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Citation Infomation

  • No doi shows Citation Infomation
題名 喬中和《元韻譜》研究
作者 廉載雄
貢獻者 簡宗梧
廉載雄
關鍵詞 喬中和
元韻譜
明代北方官話
內丘
日期 2001
上傳時間 15-Apr-2016 15:58:38 (UTC+8)
摘要 《元韻譜》的作者是喬中和。喬中和,字還一,河北省內丘人。他的生卒年代未詳,用他著作中的資料來推測,他大約生存在明代萬曆、崇禎年間。喬氏的著作有《說易》、《說疇》、《圖書衍》、《葩經旁意》、《古大學注》、《陰符經注》、《元韻譜》、《大九數》等。
     《元韻譜》韻圖有如下的特徵:
     (1)每圖一韻,韻名列於圖首,如一□佸、二□佸、三奔佸、四般佸等。
     (2)橫列字母,分四小圖,第一小圖:「幫滂門端退農雷鑽存損中揣誰戎翁懷光孔外」,第二小圖:「幫非微冬彤紉倫遵從雪追穿順閏喻訓倦群元」,第三小圖:「幫滂門德透能來臧倉三臻產沙仍恩寒庚慨咢」,第四小圖:「並皮明定剔泥林精清心知徹審日影曉見奇疑」字母凡有十九,故每圖分十九行。
     (3)每圖分為四個小圖,其界限以四呼分,不以四等分。至於四呼之次序,柔律合之開呼則是合口,柔呂合之合呼則是撮口,剛律開之開呼則是開口,剛呂開之合呼則是齊齒,合、撮口呼同在一圖,開、齊口呼同在一圖。
     (4)聲調分為上平、下平、上、去、入等五聲,五聲共居一格。
     (5)共分54韻,上平、下平、上聲、去聲各12韻,入聲6韻,54韻用12佸統攝,陽聲韻6佸,陰聲韻6佸,陰聲韻6佸直接用博、北、百、八、孛、卜6個中古入聲字作為標目。
     (6)前六圖本無入聲,其入聲排概以●(黑圈)表之。後六圖本有入聲,則有字者陽梓。
     (7)有音無字則○(白圈)示之。
     《元韻譜》韻書部分是把韻圖的每個字當成小韻作的同音字典。《元韻譜》的韻書只有釋義,沒有反切,而且,釋義大部分是抄《廣韻》、《集韻》等著名韻書。
     《元韻譜》超越傳統韻書的規範,以時音為依據,定十九聲母及十二佸,再以陰平、陽平、上、去、入聲來表示當時河北西南部的語音系統。
參考文獻 二 劃
     [宋] 丁 度 等
     《集韻》(校訂本.全二冊) 臺北:學海出版社 1986
     丁邦新
     〈平仄新考〉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所集刊 47(1):1975
     〈《問奇集》所記之明代方音〉中央研究院成立五十周年紀念論文集:人文社會科學 (2):1978
     〈與《中原音韻》相關的幾種方言現象〉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所集刊 52(4):1981
     〈漢語方言區分的條件〉清華學報 14(1):1982
     〈十七世紀以來北方官話之演變〉近代中國區域史研討會論文集 1986
     〈論官話研究中幾個問題〉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所集刊 58(4):1987
     四 劃
     孔仲溫
     〈韻鏡的特質〉 孔孟月刊 24(11):1986
     《韻鏡研究》 臺北:學生書局 1987
     中國社會科學院和澳大利業人文科學院合編
     《中國語言地圖集》 香港:朗文出版社 1987
     王 力
     《漢語音韻學》 王力文集(第四卷)1936 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 1986
     《漢語史稿》 王力文集(第九卷)1958 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 1988
     《漢語音韻》 王力文集(第五卷)1962 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 1986
     《漢語語音史》 王力文集(第十卷)1958 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 1987
     《漢語音韻史》 香港:友聯出版社 1971
     〈漢語語音史上的條件音變〉 語音研究 1:1983
     《中國語言學史》 中國圖書刊行社 1984
     王 平
     〈從《五方元音》和中原音韻的差異看近代漢語語音的發展〉 語文研究 3:1989
     〈論《五方元音》音系研究〉山東師大學報 1:1989
     王松木
     〈《西儒耳目資》所反映的明代官話音系〉 國立中正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 1994
     〈明代等韻之類型及其開展〉國立中正大學中文所博士論文1999
     王理嘉
     《音系學基礎》 語文出版社 1991
     王潔心編述/孫樹平原著
     《中原音韻新考》 臺灣:商務印書館 1988
     王靜如
     〈論開合口〉 燕京學報 29:1941
     五 劃
     石 余
     〈論《中原音韻》入派三聲的性質〉 唐山教育學院學報 (2):1987
     史存直
     《漢語音韻學綱要》 安徽:安徽教育出版社 1985
     白滌洲
     〈北音入聲演變考〉 女師大學術季刊 2(2):1931
     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語言學教研室
     《漢語方言字匯》(第二版) 文字改革出版社 1989
     六 劃
     任銘善
     《漢語語音史要略》 河南人民出版社 1984
     七 劃
     [明] 李 登
     《書文音義便考私編五卷.難字直音一卷》(《續修四庫全書》收入,故宮博物院圖書館藏萬曆十五年陳邦泰刻本)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本) 1995
     [明] 呂 坤
     《交泰韻》(《續修四庫全書》收入,南京圖書館藏明末胡正言十竹齋刻本)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本) 1995
     何九盈
     《中國古代語言學史》 廣州:廣州教育出版社 1995
     何大安
     《聲韻學中的觀念和方法》 臺北:大安出版社 1987
     〈規律與方向--變遷中的音韻結構〉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所專刊之九十 1988
     〈「濁上歸去」與現代方言〉聲韻論叢(第二輯) 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94
     何文華
     〈《廣韻》聲類韻部與音值之研究〉 珠海書院中國文史研究所 香港:志文出版社 1982
     何耿鏞
     《漢語方言研究小史》 山西:山西人民出版社 1984
     宋金印
     《聲韻學通論》 臺北:臺灣中華書局 1972
     吳傑儒
     〈《韻略匯通》初探〉 大仁學報 (11):1993
     〈《韻略匯通》之入聲系統〉(陳伯元先生六秩壽慶論文集) 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1994
     吳聖雄
     〈《康熙字典》字母切韻要法探索〉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所碩士論文 1985
     〈《同文韻統》所反映的近代北方官話音〉 國文學報 15:1986
