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Citation Infomation

  • No doi shows Citation Infomation
題名 《華嚴經.入法界品》之文學特質研究
作者 溫美惠
貢獻者 羅宗濤
溫美惠
關鍵詞 華嚴經
入法界品
善財童子
五十三參
日期 2001
上傳時間 15-Apr-2016 15:58:18 (UTC+8)
摘要 本文研究之宗旨,在以文學虛構的生成與解讀為方向,探索、詮釋《華嚴經.入法界品》的文學之美,嘗試以文藝欣賞的角度契入廣博嚴麗的華嚴境界。本文主要以敘事學、小說理論之觀點來詮釋〈入法界品〉之文學趣味;並以李豐楙教授所提出之「度脫理論」作為分析文本的輔助。
     本文分為七章作為論述重點。第一章為緒論部分,除說明研究動機、方法外,並肯定漢譯佛典之文學價值;及以〈入法界品〉做為文本的考量。第二章則對《華嚴經》之背景知識略作介紹,比較《四十華嚴》、《六十華嚴》、《八十華嚴》三個漢譯版本,考其翻譯風格及內容有何差異。接著分析此品在《華嚴經》中之地位,及善財參學所彰顯之實踐意義。第三章開始,則進入文學特質的探析,分別就《華嚴經.入法界品》之內容、形式、修辭三個方向作考察。第三章、第四章藉敘事學之方法來分析,包括:情節、人物、背景等。第三章就其故事情節及時空概念做介紹,並進一步了解此品所欲呈現的文學主題。而人物、場景的細膩描繪,亦是〈入法界品〉極具巧思之處,故第四章主要分析〈入法界品〉對人物刻劃及場面的鋪陳之藝術手法。第五章則分析其文學形式,包括經文結構、敘事模式及語言特色。第六章再就其修辭風格加以探討,如:譬喻使用的豐富,幾乎無一物不可為喻;又經文中幾個使用頻繁的「意象」,如:天雨香華、花、海等意象究竟有何深層意涵?而善財參學過程中,各個善友之名號及所居處所等是否與其法門相應?皆是本章論述的重點。第七章為結論,對上述〈入法界品〉之文學特質做一總結;並歸納善財童子五十三參的故事對後世之影響為何?並提出本論文尚可發揮之處。
參考文獻 一.書籍部分
     原典類
     《六十華嚴》 晉.佛駝跋陀羅譯 《大正藏》第9冊
     《八十華嚴》 唐.實叉難陀譯 《大正藏》第10冊
     《四十華嚴》 唐.般若譯 《大正藏》第10冊
     《增壹阿含》 東晉.瞿曇僧伽提婆譯 《大正藏》第2冊
     《道行般若經》 後漢.支婁迦讖譯 《大正藏》第8冊
     《妙法蓮華經》 姚秦.鳩摩羅什譯 《大正藏》第9冊
     《佛說阿彌陀經》 姚秦.鳩摩羅什譯 《大正藏》第12冊
     《維摩詰經所說經》姚秦.鳩摩羅什譯 《大正藏》第14冊
     《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藥事》唐.義淨譯 《大正藏》第24冊
     《大智度論》 姚秦.鳩摩羅什譯 《大正藏》第25冊
     《華嚴經探玄記》 唐.法藏撰 《大正藏》第35冊
     《文殊指南圖讚》 宋.惟白禪師撰 《大正藏》第45冊
     《宋高僧傳》 宋.贊寧撰 《大正藏》第50冊
     《出三藏記集》 梁.僧祐撰 《大正藏》第55冊
     《華嚴經合論》 唐.李通玄撰 《卍續藏》第6冊
     《華嚴經疏鈔》唐.澄觀撰,佛陀教育基金會,民國86年10月出版
     佛學類
     《佛教經典總論》小野玄妙撰,楊白衣譯,台北:新文豐出版社,民國80年6月初版
     《大方廣佛華嚴經疏科文表解》,台北:佛陀教育基金會,民國80年11月出版
     《大方廣佛華嚴經疏論纂要選讀》強偉健編,台北:大乘精舍印經會,民國88年5月出版
     《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圖讚》,台北:華嚴蓮社,民國65年出版
     《文殊大藏經.華嚴部》(一)∼(四),台北:文殊出版社,民國77年8月再版
     《大方廣佛華嚴經淺釋》第十九至二十三冊,宣化上人講述,台北:法界佛教總會法界佛教大學,民國78年出版
     《白話華嚴經》緣音居士著,台北:小報文化有限公司,民國82年初版
     《華嚴經哲學》(上)(下)方東美著,台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民國78年5月出版
     《華嚴哲學研究》楊政河著,台北:慧炬出版社,民國86年12月再版2刷
     《華嚴哲學要義》李世傑著,台北:佛教出版社,民國62年出版
     《華嚴宗哲學概要》繼夢法師著,台北:圓明出版社,民國85年9月2版2刷
     《慈悲圓滿修持法要》繼夢法師著,台北:圓明出版社,民國83年9月1版1刷
     《普賢十大願王修持法要》繼夢法師著,台北:圓明出版社,民國85年9月1版2刷
     《華嚴經疏論導讀》夢參老和尚講述,方廣編輯部整理,台北:方廣文化事業有限公司,民國88年12月1版2刷
     《華嚴學》龜川教信著.印海譯,台北:佛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民國86年9月初版
     《華嚴思想》川田熊太郎等著,李世傑譯,台北:法爾出版社,民國78年6月初版
     《華嚴經講話》鎌田茂雄著,釋慈怡譯,台北:佛光事業有限公司,民國87年12月初版4刷
     《華嚴思想史》高峰了州著,釋慧嶽譯,台北:中華佛教文獻編撰社,民國68年12月初版
     《開拓宇宙觀──華嚴經》松原哲明著,台北:大展出版社,民國81年2月出版
     《中國華嚴思想史》木村清孝著,李惠英譯,台北:東大圖書公司,民國85年2月初版
     《中國華嚴宗通史》魏道儒著,江蘇:江蘇古籍出版社,1998年7月1版1刷
     《華嚴無盡法界緣起論》陳英善著,台北:華嚴蓮社,民國85年9月初版
     《華嚴思想論集》張曼濤主編(現代佛教學術叢刊第33冊)台北:大乘文化出版社,民國70年2版
     《華嚴典籍研究》張曼濤主編(現代佛教學術叢刊第44冊)台北:大乘文化出版社,民國70年2版
