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Citation Infomation

  • No doi shows Citation Infomation
題名 當博物館遇上志工-博物館志願服務關係之探討
Museum Meets with the Volunteers: A Study on Museum Voluntary Relationship
作者 闕依柔
Chueh, I Jou
貢獻者 陳信木
Chen, Hsinmu
闕依柔
Chueh, I Jou
關鍵詞 博物館
志願服務
人情經營
制度性規範
博物館志願服務關係
museum
volunteer service
association development
formal regulation
museum voluntary relationship
日期 2016
上傳時間 1-Apr-2016 10:45:59 (UTC+8)
摘要 臺灣的博物館志願服務從推廣志願服務早期便開始發展,志工補充博物館人力的不足,協助博物館運作。博物館志工經常在展場第一線服務,介於觀眾與博物館之間。志願服務有著自發性投入、以輔助性事務為主的特點,而運用單位則有管理之需,專業能力的要求,兩者在預設上存在著矛盾。一般志願服務中,運用單位若為嚴謹的科層組織,而志工有著較高的自主性雙方則容易產生衝突。博物館為一科層組織,志工參與公共教育性質濃厚的文化事務,也有著較高的自主性,因此本研究選定彩虹博物館作為研究田野,從雙方於志願服務關係的投入動機、期待出發,論述雙方差異性使得志願服務關係存有不穩定的特性。然而志願服務關係中的差異性卻沒有使得博物館志願服務關係瓦解,仍然運作至今,因此欲探討博物館館方和志工的志願服務關係有著什麼特性,這些特性何以維繫博物館的志願服務關係。研究中發現人情經營和制度性規範為維繫博物館志願服務關係的重要方式,人情經營符合志工對於志願服務關係的期待,制度性規範則符合館方的管理需求,雙方均有意無意地使用人情經營和制度性規範維繫博物館志願服務關係。最後,探討博物館中的志工組織,志工隊介於博物館館方和志工之間,協助博物館志願服務的運作。志工隊體現了上述人情管理和制度性規範的特性,從志工隊的幹部選舉、幹部角色可以看見人情經營和制度性規範如何於博物館志願服務關係中運作。人情經營和制度性規範代表著雙方對於志願服務關係的不同想像,雙方取得平衡的結果,也是維繫博物館志願服務的重要方式。
Volunteer service in museums has developed in early stage in Taiwan. The volunteers have not only provided museums with sufficient human resources, but also have assisted museums to operate successfully. It is the volunteer that offers the front-line service in museums, and interacts with audience and museums. While museums have the demand of administration and profession, volunteer service hav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voluntary involvement and assistant works. Therefore, there are several contradictions between the volunteers and museums. In general condition, if the museum is a well-organized bureaucracy, and the volunteers have the strong autonomy, the conflicts between both of them would be much higher. This study takes Rainbow Museum as an example, starting from the motivations and expectations of the volunteers and museums when they join museum volunteer service. Second, it illustrates the differences that contribute to the unstabl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volunteers and museums. Despite of these differences, the volunteer service in museums still exists today. In consequence, this study would like to discuss the features of museum volunteer service, and the ways to maintain this relationship. We find out that association development and formal regulation are two important ways to maintain museum voluntary relationship. While association development meets the expectations of volunteers, formal regulation reaches the demand of museum administration. Both museums and the volunteers would use these two ways intentionally or unintentionally to maintain voluntary relationship. In the end, the study moves on to explain the museum volunteer team, which connects with museums and volunteers. Volunteer team has helped museums to operate successfully, and has also presented fully abou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ssociation development and formal regulation. From member election of volunteer team to roles of members, it all shows the coordinating operation of association development and formal regulation. In short, association development and formal regulation not only represent different images of museum volunteer service, but also are two important ways to maintain balanced relationship between museums and volunteers.
參考文獻 中文文獻

