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Citation Infomation

  • No doi shows Citation Infomation
題名 臺北市國民小學與社區資源共享之研究
作者 張碩玲
Chang, Shuo-Ling
貢獻者 湯志民
張碩玲
Chang, Shuo-Ling
關鍵詞 社區
學校資源
社區資源
資源共享
community
school resources
community resources
resource sharing
日期 2001
上傳時間 15-Apr-2016 16:00:53 (UTC+8)
摘要 本研究的研究目的有六,首先,探討國民小學與社區資源共享的理論基礎;其二,研究臺北市國民小學與社區資源共享的情形;其三,瞭解臺北市國民小學與社區資源共享的相關作法;其四,分析學校行政人員、教師和社區人士對臺北市國民小學與社區資源共享的看法;其五,探析臺北市國民小學與社區資源共享的困難所在;其六,綜合研究發現,提出對臺北市國民小學與社區資源共享的建議。為達此研究目的,本研究進行相關文獻探討,並針對臺北市公立國民小學所屬社區進行訪談和問卷調查。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三民書局大辭典編纂委員會(民74)。大辭典。臺北:三民書局。
     王文科(民88)。教育研究法。臺北:五南圖書公司。
     王國聯(民84)。社區發展與學校社區工作。載於中華民國社區教育學會主編,學校社區化(第35-52頁)。臺北:師大書苑。
     王秋絨(民86)。社區教育模式與發展。臺北:師大書苑。
     光復書局大美百科全書編輯部編譯(民79)。大美百科全書。臺北:光復書局。
     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會(民85a)。教育改革總報告書。臺北: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會。
     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會(民85b)。教育改革第三期報告書。臺北: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會。
     李建興(民84)。學校應成為社區文化堡壘。載於中華民國社區教育學會主編,學校社區化(第9-16頁)。臺北:師大書苑。
     呂祝義(民83)。國民中學學校環境、社區環境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吳宗立(民88)。學校與社區關係的經營。中等教育,50(6),19-25。
     吳清山(民85)。學校行政。臺北:心理出版社。
     林振春(民86a)。學校社區化。國民教育,37(6),7-15。
     林振春(民86b)。社區終身學習的困境與展望。社教雙月刊,82,28-35。
     林振春(民87)。社區營造的教育策略。臺北:師大書苑。
     林振春(民88)。從社區與學校互動談如何落實學校社區化。中等教育,50(6),7-11。
     林清江(民75)。教育社會學。臺北:臺灣書店。
     林勝義(民84)。學校辦理社會教育-理論與實務。臺北:師大書苑。
     周何主編(民79)。國語活用辭典。臺北:五南圖書公司。
     洪哲義(民86)。社區與學校。臺灣教育月刊,558,20-27。
     范琳珮(民84)。從社區發展需求探討國民小學校園開放與規劃-以幸安/和安、日新/建成、清江/奇岩為例。國立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姜文閩譯(Dewey,J.著)(民81)。經驗與教育。臺北:五南圖書公司。
     梁茂森(民79)。學校與社區關係之探研。教育文粹,19,69-81。
     徐薇(民88)。臺北縣國民小學教師運用社區教學資源之調查研究。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秦夢群(民87a)。教育行政-實務部分。臺北:五南圖書公司。
     秦夢群(民87b)。教育行政-理論部分。臺北:五南圖書公司。
     高強華(民86)。創造學校與社區互動的新境界。臺灣教育月刊,558,2-9。
     教育百科辭典編審委員會主編(民83)。教育百科辭典。臺北:五南圖書公司。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編委會(民70)。重編國語辭典。臺北:商務印書館。
     教育部統計處網頁http://www.edu.tw/statistics/index.htm
     連寬寬(民84)。故鄉的芬芳。載於臺北市政府教育局主編,倘佯田園、追求成長-臺北市郊區九所國民小學田園教學專輯(第16-21頁)。臺北:臺北市教育局。
     張之傑和黃台香主編(民75)。百科大辭典。臺北:名揚出版社。
     張幸愉(民83)。國民小學運用社區資源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張新松(民72)。國民中學利用社區資源之途徑。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張德永(民84)。學校社區化、社區學校化-創造學校、社區雙贏的新時代。載於中華民國社區教育學會主編,學校社區化(第165-196頁)。臺北:師大書苑。
