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blications-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
Google ScholarTM
NCCU Library
Citation Infomation
Related Publications in TAIR
題名 美國聯邦公務人員勞動三權之研究-兼論我國考試院公務人員協會法草案 作者 黃駿逸 貢獻者 江明修
黃駿逸關鍵詞 勞動三權
公務員
公務人員協會法
美國聯邦
團結權
團體協商權
爭議權日期 2001 上傳時間 15-Apr-2016 16:07:23 (UTC+8) 摘要 長久以來,政府部門在特別權力關係的思維框架下,漠視公務人員有追求良好的薪資福利與人性化管理的需求,也經常刻意忽視公務員團體勞動權。另一方面,公務員也被認為是社會中保守穩定的一群,然隨環境的變化,公務員除須承受服務對象所施予之壓力外,更窮於應付政策更迭,因而職場上隱藏著行政管理僵化、工作氣氛不良的情況,使得公務員職業尊嚴日益低落,所以,公僕實在難為。此值新政府新政之際,實有必要全面檢討公共部門內部的勞雇關係,以新的思維變革組織文化,賦予公務人員勞動權參與組織管理。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王德君 民國82年。《美國公務部門工會活動與其勞僱關係之研究》。台北:國立台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毛慶生等 民國87年5月初版。《基礎經濟學》。台北:華泰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丘周剛 民國81年6月。《美國公共部門勞動關係之研究-兼論我國未來相關法制之展望》。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勞工研究所碩士論文。 民國88年。〈美國公共部門團體協商之法律政策分析= Legal policy and collective bargaining in the U.S. public sector〉,《問題與研究》,38卷 6期。 史尚寬 民國67年。《勞動法原論》。台北:正大印書館。 古松茂 民國87年9、10月。〈公務員(人員)行使勞動三權之探討(上) (下)〉,《勞資關係月刊雜誌社》。17卷 6期。 任可怡 民國80年11月。〈美國公共部門勞資關係之發展〉,《銓敘與公保》。1卷5期。 民國82年7月。《公務員結社行為之研究》。銓敘部八十一年度出國專題研究報告。 民國83年5月。〈美國公共部門勞動關係利益爭議處理制度之研究〉,《空大行政學報》。第1期。 民國84年7月。《從政策分析探討我國公營事業團體協商結果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公共政策研究所博士論文。 行政院人事行政局 民國81。《公務員協會組織及運作之研究》。台北:行政院人事行政局。 江明修 民國86年。《公共行政學:理論與社會實踐》。台北:五南出版社。 朱柔若譯 民國88年。《勞工關係:結構與過程╱Robert L. Sauer, Keith E. Voelker著》。台北:國立編譯館。 余德軒 民國87年。《公務員勞動基本權之研究》。台北:國立中興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余振芳 民國85年。《論我國警察人員的結社權與組織工會的關係》。桃園縣:中央警察大學警政研究所。 李允傑 民國81年。《台灣工會政策的政治經濟分析》。台北:巨流圖書公司。 李弘仁 民國82年6月。《公務員勞動基本權-勞動三權之行使與限制─中日法制之比較研究》。台北:私立輔仁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若一 民國81年。〈德國公務員聯盟運作與展望〉,《人事月刊》。第13卷第5期。 民國88年。〈公務人員協會法草案中幾個爭議性問題之說明〉,《人事月刊》。第41期。 吳水郎 民國85年。〈我國教師、公務員應否開放組織工會〉,《勞工行政雜誌社》。第97期。 吳定等編著 民國85年。《行政學(二)(修訂版) 》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吳庚 民國82年增訂二版。《行政法之理論與實務》,台北:三民書局。 邱華君 民84年7月。〈特別權力關係理論之發展〉,《考銓季刊》。第3期。 林大鈞 民國83年。《勞工政策與勞工法論》。台北:華泰書局。 林永芳 民國80年6月。《公務員組織團體權利之研究》。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紀東 民國79年。《行政法》。台北:三民書局。 林明鏘 民國85年。〈德國公務員之勞動權-兼評我國公務員基準法民國八十四年一月草案〉,《文官體制之比較研究》。台北: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 林振裕 民國87年5月。〈勞資爭議行為之法律關係初探〉,《勞工行政》,第121期。 林奕銘 民國87年7月。〈從勞動法觀點論我國公務人員協會入會方式之建構〉,《人事行政》。第125期。 民國88年。〈析論待遇調整協商之必要〉,《人事月刊》,第41期。 民國89年。〈我國公務人員結社之沿革與現況-兼述「公務人員協會法」之內涵〉,《空專學訊》。第87期。 華力進 民國81年。《政治學》。台北:經世書局。 施能傑 民國88年。《美國政府人事管理》。台北:商鼎文化出版社。 陳正良 民國87年11月、12月。〈勞資關係的概論及本質(上)(下)〉,《勞工行政》。第127、128期。 陳永昇 民國88年7月。《我國工會聯合組織之研究》。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勞工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新民 民國79年。《憲法基本權利之基本理論》。台北:三民書局。 陳繼盛 民國68年。《勞資關係》。台北:正中書局。 郭盈森 民國83年1月。《我國公務員基準法草案規劃過程之研究》。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游玉梅 民國78年5月。〈美國公務員工會運動的源起、現況與展望〉,《人事月刊》。8卷第5期。 許志雄 民國88年7月。〈結社自由與人民團體之命名權--評司法院釋字備四七九號解釋〉,《月旦法學雜誌》。第50期。 許南雄 民國85年。《考銓制度概念》。台北:商鼎文化出版社。 民國88年增訂四版。《各國人事制度》。台北:商鼎文化出版社。 許濱松 民國88年。《各國人事制度(全)》。台北:中華電視股份有限公司。 許慶雄 民國86年12月。〈勞工權利與憲法〉,《法律雜誌》,第219期。 民國80年。《社會權論》。台北:眾文圖書公司。 傅肅良 民國78年。《各國人事制度》。台北:三民書局。 焦興鎧 民國85年。《美國勞工法入門╱William B. Gould著》。台北:國立編譯館。 民國86年。《勞工法制之最新發展趨勢-美國勞工法論文集(二)》。台北:月旦出版社。 