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Citation Infomation

  • No doi shows Citation Infomation
題名 國立故宮博物院國際借展之個案研究
作者 孫鴻鈴
Sun, Horng-Ling
貢獻者 周功鑫
孫鴻鈴
Sun, Horng-Ling
關鍵詞 藝術博物館
國際借展
國立故宮博物院
文化交流
美術館
Art Museums
International Loan Exhibitions
National Palace Museum
Exchange of Cultural Property
日期 2000
上傳時間 18-Apr-2016 16:30:55 (UTC+8)
摘要 藝術博物館將其珍貴典藏進行跨國界的借展,已成為近年來無論國內外藝術博物館的年度盛事。然而,綜觀國內外相關文獻,多半集中在辦展經驗的陳述,較少剖析國際借展對藝術博物館本身任務所帶來的衝擊。而由於國際借展的跨國性質,並不僅是單純的藏品交流而已,事實上更廣泛牽涉到其它因素,有時因為借出入雙方的外交關係、認知差異、利益考量、法令限制及政治敏感等問題,而使展出前的交涉作業,經過多方的折衝協調,才圓滿達成任務。
     有鑑於上述觀察,本研究乃嘗試結合藝術博物館國際借展的實務面與內涵面,期望以宏觀的角度,開拓更寬廣的研究視野。首先,探討國際借展的功能與角色,並瞭解影響國際借展的因素、國際間有關國際借展的發展現況,以及著名個案所衍生的議題;其次,歸納國際借展規畫與管理的原則,包括借展計畫、合約訂定、保險與司法扣押豁免的保障、借展品安全維護、包裝與運送、借展品處理與運用、經費與贊助事宜。在研究對象方面,採用文獻分析法、訪談法、個案研究法及歷史研究法,彙整國立故宮博物院歷年參與國際借展之緣起、籌備經過、作業情形及當中所發生的特殊事件,分析其政策、經營模式與效益。
     最後,針對現今國內藝術博物館舉辦國際借展時所面臨的重要課題,提出八項建議:(一)修正國內相關法令與體制的缺失;(二) 解決區域性藝術資源分配不均之問題;(三) 真正落實國際間館際的交流;(四) 加強館藏文物的展示技術與教育內涵;(五) 塑造展覽評論的藝文空間;(六) 培養與訓練專業人才;(七) 設立國際藝術文化交流諮詢機構;(八) 提供借展品更完善的保障措施。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專書
     王文科 (民79)。質的教育研究法。台北市:師大學苑。
     中國大百科全書編輯委員會 (1993)。中國大百科全書美術篇 (第一冊)。台北市:錦繡。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民87)。文化白皮書。台北市:文建會。
     那志良 (民80)。典守故宮國寶七十年。台北市:自印。
     林政宏、張佩華。(民79)。我國博物館經營管理之探討。台北市:教育部。
     徐宗國 (民86)。質性研究概論。台北市:巨流。
     秦裕傑 (民85)。現代博物館。台北市:世界宗教博物館。
     秦裕傑 (民77)。博物館人語。台北市:漢光。
     秦裕傑 (民81)。博物館絮語。台北市:漢光。
     國立故宮博物院七十星霜編輯委員會 (民84)。故宮七十星霜。台北市:商務印書館。
     張譽騰 (民83)。走在博物館的時空裡。台北縣:稻鄉。
     張譽騰 (民76)。科學博物館教育活動之理論與實際。台北市:文史哲。
     張譽騰 (民83)。全球村中博物館的未來。台北縣:稻鄉。
     黃光男 (民83)。美術館廣角鏡。台北市:台北市立美術館。
     黃光男 (民86)。美術館行政。台北市:藝術家。
     黃光男 (民86) 。博物館行銷策略。台北市:藝術家。
     陳國寧 (民67)。博物館的演進與現代管理方法之探討。台北市:文史哲。
     陳國寧主編 (民85)。博物館巡禮。台北市:文建會。
     陳國寧主編 (民81) 。博物館的營運與管理─縣市立文化中心博物館工作參考手冊。台中縣:台灣省政府教育廳。
     陳媛 (民84)。博物館三論。台北市:國家。
     鄧肯 (民87)。文明化的儀式:公共美術館之內 (初版)。(王雅各譯)。台北市:遠流。(原著出版年:1995年)
     劉一甲 (民84)。國際私法。台北市:三民。
     劉宗榮 (民84)。保險法。台北市:三民。
     黎先耀主編 (1983)。博物館學新論。江蘇省: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
     歐用生 (民78)。質的研究。台北市:師大書苑。
     會議專刊或專題研討會論文
     台灣省立美術館 (民87)。第一屆全球華人策展人會議文集。台中市:台灣省立美術館。
     李俊賢 (民87)。展覽的觀念、策略、與技術─以台灣土雞競選專案為例。第一屆全球華人策展人會議,台灣省立美術館。
     林正儀 (民86)。政府在文化藝術獎助的角色。表演藝術行政人員暨研習活動,行政院文建會。
