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contributor.advisor | 李元簇 | zh_TW |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 閻永安 | zh_TW |
dc.creator (作者) | 閻永安 | zh_TW |
dc.date (日期) | 1974 | en_US |
dc.date.accessioned | 14-Apr-2016 14:06:30 (UTC+8) | - |
dc.date.available | 14-Apr-2016 14:06:30 (UTC+8) | - |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 14-Apr-2016 14:06:30 (UTC+8) | - |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 A2002000975 | en_US |
dc.identifier.uri (URI) |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84657 | - |
dc.description (描述) | 碩士 | zh_TW |
dc.description (描述) | 國立政治大學 | zh_TW |
dc.description (描述) | 法律學系 | zh_TW |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 犯罪行為之實行,有達於完成犯罪構成要件之程度者,曰既遂犯;未達此程度者,曰未遂犯。未遂犯因形成未遂之原因不同,種類亦異。其已著手犯罪行為之實行而因己意中止,或防止結果之發生者,為中止未遂,學說上稱中止犯。中止未遂,其成立之理論根據為何?與障礙未遂有何區別?其成立應具備何種要件?其他有關中止未遂不相容之犯罪概念及中止未遂之處遇等問題,均屬重要而有待吾人鑽研,本論文既以中止未遂為研究對象,共分七章。 | zh_TW |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 封面頁 論文摘要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未遂犯概說 第一項 未遂犯之歷史概觀 第二項 主觀說與客觀說之對立 第三項 我國關於未遂犯規定之檢討 第二節 中止未遂之意義及沿革 第三節 中止未遂之立法例 第一項 不認有中止未遂存在之立法例 第二項 讓中止未遂非未遂罪之立法例 第三項 中間類型之立法例 第一目 中止未遂為不可罰事由之立法例 第二目 中止未遂為刑之減輕或免除事由之立法例 第二章 中止未遂之理論 第一節 刑事政策說 第二節 法律說 第一項 刑罰消滅事由說 第二項 違法性消滅減少說 第三項 責任消滅減少說 第三節 結說認(二元說) 第四節 結語 第三章 中止未遂與障礙未遂 第一節 物質障礙說 第二節 犯意放棄說 第三節 自己意思說 第四節 通常妨害說 第二節 結語 第四章 中止未遂之成立要件 第一節 己著手罪犯行為之實行 第一項 實行之著手 第二項 實行行為之終了時期 第二節 中止行為 第一項 中止行為之真摯性 第二項 結果發生與中止 第三項 給果不發生與中止 第三節 出諸目已意思 第一項 發覺、恐被發與中止 第二項 悔悟與山止未遂 第三項 動機之理倫性與中止 第四項 時之恐懼、驚愕與中止 第五項 未預期之障礙與中止 第四節 犯罪決意之放棄 第五章 與中止未遂不相容之犯罪概念 第一節 過失犯 第二節 加重結果犯 第三節 陰謀犯、預備犯 第四節 純正不作為犯 第六章 中止未遂之處遇 第一項 概說 第二項 加重的未遂與中止 第二節 共犯與中止未遂 第一項 共同正犯之中止 第二項 教唆犯之中止 第三項 從犯之中止 第三節 實質上一罪與中止未遂 第一項 結合犯與中止未遂 第二項 接續犯與中止未遂 第四節 裁判上一罪、間接正犯、繼續犯、常業犯與中止未遂 第一項 牽連犯之中止 第二項 間接正犯之中止 第三項 連繼犯、繼續犯常業犯之中止 第七章 結論 參考書目 | zh_TW |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A2002000975 | en_US |
dc.title (題名) | 中止未遂之研究 | zh_TW |
dc.type (資料類型) | thesis | en_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