     陳任廣和楊義明編譯(民78)。英漢教育辭典。臺北:五洲出版社。
     陳奎□(民84)。教育社會學。臺北:三民書局。
     陳峰津(民61)。杜威教育思想之研究。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陳蕙君(民87)。運用社區資源,充實學習內容。資優教育,67,28-31。
     陳慧玲(民79)。國民小學推展學校公共關係之理論與實務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湯志民(民89)。學校空間革新的思維-「人-境」互動。載於中華民國學校建築研究學會主編,二十一世紀的學校建築與設施(第15-62頁)。臺北:中華民國學校建築研究學會。
     湯志民和王馨敏(民89)。學校建築與社區空間資源共享之探討。載於中華民國學校建築研究學會主編,二十一世紀的學校建築與設施(第163-184頁)。臺北:中華民國學校建築研究學會。
     湯梅英(民86)。學校社區化-舊觀念?新口號?教育資料與研究,15,2-8。
     黃世孟和李永展(民85)。國民學校與鄰近社區資源共享模式之研究。臺北: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楊文雄(民76)。系統理論和系統方法的概念在教育行政上的應用。教育學刊,7,32-70。
     詹棟樑(民84)。學校社區化的兒童教育功能。載於中華民國社區教育學會主編,學校社區化(第53-81頁)。臺北:師大書苑。
     臺北市政府教育局網站http://www.edunet.taipei.gov.tw/
     趙一葦(民87)。當代教育哲學大綱。臺北:正中書局。
     歐用生(民83)。初等教育的課程與教學。載於王家通主編,初等教育(第241-275頁)。臺北:師大書苑。
     鄭琇玲(民84)。臺北市九所國民小學辦理田園教學實施現況暨檢討建議。載於臺北市政府教育局主編,倘佯田園、追求成長-臺北市郊區九所國民小學田園教學專輯(第8-15頁)。臺北:臺北市教育局。
     鄭熙彥(民83)。學校教育與社區發展。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
     蔡宏進(民85)。社區原理。臺北:三民書局。
     謝文全(民74)。教育行政-理論與實務。臺北:文景出版社。
     謝金青(民80)。從社區資源談國民小學教育功能提升的有效途徑。國立教育資料館館訊,13,55-58。
     閻自安(民88)。學校社區化之基本理念、策略與實施。國教學報,11,307-331。
     韓景春(民85)。實用主義的教育哲學。載於邱兆偉主編,教育哲學(第81-120頁)。臺北:師大書苑。
     蕭玉煌(民85)。社區學校化與社區發展。載於中華民國社區教育學會主編,社區學校化(第105-131頁)。臺北:心理出版社。
     蕭道宏主編(民84)。社區家庭教育行政實務手冊。臺北:臺北市教育局。
     龍冠海主編(民79)。雲五社會科學大辭典第1冊。臺北:商務印書館。
     羅竹風主編(民86)。漢語大辭典第十卷。臺北:東華書局。
     二、英文部分
     Abrams, L. S.,& Gibbs, J. T.(2000). Planning for school change school-community collaboration in a full-service elementary school. Urban Education,35(1),79-103.
     Brubaker, C. W.(1998). Planning and designing schools. New York:McGraw-Hill.
     Design ideas for school of 21st century(1998). American School & University, 70(5), 18-30.
     DeStefano, J. R. ,Van Hook, M. A. , & Draht, S.(2000). The future connection. American School & University, 72(5), 24-25.
     Dewey, J.(1955). Democracy and education. New York : Columbia University.
     Fanning, R. H. ,& Howey, C. E.(2000). The jewel of the community. American School & University, 72(5), 20-21.
     Fullan, M. G.,& Miles, M. B.(1992). Getting reform right: What works and what doesn’t. Phi Delta Kappan,73(10),744-752.
     Gallagher, D. R. , Bagin, D. ,& Kinderd, L. W.(1997). The school and community relations(6th ed). Boston : Allyn and Bacon.
     Havighurst, R. J. ,& Neugarten, B. L.(1975). Society and education(4th ed). Boston : Allyn and Bacon.
