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Citation Infomation

  • No doi shows Citation Infomation
題名 毛澤東以後中共權力繼承之分析
作者 高永光
貢獻者 江炳倫<br>李長貴<br>曹伯一
高永光
日期 1987
上傳時間 1-Apr-2016 17:11:22 (UTC+8)
摘要 論文研究的第一步驟是研究主題的選擇和研究範圍的確定,這個階段和概念的界定密切相關,主題所涉及的概念及其指涉的範圍較具體明確,該主題才研究有的可能。從這個觀點來看權力繼承這樣的主題,我們發覺「權力」的定義固然紛歧,但是權力作用的現象卻是比較容易觀察的,而「權力繼承」的定義則是簡單又明確的。因,此對權力繼承的研究,在概念界定和確定範圍上,可以預期它的困難是比較小的,也是可行的。
     在完成第一階段的工作後,進入共產國家研究的第二階段-理論的抉擇才是學術研究最困難所在。究竟是選擇已有的理論做演譯的(deductive )印證呢﹖或是蒐集資料作歸納的(inductgive)理論建立的工作?然而無論選擇那一種方式,都有它嚴重的缺陷。這也是目前學術界爭辯最激烈的問題,且尚未達到共同的看法。但是,無論是想要印證理論或建立理論,在著手之前最重要的就是理論的直覺,此即國際政治研究上極著名的學者肯納茲?華爾滋(Kenneth N. Waltz)所說的theoretical intitution,依筆者的理解,所謂理論直覺乃是研究者在面對一個研究主題時,直覺上所做的理論連想。以本論文為例,在常識上,權力繼承被視為一種政治危機,則究竟這個危機對政治系統的功能有何影響?是否危及系統的生存?對政治發展有何正負作用?在極端強調意識型態的共產社會裡,意識型態和權力繼承的關係究竟為何?這些研究動機如果用理論去加以連想,很容易立即會想到政治學中發展理論、系統理論、文化理論,甚或階級的理論是否可以用來解釋中共權力繼承中的諸多現象。從而可以自這些理論中化約出和權力繼最有因果關係的變數,建立工作的假設,而得以進行蒐集、分析資料和驗證理論的工作。這部份可以說是演譯的。也因此而有第一章研究模型和方法的導論;第二章從政治文化的角度,敘述、分析意識型態在權力繼承中的作用;第三章從政治發展的症候群來分析鄧小平如何鞏固並安排政治繼承;第四章則從均衡和政策之間的關係看權力繼承中如何爭取政治支持。
     由於第三章牽涉到繼承中派系鬥爭問題,第三節中乃特別運用現在美國政治學界最流行的演譯理論中的模式理論;而第四章因涉及政策問題,一般對政策演變都習慣作經驗研究,理由是政策研究的指標可以依預算或決算加以統計,十分客觀。因此,在第四章第三節裡亦對權力繼承和政策結果作了一個簡單的迴歸分析。
     第五章是比較獨立的一部份,從事比較中俄共權力繼承的一個最強的理由是俄共的權力繼承危機並沒有損及共黨的有效統治,因此,俄共經驗將是其他共產國家(包括中共)最可能模倣的對象。從有限的中共權力繼承經驗,對照俄共的權力繼承經驗,也許會給我們對中共權力繼承的發展指引一些方向。
     最後一章則是對此論文所假定的一些工作假設,在經過歷史事實的驗證後所提出來的一些修正,以供其他學者或筆者在做更進一步研究時的參考。其次則是對中共未來權力繼承可能的發展趨勢作一些預估。最後一節則是筆者對於中共權力繼承所作的主觀評論。
     本論文共計六章,十八節,本文連同註釋及書單約近十五萬字。
     一篇博士論文應對學術研究有所貢獻。本論文若有貢獻,則當屬第一章第三節的研究方法論。和第六章第一節工作假設與模型的修正。在這兩節裡變數和變數的關係被假定得非常清楚,從二、三、四章或即使是在探討蘇聯權力繼承的第五章中,讀者會很清楚地看出所有的論述無一不是依著研究模型間諸變數的關係在進行。對於熟練的研究學者,筆者是「野人獻曝」,但對於初撰論文的人,這二節對他們可能會有很大的幫助。
