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Citation Infomation

  • No doi shows Citation Infomation
題名 農民福利保障政策之研究
A Study of Welfare Policies for The Farmer in Taiwan
貢獻者 周麗芳
陳新旗
Chen, Hsin Chi
關鍵詞 農民福利
農民健康保險
老農津貼
農業補貼
租稅福利
災害救助
Farmer Welfare
Farmer Health Insurance
Elderly Farmer Allowance
Agricultural Subsidy
Tax Welfare
Disaster Assistance
摘要   農業發展曾經在臺灣的經濟建設史上,佔有輝煌一頁,民國四十至五十年代,農民胼手胝足地配合政府農業政策,不只增裕農業生產,同時也奠定臺灣日後工商發展之基礎,然而隨著臺灣經濟的發展,工商業產值佔GDP比例加重,農業產值佔GDP比例卻逐年下降,農業經營也面臨許多難題及衝擊,農戶所得水準相對非農戶為低,老年農民生活保障不足等問題一再被提出討論,同時由於近年來農業生產不符經濟效益等因素,且部分農民福利措施對農民資格的界定迭起社會爭議,因此各項保障農民福利措施的公平性及必要性亦隨之引起爭論,本文試著從農民的社會保險、老年給付、租稅福利、價格補貼及其它救(補)助措施等五方面,來探討農民的福利保障現況,並針對現況缺失提出檢討與建議,尤其面對全球經濟自由化趨勢下,如何協助農業經營轉型,增進農民福利,應是農民、農業部門及政府需共同思索的問題。
  The prosperity of agriculture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aiwan’s economical construction history. In 1940’s and 50’s, Taiwan’s farmers, actively responding to the agriculture-developing policy, not only increased the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but also helped to establish a firm foundation for the following industrial and commercial development in Taiwan. However, as the industrial and commercial value increases yearly in GDP, the value of agriculture in GDP, on the other hand, decreases year after year. Farmers thus faced many problems and challenges. Issues such as the obvious poorer condition of farmers’ life compared to the non-farmer, and the unsatisfying welfare state of retired farmers are frequently among the arguments. Furthermore, owing to the facts that most farmers own some real estates as the grounds they plant and yet their production can’t even reach the bottom line of economical effect, the necessity and justification of farmers welfare measures are consequently evoking constant controversy. The goal of this thesis, therefore, is trying to examine the status of Taiwan’s farmers’ welfare state in the following five fields: farmer’s social insurance, elderly farmer’s allowance, tax welfare, price subsidy and other assistance measures, and to raise my proposals and suggestions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How to help farmers to do well in the transformation of agricultural management and thus improve their welfare state should be a public issue for farmers themselves and the agriculture departments as well as the whole government, especially when facing the trend of liberalization of the global economics.
參考文獻 中央健康保險局,2000 《全民健康手冊》。
     方明川,1998 <國民年金與老年經濟安全制度>,《政策月刊》第38期,pp6-9。
     王 正,1999 <國民年金財務機制之觀察與反思>,《社區發展季刊》第88期。pp 56-76。
     王 正,2000 <保險、救助及津貼:老年經濟安全制度財務體系配合之探討>,《經社法制論叢》第26期,pp1-29。
     王正、徐偉初,1991 《財政學》。臺北:空中大學。
     王永慈,1999 <臺灣兩項老人津貼的評估>,《輔仁學誌》第29期,pp43-60。
