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contributor.advisor | 崔垂言<br>芮和蒸 | zh_TW |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 克思明 | zh_TW |
dc.creator (作者) | 克思明 | zh_TW |
dc.date (日期) | 1996 | en_US |
dc.date.accessioned | 14-Apr-2016 13:53:34 (UTC+8) | - |
dc.date.available | 14-Apr-2016 13:53:34 (UTC+8) | - |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 14-Apr-2016 13:53:34 (UTC+8) | - |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 A2002000537 | en_US |
dc.identifier.uri (URI) |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84301 | - |
dc.description (描述) | 博士 | zh_TW |
dc.description (描述) | 國立政治大學 | zh_TW |
dc.description (描述) | 東亞研究所 | zh_TW |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 封面頁證明書目錄前言第一章 緒論第一節 研究動機一、反「左」反右:一個迫切需要解決的理論課題二、「左」、右概念的理論意涵缺乏系統地研究三、「左」、右的研究在國際觀上深具意義第二節 文獻回顧與評析一、政策解析的觀點:左是激進的,右是保守的二、歷史反省的觀點:文革後窮極而變地全面反「左」三、量化研究的觀點:反「左」右傾向幅度的調控(一)、「調控論」的立論基礎(二)、各解釋項的界定(三)、求解「協同關係」(四)、對「調控論」的評析第三節 概念界定:什麼是「指導思想」一、以馬列主義毛思想為內涵的指導思想二、指導思想有多樣的面貌和內容三、約定性界說:既反「左」也反右的指導思想第二章 研究架構之探討第一節 研究假設一、反「左」與反右的辯證統一性二、反「左」與反右的爭論有跡可循三、研究假設之提出第二節 研究方法之探討一、歷史研究法:編年記述二、類型學研究法三、比較研究法第三節 研究資料的評估一、資料的來源和類別二、資料的限制第三章 左、右概念的起源與含義第一節 近代歐洲政治史上的偶然一、左、右概念起源於英國說二、左、右概念起源於法國說三、左、右概念的複雜化第二節 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理論傳承一、機會主義:共產主義運動內部的「左」傾和右傾二、「三大於二?」:列寧的妥協藝術三、左派要反對「左」派:斯大林的觀點第三節 中國共產主義運動的實踐經驗一、早期的理解:左是革命的、右是反動的二、「左」是群眾運動或統一戰線中的過火現象三、「左」是超越客觀情況的估計或行動第四節 「左」、右概念的再反省一、《聖經》裡的相關記載二、左、右概念的中國背景及突變第四章 改革思想的緣起與發展第一節 解放思想與思想的解放一、「貓論」的提出與覆滅二、反「左」的號角: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三、改革開放指導思想的肇端第二節 四堅持的提出和清除精神污染運動一、理論工作務虛會的轉向:開始反右二、清除精神污染和整黨:繼續反右第三節 改革開放指導思想的進一步發展一、反資產階級自由化鬥爭的規律說二、四號文件和涿州會議:反「左」和反右的較量三、改革開放的最大危險是「左」的干擾第五章 改革思想的變遷與挑戰第一節 反「左」與反右的交替出現一、由「再認識」引發的反「左」二、「六.四」的衝擊:反右回潮第二節 反和平演變論和改革思想的北伐一、反和平演變論的出現與強化二、改革思想的北伐第三節 鄧小平南巡講話的針對性一、主要是防止「左」二、反「左」的前景難料第六章 「左」、右的根源與具體內容第一節 「左」、右傾向的根源探討一、小生產意識是右傾的社會根源二、小資產階級的急躁情緒是「左」傾的社會根源三、「小資產階級」已成為歷史概念四、「左」右的根源與文化和民主素養的關係第二節 中共認識的「左」右的侷限性第三節 「左」右的具體內容或表現一、比較大躍進的「左」和文革的「左」二、改革開放以來的「左」右傾現象(一)、理論家認識的「左」(二)、群眾和基層幹部所理解的「左」(三)、傳統中國政治文化的「左」(四)、什麼是右第七章 指導思想「左」右傾向的建構類型第一節 對改革開放指導思想的再反省第二節 「左」右的建構類型一、主觀判斷偏差的類型二、教條主義僵化的類型三、宗派意識影響的類型四、整合紅專衝突的類型五、歷史理論謬誤的類型六、極端轉化變質的類型第八章 結 論第一節 「左」右爭議的客觀存在與經驗指涉第二節 「左」右的建構類型和指標功能第三節 研究的限制和進一步探討的前景表 錄:表(一):「大躍進」和「文革」的「左」傾主要表現比較表表(二):「四人幫」階級鬥爭路線的「左」、右傾向比較表表(三):歷史唯物主義所規範的社會發展過程中的正統類型和變質類型表表(四):中共改革開放指導思想(淵源與現況)的「左」、右傾向內容表表(五):中共改革開放指導思想「左」、右傾向的「光譜分析」示意表附錄一、「左」右傾向協同調控論。二、張蘇,〈孔子的「過猶不及」論與最優化原理〉。三、〈一位鄉黨委書記的心裡話〉。四、袁紅冰,〈我為什麼主編《歷史的潮流》-給中共中央政治局的信〉。五、丁賢,〈鄧小平南巡後大陸左派浮沈錄-專訪《防「左」備忘錄》主編趙士林博士〉。參考書目 | zh_TW |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A2002000537 | en_US |
dc.title (題名) | 論中共改革開放的指導思想-「左」、右辨 | zh_TW |
dc.type (資料類型) | thesis | en_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