     吳寶華
     〈中古入聲字在普通話音節中的分布規律〉 語言文字學 6:1989
     李三榮
     《由中古到現代聲母發展的特殊現象》 文史哲出版社 1974
     李壬癸
     〈語音變化的各種學說述評〉 幼獅月刊 44(6):1976
     李方桂
     〈論開合口—古音研究之一〉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 55(1):1984
     〈論聲韻結合—古音研究之二〉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 56(1):1985
     李秀珍
     〈《青郊雜著》研究〉 私立中國文化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 1997
     李貴榮
     〈《廣韻》脣音字開合研究〉 私立輔仁大學中研所碩士論文 1977
     李新魁
     〈論近代漢語「照」系聲母的音值〉學術研究 6:1979
     《韻鏡校證》 北京:中華書局 1982
     《漢語等韻學》 北京:中華書局 1983
     〈近代漢語介音的發展〉音韻學研究 1:1984
     《漢語音韻學》 北京:北京出版社 1986
     李 榮
     《音韻存稿》 北京:商務印書館 1985
     《語文論衡》 北京:商務印書館 1985
     《官話方言的分區》方言 (1):1985
     李添富
     〈談語音的變化〉輔仁學誌(文學院之部) 21:1992
     〈《古今韻會舉要》與<禮部韻略七音三十六母通考>比較研究〉 輔仁學誌(文學院之部) 23:1994
     杜其容
     〈論中古聲調〉 中國文化復興月刊 9(3):1976
     周法高 《中國語文研究》 現代國民基本知識叢書(輯三) 中華文化 1955
     《中國音韻學論文集》 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1984
     《中國語言學論文集》 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1975
     八 劃
     [元] 周德清
     《中原音韻》 臺北:學海出版社 1996
     《中原音韻》 臺北:藝文印書館 1997
     《音注中原音韻》(許世瑛校訂.劉德智注音) 臺北:廣文書局 1993
     [法]金泥閣
     《西儒耳目資》(《續修四庫全書》收入,北京大學圖書館藏明天啟六年王徵張問達刻本)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本) 1995
     周祖謨
     《漢語音韻學論文集》 上海:商務印書館 1957
     《問學集》 台北:中華書局 1966
     周斌武
     《漢語音韻學史略》 安徽:安徽教育出版社 1987
     河北北京師范學院/中國科學院河北省分院語文研究所編
     《河北方言概況》 天津:河北人民出版社 1961
     林 尹
     《中國聲韻學通論》 臺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 1987
     林平和
     《明代等韻學之研究》 國立政治大學中文所博士論文 1975
     林慶勳
     〈論《音韻闡微》的入聲字〉 中央研究院第二屆國際漢學會議論文集(語言文字組)上冊 1989
     〈論《音韻闡微》的協用與借用〉 國文學報 (16):1987
     《音韻闡微研究》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1988
     〈從編排特點論《五方元音》的音韻現象〉 高雄師大學報 (2):1991
     邵榮芬
     《中原雅音研究》 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 1981
     《切韻研究》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1982
     竺家寧
     〈近代漢語零聲母的形成〉 漢城:中語中文學 4:1982
     《古今韻會舉要的語音系統》 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1986
     〈近代音史上的舌尖韻母〉 第八屆全國聲韻學學術研討會稿本 1988
     《古音之旅》 國文天地出版社 1989
     〈近代音史上的舌尖韻母〉聲韻論叢(第輯) 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3:1991
     《聲韻學》 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1992
     《近代音論集》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1994
     〈論近代音研究的現狀與發展〉 第五屆國際暨第十四屆全國聲韻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1996
     九 劃
     姜亮夫
     《中國聲韻學》 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1986
     姚榮松
     〈《切韻指掌圖》研究〉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所碩士論文 1973
     胡奇光
     《中國小學史》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
     胡嘉陽
     〈《中原音韻》與國語音系之音質之逐字比較研究法〉 國立臺灣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 1966
     俞 敏
     〈李汝珍《音鑑》裡的入聲字〉 北京師範大學 (4):1983
     〈等韻溯源〉 音韻學研究 1:1984
     十 劃
     [明] 桑紹良
     《青郊雜著》(《續修四庫全書》收入,北京大學圖書館明萬曆桑學夔刻本)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本) 1995
     [清]孫奇逢
     《畿輔人物考》(同治八年十月版)明文書局
     唐作潘
     《漢語音韻學常識》 北京:中華書局 1988
     《音韻學校程》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1987
     唐明雄
     〈宋元等韻圖研究〉 東海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 1975
     唐 虞
     〈兒[2]音的演變〉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所集刊 2(4):1932
     袁家驊
     《漢語方言概要》(第二版) 文字改革出版社 1989
     高本漢
     《中國聲韻學大綱》 張洪年譯 國立編譯館 1972
     《中國音韻學研究》 臺灣商務印書館 1940
     高 明
     〈中國歷代韻書的韻部分合〉 華岡文科學報 12:1980
     徐通鏘
     《歷史語言學》 北京:商務印書館 1996
     耿振生
     《明清等韻學通論》 北京:語文出版社 1992
     馬宗霍