     周功鑫 (民78)。古物展示中的問題。文化資產維護研討會,行政院文建會。
     黃光男 (民86)。面對新世紀─館長的責任與認知。亞太地區博物館館長會議,國立歷史博物館。
     陳麗娟 (民86)。企業贊助。表演藝術行政人員暨研習活動,行政院文建會。
     國立歷史博物館編輯委員會編輯 (民86)。亞太地區博物館館長會議論文集。台北市:史博館。
     國立歷史博物館編輯委員會編輯 (民87)。博物館學研討會─博物館的呈現與文化論文集。台北市:史博館。
     張婉真 (民88)。國際性展覽的可能策略─以近三年國立歷史博物館與法國合作之展覽為例。博物館終身學習研討會,國立科學博物館。
     傅本君、黃莉惠 (民86)。企業界的文化贊助。表演藝術行政人員暨研習活動,行政院文建會。
     溫慧玟 (民86)。資源的掌握與運用。表演藝術行政人員暨研習活動,行政院文建會。
     鄧為丞執行編輯 (民86)。藝術管理25講:表演藝術行政人員暨研習活動實錄。台北市:行政院文建會。
     博碩士論文
     吳春秀 (民85)。博物館觀眾研究─以故宮博物院玉器陳列室為例。國立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林育綺 (民87)。我國公立藝術博物館組織結構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圖書資訊學研究所博物館學組碩士論文。
     周密 (民74)。國立故宮博物院的建制與沿革。中國文化大學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振明 (民80)。美術館展覽及其功能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詹淑美 (民85)。博物館展示設計與展示說明分析研究─以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科學中心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婉珍 (民81)。美術館成人教育活動規劃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期刊
     Blattberg, Robert C. & Broderick, Cynthia J.原著,林美齡等譯 (民88)。藝術博物館的行銷。博物館學季刊,13 (3),43-52。
     Danziger, Charles主講,林吉峰輯錄 (民83) 。展覽與典藏業務解析國際展和蒐購作品之法律認知與運作。現代美術,57,14-19。
     Lwback, Karen F.著,黃坤煒編譯 (民80)。博物館物品的押送、運輸與包裝。博物館學季刊,5 (2),39-41。
     M.B. Alt & K.M. Shaw原著,高慧芬譯 (民79)。理想的博物館展品特質。博物館學季刊,6 (3),3-14。
     Nauert, Patricia原著,林政行等合譯 (民77)。博物館登錄詞彙。博物館學季刊,2 (4),73-80。
     Patton, Elizabeth原著,楊翎譯 (民86)。博物館走入校園─教師的文物借貸措施。博物館學季刊。11 (3),61-64。
     Rose, Cordelia原著,屈慧麗譯 (民79)。登錄員的倫理準則。博物館學季刊,4 (4),25-30。
     Tanner, Sonja原著,侯文忠譯 (民80)。博物館購買保險指引。博物館學季刊,5 (3),33-38。
     Zucker, Barbara Fleisher原著,張慧端譯 (民81)。美國博物館的推廣與外借活動實施概況調查。博物館學季刊,6 (1),75-83。
     刁筱華 (民80)。台北市立美術館的一場糊塗仗。雄獅美術,245,100-101。
     王湘琪 (民85)。從羅浮展看媒體介入藝術活動。典藏藝術,42,200-202。
     王嘉驥 (民83)。期待「去中心化的」文化自主。雄獅美術,286,20-21。
     尹建中 (民82)。博物館之文化角色與象徵意義。國立台灣大學考古人類學刊,49,132-141。
     石瑞仁 (民79)。美術館際合作展之效益。現代美術,13,22。
     司徒立 (民84)。風景•歷程─羅浮宮風景畫藏台北展我談。雄獅美術,295,21-24。
     江明修 (民81)。社會科學多重典範的爭辯:試論質與量研究方法的整合。國立政治大學學報,64,315-344。
     羊文漪、余小蕙 (民87)。古根漢美術館中國五千年大展特別報導。藝術新聞,7,78-101。
     辛治寧 (民87)。十九世紀末至1930年代歐美博物館發展與博物館專業的肇始。國立歷史博物館學報,10,101-113。
     沈以正 (民86年7月)。談國內藝品的保險與包裝。台北市立美術館季刊,11,46-47。
     余小蕙 (民87a)。亞洲藝術中心在巴黎。藝術新聞,10,124-125。
