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Citation Infomation

  • No doi shows Citation Infomation
題名 《列子》達生思想研究
作者 楊玉如
貢獻者 董金裕
楊玉如
關鍵詞 列子
自在
達生
天人合一
日期 2000
上傳時間 18-Apr-2016 16:30:22 (UTC+8)
摘要 封面頁
     證明書
     致謝詞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二章 《列子》達生思想與魏晉時代
     第一節 動盪不安的局勢
     一、漢末紛擾的政局
     二、魏晉動盪的局勢
     第二節 社會奢靡與道德淪落
     一、奢靡的風氣
     二、道德的淪落
     第三節 學術思想的轉化
     一、儒學衰落
     二、道家盛行
     第三章 《列子》達生思想的淵源
     第一節 《莊子》的達生觀
     一、順命安時,隨任自然
     二、超脫生死之情
     三、精神逍遙
     第二節 《呂氏春秋》的養生之道與豁達的生命觀
     一、形神得養,與天地相通
     二、順自然與知命安命之豁達境界
     第三節 《淮南子》的形氣神合一與天人相感
     一、形氣神合一
     二、順自然,通天道,天人相感
     第四章 《列子》達生思想的修持功夫(上)
     第一節 順應自然之則
     一、自然之意義
     二、人為與自然衝突
     三、順應自然之道
     四、小結
     第二節 知命順勢
     一、對命的理解
     二、知命安時
     三、處運順勢
     第三節 破除生死之迷
     一、生死之意義
     二、生死迷茫
     三、生而不求,死而不憂
     四、小結
     第五章 《列子》達生思想的修持功夫(下)
     第一節 守柔持後
     一、守柔持後之理
     二、盛氣凌人之弊
     三、謙虛為懷
     四、小結
     第二節 去名守實
     一、對名與實的理解
     二、守名損實
     三、去虛名,尋真實
     四、小結
     第三節 去虛幻,尋本源
     一、真幻難辨
     二、跳脫真幻循環
     第四節 去愚昧,謀智慧
     一、妄用才能之弊
     二、借物之長,借人之能
     第六章 《列子》達生思想的境界
     第一節 天人合一
     一、與外物契合
     二、與外物感應
     第二節 自在通達
     一、逍遙自在
     二、通達豁然
     第七章 結論
     【參考書目】
參考文獻 (以下書目出版年皆換算為西元,並按經、史、諸子、學位論文、期刊論文順序排列)
     一、經部
     《周易注疏》,魏?王弼、韓康伯注,唐?孔穎達等疏,台北:藝文印書館印行,十三經注疏本,1955年,4月,初版。
     《說文解字注》,漢許慎撰,清?段玉裁注 ,台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1993年,7月,10版。
     二、史部
     《史記》,漢?司馬遷,楊家駱主編,台北:鼎文書局,1985年,3月,7版。
     《漢書》,漢?班固,楊家駱主編,台北:鼎文書局,1983年,10月,五版。
     《後漢書》,宋?范曄,楊家駱主編,台北:鼎文書局,1981年,4月,四版。
     《三國志》,晉?陳壽,楊家駱主編,台北:鼎文書局,1984年,6月,五版。
     《晉書》,唐?房玄齡,楊家駱主編,台北:鼎文書局,1976年,10月,初版。
     《中國哲學史》,勞思光,台北:三民書局,1990年,9月,5版。
     《中國思想史》,韋政通,台北:水牛出版社,1996年,10月,12版3刷。
     《中國文學發展史》,劉大杰,台北: 華正書局,1994年,7月,初版。
     《中國宗教思想史大綱》,王治心,北京:東方出版社,1996年,9月,初版2刷。
     《中國哲學發展史》,吳怡,台北:三民書局,1989年,12月,3版。
     《中國哲學發展史.魏晉南北朝》,任繼愈編,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年,5月,初版2刷。
     《中國古代重要大事》,蘇洲虞編,台北:玉樹圖書,1997年,1月,初版。
     《中國人性論史》, 徐復觀,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7年,4月,三版。
     《中國史研究指南?二》,高明士,台北:聯經出版社,1990年,4月,初版。
     《中國通史?上》,黃大受,台北:五南圖書,1989年,10月,三版。
     《魏晉南北朝文化史》,羅宏曾,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1989年,8月,初版。
     《魏晉南北朝史》,林瑞翰,台北:國立編譯館,1990年,5月,初版。
     《兩漢思想史?第二卷》,徐復觀,香港:香港中文大學,1975年,9月,初版。
     三、子部
     《老子釋義》,黃登山,台北:學生書局,1987年,12月,初版。
     《老子今註今譯》,陳鼓應, 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7年,1月,2版1刷。
     《老子莊子》,嚴靈峰編,台北:正中書局,1987年,11月,初版。