     《音韻學通論》 鼎文書局 1972
     十 一 劃
     [宋] 陳彭年等重修
     《新校正切宋本廣》(林尹校訂) 臺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 1976
     《新校互註宋本廣韻》(余迺永修訂) 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1993
     [元] 黃公紹編輯
     《古今韻會舉要》(熊忠舉要) 京都:中文出版社 1990
     [明] 章 黼
     《韻學集成》(《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收入,首都圖書館藏明萬曆六年維揚資政左室刻本)
     臺南:莊嚴文化事業公司 1997
     [明] 畢拱辰
     《韻略匯通》 臺北:廣文書局 1963
     張玉來
     〈元明以來韻書中的入聲問題〉 中國語文 (5):1991
     〈《韻略匯通》的語音性質〉 山東師大學報 (1):1992
     〈論近代漢語官話韻書音系的複雜性〉山東師大學報 (1):1992
     《韻略匯通音系研究》 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 1995
     張世錄
     〈國語上輕脣音的演化〉 暨南學報 1(2):1936
     《張世錄語言學論文集》 上海:學林出版社 1984
     《中國音韻學史》 臺灣商務印書館 1986
     張以仁
     〈由《廣韻》變到國語的若干聲調與聲母上的例外〉 大陸雜誌 37(5):1968
     張洵如
     《北平音系小轍編》 臺北:臺灣開明書局 1991
     張 琨
     〈漢語方言中鼻音尾的消失〉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 54(1):1983
     《漢語音韻史論集》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1987
     許寶華
     〈論入聲〉 音韻學研究(第一輯) 中華書局 1984
     〈不規則音變的潛語音條件〉 語言研究 1:1985
     莊惠芬
     〈《韻略匯通》與《廣韻》入聲字的比較研究〉 淡江學報 8:45-81:1969
     陳 晨
     《漢語音韻札記四則》 漢字文化 4:1990
     陳新雄
     《校訂補正中原音韻及正語作詞起例》 臺北:學海出版社 1977
     《等韻述要》 臺北:藝文印書館1981
     《鍥不舍齋論文集》 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84
     《中原音韻概要》 臺北:學海出版社1985
     《音韻證補》 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1985
     陳淑靜
     〈河北保定地區方言的語音特點〉 方言 (2):1986
     陳慧劍
     《入聲字箋論》 臺北:東大出版公司 1977
     陸志韋
     〈釋《中原音韻》〉 燕京學報 31(9):1947
     〈記司馬溫公等韻圖經〉 燕京學報 32(12):1947
     〈國語入聲演變小注〉 燕京學報 34(6):1948
     《陸志韋語言學著作集》 北京:新華出版社1985
     黃 侃
     《黃侃論學雜著》 漢京出版社1984
     黃笑山
     〈《交泰韻》的零聲母和聲母[v]〉廈門大學學報(哲社版) (3):1990
     黃 焯
     《文字聲韻訓詁筆記》(翻印本) 臺北:木鐸出版社 1983
     黃景湖
     《漢語方言學》 福建:廈門大學出版社 1987
     十 二 劃
     [明] 喬中和
     《元韻譜》(《續修四庫全書》收入,北京大學圖書館藏清康熙梅墅石渠閣刊本)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本) 1995
     《元韻譜》(《罕見韻書叢編》(全二冊)收入,明萬曆三十九年辛亥刊本) 香港:長城文化出版公司(影印本) 1995
     《說易》(《續修四庫全書》收入,復但大學圖書館藏明崇禎十年喬缽刻躋堂集本) 上海: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本) 1995
     《大易通變》(《續修四庫全書》收入,中國科學院圖書館藏清光緒五年刻西郭草堂合刊本)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本) 1995
     《說疇》(《續修四庫全書》收入,中國科學院圖書館藏清光緒五年刻西郭草堂合刊本)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本) 1995
     《圖書衍》(《續修四庫全書》收入,首都圖書館藏清光緒五年刻西郭草堂合刊本)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本) 1995
     葉寶奎
     〈《洪武正韻》與明初官話音系〉 廈門大學學報(哲社版) (1):1994
     程翠梨
     〈近代語與《中原音韻》〉 珠海書院中文所論文 1973
     程湘清
     《宋元明漢語研究》 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1992
     賀 巍
     〈今聲調與古平仄〉 語文研究 2:1981
     〈漢語方言聲調漫談〉 語文研究 2:1981
     《洛陽方言研究》 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1993
     十 三 劃
     楊秀芳
     〈論《交泰韻》所反映的一種明代方音〉 漢學研究 5(2):1987
     〈論漢語方言中全濁聲母的清化〉 漢學研究 7(2):1989
     楊美美
     〈《韻略易通》研究〉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所碩士論文 1988
     楊耐思
     〈近代漢語[-m]的轉化〉 語言學論叢(第七輯) 商務印書館1981
     《中原音韻音系》 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1985
     董同龢
     《漢語音韻學》 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85
     董紹克
     〈試論入聲尾的語音性質〉 山東師大學報 (3):1985
     詹伯慧
     《現代漢語方言》 湖北人民出版社 1981
     詹秀惠
     〈《韻略易通》研究〉 淡江學報 (11):1973
     十 四 劃
     寧繼福
     《中原音韻表稿》 吉林:文史出版社 1985
     趙元任
     〈說清濁〉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 30:1959
     趙恩梃
     〈呂坤《交泰韻》研究〉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所碩士論文 1999
     趙 誠
     《中國古代韻書》 北京:中華書局 1991
     趙蔭棠
     〈《康熙字典》字母切韻要法考證〉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 3:1931
