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Citation Infomation

  • No doi shows Citation Infomation
題名 女性讀書會領導人學習與成長經驗之研究
作者 陳柏年
貢獻者 鄭同僚
陳柏年
關鍵詞 婦女學習
成人教育
讀書會領導人
質性研究
超驗現象學
日期 2001
上傳時間 15-Apr-2016 16:00:39 (UTC+8)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王文科(民84)。教育研究法。台北:五南。
     王 岫(民88)。兒童閱讀年計劃值得支持。民生報,2月10日,2版。
     王維照總編輯(民89)。災區讀書會領導人培訓實錄。台中圖書館。
     中華民國讀書會發展協會(民88)。1999全國讀書會調查錄。國家圖書館。
     中華民國讀書會發展協會(民88)1999教育部邁向學習社會結合圖書館推動書會活動成果報告。國家圖書館。
     江綺雯(民82)。高雄市成人學生中途輟學理由調查研究。教育部社會教育司。
     江睿霞(民84)。融入生活的全民運動——瑞典讀書會。社教雙月刊,68,6-15。
     汪文聖(民85)。現象學方法與理論之反思——一個質性方法之介紹。「質性研究法理論與實作對話」國際學術研討會。
     李惠絨(民85)。蕙質蘭心的典範。陳思婷編,閱讀運動讀書會參與手冊。台北:天衛文化。
     李宛澍(民86)女人的網路建構女人社區——解讀「台北縣袋鼠媽媽讀書會個案」。國立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碩士論文。
     邢小萍(民83)。成年婦女參與繼續教育活動及其家庭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邱天助(民84)。台灣地區讀書會的現況與未來發展。社教雙月刊,68,7-15。
     邱天助(民86)。讀書會專業手冊。台北:張老師文化。
     邱天助(民88)。讓書活起來——台灣地區讀書會的發展。載於中華民國讀書會發展協會1999教育部邁向學習社會結合圖書館推動讀書會活動成果報告。國家圖書館
     邱育芳(民85)。婦女社區參與和現代母職的實踐:以主婦聯盟的社區運動分析。清華大學社會人類學所碩士論文。
     余政峰(民88)。讀書會的團體動力因素之研究。高雄: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余德慧(民90)。詮釋現象心理學。台北:心靈工坊文化。
     何青蓉(民85)。高雄市讀書會的發展、特色與功能。社區成人教育研討會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
     何青蓉(民87a)。讀書會:民權初步VS.婆婆媽媽。兩性平等教育季刊,4,24-27。
     何青蓉(民87b)。讀書會的籌組與經營。楊碧雲主編。學習型社區之鑰——讀書會指導人員手冊。台北市政府教育局。
     何青蓉(民88a)。閱讀素養指標評估建立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
     何青蓉(民88b)。國內讀書會發展概況與其現象分析。文化視窗,13。
     何青蓉(民89)。台灣讀書會的功能:一項全國性焦點團體的座談結果。教育研究雜誌,71。89-98。
     吳慎慎(民79)。婦女的學習特性及其相關因素。台灣教育,472,20-21。
     林芳玫(民85)。女性與媒體再現:女性主義與建構論的觀點。台北:巨流。
     林妙香(民89)。社區義工參與社區問題解決的學習及其影響之探討。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美和(民79)。我國成人學習需求研究報告。社教雙月刊,38,46-49。
     林美琴(民87a)。全國社區讀書會現況調查、遠景評估與經營研究。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獎助研究。
     林美琴(民87b)。讀冊做伙行讀書會完全手冊。台北:洪健全基金會。
     林雪貴(民89)。更年期婦女成長團體經驗知參與式研究。國立陽明大學社區護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振春(民84)。學校如何在社區中推廣讀書會。社教雙月刊,65,46-47。
     林振春(民86)。結合圖書館推動人人讀書運動。社教雙月刊,82,45-47。
     林振春(民87)。讀書會召集人的職責,楊碧雲主編。學習型社區之鑰——讀書會指導人員手冊。台北市政府教育局。
     林振春(民89)。認識讀書會。災區讀書會領導人培訓研習會實錄。國立台中圖書館。
     林舜文(民89)。離婚女性一致性與穩定性變化歷程之分析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瑩昭(民84)。成人繼續教育—婦女教育。台南家專學報,14,213-230。
     俞玫妏(民86)。影響青壯期婦女學習需求因素之研究——以嘉義市成年婦女為例。國立中興大學農業推廣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侯怡楓(民88)一位國小女性校長領導實際之個案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教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胡幼慧(民85)。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與女性研究實例。台北:巨流。
     徐宗國譯(民86)。質性研究概論。台北:巨流。
     胡夢鯨(民84)。成人教育專業化與師資培育的展望。成人教育雙月刊,24,9-17。
     孫小魯(民87)省立基隆高中翠崗教師讀書會之成立與進展。書評,35,59-65。
     姜蘭虹、何淑慧(民78)。從婦女社會參與看女性角色。社會發展季刊,46,64-73。
     教育部(民88)。中華民國教育統計。
