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contributor.advisor | 高安邦 | zh_TW |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 于性礎 | zh_TW |
dc.creator (作者) | 于性礎 | zh_TW |
dc.date (日期) | 2000 | en_US |
dc.date.accessioned | 31-Mar-2016 16:47:11 (UTC+8) | - |
dc.date.available | 31-Mar-2016 16:47:11 (UTC+8) | - |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 31-Mar-2016 16:47:11 (UTC+8) | - |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 A2002001899 | en_US |
dc.identifier.uri (URI) |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83502 | - |
dc.description (描述) | 碩士 | zh_TW |
dc.description (描述) | 國立政治大學 | zh_TW |
dc.description (描述) | 東亞研究所 | zh_TW |
dc.description (描述) | 86260001 | zh_TW |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 封面頁證明書目錄表目錄圖目錄第一章 緒論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研究目的第二節 究究方法與研究途徑第三節 文獻回顧第四節 研究架構第二章 剪刀差的起源背景一重工業戰略下的價格控制第一節 價格的職能(一)剪刀差的性質一價格政策(二)價格體系的分類(三)價格扮演的職能第二節 重工業化戰略下的價格體系(一)為何要工業化(二)工業化的定義(三)工業化過程產業結構的轉變(四)工業化模式(五)中國大陸重工業戰略模式一趕超戰略的背景(六)工業化資金來源的問題(七)工業化資金來源選擇一剪刀差模式第三章 剪刀差的定義概述與農產品流通體制簡介第一節 剪刀差的定義(一)比價剪刀差(二)比值剪刀差(1)馬克思關於價格、價值看法(2)剪刀差計算範圍(3)可比勞動力的估算(4)工農產品綜合比價比值指數(三)政府訂購價偏離巿場價格剪刀差第二節 流通體制與購銷政策的歷史及現狀(一)1949年至1952年,自由貿易時期(二)1953年至1978年,統購統銷政策的確立和發展(三)1979年至1984年,購銷體制改革試點期(四)1985年迄今,購銷體制深化改革期第三節 剪刀差的估算(一)1953年至1978年(二)1979年迄今第四節 剪刀差利幣分析(一)剪刀差政策不利影響(二)剪刀差政策的貢獻第四章 工農關係與前剪刀差存在性探討第一節 工業化過程中的工農關係(一)經濟發展過程中的產業平衡關係一工業與農業關係(1)平衡增長論(2)不平衡發論(3)平衡增長不平衡增長的協調(4)工農業互補模型(二)工業化不同階段之農業政策(1)工業化初期階段—「汲取性農業政策」(2)工業化中期階段—「中性的農業政策」(3)工業化末期階段—「支持性農業政策」(4)工業化階段判斷標準—中國大陸第二節 現階段剪刀差政策有無存在必要(一)從工業化演進階段來看(二)從購銷體制來看(三)從「剪刀差政策」起源背景來看第三節 剪刀差政策存在原因分析(一)各相關集團利益分析(二)「剪刀差」存在原因分析第四節 全球化衝擊下對農業及剪刀差政策影響(一)世界貿易組織於農產品的規定(二)中國與美國及歐盟關於進入世界貿易組織的協議(三)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對中國大陸農業影響(四)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對剪刀差政策的影響第五章 結論與展望第一節 研究發現第二節 建議與展望參考書目 | zh_TW |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A2002001899 | en_US |
dc.subject (關鍵詞) | 中國大陸 | zh_TW |
dc.subject (關鍵詞) | 剪刀差 | zh_TW |
dc.subject (關鍵詞) | Mainland China | en_US |
dc.title (題名) | 中國大陸剪刀差政策之研究 | zh_TW |
dc.type (資料類型) | thesis | en_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