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Citation Infomation

  • No doi shows Citation Infomation
題名 解構台灣地區電視經營生態與收視率之關連
作者 張依雯
Chang, Yi-Wen
貢獻者 關尚仁
張依雯
Chang, Yi-Wen
關鍵詞 收視率分析
雙元產品市場
頻道經營
日期 2000
上傳時間 18-Apr-2016 16:21:29 (UTC+8)
摘要 自1993年之後有線電視法草案通過之後,有線電視如春筍林立,衛星電視頻道逐漸成熟並擴張成為頻道族群的經營規模,再加上1997年之後民視、公視相繼開播,更促使長久以來無線三台獨霸的局面崩盤,台灣地區多頻道的媒體環境已儼然成形。在舊媒體試圖力挽狂瀾,新媒體力爭上游的競爭下,「收視率」首當其衝成了箭靶子。再加上現今台灣地區的無線或有線電視台,多是商業導向的運作機制,收視率的高低便成為頻道存亡的主要關鍵。在這樣的環境中,若未從整體生態的結構面,將「收視率」的正確觀念加以釐清與普及,一旦繼續沈浸在商業考量的經營策略籌謀下,對於收視率的爭議、追求與誤用都將是永無止境。
參考文獻 王婷玉(1999)<多頻道電子媒體環境裡的忠誠閱聽人—收視率調查新技術與重複收視率>。《廣播與電視》,(13):23-40。
     王芝芝(1997)譯 Donald A. Ritchie著《大家來做口述歷史》。台北:遠流。
     王文科(1994)《質的教育研究法》。台北:師大書苑
     朱詣璋(1998)<媒體傳播的新挑戰>。《動腦雜誌》、二月份、頁40-43。
     李 瞻(1984)《電視》。台北:允晨文化。
     李光輝(1998)<電視自行解禁分食廣告大餅>。《動腦雜誌》、二月份、頁54-55。
     李倩玲(1997)<電視媒體購買指南>。《廣告雜誌》、五月份、頁70-74。
     李倩玲(1997)<台灣媒體購買三部曲>。《JWT媒體季訊》、第一季、頁1-7。
     李倩玲(1998)<台灣的媒體奇蹟>。《動腦雜誌》、二月份、頁44-47。
     李國川(1999)《台灣廣告市場「媒體集中購買」制度之研究》。銘傳大學傳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呂宗熹(1998)<幻滅是有線電視成長的開始>。《廣告雜誌》、七月份、頁31-37。
     林佩萍(1997)<媒體世界另類行銷>。《廣告雜誌》、五月份、頁76-77。
     林維娟(1995)《跨國性廣告在三家無線電視台及衛星電視台的媒體使用策略之比較研究》。國立交通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周亦龍(1999)《媒體的做點》。台北:動腦。
     官智卿(1999)《論台灣地區有線電視「垂直整合」問題及其規範—以「斷訊」爭議為核心》。國立政治大學廣播與電視系碩士論文。
     吳思華(1998)《策略九說:策略思考的本質》。台北:臉譜。
     徐宗國(1997)譯 Anselm Strauss, Juliet Corbin著《質性研究概論》。台北:巨流。
     徐鉅昌(1986)《電視傳播》。台北:華視出版社。
     胡堯廷(1997)《有線電視綜合性頻道對無線電視在節目策略上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胡幼慧(1996)主編 《質性研究》。台北:巨流。
     黃葳威(1999)<虛擬閱聽人?從回饋觀點分析台灣地區收視聽率調查的現況:以潤利、紅木、尼爾遜公司為例>。《民意研究季刊》,(209):89-132。
     黃家新(1999)《有線電視客服部門推行ISO9002品質系統認證之研究》。政治大學廣播電視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淑華(1997)<台灣媒體購買再起革命>。《廣告雜誌》、五月份、頁78-81。
     洪平峰(1994)《電視生態學—衛視(STAR TV)與我國電視生態之關連性》。台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
     洪平峰(1996)《生態變遷中的電視經營管理》。台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
     唐維敏(1996)譯 Klous B. & Nicholas W. Jankowski著《大眾傳播研究方法-質化取向》。台北:五南。
     許志彥(1999)<新電視廣告-廣告創意表現無限大>。《實力媒體通訊》、九月份、頁26-27。
     張寶明(1997)<有線電視無限創意-談媒體專案配合>。《衛興探索》、五月份Vol. 5、頁17-21。
     張令慧、鄧榮坤(1993)《有線電視解讀》。台北:月旦出版
     張欣玲(1999)《台灣有線電視產業垂直整合發展影響面之研究-從價值鏈觀點分析》。元智大學資訊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依雯(1999)<三立頻道家族之經營策略初探-一個收視率意義解讀取向的分析>。《新聞學研究》,(61):179-222。
     馮建三(1994)譯 Picard Robert G著《媒介經濟學》。台北:遠流出版
     程宗明(1999)<「黨政軍退出三台」之後-從批判政治經濟學思考無線電視台制度的改造>。《廣播與電視》,(13):87-122。
     彭 芸、王國樑(1997)《影視媒體產業(值)調查分析》。行政院新聞局綜合計畫處委託研究報告。
     趙碧華、朱美貞(1995)編譯 Allen Rubin, Earl Babbie著《研究方法:社會工作暨人文科學領域的運用》。台北:雙葉。
     蔡念中(1995)《電視台外製外包制度研究報告》。台北:電視文化研究委員會。
     鄭 真(1986)《台灣地區各種收視率調查方法比較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美琪(1998)<廣告代理業如何應對新興廣告媒體-以有線電視為例>,《廣告學研究》,(7):37-67。
     劉幼琍(1997)《多頻道電視與觀眾:90年代的電視媒體與閱聽人收視行為研究》。台北:時英。
     劉幼琍、劉美琪(1997)《多頻道環境下的電視經營-問題與對策》。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專題研究。
     顏伯勤(1991)《廣告學》。台北:三民。
     欒錦榮(1996)《台灣地區衛星電視頻道商經營策略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Ang, I. (1991). Desperately Seeking the Audience. London: Ithaca Press.