     黃玉幸(民84)。家庭主婦參與非正規成人教育的動機與成效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怡瑾(民90)。讀書會,婦女團體與婦女教育。第六屆全國婦女國是會議發表論文。
     黃富順(民74)成人的學習動機。高雄:復文。
     黃富順(民88)。學習社會的意義、特性與實施。成人教育,47,6-13。
     黃富順(民89)。成人教育導論。台北:五南。
     黃羨斐(民89)。婚前性行為之內在衝突之分析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瑞汝(民85)。讀書會的現況與種類。陳思婷編,閱讀運動會參與手冊。台北:天衛文化。
     黃瑞琴(民80)。質的教育研究方法。台北:心理出版社。
     黃麗蓉(民85)。組織中的女性領導。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碩士論文。
     張其嫻(民82)。台北市示範社區婦女參與社區發展之研究。私立東海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碩士論文。
     連文萍(民84)。別叫我「三姑六婆」--臺灣當前女性團體的初步觀察。文訊月刊,113,27-30。
     張青惠(民85)。八位離婚女性離婚歷程之分析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
     莊永佳(民88)。台灣女性之母職實踐。嘉義:南華管理學院教育社會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彥婷(民88)。女性家長參與學校事務經驗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豊儒(民89)。女性代課教師的生命史研究。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靜文(民88)。參與讀書會之成年女性其母職角色認同與轉換歷程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葉秀琴(民88)。已婚女性持續參與讀書會學習之原因與成效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楊純青(民79)。台北地區職業婦女生活型態及學習需求之關係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楊國賜(民76)。社會教育的理念。台北,師大書院。
     楊 蓓(民77)。強化社區婦女活動規劃之研究。台北:中華民國社區發展研究訓練中心。
     趙碧華、朱美珍(民84)。研究方法。台北:雙葉。
     劉宗馨(民79)。家庭主婦從事志願服務對自我概念的影響。私立東吳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社會工作組碩士論文
     劉春田、趙正文、張德永、歐志華、郭雄軍、林瑞昌、彭靜婷(民85)。社區讀書會的發展與現況研究。台北縣教育局專題研究報告。
     蔡培村、王漢源、吳百祿、孫國華(民83)。台灣省城鄉地區成人學習意願之比較研究。
     台灣省教育廳委託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研究。
     趙啟蒼(民88)。嘉義地區中小學推動讀書會之模式。高雄:國立中正大學成人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
     潘慧玲(民89)。性別視域的教師生涯。教育議題的性別視野。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陳仁達(民85)。都市轉化中的組織化專業者——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OURS的個案。台北:國立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艾妮(民76)。婦女的社區參與、家庭參與及社會參與再定義(上)(下)。社區發展季刊,37-38,54-57;59-64。
     陳幸玉(民83)。雙生涯夫妻性別角色特質、家庭職業角色與學習需求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思婷(民85)。一輩子的愛書人。陳思婷編,閱讀運動讀書會參與手冊。台北:天衛文化。
     陳彥蕙(民83)。台北都會區中年職業婦女之發展任務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燕錚(民88)。成年期女性從原生家庭到婚姻家庭的心理依附與分離歷程之探討。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心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徵毅(民88)。讓孩子快樂地閱讀。中國時報,3月5日,18版。
     賴彥如(民87)。組織的社會性別—女性主義觀點。國立政治大學企管研究所碩士論文。
     盧蕙馨(民76)。台北市婦女成長團體的母性意識--「室」的觀念的初步探討。台灣大學人口中心婦女研究室:婦女通訊。
     顏靖卿(民88)。高雄地區民間婦女團體辦理婦女教育活動的意涵——女性觀點論析。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蘇秀玉(民77)。台北市成年婦女學習需求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二、英文部分
     Anselm Strauss、Juliet Corbin(1990). Basic of Qualitative Research: Grounded Theory Procedures and Techniques, United States, Lodon and New Delhi: Sage Publications, Lnc.