民國88年5月。〈國際勞動基準之發展趨勢及我國因應之道〉,《勞工行政》。第133期。 黃越欽 民國80年。《勞動法論》。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勞工研究所。 黃程貫 民國86年。《勞動法》。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黃錦堂 民國83年。〈公務員的義務〉,《重建文官體制》。台北:業強出版社。 黃駿逸 民國89年5月。〈美國公務員勞動權演進之研究〉,《勞工行政》。第150期。 張天開譯 民國47年4月。《美國勞工運動簡史》。台北:世界書局。 張其恆編譯 民國87。《世界勞動關係總覽》。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勞工研究所。 張雨新 民國87年4月。〈美國公務人員罷工權相關法制與爭議解決程序之研究〉,《勞工研究季刊》。第131期。 張金鑑 民國75年。《行政學典範》。台北:中國行政學會。 張俊彥 民國84年4月。〈美國公務人員結社與行政中立〉,《人事月刊》。第16卷第4期。 張惠玲 民國81年6月。《我國公務員組織公務員協會之研究》。台北:國立中興大學公共政策研究所碩士論文。 單驥 民國78年10月。〈美國公共部門的工會運動與勞僱關係〉,《經濟前瞻》。第16期。 臺北市政府人事處 民國81。《公務員組織團體之研究》。台北:臺北市政府人事處。 銓敘部 民國89年2月。《文官制度改革系列叢書第七輯-公務人員協會法專輯》。台北:銓敘部主編。 民國89年6月。《中華民國八十八年銓敘統計年報》。台北:銓敘部編印。 楊彩霞 民國88年6月。《我國公務人員權利保障法制之研究》。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楊國樞 民國82年。《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法》。台北:東華書局。 蔡信章 民國85年12月。《美國勞僱爭議仲裁制度之研究-兼論我國相關法規應有之發展》。台北:中國文化大學勞工研究所碩士論文。 蔡茂寅 民國86年12月。〈工作權保障與勞動基本權的關係及其特質〉,《法律雜誌》。第219期。 蔡炯燉 民國82年。《勞動集體勞議權之研究─中美日三國法制之比 較》。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法律研究所博士論文。 薛祖仁 民國88年8月初版。《美國公共行政管理》。台北:風雲論壇出版社有限公司。 劉宏基 民國68年5月。《勞資關係中集體協商過程之研究》。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鄭津津 民國77年。《美國罷工法規之研究-兼論我國相關法規應有之發展》。台北:中國文化大學中美關係研究所碩士論文。 衛民、許繼峰 民國88年。《勞資關係與爭議問題》。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衛民 民國79年。《勞資關係--問題與對策》。台北:商略印書館。 民國82年。《工會組織與勞工運動》。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民國83年12月。〈公共部門的集體協商經驗-美國公務人員的經驗〉,《勞資關係論叢》。嘉義:國立中正大學勞工研究所。 民國84。《集體協商與勞資關係》。嘉義:台灣省勞資關係協會。 民國85。〈公共部門教師組織─從勞動三權中團結權的分析〉, 《空大行政學》。第六期。台北:空中大學公共行政系。 歐育誠 民國73年。《日本公務人員制度》。台北:湘文印刷事業有限公司。 鄧學良 民國86年。《勞資事務研究》。台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藍科正 民國86年10月。《台灣公共部門勞雇關係之研究》。台北: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 謝國雄 民國88年。《純勞動:台灣勞動體制諸論》。台北:中央科學研究院社會科學研究所籌備處。 曹俊漢主持 民國84年8月。《公務協會組織與功能之研究》。考試院銓敘部專案委託研究報告。 曹俊漢、陳朝政 民國88年11、12月。公務人員協會制度之比較分析(上)(下)。 《人事月刊》,第42、43期。 蕭宗慶 民國83年7月。《勞動仲裁與法院關係之研究-中美制度之比較》。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勞工研究所碩士論文。 盧智賢 民國88年。《罷工替代工人之研究》。嘉義:國立中正大學勞工研究所。 英文部分 Aaron, Benjamin; Najita, Joyce M. & Stern, James L.(eds), 1988,Public-Sector Bargaining, Washington, D.C.: The Bureau of National Affairs. Barbash, Jack, 1986, Collective Bargaining: Contemporary American Experience, In Renolds, Masters & Moser (eds), Labor Economics and Labor Relations,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Begin, James P. & Beal, Edwin F., 1989, The Practice of Collective Bargaining, U.S.: IRWIN. Bent, Alan Edward, 1978, Collective bargaining in the public sector: labor-management relations and public policy , Menlo Park, Calif.: Benjamin/Cummings Publishing Company, Inc. Berkley, G.& Rouse, J., 1994,The Craft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6th ed., Madison, WCB. Brik, R., 1987, Industrial Conflicct: The Law of Strikes and Lockouts, Comparative Labor Law and Industrial Relations. Burton, John F.,Jr. & Charles, Krider, 1970, The Role and Consequence of Strike by Public Employees, Yale Law Journal, Vol.80. Burton, John F. & Thomason, Terry, 1988, The Extent of Collective Bargaining in the Public Sector,In Aaron, Benjamin., Najita ,Joyce M. & Stern, James L.