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Citation Infomation

  • No doi shows Citation Infomation
題名 台灣當代音樂電台的音樂生產機制:從音樂社會學與媒介產製觀點出發
The Comtemporary Music Production Dynamics of Taiwan`s Music Radio: The Viewpoint from Sociology of Music and Media Production
作者 蔡若津
Tsai, Zuo-Jin
貢獻者 黃葳威
Vivian Huang, Wei-Wei
蔡若津
Tsai, Zuo-Jin
關鍵詞 音樂社會學
媒介產製
播出單
播歌循環率
音樂決策
唱片促銷
sociology of music
media production
playlist
rotation
music decisiom making
record promotion
日期 2000
上傳時間 18-Apr-2016 16:21:31 (UTC+8)
摘要 台灣廣播媒體生態自進入頻道開放以來,目前除電台數目增加為118家以外,也出現了許多以音樂頻道為經營型態的類型音樂電台。過去部分的音樂文化論述在談及廣播電視媒體時,論點不乏多所批評其與唱片公司勾結來配合打歌宣傳,對於音樂文化的負面影響甚巨。但是如今,電台經營越趨專業化的情況下,似乎在台灣,廣播電台與流行音樂工業間的關係,也逐漸有了轉變。
參考文獻 報紙、雜誌
     王亞玲(1999年十月二日):〈武林高手藏身台北愛樂電台:黎時潮爵士神功〉,《中國時報》,第41版。
     王美珠(1996年11月):〈音樂社會學:一門研究音樂與社會之間交互關係的學問簡介〉,《古典音樂》,57:139-144。
     台大人文報編輯部(1993):《台大人文報:流行音樂專題》。台北:台大人文報社。
     吳正忠(1994):〈我們的地下室發霉了嗎?〉,《非古典音樂雜誌》,8:118-124。
     李令儀(1998):〈任將達揮別水晶的陰影在大樹下搖滾高歌〉,《新新聞》,578:80-83。
     音樂月刊編輯部(1988):〈我們需要一座古典音樂電台:從國外的古典音樂電台反溯國內電台中的古典音樂節目〉,《音樂月刊》。70:25-37。
     徐昌國(1997年7月12日):〈最具人文精神的DJ徐凡:乖乖牌中文教師竟然是二十三年的老搖滾客〉,《中國時報》,第41版。
     馬國光(1981):〈廣播與電視對中國現代民歌之推廣與發展產生的作用〉,《中美技術》,26(2):9-17。
     陸中明(1994):〈類型電台在美國及台灣的發展〉,《藝術學報》。54:165-178。
     黃秀慧(1998年1月11日)〈外國音樂早就不等於西洋音樂了:歌壇哈日族壯大、哈韓族誕生〉,《中國時報》,第28版。
     黃維明(1999):〈台灣唱片席捲亞洲〉,《天下雜誌》。216:53-56。
     黃雅琴(1999):〈台灣類型音樂電台的現況〉,《廣電人》。49:47-50。
     張湘蓉(1998):〈音樂很多話很少:廣播新浪潮〉,《廣播月刊》。199:41-42。
     廣告雜誌編輯部(1997):《廣告雜誌》。81:76。
     廣播月刊編輯部(1998):〈台灣音樂電台的未來趨勢〉,《廣播月刊》。193:34-36。
     廖國慶(1994):〈看不見的影響力〉,《廣電人》,試刊號:54-58。
     書籍
     小知堂編採組(1998):《嗑藥搞團:台灣創作樂團紀事》。台北:小知堂文化。
     林東泰(1997):《大眾傳播理論》,台北:師大師苑。
     朱全斌(1998):《媒體、認同與傳播新科技:關心本土傳媒發展的文化研究》。台北:遠流。
     金經言(1994):〈外國音樂社會學歷史發展脈絡〉,《音樂學文集》,頁1189-1342。山東:友誼出版社。
     李岳奇(1998):〈有聲出版錄音〉,《大眾傳播概論》。台北:五南。
     阿諾德 豪澤爾(1980):《藝術社會學》,居延安譯。台北:雅典出版社。
     俞人豪(1997):《音樂學概論》。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
     莊克仁(1998):《電台管理學:ICRT電台策略性管理模式》。台北:正中。
     陳學明(1996):《文化工業》,台北:揚智。
     郭曉玲、傅仰止(1998):〈音樂會的社會性:比較兩場鋼琴獨奏會〉,《台灣社會學研究》。2:83-118。
     張釗維(1984):《誰在那邊唱自己的歌》。台北:時報。
     曾遂今(1997):《音樂社會學概論:當代社會音樂生產體系運行研究》。北京:文化藝術。
     曾慧佳(1999):《從流行歌曲看台灣社會》。台北:桂冠。
     廖炳惠(1995):〈導讀:噪音或造音〉,《噪音:音樂的政治經濟學》,頁x-xvi。台北:時報。
