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Citation Infomation

  • No doi shows Citation Infomation
題名 清代臺灣記遊文學中的海洋
作者 陳佳妏
Chen, Chia-Wen
貢獻者 黃志民<br>呂興昌
陳佳妏
Chen, Chia-Wen
關鍵詞 清代台灣
記遊文學
海洋
空間
地方化
災難書寫
八景
日期 2001
上傳時間 15-Apr-2016 15:58:40 (UTC+8)
摘要 臺灣以其特殊的地理位置與環境資源,在西方勢力東來的時代中,自蒼茫的西太平洋升起,走入中國近代紛爭的歷史,也隨之走入了列強爭奪海洋控制權以及經濟權的殖民史。這樣命定的歷史及文學身世,是整個清代臺灣文學的底蘊,而漢文學與海洋空間的遇合,則是那個時代的文學中最引人入勝的景致。
     當一個大陸民族與海洋空間相遇時,作者們(或說以漢文化為主的文人官吏)在具體地與海洋逐步接觸的過程中,如何去經驗海洋、書寫海洋?作者們又是透過怎樣的文化機制去認識海洋、經營海洋?這是本論文的主要問題意識。循著這個問題意識出發,分別從政治的海洋、危險的海洋以及美感的海洋等三個不同性質切入,試圖描繪出清代台灣記遊文學中的海洋風景。以下是各章摘要:
     第一章「緒論」,說明研究動機、問題意識、以及對目前的相關研究成果所作的梳理,並介紹本論文的研究方法、研究大綱等。
     第二章「遠近之間──清代臺灣記遊文學中對於海洋空間的距離感」,在漫長的歷史之流中,臺灣雖隔著臺灣海峽與東亞大陸比鄰,自古為原住民族之樂土,直至西方勢力東來與漢人向海洋逐漸擴張之後,始成為各方政治勢力競逐的場域。而本章所要探討的主旨便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從距離感變化的兩個要素︰「關注度」與「易達度」切入,探討在列強勢力的進逼過程中「海洋空間」產生了怎樣的「距離感的變化」。
     第三章為「海洋空間的災難書寫」,相對於漢人所習於生活的陸地空間而言,「海洋空間」涵藏著無數危險因子,然而,有別於其他朝代,清代社會因為政治經濟等因素,造成文人官僚頻繁往來於臺海之間,因而也發生許多令作者們印象深刻的遭難經驗,而對於這些特殊遭難經驗的記述與描寫,則成為清代臺灣記遊文學中書寫海洋空間的一個重要主題。本章所要探討的中心問題是︰清代臺灣記遊文學中關於海洋空間的「災難書寫」呈現出怎樣的特質?如何再現?作者們如何去回應這個特殊的經驗。
     第四章為「臺灣八景詩中的海洋景觀」。本章進一步歸納與分析,這些記遊文學的作者們如何透過對於海洋空間的「美感觀照」,在文學語境中去收攏安頓原本陌生的海洋景觀,並從其所呈現出來的「美感圖式」中,分析其中所蘊含的文化內涵。
     第五章「結論」中,則統整前面對於海洋空間的距離感、災難書寫以及美感圖式等三個面相,並進一步指出對於海洋空間的書寫可能。
參考文獻 (一) 原典
     甲、方志
     金鈜、鄭開極、陳軾,《康熙福建通志臺灣府》,中國方志叢書,臺灣地區,41號,成文出版社。〈以下簡稱成文本)
     蔣毓英,《臺灣府志》,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5月。
     高拱乾,《臺灣府志》,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5月。
     周元文,《重修臺灣府志》,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臺灣文獻叢刊第66種。〈以下簡稱文叢)
     周鐘瑄,《諸羅縣志》,文叢第141種。
     陳文達,《鳳山縣志》,文叢第124種。
     陳文達,《臺灣縣志》,臺北,臺灣省文獻會,民國47年6月。
     劉良璧,《重修福建臺灣府志》,臺中,臺灣省文獻會,民國66年2月。
     范咸、六十七《重修臺灣府志》,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5月。
     王必昌,《重修臺灣縣志》,文叢第113種。
     余文儀,《續修臺灣府志》,文叢第121種。
     王瑛,《重修鳳山縣志》,文叢第146種。
     林謙光,〈臺灣紀略〉,《澎湖臺灣紀略》,文叢第104種。
     謝金鑾,《續修臺灣縣志》,文叢第140種。
     穆彰阿、永瑢,《重修大清一統志臺灣府》,文叢第68種。
     孫爾準、陳壽祺,《重纂福建通志臺灣府》,文叢第84種。
     陳國瑛,《臺灣採訪冊》,文叢第55種。
     周璽,《彰化縣志》,文叢第156種。
     李元春,《臺灣志略》,文叢第18種。
     陳培桂,《淡水廳志》,臺中市,臺灣省文獻會,民國66年2月。
     沈茂蔭,《苗栗縣志》,文叢第159種。
     陳文煒、屠繼善,《恆春縣志》,文叢第75種。
     陳朝龍、鄭鵬雲,《新竹縣采訪冊》,文叢第145種。
     盧德嘉,《鳳山縣采訪冊》,文叢第73種。
     倪贊元,《雲林縣采訪冊》,文叢第37種。
     薛紹元、王國瑞,《臺灣通志稿》,成文本第6號。
     蔣師轍、薛紹元,《清光緒臺灣通志》,臺北,臺灣省文獻會,民國45年6月。
     《新竹縣制度考》,文叢第101種。
     鄭鵬雲、曾逢辰,《新竹縣志初稿》,文叢第61種。
     《安平縣雜記》,文叢第52種。
     鄭用錫,《淡水廳志稿》,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民國87年3月。
     乙、文獻類
     〔宋〕朱彧,《萍洲可談》,。
     〔宋〕李昉,《太平御覽》,太平興國8年,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74。
     〔宋〕周去非,《嶺外代答》,。
     〔宋〕趙汝适著,馮承鈞校,《諸蕃志校注》,台北:商務印書館,1986。
     〔宋〕沈括《夢溪筆談》 北京︰中華書局,1985。
     〔元〕汪大淵•蘇繼廎校譯《島夷誌略校譯》北京:中華書局
     〔明〕黃省曾著•謝方校注〔明〕張燮著•謝方點校2000 《西洋朝貢典錄校注•東西洋考》北京:中華書局
     〔明〕鞏珍等著•向達校注2000 《西洋番國志•鄭和航海圖•兩種海道針經》 北京:中華書局
     〔清〕六十七編《使署閒情》文叢第122種
     〔清〕朱景英《海東札記》文叢第19種
     〔清〕林豪《東瀛記事》文叢第8種
     〔清〕郁永河《裨海記遊》文叢第44種
     〔清〕劉家謀著,吳守禮校注《校注海音詩全卷》臺灣叢書學藝門第二種 台北: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清〕徐宗幹《斯未信齋文編•斯未信齋雜錄》 文叢第87種
     〔清〕翟灝《臺陽筆記》文叢第20種
     〔清〕姚瑩《中復堂選集》文叢第7種
     〔清〕曹士桂1988 《宦海日記校註》 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
     〔清〕孫元衡《赤崁集》 台灣文獻叢刊第10種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台灣雜詠合刻》 台灣文獻叢刊第28種
     〔清〕章甫《半崧集簡編》 文叢第10種
     〔清〕唐贊袞《臺陽見聞錄》文叢第30種
     〔清〕諸家《臺灣輿地叢鈔》文叢第216種
     〔清〕黃叔璥《臺海使槎錄》文叢第4種
     〔清〕姚瑩《東槎紀略》文叢第7種陳漢光
     《台灣詩錄》,臺北,臺灣省文獻會,1971年。
     《臺灣詩鈔》,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70年。
