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contributor.advisor | 魏艾 | zh_TW |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 薛怡文 | zh_TW |
dc.creator (作者) | 薛怡文 | zh_TW |
dc.date (日期) | 2000 | en_US |
dc.date.accessioned | 31-Mar-2016 15:32:26 (UTC+8) | - |
dc.date.available | 31-Mar-2016 15:32:26 (UTC+8) | - |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 31-Mar-2016 15:32:26 (UTC+8) | - |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 A2002001846 | en_US |
dc.identifier.uri (URI) |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83277 | - |
dc.description (描述) | 碩士 | zh_TW |
dc.description (描述) | 國立政治大學 | zh_TW |
dc.description (描述) | 財政學系 | zh_TW |
dc.description (描述) | 86255023 | zh_TW |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 在中國大陸積極加入WTO 之際,其金融體制所要面對的不再只是其特殊經濟運行模式轉軌中所衍生的問題,還要面對來自西方衍生性金融商品、各種新興的金融管理制度等外來的衝擊,因此,面對如此競爭的金融環境,中國大陸有必要重新檢視其金融體制改革至今的成效及瓶頸,積極面對其中的難題並尋求解決之道。 | zh_TW |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 封面頁 證明書 致謝詞 論文摘要 目錄 表目錄 圖目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第二節 研究範圍 第三節 資料來源與研究限制 第四節 研究架構與流程 第二章 理論基礎與相關文獻 第一節 西方金融發展理論之論述 第二節 相關文獻回顧與整理 第三章 中國大陸金融體制之發展進程 第一節 金融體制的改革歷程 第二節 當前中國大陸金融組織概況 第三節 中國大陸之金融市場 第四節 小結 第四章 政府、國有商業銀行與國有企業信貸關係之探討 第一節 中國大陸國有商業銀行與國有企業的關係模式 第二節 國有商業銀行和國有企業間不良債權債務的成因 第三節 重塑政府、國有商業銀行與國有企業之信貸關係 第四節 小結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 第二節 研究建議與後續研究 參考文獻 | zh_TW |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A2002001846 | en_US |
dc.subject (關鍵詞) | 金融體制 | zh_TW |
dc.subject (關鍵詞) | 金融深化 | zh_TW |
dc.subject (關鍵詞) | 不良債權債務 | zh_TW |
dc.title (題名) | 中國大陸金融體制改革之研究-政、銀、企之信貸關係 | zh_TW |
dc.type (資料類型) | thesis | en_US |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一、中文文獻 (一)、書籍部份 1、 中共北京市委研究室編,金融體制改革理論與實踐,(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8年8月)。 2、 中國金融學會編,中國金融年鑑,各年度,(北京:中國金融年鑑編輯部)。 3、 中國國家統計局編,中國統計年鑑,各年度,(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 4、 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研究所編,中國金融熱點問題研究報告,(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1998年9月)。 5、 王佩真主編,經濟體制改革與貨幣政策,(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1993年7月)。 6、 王華光,中國國有商業銀行制度構建,(四川:西南財經大學出版社,1998年4月)。 7、 王廣謙,經濟發展中金融的貢獻與效率,(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7年3月 8、 毛宏君,中國金融體制改革新舉措,(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4年7月)。 