     《老子與道家》,李申,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4年,9月,初版1刷。
     《老莊哲學的現代析論》,吳汝鈞,台北:文津出版社,1998年,6月,初版。
     《莊子新探》,陳品卿,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1年,10月,再版二刷。
     《莊子集釋》,清。郭慶藩編,台北:木鐸出版社,1982年,9月,初版。
     《莊子今註今譯》,陳鼓應, 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2 年,10月,初版11刷。
     《莊子新識論》,劉道中,台北:台灣日報,1987年,9月,初版。
     《人生是無題的寓言-莊子的寓言世界》,顏崑陽,台北:躍昇文化出版社,1994年,2月,初版。
     《呂氏春秋校釋》,陳奇猷,台北:華正書局,1985年,8月,初版。
     《呂氏春秋八覽研究》,吳福相,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84年,6月,初版。
     《呂氏春秋與淮南子思想研究》,牟鍾鑒,濟南:齊魯書社,1987年,9月,初版一刷。
     《淮南子注》,漢?劉安撰,高誘注,楊家駱主編,台北:世界書局,1958年,5月,初版。
     《淮南子哲學思想研究》,李增,台北:洪葉文化出版社,1997年,10月,初版一刷。
     《神仙道家(下)-淮南子》,呂凱編撰,台北:時報文化出版公司,1981年,1月,典藏版初版。
     《抱朴子》,晉?葛洪,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9年,2月,初版。
     《列子》,唐敬杲選注,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9月,三版。
     《列子》,莊萬壽,台北:金風出版社,1988年,8月,初版。
     《列子注》,晉?張湛注,楊家駱主編,台北:世界書局,1958年,5月,初版。
     《列子集釋》,楊伯峻,台北:華正書局,1987年,9月,初版。
     《列子譯注》,嚴捷、嚴北溟,台北:仰哲出版社,1987年,11月,初版。
     《列子要義》,周紹賢,台北:文景出版社,1975年,10月,初版。
     《列子探微》,蕭登福,台北:文津出版社,1990年,3月,初版。
     《列子御風》,王德有,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1998年,2月,初版。
     《列子章句新編》,嚴靈峰,台北:國立編譯館中華叢書編審委員會,1983。
     《列子莊子知見書目》,嚴靈峰,香港:無求備齋,1961年,10月,初版。
     《無求備齋列子集成》,嚴靈峰,台北:藝文書館,1971。
     《列子辯誣及其中心思想》,嚴靈峰,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4年,8月,初版。
     《新譯列子讀本》,莊萬壽,台北:三民書局,1996年,10月,八版。
     《御風而行的哲思-列子》,羅肇錦,台北:時報文化出版公司,1998年,12月,4版2刷。
     《走出頹廢的列子》,何淑貞,台北:尚友出版社,1981年,12月,初版。
     《十子批判》,趙雅博,台北:星光出版社,1984年,7月,初版。
     《先秦十子思想概述》,李九瑞,台北:中華叢書編審委員會,1972年,10月,初版。
     《道家文化研究.第十輯》,陳鼓應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8月,初版。
     《道學通論.道家、道教、仙學》,胡孚琛、呂錫琛,北京:社會科學文獻版社,1999年,1月,初版。
     《道家哲學系統探微》,黃公偉,台北:新文豐出版社,1981年,8月,初版。
     《先秦道家思想研究》,張成秋,台北:臺灣中華書局,1983年,12月,再版。
     《秦漢時期的黃老思想》,陳麗桂,台北:文津出版社,1997年,2月,初版。
     《兩漢哲學》,周紹賢,台北:文景出版社,1972年,8月,初版。
     《兩漢魏晉之道家思想》,陶建國,台北:文津出版社,1990年,3月,初版。
     《魏晉思想論》,劉大杰,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12月,初版。
     《文化哲學面面觀》,馮滬祥,台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1982年,4月,初版。
     《生死、享樂、自由》,趙有聲、劉明華、張立偉著,台北:雲龍出版,1991年,3月,臺初版。
     《天人之際-中西哲學的困惑與選擇》,張世英,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年,5月,再版。
     《天人關係論》,楊慧傑,台北:水牛出版社,1989年,6月,初版。
     《中西哲學思想之比較研究集?如何了解中國哲學上天人合一之根本觀念》,唐君毅,台北:學生書局,1988年,7月,初版。
     《進入澄明之境-哲學的新方向》,張世英,北京:北京商務印書館,1999年,4月,初版。
     四、學位論文
     《老莊思想對兩漢魏晉學術思想之影響》,陶建國,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1985年。