     〈明清等韻之北音系統〉 輔仁學報 6(1.2):1973
     《中原音韻研究》 北京:商務印書館 1956
     《等韻源流》 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1985
     十 五 劃
     [明] 樂韶鳳.宋 濂 等奉敕撰
     《洪武正韻》(《文淵閣四庫全書》收入) 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1986
     [明] 樊騰鳳
     《五方元音》(《文淵閣四庫全書》收入) 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1986
     劉德智
     〈《韻略易通》中入聲字與《廣韻》入聲字的比較研究〉 國立臺灣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 1968
     劉英璉
     〈《重訂司馬溫公等韻》研究〉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所碩士論文 1988
     潘立書
     〈《李氏音鑑》北音入聲論篇音釋〉 北京:文字改革出版社 227-255:1907
     潘悟雲
     〈「輕清、重濁」釋〉 社會科學戰線(語言學) 2:1983
     潘重規.陳紹棠
     《中國聲韻學》 臺北:東大圖書公司 1981
     蔣冀騁.吳福祥
     《近代漢語綱要》 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1997
     魯國堯
     〈明代官話及其基礎方言問題〉 南京大學學報(哲社版) (4):1985
     鄭再發
     〈漢語語音史的分期問題〉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六本) 1966
     鄭錦全
     〈官話方言中的聲調徵性跟連調變化〉 大陸雜誌 33(4):1966
     〈明清韻書字母的介音與北音顎化源流的探討〉 書目季刊 14(2):1980
     十 六 劃
     [明] 蕭元從
     《韻通》(《續修四庫全書》收入,北京大學圖書館藏清抄本)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本) 1995
     龍宇純
     〈例外反切的研究〉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 36:1965
     《韻鏡校注》 臺北:藝文印書館 1989
     龍莊偉
     〈《五方元音》與《元韻譜》〉 河北師院學報(社科版) (3):1996
     〈略說《五方元音》〉 河北師院學報(社科版) (2):1988
     十 七 劃
     [金] 韓道昭
     《五音集韻》(《文淵閣四庫全書》收入) 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1986
     濮之珍
     《中國語言學史》 臺北:書林出版有限公司1991
     應裕康
     〈《洪武正韻》韻母音值之擬訂〉 中華學苑 6:1970
     〈論《音韻闡微》〉 淡江學報 10:1971
     《清代韻圖之研究》 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1972
     薛鳳生
     〈論入聲字之演化規律〉 屈萬里先生七秩慶論文 1978
     〈論支思韻的形成與演進〉 書目季刊 14(2):1980
     《國語音系解析》 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1986
     謝雲飛
     〈漢語音韻字母源流〉 南洋學報(人文) 6:1972
     〈金尼閣《西儒耳目資》析論〉 南洋大學學報 (8.9):1975
     《中國聲韻學大綱》 臺北:學生書局1987
     《語音學大綱》 臺北:學生書局1987
     謝國平
     《語言學概論》 臺北:三民書局 1985
     十 九 劃
     羅季光
     〈《廣韻》開合分韻說質疑〉 音韻學研究 北京:中華書局 (2):1986
     羅常培
     《羅常培語言學論文選集》 臺北:中華書局1963
     《漢語音韻學導論》 臺北:里仁書局 1982
     羅潤基
     〈《李氏音鑑》研究〉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所碩士論文 1991
     二 十 劃 以 上
     [明] 蘭廷秀
     《韻略易通》(《續修四庫全書》收入,華東師範大學圖書館藏明嘉靖三十二年高岐刻本)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本) 1995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中國文學系
86151021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A2002001021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簡宗梧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廉載雄zh_TW
dc.creator (作者) 廉載雄zh_TW
dc.date (日期) 2001en_US
dc.date.accessioned 15-Apr-2016 15:58:38 (UTC+8)-
dc.date.available 15-Apr-2016 15:58:38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15-Apr-2016 15:58:38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A2002001021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84833-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中國文學系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86151021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元韻譜》的作者是喬中和。喬中和,字還一,河北省內丘人。他的生卒年代未詳,用他著作中的資料來推測,他大約生存在明代萬曆、崇禎年間。喬氏的著作有《說易》、《說疇》、《圖書衍》、《葩經旁意》、《古大學注》、《陰符經注》、《元韻譜》、《大九數》等。
     《元韻譜》韻圖有如下的特徵:
     (1)每圖一韻,韻名列於圖首,如一□佸、二□佸、三奔佸、四般佸等。
     (2)橫列字母,分四小圖,第一小圖:「幫滂門端退農雷鑽存損中揣誰戎翁懷光孔外」,第二小圖:「幫非微冬彤紉倫遵從雪追穿順閏喻訓倦群元」,第三小圖:「幫滂門德透能來臧倉三臻產沙仍恩寒庚慨咢」,第四小圖:「並皮明定剔泥林精清心知徹審日影曉見奇疑」字母凡有十九,故每圖分十九行。
     (3)每圖分為四個小圖,其界限以四呼分,不以四等分。至於四呼之次序,柔律合之開呼則是合口,柔呂合之合呼則是撮口,剛律開之開呼則是開口,剛呂開之合呼則是齊齒,合、撮口呼同在一圖,開、齊口呼同在一圖。
     (4)聲調分為上平、下平、上、去、入等五聲,五聲共居一格。