     Buglielmino, L. M.(1977.) Development of the Self-directed Learning Readiness Scale,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Univessity of Georgia.
     Campell, D. P. (1971). Handbook for the strong vocational interest blank. Standford. CA: Standford Univ. Press.
     Clark, M. C. (1993). Transformational Learning New Directions For Adult And Continuing Education, 57(Spring),47-55.
     Denzin, N. K. (1978). The Research Act: A Theoretical Introducation to Sociological Methods(2nd ed.). New York: McGraw-Hill.
     Emauel, R. C. & Potter, W. J. (1992). Do students style prefer-ences differ by grand level, orientation toward college, and aca-demic major? Research in Higher Education, 33(3),395-414.
     Grant, R.(1989). Woman teachers` career pathways: Toward an alternative model of `career`. In S. Acker(ED.), Teachers, gender and career. 35-50. New York: The Femel Press.
     Homan, R. (1991). The Ehtics of Social Research, London: longman.
     Jick, T. D.(1979). Mixing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Methods: Triangulation in Action.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24,602-611.
     Lammers, J. C. (1991). Attitudes, motives, and demographic predictors of volonteer commitment and service duration. Social Service Research, 14(3/4), 125-139.
     Maccoby, E. E., & Jacklin, C. N.(1974). The psychology of sex differences. Standford, CA: Standford Univ. Press.
     Mathews, D. (1985). We the People. National Frum, 64(4),46-48. Moustakas, C. (1994a). Phenomenological research methods. Newbury Park, CA: Sage Publication, Inc.
     Moustakas, C. (1994b). Phenomenological research methods. Thousand Oaks/London/ New Delhi: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and pro-fessional Publisher.
     Oberman & Jesselson, R. (1996). Matrix Of Tensions: A Model Of Mothering. Psychology Of Women Quarterly, 20, 341-359
     Oliver, L. P. (1987). Study Circle: Coming Together for Personal Growth and Social Change. Washington, D.C.: Seven Locks Press.
     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1977). Learning Opportunities for Adult. Paris: OECD.
     Patton, Michael Quinn(1990). Qualitative Evaluation and Research Methods, 2nd ed. Newbury PARK, CA: Sage.
     Reimer, J.W.(1977)Varieties of Opportunistic Research. Urban Life. (5), 467-477.