     《淮南子無為思想之研究》,劉智妙,高雄師範學院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89年。
     《淮南子「道」之研究天、人、治道之貫通》,黃琪,東海大學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5年。
     《淮南子天道觀之研究》,黃叔貞,高雄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97年。
     《淮南子哲學之研究以道、氣、人為核心的展開》,陳德和,中國文化大學哲學研究所博士論文,1997 年。
     《呂氏春秋的學術思想》,黃湘陽,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72年。
     《呂氏春秋撢微》,陳郁夫,臺灣師範大學中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72年。
     《呂氏春秋研究》,田鳳臺,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1979年。
     《列子哲學思想研究》,陳榮鈞,中國文化大學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68年。
     《列子思想研究》,陳永華,輔仁大學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72年。
     《列子神話、寓言研究》,黃美煖,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85年。
     《張湛「列子注專貴虛」思想研究》,吳慕雅,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95年。
     《列子人生哲學研究》,陳月婷,中國文化大學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5年。
     《列子命概念及其相關問題研究》,謝如柏,臺灣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98年。
     五、期刊論文
     <莊子的養生觀念>,蔡明田,《大陸雜誌》,第七十五卷,第五期。
     <呂氏春秋的黃老思想>,陳麗桂,《中國學術年刊》,第十三期,1992年4月。
     <呂氏春秋綜合研究>,田鳳臺,《復興崗學報》,第二十九期,1983年6月。
     <淮南子與莊子的關係>,周駿富,《大陸雜誌》,第十四卷,第二期。
     <列子天瑞、楊朱篇人生哲學比較>,李增,《哲學年刊》,第10 期,1994年6月。
     <列子思想概述>,陳宗賢,《高雄工商專學報》,第23期,1993年12月。
     <列子.楊朱思想結構初探>,蔡維民,《哲學與文化月刊》,第19卷12期,1992年12月。
     <列子神秘思想之主旨>,楊汝舟,《中華易學》,第4卷10期,1983年12月。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中國文學系
86151009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A2002001650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董金裕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楊玉如zh_TW
dc.creator (作者) 楊玉如zh_TW
dc.date (日期) 2000en_US
dc.date.accessioned 18-Apr-2016 16:30:22 (UTC+8)-
dc.date.available 18-Apr-2016 16:30:22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18-Apr-2016 16:30:22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A2002001650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85462-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中國文學系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86151009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封面頁
     證明書
     致謝詞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二章 《列子》達生思想與魏晉時代
     第一節 動盪不安的局勢
     一、漢末紛擾的政局
     二、魏晉動盪的局勢
     第二節 社會奢靡與道德淪落
     一、奢靡的風氣
     二、道德的淪落
     第三節 學術思想的轉化
     一、儒學衰落
     二、道家盛行
     第三章 《列子》達生思想的淵源
     第一節 《莊子》的達生觀
     一、順命安時,隨任自然
     二、超脫生死之情
