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Citation Infomation

  • No doi shows Citation Infomation
題名 兩岸關係對外人來台投資的影響(1991-2000年)
作者 沈景愷
貢獻者 顏良恭
沈景愷
關鍵詞 兩岸關係
外來投資
日期 2001
上傳時間 15-Apr-2016 16:04:00 (UTC+8)
摘要 本研究分別針對各變數(X1:全球外資成長趨勢;X2:兩岸關係情勢;X3台灣內部政局穩定性;X4:台灣經濟成長率)對外人來台投資(FDI)之影響度加以實證。其中「兩岸關係」對於台灣外資的流入是否產生影響更是本研究探討的重點所在。研究結果顯示:
     一、在「兩岸關係」與「國內政局穩定性」對台灣外資是否產生影響部分,研究結果:此兩項政治性因素對台灣的外資是有正向的影響,但此效果並不明顯。所以基本上政治性因素愈穩定應愈有利於台灣外資的流入,反之則不利於台灣外資的增加,不過此影響效果並未達到顯著性,因此可以發現在單一年度裡96年台海飛彈危機時所造成的兩岸關係緊張的確影響了這個年度的外資,比起它的上一年度要減少得許多之情況非常明顯,但是若從整體十個年度的範圍來看,則兩岸關係對於台灣外資的影響,雖是呈現了正向相關,可是此正向影響並未達到顯著性效果。所以「兩岸關係」與「國內政局穩定性」此二因素對外人是否來台投資而言應是參考因素之一,而非必然做為決定來台投資與否的主要考量。
     二、就全球外資成長趨勢與台灣外資變化的部分,全球外資成長趨勢這一項變數對於外人來台投資的變化有顯著正面效果。此說明了台灣外資的成長變化深受國際環境正向且顯著的影響。國際環境近幾十年的情況處於急速自由化與全球化的潮流之中,台灣外資的發展既深受這股潮流的影響,那麼政府近幾十年來所推動的外資政策或經濟政策的走向也應該必須配合著這股潮流的進展,才能夠促使台灣外資的增加,並發展台灣的經濟。事實上台灣近幾十年來經濟發展過程中政府經濟方面的作為的確是與世界經濟自由化的潮流相配合的。因為戰後台灣五十年來的經貿政策,乃是從政府高度的干預(intervention),到逐漸自由化(liberalization)的轉變過程,此舉措相當程度地配合著整個國際大環境自由化、全球化的潮流。如今的研究發現正可以印證台灣近五十年來這種經貿政策逐漸自由化之方向的正確性,與受國際環境影響時,為了持續台灣經濟的發展,政府所不得不採取這種政策走向的必然性。
     三、1991∼2000年間,台灣經濟成長的表現,對吸引外資的部分,研究結果顯示具有正向影響,不過此正向影響效果並未達到顯著性。這表示台灣經濟成長這十年來的表現不算是吸引外人來台投資的主要原因。但它們之間的相互性基本上仍存在著正向相關的關係。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份
     ◎中央銀行經濟研究處(1976),中華民國國際收支平衡表。台北。
     ◎方珍玲,王政忠(1999),「政府開放外資券商對國內證券業生態之影響」,景文技術學院學報(台北)第9卷第3期,PP.109∼114。
     ◎中華民國主計處,國民經濟動向統計季報。90年,2月,頁8∼18。
     ◎中華民國經濟部投資業務處編(1997),中華民國廠商海外投資指引, P1。
     ◎台灣經濟研究院編撰(1999),兩岸經貿統計月報,行政院大陸委員會印行。
     ◎台灣經濟研究編撰,國際經濟情勢週報第1311期,1366期,經建會印行。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跨越歷史的鴻溝-兩岸交流十年的回顧與前瞻,頁405∼416。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網路資料,「民眾對當前兩岸關係之看法」民意調查結果摘要,2000/7/14,網址:http://www.mac.gov.tw/mlpolicy/pos/900325/po9003ch.htm
     ◎邱德宏,台灣的大陸經貿政策(1987∼1998)暨南大學公行所、碩士論文,頁109。
     ◎杜震華(1988),「直接外來投資對台灣的投資效果」,中央研究院經濟研所,研討論文。
     ◎杜震華(1989),「直接外來投資與台灣的民間固定投資」,台灣貿易與匯率問題研討會,中央研究院經濟研究所。
     ◎邵宗海,兩岸關係-兩岸共識與兩岸歧見,台北:五南出版。民87年,附錄:頁523∼572。
     ◎林彩梅,多國籍企業論,五南,台北,民國79年,頁5-12。
     ◎吳怡靜(1996),「台灣競爭力成績單:排名滑落,警訊頻傳」,天下雜誌,民國85年,7月,頁50。
     ◎吳榮義、王連常福、周添城和李昭考(1980),「美商投資對我國經濟之影響」,中央研究院美國文化研究所。
     ◎何棟欽(2000),「外資流入新興市場的研究-兼論我國外資管理政策」,台北:證券金融第67期,PP.81∼111。
     ◎林盛萱(1995),「發展中國家政治能力-外資與外之間的中介因素」,公共政策學報(台北)第16期,PP.265∼284。
     ◎林鴻儒(1993),「外資廠商在我國電子工業發展歷程中之角色探討」,新電子科技雜誌(台北)第85期,PP.167∼177。
     ◎席代麟(1990),外資與政治變遷-台灣個案研究,政治大學政治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高長,「台海兩岸貿易相互依賴對台灣經濟發展的影響」,國立政治大學學報第六十六期,頁139∼142。
     ◎徐東海,「現階段兩岸經貿關係之評與展望」,共黨問題研究,23卷6期,1997年6月,頁4。
