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blications-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
Google ScholarTM
NCCU Library
Citation Infomation
Related Publications in TAIR
題名 台灣股價與景氣循環關係之研究 作者 高崇傑
Kao, Chung-Chieh貢獻者 王金利
Wang, Chin-Lih
高崇傑
Kao, Chung-Chieh關鍵詞 台灣股價指數
景氣循環
領先指標
誤差修正模型
Stock index
Business cycle
Leading Index
Error Correction Model日期 2000 上傳時間 31-Mar-2016 15:32:07 (UTC+8) 摘要 股票市場乃屬長期資本市場,企業家透過「資本證券化」的方式向投資人募集資金,做為公司營運及擴充規模之用。是故股票市場繫乎一國的經濟發展,乃經濟發展之櫥窗。無論基於何種因素,股價確實會有漲跌互異的現象,但消息面、心理面或其他非經濟因素並不能完全的支配股價走勢,從長期而論,股價終究會回歸基本面,所謂基本面,就是經濟之榮枯,常以景氣的好壞來表現,景氣循環即為一種經濟波動的現象。是故,雖致使股價波動的因素繁多,然而由長期基本面的觀點來看,景氣循環是否為解釋台灣股價指數長期走勢的主要力量呢?此乃本文所欲探尋的答案。本文以經建會所公佈之景氣領先指標綜合指數及其組成要素分別代表景氣狀況,從理論與文獻上整理說明股價變動與景氣循環的關係,並陳述1990年代的台灣股價指數與景氣循環走勢之關係,最後利用由Johansen所發展非常適於經濟模型的估計與檢定的計量工具---共整合分析與向量誤差修正模型,企圖以變數間所具有的整合線性關係作為衡量長期的均衡關係,並以均方誤差(RMSE)與絕對平均百分比誤差(MAPE)評量預測績效。 本文最終實證所得之各項重要結論如下: 一、股價與領先指標綜合指數 短期上落後一期和落後四期的領先指標綜合指數變動率與股價報酬率具有顯著的正向關係,此外股價與領先指標綜合指數長期存在正向共整合方程式。 二、股價與貨幣供給M1b具正向關係 長期而言依據共整合檢定,兩者具有長期均衡關係,並在同期時具顯著正向關係;在短期方面,依誤差修正模型之t檢定當期股價報酬率與落後一期之貨幣供給變動率呈現顯著正相關。 三、股價與海關出口值、新接訂單指數 股價分別在長期與兩者具均衡關係,並在同期時具顯著正向關係,但在短期上並無明顯關係。 四、股價與躉售物價、製造業平均每人每月工時、台灣地區房屋建築申請面積並無明顯關係。 五、所有五個共整合模型之預期值,均顯示出在上升波段預期值低於股價實際值,而在下跌波段預期值高於股價,此明顯反應了台灣股市投資人較不重視基本面分析,而以短線操作為主,心理因素、炒作因素影響重大,所以經濟景氣時常一窩峰買進而高估股價,反之,則大量殺出而低估股價。 六、五項共整合模型預期績效之良劣順序為:1.領先指標綜合指數與股價之ECM;2.三領先變數綜合與股價之ECM;3.M1b與股價之ECM;4.製造業新接訂單與股價之ECM;5.海關出口值之ECM由上面之順序顯示考量較多經濟變數較能涵蓋實質經濟,也能獲致較佳之預期。 總合而言,本研究各項模型雖不盡如人意,但對於大盤走勢之預期有不錯之效果,若再加入國人之心理因素,於牛市中將預期值往上修正,而於熊市將預期值往下修正,本模型應可更貼近實際股市情況。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于宗先、王金利(民國88年),台灣泡沫經濟,台北:中國經濟企業研究所。 王志中(民國82年),以總體經濟指標預測台灣股票報酬,台灣科技大學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馮如、蘇永成(民國87年),「臺灣股票市場與總體經濟變數之因果關係研究:二元VAR模型網狀檢定」,證券市場發展季刊,第十卷,第三期,九月,頁65-90。 古永嘉、李鑑剛(民國86年),「臺灣股票市場報酬率之橫斷面與縱斷面混和分析」,輔仁管理評論,第五卷,第一期,頁77-96。 吳志明(民國78年),台灣地區景氣指標與股票價格關係之實證研究-多元時間數列分析法,東吳大學經濟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惠然(民國65年),「景氣循環與景氣指標」,工商月刊,第二十四卷,第二期,二月,頁15-18。 阮宏緒(民國85年),台灣股市預期報酬-VAR BVAR ECM BECM 模型分析比較,中原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之義(民國78年),試論股票指數之決定因素(民國69年至77年)-聯立模型之初步結果,文化大學經濟研究所博士論文。 張國勇(民國79年),我國股票報酬率與實質活動間之關係,台灣大學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雋(民國89年),台灣股票市場,台北:經史子集出版社。 張麗蕙(民國79年),「臺灣股價波動之總體經濟因素分析」,證券管理,第八卷,第三期,三月,頁17-18。 曹晉彰(民國82年),股價指數與總體經濟因素的關係,台灣大學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許添財(民國70年),景氣循環之研究-歷史、本質與存在,台北:華泰書局,頁93。 陳俊良(民國85年),台灣股市領先指標之研究,東海大學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厚侗(民國67年),「醉步理論與有效率資本市場學說」,證交資料,第195期,頁42-49。 陳翠玲(民國79年),總體經濟與股價關係之研究,中山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文輝(民國86年),台灣地區總體經濟指標公佈與股市關聯之研究,台灣大學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博怡、歐陽繼德(民國78年),「臺灣股票市場、貨幣供給與物價之實証研究」,台北市銀月刊,第20卷,第11期,頁21-32。 