     瞿海源(1997):〈社會階層、文化認同與音樂喜好〉,張笠雲、呂玉瑕、王甫昌(編)《九0年代的台灣社會:社會變遷基本調查研究系列二(上)》,189-228。台北:中央研究院社會研究所。
     鐘適芳(1998):〈世界音樂在台灣〉,《87年中華民國出版年鑑》,頁52-61。台北:新聞局。
     Arnheim, Rudolf.(1992):《藝術心理學新論》,郭小平、翟燦譯。台北:台灣商務。
     Attali ,Jacques.(1995[1977]):《噪音:音樂的政治經濟學》,宋素鳳、翁桂堂譯。台北:時報。
     Baskvrville, D.(1985).Music business handbook and career guide(6th ed.). London: Sage.
     Barnard, S.(1988). On the radio. music radio in Britain. Milton keynes : Open University Press.
     Bocock, R.(1995[1993]):《消費》,張君玫、黃鵬仁譯。台北:巨流圖書。
     Bogue, J.D. (1973). The radio audience for classical music : The case of station WEFM. Chicago. Community and Family Study Center : University of Chicago.
     Carroll, L. R., & Davis, M. D.,(1993). Electronic media programming : Strategies and decision making . NY : McGraw Hill.
     Frith , Simon.(1978[1994]).《搖滾樂社會學》,彭倩文譯。台北:萬象。
     Frith , S.(1987). The Industrialization of Popular Music.In James Lull(Eds.). Popular Music and Communication .Newbury Park:Sage.
     Gallagher, M.(1994[1982]):〈媒體組織與媒體職業的控制協商〉(戴育賢譯),In Michael, Gurevitch., Tony, Bennett., James, Curran., & Janet, Woollacott.(編)《文化、社會與媒體:批判性觀點》,頁211-245。台北:遠流。
     Gouldner , A .(1997[1990]):〈論意識型態、文化機器與新興的視聽感官工業〉(李紀舍譯),Jeffrey, C. Alexander., & Steven, Seidman.(Eds.).《文化與社會》,頁365-380。台北:立緒。
     Grossberg, L., Wartella, E., & Whitney, D.Charles.(1999[1998]):《媒體原理與製造》,楊意菁/陳芸芸譯。台北:韋伯。
     Halper , Donna. L.(1997):《廣播音樂節目導播》,張淑華譯。台北:廣電基金。
     Harker, R.(1985). Keeping Close to the Customer Through Music Research. In Bernadette McGuire(Eds.). Radio In search of excellence : Lessons from Americans best run radio stations ( pp97-104). Washington, DC : National Association of Broadcasters.
     MacFarland, T. D.(1997). Future radio programming strategies : Cultivating listenership in the digital age. London :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McQuail , D.(1996[1994]):《大眾傳播理論》,潘邦順譯,台北:風雲論壇。
     O’Donnel, B. L., Carl, H., & Philip, B.(1989). Radio station operations. CA : Wadsworth Publishing Company.
     Paiva, B.(1983).The Program Director’s Handbook. Blue Ridge Summit TAB Books.
     Peatman, J. G.(1943). Radio and Popular Music. In Paul Lazarafeld & F.N.Stanton(Eds.).Radio Research (pp.335-393). New York : Duell , Sloan & Pearce.