9、 江其務,國有銀企改革協調發展與債務重組,(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1998年1月)。 10、朱善利、王韜光、朱妍蘭主編,中國信託投資業的地位及其發展方向,(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1998年3月)。 11、李守榮,中國金融體系概論,(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1993年3月)。 12、沈柏年主編,中國金融改革與貨幣政策,(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1992年9月)。 13、狄衛平、葉翔,改革與開放中的中國金融業,(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1998年2月)。 14、金碚,何去何從–當代中國的國有企業問題,(北京:今日中國出版社,1997年10月)。 15、金維虹等,中國未來的金融市場,(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3年9月)。 16、吳先滿,中國金融發展論,(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1994年12月)。 17、吳振坤,經濟體制改革與經濟發展戰略,(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1998年12月)。 18、吳曉靈,新一輪改革中的中國金融,(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8年11月)。 19、武捷思,中國國有商業銀行行為研究,(北京:中國金融出版社,1996年8月)。 20、劭有為、衛功琦,中國金融組織體系改革論,(北京:中國金融出版社,1995年10月)。 21、周天勇,金融風險與資本社會化—國有企業與銀行債務關係的制度分析,(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1998年7月)。 22、胥德勛,國際金融創新與中國金融業市場化改造,(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8月)。 23、施兵超,經濟發展中的貨幣與金融—若干金融發展模型研究,(上海: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1997年5月)。 24、柯永果,中國經濟改革專題透視,(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1998年9月)。 25、高尚全主編,中國經濟體制改革二十年基本經驗研究,(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1998年11月)。 26、商季光主編,中國金融體制改革綜論,(北京:中國物價出版社,1993年10月)。 27、黃志凌,金融轉軌與發展,(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1994年)。 28、陳耀先主編,中國的金融分析與對策研究,(北京:中國金融出版社,1995年7月)。 29、許健,金融深化論,(北京:中國金融出版社,1995年10月)。 30、張亦春主編,中國金融改革沈思錄,(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4年10月)。 31、張杰,中國國有金融體制變遷分析,(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1998年8月)。 32、曾康霖、謝太峰、王敬,銀行論,(四川:西南財經大學出版社,1997年9月)。 33、楊小凱,當代經濟學與中國經濟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7年8月)。 34、趙國良,脊梁–國有企業的機遇與挑戰,(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年2月)。 35、厲以寧,中國經濟改革與股份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2年8月)。 36、劉佩瓊主編,中國經濟大趨勢1996,(台北:遠流出版公司,1996年2月)。 37、劉永澤,國有企業改制及其相關問題研究,(大連: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1998年5月)。 38、劉波,中國商業銀行發展研究,(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1997年6月)。 39、潘正彥,中國銀企關係論,(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98年8月)。 40、歐陽衛民,中國金融之要義,(北京:法律出版社,1998年)。 41、樓繼偉等主編,中國國有專業銀行商業化改革,(北京:中國金融出版社,1998年3月)。 