     三、精神逍遙
     第二節 《呂氏春秋》的養生之道與豁達的生命觀
     一、形神得養,與天地相通
     二、順自然與知命安命之豁達境界
     第三節 《淮南子》的形氣神合一與天人相感
     一、形氣神合一
     二、順自然,通天道,天人相感
     第四章 《列子》達生思想的修持功夫(上)
     第一節 順應自然之則
     一、自然之意義
     二、人為與自然衝突
     三、順應自然之道
     四、小結
     第二節 知命順勢
     一、對命的理解
     二、知命安時
     三、處運順勢
     第三節 破除生死之迷
     一、生死之意義
     二、生死迷茫
     三、生而不求,死而不憂
     四、小結
     第五章 《列子》達生思想的修持功夫(下)
     第一節 守柔持後
     一、守柔持後之理
     二、盛氣凌人之弊
     三、謙虛為懷
     四、小結
     第二節 去名守實
     一、對名與實的理解
     二、守名損實
     三、去虛名,尋真實
     四、小結
     第三節 去虛幻,尋本源
     一、真幻難辨
     二、跳脫真幻循環
     第四節 去愚昧,謀智慧
     一、妄用才能之弊
     二、借物之長,借人之能
     第六章 《列子》達生思想的境界
     第一節 天人合一
     一、與外物契合
     二、與外物感應
     第二節 自在通達
     一、逍遙自在
     二、通達豁然
     第七章 結論
     【參考書目】
-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封面頁
     證明書
     致謝詞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二章 《列子》達生思想與魏晉時代
     第一節 動盪不安的局勢
     一、漢末紛擾的政局
     二、魏晉動盪的局勢
     第二節 社會奢靡與道德淪落
     一、奢靡的風氣
     二、道德的淪落
     第三節 學術思想的轉化
     一、儒學衰落
     二、道家盛行
     第三章 《列子》達生思想的淵源
     第一節 《莊子》的達生觀
     一、順命安時,隨任自然
     二、超脫生死之情
     三、精神逍遙
     第二節 《呂氏春秋》的養生之道與豁達的生命觀
     一、形神得養,與天地相通
     二、順自然與知命安命之豁達境界
     第三節 《淮南子》的形氣神合一與天人相感
     一、形氣神合一
     二、順自然,通天道,天人相感
     第四章 《列子》達生思想的修持功夫(上)
     第一節 順應自然之則
     一、自然之意義
     二、人為與自然衝突
     三、順應自然之道
     四、小結
     第二節 知命順勢
     一、對命的理解
     二、知命安時
     三、處運順勢
     第三節 破除生死之迷
     一、生死之意義
     二、生死迷茫
     三、生而不求,死而不憂
     四、小結
     第五章 《列子》達生思想的修持功夫(下)
     第一節 守柔持後
     一、守柔持後之理
     二、盛氣凌人之弊
     三、謙虛為懷
     四、小結
     第二節 去名守實
     一、對名與實的理解
     二、守名損實
     三、去虛名,尋真實
     四、小結
     第三節 去虛幻,尋本源
     一、真幻難辨
     二、跳脫真幻循環
     第四節 去愚昧,謀智慧
     一、妄用才能之弊
     二、借物之長,借人之能
     第六章 《列子》達生思想的境界
     第一節 天人合一
     一、與外物契合
     二、與外物感應
     第二節 自在通達
     一、逍遙自在
     二、通達豁然
     第七章 結論
     【參考書目】
zh_TW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A2002001650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列子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自在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達生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天人合一zh_TW
dc.title (題名) 《列子》達生思想研究zh_TW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_US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以下書目出版年皆換算為西元,並按經、史、諸子、學位論文、期刊論文順序排列)
     一、經部
     《周易注疏》,魏?王弼、韓康伯注,唐?孔穎達等疏,台北:藝文印書館印行,十三經注疏本,1955年,4月,初版。
     《說文解字注》,漢許慎撰,清?段玉裁注 ,台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1993年,7月,10版。
     二、史部
     《史記》,漢?司馬遷,楊家駱主編,台北:鼎文書局,1985年,3月,7版。