     《彌勒淨土與菩薩行研究》張曼濤主編(現代佛教學術叢刊第69冊)台北:大乘文化出版社,民國70年2版
     《佛教文史雜考》張曼濤主編(現代佛教學術叢刊第100冊)台北:大乘文化出版社,民國70年2版
     《善財五十三參》鄭秀雄著,台北:佛光事業有限公司,民國88年3月5版1刷
     《華雨香雲》收錄於《妙雲集.下編之十》印順導師著,台北:正聞出版社,民國62年8月重版
     《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與開展》印順法師著,台北:正聞出版社,民國83年7月7版
     《印度佛教思想史》印順法師著,台北:正聞出版社,民國82年4月初版
     《華嚴經品會大意淺釋》成一老和尚著,台北:華嚴蓮社,民國88年2月印行
     《華嚴學專題研究》賢度法師編著,台北:華嚴蓮社,民國88年6月2版
     《華嚴學講義》賢度法師編著,台北:華嚴蓮社,民國87年7月6版
     《轉法輪集》賢度法師編著,台北:華嚴蓮社,民國87年3月初版
     《轉法輪集(二)》賢度法師編著,台北:華嚴蓮社,民國88年4月初版
     《中國佛性論》賴永海著,台北:佛光事業有限公司,民國79年出版
     《中國佛學源流略講》呂澂著,台北:里仁書局,民國87年1月初版3刷
     《中國佛教文化論稿》魏承思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3月出版
     《佛典漢譯之研究》王文顏著,台北:天華出版社,民國73年12月初版
     《佛經翻譯史實研究──中國翻譯史綱(上篇)》裴源著,台北:大乘出版社,民國72年3月初版
     《佛教美學》祁志祥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9月1版2刷
     《佛學研究十八篇》梁啟超著,台北:中華書局,民國25年初版
     《大乘佛教倫理思想研究》李明芳,台北:佛光出版社,民國78年10月初版
     《1994年佛學研究論文集──佛與花》台北:佛光出版社,民國85年2月初版
     《世界佛學名著譯叢》第48冊,台北:華宇出版社,民國73年出版
     《貴霜佛教政治與大乘佛教》古正美著,台北:允晨文化公司,民國82年3月初版
     宗教文學類
     《佛教文學概論》深浦正文著,永田文昌堂,昭和45年11月出版
     《佛教文學物語》深浦正文著,永田文昌堂,昭和53年2月出版
     《中國佛教文學》加地哲定著.劉衛星譯,台北:佛光事業有限公司,民國82年7月初版
     《佛教與中國文學》張曼濤主編(現代佛教學術叢刊第19冊)台北:大乘出版社,民國70年2版
     《佛教與中國文學》孫昌武著,台北:東華書局,民國78年12月初版
     《佛教與文學的系譜》周慶華著,台北:里仁書局,民國88年9月初版
     《佛教文學短論》唐大圓,姚寶賢著,台北:大乘出版社,民國69年初版
     《唐詩中的佛教思想》陳允吉著,台北:商鼎文化出版社,民國82年12月1版1刷
     《中國文學中的維摩與觀音》孫昌武著,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年6月1版1刷
     《文學與佛學的關係》台北:學生書局,民國83年初版
     《誤入與謫降──六朝隋唐道教文學論集》李豐楙著,台北:學生書局,民國85年5月初版
     《許遜與薩守堅──鄧志謨道教小說研究》李豐楙著,台北:學生書局,民國86年3月初版
     文學類
     《敘事學》胡亞敏著,武漢: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1997年6月1版1刷
     《楊義文存第一卷──中國敘事學》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年12月1版1刷
     《形名學與敘事理論──結構主義的小說分析法》高辛勇著,台北:聯經出版社,民國76年11月初版
     《小說面面觀》佛斯特著.李文彬譯,台北:志文出版社,民國79年再版
     《敘述學與小說文體學研究》申丹著,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年7月1版1刷
     《小說美學》吳功正著,江蘇:人民出版社,1985年6月1版1刷
     《小說結構》方祖燊著,台北:東大圖書公司,民國84年10月初版
     《小說結構美學》台北:木鐸出版社,民國77年9月初版
     《文學理論》Rene & Wellek原著,梁伯傑譯,台北:水牛出版社出版,民國80年11月3版
     《敘事虛構作品》里蒙.凱南著,姚錦清等譯,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89年出版
     《中國敘事學》浦安迪教授講演,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年1月1版1刷
     《敘述學──敘事理論導論》米克.巴爾著,譚君強著,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5年11月1版1刷
     《文學文體概說》張毅著,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4年2月1版2刷
     《戲劇原理》姚一葦著,台北:書林出版社,民國81年2月出版
     《修辭學》黃慶萱著,台北:三民書局,民國86年3月8版
     《修辭析論》董季棠著,台北:文史哲出版社,民國83年10月再版
     《文學美綜論》柯慶明著,台北:長安出版社,民國72年5月初版
     《文學讀解與美的再創造》龍協濤著,台北:時報文化公司,民國82年初版
     《白話文學史》胡適著,台北:文光圖書有限公司,民國46年初版
     《余國藩西遊記論集》余國藩著,李奭學譯,台北:聯經出版社,民國78年10月初版