     本論文另外的一個特色是第三章第三節的模式理論和第四章第三路節的迴歸分析。不熟悉這兩方面的讀者大可跳過不看,以免對本論文感到有不一致的誤解。這兩節的特色在證明經驗研究中的演譯理論和歸納方法對於中共研究也有很大的解釋和預測的能力。不過,值得注意的是第四章第三節的簡單迴歸的發現,誤差的可能性極大,因為樣本不足十個,事實上小樣本的研究在方法上已十分進步,可惜筆者在美國紐約大學(New York University )電腦中心計算此樣本時,不巧電腦連續故障近十五天,由於歸期在即,只能以簡單迴歸結果作為分析的依據。
     本論文主題之擇定得力於江師炳倫博士以及劉老師義周先生。論文寫作的大部分方法上的技術,得惠於在紐約大學前兩年的修課,並得益於熊玠老師諸多指導。論文裡的大部份資料得自紐約哥倫比亞大學(Columbia University)東亞研究肯特圖書館(Kant Library),小部份得自於紐約大學的包伯斯特圖書館(Elmer Bobst Library),論文的前四章完稿於紐約,後兩章完稿於臺灣,回臺北後大部份資料得自於政治大學社會科學資料中心,國際關係研究中心以及中央黨部大陸工作會圖書館。
     本論文之完成除了要感淚前述諸位老師及各單位圖書館工作人員外,另外要特別謝謝曹伯一老師,因為他的協助,本論文得以如期申報。李長貴老師特別支持筆者論文中的經驗部份,使我敢以下筆,特別感謝。此外口試時諸位委員先生們的寶貴意見使本論文減少很多的錯誤要一併感謝。裕台中華印刷廠潘廠長家森的鼎力協助,使本論文得以在限期內印出樣稿,令人感激。
     最後要特別謝謝內人晴音及小女聿嫻,因為她們的忍受長期分離,本論文始得完成。
描述 博士
國立政治大學
政治學系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A2002000344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江炳倫<br>李長貴<br>曹伯一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高永光zh_TW
dc.creator (作者) 高永光zh_TW
dc.date (日期) 1987en_US
dc.date.accessioned 1-Apr-2016 17:11:22 (UTC+8)-
dc.date.available 1-Apr-2016 17:11:22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1-Apr-2016 17:11:22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A2002000344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83797-
dc.description (描述) 博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政治學系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論文研究的第一步驟是研究主題的選擇和研究範圍的確定,這個階段和概念的界定密切相關,主題所涉及的概念及其指涉的範圍較具體明確,該主題才研究有的可能。從這個觀點來看權力繼承這樣的主題,我們發覺「權力」的定義固然紛歧,但是權力作用的現象卻是比較容易觀察的,而「權力繼承」的定義則是簡單又明確的。因,此對權力繼承的研究,在概念界定和確定範圍上,可以預期它的困難是比較小的,也是可行的。