     余小蕙 (民87b)。專訪「帝國的回憶」法國策展人。藝術新聞,12,94。
     余小蕙 (民87c)。歐洲骨董商配合大皇宮展有一連串展覽活動。藝術新聞,12,94。
     余小蕙 (民87d)。最佳中法文化交流模式─專訪法國AFAA藝術行動協會主任Jean Digne。藝術新聞,14,104-109。
     余小蕙 (民87e)。專訪「帝國的回憶」獨家贊助奧立維•達梭。藝術新聞,17,100-101。
     李維菁 (民87)。台北故宮國寶登陸歐洲。藝術新聞,12,85-93。
     李美華 (民81)。由「巴黎當代繪畫展」泛談國際性展覽辦理作業。博物季刊,1 (3),41-48。
     李美華 (民88)。國際藝文交流的理念與策略。文化視窗,12,頁30-35。
     邱大環 (民88)。藝術之都的文化橋樑─巴黎台北新聞文化中心。文化視窗,12,64-69。
     呂秀玉 (民88)。博物館行銷與學校團體─以「張大千、畢卡索東西藝術聯展」參觀為例。博物館學季刊,13 (2),57-62。
     林淑心 (民83)。略談博物館國際交流的相關問題。博物館學季刊,8 (4),49-54。
     林煥盛 (民87)。百年經驗─日本的文化財保護法發展歷程。國立歷史博物館館刊,8 (9),83-90。
     周功鑫 (民75)。博物館的教育與導覽工作。故宮文物月刊,78,110-115。
     周書立 (民85)。故宮瑰寶,越洋多風雨。中文晝刊,85年2月號,20-26。
     洪淑娟譯 (民87) 屋漏偏逢連夜雨─美國步履沉重的博物館。雄獅美術,246,156-159。
     胡木蘭 (民87)。臺灣博物館事業的發展 (上)。美育月刊,100,51-56。
     胡木蘭 (民87)。臺灣博物館事業的發展 (下)。美育月刊,101,43-52。
     高千惠 (民84)。美國國家藝術基金的緊急關頭。雄獅美術,295,89-91。
     徐海玲 (民82)。台北舉辦「莫內在故宮」藝展。中國時報週刊,61,78-79。
     袁金塔 (民85)。故宮在台灣美術發展上的省思─兼論中華瑰寶赴美巡迴 展。現代美術,64,28-31。
     秦孝儀 (民88)。「將世界引進故宮,將故宮推向世界」─國立故宮博物院的國際文化交流。文化視窗,12,36-39。
     郭江宋 (民83)。專訪西班牙文化部文化資產保存與修復中心。雄獅美術,279,44-57。
     莊淑惠 (民85)。企業贊助藝文活動蔚為風氣。典藏藝術,42,204-207。
     許功明 (民87)。博物館的展演及其理念。博物館學季刊,12 (4),3-10。
     許功明 (民88)。博物館與文化─美國式的財務。博物館學季刊,13 (3),67-84。
     許植槐 (民87)。宋徽宗是故宮第一任院長。藝術新聞,15,118-133。
     黃光男 (民85)。國際文物交流與原則。國立歷史博物館館刊,6 (2),68-78。
     黃絹智 (民82)。一場跨洋越海的中西聯姻。PEOPLE,二月號,124-129。
     陳力 (民82)。印象到台灣,故宮迎莫內。典藏雜誌,元月號,141。
     陳英德 (民84)。羅浮宮名畫赴台展小感。雄獅美術,295,10-20。
     陳國慈 (民86)。一紙契約多少風險?國外借展面面觀 (上)。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會訊,4,12-13。
     陳國慈 (民86)。一紙契約多少風險?國外借展面面觀 (下)。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會訊,5,12-13。
     陳康順 (民83)。從國際交流泛談我國博物館的國際化。國立歷史博物館館刊,4 (4),68-75。
     陳欽育 (民88)。大型借展文物之展覽行銷─以故宮博物院「畢卡索的世界」為例。博物館學季刊,13 (3),51-56。
     陳慧玲 (民88)。法國國立博物館聯合會的組織與功能。博物館學季刊,13 (4),71-78。
     陳錦芳 (民84)。藝術教育的良機─羅浮宮風景畫來台展出有感。雄獅美術,295,25-27。
     張振明 (民80)。展覽與管理。博物季刊,1 (2),7-21。
     張振明 (民81)。展覽概念的研究。博物季刊,1 (4),25-36。
     張崇山 (民82)。博物館的展示規劃。博物館學季刊,3 (4),55-64。
     張崇山 (民84)。博物館的展示管理─組織與任用。博物館學季刊,9 (4),63-70。
     雄獅美術編輯部 (民82)。美術也進聯合國─一九九三年度總評。雄獅美術,247,14-19。
     曾長生 (民85)。藝術與商業如何分野。典藏藝術,42,208-211。
     梁蓉 (民88)。國際文化交流的省思。文化視窗,12,6-11。
