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blications-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NCCU Library

Citation Infomation

Related Publications in TAIR

題名 晚清治臺政策(同治十三年至光緒二十一年)
作者 張世賢
貢獻者 黃季陸<br>楊雲萍<br>江炳倫
張世賢
日期 1976
上傳時間 14-Apr-2016 14:06:49 (UTC+8)
摘要 「本論文都二十四萬言,分六章十四節,旨在探討清同治十三年(西元一八七四年)至光緒二十一年(西元一八九五年),凡二十一年間,清朝統治臺灣之政策。
     同治十三年日兵侵臺,悍稱番地不隸中國版圖,屯踞琅(王喬)數月,清廷深感事態嚴重,外侮日亟,始積極確保臺灣,鞏固海防;然至中日甲午戰役,清廷戰敗,被迫割臺,結束其在臺灣之經營。本文嘗試以政策分析架構,探討此期間清朝治臺政策的環境、目標、內容、執行、及評價,其大略如下:
     第一章導論。敘述本論文研究之主旨、範圍、方法、及資料。
     第二章政策的環境。分三節敘之,第一節國際環境:臺灣居海道要衝,海運大興後,列強挾其船堅利,侵侮頻繁;且孤懸海外,尤易為列強所脅制。第二節國內環境:海防空虛,清廷雖力圖自強,仍有名無實,未有起色,經不起考驗。第三節臺灣環境:由於臺灣海峽阻隔,內地監督不易,積弊叢生,不得民心,且貽人以番地為化外之口實。
     第三章政策的目標:在確保臺灣,以固海防。目標之形成,最初為模糊、籠統,經當局者逐漸察覺、體認而確定,分三節分析清廷確認(一)杜絕列強覬覦、(二)臺灣在海防戰略中重要地位,而有鞏固臺灣之必要、(三)欲固地險在得民心等過程。
     第四章政策的內容。分三節敘述之,第一節開山撫番:在後山瘴癘之區,施予政教,使其接受中國文化,使其地名實為中國領土,以杜絕洋人侵越之口實,永熄民、番之爭紛。細分開創、善後、建省三時期敘之。第二節充實國防:臺灣四面濱海,其國防之特性在制海權,分陸臺、輪船、槍械、電線、鐵路述之。第三節健全制度:制度健全方足以整頓吏治營政,以收攬民心。細分福建巡撫冬春駐臺、臺灣建省、增設郡縣述之。
     第五章政策的執行。分二節敘之,第一節執行的人選:由職位較小的道鎮,改為欽差大臣(甲戌日兵侵臺時)、或福建巡撫(建省前)、或福建臺灣巡撫(建省後)親自坐鎮治理。其人選大抵深悉洋務,敏於吏治,皆為一時之選,足見清廷治臺之苦心。第二節執行之經費:分析臺灣財政拮据,各種協濟俱窮,以及力求經費自足之過程。
     第六章結論,評價其成敗得失。晚清雖積極保臺灣,而其根本所在,實為清朝整體的國防力量;其力量強大,則保有之,其力量弱,則失之。甲午一役,清廷戰敗,只得割臺,未能達到確保臺灣之目的。雖然如此,其政策內容本身卻具實效。且中國幅員廣袤,內部問題極多,在晚清二十一年間,治臺政策之實質意涵只能在外力挑釁下,由外而內,由枝節而至核心,逐漸調整、成長。
     根據本文研究之主旨,運用史學研究法及政策分析法,有如下之發現:
     一、晚清治臺政策係隨環境挑釁,逐漸調整、成長。
     二、臺灣必須往海洋發展,拓展貿易,發展海權;實為地理形勢使然。明鄭根基植於此;清領臺灣後,雖曾行海禁,最後仍不得不解禁,並鼓勵往海洋發展,拓展商務。
     三、臺灣海峽關係治臺至鉅。蓋臺灣孤懸海外,一方面清廷難以控馭,造成積弊叢生,不得民心,且貽人以番地不隸中國之口實;另方面易為列強所侵佔,以脅制清廷。因此,有清一代治臺之關鍵在清朝海權之實力能否克服海峽之障礙。
     四、清廷派駐臺灣之欽差大臣、福建巡撫、福建臺灣巡撫皆為一時之選,慘淡經營,都至扶病內渡,然終未能確保臺灣。足見治臺,不能以臺灣言治臺,必係以整個中國言治臺。」
     然本文亦有其限度:在資料上,如丁日昌「撫閩奏稿」、吳贊誠「吳光祿使閩奏稿」等,均未能採用原始資料;在方法上,政策分析法亦只是粗略的嘗試。
描述 博士
國立政治大學
政治學系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A2002000829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黃季陸<br>楊雲萍<br>江炳倫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張世賢zh_TW
dc.creator (作者) 張世賢zh_TW
dc.date (日期) 1976en_US
dc.date.accessioned 14-Apr-2016 14:06:49 (UTC+8)-
dc.date.available 14-Apr-2016 14:06:49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14-Apr-2016 14:06:49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A2002000829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84665-
dc.description (描述) 博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政治學系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本論文都二十四萬言,分六章十四節,旨在探討清同治十三年(西元一八七四年)至光緒二十一年(西元一八九五年),凡二十一年間,清朝統治臺灣之政策。
