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Citation Infomation

  • No doi shows Citation Infomation
題名 行政私法之研究
作者 涂朝興
貢獻者 陳敏
涂朝興
日期 1990
上傳時間 14-Apr-2016 14:05:32 (UTC+8)
摘要 "封面頁
     自序
     目錄
     縮語表
     第一章 序論
     第二章 行政私法之形成背景
     第一節 「生存照顧」觀念之產生
     第二節 傳統行政法體系之破綻
     第一項 國家與社會之關係
     第二項 行政活動之方式與性質
     第一款 國庫理論之變遷
     第二款 行政活動之高權性質
     第三項 遁入私法之現象
     第一款 行政權限之擴大
     第二款 遁入私法之發生
     第三節 非權力行政理論之發展
     第一項 O. Mayer之營造物作用
     第二項 W. Jellinek之單純高權行政
     第三項 E. Forsthoff之給付行政
     第三章 行政私法之理論體系
     第一節 給付行政與行政私法
     第一項 給付行政之概念與發展
     第二項 行政私法與給付行政之關聯
     第三項 給付行政之原則
     第二節 單純高權行政與行政私法
     第三節 國庫活動與行政私法
     第四節 行政私法領域之界定
     第五節 行政私法在行政作用體系之地位
     第四章 行政私法之活動類型
     第一節 公共用營造物之作用
     第一項 概況
     第二項 德國威瑪時期之營造物概念
     第三項 德國基本法時期之營造物概念
     第四項 今日之營造物意義與類型
     第二節 公物之利用
     第一項 公物之意義
     第二項 公物之使用形態
     第三節 公企業活動
     第一項 O. Mayer之公企業概念
     第二項 公企業概念之發展
     第三項 今日之公企業意義及類型
     第四節 補助行政
     第一項 補助之概念
     第一款 學者見解
     第二款 補助之意義
     第二項 補助之類型
     第五節 社會行政
     第一項 社會行政之意義
     第二項 社會行政之類型
     第六節 其他活動類型
     第五章 行政私法活動之行為形式之發展
     第一節 傳統之行為方式
     第一項 私法契約之形式
     第二項 營造物之利用方式
     第一款 意義
     第二款 德國威瑪時期之發展
     第三款 德國基本法時期之發展
     第三項 事實上之契約關係
     第二節 二階段理論
     第三節 行政私法理論
     第四節 公法契約
     第一項 公法契約之意義與發展
     第二項 公法契約與私法契約之區別
     第五節 給付功能之行政處分
     第一項 行政處分於行政私法領域之運用
     第二項 行政處分與契約之區別
     第六章 行政私法領域組織與行為形式之選擇及界限
     第一節 國家活動之根據與界限
     第一項 國家私法活動之根據
     第二項 合法性原則
     第三項 補充性原則
     第二節 行政主體與活動形式
     第一項 概說-國家私法活動之組織形態
     第二項 私法組織行政主體之確定
     第三項 私法組織之責任限制
     第四項 組織形式對行為形式之影響
     第三節 行為形式之選擇與界限
     第一項 學界概況
     第二項 各種行為形式之功能差異
     第一款 人民權利之保護
     第二款 法律關係建立之保護
     一、締約強制
     二、行政介入請求權
     第三款 法律關係第三人之保護
     一、涉及第三人權益之契約
     二、具第三人效力之行政處分
     第三項 選擇之可能性與形式濫用
     第一款 形式之選擇可能性
     第二款 形式違反之法律效果
     第七章 行政私法活動之公法規範
     第一節 二階段理論之適用
     第一項 並存之二階段關係
     一、二階關係
     二、基本權利之適用
     第二項 其他二階關係理論
     一、持續之二階關係
     二、公權力之新概念
     第三項 二階段理論之批評
     第四項 公法之二階段理論
     第五項 二階段理論之推翻
     一、Heinrich Harris之行政過程論
     二、其他公法法律關係單一說
     第二節 基本權利對國庫行為之限制
     第一項 行政私法理論
     一、W. Wertenbruch與J. Burmeister
     二、W. Rufner之個別化思考方式
     三、F. Ossenbuhl
     第二項 基本權利之國庫效力
     一、W. Mallmann
     二、K. Zeidler
     三、C. Gusy與D. Ehlers
     第三項 基本權利之第三人效力
