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blications-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NCCU Library
Citation Infomation
Related Publications in TAIR
Title | 毛澤東與文化大革命-關於「文革」起因之研究 |
Creator | 韋玉莉 |
Contributor | 尹慶耀<br>江炳倫 韋玉莉 |
Date | 1990 |
Date Issued | 14-Apr-2016 13:53:03 (UTC+8) |
Summary | 本論文研究的重點,係針對毛澤東和文化大革命這一命題的結合,重新探討文化大革命必然和偶然發生的因素,進而檢討中共政治發展在某一時期必然演變的發展規律。 |
Description | 博士 國立政治大學 東亞研究所 |
資料來源 |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A2002000519 |
Type | thesis |
dc.contributor.advisor | 尹慶耀<br>江炳倫 | zh_TW |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 韋玉莉 | zh_TW |
dc.creator (作者) | 韋玉莉 | zh_TW |
dc.date (日期) | 1990 | en_US |
dc.date.accessioned | 14-Apr-2016 13:53:03 (UTC+8) | - |
dc.date.available | 14-Apr-2016 13:53:03 (UTC+8) | - |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 14-Apr-2016 13:53:03 (UTC+8) | - |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 A2002000519 | en_US |
dc.identifier.uri (URI) |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84286 | - |
dc.description (描述) | 博士 | zh_TW |
dc.description (描述) | 國立政治大學 | zh_TW |
dc.description (描述) | 東亞研究所 | zh_TW |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 本論文研究的重點,係針對毛澤東和文化大革命這一命題的結合,重新探討文化大革命必然和偶然發生的因素,進而檢討中共政治發展在某一時期必然演變的發展規律。 | zh_TW |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 封面頁 證明書 目錄 論文提要 序言 第一章 導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第二節 研究架構與範圍 第三節 問題和名詞的界定 一、文化大革命的開始期 二、文化大革命的發展、分期、結束期 三、毛澤東對文化大革命的認識 第一篇 各方關於「文革」起因探討之綜述 第二章 台、港地區關於「文革」起因之探討 第一節 意識形態領域內擴大化的高壓政策 第二節 派系和權力鬥爭 第三節 派系與路線、政策的分岐和鬥爭 第四節 毛澤東思想與中國傳統文化之衝突 小 結 第三章 歐美學術界關於「文革」起因之探討 第一節 研究「文革」起因方法之簡述 第二節 上層領導階層派系衝突和權力鬥爭 第三節 上層領導階層意識形態的衝突和對立 一、毛澤東思想和現代化觀念之衝突 二、利己主義和利他主義價值觀之衝突 三、革命和改革價值觀之衝突 四、延安革命經驗的價值觀和社會主義建設的價值觀衝突 五、毛澤思想和集權主義的結合 六、毛澤東思想與烏托邦思想的結合 七、毛澤東思想的意識形態危機論 第四節 上層領導階層的政策分岐 一、影響政策分岐的變數 二、政策分岐的性質 三、政策分岐的範圍 小 結 第四章 中國大陸關於「文革」起因之探討 第一節 地下刊物關於「文革」起因之探討 一、地下刊物研究「文革」起因方法論之閱述 二、「文革」起因的顯型因素 (1)領導階層的權力鬥爭 (2)領導階層的意識形態和路線政策的分岐 三、「文革」起因的隱型因素 (1)思想的基層因素--集權主義和封建主義的結合 (2)政治的基層因素--集權體制的危機 (3)經濟的基層因素--小農經濟體制 (4)社會的基層因素--政治社會化的影響 第二節 大陸學術界研究「文革」發生論之簡述 第三節 《評毛決議》後大陸學術界關於「文革」起因之探討 一、「文革」發生的總根源--毛澤東「左」傾社會主義認識論的迷失 二、政治體制的互動因素--集權主義和個崇拜的惡性循環 三、國際共產運動的互動因素--「反修防修」與爭世界領導權 四、經濟體制的互動因素--小農經濟體制和現代化改革的衝突 五、文化體系的互動因素--封建主義和集權主義的結合 小 結 第二篇 毛澤東發動「文革」的動機論和「文革」起因的社會因素 第五章 毛澤東的意識形態危機 第一節 延安時期和「文革」時期毛澤東思想的比較與定位 一、何謂毛澤東思想 二、延安時期和「文革」時期毛澤東思想的內容結構之比較 三、「文革」時期毛澤東思想之定位 第二節 「文革」時期中共領導階層意識形態的分岐 一、國家學說的分岐 二、建設社會主義社會方法論的分岐 三、社會主義社會發展策略的分岐 (1)過渡時期的日程 (2)農業合作化的日程 (3)社會主義社會是否還存在階級鬥爭的問題 (4)大躍進的問題 (5)1966年文化大革命的問題 (6)個人崇拜的問題 第三節 「文革」時毛澤東思想之定位和定性危機 一、共黨意識形態中所謂左傾和右傾的屬性 二、共黨意識形態中毛澤東思想如何定位和定性 小 結 第六章 「文革」時個人崇拜的社會根源 第一節 「文革」前毛權力體系加速集權化之傾向 第二節 個人崇拜與中共政治文化 一、反「蘇修」與民族主義、理想主義的互相強化 二、整「走資派」與反集權體制的互相強化 三、培養革命接班人與權力鬥爭的互相強化 四、領袖效忠 小 結 第七章 結論 參考書目 | zh_TW |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A2002000519 | en_US |
dc.title (題名) | 毛澤東與文化大革命-關於「文革」起因之研究 | zh_TW |
dc.type (資料類型) | thesis | en_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