     Rubin, A. & Babbie, E. (1993). Research Methods for Social Work. 2nd. ed, Brooks/Cole Publishing company.
     Ellmore, R. T. (1990). NTS’s Mass Media Dictionary. Lincolnwood, IL: National Textbook Company.
     Picard, Robert G. (1989). Media Economics. 1st. ed., Newbury Park CA:Sage.
     Webster, J. G., & Lichty, L. W. (1991). Rating Analysis: Theory and Practice. Hillsdale, New Jersey: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廣播電視學系
87453013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A2002001720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關尚仁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張依雯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Chang, Yi-Wenen_US
dc.creator (作者) 張依雯zh_TW
dc.creator (作者) Chang, Yi-Wenen_US
dc.date (日期) 2000en_US
dc.date.accessioned 18-Apr-2016 16:21:29 (UTC+8)-
dc.date.available 18-Apr-2016 16:21:29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18-Apr-2016 16:21:29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A2002001720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85223-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廣播電視學系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87453013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自1993年之後有線電視法草案通過之後,有線電視如春筍林立,衛星電視頻道逐漸成熟並擴張成為頻道族群的經營規模,再加上1997年之後民視、公視相繼開播,更促使長久以來無線三台獨霸的局面崩盤,台灣地區多頻道的媒體環境已儼然成形。在舊媒體試圖力挽狂瀾,新媒體力爭上游的競爭下,「收視率」首當其衝成了箭靶子。再加上現今台灣地區的無線或有線電視台,多是商業導向的運作機制,收視率的高低便成為頻道存亡的主要關鍵。在這樣的環境中,若未從整體生態的結構面,將「收視率」的正確觀念加以釐清與普及,一旦繼續沈浸在商業考量的經營策略籌謀下,對於收視率的爭議、追求與誤用都將是永無止境。zh_TW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封面頁
     證明書
     致謝詞
     論文摘要
     目錄
     圖表目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研究目的
     第二節 研究架構與研究問題
     第三節 研究價值
     第二章 文獻整理
     第一節 「雙元市場」理論
     第二節 接近收視眾—收視率調查
     第三節 從「價值說」解讀收視率與頻道經營之關連
     第四節 台灣地區電視生態結構
     一、無線電視台-廣告市場中台灣無線電視台獨一無二的外包制度
     二、有線電視衛星頻道-發展沿革與廣告市場之業務銷售
     三、廣告商╲廣告主
     (一)完全賣方市場下的廣告代理商VS無線電視
     (二)買方市場下的廣告代理商VS有線電視衛星頻道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一節 結構論(structural approach)
     第二節 深度訪談(in-depth interview)
     第三節 歷史分析法(Historical Analysis)
     第四節 參與觀察法(Participant observation)
     第四章 研究分析與討論:台灣地區電視生態變遷與「收視率」之應用
     第一節 1994年以前:無線三台壟斷時代
     第二節 1994-1997年:有線電視衛星頻道草創時期
     一、無線電視台
     二、廣告代理商vs收視率調查技術
     三、有線電視衛星頻道
     第三節 1997年6月迄今:多頻道競爭發展時代
     一、無線電視與外製
     二、有線電視衛星頻道
     三、廣告代理商
     四、傳播人與廣告人對於目前收視率的想法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六章 研究限制
     參考書目
     附錄
     附錄一:1994至1999年台灣地區無線與有線電視頻道平均收視趨勢分析
     附錄二:潤利公司1993-1999年電視媒體有效廣告量表
     附錄三:1994至1999年台灣地區無線電視頻道節目平均收視率Top 30
     附錄四:深度訪談大綱及訪談內容
zh_TW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A2002001720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收視率分析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雙元產品市場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頻道經營zh_TW
dc.title (題名) 解構台灣地區電視經營生態與收視率之關連zh_TW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_US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婷玉(1999)<多頻道電子媒體環境裡的忠誠閱聽人—收視率調查新技術與重複收視率>。《廣播與電視》,(13):23-40。