     一、概說
     二、W. Leisner之從屬理論
     三、小結
     第三節 我國學界概況
     第四節 國家私法活動與私法自治
     第一項 基本權權利能力理論
     第二項 私法自治之排除
     第一款 基本權利受私法活動侵割之可能性
     第二款 制度保障之要求
     第三款 國庫理論之破除
     第五節 公法限制之形態
     第一項 建立規範之困難
     第二項 規範建立之嘗試
     一、一般公法原則之適用
     二、行政程序法上之實體規範
     第三項 違反之法律效果
     第八章 公私法二元體系之檢討
     第一節 公私法體系之沿革
     一、警察國家時代
     二、自由法治國家時代
     第二節 公法與私法對立之齟齬
     一、國家私法活動亦適用公法
     二、國家責任之割裂
     三、國家活動管轄之分立
     第三節 公私法二元體系之檢討
     第一項 新主體說
     第二項 競合法理論
     第三項 共通法之理論
     第九章 展望-由形式、目的到主體
     一、行政行為法之建立
     二、國家責任之統一
     三、行政活動管轄之統一
     主要參考文獻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法律學系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A2002000945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陳敏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涂朝興zh_TW
dc.creator (作者) 涂朝興zh_TW
dc.date (日期) 1990en_US
dc.date.accessioned 14-Apr-2016 14:05:32 (UTC+8)-
dc.date.available 14-Apr-2016 14:05:32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14-Apr-2016 14:05:32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A2002000945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84628-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法律學系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封面頁
     自序
     目錄
     縮語表
     第一章 序論
     第二章 行政私法之形成背景
     第一節 「生存照顧」觀念之產生
     第二節 傳統行政法體系之破綻
     第一項 國家與社會之關係
     第二項 行政活動之方式與性質
     第一款 國庫理論之變遷
     第二款 行政活動之高權性質
     第三項 遁入私法之現象
     第一款 行政權限之擴大
     第二款 遁入私法之發生
     第三節 非權力行政理論之發展
     第一項 O. Mayer之營造物作用
     第二項 W. Jellinek之單純高權行政
     第三項 E. Forsthoff之給付行政
     第三章 行政私法之理論體系
     第一節 給付行政與行政私法
     第一項 給付行政之概念與發展
     第二項 行政私法與給付行政之關聯
     第三項 給付行政之原則
     第二節 單純高權行政與行政私法
     第三節 國庫活動與行政私法
     第四節 行政私法領域之界定
     第五節 行政私法在行政作用體系之地位
     第四章 行政私法之活動類型
     第一節 公共用營造物之作用
     第一項 概況
     第二項 德國威瑪時期之營造物概念
     第三項 德國基本法時期之營造物概念
     第四項 今日之營造物意義與類型
     第二節 公物之利用
     第一項 公物之意義
     第二項 公物之使用形態
     第三節 公企業活動
     第一項 O. Mayer之公企業概念
     第二項 公企業概念之發展
     第三項 今日之公企業意義及類型
     第四節 補助行政
     第一項 補助之概念
     第一款 學者見解
     第二款 補助之意義
     第二項 補助之類型
     第五節 社會行政
     第一項 社會行政之意義
     第二項 社會行政之類型
     第六節 其他活動類型
     第五章 行政私法活動之行為形式之發展
     第一節 傳統之行為方式
     第一項 私法契約之形式
     第二項 營造物之利用方式
     第一款 意義
     第二款 德國威瑪時期之發展
     第三款 德國基本法時期之發展