42、戴相龍、桂世鏞主編,中國金融改革與發展,(北京:中國金融出版社,1997年4月)。 43、戴相龍主編,領導幹部金融知識讀本,(北京:中國金融出版社,1997年10月)。 44、蕭灼基主編,金融形式分析與展望(1998年),(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1998年5月)。 45、韓志國等主編,中國改革與發展的制度效應上、下冊,(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1998年11月)。 (二)、期刊、論文部份 1、工商銀行江西省分行課題組,「主銀行:重塑工商銀行與國有企業的關係」,《中國改革》(北京),1995年118期,頁32-33。 2、中國人民銀行鹽城分行課題組,「國有銀行與國有企業合同債權債務問題研究」,《上海大學學報》(上海),1998年2月第5卷第1期,頁36-44。 3、中國人民銀行河南省臨穎縣支行課題組,「構築新型銀企關係的探討」,《金融科學》,1999年第1期,頁32-36,複印於金融與保險(北京),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編,1999年第5期,頁121-125。 4、中國金融體制改革跟蹤研究課題組,「中國金融體制改革跟蹤研究(上、下)」,《改革》(重慶),1997年第3、4期,頁65-75、108、83-98。 5、巴曙松,「中國金融結構的變遷與宏觀金融政策的調整」,《經濟科學》(北京),1997年第5期,頁8-13。 6、王光偉,「中國銀行體制的五大矛盾與困境—對中國內地銀行體制改革的戰略思考」,《信報財經月刊》(香港),1999年9月總270期,頁23-25。 7、王國剛,「中國銀行改革:歷史、現狀與未來」,《中國經濟問題》(廈門),1996年11月第6期,頁18-27。 8、李東衛,「試論銀企改革的協調推進」,《中國工業經濟》(北京),1997年第9期,頁26-29。 9、李欣欣,「從東亞金融危機看我國的金融隱患—對國有獨資商業銀行資產運營現狀的分析」,《改革》(重慶),1998年第3期,頁31-39。 10、李楊,「中國資本市場:理論與實踐」,《財貿經濟》(北京),1998年第1 期,頁16-21。 11、李增剛,「試論國有企業資產重組中政府角色定位」,《山西財經大學學報》(山西),1999年6月第21卷第3期,頁10-21。 12、汪斌,「論銀行債權轉股權的可行性」,《山西財經大學學報》(山西),1999年8月第21卷第4期,頁61-63。 13、林明理,中共現階段金融體制改革之研究(1979~1986)(台北),私立中國文化大學大陸問題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76年6月, 14、官佩瑾,中國大陸金融改革之研究,私立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經濟貿易組碩士論文(台北),民國84年5月。 15、吳玉山,「中國大陸產權改革之回顧與展望」,跨世紀兩岸高等教育學者學術研討會(台北),民國88年6月4日。 16、吳澄敏,金融深化互補性假說與臺灣之經濟發展,國立中興大學經濟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民國73年7月。 17、吳曉求、馮巍、李志玲,「金融市場發展的回顧與展望」,《財貿經濟》(北京),1998年9月第12期,頁44-49。 18、周毓萍、劉樹林,「論建立我國的主辦銀行制」,《中南財經大學學報》(武漢),1998年第2期,頁66-69。 19、邱宏輝,「析中共國企改革和發展戰略部署」,《中共研究》(台北),1999年10月33卷第10期,頁52-66。 20、侯山林,「風暴陰影下的大陸金融改革」,《台灣經濟研究月刊》(台北),民國87年9月第21卷第9期,頁21-26。 21、胡哲一,「我國跨世紀金融改革備忘錄(一、二)」,《中國金融》(北京),1999年第3、4期,頁18-20、40-42。 22、洪輝,「論大陸國有企業股份制改造的文化障礙」,《中共研究》(台北),1999年6月33卷第6期,頁44-55。 23、姜寧,「對中國金融運行與改革的研判」,《中國經濟問題》(廈門),1996年11月第6期,頁28-32、51。 24、馬凱,「對當前企業困難及金融對策的思考」,《改革》(重慶),1998年第1期,頁82-88。 25、孫曰瑤,「論國有企業改革與發展的外部條件」,《山東大學學報》(山東),1998年第1期,頁103-106。 26、奚君羊,「銀行商業化的市場定位—重塑與中小企業的關係」,《財經研究》(上海),1998年第3期,頁36-41、45。 27、高光春、紀衛兵,「金融機構體系化改革的近程、問題與對策」,《山東社會科學》(山東),1998年第4期,頁14-16。 28、郝繼倫,「國有企業、國有銀行和資本市場:配套改革與協同發展」,《財貿經濟》(北京),1998年第4期,頁10-15。 29、許占濤、魏開武、景麗杰,「啟用投資基金化解銀企債務問題—兼論國企重組基金的可行性」,《財貿經濟》(北京),1996年第12期,頁38-43。 30、黃濟智,中國大陸金融體制對其通貨膨脹之影響,國立東華大學大陸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民國85年6月。 