     《印度古典詩學》黃寶生著,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年8月2版2刷
     《印度文學歷代名著選》靡文開編譯,台北:東大圖書公司,民國70年7月初版
     其他
     《東方民族的思維方法》中村元著,浙江:人民出版社,1989年出版
     《宗教與印度社會》王樹英著,北京:華僑出版社,1995年1月1版1刷
     《天路歷程》西海譯,台北:桂冠圖書公司,民國83年1月初版
     《比較文化論集》金克木著,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87年6月1版2刷
     《比較文學與民間文學》季羨林著,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7年8月1版2刷
     《印度文學研究集刊──第三輯》季羨林主編,上海:譯文出版社,1997年10月1版1刷
     《中印文學關係源流》郁龍余主編,湖南:文藝出版社,1987年2月1版1刷
     《佛像小百科》台北:大展出版社,民國80年1月出版
     《中國佛教圖像解說》,業露華撰文,張德寶.徐有武繪圖,上海:上海書店,1995年3月1版4刷
     二.期刊論文
     〈當代中國佛教文學研究初步評介──以台灣地區為主〉丁敏,收錄於《佛學研究中心學報》第2期,民國86年7月
     〈佛教經典故事的主題特色及創作技巧〉丁敏,收錄於《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學報》第23期,民國81年6月
     〈八十華嚴離世間品之善知識觀〉釋體成,收錄於《大專學生佛學論文集(五)》台北:華嚴蓮社,民國84年10月出版
     〈八十華嚴.入法界品中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初探〉釋智因,收錄於《大專學生佛學論文集(六)》台北:華嚴蓮社,民國85年10月出版
     〈華嚴經善知識譬喻之研究〉郭翠蘭,收錄於《大專學生佛學論文集(六)》台北:華嚴蓮社,民國85年10月出版
     〈華嚴經空間美學之研究──以彌勒樓閣為例〉陳琪瑛,收錄於《大專學生佛學論文集(七)》台北:華嚴蓮社,民國86年10月出版
     〈從華嚴經入法界品一探佛教之遊行義〉釋演祥,收錄於《大專學生佛學論文集(八)》台北:華嚴蓮社,民國87年11月出版
     〈童子拜觀音──華嚴經入法界品的藝術表現〉陸艷冰,收錄於《大專學生佛學論文集(八)》台北:華嚴蓮社,民國87年11月出版
     〈華嚴念佛法門初探──以入法界品德雲比丘章為中心〉釋傳智,收錄於《大專學生佛學論文集(九)》台北:華嚴蓮社,民國88年8月出版
     〈略探「善財五十三參圖讚」〉,李偉穎,收錄於《書目季刊》第34卷第1期,民國89年6月
     〈從華嚴經學到華嚴宗學〉魏道儒,收錄於《中華佛學學報》第12期,民國88年
     〈從南天烏荼王進獻的華嚴經說起──南天及南海的華嚴經佛王傳統與密教觀音佛王傳統〉古正美,收錄於《佛學研究中心學報》第5期,民國89年
     〈觀音菩薩的形象研究〉陳清香,收錄於《華岡佛學學報》第3期,民國62年5月
     〈華嚴思想的實踐〉海雲法師,收錄於《1997年佛學與人生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華嚴經之傳譯經過與其內容組織〉成一法師,收錄於《海潮音》民國70年 1月
     〈以「華嚴三觀」試論藝術主體生命轉化的修養方式〉陳琪瑛,收錄於《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第7卷第2期,民國85年8月
     〈華嚴經善財參學的示範來略述論語的身教言教〉徐玉珍,收錄於《中國佛教》第27卷第7期,民國72年7月
     〈玄奘大師在印度境內遊學與善財童子參學有關地理、路線及其意義之探討〉李志夫,收錄於《中華佛學學報》第7期,民國83年7月
     〈俗賦與講經變文關係之考察〉簡宗梧,收錄於《第三屆國際辭賦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民國85年12月
     〈華嚴經.入法界品逆行度生之討究〉釋修諦,收錄於《第十一屆佛學論文聯合發表會論文集》,民國89年8月
     〈入法界品.明智居士章中精進度之思想〉陳傳集,收錄於《第十一屆佛學論文聯合發表會論文集》,民國89年8月
     〈圓融無礙的華嚴──「華嚴經教與哲學研究」讀後〉陳長文,收錄於《中國佛教》二六卷12期, 民國72年12月
     〈印度大乘佛教思想的特色〉吳汝均,收錄於《中華佛學學報》第1期,民國76年
     〈雜寶藏經的語言特色及價值〉梁麗玲,收錄於《佛教青年論文集》,民國87年2月
     〈罪罰與解救:鏡花緣的謫仙結構研究〉李豐楙,收錄於《中國文哲研究集刊》第七期,民國84年9月
     〈度脫劇的原型分析──啟悟理論的應用〉容世誠,收錄於《馮平山圖書館金禧紀念論文集》,香港大學出版
     〈朝聖:一個類中介性的儀式現象〉杜納,收錄於《大陸雜誌》第六十六卷.第2期,民國78年
     〈法華經的閱讀論:管窺古典小說的宗教基礎〉廖朝陽,收錄於《中外文學》第十七卷.第5期,民國77年10月
     〈論杜子春與枕中記的人生態度──從幻設技巧的運用談起〉梅家玲,收錄於《中外文學》第十五卷.第20期,民國76年
     三.學位論文
     〈佛教譬喻文學研究〉丁敏,政大中研所博士論文,民國79年,(台北:東初出版社,民國85年3月初版)
     〈漢譯中阿含經譬喻之基礎研究〉釋純因,中華佛學研究所畢業論文,民國84年
     〈本生經的起源及其開展〉釋依淳,文大印研所碩士論文,民國74年,(台北:佛光出版社,民國76年初版)
     〈佛典與中古漢語詞彙研究〉朱慶之,四川大學博士論文,1990年,(台北: 文津出版社,1996年出版)