     (二)歷史研究
     方豪
     1987 《中西交通史》(全二冊) 湖南:岳麓書局出版社
     1994 《臺灣早期史綱》 台北:學生書局山崎繁樹、野上矯介
     1988 《臺灣史》 台北:武陵出版社
     王子今
     1998 《中國古代行旅生活》 台北:商務印書館
     王世慶
     1976 〈臺灣之名稱與行政區域之建置〉,《臺灣風物》26︰3。
     王銘銘
     《逝去的繁榮──一座老城的歷史人類學考察》 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朱瑪瓏
     2000 《近代颱風知識的轉變——以台灣為中心的探討》 臺北:台灣大學歷史學研究所
     碩士論文
     尹章義
     1989 〈台灣開發史的階段論和類型論〉,《輔仁歷史學報》,第1期。
     全漢昇
     1987 《明清經濟史研究》 台北:聯經出版社
     辛元歐
     1999 《中國近代船舶工業史》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李國祁
     《中國現代化的區域研究:閩浙臺地區,1860-1916》,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清代台灣社會的轉型:內地化的解釋〉,《歷史月刊》107。
     李露露
     1994 《媽祖信仰》 北京︰北京學苑出版社
     吳劍雄主編
     1991 《中國海洋發展史論文集(第四輯)》 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
     周婉姚
     1999 《臺灣歷史圖說》 台北:聯經出版公司
     林玉茹
     1996 《清代臺灣港口的空間結構》 台北:知書房出版社
     林滿紅
     1997 《茶、糖、樟腦業與臺灣之社會經濟變遷》 台北:聯經出版公司
     松蒲章著,劉序楓譯
     1998 〈清代台灣航運史初探〉 收於《臺北文獻》123,1998.9。
     夏黎明
     1996 《清代臺灣地圖演變史──兼論一個典範的轉移歷程》 台北:知書房出版社
     曹永和
     1979 《臺灣早期歷史研究》 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79初版,1997第六刷)
     2001 《臺灣早期歷史研究續集》 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2001 《中國海洋史論集》 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郭松義、張澤咸
     1997 《中國航運史》 台北:文津出版社
     許毓良
     1999 《清代臺灣的海防》 台北:政治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炎憲主編
     1997 《中國海洋發展史論文集(第六輯)》 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
     張炎憲、陳美蓉主編
     1993 《臺灣史與臺灣史料(一)》 台北:自立晚報出版社
     張炎憲、陳美蓉、黎中光主編
     1995 《臺灣史與臺灣史料(二)》 台北:吳三連臺灣史料基金會
     張炎憲、李筱峰合編
     1996 《台灣史論文精選 上、下 》,台北:玉山出版社。
     張彬村
     1988 〈十六至十八世紀華人在東亞水域的貿易優勢〉 收於《中國海洋發展史論文集(第三集)》 台北:中央研究院三民主義研究所
     張彬村、劉石吉編
     1993 《中國海洋發展史論文集(第五輯)》 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
     張勝彥
     1981《臺灣史研究》,臺北:華世出版社。
     張勝彥等編著
     1996《臺灣開發史》,臺北:國立空中大學
     張增信
     1988 〈明季東南海寇與巢外風氣(1567-1644)〉 收於《中國海洋發展史論文集(第三集)》 台北:中央研究院三民主義研究所
     陳光貽
     1998 《中國方志學史》 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陳清敏、黃昭仁、施志輝
     1996 《認識臺灣》 台北:黎明文化有限公司
     陳東有
     1998 《走向海洋貿易帶:近代世界市場互動中的中國東南商人行為》 江西:江西高校出版社
     陳其南
     1984 〈土著化與內地化:論清代臺灣漢人社會的發展模式〉 收於《中國海洋發展史論文集(第一集)》 台北:中央研究院三民主義研究所
     陳捷先
     1996 《清代臺灣方志研究》 台北:學生書局
     黃榮洛
     1989 《渡臺悲歌:臺灣的開拓與抗爭史話》 台北:臺原出版社
     黃順力
     1999 《海洋迷思:中國海洋關的傳統與變遷》 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
     黃秀政等
     1999 《臺灣史志論叢》 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曾少聰
     1998 《東洋航路移民:明清海洋移民臺灣與菲律賓的比較研究》 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
     湯熙勇主編
     1999 《中國海洋發展史論文集(第七輯)》 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
     葉振輝
     1985 《清季台灣開埠之研究》 台北:標準書局。
     1995 《臺灣開發史》 台北:臺原出版社
     萬明
     2000 《中國融入世界的步履:明與清前期海外政策比較研究》 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廖風德
     1988 〈海盜與海難:清代閩臺交通問題初探〉 收於《中國海洋發展史論文集(第三集)》 台北:中央研究院三民主義研究所
     楊雲萍
     1981 《臺灣史上的人物》 台北:成文出版社
     楊國禎
     1998 《閩在海中:追尋福建海洋發展史》 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
     楊國禎、鄭甫弘、孫謙
     1997 《明清中國沿海社會與海外移民》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楊熙
     1983 《清代台灣:政策與社會變遷》台北:天工書局。
     趙世瑜
     1994 《吏與中國傳統社會》,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歐陽宗書
     1998 《海上人家:海洋漁業經濟與漁民社會》 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
     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
     《天妃顯聖錄》一書,文叢第77種
     劉序楓