     (5)共分54韻,上平、下平、上聲、去聲各12韻,入聲6韻,54韻用12佸統攝,陽聲韻6佸,陰聲韻6佸,陰聲韻6佸直接用博、北、百、八、孛、卜6個中古入聲字作為標目。
     (6)前六圖本無入聲,其入聲排概以●(黑圈)表之。後六圖本有入聲,則有字者陽梓。
     (7)有音無字則○(白圈)示之。
     《元韻譜》韻書部分是把韻圖的每個字當成小韻作的同音字典。《元韻譜》的韻書只有釋義,沒有反切,而且,釋義大部分是抄《廣韻》、《集韻》等著名韻書。
     《元韻譜》超越傳統韻書的規範,以時音為依據,定十九聲母及十二佸,再以陰平、陽平、上、去、入聲來表示當時河北西南部的語音系統。
zh_TW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封面頁
     證明書
     目錄
     第一章.緒論
     第一節.研究目的與方法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方法
     第二節.喬中和與《元韻譜》
     一.生平
     二.著作
     三.《元韻譜》簡介
     第三節.前人研究成果
     一.趙憩之《等韻源流》
     二.林平和《明代等韻學之研究》
     三.李新魁《漢語等韻學》
     四.耿振生《明清等韻學通論》
     第二章.《元韻譜》之體例
     第一節.《元韻譜》韻圖體例分析
     一.韻母的排列
     二.聲母與介音、主要元音的排列
     三.聲調體系
     第二節.《元韻譜》韻書體例分析
     第三節.《元韻譜》與相關韻書之比較
     一.邵雍《皇極經世書》
     二.周德清《中原音韻》
     三.樂韶鳳、宋濂等《洪武正韻》
     四.蘭茂《韻略易通》
     五.樊騰鳳《五方元音》
     六.《元韻譜》與相關韻書對照表
     七.《元韻譜》在近代音韻書中之地位表
     第三節.《元韻譜》基本觀念之來源
     一.喬中和之易學觀
     二.《元韻譜》歪曲實際語音與否
     第三章.《元韻譜》之聲母系統
     第一節.從中古到《元韻譜》之聲母演變
     一. 濁音清化
     二. 非敷奉合流
     三. 知莊照合流
     四. 零聲母的擴大
     五. 見曉二系及精系顎化與否
     第二節.《元韻譜》之聲母特徵
     一.唇音
     二.舌音
     三.半舌音
     四.下齒音
     五.上齒音
     六.半齒
     七.喉音
     八.牙音
     九.聲母例外字
     第三節.《元韻譜》聲母音系
     一.《元韻譜》聲母擬音
     第四節.小結
     第四章.《元韻譜》之韻母系統
     第一節.從中古到《元韻譜》之韻母演變
     一.從中古(《廣韻》)韻母到《元韻譜》上平、下平、上、去聲韻母之演變
     二.從中古(《廣韻》)入聲韻母到《元韻譜》入聲韻母之演變
     第二節.《元韻譜》之韻母特徵
     一.韻頭系統
     二.主要元音系統
     三.韻尾系統
     第三節.《元韻譜》韻母音系
     一.前人之有關研究
     二.《元韻譜》韻母擬音
     第四節.小結
     第五章.《元韻譜》之聲調系統
     第一節.從中古到《元韻譜》之聲調演變
     一.平聲分陰陽
     二.濁上歸去
     三.入聲變化
     第二節.小結
     第六章.結論
     第一節.《元韻譜》的功獻
     一.充實記錄時音
     二.革新韻書形式
     第二節.《元韻譜》的過誤
     一.執著數理觀念
     參考書目
     附錄
     一.《元韻譜》明萬曆三十九年辛亥刊本
     二.《元韻譜》清康熙三十年辛未刊
zh_TW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A2002001021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喬中和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元韻譜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明代北方官話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內丘zh_TW
dc.title (題名) 喬中和《元韻譜》研究zh_TW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_US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二 劃
     [宋] 丁 度 等
     《集韻》(校訂本.全二冊) 臺北:學海出版社 1986
     丁邦新
     〈平仄新考〉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所集刊 47(1):1975
     〈《問奇集》所記之明代方音〉中央研究院成立五十周年紀念論文集:人文社會科學 (2):1978
     〈與《中原音韻》相關的幾種方言現象〉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所集刊 52(4):1981
     〈漢語方言區分的條件〉清華學報 14(1):1982
     〈十七世紀以來北方官話之演變〉近代中國區域史研討會論文集 1986
     〈論官話研究中幾個問題〉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所集刊 58(4):1987
     四 劃
     孔仲溫
     〈韻鏡的特質〉 孔孟月刊 24(11):1986
     《韻鏡研究》 臺北:學生書局 1987
     中國社會科學院和澳大利業人文科學院合編
     《中國語言地圖集》 香港:朗文出版社 1987
     王 力
     《漢語音韻學》 王力文集(第四卷)1936 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 1986
     《漢語史稿》 王力文集(第九卷)1958 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 1988
     《漢語音韻》 王力文集(第五卷)1962 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 1986
     《漢語語音史》 王力文集(第十卷)1958 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 1987
     《漢語音韻史》 香港:友聯出版社 1971
     〈漢語語音史上的條件音變〉 語音研究 1:1983
     《中國語言學史》 中國圖書刊行社 1984
     王 平
     〈從《五方元音》和中原音韻的差異看近代漢語語音的發展〉 語文研究 3:1989
     〈論《五方元音》音系研究〉山東師大學報 1:1989
     王松木
     〈《西儒耳目資》所反映的明代官話音系〉 國立中正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 1994
     〈明代等韻之類型及其開展〉國立中正大學中文所博士論文1999
     王理嘉
     《音系學基礎》 語文出版社 1991
     王潔心編述/孫樹平原著
     《中原音韻新考》 臺灣:商務印書館 1988
     王靜如
     〈論開合口〉 燕京學報 29:1941
     五 劃
     石 余