     〈華嚴經美學思想之研究〉陳琪瑛,師大國研所碩士論文,民國84年
     〈雜寶藏經及其故事研究〉梁麗玲,文大中研所碩士論文,民國84年
     〈碧巖集的語言風格研究──以構詞法為中心〉歐陽宜璋,政大中研所碩士論文,民國82年
     〈維摩詰所說經語言風格研究〉劉芳薇,中正中研所碩士論文,民國84年
     〈維摩詰經之研究〉王志楣,政大中研所碩士論文,民國80年
     〈維摩詰經的文學特質與中國文學〉李皇誼,東海中研所碩士論文,民國83年
     〈妙法蓮華經譬喻文學之研究〉譚惠文,中正中研所碩士論文,民國86年
     〈維摩斗室空間美感之研究〉陳嘉璟,華梵東方人文所碩士論文,民國86年
     〈紅樓夢夢幻世界解析〉王佩琴,東海大學中研所碩士論文,民國85年
     〈華嚴經之集成及其思想特色〉簡圓,香港能仁書院哲研所碩士論文,民國81年
     四.佛學工具書
     《佛光大辭典》慈怡主編,台北:佛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民國78年4版
     《佛光大辭典》光碟版第二版,台北:佛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民國89年7月出版
     《中華佛教百科全書》藍吉富主編,台南:收藏家藝術公司,民國83年元月出版
     《佛學大辭典》丁福保編,台北:天華出版社,民國73年7月再版
     《望月大辭典》望月信亨主編,台北:地平線出版社,民國66年初版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中國文學系
87151013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A2002001012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羅宗濤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溫美惠zh_TW
dc.creator (作者) 溫美惠zh_TW
dc.date (日期) 2001en_US
dc.date.accessioned 15-Apr-2016 15:58:18 (UTC+8)-
dc.date.available 15-Apr-2016 15:58:18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15-Apr-2016 15:58:18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A2002001012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84824-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中國文學系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87151013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本文研究之宗旨,在以文學虛構的生成與解讀為方向,探索、詮釋《華嚴經.入法界品》的文學之美,嘗試以文藝欣賞的角度契入廣博嚴麗的華嚴境界。本文主要以敘事學、小說理論之觀點來詮釋〈入法界品〉之文學趣味;並以李豐楙教授所提出之「度脫理論」作為分析文本的輔助。
     本文分為七章作為論述重點。第一章為緒論部分,除說明研究動機、方法外,並肯定漢譯佛典之文學價值;及以〈入法界品〉做為文本的考量。第二章則對《華嚴經》之背景知識略作介紹,比較《四十華嚴》、《六十華嚴》、《八十華嚴》三個漢譯版本,考其翻譯風格及內容有何差異。接著分析此品在《華嚴經》中之地位,及善財參學所彰顯之實踐意義。第三章開始,則進入文學特質的探析,分別就《華嚴經.入法界品》之內容、形式、修辭三個方向作考察。第三章、第四章藉敘事學之方法來分析,包括:情節、人物、背景等。第三章就其故事情節及時空概念做介紹,並進一步了解此品所欲呈現的文學主題。而人物、場景的細膩描繪,亦是〈入法界品〉極具巧思之處,故第四章主要分析〈入法界品〉對人物刻劃及場面的鋪陳之藝術手法。第五章則分析其文學形式,包括經文結構、敘事模式及語言特色。第六章再就其修辭風格加以探討,如:譬喻使用的豐富,幾乎無一物不可為喻;又經文中幾個使用頻繁的「意象」,如:天雨香華、花、海等意象究竟有何深層意涵?而善財參學過程中,各個善友之名號及所居處所等是否與其法門相應?皆是本章論述的重點。第七章為結論,對上述〈入法界品〉之文學特質做一總結;並歸納善財童子五十三參的故事對後世之影響為何?並提出本論文尚可發揮之處。
zh_TW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封面頁
     證明書
     序言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一. 佛教經典之文學價值
     二. 以文學角度詮釋佛典的可能性
     三. 《華嚴經.入法界品》作為文學作品之考量
     第二節 研究方法與章節安排
     一. 研究方法
     二. 章節安排
     第二章 《華嚴經.入法界品》之傳譯及思想
     第一節 《華嚴經》之成立及傳譯
     一.《華嚴經》的成立
     (一) 《華嚴經》成立之年代
     (二) 《華嚴經》成立之地點
     二.《華嚴經》三種漢譯本之比較
     第二節 〈入法界品〉於《華嚴經》之地位
     一.〈入法界品〉釋義
     二.〈入法界品〉之思想
     第三節 善財參學之意義
     一.真理的追尋
     二.宗教實踐
     第三章 《華嚴經.入法界品》之內容分析
     第一節 求道文學的主題特色
     一.〈入法界品〉的主題特色
     (一) 大乘菩薩道精神
     (二) 不離世間