     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 Scientific and Scientific Cultural Organization(1979). Women, Education, equality: A Decade of experiment. Paris: Unesco.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教育學系
87152010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A2002001077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鄭同僚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陳柏年zh_TW
dc.creator (作者) 陳柏年zh_TW
dc.date (日期) 2001en_US
dc.date.accessioned 15-Apr-2016 16:00:39 (UTC+8)-
dc.date.available 15-Apr-2016 16:00:39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15-Apr-2016 16:00:39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A2002001077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84887-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教育學系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87152010zh_TW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封面頁
     證明書
     致謝詞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問題背景與研究動機
     第二節 研究目的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讀書會的相關研究
     第二節 女性學習者的個人動機與社會脈絡
     第三節 讀書會領導人的產生過程
     第四節 女性讀書會成員參與過程的改變與成長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程序
     第一節 本研究採用質性方法的理由
     第二節 研究對象及選取原則
     第三節 資料蒐集與程序
     第四節 增進研究可信度的方法
     第五節 研究反省與研究限制
     第四章 訪談資料與分析
     第一節 受訪者美雪的個人資料與分析
     第二節 受訪者婉書的個人資料與分析
     第三節 受訪者晴玉的個人資料與分析
     第四節 受訪者悅之的個人資料與分析
     第五節 受訪者芳如的個人資料與分析
     第六節 受訪者丁玫的個人資料與分析
     第七節 受訪者亦真的個人資料與分析
     第八節 受訪者嬅笙的個人資料與分析
     第九節 受訪者素晶的個人資料與分析
     第五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第一節 女性讀書會領導人產生的個人動機與社會脈絡
     第二節 女性成為讀書會領導人的過程
     第三節 女性讀書會領導人在參與過程中的改變與成長
     第四節 建議
     參考書目
     中文部分
     英文部分
     附錄
     附錄一
     附錄二
zh_TW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A2002001077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婦女學習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成人教育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讀書會領導人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質性研究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超驗現象學zh_TW
dc.title (題名) 女性讀書會領導人學習與成長經驗之研究zh_TW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_US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王文科(民84)。教育研究法。台北:五南。
     王 岫(民88)。兒童閱讀年計劃值得支持。民生報,2月10日,2版。
     王維照總編輯(民89)。災區讀書會領導人培訓實錄。台中圖書館。
     中華民國讀書會發展協會(民88)。1999全國讀書會調查錄。國家圖書館。
     中華民國讀書會發展協會(民88)1999教育部邁向學習社會結合圖書館推動書會活動成果報告。國家圖書館。
     江綺雯(民82)。高雄市成人學生中途輟學理由調查研究。教育部社會教育司。
     江睿霞(民84)。融入生活的全民運動——瑞典讀書會。社教雙月刊,68,6-15。
     汪文聖(民85)。現象學方法與理論之反思——一個質性方法之介紹。「質性研究法理論與實作對話」國際學術研討會。
     李惠絨(民85)。蕙質蘭心的典範。陳思婷編,閱讀運動讀書會參與手冊。台北:天衛文化。
     李宛澍(民86)女人的網路建構女人社區——解讀「台北縣袋鼠媽媽讀書會個案」。國立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碩士論文。
     邢小萍(民83)。成年婦女參與繼續教育活動及其家庭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邱天助(民84)。台灣地區讀書會的現況與未來發展。社教雙月刊,68,7-15。
     邱天助(民86)。讀書會專業手冊。台北:張老師文化。
     邱天助(民88)。讓書活起來——台灣地區讀書會的發展。載於中華民國讀書會發展協會1999教育部邁向學習社會結合圖書館推動讀書會活動成果報告。國家圖書館
     邱育芳(民85)。婦女社區參與和現代母職的實踐:以主婦聯盟的社區運動分析。清華大學社會人類學所碩士論文。
     余政峰(民88)。讀書會的團體動力因素之研究。高雄: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余德慧(民90)。詮釋現象心理學。台北:心靈工坊文化。
     何青蓉(民85)。高雄市讀書會的發展、特色與功能。社區成人教育研討會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
     何青蓉(民87a)。讀書會:民權初步VS.婆婆媽媽。兩性平等教育季刊,4,24-27。
     何青蓉(民87b)。讀書會的籌組與經營。楊碧雲主編。學習型社區之鑰——讀書會指導人員手冊。台北市政府教育局。