     Picard, G.R.(1994[1989]):《媒介經濟學》,馮建三譯。台北:遠流。
     Pringle , Peter K . Starr , Michael. & McCavitt , William E.(1998[1995]):《電子媒體經營管理》,陳芊圭譯。台北:亞太。
     Scoot, K.R.(1998).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electronic media. London : Quorum Books.
     Silbermann, A.(1963). The sociology of music . London : Routledge.
     Supicic, I.(1987). Music In society : A guide to the sociology of music. NY : Pendragon.
     Taylor, Lisa & Willis Adrew.(1999[1999]):《大眾傳播媒體新論》,簡妙如等譯。台北:韋伯。
     Turow, Joseph.(1997[1991]):〈大眾傳播觀點下的娛樂工業〉(謝慰雯譯)In James Curran & Michael Gurevitch(Eds.),《大眾媒介與社會》,頁227-247。台北:五南。
     Wallis, R., & Malm, K.(1992). Media policy and music activity . London : Routledge.
     Wilby, P., & Conroy, A.(1994). The radio handbook . London : Routledge.
     學位論文
     王家慶(1997):《從符號學詮釋批判台灣的流行音樂文化》,台南藝術學院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佩華(1999):《環境與組織因素對產品多樣性的影響:以台灣地區國語流行音樂市場為例》,國立交通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怡玲(1995):《台灣流行音樂產製之研究》,政大新聞所碩士論文。
     林長青(1999):《文化品味高尚者音樂品味多元化之研究》,私立東吳大學社會所碩士論文。
     葉淑明(1998):《全球與本土:台灣流行音樂工業的演變》,輔大大傳所碩士論文。
     蔡雅純(1995):《階級和文化消費關係之探討:以台灣古典音樂文化工業產品消費為例》,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鄭淑儀(1992):《台灣流行音樂與大眾文化》。輔大大傳所碩士論文。
     Ahlkvist, Jarl A.(1996).Around The Dial : commercial radio and the production of popular music. Dissertation Abstracts International, 56. 11, may.
     Burns, Joseph E.(1996). Agenda Setting Reconsidered : The Process At Work In Music Radio. Doctor dissertation of Bowling Green of State University.
     Kelliher , D.B.(1981).The Decision Making Process of the Radio Music Gatekeeper:A path Analytical Approach. Doctor dissertation of University of Oregin.
     Moreno , Elsa.(1999).Music On Radio : transformation of a content in a programming concept. Dissertation Abstracts International, 60. 02, summer.
     期刊文章、論文
     江文瑜(1996):〈從抓狂到笑魁:流行歌曲的語言選擇之語言社會學分析〉,《中外文學》。25(2):61-81。
     亦咸(1991):〈台灣新音樂的顛覆與矛盾〉,《聯合文學》。82:95-98。
     許常惠(1968):〈漫談傳播、再現、製作音樂的機器與未來的機器音樂〉,《廣播與電視》。6:51-52。
     張育章(1996):〈望花補夜:台灣地下音樂發展的歷史脈絡〉,《中外文學》。25(2):107-129。
     關尚仁(1993):〈廣播電台經營策略〉,《廣播與電視》,1(3):1-22。
     Baldwin, L. & Mizerski, R.(1985).An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concerning the comparative influence of MTV and radio on consumer market responses to new music. In E. C. Hirshman & M. B. Holbrook(Eds.). Advances in Consumer Research. 12 : 476-481.
     Carroll , R., Silbergleid , M., Beachum , C., Perry , S., Pluscht , P., & Pescatore , M.(1993). Meanings of Radio to Teenagers in a Niche-Programing Era. Journal of Broadcasting and Electronic Media . 37 : 159-176.
     Erdelyi, M.(1940).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adio plugs”and sheet music sales of popular music.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 24 : 696-702.
     Fathi , A . & Heath , C.L.(1974).Group influence , mass media and musical taste among Canadian students. Journal of Broadcasting , 28 , 122-142.
