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contributor.advisor | 孫廣德<br>楊樹藩 | zh_TW |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 郭立民 | zh_TW |
dc.creator (作者) | 郭立民 | zh_TW |
dc.date (日期) | 1989 | en_US |
dc.date.accessioned | 1-Apr-2016 17:11:36 (UTC+8) | - |
dc.date.available | 1-Apr-2016 17:11:36 (UTC+8) | - |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 1-Apr-2016 17:11:36 (UTC+8) | - |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 A2002000351 | en_US |
dc.identifier.uri (URI) |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83804 | - |
dc.description (描述) | 博士 | zh_TW |
dc.description (描述) | 國立政治大學 | zh_TW |
dc.description (描述) | 政治學系 | zh_TW |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 本論文係研究淮南子的政治思想,除緒論與結論外,共分為四章。 緒論中首先探究淮南子的來歷、結構與學派;其次分析淮南子作者劉安之生平與其當時之政治及學術背景;最後說明本文之研究旨趣與途徑。 第一章係研究淮南子的「存有論」及其政治蘊涵,共分為二節,第一節是係由道的「超越性徵」及「普遍性徵」闡述道的特性;第二節則分別就「放任式無為」、「超越式無為」、「統御式無為」等三种無為型態探究其與道的關聯。 第二章為淮南子的「宇宙論」及其政治蘊涵,亦分為二節,第一節以宇宙生成論及氣與基本的氣化型態兩部份來說明宇宙論。第二節則由「經驗性」與「規範性」二方面探討自然與政治的關聯。 第三章係以淮南子的「人性論」及其政治蘊涵為內容,共分為四節,第一節乃分析人的生命結構與君主角色的關係及人的有限性與各种政治措施。第二節則研析人性中就性善、內在自由、體道等超越傾向與「放任式無為」、「超越式無為」等統治型態之關聯。第三節則就人性的利他傾向與功效原理、責任倫理及「工具理性」、「因果法則」、「經驗知識」等理性模式進行探討,並就利他與利民的政治措施加以闡述。第四節則分別就人性的自利傾向「勢」、「法」、「術」之關係加以分析。 第四章討論淮南子的權威論,共分二節,第一節分析自然狀態與統治型熊;第二節則分就法律、傳統及超凡特質等方面闡述權威的正當性基礎。 到於結論則分就「系統結構」、「學派整合」、「實質內涵」等三部份對淮南之政治思想加以評估,其中,系統結構部份,則又分就「個體與整體關係」、「權威行使方式」、「權威的可欲性及正當性」及「實現的可能性」等方面加以說明;學派整合方面,則分析其與法家、儒墨、道家、陰陽等各家之關聯及影響;最後再就「利民」、「君權的限制」及「內在自由」等方面作實質內涵的評估。 | zh_TW |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 封面頁 證明書 論文提要 目錄 緒論 第一章 淮南子的存有論及其政治蘊涵 第一節 道的特性 第二節 道與無為而治 第二章 淮南子的宇宙論及其政治蘊涵 第一節 宇宙論 第二節 自然與政治的關聯 第三章 淮南子的人性論及其政治蘊涵 第一節 人性結構及限度與君主角色及政治措施 第二節 人性的超越傾向與統治型態 第三節 人性的利他傾向與政治道術 第四節 人性的自利傾向與勢、法、術 第四章 淮南子的權威論 第一節 自然狀熊與統治型熊 第二節 權威的正當性基礎 結論 參考書目 | zh_TW |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A2002000351 | en_US |
dc.title (題名) | 淮南子政治思想之研究 | zh_TW |
dc.type (資料類型) | thesis | en_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