     第三項 事實上之契約關係
     第二節 二階段理論
     第三節 行政私法理論
     第四節 公法契約
     第一項 公法契約之意義與發展
     第二項 公法契約與私法契約之區別
     第五節 給付功能之行政處分
     第一項 行政處分於行政私法領域之運用
     第二項 行政處分與契約之區別
     第六章 行政私法領域組織與行為形式之選擇及界限
     第一節 國家活動之根據與界限
     第一項 國家私法活動之根據
     第二項 合法性原則
     第三項 補充性原則
     第二節 行政主體與活動形式
     第一項 概說-國家私法活動之組織形態
     第二項 私法組織行政主體之確定
     第三項 私法組織之責任限制
     第四項 組織形式對行為形式之影響
     第三節 行為形式之選擇與界限
     第一項 學界概況
     第二項 各種行為形式之功能差異
     第一款 人民權利之保護
     第二款 法律關係建立之保護
     一、締約強制
     二、行政介入請求權
     第三款 法律關係第三人之保護
     一、涉及第三人權益之契約
     二、具第三人效力之行政處分
     第三項 選擇之可能性與形式濫用
     第一款 形式之選擇可能性
     第二款 形式違反之法律效果
     第七章 行政私法活動之公法規範
     第一節 二階段理論之適用
     第一項 並存之二階段關係
     一、二階關係
     二、基本權利之適用
     第二項 其他二階關係理論
     一、持續之二階關係
     二、公權力之新概念
     第三項 二階段理論之批評
     第四項 公法之二階段理論
     第五項 二階段理論之推翻
     一、Heinrich Harris之行政過程論
     二、其他公法法律關係單一說
     第二節 基本權利對國庫行為之限制
     第一項 行政私法理論
     一、W. Wertenbruch與J. Burmeister
     二、W. Rufner之個別化思考方式
     三、F. Ossenbuhl
     第二項 基本權利之國庫效力
     一、W. Mallmann
     二、K. Zeidler
     三、C. Gusy與D. Ehlers
     第三項 基本權利之第三人效力
     一、概說
     二、W. Leisner之從屬理論
     三、小結
     第三節 我國學界概況
     第四節 國家私法活動與私法自治
     第一項 基本權權利能力理論
     第二項 私法自治之排除
     第一款 基本權利受私法活動侵割之可能性
     第二款 制度保障之要求
     第三款 國庫理論之破除
     第五節 公法限制之形態
     第一項 建立規範之困難
     第二項 規範建立之嘗試
     一、一般公法原則之適用
     二、行政程序法上之實體規範
     第三項 違反之法律效果
     第八章 公私法二元體系之檢討
     第一節 公私法體系之沿革
     一、警察國家時代
     二、自由法治國家時代
     第二節 公法與私法對立之齟齬
     一、國家私法活動亦適用公法
     二、國家責任之割裂
     三、國家活動管轄之分立
     第三節 公私法二元體系之檢討
     第一項 新主體說
     第二項 競合法理論
     第三項 共通法之理論
     第九章 展望-由形式、目的到主體
     一、行政行為法之建立
     二、國家責任之統一
     三、行政活動管轄之統一
     主要參考文獻
-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封面頁
     自序
     目錄
     縮語表
     第一章 序論
     第二章 行政私法之形成背景
     第一節 「生存照顧」觀念之產生
     第二節 傳統行政法體系之破綻
     第一項 國家與社會之關係
     第二項 行政活動之方式與性質
     第一款 國庫理論之變遷
     第二款 行政活動之高權性質
     第三項 遁入私法之現象
     第一款 行政權限之擴大
     第二款 遁入私法之發生
     第三節 非權力行政理論之發展
     第一項 O. Mayer之營造物作用
     第二項 W. Jellinek之單純高權行政
     第三項 E. Forsthoff之給付行政
     第三章 行政私法之理論體系
     第一節 給付行政與行政私法
     第一項 給付行政之概念與發展
     第二項 行政私法與給付行政之關聯
     第三項 給付行政之原則
     第二節 單純高權行政與行政私法
     第三節 國庫活動與行政私法
     第四節 行政私法領域之界定
     第五節 行政私法在行政作用體系之地位
     第四章 行政私法之活動類型
     第一節 公共用營造物之作用
     第一項 概況
     第二項 德國威瑪時期之營造物概念