     (三) 圓融的智慧
     (四) 佛境界的莊嚴富貴
     二.〈入法界品〉與《道行般若經》之比較
     第二節 〈入法界品〉的情節鋪陳
     一. 衝突的產生
     (一) 勝熱波羅門:專修苦行
     (二) 甘露火王:嚴刑峻法
     (三) 伐蘇蜜多女:對治眾生的愛欲
     二. 過去生的因緣故事
     (一) 三十四參:眾生之憍慢
     (二) 三十七參:劫盡之慘狀
     (三) 三十八參:太子之行施
     (四) 四十參:少女之戀慕
     第三節 奇幻的情境
     一. 小大相容
     (一) 一一毛孔中的瑞相
     (二) 由身上各處出無量眾生
     (三) 腹中能容受無量眾生
     (四) 無量眾生皆入園中
     (五) 一小缽化無量妙物
     二. 唯心所現
     (一) 聲聞未見佛境界之殊妙
     (二) 隨其心量,所見不同
     三.變化身形
     四.夢的串聯
     五.其他不可思議之事
     (一) 於虛空中來往經行
     (二) 遠近無礙,念劫圓融
     (三) 所需之物自至手中
     (四) 常供佛塔之功德
     (五) 大天神之智慧
     (六) 釋尊誕生時的奇幻
     第四節 開闊的時空概念
     一. 空間的無限延展
     (一) 動態的空間布局
     (二) 「路」的展衍
     (三) 地理的真實性
     二. 時間的多變性
     (一) 佛教的時間觀
     (二) 時間的空白
     (三) 一體呈現
     (四) 時間不受限制
     第四章 《華嚴經.入法界品》之藝術特徵
     第一節 人物形象的塑造
     一. 善財
     (一) 善財的形貌
     (二) 善財的出生與得名因緣
     (三) 善財求道之艱辛
     二. 參訪的對象
     (一) 菩薩
     (二) 天神
     (三) 人
     三. 人物的出場方式
     (一) 直接出場
     (二) 藉由他人引出
     (三) 藉奇幻情節烘托
     四. 描寫的技巧
     (一) 人物形貌
     (二) 人物之情感
     (三) 心理變化
     (四) 語言
     (五) 動作
     第二節 廣博嚴麗的場景
     一. 象徵型環境
     (一) 聖地
     (二) 紅塵
     (三) 自然環境
     二. 園林的描繪
     (一) 視點的轉移
     (二) 園林之美
     三. 理想世界的建構
     四. 宮殿之美是人物內德的顯現
     (一) 以宮殿烘托人物
     (二) 觀察宮殿之意義
     第五章 《華嚴經.入法界品》之文學形式
     第一節 〈入法界品〉之形式結構
     一. 圓形的序列結構
     二. 模式化的敘述
     三. 度脫思想的貫串
     第二節 〈入法界品〉之敘事模式
     一. 敘事角度
     (一) 敘述者
     (二) 視角的轉換
     二. 敘事時間
     第三節 〈入法界品〉之語言特色
     一. 具有節奏感的四字句
     二. 偈頌的運用
     三. 迴旋反覆之美
     四. 套語與固定句型
     五. 提契語的使用
     六. 賦化的痕跡
     七. 三個版本的文字風格
     第六章 《華嚴經.入法界品》之修辭風格
     第一節 譬喻修辭的運用
     一. 譬喻的定義與作用
     (一)譬喻的定義
     (二)譬喻的作用
     二. 譬喻在〈入法界品〉中的運用
     (一) 譬喻的形式
     (二) 譬喻的內容
     (三) 譬喻的素材
     (四) 譬喻技巧分析
     第二節 意象之繁複
     一. 「花」的意象
     (一) 以花為喻
     (二) 散華供養
     (三) 池中之花
     (四) 蓮華涌現
     (五) 蓮華化生
     二. 「光」的意象
     (一) 以光說法,感召眾生
     (二) 遇光明照耀則得清涼智慧
     (三) 破黑暗執著
     (四) 瑞相
     三. 「大地震動」的意象
     (一) 有佛出世
     (二) 三昧定境
     (三) 瑞相
     四. 「香」的意象
     (一) 香氣盈滿
     (二) 香之妙德
     (三) 燒香以為供養
     (四) 身出妙香
     五. 「海」的意象
     (一) 觀察大海,以海為師
     (二) 海聚眾寶,滿足眾生所願
     六. 「雨」、「雲」的意象
     (一) 天雨眾寶
     (二) 雨一切莊嚴雲
     (三) 天雨法雨
     第三節 象徵之意涵
     一. 人物姓名及居所
     二. 數字的象徵義
     (一) 「十」的數字概念
     (二) 「一百一十」的數字概念
     第七章 結論
     第一節 〈入法界品〉對後世之影響
     一. 宗教方面
     二. 文學方面
     (一) 相關之圖讚
     (二) 西遊記
     三. 藝術方面
     第二節 研究成果綜述
     一. 〈入法界品〉之文學價值
     二. 研究心得
     附表
     附表一
     附表二
     參考書目
zh_TW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A2002001012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華嚴經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入法界品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善財童子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五十三參zh_TW