     Frith , Simon .(1994[1987]):〈邁向民眾音樂美學〉,《島嶼邊緣》,張釗維譯,11:11-27。
     Ganzert, Charles F.(1997).Hot Clocks , Jingles , and Top Tunes : The Bartell Group Stations and Development of Top 40 Radio. Popular Music and Society. 21(4):51-62.
     Hirsch , Paul . M .(1971).Sociological Approaches to the Pop music phenomenon, American Behavioral Scientist 14(3):371-399.
     Intintoli , Michael.(1985).Ethnography and Media Production. Communication , 8 : 245-263.
     Lull , James .(1978).Audiences for Contemporary radio formats. Journal of Broadcasting , 22(4), 439-453.
     Melton G., & Galician, M. (1987). A sociological approach to the pop music phenomenon : Radio and music utilization for expectation , motivation , and satisfaction. Popular Music and Society , 11(3),35-46.
     Negus ,K.(1993)Plugging and programming : pop radio and record promotion in Britain and United States. Popular Music , 12(1) : 57-68.
     Rothenbuhler , Eric.W.(1985). Programming Decision Making Popular Music Radio. Communication Research. 12(2) : 209-233.
     Rothenbuhler, Eric E.(1996). Commercial Radio As Communication.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46(1) : 125-143.
     Rothenbuhler , Eric.W.(1987).Commercial Radio and Popular Music:Processes of Selection and Factors of Influence. In James Lull(Eds.). Popular Music and Communication , pp.79-93.Newbury Park : Sage.
     Turow , Joseph.(1985).Cultural Argumentation Through the Mass Media : Aframework for organizational research. Communication , vol.8, P.139-164.
     Weibe , G.(1940).The Effect of Radio Plugging on Students Opinion of Popular Songs.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 24 : 721-727.
     會議論文
     黃葳威(1999):〈台灣地區廣播產業定位分析〉,「1999傳播管理新思潮研討會」論文。
     莊永明(1995):〈百年來台灣歌謠傳略〉,「台灣近百年史研討會(1895-1995)」論文。
     其他
     艾思帕編輯小組(1995):《ICP行銷資料年鑑》。台北:卓越文化。
     艾思帕編輯小組(1996):《ICP行銷資料年鑑》。台北:卓越文化。
     艾思帕編輯小組(1997):《ICP行銷資料年鑑》。台北:卓越文化。
     艾思帕編輯小組(1998):《ICP行銷資料年鑑》。台北:卓越文化。
     新聞局(1998):《87年中華民國出版年鑑》,台北:新聞局。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廣播電視學系
86453001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A2002001721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黃葳威zh_TW
dc.contributor.advisor Vivian Huang, Wei-Weien_US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蔡若津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Tsai, Zuo-Jinen_US
dc.creator (作者) 蔡若津zh_TW
dc.creator (作者) Tsai, Zuo-Jinen_US
dc.date (日期) 2000en_US
dc.date.accessioned 18-Apr-2016 16:21:31 (UTC+8)-
