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blications-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NCCU Library

Citation Infomation

Related Publications in TAIR

題名 由拒唐到學唐:元明清賦論趨向之考察
作者 游適宏
貢獻者 簡宗梧
游適宏
關鍵詞 賦論
律賦


日期 2001
上傳時間 1-Apr-2016 17:06:00 (UTC+8)
摘要 對「正典」權威地位的質疑進而追溯其形成的歷史因素,是二十世紀後期文學評論的一個主要現象。本文的目的,即希望透過古代賦論史的回顧,審視現今習以為常的賦學知識中可能含有的偏見。
     本文計分六章:
     第一章「緒論」,說明「古代賦論」具有「文體批評」的特質,故建議以共同的「基源問題」───「賦該如何書寫」做為「古代賦論史」的解釋綱領,並提出「拒唐」與「學唐」實為元、明、清賦論中兩種對立的學習策略,可以此做為觀察線索來解釋這段期間的賦論演變。
     第二章「律賦──唐人締造的書寫形態」,指出唐人已就文類結構上的差異,區分「律賦」及「古賦」兩種書寫形態,其中,「緝事比類」的「文本互涉性」取代「作者主體」,乃「律賦」有別於「古賦」的風格性分之殊。料場律賦題目取自重要典籍,則是國家基於權力的設計,目的在使讀書人為研習律賦而「驅使六籍」、「穿穴經史」的同時,接受國家預先遴選的政治、道德等價值觀。
     第三章「『拒唐』」的形成──停試律賦與唐無賦」,敘述在元、明「尚經術」的選才理念下,律賦因為被歸為有害國家的「摛章繪句之學」,遂遭到罷黜。祝堯、徐師曾等人乃藉此建立「古賦╱律賦」等於「正統╱異端」的論述模式,並建構以掊擊唐人律賦為目標的賦史觀,李夢陽更宣稱「唐無賦」,以阻止後學接觸唐代所有賦篇。
     第四章「『拒唐』的開展──元明的『古賦』論述」,探討元明時期在直接譴責唐人律賦書寫形態之外,另建構一套「古賦」論述以為矯正的情形。祝堯等人除了將賦定位為「詩」,以取得賦該「吟詠惰性」的「正當性」外,也確立了「辭」發於「情」的「麗則」觀,更據此重新遴選賦篇正典,建立一個不同於過去以「京殿苑獵」賦為主軸的「抒情賦傳統」。
     第五章「『學唐』」的提出──清代的『效律者法唐』」,先從清代科舉試賦的背景,追索清代提出「律體宗唐」的原因,且發現清代已逐漸突破元、明「古賦╱律賦」壁壘分明的藩籬,以工律賦為學古賦的基礎。本章並就清代部分賦選及賦話進行分析,探究清代賦論家們心目中的唐律賦名家、傑作,及其所集中討論的律賦書寫技巧。
     第六章「結論與討論」,除簡要說明本文的詮釋路徑,並就其得失稍做評估,更指出當代「重漢魏六朝賦而輕唐賦」的觀點,正是來自元明時期,而前人的「文學史」在為我們濾掉清代「賦莫盛於唐」的觀點時,其實也隔絕了我們公允對待唐賦及全面審視賦史的機會。因此,回顧「元明清賦論史」,將有助於我們檢驗賦學研究「先入為主」的偏見,拓展賦學研究的視界。
描述 博士
國立政治大學
中國文學系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A2002000092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簡宗梧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游適宏zh_TW
dc.creator (作者) 游適宏zh_TW
dc.date (日期) 2001en_US
dc.date.accessioned 1-Apr-2016 17:06:00 (UTC+8)-
dc.date.available 1-Apr-2016 17:06:00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1-Apr-2016 17:06:00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A2002000092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83661-
dc.description (描述) 博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中國文學系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對「正典」權威地位的質疑進而追溯其形成的歷史因素,是二十世紀後期文學評論的一個主要現象。本文的目的,即希望透過古代賦論史的回顧,審視現今習以為常的賦學知識中可能含有的偏見。
     本文計分六章:
     第一章「緒論」,說明「古代賦論」具有「文體批評」的特質,故建議以共同的「基源問題」───「賦該如何書寫」做為「古代賦論史」的解釋綱領,並提出「拒唐」與「學唐」實為元、明、清賦論中兩種對立的學習策略,可以此做為觀察線索來解釋這段期間的賦論演變。