dc.title (題名) 《華嚴經.入法界品》之文學特質研究zh_TW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_US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一.書籍部分
     原典類
     《六十華嚴》 晉.佛駝跋陀羅譯 《大正藏》第9冊
     《八十華嚴》 唐.實叉難陀譯 《大正藏》第10冊
     《四十華嚴》 唐.般若譯 《大正藏》第10冊
     《增壹阿含》 東晉.瞿曇僧伽提婆譯 《大正藏》第2冊
     《道行般若經》 後漢.支婁迦讖譯 《大正藏》第8冊
     《妙法蓮華經》 姚秦.鳩摩羅什譯 《大正藏》第9冊
     《佛說阿彌陀經》 姚秦.鳩摩羅什譯 《大正藏》第12冊
     《維摩詰經所說經》姚秦.鳩摩羅什譯 《大正藏》第14冊
     《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藥事》唐.義淨譯 《大正藏》第24冊
     《大智度論》 姚秦.鳩摩羅什譯 《大正藏》第25冊
     《華嚴經探玄記》 唐.法藏撰 《大正藏》第35冊
     《文殊指南圖讚》 宋.惟白禪師撰 《大正藏》第45冊
     《宋高僧傳》 宋.贊寧撰 《大正藏》第50冊
     《出三藏記集》 梁.僧祐撰 《大正藏》第55冊
     《華嚴經合論》 唐.李通玄撰 《卍續藏》第6冊
     《華嚴經疏鈔》唐.澄觀撰,佛陀教育基金會,民國86年10月出版
     佛學類
     《佛教經典總論》小野玄妙撰,楊白衣譯,台北:新文豐出版社,民國80年6月初版
     《大方廣佛華嚴經疏科文表解》,台北:佛陀教育基金會,民國80年11月出版
     《大方廣佛華嚴經疏論纂要選讀》強偉健編,台北:大乘精舍印經會,民國88年5月出版
     《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圖讚》,台北:華嚴蓮社,民國65年出版
     《文殊大藏經.華嚴部》(一)∼(四),台北:文殊出版社,民國77年8月再版
     《大方廣佛華嚴經淺釋》第十九至二十三冊,宣化上人講述,台北:法界佛教總會法界佛教大學,民國78年出版
     《白話華嚴經》緣音居士著,台北:小報文化有限公司,民國82年初版
     《華嚴經哲學》(上)(下)方東美著,台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民國78年5月出版
     《華嚴哲學研究》楊政河著,台北:慧炬出版社,民國86年12月再版2刷
     《華嚴哲學要義》李世傑著,台北:佛教出版社,民國62年出版
     《華嚴宗哲學概要》繼夢法師著,台北:圓明出版社,民國85年9月2版2刷
     《慈悲圓滿修持法要》繼夢法師著,台北:圓明出版社,民國83年9月1版1刷
     《普賢十大願王修持法要》繼夢法師著,台北:圓明出版社,民國85年9月1版2刷
     《華嚴經疏論導讀》夢參老和尚講述,方廣編輯部整理,台北:方廣文化事業有限公司,民國88年12月1版2刷
     《華嚴學》龜川教信著.印海譯,台北:佛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民國86年9月初版
     《華嚴思想》川田熊太郎等著,李世傑譯,台北:法爾出版社,民國78年6月初版
     《華嚴經講話》鎌田茂雄著,釋慈怡譯,台北:佛光事業有限公司,民國87年12月初版4刷
     《華嚴思想史》高峰了州著,釋慧嶽譯,台北:中華佛教文獻編撰社,民國68年12月初版
     《開拓宇宙觀──華嚴經》松原哲明著,台北:大展出版社,民國81年2月出版
     《中國華嚴思想史》木村清孝著,李惠英譯,台北:東大圖書公司,民國85年2月初版
     《中國華嚴宗通史》魏道儒著,江蘇:江蘇古籍出版社,1998年7月1版1刷
     《華嚴無盡法界緣起論》陳英善著,台北:華嚴蓮社,民國85年9月初版
     《華嚴思想論集》張曼濤主編(現代佛教學術叢刊第33冊)台北:大乘文化出版社,民國70年2版
     《華嚴典籍研究》張曼濤主編(現代佛教學術叢刊第44冊)台北:大乘文化出版社,民國70年2版
     《彌勒淨土與菩薩行研究》張曼濤主編(現代佛教學術叢刊第69冊)台北:大乘文化出版社,民國70年2版
     《佛教文史雜考》張曼濤主編(現代佛教學術叢刊第100冊)台北:大乘文化出版社,民國70年2版
     《善財五十三參》鄭秀雄著,台北:佛光事業有限公司,民國88年3月5版1刷
     《華雨香雲》收錄於《妙雲集.下編之十》印順導師著,台北:正聞出版社,民國62年8月重版
     《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與開展》印順法師著,台北:正聞出版社,民國83年7月7版
     《印度佛教思想史》印順法師著,台北:正聞出版社,民國82年4月初版
     《華嚴經品會大意淺釋》成一老和尚著,台北:華嚴蓮社,民國88年2月印行
     《華嚴學專題研究》賢度法師編著,台北:華嚴蓮社,民國88年6月2版
     《華嚴學講義》賢度法師編著,台北:華嚴蓮社,民國87年7月6版
     《轉法輪集》賢度法師編著,台北:華嚴蓮社,民國87年3月初版
     《轉法輪集(二)》賢度法師編著,台北:華嚴蓮社,民國88年4月初版
     《中國佛性論》賴永海著,台北:佛光事業有限公司,民國79年出版
     《中國佛學源流略講》呂澂著,台北:里仁書局,民國87年1月初版3刷
     《中國佛教文化論稿》魏承思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3月出版
     《佛典漢譯之研究》王文顏著,台北:天華出版社,民國73年12月初版
     《佛經翻譯史實研究──中國翻譯史綱(上篇)》裴源著,台北:大乘出版社,民國72年3月初版