     第三項 德國基本法時期之營造物概念
     第四項 今日之營造物意義與類型
     第二節 公物之利用
     第一項 公物之意義
     第二項 公物之使用形態
     第三節 公企業活動
     第一項 O. Mayer之公企業概念
     第二項 公企業概念之發展
     第三項 今日之公企業意義及類型
     第四節 補助行政
     第一項 補助之概念
     第一款 學者見解
     第二款 補助之意義
     第二項 補助之類型
     第五節 社會行政
     第一項 社會行政之意義
     第二項 社會行政之類型
     第六節 其他活動類型
     第五章 行政私法活動之行為形式之發展
     第一節 傳統之行為方式
     第一項 私法契約之形式
     第二項 營造物之利用方式
     第一款 意義
     第二款 德國威瑪時期之發展
     第三款 德國基本法時期之發展
     第三項 事實上之契約關係
     第二節 二階段理論
     第三節 行政私法理論
     第四節 公法契約
     第一項 公法契約之意義與發展
     第二項 公法契約與私法契約之區別
     第五節 給付功能之行政處分
     第一項 行政處分於行政私法領域之運用
     第二項 行政處分與契約之區別
     第六章 行政私法領域組織與行為形式之選擇及界限
     第一節 國家活動之根據與界限
     第一項 國家私法活動之根據
     第二項 合法性原則
     第三項 補充性原則
     第二節 行政主體與活動形式
     第一項 概說-國家私法活動之組織形態
     第二項 私法組織行政主體之確定
     第三項 私法組織之責任限制
     第四項 組織形式對行為形式之影響
     第三節 行為形式之選擇與界限
     第一項 學界概況
     第二項 各種行為形式之功能差異
     第一款 人民權利之保護
     第二款 法律關係建立之保護
     一、締約強制
     二、行政介入請求權
     第三款 法律關係第三人之保護
     一、涉及第三人權益之契約
     二、具第三人效力之行政處分
     第三項 選擇之可能性與形式濫用
     第一款 形式之選擇可能性
     第二款 形式違反之法律效果
     第七章 行政私法活動之公法規範
     第一節 二階段理論之適用
     第一項 並存之二階段關係
     一、二階關係
     二、基本權利之適用
     第二項 其他二階關係理論
     一、持續之二階關係
     二、公權力之新概念
     第三項 二階段理論之批評
     第四項 公法之二階段理論
     第五項 二階段理論之推翻
     一、Heinrich Harris之行政過程論
     二、其他公法法律關係單一說
     第二節 基本權利對國庫行為之限制
     第一項 行政私法理論
     一、W. Wertenbruch與J. Burmeister
     二、W. Rufner之個別化思考方式
     三、F. Ossenbuhl
     第二項 基本權利之國庫效力
     一、W. Mallmann
     二、K. Zeidler
     三、C. Gusy與D. Ehlers
     第三項 基本權利之第三人效力
     一、概說
     二、W. Leisner之從屬理論
     三、小結
     第三節 我國學界概況
     第四節 國家私法活動與私法自治
     第一項 基本權權利能力理論
     第二項 私法自治之排除
     第一款 基本權利受私法活動侵割之可能性
     第二款 制度保障之要求
     第三款 國庫理論之破除
     第五節 公法限制之形態
     第一項 建立規範之困難
     第二項 規範建立之嘗試
     一、一般公法原則之適用
     二、行政程序法上之實體規範
     第三項 違反之法律效果
     第八章 公私法二元體系之檢討
     第一節 公私法體系之沿革
     一、警察國家時代
     二、自由法治國家時代
     第二節 公法與私法對立之齟齬
     一、國家私法活動亦適用公法
     二、國家責任之割裂
     三、國家活動管轄之分立
     第三節 公私法二元體系之檢討
     第一項 新主體說
     第二項 競合法理論
     第三項 共通法之理論
     第九章 展望-由形式、目的到主體
     一、行政行為法之建立
     二、國家責任之統一
     三、行政活動管轄之統一
     主要參考文獻
zh_TW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A2002000945en_US
dc.title (題名) 行政私法之研究zh_TW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_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