     在完成第一階段的工作後,進入共產國家研究的第二階段-理論的抉擇才是學術研究最困難所在。究竟是選擇已有的理論做演譯的(deductive )印證呢﹖或是蒐集資料作歸納的(inductgive)理論建立的工作?然而無論選擇那一種方式,都有它嚴重的缺陷。這也是目前學術界爭辯最激烈的問題,且尚未達到共同的看法。但是,無論是想要印證理論或建立理論,在著手之前最重要的就是理論的直覺,此即國際政治研究上極著名的學者肯納茲?華爾滋(Kenneth N. Waltz)所說的theoretical intitution,依筆者的理解,所謂理論直覺乃是研究者在面對一個研究主題時,直覺上所做的理論連想。以本論文為例,在常識上,權力繼承被視為一種政治危機,則究竟這個危機對政治系統的功能有何影響?是否危及系統的生存?對政治發展有何正負作用?在極端強調意識型態的共產社會裡,意識型態和權力繼承的關係究竟為何?這些研究動機如果用理論去加以連想,很容易立即會想到政治學中發展理論、系統理論、文化理論,甚或階級的理論是否可以用來解釋中共權力繼承中的諸多現象。從而可以自這些理論中化約出和權力繼最有因果關係的變數,建立工作的假設,而得以進行蒐集、分析資料和驗證理論的工作。這部份可以說是演譯的。也因此而有第一章研究模型和方法的導論;第二章從政治文化的角度,敘述、分析意識型態在權力繼承中的作用;第三章從政治發展的症候群來分析鄧小平如何鞏固並安排政治繼承;第四章則從均衡和政策之間的關係看權力繼承中如何爭取政治支持。
     由於第三章牽涉到繼承中派系鬥爭問題,第三節中乃特別運用現在美國政治學界最流行的演譯理論中的模式理論;而第四章因涉及政策問題,一般對政策演變都習慣作經驗研究,理由是政策研究的指標可以依預算或決算加以統計,十分客觀。因此,在第四章第三節裡亦對權力繼承和政策結果作了一個簡單的迴歸分析。
     第五章是比較獨立的一部份,從事比較中俄共權力繼承的一個最強的理由是俄共的權力繼承危機並沒有損及共黨的有效統治,因此,俄共經驗將是其他共產國家(包括中共)最可能模倣的對象。從有限的中共權力繼承經驗,對照俄共的權力繼承經驗,也許會給我們對中共權力繼承的發展指引一些方向。
     最後一章則是對此論文所假定的一些工作假設,在經過歷史事實的驗證後所提出來的一些修正,以供其他學者或筆者在做更進一步研究時的參考。其次則是對中共未來權力繼承可能的發展趨勢作一些預估。最後一節則是筆者對於中共權力繼承所作的主觀評論。
     本論文共計六章,十八節,本文連同註釋及書單約近十五萬字。
     一篇博士論文應對學術研究有所貢獻。本論文若有貢獻,則當屬第一章第三節的研究方法論。和第六章第一節工作假設與模型的修正。在這兩節裡變數和變數的關係被假定得非常清楚,從二、三、四章或即使是在探討蘇聯權力繼承的第五章中,讀者會很清楚地看出所有的論述無一不是依著研究模型間諸變數的關係在進行。對於熟練的研究學者,筆者是「野人獻曝」,但對於初撰論文的人,這二節對他們可能會有很大的幫助。
     本論文另外的一個特色是第三章第三節的模式理論和第四章第三路節的迴歸分析。不熟悉這兩方面的讀者大可跳過不看,以免對本論文感到有不一致的誤解。這兩節的特色在證明經驗研究中的演譯理論和歸納方法對於中共研究也有很大的解釋和預測的能力。不過,值得注意的是第四章第三節的簡單迴歸的發現,誤差的可能性極大,因為樣本不足十個,事實上小樣本的研究在方法上已十分進步,可惜筆者在美國紐約大學(New York University )電腦中心計算此樣本時,不巧電腦連續故障近十五天,由於歸期在即,只能以簡單迴歸結果作為分析的依據。
     本論文主題之擇定得力於江師炳倫博士以及劉老師義周先生。論文寫作的大部分方法上的技術,得惠於在紐約大學前兩年的修課,並得益於熊玠老師諸多指導。論文裡的大部份資料得自紐約哥倫比亞大學(Columbia University)東亞研究肯特圖書館(Kant Library),小部份得自於紐約大學的包伯斯特圖書館(Elmer Bobst Library),論文的前四章完稿於紐約,後兩章完稿於臺灣,回臺北後大部份資料得自於政治大學社會科學資料中心,國際關係研究中心以及中央黨部大陸工作會圖書館。
     本論文之完成除了要感淚前述諸位老師及各單位圖書館工作人員外,另外要特別謝謝曹伯一老師,因為他的協助,本論文得以如期申報。李長貴老師特別支持筆者論文中的經驗部份,使我敢以下筆,特別感謝。此外口試時諸位委員先生們的寶貴意見使本論文減少很多的錯誤要一併感謝。裕台中華印刷廠潘廠長家森的鼎力協助,使本論文得以在限期內印出樣稿,令人感激。
     最後要特別謝謝內人晴音及小女聿嫻,因為她們的忍受長期分離,本論文始得完成。