31、黃銀柱,「金融國際化和金融體制改革」,《亞太經濟》(福州),1997年第2期,頁55-59。 32、陳元燮、陳欣,「債權轉股權的現實意義和運作原則」,《財經問題研究》(大連),1999年11月第11期,頁66-69。 33、陳伯志,「中國大陸金融改革的沿革與進展」,《中國大陸研究》(台北),民國88年2月第42卷第2期,頁29-49。 34、陳伯志,「中國大陸金融改革近況與展望」,《中國大陸研究》(台北),民國88年4月第42卷第4期,頁5-8。 35、陳淳斌、詹景陽,「論中國大陸國有企業改革:以股份制為例」,《共黨問題研究》(台北),民國89年1月第26卷第1期,頁44-50。 36、陳湛勻、劉惠娜,「論國有商業銀行與企業兼併」,《上海大學學報》(上海),1998年8月第5卷第4期,頁14-18。 37、張玉喜,「深化金融改革是實現我國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的先決條件」,《社會科學》(上海),1997年第6期,頁39-41、75。 38、張弘遠,中國大陸金融制度改革對其內部流動資金形成之影響,國立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民國83年7月。 39、張東祥,「金融結構理論的貢獻與啟示」,《中南財經大學學報》(武漢),1999年第4期,頁14-17。 40、張杰,「中國銀行制度改革的經濟分析」,《財貿經濟》(北京),1994年第11期,頁26-30。 41、張杰,「中國金融改革的檢討與進一步改革的途徑」,《經濟研究》(北京),1995年第5期,頁3-10。 42、張春霖,「國有企業改革與國家融資」,《經濟研究》(北京),1997年第4期,頁3-14、53。 43、張淑珍,「金融改革應有利于經濟的發展」,《山西財經大學學報》(山西),1999年6月第21卷第3期,頁66-68。 44、游豐吉,「對大陸金融體制改革之探討」,《中共研究》(台北),1997年12月31卷12期,頁65-76。 45、游豐吉,「對大陸銀行體制改革之研究」,《中共研究》(台北),1998年11月32卷11期,頁32-44。 46、楊萬東,「國有企業與銀行債務重組問題討論綜述」,《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北京),1995年10期,頁7-12。 47、詹向陽,「論企業不良債務的解脫與銀行信貸資產的保全」,《財貿經濟》(北京),1996年第12期,頁3-11。 48、賈明琪,「論市場經濟與金融體制改革」,《中山大學學報》(廣州),1997年第3期,頁25-28。 49、葉章美,「當前大陸金融政策與體制改革評析」,《中國大陸研究》(台北),民國87年11月第41卷第11期,頁4-6。 50、熊正德,「新型銀企關係的理論考察與現實構建研究」,《湖南商學院學報》,1999年第4期,頁41-45,複印於金融與保險(北京),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編,1999年第9期,頁105-1108。 51、熊偉,「我國金融制度變遷過程中的信託投資公司」,《經濟研究》(北京),1998年第8期,頁55-58。 52、劉立達,「中國金融體制改革回顧與展望」,《金融參考》(北京),1998年第11期,頁5-13。 53、劉晶,「日本的主銀行制度及其對我國改善銀企關係的借鑒」,《安徽金融》(安徽),1996年第3期,頁111-112。 54、劉應森,「企業不良債務重組中理論和實現的矛盾求解」,《中南財經大學學報》(武漢),1997年第3期,頁56-61。 55、鄭海航,「我國企業兼併存在的問題和建議」,《中國工業經濟》(北京),1999年第5期,頁68-72。 56、戴國晨,「建立市場經濟中新型的銀行企業關係」,《經濟研究》(北京),1995年第10期,頁21-23。 57、魏艾,「亞洲金融風暴下的大陸金融情勢」,跨世紀兩岸高等教育學者學術研討會(台北),民國88年6月4日。 58、魏澤民,「中國大陸國有企業改革—政企關係之探討」,《共黨問題研究》(台北),民國88年6月第25卷第6期,頁45-55。 59、-------,「艱難的抉擇—國企改革種切」,《信報財經月刊》(香港),1999年5月總266期,頁73-79。 二、英文文獻 1、Gupta,Kanhaya L.(1984),Finance and Economic Growth in Developing Countries,London:Groom Helm。 2、Goldsmith ,Raymond W.(1969),Financial Structure and Development,New Haven:Yale University Press。 3、McKinnon,Ronald I.(1973),Money and Capital in Economic Development,Washington:The Brookings Institution。 4、Shaw,Edward S.(1973),Financial Deepening in Economic Development,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 | zh_T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