黃朝顯(民國82年),台灣股票市場與總體經濟社會的關係,台灣大學經濟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嘉斌、俞濟群(民國87年),經濟指標圖解,台北:寰宇出版社。 劉子瑯(民國77年),台灣地區貨幣供給與股票價格關係之實證究,台灣大學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其昌(民國79年),「臺灣股票價格影響因素的基本特性分析」,臺灣銀行季刊,第四十一卷,第一期,三月,頁201-225。 劉紹輔(民國66年),「康特提耶夫長期景氣循環」,臺灣經濟金融月刊,第十三卷,第二期,頁48-50。 鄭虹真(民國85年),總體經濟變數對類股指數報酬率影響之實證研究-TFARMA,中興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鄭聰斌(民國86年),台灣股市與總體經濟變數之動態關係-ECM,交通大學資管研究所碩士論文。 <英文部分> Alles, L. A. and J. L. Kling (1994), "Regularities in the Variation of Skewness in the Asset Returns," Journal of Financial Research, 17(3), Fall,pp.427-438. Bolten, S. E. and R. A. Weigand (1998)," The Generation of Stock Market Cycles,"Financial Review, 33(1), February, pp.77-93. Canova, F. and G. DE-Nicolo (1995), "Stock Returns and Real Activity," European Economics Review, 39(5), May, pp.981-1015. Cochrane, J. H. (1991), "Production-Based Asset Pricing and the Link between Stock Returns and Economic Fluctuations," Journal of Finance,46(1) , pp.209-37. Domain, D. L. and D. A. Loution (1997), "A Threshold Autoregressive Analysis of Stock Market Return and Realeconomic Activity,"International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Finance, 6(2), pp.167-179. Domain, D. L. and D. A. Loution (1995), "Business Cycle Asymmertry and The Stock Market," Quarterly Review of Economics, 35(4), Winter, pp.451-466. Eugene, Fama (1981), "Stock Returns, Real Activity, Inflation, Money,"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71, pp.545-565. Geske, R. and R. Roll (1983), "The Monetary and Fiscal Linkage between Stock Returns and Inflation," Journal of Finance, 38, pp.1-33. Granger, G. W. J. and T. H. Lee (1991), "Multicointegrated System," Econometric, Vol. 59, pp.283-306. Hamilton, J. D. and G. Lin (1996), "Stock Market Volatility and Business Cycle," Journal of Applied Econometrics, 11(5), Sep., pp.573-593. Hamilton, J. D. (1989), "A New Approach to the Economic Analysis of Nonstationary Time Series and the Business clcle," Econometrica, 57,pp.357-384. Johansen, S. (1995), Likelihood-Based Inference Cointegrated Vector Autoregressive Mode,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Koreisha, J. C. and M. Partch (1985), "A VARMA Analysis of The Causal Relation amonge Stock Returns, Real Output and Nominal Interest Rates," Journal of Finance, 40, pp.1375-1384. Kaul, G. (1987), "Stock Returns and Inflation: The Role of The Monetary Sector,"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18, pp.253-276. McQueen,G. and V. V. Roley(1993), "Stock Prices, News, and Business Conditions," Review of Financial Studies, 6(3), pp.683-707. Ross, S. A. (1980), "The Arbitrage Theory of Capital Asset Pricing," Journal of Economic