Anderson, Benedict著,吳叡人譯,1999,《想像的共同體》。臺北:時報。(Anderson, Benedict, 1983, Imagined Communities: Reflections on the Origins and Spread of Nationalism. London and New York: Verso.)
Conn, Steven著,王宇田譯,2012,《博物館與美國的智識生活,1876-1926》。上海:三聯。(Conn, Steven, 2000, Museums and American Intellectual Life, 1876-1926.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王志弘、吳泉源、林崇熙、黃士娟、黃俊銘、戴寶村,2009,《世紀台博.近代臺灣》。臺北:國立臺灣博物館。
王啓祥,2000,《國立社教機構永續發展業務研習會之五:志工管理研習會手冊》。高雄: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
王啓祥,2007,〈國內博物館志工運用的問題與對策〉。《博物館學季刊》21(3): 39-55。
朱紀蓉,2014,〈博物館發展中的國家力量— 臺灣經驗討論〉。《博物館學季刊》28(1):5-29。
何秀娟,2003,《公共圖書與博物館志工館理研究》。臺北:國立政治大學圖書資訊與檔案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何秀娟、楊美華,2005〈公共圖書館與博物館志工管理比較研究〉。《臺灣圖書館管理季刊》1(1): 40-56。
李靜宜,2013,《蘭陽博物館志工參與動機與持續服務因素之研究》。宜蘭:佛光大學公共事務學系碩士論文。
周昱良,2006,《公立美術館的人力需求與志工運用─以臺北市立美術館為例》。臺北:臺北藝術大學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芙美,2007,〈博物館志願服務管理系統規劃研究--以國立臺灣博物館為例〉。《國立臺灣博物館學刊》60(2): 29-60。
林紹文,1996,《志願服務是什麼》。臺北:中華民國志願服務協會。
林惠美,2013,〈【博物館和你我的故事】 興味無窮的導覽歷程〉。《臺灣博物館季刊》117: 100-101。
徐俊賢,2004,《博物館志工參與動機與工作滿足之研究-以臺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為例》。臺南:臺南藝術學院博物館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秦裕傑,1988,《博物館人語》。臺北:漢光文化。
張家銘,2001,《博物館全方位經營管理:關鍵與挑戰》。臺東: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張婉真,2005,《論博物館學》。臺北:典藏藝術家庭。
張譽騰,1990,〈論博物館專業與博物館人員從業倫理〉。《博物館學季刊》4(4): 3-9。
許珍瑋,2008,《國立臺灣博物館導覽志工學習經驗與脈絡之研究》。臺北:臺北藝術大學博物館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其南、王尊賢,2009,《消失的博物館記憶-早期臺灣的博物館歷史》。臺北: 國立臺灣博物館。
陳琬瑜,2003,《博物館志工參與動機之研究:以國立歷史博物館為例》。臺北:臺北市立師範學院視覺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倩佩,2014,〈博物館文化志工服務的新思維〉。《歷史文物:國立歷史博物館館刊》24(3):66-71。
黃淑芳主編,2013,《國立臺灣博物館年報2012》。臺北:國立臺灣博物館。
黃勝裕,2013,〈從博物館導覽志工培力實踐初探志工隊治理機制〉。《科技博物》17(2):67-90。
詹麗珊,2003,〈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志工參與動機之研究〉。《科技博物》7(4): 87-103。
隗振瑜主編,2007,《國立臺灣博物館年報2006》。臺北:國立臺灣博物館。
隗振瑜主編,2007,《國立臺灣博物館志工服務隊95年度志工年報》。臺北:國立臺灣博物館。
隗振瑜主編,2008,《國立臺灣博物館年報2007》。臺北:國立臺灣博物館。
隗振瑜主編,2008,《國立臺灣博物館志工服務隊96年度志工年報》。臺北:國立臺灣博物館。
隗振瑜主編,2009,《國立臺灣博物館年報2008》。臺北:國立臺灣博物館。
隗振瑜主編,2009,《國立臺灣博物館志工服務隊97年度志工年報》。臺北:國立臺灣博物館。
隗振瑜主編,2010,《國立臺灣博物館年報2009》。臺北:國立臺灣博物館。
隗振瑜主編,2010,《國立臺灣博物館志工服務隊98年度志工年報》。臺北:國立臺灣博物館。
隗振瑜主編,2011,《國立臺灣博物館年報2010》。臺北:國立臺灣博物館。
隗振瑜主編,2011,《國立臺灣博物館志工服務隊99年度志工年報》。臺北:國立臺灣博物館。
隗振瑜主編,2012,《國立臺灣博物館年報2011》。臺北:國立臺灣博物館。
隗振瑜主編,2012,《國立臺灣博物館志工服務隊100年度志工年報》。臺北:國立臺灣博物館。
漢寶德,1999,〈迎接博物館的世紀〉。《博物館談片-博物館學季刊論評級》。臺中:自然科學博物館。
漢寶德,2000,《博物館管理》。田園城市。
劉杏怡主編,2015,《國立臺灣博物館年報2014》。臺北:國立臺灣博物館。
劉德勝,1992,〈談博物館的義工訓練〉。《博物館學季刊》6(4): 51-59。
劉德勝,2008,《博物館的人力活泉》。高雄: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
蔡明峰,2012,〈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志工參與動機之研究〉。《歷史臺灣: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館刊》。
鄭功翊,2009,《博物館導覽志工職能與培訓之研究-以國立故宮博物院為例》。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科技應用與人力資源發展學系博士論文。
鄭美女,2003,《公立博物館解說人員專業能力指標之建構》。高雄: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顧潔光主編,2013,《國立臺灣博物館志工服務隊101年度志工年報》。臺北:國立臺灣博物館。
顧潔光主編,2014,《國立臺灣博物館年報2013》。臺北:國立臺灣博物館。
顧潔光主編,2014,《國立臺灣博物館志工服務隊102年度志工年報》。臺北:國立臺灣博物館。
顧潔光主編,2015,《國立臺灣博物館志工服務隊103年度志工年報》。臺北:國立臺灣博物館。