zh_TW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封面頁
     證明書
     論文提要(代序)
     目錄
     圖表目錄
     第一章 總論
     第一節 權力繼承問題
     一、何謂權力
     二、何謂權力繼承
     三、民主國家的權力繼承
     四、威權主義國家的權力繼承
     五、共黨國家的權力繼承
     第二節 中共權力繼承問題
     一、中國朝代政治中的權力繼承
     二、中共黨史上權力繼承與鬥爭
     三、當前中共權力繼承的核心問題
     第三節 研究方法論
     一、比較政治研究方法與中共研究
     二、工作假設與分析模型的建立
     第二章 奪權與意識型態的重建
     第一節 毛死後的權力移轉
     一、毛生前的繼承安排
     二、華國鋒崛起與「四人幫事件」
     三、華的跌落與鄧小平的復出掌權
     四、權力人物的變動
     第二節 毛死後意識型態的衝突
     一、毛澤東的意識型態領導
     二、華國鋒堅持毛思想
     三、鄧小平檢驗毛澤東思想
     第三節 奪權的基礎與策略
     一、華國鋒的權力基礎及奪權策略
     二、鄧小平的權力基礎及奪權策略
     三、鄧小平的上下結合奪權方式
     第三章 鞏固權力與接班體制的建立
     第一節 政治體制的改革
     一、集體領導與鞏固權力
     二、行政尃化與鞏固權力
     三、建立法制與鞏固權力
     第二節 政治繼承的安排
     一、整黨整風與幹部培訓
     二、派系、權力、政策與意識型態
     三、政治繼承班底的建立
     四、當前中共的派系政治
     第三節 派系聯合與鞏固權力
     一、派系立埸與聯合策略
     二、派系大小與聯合策略
     第四章 政策與權力基礎的擴建
     第一節 利益集團、政策與政策衝突
     一、決策模式與利益集團
     二、政策、政策衝突與權力移轉
     第二節 利益集團與政治支持
     一、農民
     二、工人
     三、知識青年
     四、知識份子
     五、幹部
     六、軍隊
     第三節 權力繼承的一個徑驗研究
     一、變數與模型
     二、結果與解釋
     第五章 從俄人權力繼承經驗看中共
     第一節 從俄共權力繼承中意識型態衝突看中共
     一、史、托在意識型態上的爭戰
     二、繼承的合法性
     三、赫魯曉夫模倣史大林
     四、中俄共權力繼承異同之比較
     第二節 從俄共權力繼承中的權力鬥爭看中共
     一、三巨頭與托洛茨基的權力基礎及爭權策略
     二、馬林可夫和赫魯曉夫之爭
     三、中俄共權力繼承異同之比較
     第三節 從俄共權力繼承中的政策衝突看中共
     一、新經濟政策之爭
     二、馬林可夫、赫魯曉夫的政策之爭
     三、中俄共權力繼承異同之比較
     第六章 結論
     第一節 工作假設與模型的修正
     第二節 中共權力繼承可能的發展
     一、從意識型態看中共權力繼承可能的發展
     二、從權力看中共權力繼承可能的發展
     三、從政策看中共權力繼承可能的發展
     第三節 總結
     一、權力繼承與系統解體
     二、鄧小平企圖解決繼承危機
     三、解決的方法帶來新的危機
     四、不可能的抉擇:解決繼承危面的真正辦法
     參考書目
zh_TW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A2002000344en_US
dc.title (題名) 毛澤東以後中共權力繼承之分析zh_TW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_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