Theory,13, pp.343-362. Semkow, B. W. (1994), Taiwan`s Capital Market Reform,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Siegel, J. J. (1991), "Does It Pay Stock Investor to Forecast The Business Cycle," Journal of Portfolio Management, 18(1), Fall, pp.27-34. Schert, G. W. (1990), "Stock Returns and Real Activity:A Century of Evidence," Journal of Finance, 45, pp.1237-1257. Schert, G. W. (1989), "Business Crises and Stock Volatility," 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 May, p.1.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財政學系
86255018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A2002001838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王金利 zh_TW dc.contributor.advisor Wang, Chin-Lih en_US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高崇傑 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Kao, Chung-Chieh en_US dc.creator (作者) 高崇傑 zh_TW dc.creator (作者) Kao, Chung-Chieh en_US dc.date (日期) 2000 en_US dc.date.accessioned 31-Mar-2016 15:32:07 (UTC+8) - dc.date.available 31-Mar-2016 15:32:07 (UTC+8) -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31-Mar-2016 15:32:07 (UTC+8) -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A2002001838 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83269 -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 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 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財政學系 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86255018 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股票市場乃屬長期資本市場,企業家透過「資本證券化」的方式向投資人募集資金,做為公司營運及擴充規模之用。是故股票市場繫乎一國的經濟發展,乃經濟發展之櫥窗。無論基於何種因素,股價確實會有漲跌互異的現象,但消息面、心理面或其他非經濟因素並不能完全的支配股價走勢,從長期而論,股價終究會回歸基本面,所謂基本面,就是經濟之榮枯,常以景氣的好壞來表現,景氣循環即為一種經濟波動的現象。是故,雖致使股價波動的因素繁多,然而由長期基本面的觀點來看,景氣循環是否為解釋台灣股價指數長期走勢的主要力量呢?此乃本文所欲探尋的答案。本文以經建會所公佈之景氣領先指標綜合指數及其組成要素分別代表景氣狀況,從理論與文獻上整理說明股價變動與景氣循環的關係,並陳述1990年代的台灣股價指數與景氣循環走勢之關係,最後利用由Johansen所發展非常適於經濟模型的估計與檢定的計量工具---共整合分析與向量誤差修正模型,企圖以變數間所具有的整合線性關係作為衡量長期的均衡關係,並以均方誤差(RMSE)與絕對平均百分比誤差(MAPE)評量預測績效。 本文最終實證所得之各項重要結論如下: 一、股價與領先指標綜合指數 短期上落後一期和落後四期的領先指標綜合指數變動率與股價報酬率具有顯著的正向關係,此外股價與領先指標綜合指數長期存在正向共整合方程式。 二、股價與貨幣供給M1b具正向關係 長期而言依據共整合檢定,兩者具有長期均衡關係,並在同期時具顯著正向關係;在短期方面,依誤差修正模型之t檢定當期股價報酬率與落後一期之貨幣供給變動率呈現顯著正相關。 三、股價與海關出口值、新接訂單指數 股價分別在長期與兩者具均衡關係,並在同期時具顯著正向關係,但在短期上並無明顯關係。 四、股價與躉售物價、製造業平均每人每月工時、台灣地區房屋建築申請面積並無明顯關係。 五、所有五個共整合模型之預期值,均顯示出在上升波段預期值低於股價實際值,而在下跌波段預期值高於股價,此明顯反應了台灣股市投資人較不重視基本面分析,而以短線操作為主,心理因素、炒作因素影響重大,所以經濟景氣時常一窩峰買進而高估股價,反之,則大量殺出而低估股價。 六、五項共整合模型預期績效之良劣順序為:1.領先指標綜合指數與股價之ECM;2.三領先變數綜合與股價之ECM;3.M1b與股價之ECM;4.製造業新接訂單與股價之ECM;5.海關出口值之ECM由上面之順序顯示考量較多經濟變數較能涵蓋實質經濟,也能獲致較佳之預期。 總合而言,本研究各項模型雖不盡如人意,但對於大盤走勢之預期有不錯之效果,若再加入國人之心理因素,於牛市中將預期值往上修正,而於熊市將預期值往下修正,本模型應可更貼近實際股市情況。 