     何青蓉(民88a)。閱讀素養指標評估建立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
     何青蓉(民88b)。國內讀書會發展概況與其現象分析。文化視窗,13。
     何青蓉(民89)。台灣讀書會的功能:一項全國性焦點團體的座談結果。教育研究雜誌,71。89-98。
     吳慎慎(民79)。婦女的學習特性及其相關因素。台灣教育,472,20-21。
     林芳玫(民85)。女性與媒體再現:女性主義與建構論的觀點。台北:巨流。
     林妙香(民89)。社區義工參與社區問題解決的學習及其影響之探討。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美和(民79)。我國成人學習需求研究報告。社教雙月刊,38,46-49。
     林美琴(民87a)。全國社區讀書會現況調查、遠景評估與經營研究。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獎助研究。
     林美琴(民87b)。讀冊做伙行讀書會完全手冊。台北:洪健全基金會。
     林雪貴(民89)。更年期婦女成長團體經驗知參與式研究。國立陽明大學社區護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振春(民84)。學校如何在社區中推廣讀書會。社教雙月刊,65,46-47。
     林振春(民86)。結合圖書館推動人人讀書運動。社教雙月刊,82,45-47。
     林振春(民87)。讀書會召集人的職責,楊碧雲主編。學習型社區之鑰——讀書會指導人員手冊。台北市政府教育局。
     林振春(民89)。認識讀書會。災區讀書會領導人培訓研習會實錄。國立台中圖書館。
     林舜文(民89)。離婚女性一致性與穩定性變化歷程之分析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瑩昭(民84)。成人繼續教育—婦女教育。台南家專學報,14,213-230。
     俞玫妏(民86)。影響青壯期婦女學習需求因素之研究——以嘉義市成年婦女為例。國立中興大學農業推廣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侯怡楓(民88)一位國小女性校長領導實際之個案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教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胡幼慧(民85)。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與女性研究實例。台北:巨流。
     徐宗國譯(民86)。質性研究概論。台北:巨流。
     胡夢鯨(民84)。成人教育專業化與師資培育的展望。成人教育雙月刊,24,9-17。
     孫小魯(民87)省立基隆高中翠崗教師讀書會之成立與進展。書評,35,59-65。
     姜蘭虹、何淑慧(民78)。從婦女社會參與看女性角色。社會發展季刊,46,64-73。
     教育部(民88)。中華民國教育統計。
     黃玉幸(民84)。家庭主婦參與非正規成人教育的動機與成效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怡瑾(民90)。讀書會,婦女團體與婦女教育。第六屆全國婦女國是會議發表論文。
     黃富順(民74)成人的學習動機。高雄:復文。
     黃富順(民88)。學習社會的意義、特性與實施。成人教育,47,6-13。
     黃富順(民89)。成人教育導論。台北:五南。
     黃羨斐(民89)。婚前性行為之內在衝突之分析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瑞汝(民85)。讀書會的現況與種類。陳思婷編,閱讀運動會參與手冊。台北:天衛文化。
     黃瑞琴(民80)。質的教育研究方法。台北:心理出版社。
     黃麗蓉(民85)。組織中的女性領導。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碩士論文。
     張其嫻(民82)。台北市示範社區婦女參與社區發展之研究。私立東海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碩士論文。
     連文萍(民84)。別叫我「三姑六婆」--臺灣當前女性團體的初步觀察。文訊月刊,113,27-30。
     張青惠(民85)。八位離婚女性離婚歷程之分析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
     莊永佳(民88)。台灣女性之母職實踐。嘉義:南華管理學院教育社會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彥婷(民88)。女性家長參與學校事務經驗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豊儒(民89)。女性代課教師的生命史研究。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靜文(民88)。參與讀書會之成年女性其母職角色認同與轉換歷程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葉秀琴(民88)。已婚女性持續參與讀書會學習之原因與成效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楊純青(民79)。台北地區職業婦女生活型態及學習需求之關係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楊國賜(民76)。社會教育的理念。台北,師大書院。
     楊 蓓(民77)。強化社區婦女活動規劃之研究。台北:中華民國社區發展研究訓練中心。
     趙碧華、朱美珍(民84)。研究方法。台北:雙葉。
     劉宗馨(民79)。家庭主婦從事志願服務對自我概念的影響。私立東吳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社會工作組碩士論文
     劉春田、趙正文、張德永、歐志華、郭雄軍、林瑞昌、彭靜婷(民85)。社區讀書會的發展與現況研究。台北縣教育局專題研究報告。
     蔡培村、王漢源、吳百祿、孫國華(民83)。台灣省城鄉地區成人學習意願之比較研究。
     台灣省教育廳委託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研究。
     趙啟蒼(民88)。嘉義地區中小學推動讀書會之模式。高雄:國立中正大學成人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
     潘慧玲(民89)。性別視域的教師生涯。教育議題的性別視野。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陳仁達(民85)。都市轉化中的組織化專業者——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OURS的個案。台北:國立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艾妮(民76)。婦女的社區參與、家庭參與及社會參與再定義(上)(下)。社區發展季刊,37-38,54-57;59-64。