     王芝芝(1997)譯 Donald A. Ritchie著《大家來做口述歷史》。台北:遠流。
     王文科(1994)《質的教育研究法》。台北:師大書苑
     朱詣璋(1998)<媒體傳播的新挑戰>。《動腦雜誌》、二月份、頁40-43。
     李 瞻(1984)《電視》。台北:允晨文化。
     李光輝(1998)<電視自行解禁分食廣告大餅>。《動腦雜誌》、二月份、頁54-55。
     李倩玲(1997)<電視媒體購買指南>。《廣告雜誌》、五月份、頁70-74。
     李倩玲(1997)<台灣媒體購買三部曲>。《JWT媒體季訊》、第一季、頁1-7。
     李倩玲(1998)<台灣的媒體奇蹟>。《動腦雜誌》、二月份、頁44-47。
     李國川(1999)《台灣廣告市場「媒體集中購買」制度之研究》。銘傳大學傳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呂宗熹(1998)<幻滅是有線電視成長的開始>。《廣告雜誌》、七月份、頁31-37。
     林佩萍(1997)<媒體世界另類行銷>。《廣告雜誌》、五月份、頁76-77。
     林維娟(1995)《跨國性廣告在三家無線電視台及衛星電視台的媒體使用策略之比較研究》。國立交通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周亦龍(1999)《媒體的做點》。台北:動腦。
     官智卿(1999)《論台灣地區有線電視「垂直整合」問題及其規範—以「斷訊」爭議為核心》。國立政治大學廣播與電視系碩士論文。
     吳思華(1998)《策略九說:策略思考的本質》。台北:臉譜。
     徐宗國(1997)譯 Anselm Strauss, Juliet Corbin著《質性研究概論》。台北:巨流。
     徐鉅昌(1986)《電視傳播》。台北:華視出版社。
     胡堯廷(1997)《有線電視綜合性頻道對無線電視在節目策略上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胡幼慧(1996)主編 《質性研究》。台北:巨流。
     黃葳威(1999)<虛擬閱聽人?從回饋觀點分析台灣地區收視聽率調查的現況:以潤利、紅木、尼爾遜公司為例>。《民意研究季刊》,(209):89-132。
     黃家新(1999)《有線電視客服部門推行ISO9002品質系統認證之研究》。政治大學廣播電視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淑華(1997)<台灣媒體購買再起革命>。《廣告雜誌》、五月份、頁78-81。
     洪平峰(1994)《電視生態學—衛視(STAR TV)與我國電視生態之關連性》。台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
     洪平峰(1996)《生態變遷中的電視經營管理》。台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
     唐維敏(1996)譯 Klous B. & Nicholas W. Jankowski著《大眾傳播研究方法-質化取向》。台北:五南。
     許志彥(1999)<新電視廣告-廣告創意表現無限大>。《實力媒體通訊》、九月份、頁26-27。
     張寶明(1997)<有線電視無限創意-談媒體專案配合>。《衛興探索》、五月份Vol. 5、頁17-21。
     張令慧、鄧榮坤(1993)《有線電視解讀》。台北:月旦出版
     張欣玲(1999)《台灣有線電視產業垂直整合發展影響面之研究-從價值鏈觀點分析》。元智大學資訊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依雯(1999)<三立頻道家族之經營策略初探-一個收視率意義解讀取向的分析>。《新聞學研究》,(61):179-222。
     馮建三(1994)譯 Picard Robert G著《媒介經濟學》。台北:遠流出版
     程宗明(1999)<「黨政軍退出三台」之後-從批判政治經濟學思考無線電視台制度的改造>。《廣播與電視》,(13):87-122。
     彭 芸、王國樑(1997)《影視媒體產業(值)調查分析》。行政院新聞局綜合計畫處委託研究報告。
     趙碧華、朱美貞(1995)編譯 Allen Rubin, Earl Babbie著《研究方法:社會工作暨人文科學領域的運用》。台北:雙葉。
     蔡念中(1995)《電視台外製外包制度研究報告》。台北:電視文化研究委員會。
     鄭 真(1986)《台灣地區各種收視率調查方法比較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美琪(1998)<廣告代理業如何應對新興廣告媒體-以有線電視為例>,《廣告學研究》,(7):37-67。
     劉幼琍(1997)《多頻道電視與觀眾:90年代的電視媒體與閱聽人收視行為研究》。台北:時英。
     劉幼琍、劉美琪(1997)《多頻道環境下的電視經營-問題與對策》。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專題研究。
     顏伯勤(1991)《廣告學》。台北:三民。
     欒錦榮(1996)《台灣地區衛星電視頻道商經營策略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Ang, I. (1991). Desperately Seeking the Audience. London: Ithaca Press.
     Rubin, A. & Babbie, E. (1993). Research Methods for Social Work. 2nd. ed, Brooks/Cole Publishing company.
     Ellmore, R. T. (1990). NTS’s Mass Media Dictionary. Lincolnwood, IL: National Textbook Company.
     Picard, Robert G. (1989). Media Economics. 1st. ed., Newbury Park CA:Sage.
     Webster, J. G., & Lichty, L. W. (1991). Rating Analysis: Theory and Practice. Hillsdale, New Jersey: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
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