英文文獻

Candian Museums Associations, 2001, “More Than Willing Hands: A Report on Voluntarism at Museums”
Capper, Morn and Scully, Marc, 2016, “Ancient Objects with Modern Meanings: Museums, Volunteers, and the Anglo-Saxon ‘Staffordshire Hoard’ as a Marker of Twenty-First Century Regional Identity” Ethnic and Racial Studies 39-2: 181-203.
Conn, Steven, 2010, Do Museums Still Need Objects? Philadelphia: University of Philadelphia Press.
Edwards, D, 2005, “ It’s Mostly about Me: Why Volunteers Contribute Their Time to Museums and Art Museums. ” Tourism Review International 9: 21-31.
Habermas,Jürgen ,1989, The structural transformation of the public sphere : an inquiry into a category of bourgeois society. Oxford, England : Polity Press.
Holmes, Kirsten and Edwards ,Deborah ,2007, “Volunteers as hosts and guests in museums” Sydney, N.S.W.: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ydney.
Howlett, Steven, Machin, Joanna and Malmersjo, Gertrud, 2005, “Volunteering in Museums, Libraries, and Archive”.

網路資料

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文化志工人數。2016.02.20取自文化部文化統計指標
http://stat.moc.gov.tw/StatisticsPointer.aspx

〈民國97-103全國志願服務統計表〉。2016.02.20取自衛生福利部志願服務資訊網
http://vol.mohw.gov.tw/vol/home.jsp?serno=200805210008&mserno=200805210006&menudata=VolMenu&contlink=ap/date.jsp&level2=Y&logintype=null

法務部,2001,《志願服務法》。2015.5.15取自http://law.moj.gov.tw/LawClass/LawAll.aspx?PCode=D0050131。