     王俊豪、許碩芬,1998 <離農條款-農民老年年金制度基本門檻之探討>,《臺灣經濟》第264期,pp65-75。
     古允文,1997 <老年經濟安全與年金需求>,《社會福利》第132期,pp16-21。
     行政院主計處,2001 《八十九年家庭收支調查報告》。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1999a <八十八年農家戶口調查統計報告摘要>。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1999b <農民組織與福利發展方向重點策略及措施>。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2000a <八十九年農業施政重點工作報告>。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2000b 《中華民國農業統計要覽》。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2000c 《農業災害查報救助手冊》。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2001a 《八十九年農業統計年報》。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2001b <八十九年臺灣地區農家收支及生活概況>。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2001c <加入WTO農業因應對策>。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譯,1991 《美國主要農業政策措施運作之實例解說The Basic Mechanisms of U. S. Farm Policy-How They Work with Examples and Illustrations》。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1989 《我國農業保護政策之經濟評估》。
     成之約、李秉正、徐世勳及林國榮等,2000 <加入WTO後,對國內就業市場衝擊之影響>,《就業與訓練》第18卷第4期,PP30-37。
     吳定,2000 《公共政策》。臺北:空中大學。
     呂坤煌,2000 <德國農民年金保險制度及其1995年改革措施>,《立法院院聞》第23卷11期,pp74-93。
     李元和,1999 <日本稻米進口措施之改變與我國稻米市場開放之因應分析>,《政策月刊》第51期,pp45-49。
     李允傑,1997 <指標管理與公共政策分析-政策指標之建立>,《公共政策學報》第18期,pp133-146。
     李舟生,1994 <新農業協議解讀及所得直接給付制度-兼述主要國家農業政策>,《進口救濟論叢》第4期,pp75-133。
     李宛蓉譯,大前研一著,1996 《民族國家的終結者》。臺北:立緒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李金桐,1995 《租稅各論》。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李誠、薛立敏,1995 《老年農民福利津貼與農民年金及其他社會保險制度關係之研究》。臺北:中華經濟研究院。
     周宜魁,1986 《國際貿易理論與政策》。臺北:本人發行。
     周治邦,1993 <農民年金與國民年金間應分立或整合>,(講義),pp1-38。
     周麗芳,2000 <全民健康保險費課徵單位的重分配效果分析>,《保險專刊》第59輯,pp1-18。
     周麗芳、劉在銓、葉鑫亮、洪淑櫻、傅從喜,1997 《農民保險與勞工保險整合可行性之研究》。臺北:中國保險學會。
     官俊榮,1991 <公平性理論與所得分配-農家與勞工家庭所得之評價>,《經濟論文叢刊》第19卷第1期,pp1-22。
     官俊榮,1992 <自由化與農業所得政策之調適準則>,《自由中國之工業》1992年3月期,pp17-29。
     官俊榮,1994 <加入GATT與農業補貼及農民福利政策之調適>,《自由中國之工業》1994年3月期,pp9-22。
     官俊榮,1999 <檢討農地政策與農民福利措施>,《1999年12月7日農地政策與農民福利座談會紀錄》,臺北:臺灣大學農經系。
     林旺根,2000 <農發條例修正後農地登記與稅務問題>(上、中、下),《中國稅務旬刊》第1769-1771期,pp10-14,pp22-28,pp18-21。
     林建山,2000 <加入WTO後,職業訓練、就業服務及失業保險之因應措施>,《就業與訓練》第18卷第4期,pp38-51。
     林國慶,1995 <農產生產與所得分離政策之探討>,《臺灣銀行季刊》第46卷第3期,pp170-190。
     林國慶、吳佩瑛,2000 <臺灣加入WTO農業補貼制度調整之分析>,《臺灣土地金融季刊》第145期,pp1-26。
     林國慶、阮全和,1994 <加拿大農民所得安全制度之探討>,《農業金融論叢》第31期,pp289-303。
     林淑容,2000 《社會工作辭典》。臺北:內政部社區發展雜誌社,pp350-351。
     柯木興,2000 《社會保險》。臺北:中國保險學會。
     倪成彬譯,和田八束著,1984 《福利社會與租稅公平》。臺北:財政部財稅人員訓練所。
     翁興利、官有垣、施能傑、鄭麗嬌,1998 《公共政策》。臺北:空中大學。
     財政部,1999 《使用牌照稅、娛樂稅法令彙編》。
     財政部,2000a 《房屋稅、契稅令彙編》。
     財政部,2000b 《貨物稅法令彙編》。
     財政部,2000c 《遺產及贈與稅法令彙編》。
     財政部,2000d 《土地稅法令彙編》。
     財政部,2001 《營業稅、印花稅、證券交易稅、期貨交易稅法令彙編》。
     財政部北區國稅局,2000 《所得稅法令彙編》。
