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Citation Infomation

  • No doi shows Citation Infomation
題名 期貨契約之設計與市場管理之探討
作者 林威沂
貢獻者 楊光華
林威沂
關鍵詞 期貨契約
契約規格
契約標的物
保證金
漲跌幅限制
部位限制
期貨市場
市場管理
日期 1998
上傳時間 20-Apr-2016 17:15:25 (UTC+8)
摘要 一國要發展期貨市場,首先便是要推出期貨商品,而一國期貨市場的成敗,期貨契約之設計也佔有關鍵性的角色。從市場管理的角度來看,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審核一期貨契約是否得以上市之標準包括審核現貨市場的情況、契約本身的條款及條件、經濟目的之檢測、不違反公共利益等四項構面,由此可以看出,契約本身規格設計之良窳,便繫於關鍵之地位。本文便以期貨契約設計與市場管理之間的關係來做探討,期望從市場管理的角度下,分析期貨契約設計時所應考量或探討之因素。
參考文獻 一、中文書籍
     1.中華徵信所,《國際貿易金融大辭典》,民國86年11月。
     2.史綱等,《期貨交易理論與實務》,中華民國證券暨期貨市場發展基金會,民國82年8月。
     3.朱浩民,《期貨市場分析》,華泰書局,民國83年8月。
     4.李伯岳,《我國期貨管理政策之研究與評估》,證券暨期貨市場發展基金會,民國83年7月。
     5.李扣慶主編,《商品期貨學》,五南圖書公司,民國87年12月。
     6.林炯垚,《認識期貨》,民國82年8月。
     7.林昌義,《期貨交易之原理與實務》,五南圖書公司,民國84年7月。
     8.周嚴,《期貨投資學》,華泰書局,民國82年。
     9.涂鳳美,《期貨、選擇權與交換》,前程企業管理有限公司,民國87年7月。
     10.郭土木,《期貨及認股權憑證交易刑事責任之探討》,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民國86年4月。
     11.陳松興,《期貨管理概論》,中華民國證券暨期貨市場發展基金會,民國82年2月。
     12.張清溪等,《經濟學--理論與實際(上冊)》,民國80年8月。
     13.楊光華,《美國期貨管理法規概論》,中華民國證券暨期貨市場發展基金會,民國84年8月。
     14.劉坤堂等,《期貨市場--理論與實務》,五南圖書公司,民國86年7月。
     15.劉德明,《期貨與選擇權--理論、實務與策略》,故鄉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93年7月。
     16.《新興期貨暨選擇權市場》,台灣證券交易所譯,民國83年3月。
     二、中文論文與期刊
     1.丁蓓蓓、張訓嘉,期貨交易法律問題之研究,《司法研究年報》,第十四輯(中冊),民國83年6月。
     2.王建民,《台灣區期貨業調查報告》,台北銀行經濟研究室,民國87年6月。
     3.江念慈,《銀行以自有資金操作衍生性金融商品之監理》,私立東吳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5年7月。
     4.李存修,為證券市場之發展進一言,《東海學報》,30卷,民國78年6月。
     5.李志雄,《期貨交易管理規範之研究--兼論我國國外期貨交易法草案》,國立台灣大學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79年6月。
     6.吳成俊,政府公債期貨契約規格之探討,《證交資料》,404期,民國84年12月。
     7.吳壽山、周賓凰,衡量漲跌幅限制對股票報酬與風險之影響,《證券市場發展季刊》,第八卷第一期,民國85年1月。
     8.胡星陽、梁敏芳,漲跌幅限制與台灣股票市場波動,《證券市場發展季刊》,第七卷第一期,民國84年1月。
     9.黃達業,期貨市場的價格波動與倒帳風險對保證金之影響,《證券市場發展季刊》,22期,民國83年3月。
     10.黃志松,《外匯期貨暨選擇權之研究--金融商品開放與金融規範析論》,國立政治大學國際貿易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2年6月。
     11.陳俊合,《我國發展外匯期貨之契約規格研究》,國立臺灣大學財務金融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4年6月。
     12.陳錫琪,現行各國期貨交易稅之介紹,《台北銀行月刊》,第二十四卷第二期,民國82年2月。
     13.郭凱元,《台灣短期利率期貨契約之設計》,國立中央大學財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5年5月。
     14.傅瑞彬,《期貨市場操縱行為-壟斷與壓擠之經濟分析》,國立政治大學財務金融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4年6月。
     15.蔡芳一,《臺灣股票指數期貨契約設計之探討》,國立臺灣大學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6年6月。
     16.《開放商品期貨市場之研究》,經濟部產業發展諮詢委員會,民國81年6月。
     三、外文書籍
     1.BREALEY, MYERS AND MARCUS, FUNDAMENTALS OF CORPORATE FINANCE﹙McGraw-Hill, Inc., 1995﹚。
     2.BRIGHAM AND GAPENSKI, INTERMEDIATE FINANCIAL MANAGEMENT﹙The Dryden Press, 1996﹚。
     3.DANIEL R. SIEGEL AND DIANE F. SIEGEL, THE FUTURES MARKETS--ARBITRAGE, RISK MANAGEMENT AND PORTFOLIO STRATEGIES﹙Probus Publishing Co.,1990﹚。
     4.DARRELL DUFFIE, FUTURES MARKETS﹙Prentice-Hall, Inc., 1989﹚。
     5.FRANKLIN R. EDWARDS AND CINDY W. MA, FUTURES & OPTIONS﹙Singapore: McGraw-Hall, Inc., 1992﹚。
     6.JOHN C. HULL, INTRODUCTION TO FUTURES AND OPTIONS MARKETS﹙Prentice-Hall, Inc., 1998﹚。
     7.J.P. MORGAN & CO. INCORPORATED, COMMODITY-LINKED FINANCE﹙Euromoney Publications PLC, 1992﹚。
     8.MANFRED E. STREIT, FUTURES MARKETS--MODELLING, MANAGING AND MONITORING FUTURES TRADING﹙Basil Blackwell Publisher Limited, 1983﹚。