     葉乃靜 (民85)。從量化走向質化的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研究。資訊傳播與圖書館學,2 (4),73-82。
     葉玉靜 (民82)。數字的陷阱─當藝術遇上商業。雄獅美術,272,81-86。
     楊翎 (民86)。展示借貸之規劃策略。博物館學季刊,11 (2),67-75。
     蔡靜芬 (民82)。探索展覽合約背後的問題。現代美術,50,50- 53。
     鄭慧華 (民87)。「畢卡索的世界」網站太棒了!藝術新聞,16,118。
     盧天炎 (民85)。從脈動中看文化事件的形象包裝與策略運作。現代美術,64,28-31。
     謝慧青 (民87)。古根漢展為什麼沒有我?藝術新聞,8,22-23。
     謝慧青 (民87)。「中華五千年展」與「中華瑰寶展」有何不同?藝術新聞,8,24-25。
     魏碧洲等 (民85)。挑戰西方文化,豐富人類文明。世界周刊,627,1。
     羅欣怡 (民87)。博物館與社區發展─兼論美國兩座社區博物館。博物館學季刊,12 (4), 89-104。
     藝術家雜誌編輯部 (民85)。中華瑰寶赴美展專輯。藝術家,261,238-290。
     藝術家雜誌編輯部 (民87)。張大千•畢卡索東西藝術聯展。藝術家,281,301-307。
     藝術家雜誌編輯部 (民87)。張大千•畢卡索東西藝術聯展續輯。藝術家,282,455-469。
     藝術家雜誌編輯部 (民85)。中華瑰寶赴美展專輯。藝術家,249,238-290。
     藝術家雜誌編輯部 (民86)。十大美術新聞。藝術家,260,172-175。
     藝術新聞編輯部 (民87a)。台北故宮瑰寶「帝國的回憶」登陸歐洲。藝術新聞,14,102-103。
     藝術新聞編輯部 (民87b)。張大千的世界&畢卡索的世界。藝術新聞,17,114-116。報紙
     中央日報 (民81年5月7日)。季斯卡決促進中法合作,第三版。
     中國時報 (民89年3月12日)。納粹掠奪藝品,美展開清查,第十一版。
     中國時報 (民89年3月14日)。英國博物館「代還」給原主後裔,藝文出版。
     中國時報 (民89年6月16日)。馬諦斯「舞蹈」跳不下去了,第十一版。
     中國時報 (民89年6月22日)。美國古根漢美館、俄羅斯冬宮美館簽訂交流協定,第十一版。
     聯合報 (民89年3月29日)。美索不達米亞古文物,明春抵台大展,文化藝術。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圖書資訊與檔案學研究所
86155003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A2002001705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周功鑫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孫鴻鈴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Sun, Horng-Lingen_US
dc.creator (作者) 孫鴻鈴zh_TW
dc.creator (作者) Sun, Horng-Lingen_US
dc.date (日期) 2000en_US
dc.date.accessioned 18-Apr-2016 16:30:55 (UTC+8)-
dc.date.available 18-Apr-2016 16:30:55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18-Apr-2016 16:30:55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A2002001705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85476-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圖書資訊與檔案學研究所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86155003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藝術博物館將其珍貴典藏進行跨國界的借展,已成為近年來無論國內外藝術博物館的年度盛事。然而,綜觀國內外相關文獻,多半集中在辦展經驗的陳述,較少剖析國際借展對藝術博物館本身任務所帶來的衝擊。而由於國際借展的跨國性質,並不僅是單純的藏品交流而已,事實上更廣泛牽涉到其它因素,有時因為借出入雙方的外交關係、認知差異、利益考量、法令限制及政治敏感等問題,而使展出前的交涉作業,經過多方的折衝協調,才圓滿達成任務。