dc.date.available 18-Apr-2016 16:21:31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18-Apr-2016 16:21:31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A2002001721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85224-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廣播電視學系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86453001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台灣廣播媒體生態自進入頻道開放以來,目前除電台數目增加為118家以外,也出現了許多以音樂頻道為經營型態的類型音樂電台。過去部分的音樂文化論述在談及廣播電視媒體時,論點不乏多所批評其與唱片公司勾結來配合打歌宣傳,對於音樂文化的負面影響甚巨。但是如今,電台經營越趨專業化的情況下,似乎在台灣,廣播電台與流行音樂工業間的關係,也逐漸有了轉變。zh_TW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封面頁
     證明書
     致謝詞
     論文摘要
     目錄
     圖表目錄
     前言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
     第二節 廣播與流行音樂的關係
     第三節 展開台灣廣播媒體與音樂的研究
     第二章 相關文獻與研究取向
     第一節 文獻探討
     壹、國外廣播與音樂的相關研究
     一、廣播的媒介效果
     二、廣播音樂的使用情形與收聽行為
     三、媒介產製
     四、歷史性分析
     貳、國內音樂研究對於廣播媒體的定位
     一、對於廣播媒體的批判觀點
     二、廣播對台灣音樂文化發展影響的觀點
     參、小結
     第二節 研究取向
     壹、音樂社會學
     貳、媒介產製
     參、兩種取向的互補
     第三章 研究架構與方法
     第一節 研究架構
     第二節 研究方法
     一、音樂社會學取向
     二、媒介產製取向
     第四章 媒介環境因素:唱片公司、音樂市場與電台間的相互影響
     第一節 電台的社會性
     一、何謂社會性
     二、對於廣播音樂的兩種期盼
     三、商業電台的傳播性問題
     四、台灣的音樂電台發展
     五、台灣受歡迎的音樂節目
     第二節 音樂市場與音樂文化的變遷
     一、台灣流行音樂文化的獨特性
     二、音樂市場的區隔性
     第三節 唱片公司與電台
     一、唱片公司與電台間的關係
     二、研究唱片宣傳模式來理解電台的必要性
     三、對台灣唱片公司的電台宣傳模式研究
     四、電台宣傳的工作型態
     五、電台宣傳對播歌的影響層面
     第四節 本章節要
     第五章 電台組織:音樂電台的音樂產製
     第一節 電台類型定位與音樂決策的限制
     一、音樂決策的功能
     二、當代台灣音樂電台的定位與音樂決策
     第二節 音樂編排的影響因素
     一、適於播出的音樂考量
     二、選取音樂的參考來源
     三、日、夜間音樂編排的差異
     四、週末與週間
     五、小眾音樂在音樂電台中的出路
     六、唱片宣傳的影響
     第三節 電台內部職業角色的影響
     一、電台內與音樂相關的職業權責
     二、各電台的職業角色運作與自主性
     第四節 本章節要
     第六章 結論、討論與建議
     第一節 建構一整體觀的廣播音樂生產機制
     一、電台與音樂文化、市場間的關連性
     二、電台與唱片公司的互動
     三、音樂電台的音樂生產機制
     第二節 該採用何種觀點?有關電台的自主性
     一、有關電台的自主性
     二、誰影響誰?社會與媒體
     三、結語
     第三節 討論與建議
     一、對傳播研究的啟示
     二、對實務界的啟示
     參考資料
zh_TW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A2002001721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音樂社會學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媒介產製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播出單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播歌循環率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音樂決策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唱片促銷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sociology of music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media production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playlist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rotation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music decisiom making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record promotionen_US
dc.title (題名) 台灣當代音樂電台的音樂生產機制:從音樂社會學與媒介產製觀點出發zh_TW