     財政部賦稅署,2000 《八十八年度中華民國賦稅年報》。
     張清溪、許嘉棟、劉鶯釧、吳聰敏,1995 《經濟學- 理論與實際 上冊》。臺北:作者。
     張筠,1999 《勞工、農民與軍公教福利政策之比較與檢驗》。臺北:文化大學勞工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靜云,2001 <臺灣結構性失業及其成因分析>,《臺灣經濟金融月刊》第37卷第7期(No:438),pp66-72。
     莊靜雯、莊智薰,2000 <農地買賣免徵土地增值稅問題之探討>,《環球商業專科學校學報》第7期,pp113-124。
     許文進,1989 《臺灣地區農業政策變遷之政治分析-從農民所得與農民福利面向加以剖析》。臺北:中興大學公共行政及政策研究所碩士論文。
     郭小喬,1998 《臺灣農業政策與農家所得變化之分析》。臺北:中興大學財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志強,2000 <韓國加入WTO後之農業因應措施>,《臺灣經濟研究月刊》第23卷第2期(No:226),pp49-52。
     陳希煌,1988 《各國農業保護政策之比較研究》。臺北: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
     陳依文,2000 <日本農業導入直接所得補貼制度之探討>,《農業金融論叢》第43期,pp391-401。
     陳依文,2001 <日本農協對進口稻米實施關稅化的分析及下一回合WTO農業談判對策>,《農業金融論叢》第45期,pp325-352。
     陳明健,1998 《跨世紀農業政策方向》。臺北:中國國民黨政策會。
     陳郁蕙、溫芳宜,2000 <現行休耕補貼政策分析>,《臺灣土地金融季刊》第143期,pp133-146。
     陳琇惠,1998 <淺析老年農民所得保障-老農津貼與離農津貼>,《厚生雜誌》第5期,pp16-18。
     陳琇惠、楊佳欣,1996 <析論農保老年年金給付>,《臺灣農業》第32卷第1期,pp92-105。
     陳新友、官俊榮,1992 《低所得農家之經濟分析》。臺北:臺灣大學農業經濟研究所。
     陳瑞隆,2000 <認識世界貿易組織>,《進口救濟論叢》第15期,pp1-109。
     彭鳳振,2001 <美國稻米政策與市場分析>,《農政與農情》第110期,pp65-75。
     黃文琪、童福來、洪仁杰,2000 <臺灣實施農業保險制度可行性之研究>,《臺灣土地金融季刊》第37卷第2期(No144),pp189-207。
     黃建森、吳永猛、楊義隆、袁金和,1997 <農業發展政策>,《經濟政策》。臺北:空中大學。
     黃健兒,1995 <現行臺灣農業稅賦之演變及檢討>,《臺灣經濟》第220期,pp26-35。
     黃瑞豐,1999 <新修正農業發展條例之租稅探討>,《稅務通報》第36卷第89期,未發行,pp14-33。
     楊孝榮,1993 《福利社會學》,臺北:黎明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楊孝榮,1997 <農民的弱勢性與農民福利政策之規畫>,《社會建社》第96期,pp8-20。
     楊佳欣,1995 《臺灣地區從農戶經濟安全制度之研究》。嘉義:中正大學社會福利系碩士論文。
     楊明憲,1993 <稻農所得支持政策之探究與福利分析>,《農業金融論叢》第29期,pp65-97。
     詹火生,2000 《社會工作辭典》。台北:內政部社區發展雜誌社,p307。
     廖正宏、黃俊傑、蕭新煌,1986 《光復後臺灣農業政策之演變》。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研究所。
     臺灣省農林廳,1998 《水旱田利用調整計畫工作手冊》。
     臺灣省糧食處,1998 《1997年臺灣農家經濟調查報告》。
     鄭錦松,1999 <日本提前實施稻米進口關稅化措施報告>,經濟部國貿局網站資料,pp1-10。
     鄭景文,2000 <日本農產品貿易談判歷程>,《臺灣經濟研究月刊》第23卷第2期(No:266),pp43-48。
     劉玉蘭,1999 <國民年金制度之規劃>,《社區發展季刊》第88期,pp49-67。
     劉純之、游慧光、林正泰譯,Robert S. Pindyck & Daniel L. Rubinfeld著,1997 《個體經濟學 第三版》。台北:華泰書局。
     劉祥熹、莊淑芳,1998 <農地轉用與地價變動之模式建構與實證分析>,《臺灣土地金融季刊》第35卷第4期,pp101-126。
     蔡宏進,1996 <戰後臺灣農民福利政策與措施的演變>,《社會建社》第95期,pp24-29。
     鄧瑞光,1995 <我國地方稅制補貼農業發展之實證研究>,《臺灣農業》第31卷第4期,pp40-45。
     盧政春,1993 <全民健保與年金制度建構下公勞農保存廢之探討>,《律師通訊》第168期,pp42-45。
     盧政春,1998 <論我國農民年金之建構>,《農業推廣學報》第14期。台北:台大農業推廣系,pp69-88。
     蕭興富,1999 <從幾項統計數字看農業三生事業之發展>。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網站資料。
     薛立敏,1995 <冷眼看老農福利金立法爭議>,《經濟前瞻》1995年7月期,pp90-93。
     聯合報,2002、01、09,5版。
     魏萼,1983 《財政學原理》。台北:三民書局。
     Peter G. Helmberger & Jean-Paul Chavas,1996 《 The Economics of Agricultural prices》,New jersey:Prentice-Hall, Inc.。
     Brian Gardner,1996 《 European Agriculture-Policies,production and trade》,london:Routledge。