     2000 〈開拓中國海洋發展史研究的新領域──「第八屆中國海洋發展史學術研討會」述評〉 收於《漢學研究通訊》19:3 2000.8
     劉益昌
     1988 〈史前時代臺灣與華南關係初探〉 收於《中國海洋發展史論文集(第三集)》 台北:中央研究院三民主義研究所
     劉克襄
     1989 《橫越福爾摩沙:外國人在台灣的旅行(1860-1880)》台北:自立晚報社文化出版部。
     1993 《深入陌生地-外國旅行者所見的台灣》台北:自立晚報社文化出版部。
     盧胡彬
     1999 《清代台灣方志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
     戴寶村
     2000 《近代台灣海運發展──戎克船到長榮巨舶》 台北:玉山社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謝紀剛
     1987 《清代台灣海防經營之研究》 1874—1894),東海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
     魏秀梅
     1992《清代之迴避制度》,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鍾義明編著
     1988《台灣地理圖記》台北:武陵出版社。
     濱下武志著.朱萌貴、歐陽菲譯
     1999 《近代中國的國際契機:朝貢貿易體系與近代亞洲經濟圈》 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三)文學評論
     王文進
     1997 〈中國自然山水文學的三部曲──以南朝「山水詩」到「徐霞客遊記」的觀察〉 收於《中外文學》26:6,1997/11
     王立
     1994 《中國古代文學十大主題──原型與流變》 台北:文史哲出版社
     王鵬惠
     1999 《族群想像與異己建構──明清時期滇黔異族書寫的人類學分析》 台北:台灣大學人類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毛一波
     1966 〈清代中葉台灣之文風〉,《考古人類學刊》28,1966/11。
     1984 〈我看施肩吾的島夷行〉,《東方雜誌》17:10,1984/4。
     成復旺
     1992 《神與物遊──論中國傳統審美方式》 台北:商鼎文化出版社
     衣若芬
     1999 〈題畫文學研究概述〉 收於《中國文哲研究通訊》 10:1
     2000 〈宋代題「瀟湘」山水畫詩的地理概念、空間表述與心理意識〉 發表於「空間、地域與文化──中國文學與文化書寫」國際學術研討會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主辦
     江寶釵
     1999 《臺灣古典詩面面觀》 臺北:巨流出版社
     朱光潛
     1993 《文藝心理學》 台北:臺灣開明書店
     朱光潛編譯
     不詳 《西方美學家論美與美感》 天山出版社
     朱希祥
     1998 《中西旅遊文化審美比較》 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肖馳
     1986 《中國詩歌美學》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沈謙
     1999 〈波瀾壯闊的海潮文學——評析周密〈觀潮〉〉 收於鍾玲主編《海洋與文藝國際會議論文集》 高雄:中山大學文學院。
     李若鶯
     1999 〈海洋與文學的混聲合唱——現代詩中的海洋意象析論〉 收於鍾玲主編《海洋與文藝國際會議論文集》 高雄:中山大學文學院。
     李容福
     1972 〈清代遊宦台灣之浙江人士〉,《台灣文獻》23:4,1972/12。
     李有成主編
     1997 《帝國主義與文學生產》 台北:中研院歐美所
     胡亞敏
     1994 《敘事學》 武漢: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
     東海大學中文系編
     1999 《臺灣古典文學與文獻》 台北:文津出版社有限公司
     2000 《旅遊文學論文集》 台北:文津出版社有限公司
     林淑慧
     2000 《黃淑璥及其《臺海使槎錄》研究》 台北: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
     周振鶴
     1997 〈徐霞客與明代後期旅行家群體〉 收入中國徐霞客研究會、江陰市人民政府編,《徐霞客研究》第一輯,北京:學苑出版社。
     周冠群
     1994 《游記美學》 重慶:重慶出版社
     施懿琳
     2000 《從沈光文到賴和——臺灣古典文學的發展與特色》 高雄:春暉出版社
     2000 〈臺灣古典文學研究現況──以出版專著為對象〉 收於政治大學中文系主編《臺灣文學學報》第一期
     佩華
     1956 〈客臺之內地詩人〉,《臺北文物》4:4,1956/2
     吳福助
     1999 《臺灣漢語傳統文學書目》 台北: 文津出版社
     柯慶明
     2000 《中國文學的美感》 台北:麥田出版公司
     范宜如
     1990 〈吳中地誌書寫──以文徵明詩文為主的觀察〉 收於《中國學術年刊》21
     翁聖峰
     1991 《清代台灣竹枝詞之研究》,台北: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996 〈劉家謀的《觀海集》〉收於《臺灣文獻》47:4
     馮歲平
     1997 〈《徐霞客遊記》:中國古代日記的典範〉,收入中國徐霞客研究會、江陰人民政府編,《徐霞客研究》第一輯,北京:學苑出版社。
     徐復觀
     1992 《中國藝術精神》 台北:學生書局
     章尚正
     1997 《中國山水文學研究》 上海:學林出版社
     陳昭瑛
     1999 《臺灣與傳統文化》 台北:臺灣書店
     陳虹如
     2000 《郁永河《裨海紀遊》研究》 台北: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論文
     陳啟佑
     1997 〈山水小品中的樂土──以唐代山水小品為例〉 收於《中外文學》26:6,1997/11
     1999 〈臺灣海洋詩初探〉 收於鍾玲主編《海洋與文藝國際會議論文集》 高雄:中山大學文學院
     陳思和
     1998 〈試論1990年代臺灣海洋題材的創作〉 發表於「兩岸文學發展研討會」 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系所主辦
     陳慶元
     1996 《福建文學發展史》 福建:福建教育出版社
     陳燕
     1999 〈清末文人的海洋經驗與劉師培的〈臺灣行〉〉 收於鍾玲主編《海洋與文藝國際會議論文集》 高雄:中山大學文學院
     張惠康
     1972 〈台灣史乘上的浙江詩人〉,《浙江月刊》41,1972/9。
     黃美娥
     2000 〈中國大陸有關臺灣古典文學的研究概況〉 收於政大中文系主編《臺灣文學學報》第一期
     費海璣
     1971 〈《裨海記遊》研究〉,《書目季刊》6:2,1971/9。
     莊宜文
     1999 〈航向人性的黝深海域——試論東年的海洋小說〉 收於鍾玲主編《海洋與文藝國際會議論文集》 高雄:中山大學文學院。
     莊金德
     1964 〈清初旅臺學人著作的評介〉,《台灣文獻》15:1,1964/3。