dc.title (題名) The Comtemporary Music Production Dynamics of Taiwan`s Music Radio: The Viewpoint from Sociology of Music and Media Productionen_US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_US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報紙、雜誌
     王亞玲(1999年十月二日):〈武林高手藏身台北愛樂電台:黎時潮爵士神功〉,《中國時報》,第41版。
     王美珠(1996年11月):〈音樂社會學:一門研究音樂與社會之間交互關係的學問簡介〉,《古典音樂》,57:139-144。
     台大人文報編輯部(1993):《台大人文報:流行音樂專題》。台北:台大人文報社。
     吳正忠(1994):〈我們的地下室發霉了嗎?〉,《非古典音樂雜誌》,8:118-124。
     李令儀(1998):〈任將達揮別水晶的陰影在大樹下搖滾高歌〉,《新新聞》,578:80-83。
     音樂月刊編輯部(1988):〈我們需要一座古典音樂電台:從國外的古典音樂電台反溯國內電台中的古典音樂節目〉,《音樂月刊》。70:25-37。
     徐昌國(1997年7月12日):〈最具人文精神的DJ徐凡:乖乖牌中文教師竟然是二十三年的老搖滾客〉,《中國時報》,第41版。
     馬國光(1981):〈廣播與電視對中國現代民歌之推廣與發展產生的作用〉,《中美技術》,26(2):9-17。
     陸中明(1994):〈類型電台在美國及台灣的發展〉,《藝術學報》。54:165-178。
     黃秀慧(1998年1月11日)〈外國音樂早就不等於西洋音樂了:歌壇哈日族壯大、哈韓族誕生〉,《中國時報》,第28版。
     黃維明(1999):〈台灣唱片席捲亞洲〉,《天下雜誌》。216:53-56。
     黃雅琴(1999):〈台灣類型音樂電台的現況〉,《廣電人》。49:47-50。
     張湘蓉(1998):〈音樂很多話很少:廣播新浪潮〉,《廣播月刊》。199:41-42。
     廣告雜誌編輯部(1997):《廣告雜誌》。81:76。
     廣播月刊編輯部(1998):〈台灣音樂電台的未來趨勢〉,《廣播月刊》。193:34-36。
     廖國慶(1994):〈看不見的影響力〉,《廣電人》,試刊號:54-58。
     書籍
     小知堂編採組(1998):《嗑藥搞團:台灣創作樂團紀事》。台北:小知堂文化。
     林東泰(1997):《大眾傳播理論》,台北:師大師苑。
     朱全斌(1998):《媒體、認同與傳播新科技:關心本土傳媒發展的文化研究》。台北:遠流。
     金經言(1994):〈外國音樂社會學歷史發展脈絡〉,《音樂學文集》,頁1189-1342。山東:友誼出版社。
     李岳奇(1998):〈有聲出版錄音〉,《大眾傳播概論》。台北:五南。
     阿諾德 豪澤爾(1980):《藝術社會學》,居延安譯。台北:雅典出版社。
     俞人豪(1997):《音樂學概論》。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
     莊克仁(1998):《電台管理學:ICRT電台策略性管理模式》。台北:正中。
     陳學明(1996):《文化工業》,台北:揚智。
     郭曉玲、傅仰止(1998):〈音樂會的社會性:比較兩場鋼琴獨奏會〉,《台灣社會學研究》。2:83-118。
     張釗維(1984):《誰在那邊唱自己的歌》。台北:時報。
     曾遂今(1997):《音樂社會學概論:當代社會音樂生產體系運行研究》。北京:文化藝術。
     曾慧佳(1999):《從流行歌曲看台灣社會》。台北:桂冠。
     廖炳惠(1995):〈導讀:噪音或造音〉,《噪音:音樂的政治經濟學》,頁x-xvi。台北:時報。
     瞿海源(1997):〈社會階層、文化認同與音樂喜好〉,張笠雲、呂玉瑕、王甫昌(編)《九0年代的台灣社會:社會變遷基本調查研究系列二(上)》,189-228。台北:中央研究院社會研究所。
     鐘適芳(1998):〈世界音樂在台灣〉,《87年中華民國出版年鑑》,頁52-61。台北:新聞局。
     Arnheim, Rudolf.(1992):《藝術心理學新論》,郭小平、翟燦譯。台北:台灣商務。
     Attali ,Jacques.(1995[1977]):《噪音:音樂的政治經濟學》,宋素鳳、翁桂堂譯。台北:時報。
     Baskvrville, D.(1985).Music business handbook and career guide(6th ed.). London: Sage.
     Barnard, S.(1988). On the radio. music radio in Britain. Milton keynes : Open University Press.
     Bocock, R.(1995[1993]):《消費》,張君玫、黃鵬仁譯。台北:巨流圖書。
     Bogue, J.D. (1973). The radio audience for classical music : The case of station WEFM. Chicago. Community and Family Study Center : University of Chicago.
     Carroll, L. R., & Davis, M. D.,(1993). Electronic media programming : Strategies and decision making . NY : McGraw Hill.
     Frith , Simon.(1978[1994]).《搖滾樂社會學》,彭倩文譯。台北:萬象。
     Frith , S.(1987). The Industrialization of Popular Music.In James Lull(Eds.). Popular Music and Communication .Newbury Park:Sage.