     ◎高朗(1998),「從整合理論分析兩岸間整合的條件與困境」。台北,台灣大學。
     ◎陳一如;謝秀津(1999)「臺灣股票上市公司的外資持股比例對其股價之影響」,臺灣經濟金融月刊第35卷第11期,PP.85∼96。
     ◎國防部,中華民國八十一∼八十九年國防報告書(台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
     ◎康信鴻(1991),「從費雪林的資本理論談六年國建計劃是否應讓外資參與」。基層金融(台北)第22期,PP.133∼136。
     ◎陳祥明,「一個分治的中國」?「戒急用忍」、「新三不」與「戰區飛彈防禦(TMD)」的深入報導,國立台灣大學新聞所碩士論文,民國88年。
     ◎張戌誼(1996),「兩岸擦槍,外資熄火?」,天下雜誌(台北)。第179期,PP.84∼89。
     ◎張亞中、李英明,中國大陸與兩岸關係概論。台北:生智出版公司,民國89年,頁307∼321。
     ◎張慧英,李登輝:1988∼2000執政十二年,台北:天下遠見出版。民89年。
     ◎張讚合,兩岸關係變遷史,台北:周知文化出版。民國85年,頁405∼406。
     ◎連怡欣(1997),外人對台直接投資影響因素之總體分析,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學系未出版碩士論文。
     ◎陳添枝;蘇顯揚(1989),「台灣對外投資的起因」,台灣貿易與匯率問題研討會,中央研究院經濟研究所。
     ◎陳惠雪(1990),直接外人投資、經濟發展與租稅獎勵效果-台灣之實證分析,政治大學財政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許源派,兩岸政治經濟互動關係之分析(1979∼1992),台北;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碩士論文,1993年12月。
     ◎陳慧玫(1999),「開放外資對國內證券市之影響」,國立臺北商專學報第53期,PP.99∼117。
     ◎陳靜怡(1996),台灣製造業生產力分析-外人直接投資與出口表現的比較,國立中央大學產業經濟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黃文虎(1998),政治風險對外人直接投資的影響,東海大學管理研究所。
     ◎黃昆輝,大陸政策與兩岸關係,行政院大陸委員會所印行的小冊,民國80年10月出版,頁2。
     ◎黃國光編著,SPSS與統計原理剖析。台北:松崗,民國89年。
     ◎黃俊隆(1997),外資與台灣經濟發展之研究,政治大學國際貿易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黃耀祺(1998),台灣經貿自由化政策之政治經濟分析,國立台灣大學政治所碩士論文。
     ◎馮國豪(1992),「國發中國家外資、外授運用之理論與實際-我國『十九點財經改革方案』形成背景之分析」,東南學報第15期,PP.173∼187。
     ◎黃嘉與、許月瑜(1999),「外資對台灣股票市場的影響」,台北銀行月刊第29卷第4期,PP.58∼71。
     ◎楊中美,李登輝 V.S. 江澤民,台北:時報文化,民國89年,頁327∼334。
     ◎褚延正(1993),台灣地區國家、外資與本地私人資本間關係之政經分析,1949∼1987,國立台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P.24。
     ◎鄒孟文(1996),外人直接投資對台灣製造業技術引進波及效果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商學研究所未出版博士論文。
     ◎鄒孟文、劉錦添(1997),「外人直接投資對台灣製造業波及效果之實證」,經濟論文叢刊,第25卷第2期,PP.155∼181。
     ◎劉泰英、詹逢星,經濟學原理,台北:五南出版,頁579。
     ◎蔡攀龍(1987),「外人直接投資需求面因素-台灣實證研究」,第五次社會科學研討會論文集,中央研究院三民主義研究所。
     ◎錦繡出版事業公司,台灣全記錄1500B.C∼1999A.D。
     ◎薛琦(1978a),「我國外資廠商出口傾向的研究-兼論我國吸引外資的因素」,台北市銀行月刊,第9卷第11期,民國67年,PP.12∼20。
     ◎薛琦(1978b),「外人投資對我國經濟的影響及檢討」。台北:行政院研究考會。
     ◎薛琦(1983),「直接外人投資,技術移轉與台灣的工業發展」,台灣工業發展會議,中央研究院經濟研究所。
     二、英文部分
     ◎Aharoni, Y.,(1966),The Forengn Investment Decision Process,Boston:Harvard University Graduate School of Business.
     ◎Basi,R. S,Determinants of United States Private Direct Investment in Forengn Countries,Kent,Ohio:Kent State University Press.
     ◎Bradley,T.L(1977),“Managing against expropriation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 July-August,PP.75∼ 83.