《博物館法》草案。2015.5.15取自http://www.ey.gov.tw/News_Content5.aspx?n=875F36DB32CAF3D8&sms=7BD79FE30FDFBEE5&s=2523E180AA22F6A3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社會學系
102254015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2254015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陳信木zh_TW
dc.contributor.advisor Chen, Hsinmuen_US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闕依柔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Chueh, I Jouen_US
dc.creator (作者) 闕依柔zh_TW
dc.creator (作者) Chueh, I Jouen_US
dc.date (日期) 2016en_US
dc.date.accessioned 1-Apr-2016 10:45:59 (UTC+8)-
dc.date.available 1-Apr-2016 10:45:59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1-Apr-2016 10:45:59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G0102254015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83561-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社會學系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102254015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臺灣的博物館志願服務從推廣志願服務早期便開始發展,志工補充博物館人力的不足,協助博物館運作。博物館志工經常在展場第一線服務,介於觀眾與博物館之間。志願服務有著自發性投入、以輔助性事務為主的特點,而運用單位則有管理之需,專業能力的要求,兩者在預設上存在著矛盾。一般志願服務中,運用單位若為嚴謹的科層組織,而志工有著較高的自主性雙方則容易產生衝突。博物館為一科層組織,志工參與公共教育性質濃厚的文化事務,也有著較高的自主性,因此本研究選定彩虹博物館作為研究田野,從雙方於志願服務關係的投入動機、期待出發,論述雙方差異性使得志願服務關係存有不穩定的特性。然而志願服務關係中的差異性卻沒有使得博物館志願服務關係瓦解,仍然運作至今,因此欲探討博物館館方和志工的志願服務關係有著什麼特性,這些特性何以維繫博物館的志願服務關係。研究中發現人情經營和制度性規範為維繫博物館志願服務關係的重要方式,人情經營符合志工對於志願服務關係的期待,制度性規範則符合館方的管理需求,雙方均有意無意地使用人情經營和制度性規範維繫博物館志願服務關係。最後,探討博物館中的志工組織,志工隊介於博物館館方和志工之間,協助博物館志願服務的運作。志工隊體現了上述人情管理和制度性規範的特性,從志工隊的幹部選舉、幹部角色可以看見人情經營和制度性規範如何於博物館志願服務關係中運作。人情經營和制度性規範代表著雙方對於志願服務關係的不同想像,雙方取得平衡的結果,也是維繫博物館志願服務的重要方式。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Volunteer service in museums has developed in early stage in Taiwan. The volunteers have not only provided museums with sufficient human resources, but also have assisted museums to operate successfully. It is the volunteer that offers the front-line service in museums, and interacts with audience and museums. While museums have the demand of administration and profession, volunteer service hav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voluntary involvement and assistant works. Therefore, there are several contradictions between the volunteers and museums. In general condition, if the museum is a well-organized bureaucracy, and the volunteers have the strong autonomy, the conflicts between both of them would be much higher. This study takes Rainbow Museum as an example, starting from the motivations and expectations of the volunteers and museums when they join museum volunteer service. Second, it illustrates the differences that contribute to the unstabl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volunteers and museums. Despite of these differences, the volunteer service in museums still exists today. In consequence, this study would like to discuss the features of museum volunteer service, and the ways to maintain this relationship. We find out that association development and formal regulation are two important ways to maintain museum voluntary relationship. While association development meets the expectations of volunteers, formal regulation reaches the demand of museum administration. Both museums and the volunteers would use these two ways intentionally or unintentionally to maintain voluntary relationship. In the end, the study moves on to explain the museum volunteer team, which connects with museums and volunteers. Volunteer team has helped museums to operate successfully, and has also presented fully abou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ssociation development and formal regulation. From member election of volunteer team to roles of members, it all shows the coordinating operation of association development and formal regulation. In short, association development and formal regulation not only represent different images of museum volunteer service, but also are two important ways to maintain balanced relationship between museums and volunteers.en_US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摘要 iii
目錄 v
圖表目錄 vi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前言 1
第二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三節 名詞釋義 3
1-3-1 博物館 3
1-3-2 志願服務者 4
第四節 研究問題 5
第二章 文獻回顧 7
第一節 博物館志工 7
第二節 志工與博物館的關係 9
第三節 博物館志工的特殊性 11
第三章 研究方法 13
第一節 研究對象 13
第二節 研究方法 14
第三節 研究限制 16
第四章 在博物館的志願服務者 17
第一節 博物館與志願服務 18
4-1-1博物館場域作為志願服務運用單位 18
4-1-2臺灣博物館志願服務環境的轉變 21
第二節 誰來當博物館志工 25
第三節 博物館館方、志工如何看待雙方角色 29
第四節 小結 33
第五章 博物館與志工的關係 37
第一節 人情經營 38
第二節 制度性規範 42
第三節 人情經營與制度性規範 46
第四節 小結 51
第六章 折衝-志工組織 55
第一節 關於志工組織 56
第二節 志工隊的幹部 58
6-2-1幹部的遴選 58
6-2-2志工幹部的角色 61
第三節 幹部會議-溝通? 63
第四節 小結 66
第七章 結論 69
參考文獻 77
zh_TW
dc.format.extent 982304 bytes-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2254015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博物館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志願服務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人情經營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制度性規範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博物館志願服務關係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museum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volunteer service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association development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formal regulation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museum voluntary relationshipen_US
dc.title (題名) 當博物館遇上志工-博物館志願服務關係之探討zh_TW
dc.title (題名) Museum Meets with the Volunteers: A Study on Museum Voluntary Relationshipen_US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_US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文文獻

