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contributor.advisor | 陳樸生 | zh_TW |
dc.contributor.author (作者) | 林開任 | zh_TW |
dc.creator (作者) | 林開任 | zh_TW |
dc.date (日期) | 1974 | en_US |
dc.date.accessioned | 14-四月-2016 14:06:34 (UTC+8) | - |
dc.date.available | 14-四月-2016 14:06:34 (UTC+8) | - |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 14-四月-2016 14:06:34 (UTC+8) | - |
dc.identifier (其他 識別碼) | A2002000977 | en_US |
dc.identifier.uri (URI) |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84659 | - |
dc.description (描述) | 碩士 | zh_TW |
dc.description (描述) | 國立政治大學 | zh_TW |
dc.description (描述) | 法律學系 | zh_TW |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 被告之自白,以出於任意,即本於自由意思之發動,為取得證據能力之要件,向為英美法及大陸法所共認,稱為自白任意性法則,我刑事訴訟法亦明認此一法則,於第一百五十六條第一項定曰:「被告之自白,非出於強暴、脅迫、利誘、詐欺、違法羈押或其他不正之方法,且與事實相符者,得為證據。」至於自白之證據價值,本乎大陸法系自由心證主義,原應由法官自由裁量之,但我刑事訴訟法為防止偏重自白之危險,並擔保自白之真實性,則又採英美法之理論,以法律直接對於自白之證據價值加以限制,即以有補強證據為必要,而於第一百五十六條第二項明定「被告之自白,不得作為有罪判決之唯一證據,仍應調查其他必要之證據,以察其是否與事實相符。」有關被告自白之處理,我刑事訴訟法之規定,雖稱簡賅,然其間所涉疑難,則至為繁夥,亟待探討解決。爰以我刑事訴訟法所採之基本訴訟制度為中心,參酌英美、日本之實例及學說,依次論述其要,而成斯篇,都六章八萬言。茲述各章要旨如後: | zh_TW |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 封面頁 論文摘要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前言—被告之供述 第二節 自白之意義 (一)英美法 (二)日本刑事訴訟法 (三)我國刑事訴訟法 第二章 自白之任意性 第一節 概說 第二節 任意性之法理根據 第三節 任意性之阻卻事由 第四節 任意性之調查 (一)學證責任 (二)調查程序 (三)任意性與被告之同意 第五節 基於非任意性自日所取得之證據 第三章 自白之真實性 第一節 概說 第二節 真實自白與虛偽自白之區別標準 (一)自白之內容 1.犯罪事實之秘密性 2.證明之可能性 3.合理性 (二)從自白之採取過程 1.目白者之人格特質 2.自白之動機 3.採取自白者之態度及其訊問之技術、能力 4.自白之時間、場所、態度 第四章 自白與補強證據 第一節 概說-兼論自白任意性與自白補強性之關係 第二節 補強之必要性 第三節 補強之範圍 第四節 補強證據之證明力 第五章 共犯及共同被告之自白 第一節 概說 第二節 共犯之自白 第三節 共同被告之自白 第六章 結語 參考書目 | zh_TW |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A2002000977 | en_US |
dc.title (題名) | 刑事被告自白之研究 | zh_TW |
dc.type (資料類型) | thesis | en_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