     ◎Buckley P.J. and M.C. Casson(1976),The Future of the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 New York:Holmes & Meier Publishers.
     ◎Dunning,J.H.(1973),The Determinants of International Production Oxford Economic Papers,25.PP.289∼336.
     ◎Dunning,J.H.(1985),Multination,Enterprise, Economic Structure, and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New York:Wiley.
     ◎Dunning , J.H.(1988),“The Eclectic Paradigm of International Production:A Restatement and Some Possible Extension, ”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 19:2, 1-31.
     ◎Fatehi,K. and M. H. Safizadeh (1989),“The Association Between Political Instability and Flow of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Management International Review,Vol.29,pp.4∼13.
     ◎Fatehi,K and M. H. Safizadeh(1994),“ The Effect of Sociopolitical Instability on the Flow of Different Types of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Vol.31,PP.65∼73.
     ◎Grosse,R.and L. J. Trevino (1996),“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in the United States:An Analysis by Covntry of Origin”,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 ,Vol. 27,PP.139∼155.
     ◎Hymen, Stephen(1960), The International Operations of National Firms:A Study of Direct Investment , Doctoral Dissertation,MIT.
     ◎IMD(1996)The World Competitiveness Yearbook.
     ◎IMD(2000)The World Competitiveness Yearbook.
     ◎Isard, W. (1977), Location Theory, Agglomeration, and the Pattern of World Trade, in Bertil Ohlin(ed), The International Allocation of Economic Activity,Oxford:Clarendon press.
     ◎Jocoby,N. H. (1966),U.S. Aid to Taiwan,Praeger Publishing Co..
     ◎John D. Daniels, Lee H. Radebaugh, International Business:Environments and Operations, Addison-Wesley Pub.,Reading,Mass , 1992.
     ◎Kobrin,Stephen J(1976),“The Environment Detements of Foreign Direct Manufacturing Investment-An Ex Empirical Analysis,”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7:2,pp.29-39.
     ◎Kobrin,S. J.(1982),Managing Political Risk Assessment. Strategic response to environmental change,Berkeley: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Kuznets,S.(1979), Growth and Stucture Shifts, in Galenson.
     ◎Nigh,D.(1985),“The Effect of Policy Events on United States Direct Foreign Investment A Pooled Time-series Cross-sectional Analysis.”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16:1 pp.1-17.
     ◎Ragazzi,Giorgio.(1973),Theories of the Determinants of Direct Foreign Investment IMF Staff Papers,20.PP.471∼99.
