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Citation Infomation

  • No doi shows Citation Infomation
題名 唐代詩僧的創作論研究:詩歌與佛教的綜合分析
作者 彭雅玲
貢獻者 羅宗濤
彭雅玲
日期 1999
上傳時間 1-Apr-2016 17:05:36 (UTC+8)
摘要 封面頁
     證明書
     致謝詞
     目錄
     第一章 緒 論
     第一節 選題的意義
     第二節 研究的目標
     第三節 研究的進路
     一、類型研究
     二、語言研究
     第四節 研究史的回顧:關於唐代詩僧的研究
     一、古人對唐代詩僧的批評
     (一)文人的看法
     (二)僧人的看法
     (三)小 結
     二、今人研究唐代詩僧概況
     (一)輯校詩僧詩歌
     (二)註解賞析詩僧詩歌
     (三)研究專著及論文
     1. 詩僧分類與分期
     2. 詩僧的生平
     3. 詩僧的詩論
     4. 詩僧的詩作
     第五節 本文的架構
     第二章 「詩僧」一詞考辨
     第一節 「詩僧」一詞的出現
     第二節 「詩僧」一詞使用背後的含義
     第三節 當前學界對於「詩僧」一詞的定義
     第四節 唐宋人使用「詩僧」一詞的歷史考察
     一、(唐)嚴維、皇甫曾、劉長卿、 盧綸、李端、錢起、顧況
     二、(唐)劉禹錫
     三、(唐)高仲武
     四、(唐)白居易
     五、(宋)贊寧
     第五節 本文對「詩僧」的定義
     第三章 創作主體與創作對象 ──以皎然的「境」論為中心
     第一節 「境」字的意義:從一般用法到佛教唯識的轉變
     第二節 創作主體對於創作對象的呈現
     一、取境說
     二、造境說
     第三節 創作對象對於創作主體的觸發:緣境說
     第四節 創作主體與創作對象的辯證關係:境象的虛實二義
     第五節 小 結
     第四章 創作手法與創作內容 ──以皎然、齊己、虛中三人的詩格為代表
     第一節 詩僧重視詩法的文學背景
     一、初唐聲律學的繼承與發展
     二、受到科考重視聲律的影響
     三、因應詩會聯句品第的需要
     四、從雕飾到放蕩的文學風潮
     第二節 詩法術語與佛教名相的關係
     一、「門」的意義及轉變
     二、「勢」的意義及轉變
     第三節 創作技巧舉隅
     一、切題的要領
     二、對仗的方法
     三、構句的經營
     四、題材的掌握
     五、象徵與比興
     六、用典的原則
     七、模仿的層次
     八、俗語的操作
     第四節 小 結
     第五章 創作與信仰 ──詩歌與修悟的關係
     第一節 反面的立場:「詩魔」問題的提出
     一、詩魔釋義
     二、詩魔的概念源自小乘的傳統
     三、詩僧於詩魔問題的對治
     第二節 正面的立場:詩禪理論的趨型出現
     一、詩禪相妨到詩禪互濟的轉變
     二、類比性的理論思維及詩禪理論的發展
     (一)詩情聊作用,空性惟寂靜
     (二)詩禪對舉的大量出現
     (三)詩為儒者禪
     第三節 小 結
     第六章 語言與真理 ──詩語、意義與存有之間關係
     第一節 語言與真理:佛教的觀點略述
     第二節 詩僧直接論述語言與真理的關係
     第三節 詩僧展現詩語言的宗教性向度
     一、悟道
     二、證道
     三、明道
     四、小 結:詩僧運用詩語言的策略
     (一)對話場域的開啟
     (二)符碼語與感興語的交替運用
     第四節 詩僧所呈現的對應╱開顯的真理觀: 存有-詩歌-生命三者之間的辯證關係
     第七章 結 論
     第一節 唐代詩僧的創作論綜述
     第二節 唐代詩僧對詩論的貢獻
     一、發展創作主體的審美理論: 從詩格的內容反省
     二、對於詩歌創作技巧的整理: 從詩格的形式反省
     三、奠定宋代詩禪理論的雛型: 從詩作反省-理論與察際的並進
     四、超越語言表述真理的困境: 從詩語反省-對話與辨證的雙軌
     第三節 唐代詩僧創作論的定位
     一、就文學批評史而言
     二、就禪教史而言
     第四節 研究成果及未來的發展
     附錄
     附錄一 唐詩僧名錄及其存詩數量
     附錄二 現存僧人著作一覽表
     附錄三 中唐江左詩僧的地理考察
     附錄四 從「詩」、「偈」的發展看詩僧的創作
     參考書目
描述 博士
國立政治大學
中國文學系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A2002000081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羅宗濤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彭雅玲zh_TW