     Gallagher, M.(1994[1982]):〈媒體組織與媒體職業的控制協商〉(戴育賢譯),In Michael, Gurevitch., Tony, Bennett., James, Curran., & Janet, Woollacott.(編)《文化、社會與媒體:批判性觀點》,頁211-245。台北:遠流。
     Gouldner , A .(1997[1990]):〈論意識型態、文化機器與新興的視聽感官工業〉(李紀舍譯),Jeffrey, C. Alexander., & Steven, Seidman.(Eds.).《文化與社會》,頁365-380。台北:立緒。
     Grossberg, L., Wartella, E., & Whitney, D.Charles.(1999[1998]):《媒體原理與製造》,楊意菁/陳芸芸譯。台北:韋伯。
     Halper , Donna. L.(1997):《廣播音樂節目導播》,張淑華譯。台北:廣電基金。
     Harker, R.(1985). Keeping Close to the Customer Through Music Research. In Bernadette McGuire(Eds.). Radio In search of excellence : Lessons from Americans best run radio stations ( pp97-104). Washington, DC : National Association of Broadcasters.
     MacFarland, T. D.(1997). Future radio programming strategies : Cultivating listenership in the digital age. London :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McQuail , D.(1996[1994]):《大眾傳播理論》,潘邦順譯,台北:風雲論壇。
     O’Donnel, B. L., Carl, H., & Philip, B.(1989). Radio station operations. CA : Wadsworth Publishing Company.
     Paiva, B.(1983).The Program Director’s Handbook. Blue Ridge Summit TAB Books.
     Peatman, J. G.(1943). Radio and Popular Music. In Paul Lazarafeld & F.N.Stanton(Eds.).Radio Research (pp.335-393). New York : Duell , Sloan & Pearce.
     Picard, G.R.(1994[1989]):《媒介經濟學》,馮建三譯。台北:遠流。
     Pringle , Peter K . Starr , Michael. & McCavitt , William E.(1998[1995]):《電子媒體經營管理》,陳芊圭譯。台北:亞太。
     Scoot, K.R.(1998).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electronic media. London : Quorum Books.
     Silbermann, A.(1963). The sociology of music . London : Routledge.
     Supicic, I.(1987). Music In society : A guide to the sociology of music. NY : Pendragon.
     Taylor, Lisa & Willis Adrew.(1999[1999]):《大眾傳播媒體新論》,簡妙如等譯。台北:韋伯。
     Turow, Joseph.(1997[1991]):〈大眾傳播觀點下的娛樂工業〉(謝慰雯譯)In James Curran & Michael Gurevitch(Eds.),《大眾媒介與社會》,頁227-247。台北:五南。
     Wallis, R., & Malm, K.(1992). Media policy and music activity . London : Routledge.
     Wilby, P., & Conroy, A.(1994). The radio handbook . London : Routledge.
     學位論文
     王家慶(1997):《從符號學詮釋批判台灣的流行音樂文化》,台南藝術學院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佩華(1999):《環境與組織因素對產品多樣性的影響:以台灣地區國語流行音樂市場為例》,國立交通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怡玲(1995):《台灣流行音樂產製之研究》,政大新聞所碩士論文。
     林長青(1999):《文化品味高尚者音樂品味多元化之研究》,私立東吳大學社會所碩士論文。
     葉淑明(1998):《全球與本土:台灣流行音樂工業的演變》,輔大大傳所碩士論文。
     蔡雅純(1995):《階級和文化消費關係之探討:以台灣古典音樂文化工業產品消費為例》,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鄭淑儀(1992):《台灣流行音樂與大眾文化》。輔大大傳所碩士論文。
     Ahlkvist, Jarl A.(1996).Around The Dial : commercial radio and the production of popular music. Dissertation Abstracts International, 56. 11, may.
     Burns, Joseph E.(1996). Agenda Setting Reconsidered : The Process At Work In Music Radio. Doctor dissertation of Bowling Green of State University.
     Kelliher , D.B.(1981).The Decision Making Process of the Radio Music Gatekeeper:A path Analytical Approach. Doctor dissertation of University of Oregin.
     Moreno , Elsa.(1999).Music On Radio : transformation of a content in a programming concept. Dissertation Abstracts International, 60. 02, summer.