     第二章「律賦──唐人締造的書寫形態」,指出唐人已就文類結構上的差異,區分「律賦」及「古賦」兩種書寫形態,其中,「緝事比類」的「文本互涉性」取代「作者主體」,乃「律賦」有別於「古賦」的風格性分之殊。料場律賦題目取自重要典籍,則是國家基於權力的設計,目的在使讀書人為研習律賦而「驅使六籍」、「穿穴經史」的同時,接受國家預先遴選的政治、道德等價值觀。
     第三章「『拒唐』」的形成──停試律賦與唐無賦」,敘述在元、明「尚經術」的選才理念下,律賦因為被歸為有害國家的「摛章繪句之學」,遂遭到罷黜。祝堯、徐師曾等人乃藉此建立「古賦╱律賦」等於「正統╱異端」的論述模式,並建構以掊擊唐人律賦為目標的賦史觀,李夢陽更宣稱「唐無賦」,以阻止後學接觸唐代所有賦篇。
     第四章「『拒唐』的開展──元明的『古賦』論述」,探討元明時期在直接譴責唐人律賦書寫形態之外,另建構一套「古賦」論述以為矯正的情形。祝堯等人除了將賦定位為「詩」,以取得賦該「吟詠惰性」的「正當性」外,也確立了「辭」發於「情」的「麗則」觀,更據此重新遴選賦篇正典,建立一個不同於過去以「京殿苑獵」賦為主軸的「抒情賦傳統」。
     第五章「『學唐』」的提出──清代的『效律者法唐』」,先從清代科舉試賦的背景,追索清代提出「律體宗唐」的原因,且發現清代已逐漸突破元、明「古賦╱律賦」壁壘分明的藩籬,以工律賦為學古賦的基礎。本章並就清代部分賦選及賦話進行分析,探究清代賦論家們心目中的唐律賦名家、傑作,及其所集中討論的律賦書寫技巧。
     第六章「結論與討論」,除簡要說明本文的詮釋路徑,並就其得失稍做評估,更指出當代「重漢魏六朝賦而輕唐賦」的觀點,正是來自元明時期,而前人的「文學史」在為我們濾掉清代「賦莫盛於唐」的觀點時,其實也隔絕了我們公允對待唐賦及全面審視賦史的機會。因此,回顧「元明清賦論史」,將有助於我們檢驗賦學研究「先入為主」的偏見,拓展賦學研究的視界。
zh_TW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封面頁
     證明書
     論文摘要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賦論──拓展中的研究領域
     第二節 如何解釋古代賦論史
     一 對以往解釋方式的檢討
     二 以歷代賦論的「基源問題」為解釋綱領
     第三節 回顧元明清賦論史的目的與方法
     一 研究目的與研究方法
     二 研究限制與研究架構
     第二章 律賦──唐人締造的書寫形態
     第一節 「新賦」的產生
     第二節 字句韻律的整飭
     一 積聯成章
     二 諧聲壓韻
     第三節 個人情志的隱匿
     第四節 國家教化的工具
     第三章 「拒唐」的形成──停試律賦與「唐無賦」
     第一節 律賦選才的廢止
     一 中唐以後選才方式的爭議
     二 元明科舉的崇尚經術
     第二節 遠律賦親古賦
     第三節 「辭愈工而體愈下」的賦史
     第四節 「唐無賦」──更澈底的防杜
     第四章 「拒唐」的展開──元明的「古賦」論述
     第一節 賦屬於「詩」
     一 漢代所謂「賦者,古詩之流也」
     二 元明時期認定「賦」屬於「詩」
     第二節 賦須吟詠情性
     第三節 「麗則」──辭出於情,情辭兩得
     一 揚雄至六朝「麗則」意義的轉變
     二 元明時期對「麗則」的詮釋
     第四節 以「抒情賦」為正統
     第五章 「學唐」的提出──清代的「效律者法唐」
     第一節 律賦取士的恢復與
     第二節 「律體宗唐」的提出
     第三節 唐律賦正典的遴選
     一 清麗莊雅──清人眼中的唐律賦
     二 高手與傑作
     三 唐律賦史的建構
     (一)中唐諸家
     (二)晚唐諸家
     (三)律賦探源
     第四節 借唐律賦揭示書寫方法
     一 押韻
     二 審題
     三 層次
     四 造句
     五 典故
     第六章 結論與討論
     第一節 元明清賦論史的一種描述
     第二節 回顧元明清賦論史的當代意義
     一 探索「正典」形成經過的必要性
     二 當代主流觀點──重漢魏六朝賦而輕唐賦
     三 對當代主流賦學觀的檢討
     第三節 重新認識唐律賦
     附錄
     附錄 一、元明清賦論家年表
     二、古代賦論研究論著目錄
     三、清代賦選賦話分析資料
     四、徵引書目
zh_TW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A2002000092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賦論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律賦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zh_TW
dc.title (題名) 由拒唐到學唐:元明清賦論趨向之考察zh_TW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_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