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blications-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NCCU Library

Citation Infomation

Related Publications in TAIR

題名 《大佛頂首楞嚴經》「耳根圓修」之研究
作者 胡健財
貢獻者 羅宗濤
胡健財
日期 1996
上傳時間 1-Apr-2016 17:04:51 (UTC+8)
摘要 封面頁
     證明書
     目錄
     自序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寫作意趣
     第二節 研究方法與各章大意
     第二章 《大佛頂首楞嚴經》傳譯問題與內容述要
     第一節 傳譯問題
     一 「偽經」之考辨
     二 本經價值之釐定
     第二節 內容述要
     一 經之名義
     二 經之內容
     三 經之綱要
     第三章 《大佛頂首楞嚴經》之理論體系
     第一節 修行之要在於發明初心二決定義
     一 徵起心目,以覓真心
     二 十番辨見,帶妄顯真
     三 二種顛倒,剖妄出真
     四 四科七大,即事顯理
     第二節 煩惱根本與從根解結
     一 迷妄失真,三業相續
     二 觀性元真,觀相元妄
     三 六為賊媒,自劫家寶
     四 安樂妙常,亦惟六根
     第三節 慎選圓通與一門深入
     一 六根功德,各有淺深
     二 若得圓通,日劫倍勝
     三 入一無妄,頓得清淨
     四 結有次第,解有倫次
     第四章 「耳根圓修」在《大佛頂首楞嚴經》之修行地位
     第一節 歸元性無二,方便有多門:二十五聖入道之因緣
     一 六塵悟入,滅塵合覺
     二 六根悟入,旋根歸性
     三 六識悟入,湛識循源
     四 七大悟入,復大同本
     第二節 此方真教體,清淨在音聞:「耳根圓修」之殊勝
     一 二十四聖,順逆不同
     二 獨選耳根,當機合宜
     三 耳根圓通,具三真實
     四 一門超,出聖凡共被
     第五章 「耳根圓修」之妙行、妙用「耳根圓修」及其妙證
     第一節 「耳根圓修」之妙行之析論
     一 從聞、思、修,入三摩地:三慧是修道之總綱
     二 初於聞中,入流亡所:「亡所」是入道之關鍵
     三 六結既解,寂滅現前:「寂滅」是證道之旨趣
     第二節 「耳根圓修」妙用之說明
     一 三十二應,應身無量
     二 十四無畏,有求必濟
     三 四不思議,德用殊絕
     第三節 「耳根圓修」妙證之探究
     一 同根一體之慈悲
     二 修證境界之次第
     三 各種陰魔之發生
     第六章 「耳根圓修」之檢討
     第一節 如來藏心意義之衡定
     一 全性起修,全修在性
     二 理雖頓悟,不廢事修
     三 一真法界,絕諸情慮
     四 信解若真,即修成證
     第二節 耳根圓修功夫之反省
     一 根門修證,解脫樞紐
     二 耳根圓修,超越餘門
     第七章 結論
     主要參考書目
描述 博士
國立政治大學
中國文學系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A2002000065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羅宗濤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胡健財zh_TW
dc.creator (作者) 胡健財zh_TW
dc.date (日期) 1996en_US
dc.date.accessioned 1-Apr-2016 17:04:51 (UTC+8)-
dc.date.available 1-Apr-2016 17:04:51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1-Apr-2016 17:04:51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A2002000065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83635-
dc.description (描述) 博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中國文學系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封面頁
     證明書
     目錄
     自序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寫作意趣
     第二節 研究方法與各章大意
     第二章 《大佛頂首楞嚴經》傳譯問題與內容述要
     第一節 傳譯問題
     一 「偽經」之考辨
     二 本經價值之釐定
     第二節 內容述要
     一 經之名義
     二 經之內容
     三 經之綱要
     第三章 《大佛頂首楞嚴經》之理論體系
     第一節 修行之要在於發明初心二決定義