     〈論《中原音韻》入派三聲的性質〉 唐山教育學院學報 (2):1987
     史存直
     《漢語音韻學綱要》 安徽:安徽教育出版社 1985
     白滌洲
     〈北音入聲演變考〉 女師大學術季刊 2(2):1931
     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語言學教研室
     《漢語方言字匯》(第二版) 文字改革出版社 1989
     六 劃
     任銘善
     《漢語語音史要略》 河南人民出版社 1984
     七 劃
     [明] 李 登
     《書文音義便考私編五卷.難字直音一卷》(《續修四庫全書》收入,故宮博物院圖書館藏萬曆十五年陳邦泰刻本)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本) 1995
     [明] 呂 坤
     《交泰韻》(《續修四庫全書》收入,南京圖書館藏明末胡正言十竹齋刻本)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本) 1995
     何九盈
     《中國古代語言學史》 廣州:廣州教育出版社 1995
     何大安
     《聲韻學中的觀念和方法》 臺北:大安出版社 1987
     〈規律與方向--變遷中的音韻結構〉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所專刊之九十 1988
     〈「濁上歸去」與現代方言〉聲韻論叢(第二輯) 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94
     何文華
     〈《廣韻》聲類韻部與音值之研究〉 珠海書院中國文史研究所 香港:志文出版社 1982
     何耿鏞
     《漢語方言研究小史》 山西:山西人民出版社 1984
     宋金印
     《聲韻學通論》 臺北:臺灣中華書局 1972
     吳傑儒
     〈《韻略匯通》初探〉 大仁學報 (11):1993
     〈《韻略匯通》之入聲系統〉(陳伯元先生六秩壽慶論文集) 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1994
     吳聖雄
     〈《康熙字典》字母切韻要法探索〉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所碩士論文 1985
     〈《同文韻統》所反映的近代北方官話音〉 國文學報 15:1986
     吳寶華
     〈中古入聲字在普通話音節中的分布規律〉 語言文字學 6:1989
     李三榮
     《由中古到現代聲母發展的特殊現象》 文史哲出版社 1974
     李壬癸
     〈語音變化的各種學說述評〉 幼獅月刊 44(6):1976
     李方桂
     〈論開合口—古音研究之一〉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 55(1):1984
     〈論聲韻結合—古音研究之二〉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 56(1):1985
     李秀珍
     〈《青郊雜著》研究〉 私立中國文化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 1997
     李貴榮
     〈《廣韻》脣音字開合研究〉 私立輔仁大學中研所碩士論文 1977
     李新魁
     〈論近代漢語「照」系聲母的音值〉學術研究 6:1979
     《韻鏡校證》 北京:中華書局 1982
     《漢語等韻學》 北京:中華書局 1983
     〈近代漢語介音的發展〉音韻學研究 1:1984
     《漢語音韻學》 北京:北京出版社 1986
     李 榮
     《音韻存稿》 北京:商務印書館 1985
     《語文論衡》 北京:商務印書館 1985
     《官話方言的分區》方言 (1):1985
     李添富
     〈談語音的變化〉輔仁學誌(文學院之部) 21:1992
     〈《古今韻會舉要》與<禮部韻略七音三十六母通考>比較研究〉 輔仁學誌(文學院之部) 23:1994
     杜其容
     〈論中古聲調〉 中國文化復興月刊 9(3):1976
     周法高 《中國語文研究》 現代國民基本知識叢書(輯三) 中華文化 1955
     《中國音韻學論文集》 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1984
     《中國語言學論文集》 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1975
     八 劃
     [元] 周德清
     《中原音韻》 臺北:學海出版社 1996
     《中原音韻》 臺北:藝文印書館 1997
     《音注中原音韻》(許世瑛校訂.劉德智注音) 臺北:廣文書局 1993
     [法]金泥閣
     《西儒耳目資》(《續修四庫全書》收入,北京大學圖書館藏明天啟六年王徵張問達刻本)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本) 1995
     周祖謨
     《漢語音韻學論文集》 上海:商務印書館 1957
     《問學集》 台北:中華書局 1966
     周斌武
     《漢語音韻學史略》 安徽:安徽教育出版社 1987
     河北北京師范學院/中國科學院河北省分院語文研究所編
     《河北方言概況》 天津:河北人民出版社 1961
     林 尹
     《中國聲韻學通論》 臺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 1987
     林平和
     《明代等韻學之研究》 國立政治大學中文所博士論文 1975
     林慶勳
     〈論《音韻闡微》的入聲字〉 中央研究院第二屆國際漢學會議論文集(語言文字組)上冊 1989
     〈論《音韻闡微》的協用與借用〉 國文學報 (16):1987
     《音韻闡微研究》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1988
     〈從編排特點論《五方元音》的音韻現象〉 高雄師大學報 (2):1991
     邵榮芬
     《中原雅音研究》 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 1981
     《切韻研究》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1982
     竺家寧
     〈近代漢語零聲母的形成〉 漢城:中語中文學 4:1982
     《古今韻會舉要的語音系統》 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1986
     〈近代音史上的舌尖韻母〉 第八屆全國聲韻學學術研討會稿本 1988
     《古音之旅》 國文天地出版社 1989
     〈近代音史上的舌尖韻母〉聲韻論叢(第輯) 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3:1991
     《聲韻學》 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1992
     《近代音論集》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1994