     有鑑於上述觀察,本研究乃嘗試結合藝術博物館國際借展的實務面與內涵面,期望以宏觀的角度,開拓更寬廣的研究視野。首先,探討國際借展的功能與角色,並瞭解影響國際借展的因素、國際間有關國際借展的發展現況,以及著名個案所衍生的議題;其次,歸納國際借展規畫與管理的原則,包括借展計畫、合約訂定、保險與司法扣押豁免的保障、借展品安全維護、包裝與運送、借展品處理與運用、經費與贊助事宜。在研究對象方面,採用文獻分析法、訪談法、個案研究法及歷史研究法,彙整國立故宮博物院歷年參與國際借展之緣起、籌備經過、作業情形及當中所發生的特殊事件,分析其政策、經營模式與效益。
     最後,針對現今國內藝術博物館舉辦國際借展時所面臨的重要課題,提出八項建議:(一)修正國內相關法令與體制的缺失;(二) 解決區域性藝術資源分配不均之問題;(三) 真正落實國際間館際的交流;(四) 加強館藏文物的展示技術與教育內涵;(五) 塑造展覽評論的藝文空間;(六) 培養與訓練專業人才;(七) 設立國際藝術文化交流諮詢機構;(八) 提供借展品更完善的保障措施。
zh_TW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封面頁
     證明書
     致謝詞
     論文摘要
     目錄
     圖目錄
     表目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第二節 研究目的
     第三節 預期貢獻
     第四節 名詞解釋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國際借展在藝術博物館所扮演的角色
     第二節 影響藝術博物館國際借展的因素
     第三節 藝術博物館國際借展的規畫與作業
     第四節 藝術博物館國際借展的保障
     第五節 藝術博物館國際借展的執行與管理
     第三章 研究方法與步驟
     第一節 研究方法
     第二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第三節 研究工具
     第四節 研究實施步驟
     第四章 個案研究─國立故宮博物院的國際借展
     第一節 民國八十年以前的故宮國際借展
     第二節 個案一:一九四二年之際─探險時代之藝術大展
     第三節 個案二:十九世紀末期中西畫風的感通
     第四節 個案三:羅浮宮博物館珍藏名畫特展
     第五節 個案四:赴美巡迴展「中華瑰寶─國立故宮博物院(台北) 的珍藏
     第六節 個案五:張大千•畢卡索東西藝術聯展
     第七節 個案六:法國巴黎大皇宮「國立故宮博物院瑰寶(台北) 帝國的回憶」
     第八節 綜合討論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
     第二節 建議
     第三節 後續研究建議
     參考書目
     附錄
     一、國立十七世紀與十八世紀繪畫美術館登錄部門借展政策
     二、「有關文化資產國際交流的建議」原文
     三、國際借展整體計畫檢查表
     四、政府賠償方案下所適用的一般安全條件
     五、國政府賠償方案下所適用的一般運送條件
zh_TW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A2002001705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藝術博物館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國際借展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國立故宮博物院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文化交流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美術館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Art Museums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International Loan Exhibitions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National Palace Museum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Exchange of Cultural Propertyen_US
dc.title (題名) 國立故宮博物院國際借展之個案研究zh_TW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_US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專書
     王文科 (民79)。質的教育研究法。台北市:師大學苑。