     曾今可
     1955 〈南遊記事〉,《高市文物》1:3,1955/10
     賀嗣章、陳漢光
     1959 〈內地旅臺文人及其作品〉,《台灣文獻》10:3,1959/9。
     趙毅衡
     1998 《當說者被說的時候:比較敘述學導論》 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楊雅惠
     1999 〈臺灣現代詩中的海洋書寫〉 收於鍾玲主編《海洋與文藝國際會議論文集》 高雄:中山大學文學院。
     葉大沛
     1996 〈曹士桂《宦海日記》述略〉收於《臺灣文獻》47:4
     葉連鵬
     1999 〈論澎湖文學與海洋的關係〉 收於鍾玲主編《海洋與文藝國際會議論文集》 高雄:中山大學文學院。
     2000 《澎湖文學發展之研究》 桃園︰中央大學中研所碩士論文,指導教授︰理若騰。
     廖一瑾(雪蘭)
     1999 《臺灣詩史》 台北:文史哲出版社
     蔡振念
     1999 〈臺灣現代海洋詩中的意象與情感〉 收於鍾玲主編《海洋與文藝國際會議論文集》 高雄:中山大學文學院。
     蔡英俊
     1986 《比興物色與情景交融》 台北:大安出版社
     鄭毓瑜
     2000 《性別與家園:漢晉辭賦的楚騷論述》 台北:里仁書局
     魏士衡
     1994 《中國自然美學思想探源》 北京:中國城市出版社
     劉登翰等著
     1991 《臺灣文學史(上)》 福建:海峽文藝出版社
     劉麗卿
     2000 《清代臺灣八景與八景詩》 台中︰中興大學中文系,指導教授︰吳福助。
     橋本恭子
     1999 〈郁永河的臺灣論述《裨海紀遊》:書寫、身份、文本〉 清華大學中研所《臺灣文學史專題》期末報告,未發表
     樂黛雲、張輝
     1999 《文學傳遞與文學形象》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賴子清
     1958 〈台灣之寫景蹟詩〉,《台灣文獻》9:2,1958/6。
     蕭蕭
     1999 〈臺灣海洋詩的美學特質〉 收於鍾玲主編《海洋與文藝國際會議論文集》 高雄:中山大學文學院。
     羅宗濤
     1999 〈從漢到唐詩歌中海的詞彙之考察〉 收於鍾玲主編《海洋與文藝國際會議論文集》 高雄:中山大學文學院。
     龔顯宗
     1999 〈從《臺灣外記》看三鄭的海國英雄形象〉 收於鍾玲主編《海洋與文藝國際會議論文集》 高雄:中山大學文學院。
     Bill Ashcroft等著.劉自荃譯
     1998 《逆寫帝國:後殖民文學的理論與實踐》 台北:駱駝出版社
     Paolo Santangelo
     1994 〈明清文學中的自然〉 收於《當代》第104期,1994/12
     Terry Eagleton著 吳新發譯
     1995 《文學理論導讀》 台北:書林出版社
     (四)其他
     王志弘
     1998 《流動、空間與社會——王志弘1991—1997論文選》 台北:田園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2001 〈地圖與地域的辯證〉 收於《誠品好讀》第七期,2001年1.2月號,臺北:誠品股份有限公司
     王明珂
     1997 《華夏邊緣──歷史記憶與族群認同》 台北:允晨文化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王銘銘
     1998 《想像的異邦:社會與文化人類學散論》 江蘇:上海人民出版社
     夏鑄九.王志弘編譯
     1999 《空間的文化形式與社會理論讀本》 台北︰明文出版社
     張全明、王玉德著
     1999 《中華五千年生態文化》(上)(下) 武漢: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
     張寅德編
     1989 《敘述學研究》 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莊雅仲
     1990 《文化、書寫與差異:三個有關異己論述的分析》 清華大學社會人類所人類學組
     碩士論文
     段義孚著 潘桂成譯
     1998 《經驗透視中的空間和地方》 台北:國立編譯館
     鄒振環
     2000 《晚清西方地理學在中國》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顏忠賢
     1998 《不在場:顏忠賢空間學論文集》 台北:田園城市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P. connerton著•納日碧力戈譯
     2000 《社會如何記憶》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R.J.Johnston著.唐曉峰等譯
     1999 《地理學與地理學家》 北京:北京商務印書館
     Susan Sontog著 黃翰荻譯
     1997 《論攝影》 台北:唐山出版社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中國文學系
86151004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A2002001022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黃志民<br>呂興昌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陳佳妏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Chen, Chia-Wenen_US
dc.creator (作者) 陳佳妏zh_TW
dc.creator (作者) Chen, Chia-Wenen_US
dc.date (日期) 2001en_US
dc.date.accessioned 15-Apr-2016 15:58:40 (UTC+8)-
dc.date.available 15-Apr-2016 15:58:40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15-Apr-2016 15:58:40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A2002001022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84834-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中國文學系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86151004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臺灣以其特殊的地理位置與環境資源,在西方勢力東來的時代中,自蒼茫的西太平洋升起,走入中國近代紛爭的歷史,也隨之走入了列強爭奪海洋控制權以及經濟權的殖民史。這樣命定的歷史及文學身世,是整個清代臺灣文學的底蘊,而漢文學與海洋空間的遇合,則是那個時代的文學中最引人入勝的景致。
     當一個大陸民族與海洋空間相遇時,作者們(或說以漢文化為主的文人官吏)在具體地與海洋逐步接觸的過程中,如何去經驗海洋、書寫海洋?作者們又是透過怎樣的文化機制去認識海洋、經營海洋?這是本論文的主要問題意識。循著這個問題意識出發,分別從政治的海洋、危險的海洋以及美感的海洋等三個不同性質切入,試圖描繪出清代台灣記遊文學中的海洋風景。以下是各章摘要:
     第一章「緒論」,說明研究動機、問題意識、以及對目前的相關研究成果所作的梳理,並介紹本論文的研究方法、研究大綱等。
     第二章「遠近之間──清代臺灣記遊文學中對於海洋空間的距離感」,在漫長的歷史之流中,臺灣雖隔著臺灣海峽與東亞大陸比鄰,自古為原住民族之樂土,直至西方勢力東來與漢人向海洋逐漸擴張之後,始成為各方政治勢力競逐的場域。而本章所要探討的主旨便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從距離感變化的兩個要素︰「關注度」與「易達度」切入,探討在列強勢力的進逼過程中「海洋空間」產生了怎樣的「距離感的變化」。
     第三章為「海洋空間的災難書寫」,相對於漢人所習於生活的陸地空間而言,「海洋空間」涵藏著無數危險因子,然而,有別於其他朝代,清代社會因為政治經濟等因素,造成文人官僚頻繁往來於臺海之間,因而也發生許多令作者們印象深刻的遭難經驗,而對於這些特殊遭難經驗的記述與描寫,則成為清代臺灣記遊文學中書寫海洋空間的一個重要主題。本章所要探討的中心問題是︰清代臺灣記遊文學中關於海洋空間的「災難書寫」呈現出怎樣的特質?如何再現?作者們如何去回應這個特殊的經驗。
     第四章為「臺灣八景詩中的海洋景觀」。本章進一步歸納與分析,這些記遊文學的作者們如何透過對於海洋空間的「美感觀照」,在文學語境中去收攏安頓原本陌生的海洋景觀,並從其所呈現出來的「美感圖式」中,分析其中所蘊含的文化內涵。
     第五章「結論」中,則統整前面對於海洋空間的距離感、災難書寫以及美感圖式等三個面相,並進一步指出對於海洋空間的書寫可能。
zh_TW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封面頁
     證明書
     謝辭
     摘要
     目錄
     圖表目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問題意識
     第二節 題目義界與研究成果回顧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論文大綱
     第二章 遠近之間──清代臺灣記遊文學中臺海空間的「距離感」
     第一節 清以前的臺海航線與西太平洋交通
     第二節 從神話仙島到國防要地──清代對臺灣「政治關注度」的轉變
     一.前期以禦臺為主的經營策略(康熙二十二年到同治十三年)
     二.後期逐漸正視臺灣的國防地位(同治十三年到光緒二十一年)
     第三節 運輸工具轉變下的渡海經驗
     小結
     第三章 海洋空間的災難書寫
     第一節 流動的未知──海洋危險空間的建構
     一.迷離的海中險處
     二.難測的海洋天候
     三.奇異的海洋生物
     四.禍福無常旅程中的海神信仰
     第二節 災難經驗的書寫特質與感知
     一.災難書寫的合理性
     二.災難經驗的感知與書寫的真實性
     第三節 安危之間──三種回應災難經驗的方式
     一.阻隔下的「懷鄉」情感
     二.「遊不險不奇」的壯遊心志與危機處理能力
     三.從理性認知的挫折到生命感悟的轉化
     小結
     第四章 臺灣八景詩中的海洋景觀
     第一節 清代臺灣八景的選定與相關問題
     一.八景的選定源起與發展
     二.八景的景觀類別
     第二節 八景詩中的海洋
     一.海洋空間的特殊景觀
     二.與四時晨昏相合的海洋景觀
     三.與人文活動相應的海洋景觀
     第三節 被馴服的風景──八景詩中海洋美景的審美特色
     一.八景詩的觀景角度
     二.在典故中看見美景
     三.臺灣八景詩的空間意義及相關問題
     小結
     第五章 結論
     參考書目
zh_TW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A2002001022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清代台灣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記遊文學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海洋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空間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地方化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災難書寫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八景zh_TW
dc.title (題名) 清代臺灣記遊文學中的海洋zh_TW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_US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一) 原典
     甲、方志
     金鈜、鄭開極、陳軾,《康熙福建通志臺灣府》,中國方志叢書,臺灣地區,41號,成文出版社。〈以下簡稱成文本)
     蔣毓英,《臺灣府志》,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5月。
     高拱乾,《臺灣府志》,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5月。
     周元文,《重修臺灣府志》,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臺灣文獻叢刊第66種。〈以下簡稱文叢)
     周鐘瑄,《諸羅縣志》,文叢第141種。
     陳文達,《鳳山縣志》,文叢第124種。
     陳文達,《臺灣縣志》,臺北,臺灣省文獻會,民國47年6月。
     劉良璧,《重修福建臺灣府志》,臺中,臺灣省文獻會,民國66年2月。
     范咸、六十七《重修臺灣府志》,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5月。
     王必昌,《重修臺灣縣志》,文叢第113種。
     余文儀,《續修臺灣府志》,文叢第121種。
     王瑛,《重修鳳山縣志》,文叢第146種。
     林謙光,〈臺灣紀略〉,《澎湖臺灣紀略》,文叢第104種。
     謝金鑾,《續修臺灣縣志》,文叢第140種。
     穆彰阿、永瑢,《重修大清一統志臺灣府》,文叢第68種。
     孫爾準、陳壽祺,《重纂福建通志臺灣府》,文叢第84種。
     陳國瑛,《臺灣採訪冊》,文叢第55種。
     周璽,《彰化縣志》,文叢第156種。
     李元春,《臺灣志略》,文叢第18種。
     陳培桂,《淡水廳志》,臺中市,臺灣省文獻會,民國66年2月。
     沈茂蔭,《苗栗縣志》,文叢第159種。
     陳文煒、屠繼善,《恆春縣志》,文叢第75種。
     陳朝龍、鄭鵬雲,《新竹縣采訪冊》,文叢第145種。
     盧德嘉,《鳳山縣采訪冊》,文叢第73種。
     倪贊元,《雲林縣采訪冊》,文叢第37種。
     薛紹元、王國瑞,《臺灣通志稿》,成文本第6號。
     蔣師轍、薛紹元,《清光緒臺灣通志》,臺北,臺灣省文獻會,民國45年6月。
     《新竹縣制度考》,文叢第101種。
     鄭鵬雲、曾逢辰,《新竹縣志初稿》,文叢第61種。
     《安平縣雜記》,文叢第52種。