     C. Edwin Young, Mark Gehlhar, Grederick, Grederick Nelson, Mary E. Burfisher, and Lorraine Mitchell,2000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行政管理碩士學程
88921036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B2002000067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周麗芳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陳新旗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Chen, Hsin Chien_US
dc.date.accessioned 31-Mar-2016 17:23:01 (UTC+8)-
dc.date.available 31-Mar-2016 17:23:01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B2002000067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83518-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行政管理碩士學程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88921036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農業發展曾經在臺灣的經濟建設史上,佔有輝煌一頁,民國四十至五十年代,農民胼手胝足地配合政府農業政策,不只增裕農業生產,同時也奠定臺灣日後工商發展之基礎,然而隨著臺灣經濟的發展,工商業產值佔GDP比例加重,農業產值佔GDP比例卻逐年下降,農業經營也面臨許多難題及衝擊,農戶所得水準相對非農戶為低,老年農民生活保障不足等問題一再被提出討論,同時由於近年來農業生產不符經濟效益等因素,且部分農民福利措施對農民資格的界定迭起社會爭議,因此各項保障農民福利措施的公平性及必要性亦隨之引起爭論,本文試著從農民的社會保險、老年給付、租稅福利、價格補貼及其它救(補)助措施等五方面,來探討農民的福利保障現況,並針對現況缺失提出檢討與建議,尤其面對全球經濟自由化趨勢下,如何協助農業經營轉型,增進農民福利,應是農民、農業部門及政府需共同思索的問題。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The prosperity of agriculture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aiwan’s economical construction history. In 1940’s and 50’s, Taiwan’s farmers, actively responding to the agriculture-developing policy, not only increased the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but also helped to establish a firm foundation for the following industrial and commercial development in Taiwan. However, as the industrial and commercial value increases yearly in GDP, the value of agriculture in GDP, on the other hand, decreases year after year. Farmers thus faced many problems and challenges. Issues such as the obvious poorer condition of farmers’ life compared to the non-farmer, and the unsatisfying welfare state of retired farmers are frequently among the arguments. Furthermore, owing to the facts that most farmers own some real estates as the grounds they plant and yet their production can’t even reach the bottom line of economical effect, the necessity and justification of farmers welfare measures are consequently evoking constant controversy. The goal of this thesis, therefore, is trying to examine the status of Taiwan’s farmers’ welfare state in the following five fields: farmer’s social insurance, elderly farmer’s allowance, tax welfare, price subsidy and other assistance measures, and to raise my proposals and suggestions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How to help farmers to do well in the transformation of agricultural management and thus improve their welfare state should be a public issue for farmers themselves and the agriculture departments as well as the whole government, especially when facing the trend of liberalization of the global economics.en_US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感謝誌