(eds), Public-Sector Bargaining, Washington, D.C.: Bureau of National Affairs, Inc. Chamberlain, Neil W. & Kuhn, James W., 1986, Collective Bargaining, N.Y.: McGraw-Hill Book Company. Cohen, Sanford, 1979, Does Public Employee Unionism Diminish Democracy? , Industrial and Labor Relations Review, Vol.32. Coleman, Charles J., 1990, Managing Labor Relations in the Public Sector, San Francisco, California: Jossey-Bass Publishers. Colosi, Thomas R. & Berkeley, Arthur E., 1986, Collective Bargaining: How It Works and Why, New York: American Arbitration Association. Cooper, Bruce S. (eds), 1992, Labor Relations in Education, Westport, Connecticut: Greenwood Press. Crapo, Charles, 1986, The Economics of Collective Bargaining, Washington, D.C.: The Bureau of National Affairs, Inc. Denhardt, Robert B., 1993, Theories of public organization, 2nd ed., Belmont, Calif.: Wadsworth. Denhardt, Robert B., 1999, Public Administration: An Action Orientation,3th ed., Tex.: Harcourt Brace College Publishers. Dilts, David A. & William J. Walsh, 1988, Collective Bargaining and Impasse Resolution in the Public Sector, N. Y.: Quorum Books. Douglas, Joel M., 1992, State Civil Service and Collective Bargaining: System in Conflict,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 Vol.52. Feuille, Peter,1979, Selected Benefits and Costs of Compulsory Arbitration, Industry and Labor Relations Review, Vol.65. Fossum, John A., 1989, Labor relations: development, structure, process, 4th ed, Homewood, IL: BPI/Irwin. Helburn, I. B.& Bennett, N. D., 1972, Public Employee Bargaining and the Merit Principle, Labor Law Journal, Vol.23. Hogler, Raymond L., 1988, Public sector strikes: employee rights, union responsibilities, and employer prerogatives, Alexandria, Va.: International Personnel Management Association. Howleet, Robert G., 1973, Negociation Arbitration in the Public Sector, Cin. L. Rev., Vol.47., No.42. Inchniowski Casey & Zax Jefferey S., 1990, Today’s Association, Tommrrow’s Union,Industrial and Labor Relations Review, Vol. 43, No.2. Kearney, Richard C., 1992, Labor Relations in the Public Sector, 2nd ed., N.Y.: Marcel Dekker. Kochan, Thomas A., 1988, Collective bargaining and industrial relations : from theory to policy and practice , 2nd ed, Homewood, IL: IRWN. Kochan, Thomas A. & Katz,Harry C., 1988, Collective Bargaining and Industrial Relations, 2th ed, Homewood, IL: IRWN. Lewin, David & Horton, Raymond D., 1977, The Impacts of Collective Bargaining on the Merit System in Government, In Lewin, David, Feuille, Peter & Kochan, Thomas A. (eds), Public Sector Labor Relations, New Jersey: Thomas Horton and Daughters. Levitan, Sar, 1983, Working for the Sovereign, MD: John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Lewin, David; Feuille, Peter; Kochan, Thomas A. & Delaney, John T., 1988, Public Sector Labor Relation, Lexington, Massachusetts: Lexington Books. Lipsky, David B. & Donn, Clifford B.(eds), 1987, Collective Bargaining in American Industry, Lexington, Massachusetts: Lexington Books. Malin, Martin H., 1993, Public Employees’ Right to Strike: Law and Experienc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Journal of Law Reform,Vol.26, No.37. Masters Marick F., 1985, Federal Employee Unions and Political Action, Industrial and Labor Relations Review, Vol.38. Pursley, R. D.