險認知程度之探討………113
第一節 研究方法………114
一、問卷之設計………114
二、樣本之選擇………116
三、回函之整理………117
四、問卷之分析方法………117
第二節 實證結果分析………120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129
第一節 結論………129
第二節 建議………130
一、對審計實務界之建議………131
二、對企業界之建議………131
三、對學術界之建議………131
四、對政府有關單位之建議………132
參考書目………133
問卷附錄………139

圖表目錄
圖目錄
圖1-1 論文架構流程圖………7
圖2-1 會計資訊之溝通及審計功能之角色………10
圖2-2 非統計抽樣法之決策過程………28
圖2-3 審計風險組成要素圖………31
圖2-4 審計風險組成簡圖………36
圖2-5 隨機誤差與偏見誤差之關係………38
圖2-6 審計風險組成簡圖………39
圖2-7 審計風險之冰雹暴風比喻圖………40
圖3-1 正值法下之接受域及拒絕域………64
圖3-2 正值法下之型I及型II錯誤………65
圖3-3 負值法下之接受域及拒絕域………66
圖3-4 負值法下之型I及型II錯誤………66
圖3-5 正值法與負值法下α及β之比較………67
圖3-6 正值法下母體真實會計錯誤對β^+風險之影響………70
圖3-7 負值法下母體真實會計錯誤對β^+風險之影響………71
圖3-8 正值法下α^+風險對β^+風險所產生之影響………73
圖3-9 正值法下樣本量對β^+風險所產生之影響………75
圖3-10 正值法下偏見誤差對β^+風險所產生之影響………77
圖3-11 負值法下偏見誤差對β^-風險所產生之影響………78
圖3-12 正值法下檢定方向對β^+風險所產生之影響………79
圖3-13 正值法下β^+風險之量化函數………81
圖3-14 正值法下之作業特性函數………83
圖3-15 正值法下之檢定力曲線………84
圖3-16 正值法下樣本量增大後作業特性曲線及檢定力曲線之變動………85
圖3-17 正值法下α^+增加後作業特性曲線及檢定力曲線之變動………86
圖3-18 正值法下之標準化作業特性曲線及檢定力曲線………86
圖3-19 負值法下β^-風險之量化函數………87
圖3-20 負值法下之標準化作業特性曲線及檢定力曲線………89
圖3-21 Elliott & Rogers對α及β風險之控制模式………90
圖3-22 Kinney假設檢定之接受域與拒絕域………98
圖3-23 波氏分配下α及β風險之控制模式………105

表目錄
表2-1 抽樣方法與隨機誤差、偏見誤差之關係………39
表3-1 假設檢定的可能結果………61
表3-2 決策行動的報酬矩陣表………95
表4-1 審計抽樣風險所涵蓋的各種層面………115
表4-2 本論文問卷回函統計表………118
表4-3 樣本回函之個人屬性特徵統計表………119
表4-4 各組受試者得分情形分配表………122
表4-5 審計實務界與學術界得分情形分配表………124
表4-6 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126
表4-7 薛費氏事後檢定分析表………127
表4-8 受試者應用統計抽樣情形彙總表………128
dc.format.extent 874 bytes-
dc.format.mimetype text/html-
dc.title (題名) 審計人員對審計抽樣α及β風險認知程度之研究zh_TW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