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contributor.advisor | 朱新民 | zh_TW |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 潘兆民 | zh_TW |
dc.creator (作者) | 潘兆民 | zh_TW |
dc.date (日期) | 1995 | en_US |
dc.date.accessioned | 14-Apr-2016 13:53:28 (UTC+8) | - |
dc.date.available | 14-Apr-2016 13:53:28 (UTC+8) | - |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 14-Apr-2016 13:53:28 (UTC+8) | - |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 A2002000534 | en_US |
dc.identifier.uri (URI) |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84298 | - |
dc.description (描述) | 博士 | zh_TW |
dc.description (描述) | 國立政治大學 | zh_TW |
dc.description (描述) | 東亞研究所 | zh_TW |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 本論文的研究目的,乃試圖從中共對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爭辯,以分析中共提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論」的背景及其理論與實踐上的延續性。同時對「初階論」對未來中國大陸走向的影響作一歸納分析。 | zh_TW |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 封面頁證明書目錄圖表目錄序言論文摘要研究主題第一章 導論第一節 研究動機一、對中國的前途的關切二、對「初階論」未來發展的關切三、對「初階論」與兩岸關係發展的關切第二節 研究途徑一、歷史研究的途徑二、比較共產主義的途徑三、派系衝突的分析途徑四、系統理論的分析途徑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資料第二章 中國式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第一節 馬、恩、列、史的社會進化觀第二節 「蘇聯模式」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一、「蘇聯模式」的特徵二、「蘇聯模式」對中共所產生的效應第三節 「毛澤東模式」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一、「毛澤東思想」的形成二、「毛澤東模式」的建立三、「毛澤東模式」的具體內容四、「毛澤東模式」的實施結果第四節 「鄧小平模式」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一、「鄧小平模式」的界定二、「鄧小平模式」的影響第三章 「初階論」理論提出的背景第一節 毛式社會主義的反省一、對毛式社會主義反省的形成原因二、對毛式社會主義的修正第二節 十年的改革經驗一、為改革提出理論基礎二、為中共社會主義道路排除「左」與「右」的干擾三、為統一全黨共識第三節 為實際運作而設想一、為「一國兩制」之統戰構想奠立理論上的辯護二、為「唯生產力論」尋求理論上的支持第四章 「初階論」的理論第一節 「初階論」的理論根據一、理論的形成二、理論的依據第二節 「初階論」的內涵一、確立中國大陸社會主義所處的歷史階段二、概括中國大陸處於「初階段」的特點和現象三、說明「初階段」中共應該確立什麼路線和方針四、「初階論」的意義表現第三節 「初階論」的功能一、理論的功能二、實踐的功能三、意識形態的功能第四節 「初階論」的特點一、對傳統共產主義兩階段論的修正與發展二、對過渡時期的一種倒退三、與「關於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相比較,則更為前進第五章 「初階論」的實踐第一節 「初階論」的經濟改革一、經濟改革的內容二、經濟改革的成敗三、經濟改革的障礙第二節 「初階論」與政治改革一、政治體制改革的內容二、政治體制改革的障礙第三節 權力結構之轉變第六章 「初階論」的檢證第一節 經典依據的貧乏一、馬、恩的空白環節二、經典依據的困境第二節 理論上的局限一、對「初級階段」的質疑二、「初級階段」的定位不明三、「唯生產力論」的缺陷第三節 意識形態的轉變一、意識形態的概念二、中共的意識形態三、意識形態的危機第四節 「初階論」的社會效應第七章 結論第一節 評 估第二節 展 望參考書目 | zh_TW |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A2002000534 | en_US |
dc.title (題名) | 中共「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論」的理論與實踐-社會主義道路爭辯的探討 | zh_TW |
dc.type (資料類型) | thesis | en_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