     Jones, S. C. ,& Stoodley, J.(1999). Community of caring : A character education program designed to integrate values into a school community. NASSP Bulletin,8(609), 46-51.
     Kuper, A. ,& Kuper, J.(Eds.)(1996). The Social science encyclopedia. New York: Routledge.
     Meek, A.(1995). Designing places for learning. Alexandria, VA.: Association for Supervision an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Oldroyd, D., Elsner, D.,& Poster, C.(1996). Education management today : A concise dictionary and guild. London : Paul Chapman Publishing Ltd.
     Parson, S. R.(1999). Transforming schools into community learning centers. Larchmont, NY:Eye on Education.
     Poster, C.(1982). Community education, its development and management. London:Heinemann Educational Books.
     Ringers, J.(1996). Community center schools for today. Educational Facility Planner, 33(3),6-8.
     Saxe,R.W.(1975). School-community interaction. Berkeley, CA. : McCutchan.
     Sergiovanni, T. J. (1994). Building community in schools. San Francisco : Jossey-Bass.
     Simpson, J. A. ,& Weiner, E. S. C.(1989). The 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 New York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Stockard, J. ,& Mayberry, M.(1992). Effective educational environment. Newbury Park, CA. : Corwin Press.
     The new Webster`s dictionary(1997). Danbury, CO. : Lexicon Publications.
     Townsend, T.(1994). Effective schooling for the community : Core-plus education. London ; New York : Routledge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教育學系
88152007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A2002001329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湯志民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張碩玲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Chang, Shuo-Lingen_US
dc.creator (作者) 張碩玲zh_TW
dc.creator (作者) Chang, Shuo-Lingen_US
dc.date (日期) 2001en_US
dc.date.accessioned 15-Apr-2016 16:00:53 (UTC+8)-
dc.date.available 15-Apr-2016 16:00:53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15-Apr-2016 16:00:53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A2002001329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84894-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教育學系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88152007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本研究的研究目的有六,首先,探討國民小學與社區資源共享的理論基礎;其二,研究臺北市國民小學與社區資源共享的情形;其三,瞭解臺北市國民小學與社區資源共享的相關作法;其四,分析學校行政人員、教師和社區人士對臺北市國民小學與社區資源共享的看法;其五,探析臺北市國民小學與社區資源共享的困難所在;其六,綜合研究發現,提出對臺北市國民小學與社區資源共享的建議。為達此研究目的,本研究進行相關文獻探討,並針對臺北市公立國民小學所屬社區進行訪談和問卷調查。zh_TW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封面頁
     證明書
     致謝詞
     論文摘要
     目錄
     表目錄
     圖目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第二節 研究問題與範圍
     第三節 研究架構
     第四節 專有名詞釋義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學校與社區資源共享之基本概念
     第二節 學校與社區資源共享之理論基礎
     第三節 學校與社區資源共享之相關研究
     第四節 學校與社區資源共享之相關作法
     第三章 研究設計
     第一節 研究方法
     第二節 研究對象
     第三節 研究工具
     第四節 研究步驟
     第五節 資料分析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第一節 開放之學校資源調查分析與討論
     第二節 問卷調查結果分析與討論
     第三節 訪問結果分析與討論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
     第二節 建議
     參考書目
     中文部分
     英文部分
     附錄
     附錄一 台北市立各級學校校園開放實施要點
     附錄二 學校人員版問卷
     附錄三 社區人士版問卷
     附錄四 專家效度推薦函
     附錄五 專家效度學校人員版問卷
     附錄六 專家效度社區人士版問卷