Anderson, Benedict著,吳叡人譯,1999,《想像的共同體》。臺北:時報。(Anderson, Benedict, 1983, Imagined Communities: Reflections on the Origins and Spread of Nationalism. London and New York: Verso.)
Conn, Steven著,王宇田譯,2012,《博物館與美國的智識生活,1876-1926》。上海:三聯。(Conn, Steven, 2000, Museums and American Intellectual Life, 1876-1926.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王志弘、吳泉源、林崇熙、黃士娟、黃俊銘、戴寶村,2009,《世紀台博.近代臺灣》。臺北:國立臺灣博物館。
王啓祥,2000,《國立社教機構永續發展業務研習會之五:志工管理研習會手冊》。高雄: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
王啓祥,2007,〈國內博物館志工運用的問題與對策〉。《博物館學季刊》21(3): 39-55。
朱紀蓉,2014,〈博物館發展中的國家力量— 臺灣經驗討論〉。《博物館學季刊》28(1):5-29。
何秀娟,2003,《公共圖書與博物館志工館理研究》。臺北:國立政治大學圖書資訊與檔案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何秀娟、楊美華,2005〈公共圖書館與博物館志工管理比較研究〉。《臺灣圖書館管理季刊》1(1): 40-56。
李靜宜,2013,《蘭陽博物館志工參與動機與持續服務因素之研究》。宜蘭:佛光大學公共事務學系碩士論文。
周昱良,2006,《公立美術館的人力需求與志工運用─以臺北市立美術館為例》。臺北:臺北藝術大學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芙美,2007,〈博物館志願服務管理系統規劃研究--以國立臺灣博物館為例〉。《國立臺灣博物館學刊》60(2): 29-60。
林紹文,1996,《志願服務是什麼》。臺北:中華民國志願服務協會。
林惠美,2013,〈【博物館和你我的故事】 興味無窮的導覽歷程〉。《臺灣博物館季刊》117: 100-101。
徐俊賢,2004,《博物館志工參與動機與工作滿足之研究-以臺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為例》。臺南:臺南藝術學院博物館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秦裕傑,1988,《博物館人語》。臺北:漢光文化。
張家銘,2001,《博物館全方位經營管理:關鍵與挑戰》。臺東: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張婉真,2005,《論博物館學》。臺北:典藏藝術家庭。
張譽騰,1990,〈論博物館專業與博物館人員從業倫理〉。《博物館學季刊》4(4): 3-9。
許珍瑋,2008,《國立臺灣博物館導覽志工學習經驗與脈絡之研究》。臺北:臺北藝術大學博物館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其南、王尊賢,2009,《消失的博物館記憶-早期臺灣的博物館歷史》。臺北: 國立臺灣博物館。
陳琬瑜,2003,《博物館志工參與動機之研究:以國立歷史博物館為例》。臺北:臺北市立師範學院視覺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倩佩,2014,〈博物館文化志工服務的新思維〉。《歷史文物:國立歷史博物館館刊》24(3):66-71。
黃淑芳主編,2013,《國立臺灣博物館年報2012》。臺北:國立臺灣博物館。
黃勝裕,2013,〈從博物館導覽志工培力實踐初探志工隊治理機制〉。《科技博物》17(2):67-90。
詹麗珊,2003,〈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志工參與動機之研究〉。《科技博物》7(4): 87-103。
隗振瑜主編,2007,《國立臺灣博物館年報2006》。臺北:國立臺灣博物館。
隗振瑜主編,2007,《國立臺灣博物館志工服務隊95年度志工年報》。臺北:國立臺灣博物館。
隗振瑜主編,2008,《國立臺灣博物館年報2007》。臺北:國立臺灣博物館。
隗振瑜主編,2008,《國立臺灣博物館志工服務隊96年度志工年報》。臺北:國立臺灣博物館。
隗振瑜主編,2009,《國立臺灣博物館年報2008》。臺北:國立臺灣博物館。
隗振瑜主編,2009,《國立臺灣博物館志工服務隊97年度志工年報》。臺北:國立臺灣博物館。
隗振瑜主編,2010,《國立臺灣博物館年報2009》。臺北:國立臺灣博物館。
隗振瑜主編,2010,《國立臺灣博物館志工服務隊98年度志工年報》。臺北:國立臺灣博物館。
隗振瑜主編,2011,《國立臺灣博物館年報2010》。臺北:國立臺灣博物館。
隗振瑜主編,2011,《國立臺灣博物館志工服務隊99年度志工年報》。臺北:國立臺灣博物館。
隗振瑜主編,2012,《國立臺灣博物館年報2011》。臺北:國立臺灣博物館。
隗振瑜主編,2012,《國立臺灣博物館志工服務隊100年度志工年報》。臺北:國立臺灣博物館。
漢寶德,1999,〈迎接博物館的世紀〉。《博物館談片-博物館學季刊論評級》。臺中:自然科學博物館。
漢寶德,2000,《博物館管理》。田園城市。
劉杏怡主編,2015,《國立臺灣博物館年報2014》。臺北:國立臺灣博物館。
劉德勝,1992,〈談博物館的義工訓練〉。《博物館學季刊》6(4): 51-59。
劉德勝,2008,《博物館的人力活泉》。高雄: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
蔡明峰,2012,〈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志工參與動機之研究〉。《歷史臺灣: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館刊》。
鄭功翊,2009,《博物館導覽志工職能與培訓之研究-以國立故宮博物院為例》。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科技應用與人力資源發展學系博士論文。
鄭美女,2003,《公立博物館解說人員專業能力指標之建構》。高雄: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顧潔光主編,2013,《國立臺灣博物館志工服務隊101年度志工年報》。臺北:國立臺灣博物館。
顧潔光主編,2014,《國立臺灣博物館年報2013》。臺北:國立臺灣博物館。
顧潔光主編,2014,《國立臺灣博物館志工服務隊102年度志工年報》。臺北:國立臺灣博物館。
顧潔光主編,2015,《國立臺灣博物館志工服務隊103年度志工年報》。臺北:國立臺灣博物館。