     《佛教美學》祁志祥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9月1版2刷
     《佛學研究十八篇》梁啟超著,台北:中華書局,民國25年初版
     《大乘佛教倫理思想研究》李明芳,台北:佛光出版社,民國78年10月初版
     《1994年佛學研究論文集──佛與花》台北:佛光出版社,民國85年2月初版
     《世界佛學名著譯叢》第48冊,台北:華宇出版社,民國73年出版
     《貴霜佛教政治與大乘佛教》古正美著,台北:允晨文化公司,民國82年3月初版
     宗教文學類
     《佛教文學概論》深浦正文著,永田文昌堂,昭和45年11月出版
     《佛教文學物語》深浦正文著,永田文昌堂,昭和53年2月出版
     《中國佛教文學》加地哲定著.劉衛星譯,台北:佛光事業有限公司,民國82年7月初版
     《佛教與中國文學》張曼濤主編(現代佛教學術叢刊第19冊)台北:大乘出版社,民國70年2版
     《佛教與中國文學》孫昌武著,台北:東華書局,民國78年12月初版
     《佛教與文學的系譜》周慶華著,台北:里仁書局,民國88年9月初版
     《佛教文學短論》唐大圓,姚寶賢著,台北:大乘出版社,民國69年初版
     《唐詩中的佛教思想》陳允吉著,台北:商鼎文化出版社,民國82年12月1版1刷
     《中國文學中的維摩與觀音》孫昌武著,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年6月1版1刷
     《文學與佛學的關係》台北:學生書局,民國83年初版
     《誤入與謫降──六朝隋唐道教文學論集》李豐楙著,台北:學生書局,民國85年5月初版
     《許遜與薩守堅──鄧志謨道教小說研究》李豐楙著,台北:學生書局,民國86年3月初版
     文學類
     《敘事學》胡亞敏著,武漢: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1997年6月1版1刷
     《楊義文存第一卷──中國敘事學》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年12月1版1刷
     《形名學與敘事理論──結構主義的小說分析法》高辛勇著,台北:聯經出版社,民國76年11月初版
     《小說面面觀》佛斯特著.李文彬譯,台北:志文出版社,民國79年再版
     《敘述學與小說文體學研究》申丹著,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年7月1版1刷
     《小說美學》吳功正著,江蘇:人民出版社,1985年6月1版1刷
     《小說結構》方祖燊著,台北:東大圖書公司,民國84年10月初版
     《小說結構美學》台北:木鐸出版社,民國77年9月初版
     《文學理論》Rene & Wellek原著,梁伯傑譯,台北:水牛出版社出版,民國80年11月3版
     《敘事虛構作品》里蒙.凱南著,姚錦清等譯,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89年出版
     《中國敘事學》浦安迪教授講演,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年1月1版1刷
     《敘述學──敘事理論導論》米克.巴爾著,譚君強著,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5年11月1版1刷
     《文學文體概說》張毅著,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4年2月1版2刷
     《戲劇原理》姚一葦著,台北:書林出版社,民國81年2月出版
     《修辭學》黃慶萱著,台北:三民書局,民國86年3月8版
     《修辭析論》董季棠著,台北:文史哲出版社,民國83年10月再版
     《文學美綜論》柯慶明著,台北:長安出版社,民國72年5月初版
     《文學讀解與美的再創造》龍協濤著,台北:時報文化公司,民國82年初版
     《白話文學史》胡適著,台北:文光圖書有限公司,民國46年初版
     《余國藩西遊記論集》余國藩著,李奭學譯,台北:聯經出版社,民國78年10月初版
     《印度古典詩學》黃寶生著,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年8月2版2刷
     《印度文學歷代名著選》靡文開編譯,台北:東大圖書公司,民國70年7月初版
     其他
     《東方民族的思維方法》中村元著,浙江:人民出版社,1989年出版
     《宗教與印度社會》王樹英著,北京:華僑出版社,1995年1月1版1刷
     《天路歷程》西海譯,台北:桂冠圖書公司,民國83年1月初版
     《比較文化論集》金克木著,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87年6月1版2刷
     《比較文學與民間文學》季羨林著,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7年8月1版2刷
     《印度文學研究集刊──第三輯》季羨林主編,上海:譯文出版社,1997年10月1版1刷
     《中印文學關係源流》郁龍余主編,湖南:文藝出版社,1987年2月1版1刷
     《佛像小百科》台北:大展出版社,民國80年1月出版
     《中國佛教圖像解說》,業露華撰文,張德寶.徐有武繪圖,上海:上海書店,1995年3月1版4刷
     二.期刊論文
     〈當代中國佛教文學研究初步評介──以台灣地區為主〉丁敏,收錄於《佛學研究中心學報》第2期,民國86年7月
     〈佛教經典故事的主題特色及創作技巧〉丁敏,收錄於《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學報》第23期,民國81年6月