& Snortland, N., 1980, Management Government Organizations, Massachusetts, Duxbury Press. Repas, Bob, 1984, Contract Administration, Washington, D.C.: The Bureau of National Affairs, Inc. Richardson, Reed C., 1985, Collective Bargaining by Objectives,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Inc. Rosenbloom, David H., 1989, Public Administration, Singapore: McGraw-Hill Book Company. Sauer, Robert L.& Voelker, Keith E., 1993, Labor Relations, 2nd ed., N.Y.: Macmillan Publishing Company. Schregle, J., 1987, Labor Relations in the Public Relations in the Sector, In Blanpain, R.(eds),Comparative Labour Law and Industrial Relations, Deventer: Kluwer Law and Taxation publishers. Shafritz, Jay M., Riccucci, Norma M., Rosenbloom, David. & Hyde, Albert C., 1992, Personnel Management in Government,New York : Marcel Dekker, Inc. Simkin, William., 1971, Medaition and the Dynamics of Collective Bargaining, Washington, D.C.: Bureau of National Affairs. Sisson, Keith,1987, The Management of Collective Bargaining, Oxford: Basil Blackwell Ltd. Spero, Sterling D. & Capozzola, John M., 1972, The Urban Community and Its Organized Bureaucracy, N.Y.: Dunellen- Kennikat Press. Stahl, O. Glenn, 1983, Public Personnel Administration, 8th ed., N.Y.: Harper and Row Publisher Inc. Stieber, Jack, 1973, Public Employee Unionism: Structure, Growth, Policy, Washington, D.C.: the Brookings Institution. Truman, D., 1955, The Government Process: Political Interests and Public Opinion, N.Y.: Knopf. Walton, Richard E. & Mckersie, Robert B., 1991, A Behavioral Theory of Labor Negotiations, Ithaca, N.Y.:ILR. 1995,The ILO in the service of social progress: a worker`s education manual, 2th ed., Geneva, Switzerland : International Labour Office. 網站部分 (一)www.aflcio.org:美國勞工產業聯盟 (二)www.afge.org:美國聯邦公務員聯合會 (三)www.nffe.org: 聯邦公務員全國聯盟 (四)www.nteu.org:全國財政公務員工會 (五)www.flra.gov:美國聯邦勞雇關係局 (六)www.opm.gov:美國聯邦人事管理局 (七)www.npc.gov:全國夥伴關係委員會 (八)www.census.gov:美國統計局 (九)www.secure.law.concell.edu:康乃爾大學法學資訊網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公共行政學系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A2002001275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江明修 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黃駿逸 zh_TW dc.creator (作者) 黃駿逸 zh_TW dc.date (日期) 2001 en_US dc.date.accessioned 15-Apr-2016 16:07:23 (UTC+8) - dc.date.available 15-Apr-2016 16:07:23 (UTC+8) -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15-Apr-2016 16:07:23 (UTC+8) -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A2002001275 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85065 -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 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 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公共行政學系 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長久以來,政府部門在特別權力關係的思維框架下,漠視公務人員有追求良好的薪資福利與人性化管理的需求,也經常刻意忽視公務員團體勞動權。另一方面,公務員也被認為是社會中保守穩定的一群,然隨環境的變化,公務員除須承受服務對象所施予之壓力外,更窮於應付政策更迭,因而職場上隱藏著行政管理僵化、工作氣氛不良的情況,使得公務員職業尊嚴日益低落,所以,公僕實在難為。此值新政府新政之際,實有必要全面檢討公共部門內部的勞雇關係,以新的思維變革組織文化,賦予公務人員勞動權參與組織管理。 