     一 徵起心目,以覓真心
     二 十番辨見,帶妄顯真
     三 二種顛倒,剖妄出真
     四 四科七大,即事顯理
     第二節 煩惱根本與從根解結
     一 迷妄失真,三業相續
     二 觀性元真,觀相元妄
     三 六為賊媒,自劫家寶
     四 安樂妙常,亦惟六根
     第三節 慎選圓通與一門深入
     一 六根功德,各有淺深
     二 若得圓通,日劫倍勝
     三 入一無妄,頓得清淨
     四 結有次第,解有倫次
     第四章 「耳根圓修」在《大佛頂首楞嚴經》之修行地位
     第一節 歸元性無二,方便有多門:二十五聖入道之因緣
     一 六塵悟入,滅塵合覺
     二 六根悟入,旋根歸性
     三 六識悟入,湛識循源
     四 七大悟入,復大同本
     第二節 此方真教體,清淨在音聞:「耳根圓修」之殊勝
     一 二十四聖,順逆不同
     二 獨選耳根,當機合宜
     三 耳根圓通,具三真實
     四 一門超,出聖凡共被
     第五章 「耳根圓修」之妙行、妙用「耳根圓修」及其妙證
     第一節 「耳根圓修」之妙行之析論
     一 從聞、思、修,入三摩地:三慧是修道之總綱
     二 初於聞中,入流亡所:「亡所」是入道之關鍵
     三 六結既解,寂滅現前:「寂滅」是證道之旨趣
     第二節 「耳根圓修」妙用之說明
     一 三十二應,應身無量
     二 十四無畏,有求必濟
     三 四不思議,德用殊絕
     第三節 「耳根圓修」妙證之探究
     一 同根一體之慈悲
     二 修證境界之次第
     三 各種陰魔之發生
     第六章 「耳根圓修」之檢討
     第一節 如來藏心意義之衡定
     一 全性起修,全修在性
     二 理雖頓悟,不廢事修
     三 一真法界,絕諸情慮
     四 信解若真,即修成證
     第二節 耳根圓修功夫之反省
     一 根門修證,解脫樞紐
     二 耳根圓修,超越餘門
     第七章 結論
     主要參考書目
-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封面頁
     證明書
     目錄
     自序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寫作意趣
     第二節 研究方法與各章大意
     第二章 《大佛頂首楞嚴經》傳譯問題與內容述要
     第一節 傳譯問題
     一 「偽經」之考辨
     二 本經價值之釐定
     第二節 內容述要
     一 經之名義
     二 經之內容
     三 經之綱要
     第三章 《大佛頂首楞嚴經》之理論體系
     第一節 修行之要在於發明初心二決定義
     一 徵起心目,以覓真心
     二 十番辨見,帶妄顯真
     三 二種顛倒,剖妄出真
     四 四科七大,即事顯理
     第二節 煩惱根本與從根解結
     一 迷妄失真,三業相續
     二 觀性元真,觀相元妄
     三 六為賊媒,自劫家寶
     四 安樂妙常,亦惟六根
     第三節 慎選圓通與一門深入
     一 六根功德,各有淺深
     二 若得圓通,日劫倍勝
     三 入一無妄,頓得清淨
     四 結有次第,解有倫次
     第四章 「耳根圓修」在《大佛頂首楞嚴經》之修行地位
     第一節 歸元性無二,方便有多門:二十五聖入道之因緣
     一 六塵悟入,滅塵合覺
     二 六根悟入,旋根歸性
     三 六識悟入,湛識循源
     四 七大悟入,復大同本
     第二節 此方真教體,清淨在音聞:「耳根圓修」之殊勝
     一 二十四聖,順逆不同
     二 獨選耳根,當機合宜
     三 耳根圓通,具三真實
     四 一門超,出聖凡共被
     第五章 「耳根圓修」之妙行、妙用「耳根圓修」及其妙證
     第一節 「耳根圓修」之妙行之析論
     一 從聞、思、修,入三摩地:三慧是修道之總綱
     二 初於聞中,入流亡所:「亡所」是入道之關鍵
     三 六結既解,寂滅現前:「寂滅」是證道之旨趣
     第二節 「耳根圓修」妙用之說明
     一 三十二應,應身無量
     二 十四無畏,有求必濟
     三 四不思議,德用殊絕
     第三節 「耳根圓修」妙證之探究
     一 同根一體之慈悲
     二 修證境界之次第
     三 各種陰魔之發生
     第六章 「耳根圓修」之檢討
     第一節 如來藏心意義之衡定
     一 全性起修,全修在性
     二 理雖頓悟,不廢事修
     三 一真法界,絕諸情慮
     四 信解若真,即修成證
     第二節 耳根圓修功夫之反省
     一 根門修證,解脫樞紐
     二 耳根圓修,超越餘門
     第七章 結論
     主要參考書目
zh_TW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A2002000065en_US
dc.title (題名) 《大佛頂首楞嚴經》「耳根圓修」之研究zh_TW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_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