     〈論近代音研究的現狀與發展〉 第五屆國際暨第十四屆全國聲韻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1996
     九 劃
     姜亮夫
     《中國聲韻學》 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1986
     姚榮松
     〈《切韻指掌圖》研究〉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所碩士論文 1973
     胡奇光
     《中國小學史》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
     胡嘉陽
     〈《中原音韻》與國語音系之音質之逐字比較研究法〉 國立臺灣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 1966
     俞 敏
     〈李汝珍《音鑑》裡的入聲字〉 北京師範大學 (4):1983
     〈等韻溯源〉 音韻學研究 1:1984
     十 劃
     [明] 桑紹良
     《青郊雜著》(《續修四庫全書》收入,北京大學圖書館明萬曆桑學夔刻本)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本) 1995
     [清]孫奇逢
     《畿輔人物考》(同治八年十月版)明文書局
     唐作潘
     《漢語音韻學常識》 北京:中華書局 1988
     《音韻學校程》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1987
     唐明雄
     〈宋元等韻圖研究〉 東海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 1975
     唐 虞
     〈兒[2]音的演變〉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所集刊 2(4):1932
     袁家驊
     《漢語方言概要》(第二版) 文字改革出版社 1989
     高本漢
     《中國聲韻學大綱》 張洪年譯 國立編譯館 1972
     《中國音韻學研究》 臺灣商務印書館 1940
     高 明
     〈中國歷代韻書的韻部分合〉 華岡文科學報 12:1980
     徐通鏘
     《歷史語言學》 北京:商務印書館 1996
     耿振生
     《明清等韻學通論》 北京:語文出版社 1992
     馬宗霍
     《音韻學通論》 鼎文書局 1972
     十 一 劃
     [宋] 陳彭年等重修
     《新校正切宋本廣》(林尹校訂) 臺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 1976
     《新校互註宋本廣韻》(余迺永修訂) 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1993
     [元] 黃公紹編輯
     《古今韻會舉要》(熊忠舉要) 京都:中文出版社 1990
     [明] 章 黼
     《韻學集成》(《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收入,首都圖書館藏明萬曆六年維揚資政左室刻本)
     臺南:莊嚴文化事業公司 1997
     [明] 畢拱辰
     《韻略匯通》 臺北:廣文書局 1963
     張玉來
     〈元明以來韻書中的入聲問題〉 中國語文 (5):1991
     〈《韻略匯通》的語音性質〉 山東師大學報 (1):1992
     〈論近代漢語官話韻書音系的複雜性〉山東師大學報 (1):1992
     《韻略匯通音系研究》 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 1995
     張世錄
     〈國語上輕脣音的演化〉 暨南學報 1(2):1936
     《張世錄語言學論文集》 上海:學林出版社 1984
     《中國音韻學史》 臺灣商務印書館 1986
     張以仁
     〈由《廣韻》變到國語的若干聲調與聲母上的例外〉 大陸雜誌 37(5):1968
     張洵如
     《北平音系小轍編》 臺北:臺灣開明書局 1991
     張 琨
     〈漢語方言中鼻音尾的消失〉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 54(1):1983
     《漢語音韻史論集》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1987
     許寶華
     〈論入聲〉 音韻學研究(第一輯) 中華書局 1984
     〈不規則音變的潛語音條件〉 語言研究 1:1985
     莊惠芬
     〈《韻略匯通》與《廣韻》入聲字的比較研究〉 淡江學報 8:45-81:1969
     陳 晨
     《漢語音韻札記四則》 漢字文化 4:1990
     陳新雄
     《校訂補正中原音韻及正語作詞起例》 臺北:學海出版社 1977
     《等韻述要》 臺北:藝文印書館1981
     《鍥不舍齋論文集》 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84
     《中原音韻概要》 臺北:學海出版社1985
     《音韻證補》 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1985
     陳淑靜
     〈河北保定地區方言的語音特點〉 方言 (2):1986
     陳慧劍
     《入聲字箋論》 臺北:東大出版公司 1977
     陸志韋
     〈釋《中原音韻》〉 燕京學報 31(9):1947
     〈記司馬溫公等韻圖經〉 燕京學報 32(12):1947
     〈國語入聲演變小注〉 燕京學報 34(6):1948
     《陸志韋語言學著作集》 北京:新華出版社1985
     黃 侃
     《黃侃論學雜著》 漢京出版社1984
     黃笑山
     〈《交泰韻》的零聲母和聲母[v]〉廈門大學學報(哲社版) (3):1990
     黃 焯
     《文字聲韻訓詁筆記》(翻印本) 臺北:木鐸出版社 1983
     黃景湖
     《漢語方言學》 福建:廈門大學出版社 1987
     十 二 劃
     [明] 喬中和
     《元韻譜》(《續修四庫全書》收入,北京大學圖書館藏清康熙梅墅石渠閣刊本)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本) 1995
     《元韻譜》(《罕見韻書叢編》(全二冊)收入,明萬曆三十九年辛亥刊本) 香港:長城文化出版公司(影印本) 1995
     《說易》(《續修四庫全書》收入,復但大學圖書館藏明崇禎十年喬缽刻躋堂集本) 上海: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本) 1995
     《大易通變》(《續修四庫全書》收入,中國科學院圖書館藏清光緒五年刻西郭草堂合刊本)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本) 1995
     《說疇》(《續修四庫全書》收入,中國科學院圖書館藏清光緒五年刻西郭草堂合刊本)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本) 1995
     《圖書衍》(《續修四庫全書》收入,首都圖書館藏清光緒五年刻西郭草堂合刊本)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本) 1995