     《漢書》,漢?班固,楊家駱主編,台北:鼎文書局,1983年,10月,五版。
     《後漢書》,宋?范曄,楊家駱主編,台北:鼎文書局,1981年,4月,四版。
     《三國志》,晉?陳壽,楊家駱主編,台北:鼎文書局,1984年,6月,五版。
     《晉書》,唐?房玄齡,楊家駱主編,台北:鼎文書局,1976年,10月,初版。
     《中國哲學史》,勞思光,台北:三民書局,1990年,9月,5版。
     《中國思想史》,韋政通,台北:水牛出版社,1996年,10月,12版3刷。
     《中國文學發展史》,劉大杰,台北: 華正書局,1994年,7月,初版。
     《中國宗教思想史大綱》,王治心,北京:東方出版社,1996年,9月,初版2刷。
     《中國哲學發展史》,吳怡,台北:三民書局,1989年,12月,3版。
     《中國哲學發展史.魏晉南北朝》,任繼愈編,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年,5月,初版2刷。
     《中國古代重要大事》,蘇洲虞編,台北:玉樹圖書,1997年,1月,初版。
     《中國人性論史》, 徐復觀,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7年,4月,三版。
     《中國史研究指南?二》,高明士,台北:聯經出版社,1990年,4月,初版。
     《中國通史?上》,黃大受,台北:五南圖書,1989年,10月,三版。
     《魏晉南北朝文化史》,羅宏曾,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1989年,8月,初版。
     《魏晉南北朝史》,林瑞翰,台北:國立編譯館,1990年,5月,初版。
     《兩漢思想史?第二卷》,徐復觀,香港:香港中文大學,1975年,9月,初版。
     三、子部
     《老子釋義》,黃登山,台北:學生書局,1987年,12月,初版。
     《老子今註今譯》,陳鼓應, 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7年,1月,2版1刷。
     《老子莊子》,嚴靈峰編,台北:正中書局,1987年,11月,初版。
     《老子與道家》,李申,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4年,9月,初版1刷。
     《老莊哲學的現代析論》,吳汝鈞,台北:文津出版社,1998年,6月,初版。
     《莊子新探》,陳品卿,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1年,10月,再版二刷。
     《莊子集釋》,清。郭慶藩編,台北:木鐸出版社,1982年,9月,初版。
     《莊子今註今譯》,陳鼓應, 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2 年,10月,初版11刷。
     《莊子新識論》,劉道中,台北:台灣日報,1987年,9月,初版。
     《人生是無題的寓言-莊子的寓言世界》,顏崑陽,台北:躍昇文化出版社,1994年,2月,初版。
     《呂氏春秋校釋》,陳奇猷,台北:華正書局,1985年,8月,初版。
     《呂氏春秋八覽研究》,吳福相,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84年,6月,初版。
     《呂氏春秋與淮南子思想研究》,牟鍾鑒,濟南:齊魯書社,1987年,9月,初版一刷。
     《淮南子注》,漢?劉安撰,高誘注,楊家駱主編,台北:世界書局,1958年,5月,初版。
     《淮南子哲學思想研究》,李增,台北:洪葉文化出版社,1997年,10月,初版一刷。
     《神仙道家(下)-淮南子》,呂凱編撰,台北:時報文化出版公司,1981年,1月,典藏版初版。
     《抱朴子》,晉?葛洪,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9年,2月,初版。
     《列子》,唐敬杲選注,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9月,三版。
     《列子》,莊萬壽,台北:金風出版社,1988年,8月,初版。
     《列子注》,晉?張湛注,楊家駱主編,台北:世界書局,1958年,5月,初版。
     《列子集釋》,楊伯峻,台北:華正書局,1987年,9月,初版。
     《列子譯注》,嚴捷、嚴北溟,台北:仰哲出版社,1987年,11月,初版。
     《列子要義》,周紹賢,台北:文景出版社,1975年,10月,初版。
     《列子探微》,蕭登福,台北:文津出版社,1990年,3月,初版。
     《列子御風》,王德有,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1998年,2月,初版。
     《列子章句新編》,嚴靈峰,台北:國立編譯館中華叢書編審委員會,1983。
     《列子莊子知見書目》,嚴靈峰,香港:無求備齋,1961年,10月,初版。
     《無求備齋列子集成》,嚴靈峰,台北:藝文書館,1971。
     《列子辯誣及其中心思想》,嚴靈峰,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4年,8月,初版。
     《新譯列子讀本》,莊萬壽,台北:三民書局,1996年,10月,八版。
     《御風而行的哲思-列子》,羅肇錦,台北:時報文化出版公司,1998年,12月,4版2刷。