     中國大百科全書編輯委員會 (1993)。中國大百科全書美術篇 (第一冊)。台北市:錦繡。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民87)。文化白皮書。台北市:文建會。
     那志良 (民80)。典守故宮國寶七十年。台北市:自印。
     林政宏、張佩華。(民79)。我國博物館經營管理之探討。台北市:教育部。
     徐宗國 (民86)。質性研究概論。台北市:巨流。
     秦裕傑 (民85)。現代博物館。台北市:世界宗教博物館。
     秦裕傑 (民77)。博物館人語。台北市:漢光。
     秦裕傑 (民81)。博物館絮語。台北市:漢光。
     國立故宮博物院七十星霜編輯委員會 (民84)。故宮七十星霜。台北市:商務印書館。
     張譽騰 (民83)。走在博物館的時空裡。台北縣:稻鄉。
     張譽騰 (民76)。科學博物館教育活動之理論與實際。台北市:文史哲。
     張譽騰 (民83)。全球村中博物館的未來。台北縣:稻鄉。
     黃光男 (民83)。美術館廣角鏡。台北市:台北市立美術館。
     黃光男 (民86)。美術館行政。台北市:藝術家。
     黃光男 (民86) 。博物館行銷策略。台北市:藝術家。
     陳國寧 (民67)。博物館的演進與現代管理方法之探討。台北市:文史哲。
     陳國寧主編 (民85)。博物館巡禮。台北市:文建會。
     陳國寧主編 (民81) 。博物館的營運與管理─縣市立文化中心博物館工作參考手冊。台中縣:台灣省政府教育廳。
     陳媛 (民84)。博物館三論。台北市:國家。
     鄧肯 (民87)。文明化的儀式:公共美術館之內 (初版)。(王雅各譯)。台北市:遠流。(原著出版年:1995年)
     劉一甲 (民84)。國際私法。台北市:三民。
     劉宗榮 (民84)。保險法。台北市:三民。
     黎先耀主編 (1983)。博物館學新論。江蘇省: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
     歐用生 (民78)。質的研究。台北市:師大書苑。
     會議專刊或專題研討會論文
     台灣省立美術館 (民87)。第一屆全球華人策展人會議文集。台中市:台灣省立美術館。
     李俊賢 (民87)。展覽的觀念、策略、與技術─以台灣土雞競選專案為例。第一屆全球華人策展人會議,台灣省立美術館。
     林正儀 (民86)。政府在文化藝術獎助的角色。表演藝術行政人員暨研習活動,行政院文建會。
     周功鑫 (民78)。古物展示中的問題。文化資產維護研討會,行政院文建會。
     黃光男 (民86)。面對新世紀─館長的責任與認知。亞太地區博物館館長會議,國立歷史博物館。
     陳麗娟 (民86)。企業贊助。表演藝術行政人員暨研習活動,行政院文建會。
     國立歷史博物館編輯委員會編輯 (民86)。亞太地區博物館館長會議論文集。台北市:史博館。
     國立歷史博物館編輯委員會編輯 (民87)。博物館學研討會─博物館的呈現與文化論文集。台北市:史博館。
     張婉真 (民88)。國際性展覽的可能策略─以近三年國立歷史博物館與法國合作之展覽為例。博物館終身學習研討會,國立科學博物館。
     傅本君、黃莉惠 (民86)。企業界的文化贊助。表演藝術行政人員暨研習活動,行政院文建會。
     溫慧玟 (民86)。資源的掌握與運用。表演藝術行政人員暨研習活動,行政院文建會。
     鄧為丞執行編輯 (民86)。藝術管理25講:表演藝術行政人員暨研習活動實錄。台北市:行政院文建會。
     博碩士論文
     吳春秀 (民85)。博物館觀眾研究─以故宮博物院玉器陳列室為例。國立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林育綺 (民87)。我國公立藝術博物館組織結構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圖書資訊學研究所博物館學組碩士論文。
     周密 (民74)。國立故宮博物院的建制與沿革。中國文化大學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振明 (民80)。美術館展覽及其功能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詹淑美 (民85)。博物館展示設計與展示說明分析研究─以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科學中心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婉珍 (民81)。美術館成人教育活動規劃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期刊
     Blattberg, Robert C. & Broderick, Cynthia J.原著,林美齡等譯 (民88)。藝術博物館的行銷。博物館學季刊,13 (3),43-52。