     ◎Root,Frandlin R,(1978),“The Influence of Policy Instruments on Manufacturing Direct Foreign Investment in Developing Counties.”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9:3,pp.81-93.
     ◎Root,F. R. and A. Ahmed(1979) Empirical Determinants of Manufacturing Direct Foreign Investment in Developing Countries,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Cultural Change,Vol.27(1),PP.751∼767.
     ◎Schollhammer,H. and D. Nigh(1984),“The Effect of Political Events on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s” by German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Management Intermational Review,Vol.24(1)PP.18∼40.
     ◎Schreiber, J. D.(1970),U.S. Corporate Investment in Taiwan,Cambridge,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Simon,J. D. (1982),“Political Risk Assessment:Past Trends and Futuer Prospects,Columbia Journal of World Business,Autumn,pp.62-70.”
     ◎Stoneman C. , (1975), “Foreign Capital and Economic Growth,” World Development, Vol. 3.
     ◎Tallmn, S. B. (1988)“Home Country Political Risk an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in the United States”,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Vol.19,PP219∼234.
     ◎Taylor , Charles H. & Hudson , Michael C. et. al. 1972 World Handbook of Political and Social Indicators. New Haven:Yale Vniversity Press.
     ◎UNCTAD , World Investment Report , 2000.
     ◎Vernon,R.(1966),“International Investment and International Trade in the Product Cycle”,Quarter Journal of Economics,Vol.80,PP.190∼207.
     ◎Wang,Z. Q. and N. J. Swain(1996),“The Determinants of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in Transforming Economies:Empirical Evidenec from Hungary and China”,Weltwirtschaftlices Archiv,Vol.132,PP.359∼382.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政治學系
88252008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A2002001186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顏良恭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沈景愷zh_TW
dc.creator (作者) 沈景愷zh_TW
dc.date (日期) 2001en_US
dc.date.accessioned 15-Apr-2016 16:04:00 (UTC+8)-
dc.date.available 15-Apr-2016 16:04:00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15-Apr-2016 16:04:00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A2002001186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84978-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政治學系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88252008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本研究分別針對各變數(X1:全球外資成長趨勢;X2:兩岸關係情勢;X3台灣內部政局穩定性;X4:台灣經濟成長率)對外人來台投資(FDI)之影響度加以實證。其中「兩岸關係」對於台灣外資的流入是否產生影響更是本研究探討的重點所在。研究結果顯示:
     一、在「兩岸關係」與「國內政局穩定性」對台灣外資是否產生影響部分,研究結果:此兩項政治性因素對台灣的外資是有正向的影響,但此效果並不明顯。所以基本上政治性因素愈穩定應愈有利於台灣外資的流入,反之則不利於台灣外資的增加,不過此影響效果並未達到顯著性,因此可以發現在單一年度裡96年台海飛彈危機時所造成的兩岸關係緊張的確影響了這個年度的外資,比起它的上一年度要減少得許多之情況非常明顯,但是若從整體十個年度的範圍來看,則兩岸關係對於台灣外資的影響,雖是呈現了正向相關,可是此正向影響並未達到顯著性效果。所以「兩岸關係」與「國內政局穩定性」此二因素對外人是否來台投資而言應是參考因素之一,而非必然做為決定來台投資與否的主要考量。
     二、就全球外資成長趨勢與台灣外資變化的部分,全球外資成長趨勢這一項變數對於外人來台投資的變化有顯著正面效果。此說明了台灣外資的成長變化深受國際環境正向且顯著的影響。國際環境近幾十年的情況處於急速自由化與全球化的潮流之中,台灣外資的發展既深受這股潮流的影響,那麼政府近幾十年來所推動的外資政策或經濟政策的走向也應該必須配合著這股潮流的進展,才能夠促使台灣外資的增加,並發展台灣的經濟。事實上台灣近幾十年來經濟發展過程中政府經濟方面的作為的確是與世界經濟自由化的潮流相配合的。因為戰後台灣五十年來的經貿政策,乃是從政府高度的干預(intervention),到逐漸自由化(liberalization)的轉變過程,此舉措相當程度地配合著整個國際大環境自由化、全球化的潮流。如今的研究發現正可以印證台灣近五十年來這種經貿政策逐漸自由化之方向的正確性,與受國際環境影響時,為了持續台灣經濟的發展,政府所不得不採取這種政策走向的必然性。
     三、1991∼2000年間,台灣經濟成長的表現,對吸引外資的部分,研究結果顯示具有正向影響,不過此正向影響效果並未達到顯著性。這表示台灣經濟成長這十年來的表現不算是吸引外人來台投資的主要原因。但它們之間的相互性基本上仍存在著正向相關的關係。
zh_TW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封面頁
     證明書
     論文摘要
     目錄
     表目錄
     圖目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
     第二節 研究問題與目的
     第二章 文獻回顧
     第一節 名詞界定
     第二節 對外投資理論回顧
     第三節 外人來台投資之相關研究回顧
     第三章 研究方法、研究架構與研究流程
     第一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的說明
     第二節 研究架構與分析變數說明
     第三節 研究流程
     第四章 兩岸關係發展與外人來台投資的變化
     第一節 兩岸關係的回顧(1991∼2000年)
     第二節 外人來台投資的變化(1991∼2000年)
     第三節 小結
     第五章 實證研究與結果分析
     第一節 各變數量化資料的整理與說明
     第二節 實證結果與分析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研究發現
     第二節 後續研究建議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二、英文部分
     附錄
zh_TW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A2002001186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兩岸關係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外來投資zh_TW
dc.title (題名) 兩岸關係對外人來台投資的影響(1991-2000年)zh_TW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_US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份
     ◎中央銀行經濟研究處(1976),中華民國國際收支平衡表。台北。
     ◎方珍玲,王政忠(1999),「政府開放外資券商對國內證券業生態之影響」,景文技術學院學報(台北)第9卷第3期,PP.109∼114。
     ◎中華民國主計處,國民經濟動向統計季報。90年,2月,頁8∼18。
     ◎中華民國經濟部投資業務處編(1997),中華民國廠商海外投資指引, P1。
     ◎台灣經濟研究院編撰(1999),兩岸經貿統計月報,行政院大陸委員會印行。
     ◎台灣經濟研究編撰,國際經濟情勢週報第1311期,1366期,經建會印行。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跨越歷史的鴻溝-兩岸交流十年的回顧與前瞻,頁405∼416。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網路資料,「民眾對當前兩岸關係之看法」民意調查結果摘要,2000/7/14,網址:http://www.mac.gov.tw/mlpolicy/pos/900325/po9003ch.htm
     ◎邱德宏,台灣的大陸經貿政策(1987∼1998)暨南大學公行所、碩士論文,頁109。
     ◎杜震華(1988),「直接外來投資對台灣的投資效果」,中央研究院經濟研所,研討論文。
     ◎杜震華(1989),「直接外來投資與台灣的民間固定投資」,台灣貿易與匯率問題研討會,中央研究院經濟研究所。
     ◎邵宗海,兩岸關係-兩岸共識與兩岸歧見,台北:五南出版。民87年,附錄:頁523∼572。
     ◎林彩梅,多國籍企業論,五南,台北,民國79年,頁5-12。
     ◎吳怡靜(1996),「台灣競爭力成績單:排名滑落,警訊頻傳」,天下雜誌,民國85年,7月,頁50。
     ◎吳榮義、王連常福、周添城和李昭考(1980),「美商投資對我國經濟之影響」,中央研究院美國文化研究所。
     ◎何棟欽(2000),「外資流入新興市場的研究-兼論我國外資管理政策」,台北:證券金融第67期,PP.81∼111。