     陳幸玉(民83)。雙生涯夫妻性別角色特質、家庭職業角色與學習需求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思婷(民85)。一輩子的愛書人。陳思婷編,閱讀運動讀書會參與手冊。台北:天衛文化。
     陳彥蕙(民83)。台北都會區中年職業婦女之發展任務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燕錚(民88)。成年期女性從原生家庭到婚姻家庭的心理依附與分離歷程之探討。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心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徵毅(民88)。讓孩子快樂地閱讀。中國時報,3月5日,18版。
     賴彥如(民87)。組織的社會性別—女性主義觀點。國立政治大學企管研究所碩士論文。
     盧蕙馨(民76)。台北市婦女成長團體的母性意識--「室」的觀念的初步探討。台灣大學人口中心婦女研究室:婦女通訊。
     顏靖卿(民88)。高雄地區民間婦女團體辦理婦女教育活動的意涵——女性觀點論析。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蘇秀玉(民77)。台北市成年婦女學習需求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二、英文部分
     Anselm Strauss、Juliet Corbin(1990). Basic of Qualitative Research: Grounded Theory Procedures and Techniques, United States, Lodon and New Delhi: Sage Publications, Lnc.
     Buglielmino, L. M.(1977.) Development of the Self-directed Learning Readiness Scale,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Univessity of Georgia.
     Campell, D. P. (1971). Handbook for the strong vocational interest blank. Standford. CA: Standford Univ. Press.
     Clark, M. C. (1993). Transformational Learning New Directions For Adult And Continuing Education, 57(Spring),47-55.
     Denzin, N. K. (1978). The Research Act: A Theoretical Introducation to Sociological Methods(2nd ed.). New York: McGraw-Hill.
     Emauel, R. C. & Potter, W. J. (1992). Do students style prefer-ences differ by grand level, orientation toward college, and aca-demic major? Research in Higher Education, 33(3),395-414.
     Grant, R.(1989). Woman teachers` career pathways: Toward an alternative model of `career`. In S. Acker(ED.), Teachers, gender and career. 35-50. New York: The Femel Press.
     Homan, R. (1991). The Ehtics of Social Research, London: longman.
     Jick, T. D.(1979). Mixing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Methods: Triangulation in Action.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24,602-611.
     Lammers, J. C. (1991). Attitudes, motives, and demographic predictors of volonteer commitment and service duration. Social Service Research, 14(3/4), 125-139.
     Maccoby, E. E., & Jacklin, C. N.(1974). The psychology of sex differences. Standford, CA: Standford Univ. Press.
     Mathews, D. (1985). We the People. National Frum, 64(4),46-48. Moustakas, C. (1994a). Phenomenological research methods. Newbury Park, CA: Sage Publication, Inc.
     Moustakas, C. (1994b). Phenomenological research methods. Thousand Oaks/London/ New Delhi: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and pro-fessional Publisher.
     Oberman & Jesselson, R. (1996). Matrix Of Tensions: A Model Of Mothering. Psychology Of Women Quarterly, 20, 341-359
     Oliver, L. P. (1987). Study Circle: Coming Together for Personal Growth and Social Change. Washington, D.C.: Seven Locks Press.
     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1977). Learning Opportunities for Adult. Paris: OECD.
     Patton, Michael Quinn(1990). Qualitative Evaluation and Research Methods, 2nd ed. Newbury PARK, CA: Sage.
     Reimer, J.W.(1977)Varieties of Opportunistic Research. Urban Life. (5), 467-477.
     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 Scientific and Scientific Cultural Organization(1979). Women, Education, equality: A Decade of experiment. Paris: Unesco.
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