zh_TW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封面頁 證明書 致謝詞 論文摘要 目錄 圖目錄 表目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壹、研究動機 貳、研究目的 第二節 研究方法與限制 壹、研究方法 貳、研究限制 第三節 思考構想與研究架構 壹、思考構想 貳、研究架構 第四節 相關概念釐清 壹、勞資關係、勞工關係、勞雇關係、員工關係 貳、公共部門(公部門)、民間部門(私部門) 參、公務員、勞工 肆、勞動權 伍、公務員與國家間關係 陸、公共部門與民間部門勞雇關係體制之差異 第二章 美國公務員之團結權 第一節 團結權之意涵 第二節 勞工工會發展之沿革 第三節 公務員工會發展之肇因 第四節 聯邦公務員勞雇關係制度之形成 壹、萌芽時期(1820∼1962) 貳、聯邦行政命令時間(1962∼1978) 參、文官改革法時期╱正式法制化時期(1978年至今) 第五節 公務員工會之現況與挑戰 壹、美國聯邦公務員聯合會 貳、聯邦公務員全國聯盟 參、全國財政公務員工會 第三章 美國公務員之團體協商權 第一節 團體協商權之意涵 第二節 公共部門團體協商過程 壹、確立協商單位 貳、唯一協商代表權之取得與確認 參、唯一協商代表權工會組織之權利義務 肆、團體協商之當事人 伍、團體協商範疇與內容 陸、團體協約之簽訂 第三節 不公平勞動行為之規範與處理 第四節 公務員團體協商之影響 壹、對功績制之影響 貳、對政治面之影響 參、對財政面之影響 肆、對管理面之影響 第四章 美國公務員之爭議權 第一節 爭議權之意涵 第二節 公務員罷工權之爭辯 第三節 公共部門勞雇關係爭議之處理 壹、調解 貳、事實發現 參、仲裁 第五章 我國考試院公務人員協會法草案之評析 第一節 立法背景 壹、法理面 貳、制度面 參、實際面 第二節 研擬過程 壹、公務(人)員基準法草案時期 貳、公務人員協會法草案時期 第三節 公務人員協會法草案之特色及主要內容 壹、草案特色 貳、主要內容 第四節 重要議題剖析 壹、草案名稱的問題 貳、成立宗旨的問題 參、適用對象的問題 肆、組織層級的問題 伍、主管機關的問題 陸、入會原則的問題 柒、籌組方式及組織結構的問題 捌、協商事項的問題 玖、協商效力的問題 拾、協商爭議處理的問題 拾壹、協會活動限制的問題 第五節 小結 第六章 研究發現與建議 第一節 研究發現 第二節 建議 參考資料 zh_TW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A2002001275 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勞動三權 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公務員 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公務人員協會法 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美國聯邦 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團結權 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團體協商權 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爭議權 zh_TW dc.title (題名) 美國聯邦公務人員勞動三權之研究-兼論我國考試院公務人員協會法草案 zh_TW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 en_US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王德君 民國82年。《美國公務部門工會活動與其勞僱關係之研究》。台北:國立台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毛慶生等 民國87年5月初版。《基礎經濟學》。台北:華泰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丘周剛 民國81年6月。《美國公共部門勞動關係之研究-兼論我國未來相關法制之展望》。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勞工研究所碩士論文。 民國88年。〈美國公共部門團體協商之法律政策分析= Legal policy and collective bargaining in the U.S. public sector〉,《問題與研究》,38卷 6期。 史尚寬 民國67年。《勞動法原論》。台北:正大印書館。 古松茂 民國87年9、10月。〈公務員(人員)行使勞動三權之探討(上) (下)〉,《勞資關係月刊雜誌社》。17卷 6期。 任可怡 民國80年11月。〈美國公共部門勞資關係之發展〉,《銓敘與公保》。1卷5期。 民國82年7月。《公務員結社行為之研究》。銓敘部八十一年度出國專題研究報告。 民國83年5月。〈美國公共部門勞動關係利益爭議處理制度之研究〉,《空大行政學報》。第1期。 民國84年7月。《從政策分析探討我國公營事業團體協商結果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公共政策研究所博士論文。 行政院人事行政局 民國81。《公務員協會組織及運作之研究》。台北:行政院人事行政局。 江明修 民國86年。《公共行政學:理論與社會實踐》。台北:五南出版社。 朱柔若譯 民國88年。《勞工關係:結構與過程╱Robert L. Sauer, Keith E. Voelker著》。台北:國立編譯館。 余德軒 民國87年。《公務員勞動基本權之研究》。台北:國立中興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余振芳 民國85年。《論我國警察人員的結社權與組織工會的關係》。桃園縣:中央警察大學警政研究所。 李允傑 民國81年。《台灣工會政策的政治經濟分析》。台北:巨流圖書公司。 李弘仁 民國82年6月。《公務員勞動基本權-勞動三權之行使與限制─中日法制之比較研究》。台北:私立輔仁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若一 民國81年。〈德國公務員聯盟運作與展望〉,《人事月刊》。第13卷第5期。 民國88年。〈公務人員協會法草案中幾個爭議性問題之說明〉,《人事月刊》。第41期。 吳水郎 民國85年。〈我國教師、公務員應否開放組織工會〉,《勞工行政雜誌社》。第97期。 吳定等編著 民國85年。《行政學(二)(修訂版) 》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吳庚 民國82年增訂二版。《行政法之理論與實務》,台北:三民書局。 邱華君 民84年7月。〈特別權力關係理論之發展〉,《考銓季刊》。第3期。 林大鈞 民國83年。《勞工政策與勞工法論》。台北:華泰書局。 林永芳 民國80年6月。《公務員組織團體權利之研究》。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紀東 民國79年。《行政法》。台北:三民書局。 林明鏘 民國85年。