     鄭用錫,《淡水廳志稿》,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民國87年3月。
     乙、文獻類
     〔宋〕朱彧,《萍洲可談》,。
     〔宋〕李昉,《太平御覽》,太平興國8年,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74。
     〔宋〕周去非,《嶺外代答》,。
     〔宋〕趙汝适著,馮承鈞校,《諸蕃志校注》,台北:商務印書館,1986。
     〔宋〕沈括《夢溪筆談》 北京︰中華書局,1985。
     〔元〕汪大淵•蘇繼廎校譯《島夷誌略校譯》北京:中華書局
     〔明〕黃省曾著•謝方校注〔明〕張燮著•謝方點校2000 《西洋朝貢典錄校注•東西洋考》北京:中華書局
     〔明〕鞏珍等著•向達校注2000 《西洋番國志•鄭和航海圖•兩種海道針經》 北京:中華書局
     〔清〕六十七編《使署閒情》文叢第122種
     〔清〕朱景英《海東札記》文叢第19種
     〔清〕林豪《東瀛記事》文叢第8種
     〔清〕郁永河《裨海記遊》文叢第44種
     〔清〕劉家謀著,吳守禮校注《校注海音詩全卷》臺灣叢書學藝門第二種 台北: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清〕徐宗幹《斯未信齋文編•斯未信齋雜錄》 文叢第87種
     〔清〕翟灝《臺陽筆記》文叢第20種
     〔清〕姚瑩《中復堂選集》文叢第7種
     〔清〕曹士桂1988 《宦海日記校註》 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
     〔清〕孫元衡《赤崁集》 台灣文獻叢刊第10種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台灣雜詠合刻》 台灣文獻叢刊第28種
     〔清〕章甫《半崧集簡編》 文叢第10種
     〔清〕唐贊袞《臺陽見聞錄》文叢第30種
     〔清〕諸家《臺灣輿地叢鈔》文叢第216種
     〔清〕黃叔璥《臺海使槎錄》文叢第4種
     〔清〕姚瑩《東槎紀略》文叢第7種陳漢光
     《台灣詩錄》,臺北,臺灣省文獻會,1971年。
     《臺灣詩鈔》,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70年。
     (二)歷史研究
     方豪
     1987 《中西交通史》(全二冊) 湖南:岳麓書局出版社
     1994 《臺灣早期史綱》 台北:學生書局山崎繁樹、野上矯介
     1988 《臺灣史》 台北:武陵出版社
     王子今
     1998 《中國古代行旅生活》 台北:商務印書館
     王世慶
     1976 〈臺灣之名稱與行政區域之建置〉,《臺灣風物》26︰3。
     王銘銘
     《逝去的繁榮──一座老城的歷史人類學考察》 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朱瑪瓏
     2000 《近代颱風知識的轉變——以台灣為中心的探討》 臺北:台灣大學歷史學研究所
     碩士論文
     尹章義
     1989 〈台灣開發史的階段論和類型論〉,《輔仁歷史學報》,第1期。
     全漢昇
     1987 《明清經濟史研究》 台北:聯經出版社
     辛元歐
     1999 《中國近代船舶工業史》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李國祁
     《中國現代化的區域研究:閩浙臺地區,1860-1916》,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清代台灣社會的轉型:內地化的解釋〉,《歷史月刊》107。
     李露露
     1994 《媽祖信仰》 北京︰北京學苑出版社
     吳劍雄主編
     1991 《中國海洋發展史論文集(第四輯)》 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
     周婉姚
     1999 《臺灣歷史圖說》 台北:聯經出版公司
     林玉茹
     1996 《清代臺灣港口的空間結構》 台北:知書房出版社
     林滿紅
     1997 《茶、糖、樟腦業與臺灣之社會經濟變遷》 台北:聯經出版公司
     松蒲章著,劉序楓譯
     1998 〈清代台灣航運史初探〉 收於《臺北文獻》123,1998.9。
     夏黎明
     1996 《清代臺灣地圖演變史──兼論一個典範的轉移歷程》 台北:知書房出版社
     曹永和
     1979 《臺灣早期歷史研究》 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79初版,1997第六刷)
     2001 《臺灣早期歷史研究續集》 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2001 《中國海洋史論集》 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郭松義、張澤咸
     1997 《中國航運史》 台北:文津出版社
     許毓良
     1999 《清代臺灣的海防》 台北:政治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炎憲主編
     1997 《中國海洋發展史論文集(第六輯)》 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
     張炎憲、陳美蓉主編
     1993 《臺灣史與臺灣史料(一)》 台北:自立晚報出版社
     張炎憲、陳美蓉、黎中光主編
     1995 《臺灣史與臺灣史料(二)》 台北:吳三連臺灣史料基金會
     張炎憲、李筱峰合編
     1996 《台灣史論文精選 上、下 》,台北:玉山出版社。
     張彬村
     1988 〈十六至十八世紀華人在東亞水域的貿易優勢〉 收於《中國海洋發展史論文集(第三集)》 台北:中央研究院三民主義研究所
     張彬村、劉石吉編
     1993 《中國海洋發展史論文集(第五輯)》 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
     張勝彥
     1981《臺灣史研究》,臺北:華世出版社。
     張勝彥等編著
     1996《臺灣開發史》,臺北:國立空中大學
     張增信
     1988 〈明季東南海寇與巢外風氣(1567-1644)〉 收於《中國海洋發展史論文集(第三集)》 台北:中央研究院三民主義研究所
     陳光貽
     1998 《中國方志學史》 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陳清敏、黃昭仁、施志輝
     1996 《認識臺灣》 台北:黎明文化有限公司
     陳東有
     1998 《走向海洋貿易帶:近代世界市場互動中的中國東南商人行為》 江西:江西高校出版社
     陳其南
     1984 〈土著化與內地化:論清代臺灣漢人社會的發展模式〉 收於《中國海洋發展史論文集(第一集)》 台北:中央研究院三民主義研究所
     陳捷先
     1996 《清代臺灣方志研究》 台北:學生書局
     黃榮洛
     1989 《渡臺悲歌:臺灣的開拓與抗爭史話》 台北:臺原出版社
     黃順力
     1999 《海洋迷思:中國海洋關的傳統與變遷》 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