     附錄七 訪問表
     附錄八 學校開放資源調查表
     附錄九 問卷調查推薦函
     附錄十 問卷發放與填答說明
     附錄十一 教育系公文
zh_TW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A2002001329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社區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學校資源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社區資源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資源共享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community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school resources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community resources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resource sharingen_US
dc.title (題名) 臺北市國民小學與社區資源共享之研究zh_TW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_US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三民書局大辭典編纂委員會(民74)。大辭典。臺北:三民書局。
     王文科(民88)。教育研究法。臺北:五南圖書公司。
     王國聯(民84)。社區發展與學校社區工作。載於中華民國社區教育學會主編,學校社區化(第35-52頁)。臺北:師大書苑。
     王秋絨(民86)。社區教育模式與發展。臺北:師大書苑。
     光復書局大美百科全書編輯部編譯(民79)。大美百科全書。臺北:光復書局。
     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會(民85a)。教育改革總報告書。臺北: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會。
     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會(民85b)。教育改革第三期報告書。臺北: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會。
     李建興(民84)。學校應成為社區文化堡壘。載於中華民國社區教育學會主編,學校社區化(第9-16頁)。臺北:師大書苑。
     呂祝義(民83)。國民中學學校環境、社區環境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吳宗立(民88)。學校與社區關係的經營。中等教育,50(6),19-25。
     吳清山(民85)。學校行政。臺北:心理出版社。
     林振春(民86a)。學校社區化。國民教育,37(6),7-15。
     林振春(民86b)。社區終身學習的困境與展望。社教雙月刊,82,28-35。
     林振春(民87)。社區營造的教育策略。臺北:師大書苑。
     林振春(民88)。從社區與學校互動談如何落實學校社區化。中等教育,50(6),7-11。
     林清江(民75)。教育社會學。臺北:臺灣書店。
     林勝義(民84)。學校辦理社會教育-理論與實務。臺北:師大書苑。
     周何主編(民79)。國語活用辭典。臺北:五南圖書公司。
     洪哲義(民86)。社區與學校。臺灣教育月刊,558,20-27。
     范琳珮(民84)。從社區發展需求探討國民小學校園開放與規劃-以幸安/和安、日新/建成、清江/奇岩為例。國立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姜文閩譯(Dewey,J.著)(民81)。經驗與教育。臺北:五南圖書公司。
     梁茂森(民79)。學校與社區關係之探研。教育文粹,19,69-81。
     徐薇(民88)。臺北縣國民小學教師運用社區教學資源之調查研究。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秦夢群(民87a)。教育行政-實務部分。臺北:五南圖書公司。
     秦夢群(民87b)。教育行政-理論部分。臺北:五南圖書公司。
     高強華(民86)。創造學校與社區互動的新境界。臺灣教育月刊,558,2-9。
     教育百科辭典編審委員會主編(民83)。教育百科辭典。臺北:五南圖書公司。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編委會(民70)。重編國語辭典。臺北:商務印書館。
     教育部統計處網頁http://www.edu.tw/statistics/index.htm
     連寬寬(民84)。故鄉的芬芳。載於臺北市政府教育局主編,倘佯田園、追求成長-臺北市郊區九所國民小學田園教學專輯(第16-21頁)。臺北:臺北市教育局。
     張之傑和黃台香主編(民75)。百科大辭典。臺北:名揚出版社。
     張幸愉(民83)。國民小學運用社區資源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張新松(民72)。國民中學利用社區資源之途徑。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張德永(民84)。學校社區化、社區學校化-創造學校、社區雙贏的新時代。載於中華民國社區教育學會主編,學校社區化(第165-196頁)。臺北:師大書苑。
     陳任廣和楊義明編譯(民78)。英漢教育辭典。臺北:五洲出版社。
     陳奎□(民84)。教育社會學。臺北:三民書局。
     陳峰津(民61)。杜威教育思想之研究。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陳蕙君(民87)。運用社區資源,充實學習內容。資優教育,67,28-31。
     陳慧玲(民79)。國民小學推展學校公共關係之理論與實務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湯志民(民89)。學校空間革新的思維-「人-境」互動。載於中華民國學校建築研究學會主編,二十一世紀的學校建築與設施(第15-62頁)。臺北:中華民國學校建築研究學會。
     湯志民和王馨敏(民89)。學校建築與社區空間資源共享之探討。載於中華民國學校建築研究學會主編,二十一世紀的學校建築與設施(第163-184頁)。臺北:中華民國學校建築研究學會。
     湯梅英(民86)。學校社區化-舊觀念?新口號?教育資料與研究,15,2-8。
     黃世孟和李永展(民85)。國民學校與鄰近社區資源共享模式之研究。臺北: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楊文雄(民76)。系統理論和系統方法的概念在教育行政上的應用。教育學刊,7,32-70。
     詹棟樑(民84)。學校社區化的兒童教育功能。載於中華民國社區教育學會主編,學校社區化(第53-81頁)。臺北:師大書苑。