     ◎林盛萱(1995),「發展中國家政治能力-外資與外之間的中介因素」,公共政策學報(台北)第16期,PP.265∼284。
     ◎林鴻儒(1993),「外資廠商在我國電子工業發展歷程中之角色探討」,新電子科技雜誌(台北)第85期,PP.167∼177。
     ◎席代麟(1990),外資與政治變遷-台灣個案研究,政治大學政治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高長,「台海兩岸貿易相互依賴對台灣經濟發展的影響」,國立政治大學學報第六十六期,頁139∼142。
     ◎徐東海,「現階段兩岸經貿關係之評與展望」,共黨問題研究,23卷6期,1997年6月,頁4。
     ◎高朗(1998),「從整合理論分析兩岸間整合的條件與困境」。台北,台灣大學。
     ◎陳一如;謝秀津(1999)「臺灣股票上市公司的外資持股比例對其股價之影響」,臺灣經濟金融月刊第35卷第11期,PP.85∼96。
     ◎國防部,中華民國八十一∼八十九年國防報告書(台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
     ◎康信鴻(1991),「從費雪林的資本理論談六年國建計劃是否應讓外資參與」。基層金融(台北)第22期,PP.133∼136。
     ◎陳祥明,「一個分治的中國」?「戒急用忍」、「新三不」與「戰區飛彈防禦(TMD)」的深入報導,國立台灣大學新聞所碩士論文,民國88年。
     ◎張戌誼(1996),「兩岸擦槍,外資熄火?」,天下雜誌(台北)。第179期,PP.84∼89。
     ◎張亞中、李英明,中國大陸與兩岸關係概論。台北:生智出版公司,民國89年,頁307∼321。
     ◎張慧英,李登輝:1988∼2000執政十二年,台北:天下遠見出版。民89年。
     ◎張讚合,兩岸關係變遷史,台北:周知文化出版。民國85年,頁405∼406。
     ◎連怡欣(1997),外人對台直接投資影響因素之總體分析,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學系未出版碩士論文。
     ◎陳添枝;蘇顯揚(1989),「台灣對外投資的起因」,台灣貿易與匯率問題研討會,中央研究院經濟研究所。
     ◎陳惠雪(1990),直接外人投資、經濟發展與租稅獎勵效果-台灣之實證分析,政治大學財政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許源派,兩岸政治經濟互動關係之分析(1979∼1992),台北;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碩士論文,1993年12月。
     ◎陳慧玫(1999),「開放外資對國內證券市之影響」,國立臺北商專學報第53期,PP.99∼117。
     ◎陳靜怡(1996),台灣製造業生產力分析-外人直接投資與出口表現的比較,國立中央大學產業經濟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黃文虎(1998),政治風險對外人直接投資的影響,東海大學管理研究所。
     ◎黃昆輝,大陸政策與兩岸關係,行政院大陸委員會所印行的小冊,民國80年10月出版,頁2。
     ◎黃國光編著,SPSS與統計原理剖析。台北:松崗,民國89年。
     ◎黃俊隆(1997),外資與台灣經濟發展之研究,政治大學國際貿易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黃耀祺(1998),台灣經貿自由化政策之政治經濟分析,國立台灣大學政治所碩士論文。
     ◎馮國豪(1992),「國發中國家外資、外授運用之理論與實際-我國『十九點財經改革方案』形成背景之分析」,東南學報第15期,PP.173∼187。
     ◎黃嘉與、許月瑜(1999),「外資對台灣股票市場的影響」,台北銀行月刊第29卷第4期,PP.58∼71。
     ◎楊中美,李登輝 V.S. 江澤民,台北:時報文化,民國89年,頁327∼334。
     ◎褚延正(1993),台灣地區國家、外資與本地私人資本間關係之政經分析,1949∼1987,國立台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P.24。
     ◎鄒孟文(1996),外人直接投資對台灣製造業技術引進波及效果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商學研究所未出版博士論文。
     ◎鄒孟文、劉錦添(1997),「外人直接投資對台灣製造業波及效果之實證」,經濟論文叢刊,第25卷第2期,PP.155∼181。
     ◎劉泰英、詹逢星,經濟學原理,台北:五南出版,頁579。
     ◎蔡攀龍(1987),「外人直接投資需求面因素-台灣實證研究」,第五次社會科學研討會論文集,中央研究院三民主義研究所。
     ◎錦繡出版事業公司,台灣全記錄1500B.C∼1999A.D。
     ◎薛琦(1978a),「我國外資廠商出口傾向的研究-兼論我國吸引外資的因素」,台北市銀行月刊,第9卷第11期,民國67年,PP.12∼20。
     ◎薛琦(1978b),「外人投資對我國經濟的影響及檢討」。台北:行政院研究考會。
     ◎薛琦(1983),「直接外人投資,技術移轉與台灣的工業發展」,台灣工業發展會議,中央研究院經濟研究所。
     二、英文部分
     ◎Aharoni, Y.,(1966),The Forengn Investment Decision Process,Boston:Harvard University Graduate School of Business.
     ◎Basi,R. S,Determinants of United States Private Direct Investment in Forengn Countries,Kent,Ohio:Kent State University Press.