dc.creator (作者) 彭雅玲zh_TW
dc.date (日期) 1999en_US
dc.date.accessioned 1-Apr-2016 17:05:36 (UTC+8)-
dc.date.available 1-Apr-2016 17:05:36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1-Apr-2016 17:05:36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A2002000081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83650-
dc.description (描述) 博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中國文學系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封面頁
     證明書
     致謝詞
     目錄
     第一章 緒 論
     第一節 選題的意義
     第二節 研究的目標
     第三節 研究的進路
     一、類型研究
     二、語言研究
     第四節 研究史的回顧:關於唐代詩僧的研究
     一、古人對唐代詩僧的批評
     (一)文人的看法
     (二)僧人的看法
     (三)小 結
     二、今人研究唐代詩僧概況
     (一)輯校詩僧詩歌
     (二)註解賞析詩僧詩歌
     (三)研究專著及論文
     1. 詩僧分類與分期
     2. 詩僧的生平
     3. 詩僧的詩論
     4. 詩僧的詩作
     第五節 本文的架構
     第二章 「詩僧」一詞考辨
     第一節 「詩僧」一詞的出現
     第二節 「詩僧」一詞使用背後的含義
     第三節 當前學界對於「詩僧」一詞的定義
     第四節 唐宋人使用「詩僧」一詞的歷史考察
     一、(唐)嚴維、皇甫曾、劉長卿、 盧綸、李端、錢起、顧況
     二、(唐)劉禹錫
     三、(唐)高仲武
     四、(唐)白居易
     五、(宋)贊寧
     第五節 本文對「詩僧」的定義
     第三章 創作主體與創作對象 ──以皎然的「境」論為中心
     第一節 「境」字的意義:從一般用法到佛教唯識的轉變
     第二節 創作主體對於創作對象的呈現
     一、取境說
     二、造境說
     第三節 創作對象對於創作主體的觸發:緣境說
     第四節 創作主體與創作對象的辯證關係:境象的虛實二義
     第五節 小 結
     第四章 創作手法與創作內容 ──以皎然、齊己、虛中三人的詩格為代表
     第一節 詩僧重視詩法的文學背景
     一、初唐聲律學的繼承與發展
     二、受到科考重視聲律的影響
     三、因應詩會聯句品第的需要
     四、從雕飾到放蕩的文學風潮
     第二節 詩法術語與佛教名相的關係
     一、「門」的意義及轉變
     二、「勢」的意義及轉變
     第三節 創作技巧舉隅
     一、切題的要領
     二、對仗的方法
     三、構句的經營
     四、題材的掌握
     五、象徵與比興
     六、用典的原則
     七、模仿的層次
     八、俗語的操作
     第四節 小 結
     第五章 創作與信仰 ──詩歌與修悟的關係
     第一節 反面的立場:「詩魔」問題的提出
     一、詩魔釋義
     二、詩魔的概念源自小乘的傳統
     三、詩僧於詩魔問題的對治
     第二節 正面的立場:詩禪理論的趨型出現
     一、詩禪相妨到詩禪互濟的轉變
     二、類比性的理論思維及詩禪理論的發展
     (一)詩情聊作用,空性惟寂靜
     (二)詩禪對舉的大量出現
     (三)詩為儒者禪
     第三節 小 結
     第六章 語言與真理 ──詩語、意義與存有之間關係
     第一節 語言與真理:佛教的觀點略述
     第二節 詩僧直接論述語言與真理的關係
     第三節 詩僧展現詩語言的宗教性向度
     一、悟道
     二、證道
     三、明道
     四、小 結:詩僧運用詩語言的策略
     (一)對話場域的開啟
     (二)符碼語與感興語的交替運用
     第四節 詩僧所呈現的對應╱開顯的真理觀: 存有-詩歌-生命三者之間的辯證關係
     第七章 結 論
     第一節 唐代詩僧的創作論綜述
     第二節 唐代詩僧對詩論的貢獻
     一、發展創作主體的審美理論: 從詩格的內容反省
     二、對於詩歌創作技巧的整理: 從詩格的形式反省
     三、奠定宋代詩禪理論的雛型: 從詩作反省-理論與察際的並進
     四、超越語言表述真理的困境: 從詩語反省-對話與辨證的雙軌
     第三節 唐代詩僧創作論的定位
     一、就文學批評史而言
     二、就禪教史而言
     第四節 研究成果及未來的發展