     摘要
     Abstract
     目次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1
       第二節 研究範圍與方法-----4
       第三節 研究架構與研究限制-----5
     第二章 理論及文獻回顧
       第一節 相關理論-----7
       第二節 相關文獻-----12
     第三章 我國農民的經濟生活現況與特色
       第一節 農民經濟生活現況-----14
       第二節 現階段農民福利安全之特色-----18
       第三節 農業的經濟特性-----20
       第四節 農民福利政策受益對象的選擇-----21
     第四章 農民的福利保障措施探討
       第一節 社會保險-----29
       第二節 老年生活津貼-----33
       第三節 租稅福利-----35
       第四節 價格補貼政策-----49
       第五節 其他救(補)助措施-----52
     第五章 OECD國家農民所得支持政策與改革
       第一節 各國農業保護措施-----55
       第二節 OECD國家農業支持概況-----57
       第三節 美國與歐盟價格補貼政策及改革-----64
       第四節 直接所得給付與其他所得維持政策改革-----69
       第五節 臺灣的價格補貼政策和歐美農民所得支持政策之比較-----74
     第六章 農民福利措施之檢討
       第一節 政策評估-效率與公平-----79
       第二節 農民福利措施檢討-----93
       第三節 老年農民的生活保障-----102
       第四節 貿易自由化與農民福利-----109
     第七章 結論與建議-----118
     參考文獻-----126
     附錄-----133
zh_TW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B2002000067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農民福利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農民健康保險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老農津貼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農業補貼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租稅福利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災害救助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Farmer Welfare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Farmer Health Insurance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Elderly Farmer Allowance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Agricultural Subsidy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Tax Welfare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Disaster Assistanceen_US
dc.title (題名) 農民福利保障政策之研究zh_TW
dc.title (題名) A Study of Welfare Policies for The Farmer in Taiwanen_US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_US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央健康保險局,2000 《全民健康手冊》。
     方明川,1998 <國民年金與老年經濟安全制度>,《政策月刊》第38期,pp6-9。
     王 正,1999 <國民年金財務機制之觀察與反思>,《社區發展季刊》第88期。pp 56-76。
     王 正,2000 <保險、救助及津貼:老年經濟安全制度財務體系配合之探討>,《經社法制論叢》第26期,pp1-29。
     王正、徐偉初,1991 《財政學》。臺北:空中大學。
     王永慈,1999 <臺灣兩項老人津貼的評估>,《輔仁學誌》第29期,pp43-60。
     王俊豪、許碩芬,1998 <離農條款-農民老年年金制度基本門檻之探討>,《臺灣經濟》第264期,pp65-75。
     古允文,1997 <老年經濟安全與年金需求>,《社會福利》第132期,pp16-21。