     同治十三年日兵侵臺,悍稱番地不隸中國版圖,屯踞琅(王喬)數月,清廷深感事態嚴重,外侮日亟,始積極確保臺灣,鞏固海防;然至中日甲午戰役,清廷戰敗,被迫割臺,結束其在臺灣之經營。本文嘗試以政策分析架構,探討此期間清朝治臺政策的環境、目標、內容、執行、及評價,其大略如下:
     第一章導論。敘述本論文研究之主旨、範圍、方法、及資料。
     第二章政策的環境。分三節敘之,第一節國際環境:臺灣居海道要衝,海運大興後,列強挾其船堅利,侵侮頻繁;且孤懸海外,尤易為列強所脅制。第二節國內環境:海防空虛,清廷雖力圖自強,仍有名無實,未有起色,經不起考驗。第三節臺灣環境:由於臺灣海峽阻隔,內地監督不易,積弊叢生,不得民心,且貽人以番地為化外之口實。
     第三章政策的目標:在確保臺灣,以固海防。目標之形成,最初為模糊、籠統,經當局者逐漸察覺、體認而確定,分三節分析清廷確認(一)杜絕列強覬覦、(二)臺灣在海防戰略中重要地位,而有鞏固臺灣之必要、(三)欲固地險在得民心等過程。
     第四章政策的內容。分三節敘述之,第一節開山撫番:在後山瘴癘之區,施予政教,使其接受中國文化,使其地名實為中國領土,以杜絕洋人侵越之口實,永熄民、番之爭紛。細分開創、善後、建省三時期敘之。第二節充實國防:臺灣四面濱海,其國防之特性在制海權,分陸臺、輪船、槍械、電線、鐵路述之。第三節健全制度:制度健全方足以整頓吏治營政,以收攬民心。細分福建巡撫冬春駐臺、臺灣建省、增設郡縣述之。
     第五章政策的執行。分二節敘之,第一節執行的人選:由職位較小的道鎮,改為欽差大臣(甲戌日兵侵臺時)、或福建巡撫(建省前)、或福建臺灣巡撫(建省後)親自坐鎮治理。其人選大抵深悉洋務,敏於吏治,皆為一時之選,足見清廷治臺之苦心。第二節執行之經費:分析臺灣財政拮据,各種協濟俱窮,以及力求經費自足之過程。
     第六章結論,評價其成敗得失。晚清雖積極保臺灣,而其根本所在,實為清朝整體的國防力量;其力量強大,則保有之,其力量弱,則失之。甲午一役,清廷戰敗,只得割臺,未能達到確保臺灣之目的。雖然如此,其政策內容本身卻具實效。且中國幅員廣袤,內部問題極多,在晚清二十一年間,治臺政策之實質意涵只能在外力挑釁下,由外而內,由枝節而至核心,逐漸調整、成長。
     根據本文研究之主旨,運用史學研究法及政策分析法,有如下之發現:
     一、晚清治臺政策係隨環境挑釁,逐漸調整、成長。
     二、臺灣必須往海洋發展,拓展貿易,發展海權;實為地理形勢使然。明鄭根基植於此;清領臺灣後,雖曾行海禁,最後仍不得不解禁,並鼓勵往海洋發展,拓展商務。
     三、臺灣海峽關係治臺至鉅。蓋臺灣孤懸海外,一方面清廷難以控馭,造成積弊叢生,不得民心,且貽人以番地不隸中國之口實;另方面易為列強所侵佔,以脅制清廷。因此,有清一代治臺之關鍵在清朝海權之實力能否克服海峽之障礙。
     四、清廷派駐臺灣之欽差大臣、福建巡撫、福建臺灣巡撫皆為一時之選,慘淡經營,都至扶病內渡,然終未能確保臺灣。足見治臺,不能以臺灣言治臺,必係以整個中國言治臺。」
     然本文亦有其限度:在資料上,如丁日昌「撫閩奏稿」、吳贊誠「吳光祿使閩奏稿」等,均未能採用原始資料;在方法上,政策分析法亦只是粗略的嘗試。
zh_TW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封面頁
     致謝詞
     論文摘要
     目錄
     第一章 導論
     第二章 政策的環境
     第一節 國際環境
     第二節 國內環境
     第三節 臺灣環境
     第三章 政策的目標
     第一節 杜絕的覬覦
     第二節 鞏固海疆
     第三節 收攬民心
     第四章 政策的內容
     第一節 開山撫番
     第一目 開創時期
     第二目 善後時期
     第三目 建省時期
     第二節 充實國防
     第一目 (石馬交)臺
     第二目 輪船
     第三目 槍械
     第四節 電線
     第五節 鐵路
     第三節 健全制度
     第一目 福建巡撫冬春駐臺
     第二目 臺灣建省
     第三目 增設郡縣
     第五章 政策的執行
     第一節 執行的人選
     第一目 沈葆楨
     第二目 王凱泰
     第三目 丁日昌
     第四目 吳贊誠
     第五目 岑毓英
     第六目 劉銘傳
     第七目 邵友濂
     第八目 唐景崧
     第二節 執行的經費
     第一目 臺灣財政拮据
     第二目 各種協濟俱窮
     第三目 力求經費自足
     第六章 結論
     第一節 政策的效果
     第一目 開山撫番
     第二目 充實國防
     第三目 健全制度
     第二節 挑釁與反應
     第三節 政策的成長
     附錄
     徵引書目
zh_TW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A2002000829en_US
dc.title (題名) 晚清治臺政策(同治十三年至光緒二十一年)zh_TW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_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