     ◎Bradley,T.L(1977),“Managing against expropriation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 July-August,PP.75∼ 83.
     ◎Buckley P.J. and M.C. Casson(1976),The Future of the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 New York:Holmes & Meier Publishers.
     ◎Dunning,J.H.(1973),The Determinants of International Production Oxford Economic Papers,25.PP.289∼336.
     ◎Dunning,J.H.(1985),Multination,Enterprise, Economic Structure, and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New York:Wiley.
     ◎Dunning , J.H.(1988),“The Eclectic Paradigm of International Production:A Restatement and Some Possible Extension, ”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 19:2, 1-31.
     ◎Fatehi,K. and M. H. Safizadeh (1989),“The Association Between Political Instability and Flow of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Management International Review,Vol.29,pp.4∼13.
     ◎Fatehi,K and M. H. Safizadeh(1994),“ The Effect of Sociopolitical Instability on the Flow of Different Types of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Vol.31,PP.65∼73.
     ◎Grosse,R.and L. J. Trevino (1996),“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in the United States:An Analysis by Covntry of Origin”,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 ,Vol. 27,PP.139∼155.
     ◎Hymen, Stephen(1960), The International Operations of National Firms:A Study of Direct Investment , Doctoral Dissertation,MIT.
     ◎IMD(1996)The World Competitiveness Yearbook.
     ◎IMD(2000)The World Competitiveness Yearbook.
     ◎Isard, W. (1977), Location Theory, Agglomeration, and the Pattern of World Trade, in Bertil Ohlin(ed), The International Allocation of Economic Activity,Oxford:Clarendon press.
     ◎Jocoby,N. H. (1966),U.S. Aid to Taiwan,Praeger Publishing Co..
     ◎John D. Daniels, Lee H. Radebaugh, International Business:Environments and Operations, Addison-Wesley Pub.,Reading,Mass , 1992.
     ◎Kobrin,Stephen J(1976),“The Environment Detements of Foreign Direct Manufacturing Investment-An Ex Empirical Analysis,”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7:2,pp.29-39.
     ◎Kobrin,S. J.(1982),Managing Political Risk Assessment. Strategic response to environmental change,Berkeley: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Kuznets,S.(1979), Growth and Stucture Shifts, in Galenson.
     ◎Nigh,D.(1985),“The Effect of Policy Events on United States Direct Foreign Investment A Pooled Time-series Cross-sectional Analysis.”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16:1 pp.1-17.
     ◎Ragazzi,Giorgio.(1973),Theories of the Determinants of Direct Foreign Investment IMF Staff Papers,20.PP.471∼99.
     ◎Root,Frandlin R,(1978),“The Influence of Policy Instruments on Manufacturing Direct Foreign Investment in Developing Counties.”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9:3,pp.81-93.
     ◎Root,F. R. and A. Ahmed(1979) Empirical Determinants of Manufacturing Direct Foreign Investment in Developing Countries,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Cultural Change,Vol.27(1),PP.751∼767.
     ◎Schollhammer,H. and D. Nigh(1984),“The Effect of Political Events on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s” by German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Management Intermational Review,Vol.24(1)PP.18∼40.
     ◎Schreiber, J. D.(1970),U.S. Corporate Investment in Taiwan,Cambridge,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Simon,J. D. (1982),“Political Risk Assessment:Past Trends and Futuer Prospects,Columbia Journal of World Business,Autumn,pp.62-70.”
     ◎Stoneman C. , (1975), “Foreign Capital and Economic Growth,” World Development, Vol. 3.
     ◎Tallmn, S. B. (1988)“Home Country Political Risk an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in the United States”,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Vol.19,PP219∼234.
     ◎Taylor , Charles H. & Hudson , Michael C. et. al. 1972 World Handbook of Political and Social Indicators. New Haven:Yale Vniversity Press.
     ◎UNCTAD , World Investment Report , 2000.
     ◎Vernon,R.(1966),“International Investment and International Trade in the Product Cycle”,Quarter Journal of Economics,Vol.80,PP.190∼207.
     ◎Wang,Z. Q. and N. J. Swain(1996),“The Determinants of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in Transforming Economies:Empirical Evidenec from Hungary and China”,Weltwirtschaftlices Archiv,Vol.132,PP.359∼382.
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