〈德國公務員之勞動權-兼評我國公務員基準法民國八十四年一月草案〉,《文官體制之比較研究》。台北: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 林振裕 民國87年5月。〈勞資爭議行為之法律關係初探〉,《勞工行政》,第121期。 林奕銘 民國87年7月。〈從勞動法觀點論我國公務人員協會入會方式之建構〉,《人事行政》。第125期。 民國88年。〈析論待遇調整協商之必要〉,《人事月刊》,第41期。 民國89年。〈我國公務人員結社之沿革與現況-兼述「公務人員協會法」之內涵〉,《空專學訊》。第87期。 華力進 民國81年。《政治學》。台北:經世書局。 施能傑 民國88年。《美國政府人事管理》。台北:商鼎文化出版社。 陳正良 民國87年11月、12月。〈勞資關係的概論及本質(上)(下)〉,《勞工行政》。第127、128期。 陳永昇 民國88年7月。《我國工會聯合組織之研究》。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勞工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新民 民國79年。《憲法基本權利之基本理論》。台北:三民書局。 陳繼盛 民國68年。《勞資關係》。台北:正中書局。 郭盈森 民國83年1月。《我國公務員基準法草案規劃過程之研究》。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游玉梅 民國78年5月。〈美國公務員工會運動的源起、現況與展望〉,《人事月刊》。8卷第5期。 許志雄 民國88年7月。〈結社自由與人民團體之命名權--評司法院釋字備四七九號解釋〉,《月旦法學雜誌》。第50期。 許南雄 民國85年。《考銓制度概念》。台北:商鼎文化出版社。 民國88年增訂四版。《各國人事制度》。台北:商鼎文化出版社。 許濱松 民國88年。《各國人事制度(全)》。台北:中華電視股份有限公司。 許慶雄 民國86年12月。〈勞工權利與憲法〉,《法律雜誌》,第219期。 民國80年。《社會權論》。台北:眾文圖書公司。 傅肅良 民國78年。《各國人事制度》。台北:三民書局。 焦興鎧 民國85年。《美國勞工法入門╱William B. Gould著》。台北:國立編譯館。 民國86年。《勞工法制之最新發展趨勢-美國勞工法論文集(二)》。台北:月旦出版社。 民國88年5月。〈國際勞動基準之發展趨勢及我國因應之道〉,《勞工行政》。第133期。 黃越欽 民國80年。《勞動法論》。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勞工研究所。 黃程貫 民國86年。《勞動法》。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黃錦堂 民國83年。〈公務員的義務〉,《重建文官體制》。台北:業強出版社。 黃駿逸 民國89年5月。〈美國公務員勞動權演進之研究〉,《勞工行政》。第150期。 張天開譯 民國47年4月。《美國勞工運動簡史》。台北:世界書局。 張其恆編譯 民國87。《世界勞動關係總覽》。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勞工研究所。 張雨新 民國87年4月。〈美國公務人員罷工權相關法制與爭議解決程序之研究〉,《勞工研究季刊》。第131期。 張金鑑 民國75年。《行政學典範》。台北:中國行政學會。 張俊彥 民國84年4月。〈美國公務人員結社與行政中立〉,《人事月刊》。第16卷第4期。 張惠玲 民國81年6月。《我國公務員組織公務員協會之研究》。台北:國立中興大學公共政策研究所碩士論文。 單驥 民國78年10月。〈美國公共部門的工會運動與勞僱關係〉,《經濟前瞻》。第16期。 臺北市政府人事處 民國81。《公務員組織團體之研究》。台北:臺北市政府人事處。 銓敘部 民國89年2月。《文官制度改革系列叢書第七輯-公務人員協會法專輯》。台北:銓敘部主編。 民國89年6月。《中華民國八十八年銓敘統計年報》。台北:銓敘部編印。 楊彩霞 民國88年6月。《我國公務人員權利保障法制之研究》。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楊國樞 民國82年。《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法》。台北:東華書局。 蔡信章 民國85年12月。《美國勞僱爭議仲裁制度之研究-兼論我國相關法規應有之發展》。台北:中國文化大學勞工研究所碩士論文。 蔡茂寅 民國86年12月。〈工作權保障與勞動基本權的關係及其特質〉,《法律雜誌》。第219期。 蔡炯燉 民國82年。《勞動集體勞議權之研究─中美日三國法制之比 較》。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法律研究所博士論文。 薛祖仁 民國88年8月初版。《美國公共行政管理》。台北:風雲論壇出版社有限公司。 劉宏基 民國68年5月。《勞資關係中集體協商過程之研究》。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鄭津津 民國77年。《美國罷工法規之研究-兼論我國相關法規應有之發展》。台北:中國文化大學中美關係研究所碩士論文。 衛民、許繼峰 民國88年。《勞資關係與爭議問題》。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衛民 民國79年。《勞資關係--問題與對策》。台北:商略印書館。 民國82年。《工會組織與勞工運動》。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民國83年12月。〈公共部門的集體協商經驗-美國公務人員的經驗〉,《勞資關係論叢》。嘉義:國立中正大學勞工研究所。 民國84。《集體協商與勞資關係》。嘉義:台灣省勞資關係協會。 民國85。〈公共部門教師組織─從勞動三權中團結權的分析〉, 《空大行政學》。第六期。台北:空中大學公共行政系。 歐育誠 民國73年。《日本公務人員制度》。台北:湘文印刷事業有限公司。 鄧學良 民國86年。《勞資事務研究》。台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藍科正 民國86年10月。《台灣公共部門勞雇關係之研究》。台北: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 謝國雄 民國88年。《純勞動:台灣勞動體制諸論》。台北:中央科學研究院社會科學研究所籌備處。 曹俊漢主持 民國84年8月。《公務協會組織與功能之研究》。考試院銓敘部專案委託研究報告。 曹俊漢、陳朝政 民國88年11、12月。公務人員協會制度之比較分析(上)(下)。 《人事月刊》,第42、43期。 蕭宗慶 民國83年7月。《勞動仲裁與法院關係之研究-中美制度之比較》。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勞工研究所碩士論文。 盧智賢 民國88年。《罷工替代工人之研究》。嘉義:國立中正大學勞工研究所。 英文部分 Aaron, Benjamin; Najita, Joyce M. & Stern, James L.