     期刊文章、論文
     江文瑜(1996):〈從抓狂到笑魁:流行歌曲的語言選擇之語言社會學分析〉,《中外文學》。25(2):61-81。
     亦咸(1991):〈台灣新音樂的顛覆與矛盾〉,《聯合文學》。82:95-98。
     許常惠(1968):〈漫談傳播、再現、製作音樂的機器與未來的機器音樂〉,《廣播與電視》。6:51-52。
     張育章(1996):〈望花補夜:台灣地下音樂發展的歷史脈絡〉,《中外文學》。25(2):107-129。
     關尚仁(1993):〈廣播電台經營策略〉,《廣播與電視》,1(3):1-22。
     Baldwin, L. & Mizerski, R.(1985).An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concerning the comparative influence of MTV and radio on consumer market responses to new music. In E. C. Hirshman & M. B. Holbrook(Eds.). Advances in Consumer Research. 12 : 476-481.
     Carroll , R., Silbergleid , M., Beachum , C., Perry , S., Pluscht , P., & Pescatore , M.(1993). Meanings of Radio to Teenagers in a Niche-Programing Era. Journal of Broadcasting and Electronic Media . 37 : 159-176.
     Erdelyi, M.(1940).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adio plugs”and sheet music sales of popular music.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 24 : 696-702.
     Fathi , A . & Heath , C.L.(1974).Group influence , mass media and musical taste among Canadian students. Journal of Broadcasting , 28 , 122-142.
     Frith , Simon .(1994[1987]):〈邁向民眾音樂美學〉,《島嶼邊緣》,張釗維譯,11:11-27。
     Ganzert, Charles F.(1997).Hot Clocks , Jingles , and Top Tunes : The Bartell Group Stations and Development of Top 40 Radio. Popular Music and Society. 21(4):51-62.
     Hirsch , Paul . M .(1971).Sociological Approaches to the Pop music phenomenon, American Behavioral Scientist 14(3):371-399.
     Intintoli , Michael.(1985).Ethnography and Media Production. Communication , 8 : 245-263.
     Lull , James .(1978).Audiences for Contemporary radio formats. Journal of Broadcasting , 22(4), 439-453.
     Melton G., & Galician, M. (1987). A sociological approach to the pop music phenomenon : Radio and music utilization for expectation , motivation , and satisfaction. Popular Music and Society , 11(3),35-46.
     Negus ,K.(1993)Plugging and programming : pop radio and record promotion in Britain and United States. Popular Music , 12(1) : 57-68.
     Rothenbuhler , Eric.W.(1985). Programming Decision Making Popular Music Radio. Communication Research. 12(2) : 209-233.
     Rothenbuhler, Eric E.(1996). Commercial Radio As Communication.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46(1) : 125-143.
     Rothenbuhler , Eric.W.(1987).Commercial Radio and Popular Music:Processes of Selection and Factors of Influence. In James Lull(Eds.). Popular Music and Communication , pp.79-93.Newbury Park : Sage.
     Turow , Joseph.(1985).Cultural Argumentation Through the Mass Media : Aframework for organizational research. Communication , vol.8, P.139-164.
     Weibe , G.(1940).The Effect of Radio Plugging on Students Opinion of Popular Songs.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 24 : 721-727.
     會議論文
     黃葳威(1999):〈台灣地區廣播產業定位分析〉,「1999傳播管理新思潮研討會」論文。
     莊永明(1995):〈百年來台灣歌謠傳略〉,「台灣近百年史研討會(1895-1995)」論文。
     其他
     艾思帕編輯小組(1995):《ICP行銷資料年鑑》。台北:卓越文化。
     艾思帕編輯小組(1996):《ICP行銷資料年鑑》。台北:卓越文化。
     艾思帕編輯小組(1997):《ICP行銷資料年鑑》。台北:卓越文化。
     艾思帕編輯小組(1998):《ICP行銷資料年鑑》。台北:卓越文化。
     新聞局(1998):《87年中華民國出版年鑑》,台北:新聞局。
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