     附錄
     附錄一 唐詩僧名錄及其存詩數量
     附錄二 現存僧人著作一覽表
     附錄三 中唐江左詩僧的地理考察
     附錄四 從「詩」、「偈」的發展看詩僧的創作
     參考書目
-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封面頁
     證明書
     致謝詞
     目錄
     第一章 緒 論
     第一節 選題的意義
     第二節 研究的目標
     第三節 研究的進路
     一、類型研究
     二、語言研究
     第四節 研究史的回顧:關於唐代詩僧的研究
     一、古人對唐代詩僧的批評
     (一)文人的看法
     (二)僧人的看法
     (三)小 結
     二、今人研究唐代詩僧概況
     (一)輯校詩僧詩歌
     (二)註解賞析詩僧詩歌
     (三)研究專著及論文
     1. 詩僧分類與分期
     2. 詩僧的生平
     3. 詩僧的詩論
     4. 詩僧的詩作
     第五節 本文的架構
     第二章 「詩僧」一詞考辨
     第一節 「詩僧」一詞的出現
     第二節 「詩僧」一詞使用背後的含義
     第三節 當前學界對於「詩僧」一詞的定義
     第四節 唐宋人使用「詩僧」一詞的歷史考察
     一、(唐)嚴維、皇甫曾、劉長卿、 盧綸、李端、錢起、顧況
     二、(唐)劉禹錫
     三、(唐)高仲武
     四、(唐)白居易
     五、(宋)贊寧
     第五節 本文對「詩僧」的定義
     第三章 創作主體與創作對象 ──以皎然的「境」論為中心
     第一節 「境」字的意義:從一般用法到佛教唯識的轉變
     第二節 創作主體對於創作對象的呈現
     一、取境說
     二、造境說
     第三節 創作對象對於創作主體的觸發:緣境說
     第四節 創作主體與創作對象的辯證關係:境象的虛實二義
     第五節 小 結
     第四章 創作手法與創作內容 ──以皎然、齊己、虛中三人的詩格為代表
     第一節 詩僧重視詩法的文學背景
     一、初唐聲律學的繼承與發展
     二、受到科考重視聲律的影響
     三、因應詩會聯句品第的需要
     四、從雕飾到放蕩的文學風潮
     第二節 詩法術語與佛教名相的關係
     一、「門」的意義及轉變
     二、「勢」的意義及轉變
     第三節 創作技巧舉隅
     一、切題的要領
     二、對仗的方法
     三、構句的經營
     四、題材的掌握
     五、象徵與比興
     六、用典的原則
     七、模仿的層次
     八、俗語的操作
     第四節 小 結
     第五章 創作與信仰 ──詩歌與修悟的關係
     第一節 反面的立場:「詩魔」問題的提出
     一、詩魔釋義
     二、詩魔的概念源自小乘的傳統
     三、詩僧於詩魔問題的對治
     第二節 正面的立場:詩禪理論的趨型出現
     一、詩禪相妨到詩禪互濟的轉變
     二、類比性的理論思維及詩禪理論的發展
     (一)詩情聊作用,空性惟寂靜
     (二)詩禪對舉的大量出現
     (三)詩為儒者禪
     第三節 小 結
     第六章 語言與真理 ──詩語、意義與存有之間關係
     第一節 語言與真理:佛教的觀點略述
     第二節 詩僧直接論述語言與真理的關係
     第三節 詩僧展現詩語言的宗教性向度
     一、悟道
     二、證道
     三、明道
     四、小 結:詩僧運用詩語言的策略
     (一)對話場域的開啟
     (二)符碼語與感興語的交替運用
     第四節 詩僧所呈現的對應╱開顯的真理觀: 存有-詩歌-生命三者之間的辯證關係
     第七章 結 論
     第一節 唐代詩僧的創作論綜述
     第二節 唐代詩僧對詩論的貢獻
     一、發展創作主體的審美理論: 從詩格的內容反省
     二、對於詩歌創作技巧的整理: 從詩格的形式反省
     三、奠定宋代詩禪理論的雛型: 從詩作反省-理論與察際的並進
     四、超越語言表述真理的困境: 從詩語反省-對話與辨證的雙軌
     第三節 唐代詩僧創作論的定位
     一、就文學批評史而言
     二、就禪教史而言
     第四節 研究成果及未來的發展
     附錄
     附錄一 唐詩僧名錄及其存詩數量
     附錄二 現存僧人著作一覽表
     附錄三 中唐江左詩僧的地理考察
     附錄四 從「詩」、「偈」的發展看詩僧的創作
     參考書目
zh_TW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A2002000081en_US
dc.title (題名) 唐代詩僧的創作論研究:詩歌與佛教的綜合分析zh_TW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_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