(eds), 1988,Public-Sector Bargaining, Washington, D.C.: The Bureau of National Affairs. Barbash, Jack, 1986, Collective Bargaining: Contemporary American Experience, In Renolds, Masters & Moser (eds), Labor Economics and Labor Relations,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Begin, James P. & Beal, Edwin F., 1989, The Practice of Collective Bargaining, U.S.: IRWIN. Bent, Alan Edward, 1978, Collective bargaining in the public sector: labor-management relations and public policy , Menlo Park, Calif.: Benjamin/Cummings Publishing Company, Inc. Berkley, G.& Rouse, J., 1994,The Craft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6th ed., Madison, WCB. Brik, R., 1987, Industrial Conflicct: The Law of Strikes and Lockouts, Comparative Labor Law and Industrial Relations. Burton, John F.,Jr. & Charles, Krider, 1970, The Role and Consequence of Strike by Public Employees, Yale Law Journal, Vol.80. Burton, John F. & Thomason, Terry, 1988, The Extent of Collective Bargaining in the Public Sector,In Aaron, Benjamin., Najita ,Joyce M. & Stern, James L.(eds), Public-Sector Bargaining, Washington, D.C.: Bureau of National Affairs, Inc. Chamberlain, Neil W. & Kuhn, James W., 1986, Collective Bargaining, N.Y.: McGraw-Hill Book Company. Cohen, Sanford, 1979, Does Public Employee Unionism Diminish Democracy? , Industrial and Labor Relations Review, Vol.32. Coleman, Charles J., 1990, Managing Labor Relations in the Public Sector, San Francisco, California: Jossey-Bass Publishers. Colosi, Thomas R. & Berkeley, Arthur E., 1986, Collective Bargaining: How It Works and Why, New York: American Arbitration Association. Cooper, Bruce S. (eds), 1992, Labor Relations in Education, Westport, Connecticut: Greenwood Press. Crapo, Charles, 1986, The Economics of Collective Bargaining, Washington, D.C.: The Bureau of National Affairs, Inc. Denhardt, Robert B., 1993, Theories of public organization, 2nd ed., Belmont, Calif.: Wadsworth. Denhardt, Robert B., 1999, Public Administration: An Action Orientation,3th ed., Tex.: Harcourt Brace College Publishers. Dilts, David A. & William J. Walsh, 1988, Collective Bargaining and Impasse Resolution in the Public Sector, N. Y.: Quorum Books. Douglas, Joel M., 1992, State Civil Service and Collective Bargaining: System in Conflict,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 Vol.52. Feuille, Peter,1979, Selected Benefits and Costs of Compulsory Arbitration, Industry and Labor Relations Review, Vol.65. Fossum, John A., 1989, Labor relations: development, structure, process, 4th ed, Homewood, IL: BPI/Irwin. Helburn, I. B.& Bennett, N. D., 1972, Public Employee Bargaining and the Merit Principle, Labor Law Journal, Vol.23. Hogler, Raymond L., 1988, Public sector strikes: employee rights, union responsibilities, and employer prerogatives, Alexandria, Va.: International Personnel Management Association. Howleet, Robert G., 1973, Negociation Arbitration in the Public Sector, Cin. L. Rev., Vol.47., No.42. Inchniowski Casey & Zax Jefferey S., 1990, Today’s Association, Tommrrow’s Union,Industrial and Labor Relations Review, Vol. 43, No.2. Kearney, Richard C., 1992, Labor Relations in the Public Sector, 2nd ed., N.Y.: Marcel Dekker. Kochan, Thomas A., 