英文文獻

Candian Museums Associations, 2001, “More Than Willing Hands: A Report on Voluntarism at Museums”
Capper, Morn and Scully, Marc, 2016, “Ancient Objects with Modern Meanings: Museums, Volunteers, and the Anglo-Saxon ‘Staffordshire Hoard’ as a Marker of Twenty-First Century Regional Identity” Ethnic and Racial Studies 39-2: 181-203.
Conn, Steven, 2010, Do Museums Still Need Objects? Philadelphia: University of Philadelphia Press.
Edwards, D, 2005, “ It’s Mostly about Me: Why Volunteers Contribute Their Time to Museums and Art Museums. ” Tourism Review International 9: 21-31.
Habermas,Jürgen ,1989, The structural transformation of the public sphere : an inquiry into a category of bourgeois society. Oxford, England : Polity Press.
Holmes, Kirsten and Edwards ,Deborah ,2007, “Volunteers as hosts and guests in museums” Sydney, N.S.W.: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ydney.
Howlett, Steven, Machin, Joanna and Malmersjo, Gertrud, 2005, “Volunteering in Museums, Libraries, and Archive”.

網路資料

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文化志工人數。2016.02.20取自文化部文化統計指標
http://stat.moc.gov.tw/StatisticsPointer.aspx

〈民國97-103全國志願服務統計表〉。2016.02.20取自衛生福利部志願服務資訊網
http://vol.mohw.gov.tw/vol/home.jsp?serno=200805210008&mserno=200805210006&menudata=VolMenu&contlink=ap/date.jsp&level2=Y&logintype=null

法務部,2001,《志願服務法》。2015.5.15取自http://law.moj.gov.tw/LawClass/LawAll.aspx?PCode=D0050131。

《博物館法》草案。2015.5.15取自http://www.ey.gov.tw/News_Content5.aspx?n=875F36DB32CAF3D8&sms=7BD79FE30FDFBEE5&s=2523E180AA22F6A3
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