     臺北市政府教育局網站http://www.edunet.taipei.gov.tw/
     趙一葦(民87)。當代教育哲學大綱。臺北:正中書局。
     歐用生(民83)。初等教育的課程與教學。載於王家通主編,初等教育(第241-275頁)。臺北:師大書苑。
     鄭琇玲(民84)。臺北市九所國民小學辦理田園教學實施現況暨檢討建議。載於臺北市政府教育局主編,倘佯田園、追求成長-臺北市郊區九所國民小學田園教學專輯(第8-15頁)。臺北:臺北市教育局。
     鄭熙彥(民83)。學校教育與社區發展。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
     蔡宏進(民85)。社區原理。臺北:三民書局。
     謝文全(民74)。教育行政-理論與實務。臺北:文景出版社。
     謝金青(民80)。從社區資源談國民小學教育功能提升的有效途徑。國立教育資料館館訊,13,55-58。
     閻自安(民88)。學校社區化之基本理念、策略與實施。國教學報,11,307-331。
     韓景春(民85)。實用主義的教育哲學。載於邱兆偉主編,教育哲學(第81-120頁)。臺北:師大書苑。
     蕭玉煌(民85)。社區學校化與社區發展。載於中華民國社區教育學會主編,社區學校化(第105-131頁)。臺北:心理出版社。
     蕭道宏主編(民84)。社區家庭教育行政實務手冊。臺北:臺北市教育局。
     龍冠海主編(民79)。雲五社會科學大辭典第1冊。臺北:商務印書館。
     羅竹風主編(民86)。漢語大辭典第十卷。臺北:東華書局。
     二、英文部分
     Abrams, L. S.,& Gibbs, J. T.(2000). Planning for school change school-community collaboration in a full-service elementary school. Urban Education,35(1),79-103.
     Brubaker, C. W.(1998). Planning and designing schools. New York:McGraw-Hill.
     Design ideas for school of 21st century(1998). American School & University, 70(5), 18-30.
     DeStefano, J. R. ,Van Hook, M. A. , & Draht, S.(2000). The future connection. American School & University, 72(5), 24-25.
     Dewey, J.(1955). Democracy and education. New York : Columbia University.
     Fanning, R. H. ,& Howey, C. E.(2000). The jewel of the community. American School & University, 72(5), 20-21.
     Fullan, M. G.,& Miles, M. B.(1992). Getting reform right: What works and what doesn’t. Phi Delta Kappan,73(10),744-752.
     Gallagher, D. R. , Bagin, D. ,& Kinderd, L. W.(1997). The school and community relations(6th ed). Boston : Allyn and Bacon.
     Havighurst, R. J. ,& Neugarten, B. L.(1975). Society and education(4th ed). Boston : Allyn and Bacon.
     Jones, S. C. ,& Stoodley, J.(1999). Community of caring : A character education program designed to integrate values into a school community. NASSP Bulletin,8(609), 46-51.
     Kuper, A. ,& Kuper, J.(Eds.)(1996). The Social science encyclopedia. New York: Routledge.
     Meek, A.(1995). Designing places for learning. Alexandria, VA.: Association for Supervision an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Oldroyd, D., Elsner, D.,& Poster, C.(1996). Education management today : A concise dictionary and guild. London : Paul Chapman Publishing Ltd.
     Parson, S. R.(1999). Transforming schools into community learning centers. Larchmont, NY:Eye on Education.
     Poster, C.(1982). Community education, its development and management. London:Heinemann Educational Books.
     Ringers, J.(1996). Community center schools for today. Educational Facility Planner, 33(3),6-8.
     Saxe,R.W.(1975). School-community interaction. Berkeley, CA. : McCutchan.
     Sergiovanni, T. J. (1994). Building community in schools. San Francisco : Jossey-Bass.
     Simpson, J. A. ,& Weiner, E. S. C.(1989). The 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 New York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Stockard, J. ,& Mayberry, M.(1992). Effective educational environment. Newbury Park, CA. : Corwin Press.
     The new Webster`s dictionary(1997). Danbury, CO. : Lexicon Publications.
     Townsend, T.(1994). Effective schooling for the community : Core-plus education. London ; New York : Routledge
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