     黃秀政等
     1999 《臺灣史志論叢》 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曾少聰
     1998 《東洋航路移民:明清海洋移民臺灣與菲律賓的比較研究》 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
     湯熙勇主編
     1999 《中國海洋發展史論文集(第七輯)》 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
     葉振輝
     1985 《清季台灣開埠之研究》 台北:標準書局。
     1995 《臺灣開發史》 台北:臺原出版社
     萬明
     2000 《中國融入世界的步履:明與清前期海外政策比較研究》 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廖風德
     1988 〈海盜與海難:清代閩臺交通問題初探〉 收於《中國海洋發展史論文集(第三集)》 台北:中央研究院三民主義研究所
     楊雲萍
     1981 《臺灣史上的人物》 台北:成文出版社
     楊國禎
     1998 《閩在海中:追尋福建海洋發展史》 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
     楊國禎、鄭甫弘、孫謙
     1997 《明清中國沿海社會與海外移民》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楊熙
     1983 《清代台灣:政策與社會變遷》台北:天工書局。
     趙世瑜
     1994 《吏與中國傳統社會》,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歐陽宗書
     1998 《海上人家:海洋漁業經濟與漁民社會》 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
     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
     《天妃顯聖錄》一書,文叢第77種
     劉序楓
     2000 〈開拓中國海洋發展史研究的新領域──「第八屆中國海洋發展史學術研討會」述評〉 收於《漢學研究通訊》19:3 2000.8
     劉益昌
     1988 〈史前時代臺灣與華南關係初探〉 收於《中國海洋發展史論文集(第三集)》 台北:中央研究院三民主義研究所
     劉克襄
     1989 《橫越福爾摩沙:外國人在台灣的旅行(1860-1880)》台北:自立晚報社文化出版部。
     1993 《深入陌生地-外國旅行者所見的台灣》台北:自立晚報社文化出版部。
     盧胡彬
     1999 《清代台灣方志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
     戴寶村
     2000 《近代台灣海運發展──戎克船到長榮巨舶》 台北:玉山社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謝紀剛
     1987 《清代台灣海防經營之研究》 1874—1894),東海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
     魏秀梅
     1992《清代之迴避制度》,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鍾義明編著
     1988《台灣地理圖記》台北:武陵出版社。
     濱下武志著.朱萌貴、歐陽菲譯
     1999 《近代中國的國際契機:朝貢貿易體系與近代亞洲經濟圈》 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三)文學評論
     王文進
     1997 〈中國自然山水文學的三部曲──以南朝「山水詩」到「徐霞客遊記」的觀察〉 收於《中外文學》26:6,1997/11
     王立
     1994 《中國古代文學十大主題──原型與流變》 台北:文史哲出版社
     王鵬惠
     1999 《族群想像與異己建構──明清時期滇黔異族書寫的人類學分析》 台北:台灣大學人類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毛一波
     1966 〈清代中葉台灣之文風〉,《考古人類學刊》28,1966/11。
     1984 〈我看施肩吾的島夷行〉,《東方雜誌》17:10,1984/4。
     成復旺
     1992 《神與物遊──論中國傳統審美方式》 台北:商鼎文化出版社
     衣若芬
     1999 〈題畫文學研究概述〉 收於《中國文哲研究通訊》 10:1
     2000 〈宋代題「瀟湘」山水畫詩的地理概念、空間表述與心理意識〉 發表於「空間、地域與文化──中國文學與文化書寫」國際學術研討會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主辦
     江寶釵
     1999 《臺灣古典詩面面觀》 臺北:巨流出版社
     朱光潛
     1993 《文藝心理學》 台北:臺灣開明書店
     朱光潛編譯
     不詳 《西方美學家論美與美感》 天山出版社
     朱希祥
     1998 《中西旅遊文化審美比較》 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肖馳
     1986 《中國詩歌美學》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沈謙
     1999 〈波瀾壯闊的海潮文學——評析周密〈觀潮〉〉 收於鍾玲主編《海洋與文藝國際會議論文集》 高雄:中山大學文學院。
     李若鶯
     1999 〈海洋與文學的混聲合唱——現代詩中的海洋意象析論〉 收於鍾玲主編《海洋與文藝國際會議論文集》 高雄:中山大學文學院。
     李容福
     1972 〈清代遊宦台灣之浙江人士〉,《台灣文獻》23:4,1972/12。
     李有成主編
     1997 《帝國主義與文學生產》 台北:中研院歐美所
     胡亞敏
     1994 《敘事學》 武漢: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
     東海大學中文系編
     1999 《臺灣古典文學與文獻》 台北:文津出版社有限公司
     2000 《旅遊文學論文集》 台北:文津出版社有限公司
     林淑慧
     2000 《黃淑璥及其《臺海使槎錄》研究》 台北: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
     周振鶴
     1997 〈徐霞客與明代後期旅行家群體〉 收入中國徐霞客研究會、江陰市人民政府編,《徐霞客研究》第一輯,北京:學苑出版社。
     周冠群
     1994 《游記美學》 重慶:重慶出版社
     施懿琳
     2000 《從沈光文到賴和——臺灣古典文學的發展與特色》 高雄:春暉出版社
     2000 〈臺灣古典文學研究現況──以出版專著為對象〉 收於政治大學中文系主編《臺灣文學學報》第一期
     佩華
     1956 〈客臺之內地詩人〉,《臺北文物》4:4,1956/2
     吳福助
     1999 《臺灣漢語傳統文學書目》 台北: 文津出版社
     柯慶明
     2000 《中國文學的美感》 台北:麥田出版公司
     范宜如