     〈八十華嚴離世間品之善知識觀〉釋體成,收錄於《大專學生佛學論文集(五)》台北:華嚴蓮社,民國84年10月出版
     〈八十華嚴.入法界品中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初探〉釋智因,收錄於《大專學生佛學論文集(六)》台北:華嚴蓮社,民國85年10月出版
     〈華嚴經善知識譬喻之研究〉郭翠蘭,收錄於《大專學生佛學論文集(六)》台北:華嚴蓮社,民國85年10月出版
     〈華嚴經空間美學之研究──以彌勒樓閣為例〉陳琪瑛,收錄於《大專學生佛學論文集(七)》台北:華嚴蓮社,民國86年10月出版
     〈從華嚴經入法界品一探佛教之遊行義〉釋演祥,收錄於《大專學生佛學論文集(八)》台北:華嚴蓮社,民國87年11月出版
     〈童子拜觀音──華嚴經入法界品的藝術表現〉陸艷冰,收錄於《大專學生佛學論文集(八)》台北:華嚴蓮社,民國87年11月出版
     〈華嚴念佛法門初探──以入法界品德雲比丘章為中心〉釋傳智,收錄於《大專學生佛學論文集(九)》台北:華嚴蓮社,民國88年8月出版
     〈略探「善財五十三參圖讚」〉,李偉穎,收錄於《書目季刊》第34卷第1期,民國89年6月
     〈從華嚴經學到華嚴宗學〉魏道儒,收錄於《中華佛學學報》第12期,民國88年
     〈從南天烏荼王進獻的華嚴經說起──南天及南海的華嚴經佛王傳統與密教觀音佛王傳統〉古正美,收錄於《佛學研究中心學報》第5期,民國89年
     〈觀音菩薩的形象研究〉陳清香,收錄於《華岡佛學學報》第3期,民國62年5月
     〈華嚴思想的實踐〉海雲法師,收錄於《1997年佛學與人生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華嚴經之傳譯經過與其內容組織〉成一法師,收錄於《海潮音》民國70年 1月
     〈以「華嚴三觀」試論藝術主體生命轉化的修養方式〉陳琪瑛,收錄於《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第7卷第2期,民國85年8月
     〈華嚴經善財參學的示範來略述論語的身教言教〉徐玉珍,收錄於《中國佛教》第27卷第7期,民國72年7月
     〈玄奘大師在印度境內遊學與善財童子參學有關地理、路線及其意義之探討〉李志夫,收錄於《中華佛學學報》第7期,民國83年7月
     〈俗賦與講經變文關係之考察〉簡宗梧,收錄於《第三屆國際辭賦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民國85年12月
     〈華嚴經.入法界品逆行度生之討究〉釋修諦,收錄於《第十一屆佛學論文聯合發表會論文集》,民國89年8月
     〈入法界品.明智居士章中精進度之思想〉陳傳集,收錄於《第十一屆佛學論文聯合發表會論文集》,民國89年8月
     〈圓融無礙的華嚴──「華嚴經教與哲學研究」讀後〉陳長文,收錄於《中國佛教》二六卷12期, 民國72年12月
     〈印度大乘佛教思想的特色〉吳汝均,收錄於《中華佛學學報》第1期,民國76年
     〈雜寶藏經的語言特色及價值〉梁麗玲,收錄於《佛教青年論文集》,民國87年2月
     〈罪罰與解救:鏡花緣的謫仙結構研究〉李豐楙,收錄於《中國文哲研究集刊》第七期,民國84年9月
     〈度脫劇的原型分析──啟悟理論的應用〉容世誠,收錄於《馮平山圖書館金禧紀念論文集》,香港大學出版
     〈朝聖:一個類中介性的儀式現象〉杜納,收錄於《大陸雜誌》第六十六卷.第2期,民國78年
     〈法華經的閱讀論:管窺古典小說的宗教基礎〉廖朝陽,收錄於《中外文學》第十七卷.第5期,民國77年10月
     〈論杜子春與枕中記的人生態度──從幻設技巧的運用談起〉梅家玲,收錄於《中外文學》第十五卷.第20期,民國76年
     三.學位論文
     〈佛教譬喻文學研究〉丁敏,政大中研所博士論文,民國79年,(台北:東初出版社,民國85年3月初版)
     〈漢譯中阿含經譬喻之基礎研究〉釋純因,中華佛學研究所畢業論文,民國84年
     〈本生經的起源及其開展〉釋依淳,文大印研所碩士論文,民國74年,(台北:佛光出版社,民國76年初版)
     〈佛典與中古漢語詞彙研究〉朱慶之,四川大學博士論文,1990年,(台北: 文津出版社,1996年出版)
     〈華嚴經美學思想之研究〉陳琪瑛,師大國研所碩士論文,民國84年
     〈雜寶藏經及其故事研究〉梁麗玲,文大中研所碩士論文,民國84年
     〈碧巖集的語言風格研究──以構詞法為中心〉歐陽宜璋,政大中研所碩士論文,民國82年
     〈維摩詰所說經語言風格研究〉劉芳薇,中正中研所碩士論文,民國84年
     〈維摩詰經之研究〉王志楣,政大中研所碩士論文,民國80年
     〈維摩詰經的文學特質與中國文學〉李皇誼,東海中研所碩士論文,民國83年
     〈妙法蓮華經譬喻文學之研究〉譚惠文,中正中研所碩士論文,民國86年
     〈維摩斗室空間美感之研究〉陳嘉璟,華梵東方人文所碩士論文,民國86年
     〈紅樓夢夢幻世界解析〉王佩琴,東海大學中研所碩士論文,民國85年
     〈華嚴經之集成及其思想特色〉簡圓,香港能仁書院哲研所碩士論文,民國81年
     四.佛學工具書
     《佛光大辭典》慈怡主編,台北:佛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民國78年4版
     《佛光大辭典》光碟版第二版,台北:佛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民國89年7月出版
     《中華佛教百科全書》藍吉富主編,台南:收藏家藝術公司,民國83年元月出版
     《佛學大辭典》丁福保編,台北:天華出版社,民國73年7月再版
     《望月大辭典》望月信亨主編,台北:地平線出版社,民國66年初版
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