     Danziger, Charles主講,林吉峰輯錄 (民83) 。展覽與典藏業務解析國際展和蒐購作品之法律認知與運作。現代美術,57,14-19。
     Lwback, Karen F.著,黃坤煒編譯 (民80)。博物館物品的押送、運輸與包裝。博物館學季刊,5 (2),39-41。
     M.B. Alt & K.M. Shaw原著,高慧芬譯 (民79)。理想的博物館展品特質。博物館學季刊,6 (3),3-14。
     Nauert, Patricia原著,林政行等合譯 (民77)。博物館登錄詞彙。博物館學季刊,2 (4),73-80。
     Patton, Elizabeth原著,楊翎譯 (民86)。博物館走入校園─教師的文物借貸措施。博物館學季刊。11 (3),61-64。
     Rose, Cordelia原著,屈慧麗譯 (民79)。登錄員的倫理準則。博物館學季刊,4 (4),25-30。
     Tanner, Sonja原著,侯文忠譯 (民80)。博物館購買保險指引。博物館學季刊,5 (3),33-38。
     Zucker, Barbara Fleisher原著,張慧端譯 (民81)。美國博物館的推廣與外借活動實施概況調查。博物館學季刊,6 (1),75-83。
     刁筱華 (民80)。台北市立美術館的一場糊塗仗。雄獅美術,245,100-101。
     王湘琪 (民85)。從羅浮展看媒體介入藝術活動。典藏藝術,42,200-202。
     王嘉驥 (民83)。期待「去中心化的」文化自主。雄獅美術,286,20-21。
     尹建中 (民82)。博物館之文化角色與象徵意義。國立台灣大學考古人類學刊,49,132-141。
     石瑞仁 (民79)。美術館際合作展之效益。現代美術,13,22。
     司徒立 (民84)。風景•歷程─羅浮宮風景畫藏台北展我談。雄獅美術,295,21-24。
     江明修 (民81)。社會科學多重典範的爭辯:試論質與量研究方法的整合。國立政治大學學報,64,315-344。
     羊文漪、余小蕙 (民87)。古根漢美術館中國五千年大展特別報導。藝術新聞,7,78-101。
     辛治寧 (民87)。十九世紀末至1930年代歐美博物館發展與博物館專業的肇始。國立歷史博物館學報,10,101-113。
     沈以正 (民86年7月)。談國內藝品的保險與包裝。台北市立美術館季刊,11,46-47。
     余小蕙 (民87a)。亞洲藝術中心在巴黎。藝術新聞,10,124-125。
     余小蕙 (民87b)。專訪「帝國的回憶」法國策展人。藝術新聞,12,94。
     余小蕙 (民87c)。歐洲骨董商配合大皇宮展有一連串展覽活動。藝術新聞,12,94。
     余小蕙 (民87d)。最佳中法文化交流模式─專訪法國AFAA藝術行動協會主任Jean Digne。藝術新聞,14,104-109。
     余小蕙 (民87e)。專訪「帝國的回憶」獨家贊助奧立維•達梭。藝術新聞,17,100-101。
     李維菁 (民87)。台北故宮國寶登陸歐洲。藝術新聞,12,85-93。
     李美華 (民81)。由「巴黎當代繪畫展」泛談國際性展覽辦理作業。博物季刊,1 (3),41-48。
     李美華 (民88)。國際藝文交流的理念與策略。文化視窗,12,頁30-35。
     邱大環 (民88)。藝術之都的文化橋樑─巴黎台北新聞文化中心。文化視窗,12,64-69。
     呂秀玉 (民88)。博物館行銷與學校團體─以「張大千、畢卡索東西藝術聯展」參觀為例。博物館學季刊,13 (2),57-62。
     林淑心 (民83)。略談博物館國際交流的相關問題。博物館學季刊,8 (4),49-54。
     林煥盛 (民87)。百年經驗─日本的文化財保護法發展歷程。國立歷史博物館館刊,8 (9),83-90。
     周功鑫 (民75)。博物館的教育與導覽工作。故宮文物月刊,78,110-115。
     周書立 (民85)。故宮瑰寶,越洋多風雨。中文晝刊,85年2月號,20-26。
     洪淑娟譯 (民87) 屋漏偏逢連夜雨─美國步履沉重的博物館。雄獅美術,246,156-159。
     胡木蘭 (民87)。臺灣博物館事業的發展 (上)。美育月刊,100,51-56。
     胡木蘭 (民87)。臺灣博物館事業的發展 (下)。美育月刊,101,43-52。
     高千惠 (民84)。美國國家藝術基金的緊急關頭。雄獅美術,295,89-91。
     徐海玲 (民82)。台北舉辦「莫內在故宮」藝展。中國時報週刊,61,78-79。
     袁金塔 (民85)。故宮在台灣美術發展上的省思─兼論中華瑰寶赴美巡迴 展。現代美術,64,28-31。
     秦孝儀 (民88)。「將世界引進故宮,將故宮推向世界」─國立故宮博物院的國際文化交流。文化視窗,12,36-39。
     郭江宋 (民83)。專訪西班牙文化部文化資產保存與修復中心。雄獅美術,279,44-57。
     莊淑惠 (民85)。企業贊助藝文活動蔚為風氣。典藏藝術,42,204-207。