     行政院主計處,2001 《八十九年家庭收支調查報告》。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1999a <八十八年農家戶口調查統計報告摘要>。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1999b <農民組織與福利發展方向重點策略及措施>。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2000a <八十九年農業施政重點工作報告>。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2000b 《中華民國農業統計要覽》。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2000c 《農業災害查報救助手冊》。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2001a 《八十九年農業統計年報》。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2001b <八十九年臺灣地區農家收支及生活概況>。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2001c <加入WTO農業因應對策>。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譯,1991 《美國主要農業政策措施運作之實例解說The Basic Mechanisms of U. S. Farm Policy-How They Work with Examples and Illustrations》。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1989 《我國農業保護政策之經濟評估》。
     成之約、李秉正、徐世勳及林國榮等,2000 <加入WTO後,對國內就業市場衝擊之影響>,《就業與訓練》第18卷第4期,PP30-37。
     吳定,2000 《公共政策》。臺北:空中大學。
     呂坤煌,2000 <德國農民年金保險制度及其1995年改革措施>,《立法院院聞》第23卷11期,pp74-93。
     李元和,1999 <日本稻米進口措施之改變與我國稻米市場開放之因應分析>,《政策月刊》第51期,pp45-49。
     李允傑,1997 <指標管理與公共政策分析-政策指標之建立>,《公共政策學報》第18期,pp133-146。
     李舟生,1994 <新農業協議解讀及所得直接給付制度-兼述主要國家農業政策>,《進口救濟論叢》第4期,pp75-133。
     李宛蓉譯,大前研一著,1996 《民族國家的終結者》。臺北:立緒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李金桐,1995 《租稅各論》。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李誠、薛立敏,1995 《老年農民福利津貼與農民年金及其他社會保險制度關係之研究》。臺北:中華經濟研究院。
     周宜魁,1986 《國際貿易理論與政策》。臺北:本人發行。
     周治邦,1993 <農民年金與國民年金間應分立或整合>,(講義),pp1-38。
     周麗芳,2000 <全民健康保險費課徵單位的重分配效果分析>,《保險專刊》第59輯,pp1-18。
     周麗芳、劉在銓、葉鑫亮、洪淑櫻、傅從喜,1997 《農民保險與勞工保險整合可行性之研究》。臺北:中國保險學會。
     官俊榮,1991 <公平性理論與所得分配-農家與勞工家庭所得之評價>,《經濟論文叢刊》第19卷第1期,pp1-22。
     官俊榮,1992 <自由化與農業所得政策之調適準則>,《自由中國之工業》1992年3月期,pp17-29。
     官俊榮,1994 <加入GATT與農業補貼及農民福利政策之調適>,《自由中國之工業》1994年3月期,pp9-22。
     官俊榮,1999 <檢討農地政策與農民福利措施>,《1999年12月7日農地政策與農民福利座談會紀錄》,臺北:臺灣大學農經系。
     林旺根,2000 <農發條例修正後農地登記與稅務問題>(上、中、下),《中國稅務旬刊》第1769-1771期,pp10-14,pp22-28,pp18-21。
     林建山,2000 <加入WTO後,職業訓練、就業服務及失業保險之因應措施>,《就業與訓練》第18卷第4期,pp38-51。
     林國慶,1995 <農產生產與所得分離政策之探討>,《臺灣銀行季刊》第46卷第3期,pp170-190。
     林國慶、吳佩瑛,2000 <臺灣加入WTO農業補貼制度調整之分析>,《臺灣土地金融季刊》第145期,pp1-26。
     林國慶、阮全和,1994 <加拿大農民所得安全制度之探討>,《農業金融論叢》第31期,pp289-303。
     林淑容,2000 《社會工作辭典》。臺北:內政部社區發展雜誌社,pp350-351。
     柯木興,2000 《社會保險》。臺北:中國保險學會。
     倪成彬譯,和田八束著,1984 《福利社會與租稅公平》。臺北:財政部財稅人員訓練所。
     翁興利、官有垣、施能傑、鄭麗嬌,1998 《公共政策》。臺北:空中大學。
     財政部,1999 《使用牌照稅、娛樂稅法令彙編》。
     財政部,2000a 《房屋稅、契稅令彙編》。
     財政部,2000b 《貨物稅法令彙編》。
     財政部,2000c 《遺產及贈與稅法令彙編》。
     財政部,2000d 《土地稅法令彙編》。
     財政部,2001 《營業稅、印花稅、證券交易稅、期貨交易稅法令彙編》。
     財政部北區國稅局,2000 《所得稅法令彙編》。
     財政部賦稅署,2000 《八十八年度中華民國賦稅年報》。
     張清溪、許嘉棟、劉鶯釧、吳聰敏,1995 《經濟學- 理論與實際 上冊》。臺北:作者。
     張筠,1999 《勞工、農民與軍公教福利政策之比較與檢驗》。臺北:文化大學勞工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靜云,2001 <臺灣結構性失業及其成因分析>,《臺灣經濟金融月刊》第37卷第7期(No:438),pp66-72。