     葉寶奎
     〈《洪武正韻》與明初官話音系〉 廈門大學學報(哲社版) (1):1994
     程翠梨
     〈近代語與《中原音韻》〉 珠海書院中文所論文 1973
     程湘清
     《宋元明漢語研究》 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1992
     賀 巍
     〈今聲調與古平仄〉 語文研究 2:1981
     〈漢語方言聲調漫談〉 語文研究 2:1981
     《洛陽方言研究》 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1993
     十 三 劃
     楊秀芳
     〈論《交泰韻》所反映的一種明代方音〉 漢學研究 5(2):1987
     〈論漢語方言中全濁聲母的清化〉 漢學研究 7(2):1989
     楊美美
     〈《韻略易通》研究〉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所碩士論文 1988
     楊耐思
     〈近代漢語[-m]的轉化〉 語言學論叢(第七輯) 商務印書館1981
     《中原音韻音系》 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1985
     董同龢
     《漢語音韻學》 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85
     董紹克
     〈試論入聲尾的語音性質〉 山東師大學報 (3):1985
     詹伯慧
     《現代漢語方言》 湖北人民出版社 1981
     詹秀惠
     〈《韻略易通》研究〉 淡江學報 (11):1973
     十 四 劃
     寧繼福
     《中原音韻表稿》 吉林:文史出版社 1985
     趙元任
     〈說清濁〉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 30:1959
     趙恩梃
     〈呂坤《交泰韻》研究〉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所碩士論文 1999
     趙 誠
     《中國古代韻書》 北京:中華書局 1991
     趙蔭棠
     〈《康熙字典》字母切韻要法考證〉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 3:1931
     〈明清等韻之北音系統〉 輔仁學報 6(1.2):1973
     《中原音韻研究》 北京:商務印書館 1956
     《等韻源流》 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1985
     十 五 劃
     [明] 樂韶鳳.宋 濂 等奉敕撰
     《洪武正韻》(《文淵閣四庫全書》收入) 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1986
     [明] 樊騰鳳
     《五方元音》(《文淵閣四庫全書》收入) 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1986
     劉德智
     〈《韻略易通》中入聲字與《廣韻》入聲字的比較研究〉 國立臺灣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 1968
     劉英璉
     〈《重訂司馬溫公等韻》研究〉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所碩士論文 1988
     潘立書
     〈《李氏音鑑》北音入聲論篇音釋〉 北京:文字改革出版社 227-255:1907
     潘悟雲
     〈「輕清、重濁」釋〉 社會科學戰線(語言學) 2:1983
     潘重規.陳紹棠
     《中國聲韻學》 臺北:東大圖書公司 1981
     蔣冀騁.吳福祥
     《近代漢語綱要》 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1997
     魯國堯
     〈明代官話及其基礎方言問題〉 南京大學學報(哲社版) (4):1985
     鄭再發
     〈漢語語音史的分期問題〉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六本) 1966
     鄭錦全
     〈官話方言中的聲調徵性跟連調變化〉 大陸雜誌 33(4):1966
     〈明清韻書字母的介音與北音顎化源流的探討〉 書目季刊 14(2):1980
     十 六 劃
     [明] 蕭元從
     《韻通》(《續修四庫全書》收入,北京大學圖書館藏清抄本)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本) 1995
     龍宇純
     〈例外反切的研究〉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 36:1965
     《韻鏡校注》 臺北:藝文印書館 1989
     龍莊偉
     〈《五方元音》與《元韻譜》〉 河北師院學報(社科版) (3):1996
     〈略說《五方元音》〉 河北師院學報(社科版) (2):1988
     十 七 劃
     [金] 韓道昭
     《五音集韻》(《文淵閣四庫全書》收入) 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1986
     濮之珍
     《中國語言學史》 臺北:書林出版有限公司1991
     應裕康
     〈《洪武正韻》韻母音值之擬訂〉 中華學苑 6:1970
     〈論《音韻闡微》〉 淡江學報 10:1971
     《清代韻圖之研究》 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1972
     薛鳳生
     〈論入聲字之演化規律〉 屈萬里先生七秩慶論文 1978
     〈論支思韻的形成與演進〉 書目季刊 14(2):1980
     《國語音系解析》 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1986
     謝雲飛
     〈漢語音韻字母源流〉 南洋學報(人文) 6:1972
     〈金尼閣《西儒耳目資》析論〉 南洋大學學報 (8.9):1975
     《中國聲韻學大綱》 臺北:學生書局1987
     《語音學大綱》 臺北:學生書局1987
     謝國平
     《語言學概論》 臺北:三民書局 1985
     十 九 劃
     羅季光
     〈《廣韻》開合分韻說質疑〉 音韻學研究 北京:中華書局 (2):1986
     羅常培
     《羅常培語言學論文選集》 臺北:中華書局1963
     《漢語音韻學導論》 臺北:里仁書局 1982
     羅潤基
     〈《李氏音鑑》研究〉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所碩士論文 1991
     二 十 劃 以 上
     [明] 蘭廷秀
     《韻略易通》(《續修四庫全書》收入,華東師範大學圖書館藏明嘉靖三十二年高岐刻本)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本) 1995
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