     《走出頹廢的列子》,何淑貞,台北:尚友出版社,1981年,12月,初版。
     《十子批判》,趙雅博,台北:星光出版社,1984年,7月,初版。
     《先秦十子思想概述》,李九瑞,台北:中華叢書編審委員會,1972年,10月,初版。
     《道家文化研究.第十輯》,陳鼓應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8月,初版。
     《道學通論.道家、道教、仙學》,胡孚琛、呂錫琛,北京:社會科學文獻版社,1999年,1月,初版。
     《道家哲學系統探微》,黃公偉,台北:新文豐出版社,1981年,8月,初版。
     《先秦道家思想研究》,張成秋,台北:臺灣中華書局,1983年,12月,再版。
     《秦漢時期的黃老思想》,陳麗桂,台北:文津出版社,1997年,2月,初版。
     《兩漢哲學》,周紹賢,台北:文景出版社,1972年,8月,初版。
     《兩漢魏晉之道家思想》,陶建國,台北:文津出版社,1990年,3月,初版。
     《魏晉思想論》,劉大杰,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12月,初版。
     《文化哲學面面觀》,馮滬祥,台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1982年,4月,初版。
     《生死、享樂、自由》,趙有聲、劉明華、張立偉著,台北:雲龍出版,1991年,3月,臺初版。
     《天人之際-中西哲學的困惑與選擇》,張世英,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年,5月,再版。
     《天人關係論》,楊慧傑,台北:水牛出版社,1989年,6月,初版。
     《中西哲學思想之比較研究集?如何了解中國哲學上天人合一之根本觀念》,唐君毅,台北:學生書局,1988年,7月,初版。
     《進入澄明之境-哲學的新方向》,張世英,北京:北京商務印書館,1999年,4月,初版。
     四、學位論文
     《老莊思想對兩漢魏晉學術思想之影響》,陶建國,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1985年。
     《淮南子無為思想之研究》,劉智妙,高雄師範學院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89年。
     《淮南子「道」之研究天、人、治道之貫通》,黃琪,東海大學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5年。
     《淮南子天道觀之研究》,黃叔貞,高雄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97年。
     《淮南子哲學之研究以道、氣、人為核心的展開》,陳德和,中國文化大學哲學研究所博士論文,1997 年。
     《呂氏春秋的學術思想》,黃湘陽,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72年。
     《呂氏春秋撢微》,陳郁夫,臺灣師範大學中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72年。
     《呂氏春秋研究》,田鳳臺,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1979年。
     《列子哲學思想研究》,陳榮鈞,中國文化大學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68年。
     《列子思想研究》,陳永華,輔仁大學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72年。
     《列子神話、寓言研究》,黃美煖,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85年。
     《張湛「列子注專貴虛」思想研究》,吳慕雅,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95年。
     《列子人生哲學研究》,陳月婷,中國文化大學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5年。
     《列子命概念及其相關問題研究》,謝如柏,臺灣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98年。
     五、期刊論文
     <莊子的養生觀念>,蔡明田,《大陸雜誌》,第七十五卷,第五期。
     <呂氏春秋的黃老思想>,陳麗桂,《中國學術年刊》,第十三期,1992年4月。
     <呂氏春秋綜合研究>,田鳳臺,《復興崗學報》,第二十九期,1983年6月。
     <淮南子與莊子的關係>,周駿富,《大陸雜誌》,第十四卷,第二期。
     <列子天瑞、楊朱篇人生哲學比較>,李增,《哲學年刊》,第10 期,1994年6月。
     <列子思想概述>,陳宗賢,《高雄工商專學報》,第23期,1993年12月。
     <列子.楊朱思想結構初探>,蔡維民,《哲學與文化月刊》,第19卷12期,1992年12月。
     <列子神秘思想之主旨>,楊汝舟,《中華易學》,第4卷10期,1983年12月。
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