     1990 〈吳中地誌書寫──以文徵明詩文為主的觀察〉 收於《中國學術年刊》21
     翁聖峰
     1991 《清代台灣竹枝詞之研究》,台北: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996 〈劉家謀的《觀海集》〉收於《臺灣文獻》47:4
     馮歲平
     1997 〈《徐霞客遊記》:中國古代日記的典範〉,收入中國徐霞客研究會、江陰人民政府編,《徐霞客研究》第一輯,北京:學苑出版社。
     徐復觀
     1992 《中國藝術精神》 台北:學生書局
     章尚正
     1997 《中國山水文學研究》 上海:學林出版社
     陳昭瑛
     1999 《臺灣與傳統文化》 台北:臺灣書店
     陳虹如
     2000 《郁永河《裨海紀遊》研究》 台北: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論文
     陳啟佑
     1997 〈山水小品中的樂土──以唐代山水小品為例〉 收於《中外文學》26:6,1997/11
     1999 〈臺灣海洋詩初探〉 收於鍾玲主編《海洋與文藝國際會議論文集》 高雄:中山大學文學院
     陳思和
     1998 〈試論1990年代臺灣海洋題材的創作〉 發表於「兩岸文學發展研討會」 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系所主辦
     陳慶元
     1996 《福建文學發展史》 福建:福建教育出版社
     陳燕
     1999 〈清末文人的海洋經驗與劉師培的〈臺灣行〉〉 收於鍾玲主編《海洋與文藝國際會議論文集》 高雄:中山大學文學院
     張惠康
     1972 〈台灣史乘上的浙江詩人〉,《浙江月刊》41,1972/9。
     黃美娥
     2000 〈中國大陸有關臺灣古典文學的研究概況〉 收於政大中文系主編《臺灣文學學報》第一期
     費海璣
     1971 〈《裨海記遊》研究〉,《書目季刊》6:2,1971/9。
     莊宜文
     1999 〈航向人性的黝深海域——試論東年的海洋小說〉 收於鍾玲主編《海洋與文藝國際會議論文集》 高雄:中山大學文學院。
     莊金德
     1964 〈清初旅臺學人著作的評介〉,《台灣文獻》15:1,1964/3。
     曾今可
     1955 〈南遊記事〉,《高市文物》1:3,1955/10
     賀嗣章、陳漢光
     1959 〈內地旅臺文人及其作品〉,《台灣文獻》10:3,1959/9。
     趙毅衡
     1998 《當說者被說的時候:比較敘述學導論》 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楊雅惠
     1999 〈臺灣現代詩中的海洋書寫〉 收於鍾玲主編《海洋與文藝國際會議論文集》 高雄:中山大學文學院。
     葉大沛
     1996 〈曹士桂《宦海日記》述略〉收於《臺灣文獻》47:4
     葉連鵬
     1999 〈論澎湖文學與海洋的關係〉 收於鍾玲主編《海洋與文藝國際會議論文集》 高雄:中山大學文學院。
     2000 《澎湖文學發展之研究》 桃園︰中央大學中研所碩士論文,指導教授︰理若騰。
     廖一瑾(雪蘭)
     1999 《臺灣詩史》 台北:文史哲出版社
     蔡振念
     1999 〈臺灣現代海洋詩中的意象與情感〉 收於鍾玲主編《海洋與文藝國際會議論文集》 高雄:中山大學文學院。
     蔡英俊
     1986 《比興物色與情景交融》 台北:大安出版社
     鄭毓瑜
     2000 《性別與家園:漢晉辭賦的楚騷論述》 台北:里仁書局
     魏士衡
     1994 《中國自然美學思想探源》 北京:中國城市出版社
     劉登翰等著
     1991 《臺灣文學史(上)》 福建:海峽文藝出版社
     劉麗卿
     2000 《清代臺灣八景與八景詩》 台中︰中興大學中文系,指導教授︰吳福助。
     橋本恭子
     1999 〈郁永河的臺灣論述《裨海紀遊》:書寫、身份、文本〉 清華大學中研所《臺灣文學史專題》期末報告,未發表
     樂黛雲、張輝
     1999 《文學傳遞與文學形象》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賴子清
     1958 〈台灣之寫景蹟詩〉,《台灣文獻》9:2,1958/6。
     蕭蕭
     1999 〈臺灣海洋詩的美學特質〉 收於鍾玲主編《海洋與文藝國際會議論文集》 高雄:中山大學文學院。
     羅宗濤
     1999 〈從漢到唐詩歌中海的詞彙之考察〉 收於鍾玲主編《海洋與文藝國際會議論文集》 高雄:中山大學文學院。
     龔顯宗
     1999 〈從《臺灣外記》看三鄭的海國英雄形象〉 收於鍾玲主編《海洋與文藝國際會議論文集》 高雄:中山大學文學院。
     Bill Ashcroft等著.劉自荃譯
     1998 《逆寫帝國:後殖民文學的理論與實踐》 台北:駱駝出版社
     Paolo Santangelo
     1994 〈明清文學中的自然〉 收於《當代》第104期,1994/12
     Terry Eagleton著 吳新發譯
     1995 《文學理論導讀》 台北:書林出版社
     (四)其他
     王志弘
     1998 《流動、空間與社會——王志弘1991—1997論文選》 台北:田園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2001 〈地圖與地域的辯證〉 收於《誠品好讀》第七期,2001年1.2月號,臺北:誠品股份有限公司
     王明珂
     1997 《華夏邊緣──歷史記憶與族群認同》 台北:允晨文化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王銘銘
     1998 《想像的異邦:社會與文化人類學散論》 江蘇:上海人民出版社
     夏鑄九.王志弘編譯
     1999 《空間的文化形式與社會理論讀本》 台北︰明文出版社
     張全明、王玉德著
     1999 《中華五千年生態文化》(上)(下) 武漢: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
     張寅德編
     1989 《敘述學研究》 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莊雅仲
     1990 《文化、書寫與差異:三個有關異己論述的分析》 清華大學社會人類所人類學組
     碩士論文
     段義孚著 潘桂成譯
     1998 《經驗透視中的空間和地方》 台北:國立編譯館
     鄒振環
     2000 《晚清西方地理學在中國》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顏忠賢
     1998 《不在場:顏忠賢空間學論文集》 台北:田園城市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P. connerton著•納日碧力戈譯
     2000 《社會如何記憶》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R.J.Johnston著.唐曉峰等譯
     1999 《地理學與地理學家》 北京:北京商務印書館
     Susan Sontog著 黃翰荻譯
     1997 《論攝影》 台北:唐山出版社
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