     莊靜雯、莊智薰,2000 <農地買賣免徵土地增值稅問題之探討>,《環球商業專科學校學報》第7期,pp113-124。
     許文進,1989 《臺灣地區農業政策變遷之政治分析-從農民所得與農民福利面向加以剖析》。臺北:中興大學公共行政及政策研究所碩士論文。
     郭小喬,1998 《臺灣農業政策與農家所得變化之分析》。臺北:中興大學財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志強,2000 <韓國加入WTO後之農業因應措施>,《臺灣經濟研究月刊》第23卷第2期(No:226),pp49-52。
     陳希煌,1988 《各國農業保護政策之比較研究》。臺北: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
     陳依文,2000 <日本農業導入直接所得補貼制度之探討>,《農業金融論叢》第43期,pp391-401。
     陳依文,2001 <日本農協對進口稻米實施關稅化的分析及下一回合WTO農業談判對策>,《農業金融論叢》第45期,pp325-352。
     陳明健,1998 《跨世紀農業政策方向》。臺北:中國國民黨政策會。
     陳郁蕙、溫芳宜,2000 <現行休耕補貼政策分析>,《臺灣土地金融季刊》第143期,pp133-146。
     陳琇惠,1998 <淺析老年農民所得保障-老農津貼與離農津貼>,《厚生雜誌》第5期,pp16-18。
     陳琇惠、楊佳欣,1996 <析論農保老年年金給付>,《臺灣農業》第32卷第1期,pp92-105。
     陳新友、官俊榮,1992 《低所得農家之經濟分析》。臺北:臺灣大學農業經濟研究所。
     陳瑞隆,2000 <認識世界貿易組織>,《進口救濟論叢》第15期,pp1-109。
     彭鳳振,2001 <美國稻米政策與市場分析>,《農政與農情》第110期,pp65-75。
     黃文琪、童福來、洪仁杰,2000 <臺灣實施農業保險制度可行性之研究>,《臺灣土地金融季刊》第37卷第2期(No144),pp189-207。
     黃建森、吳永猛、楊義隆、袁金和,1997 <農業發展政策>,《經濟政策》。臺北:空中大學。
     黃健兒,1995 <現行臺灣農業稅賦之演變及檢討>,《臺灣經濟》第220期,pp26-35。
     黃瑞豐,1999 <新修正農業發展條例之租稅探討>,《稅務通報》第36卷第89期,未發行,pp14-33。
     楊孝榮,1993 《福利社會學》,臺北:黎明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楊孝榮,1997 <農民的弱勢性與農民福利政策之規畫>,《社會建社》第96期,pp8-20。
     楊佳欣,1995 《臺灣地區從農戶經濟安全制度之研究》。嘉義:中正大學社會福利系碩士論文。
     楊明憲,1993 <稻農所得支持政策之探究與福利分析>,《農業金融論叢》第29期,pp65-97。
     詹火生,2000 《社會工作辭典》。台北:內政部社區發展雜誌社,p307。
     廖正宏、黃俊傑、蕭新煌,1986 《光復後臺灣農業政策之演變》。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研究所。
     臺灣省農林廳,1998 《水旱田利用調整計畫工作手冊》。
     臺灣省糧食處,1998 《1997年臺灣農家經濟調查報告》。
     鄭錦松,1999 <日本提前實施稻米進口關稅化措施報告>,經濟部國貿局網站資料,pp1-10。
     鄭景文,2000 <日本農產品貿易談判歷程>,《臺灣經濟研究月刊》第23卷第2期(No:266),pp43-48。
     劉玉蘭,1999 <國民年金制度之規劃>,《社區發展季刊》第88期,pp49-67。
     劉純之、游慧光、林正泰譯,Robert S. Pindyck & Daniel L. Rubinfeld著,1997 《個體經濟學 第三版》。台北:華泰書局。
     劉祥熹、莊淑芳,1998 <農地轉用與地價變動之模式建構與實證分析>,《臺灣土地金融季刊》第35卷第4期,pp101-126。
     蔡宏進,1996 <戰後臺灣農民福利政策與措施的演變>,《社會建社》第95期,pp24-29。
     鄧瑞光,1995 <我國地方稅制補貼農業發展之實證研究>,《臺灣農業》第31卷第4期,pp40-45。
     盧政春,1993 <全民健保與年金制度建構下公勞農保存廢之探討>,《律師通訊》第168期,pp42-45。
     盧政春,1998 <論我國農民年金之建構>,《農業推廣學報》第14期。台北:台大農業推廣系,pp69-88。
     蕭興富,1999 <從幾項統計數字看農業三生事業之發展>。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網站資料。
     薛立敏,1995 <冷眼看老農福利金立法爭議>,《經濟前瞻》1995年7月期,pp90-93。
     聯合報,2002、01、09,5版。
     魏萼,1983 《財政學原理》。台北:三民書局。
     Peter G. Helmberger & Jean-Paul Chavas,1996 《 The Economics of Agricultural prices》,New jersey:Prentice-Hall, Inc.。
     Brian Gardner,1996 《 European Agriculture-Policies,production and trade》,london:Routledge。
     C. Edwin Young, Mark Gehlhar, Grederick, Grederick Nelson, Mary E. Burfisher, and Lorraine Mitchell,2000
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