     許功明 (民87)。博物館的展演及其理念。博物館學季刊,12 (4),3-10。
     許功明 (民88)。博物館與文化─美國式的財務。博物館學季刊,13 (3),67-84。
     許植槐 (民87)。宋徽宗是故宮第一任院長。藝術新聞,15,118-133。
     黃光男 (民85)。國際文物交流與原則。國立歷史博物館館刊,6 (2),68-78。
     黃絹智 (民82)。一場跨洋越海的中西聯姻。PEOPLE,二月號,124-129。
     陳力 (民82)。印象到台灣,故宮迎莫內。典藏雜誌,元月號,141。
     陳英德 (民84)。羅浮宮名畫赴台展小感。雄獅美術,295,10-20。
     陳國慈 (民86)。一紙契約多少風險?國外借展面面觀 (上)。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會訊,4,12-13。
     陳國慈 (民86)。一紙契約多少風險?國外借展面面觀 (下)。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會訊,5,12-13。
     陳康順 (民83)。從國際交流泛談我國博物館的國際化。國立歷史博物館館刊,4 (4),68-75。
     陳欽育 (民88)。大型借展文物之展覽行銷─以故宮博物院「畢卡索的世界」為例。博物館學季刊,13 (3),51-56。
     陳慧玲 (民88)。法國國立博物館聯合會的組織與功能。博物館學季刊,13 (4),71-78。
     陳錦芳 (民84)。藝術教育的良機─羅浮宮風景畫來台展出有感。雄獅美術,295,25-27。
     張振明 (民80)。展覽與管理。博物季刊,1 (2),7-21。
     張振明 (民81)。展覽概念的研究。博物季刊,1 (4),25-36。
     張崇山 (民82)。博物館的展示規劃。博物館學季刊,3 (4),55-64。
     張崇山 (民84)。博物館的展示管理─組織與任用。博物館學季刊,9 (4),63-70。
     雄獅美術編輯部 (民82)。美術也進聯合國─一九九三年度總評。雄獅美術,247,14-19。
     曾長生 (民85)。藝術與商業如何分野。典藏藝術,42,208-211。
     梁蓉 (民88)。國際文化交流的省思。文化視窗,12,6-11。
     葉乃靜 (民85)。從量化走向質化的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研究。資訊傳播與圖書館學,2 (4),73-82。
     葉玉靜 (民82)。數字的陷阱─當藝術遇上商業。雄獅美術,272,81-86。
     楊翎 (民86)。展示借貸之規劃策略。博物館學季刊,11 (2),67-75。
     蔡靜芬 (民82)。探索展覽合約背後的問題。現代美術,50,50- 53。
     鄭慧華 (民87)。「畢卡索的世界」網站太棒了!藝術新聞,16,118。
     盧天炎 (民85)。從脈動中看文化事件的形象包裝與策略運作。現代美術,64,28-31。
     謝慧青 (民87)。古根漢展為什麼沒有我?藝術新聞,8,22-23。
     謝慧青 (民87)。「中華五千年展」與「中華瑰寶展」有何不同?藝術新聞,8,24-25。
     魏碧洲等 (民85)。挑戰西方文化,豐富人類文明。世界周刊,627,1。
     羅欣怡 (民87)。博物館與社區發展─兼論美國兩座社區博物館。博物館學季刊,12 (4), 89-104。
     藝術家雜誌編輯部 (民85)。中華瑰寶赴美展專輯。藝術家,261,238-290。
     藝術家雜誌編輯部 (民87)。張大千•畢卡索東西藝術聯展。藝術家,281,301-307。
     藝術家雜誌編輯部 (民87)。張大千•畢卡索東西藝術聯展續輯。藝術家,282,455-469。
     藝術家雜誌編輯部 (民85)。中華瑰寶赴美展專輯。藝術家,249,238-290。
     藝術家雜誌編輯部 (民86)。十大美術新聞。藝術家,260,172-175。
     藝術新聞編輯部 (民87a)。台北故宮瑰寶「帝國的回憶」登陸歐洲。藝術新聞,14,102-103。
     藝術新聞編輯部 (民87b)。張大千的世界&畢卡索的世界。藝術新聞,17,114-116。報紙
     中央日報 (民81年5月7日)。季斯卡決促進中法合作,第三版。
     中國時報 (民89年3月12日)。納粹掠奪藝品,美展開清查,第十一版。
     中國時報 (民89年3月14日)。英國博物館「代還」給原主後裔,藝文出版。
     中國時報 (民89年6月16日)。馬諦斯「舞蹈」跳不下去了,第十一版。
     中國時報 (民89年6月22日)。美國古根漢美館、俄羅斯冬宮美館簽訂交流協定,第十一版。
     聯合報 (民89年3月29日)。美索不達米亞古文物,明春抵台大展,文化藝術。
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