zh_TW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封面頁 致謝詞 證明書 論文摘要 目錄 表目錄 圖目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第二節 研究方法 第三節 本文架構 第二章 相關理論與實證文獻探討 第一節 股價決定理論 第二節 股價與景氣循環之相關理論 第三節 文獻探討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一節 變數的說明與選取 第二節 經濟計量方法 第四章 實證結果分析 第一節 樣本區間資料概述 第二節 單根檢定 第三節 台股指數與領先指數之向量誤差修正模型實證分析 第四節 台股指數與領先變數間之向量誤差修正模型實證分析 第五節 台股指數與貨幣供給、海關出口值、新接訂單之VECM 第五章 結論 第一節 研究結論 第二節 後續研究建議 參考文獻 zh_TW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A2002001838 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台灣股價指數 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景氣循環 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領先指標 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誤差修正模型 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Stock index 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Business cycle 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Leading Index 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Error Correction Model en_US dc.title (題名) 台灣股價與景氣循環關係之研究 zh_TW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 en_US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于宗先、王金利(民國88年),台灣泡沫經濟,台北:中國經濟企業研究所。 王志中(民國82年),以總體經濟指標預測台灣股票報酬,台灣科技大學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馮如、蘇永成(民國87年),「臺灣股票市場與總體經濟變數之因果關係研究:二元VAR模型網狀檢定」,證券市場發展季刊,第十卷,第三期,九月,頁65-90。 古永嘉、李鑑剛(民國86年),「臺灣股票市場報酬率之橫斷面與縱斷面混和分析」,輔仁管理評論,第五卷,第一期,頁77-96。 吳志明(民國78年),台灣地區景氣指標與股票價格關係之實證研究-多元時間數列分析法,東吳大學經濟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惠然(民國65年),「景氣循環與景氣指標」,工商月刊,第二十四卷,第二期,二月,頁15-18。 阮宏緒(民國85年),台灣股市預期報酬-VAR BVAR ECM BECM 模型分析比較,中原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之義(民國78年),試論股票指數之決定因素(民國69年至77年)-聯立模型之初步結果,文化大學經濟研究所博士論文。 張國勇(民國79年),我國股票報酬率與實質活動間之關係,台灣大學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雋(民國89年),台灣股票市場,台北:經史子集出版社。 張麗蕙(民國79年),「臺灣股價波動之總體經濟因素分析」,證券管理,第八卷,第三期,三月,頁17-18。 曹晉彰(民國82年),股價指數與總體經濟因素的關係,台灣大學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許添財(民國70年),景氣循環之研究-歷史、本質與存在,台北:華泰書局,頁93。 陳俊良(民國85年),台灣股市領先指標之研究,東海大學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厚侗(民國67年),「醉步理論與有效率資本市場學說」,證交資料,第195期,頁42-49。 陳翠玲(民國79年),總體經濟與股價關係之研究,中山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文輝(民國86年),台灣地區總體經濟指標公佈與股市關聯之研究,台灣大學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博怡、歐陽繼德(民國78年),「臺灣股票市場、貨幣供給與物價之實証研究」,台北市銀月刊,第20卷,第11期,頁21-32。 黃朝顯(民國82年),台灣股票市場與總體經濟社會的關係,台灣大學經濟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嘉斌、俞濟群(民國87年),經濟指標圖解,台北:寰宇出版社。 劉子瑯(民國77年),台灣地區貨幣供給與股票價格關係之實證究,台灣大學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其昌(民國79年),「臺灣股票價格影響因素的基本特性分析」,臺灣銀行季刊,第四十一卷,第一期,三月,頁201-225。 劉紹輔(民國66年),「康特提耶夫長期景氣循環」,臺灣經濟金融月刊,第十三卷,第二期,頁48-50。 鄭虹真(民國85年),總體經濟變數對類股指數報酬率影響之實證研究-TFARMA,中興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鄭聰斌(民國86年),台灣股市與總體經濟變數之動態關係-ECM,交通大學資管研究所碩士論文。 <英文部分> Alles, L. A. and J. L. Kling (1994), "Regularities in the Variation of Skewness in the Asset Returns," Journal of Financial Research, 17(3), Fall,pp.427-438. Bolten, S. E. and R. A. Weigand (1998)," The Generation of Stock Market Cycles,"Financial Review, 33(1), February, pp.77-93. Canova, F. and G. DE-Nicolo (1995), "Stock Returns and Real Activity," European Economics Review, 39(5), May, pp.981-1015. Cochrane, J. H. (1991), "Production-Based Asset Pricing and the Link between Stock Returns and Economic Fluctuations," Journal of Finance,46(1) , pp.209-37. Domain, D. L. and D. A. Loution (1997), "A Threshold Autoregressive Analysis of Stock Market Return and Realeconomic Activity,"International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Finance, 6(2), pp.167-179. Domain, D. L. and D. A. Loution (1995), "Business Cycle Asymmertry and The Stock Market," Quarterly Review of Economics, 35(4), Winter, pp.451-466. Eugene, Fama (1981), "Stock Returns, Real Activity, Inflation, Money,"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71, pp.545-565. Geske, R. and R. Roll (1983), "The Monetary and Fiscal Linkage between Stock Returns and Inflation," Journal of Finance, 38, pp.1-33. Granger, G. W. J. and T. H. Lee (1991), "Multicointegrated System," Econometric, Vol. 59, pp.283-306. Hamilton, J. D. and G. Lin (1996), "Stock Market Volatility and Business Cycle," Journal of Applied Econometrics, 11(5), Sep., pp.573-593. Hamilton, J. D. (1989), "A New Approach to the Economic Analysis of Nonstationary Time Series and the Business clcle," Econometrica, 57,pp.357-384. Johansen, S. (1995), Likelihood-Based Inference Cointegrated Vector Autoregressive Mode,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Koreisha, J. C. and M. Partch (1985), "A VARMA Analysis of The Causal Relation amonge Stock Returns, Real Output and Nominal Interest Rates," Journal of Finance, 40, pp.1375-1384. Kaul, G. (1987), "Stock Returns and Inflation: The Role of The Monetary Sector,"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18, pp.253-276. McQueen,G. and V. V. Roley(1993), "Stock Prices, News, and Business Conditions," Review of Financial Studies, 6(3), pp.683-707. Ross, S. A. (1980), "The Arbitrage Theory of Capital Asset Pricing," Journal of Economic Theory,13, pp.343-362. Semkow, B. W. (1994), Taiwan`s Capital Market Reform,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Siegel, J. J. (1991), "Does It Pay Stock Investor to Forecast The Business Cycle," Journal of Portfolio Management, 18(1), Fall, pp.27-34. Schert, G. W. (1990), "Stock Returns and Real Activity:A Century of Evidence," Journal of Finance, 45, pp.1237-1257. Schert, G. W. (1989), "Business Crises and Stock Volatility," 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 May, p.1. 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