1988, Collective bargaining and industrial relations : from theory to policy and practice , 2nd ed, Homewood, IL: IRWN. Kochan, Thomas A. & Katz,Harry C., 1988, Collective Bargaining and Industrial Relations, 2th ed, Homewood, IL: IRWN. Lewin, David & Horton, Raymond D., 1977, The Impacts of Collective Bargaining on the Merit System in Government, In Lewin, David, Feuille, Peter & Kochan, Thomas A. (eds), Public Sector Labor Relations, New Jersey: Thomas Horton and Daughters. Levitan, Sar, 1983, Working for the Sovereign, MD: John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Lewin, David; Feuille, Peter; Kochan, Thomas A. & Delaney, John T., 1988, Public Sector Labor Relation, Lexington, Massachusetts: Lexington Books. Lipsky, David B. & Donn, Clifford B.(eds), 1987, Collective Bargaining in American Industry, Lexington, Massachusetts: Lexington Books. Malin, Martin H., 1993, Public Employees’ Right to Strike: Law and Experienc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Journal of Law Reform,Vol.26, No.37. Masters Marick F., 1985, Federal Employee Unions and Political Action, Industrial and Labor Relations Review, Vol.38. Pursley, R. D.& Snortland, N., 1980, Management Government Organizations, Massachusetts, Duxbury Press. Repas, Bob, 1984, Contract Administration, Washington, D.C.: The Bureau of National Affairs, Inc. Richardson, Reed C., 1985, Collective Bargaining by Objectives,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Inc. Rosenbloom, David H., 1989, Public Administration, Singapore: McGraw-Hill Book Company. Sauer, Robert L.& Voelker, Keith E., 1993, Labor Relations, 2nd ed., N.Y.: Macmillan Publishing Company. Schregle, J., 1987, Labor Relations in the Public Relations in the Sector, In Blanpain, R.(eds),Comparative Labour Law and Industrial Relations, Deventer: Kluwer Law and Taxation publishers. Shafritz, Jay M., Riccucci, Norma M., Rosenbloom, David. & Hyde, Albert C., 1992, Personnel Management in Government,New York : Marcel Dekker, Inc. Simkin, William., 1971, Medaition and the Dynamics of Collective Bargaining, Washington, D.C.: Bureau of National Affairs. Sisson, Keith,1987, The Management of Collective Bargaining, Oxford: Basil Blackwell Ltd. Spero, Sterling D. & Capozzola, John M., 1972, The Urban Community and Its Organized Bureaucracy, N.Y.: Dunellen- Kennikat Press. Stahl, O. Glenn, 1983, Public Personnel Administration, 8th ed., N.Y.: Harper and Row Publisher Inc. Stieber, Jack, 1973, Public Employee Unionism: Structure, Growth, Policy, Washington, D.C.: the Brookings Institution. Truman, D., 1955, The Government Process: Political Interests and Public Opinion, N.Y.: Knopf. Walton, Richard E. & Mckersie, Robert B., 1991, A Behavioral Theory of Labor Negotiations, Ithaca, N.Y.:ILR. 1995,The ILO in the service of social progress: a worker`s education manual, 2th ed., Geneva, Switzerland : International Labour Office. 網站部分 (一)www.aflcio.org:美國勞工產業聯盟 (二)www.afge.org:美國聯邦公務員聯合會 (三)www.nffe.org: 聯邦公務員全國聯盟 (四)www.nteu.org:全國財政公務員工會 (五)www.flra.gov:美國聯邦勞雇關係局 (六)www.opm.gov:美國聯邦人事管理局 (七)www.npc.gov:全國夥伴關係委員會 (八)www.census.gov:美國統計局 (九)www.secure.law.concell.edu:康乃爾大學法學資訊網 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