     9.MARK J. POWERS AND MARK G. CASTELINO, INSIDE THE FINANCIAL FUTURES MARKETS﹙John Wiley & Sons, Inc., 1991﹚。
     10.M. DESMOND FITZGERALD, FINANCIAL FUTURES﹙Euromoney Publications PLC, 1993﹚ 。
     11.MICHAEL PARKIN, ECONOMICS﹙Addison-Wesley Publishing Company, Inc., 1994﹚。
     12.STANLEY KROLL AND MICHAEL J. PAULENOFF, THE BUSINESS ONE IRWIN GUIDE TO THE FUTURES MARKETS﹙Business one Irwin, 1993﹚。
     13.STEVEN C. BLANK ETAL., FUTURES AND OPTIONS MARKETS: TRADING IN COMMODITIES AND FINANCIALS﹙Prentice-Hall, Inc., 1991﹚。
     14.TERRY J. WATSHAM, FUTURES AND OPTIONS IN RISK MANAGEMENT﹙International Thomson Business Press, 1998﹚。
     四、外文論文與期刊
     1.Elizabeth Tashjian, Optimal Futures Contract Design, THE QUARTERLY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FINANCE, Vol. 35, No. 2, p.153, 1995。
     2.Hardouvelis and Kim, Price Volatility and Futures Margins, JOURNAL OF FUTURES MARKET, Vol. 16, No. 1﹙1996﹚。
     3.Kalavathi and Shanker, Margin Requirements and the Demand for Futures Contracts, JOURNAL OF FUTURES MARKET, Vol. 11, No. 2, p.213-231﹙1991﹚。
     4.Paul H. Kupiec, The Performance of S&P 500 Futures Product Margins Under the SPAN Margining System, JOURNAL OF FUTURES MARKET, Vol. 14, No. 7﹙1994﹚。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國際經營與貿易學系
85351009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B2002001505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楊光華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林威沂zh_TW
dc.creator (作者) 林威沂zh_TW
dc.date (日期) 1998en_US
dc.date.accessioned 20-Apr-2016 17:15:25 (UTC+8)-
dc.date.available 20-Apr-2016 17:15:25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20-Apr-2016 17:15:25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B2002001505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85820-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際經營與貿易學系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85351009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一國要發展期貨市場,首先便是要推出期貨商品,而一國期貨市場的成敗,期貨契約之設計也佔有關鍵性的角色。從市場管理的角度來看,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審核一期貨契約是否得以上市之標準包括審核現貨市場的情況、契約本身的條款及條件、經濟目的之檢測、不違反公共利益等四項構面,由此可以看出,契約本身規格設計之良窳,便繫於關鍵之地位。本文便以期貨契約設計與市場管理之間的關係來做探討,期望從市場管理的角度下,分析期貨契約設計時所應考量或探討之因素。zh_TW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B2002001505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期貨契約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契約規格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契約標的物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保證金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漲跌幅限制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部位限制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期貨市場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市場管理zh_TW
dc.title (題名) 期貨契約之設計與市場管理之探討zh_TW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_US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一、中文書籍
     1.中華徵信所,《國際貿易金融大辭典》,民國86年11月。
     2.史綱等,《期貨交易理論與實務》,中華民國證券暨期貨市場發展基金會,民國82年8月。
     3.朱浩民,《期貨市場分析》,華泰書局,民國83年8月。
     4.李伯岳,《我國期貨管理政策之研究與評估》,證券暨期貨市場發展基金會,民國83年7月。
     5.李扣慶主編,《商品期貨學》,五南圖書公司,民國87年12月。
     6.林炯垚,《認識期貨》,民國82年8月。
     7.林昌義,《期貨交易之原理與實務》,五南圖書公司,民國84年7月。
     8.周嚴,《期貨投資學》,華泰書局,民國82年。
     9.涂鳳美,《期貨、選擇權與交換》,前程企業管理有限公司,民國87年7月。
     10.郭土木,《期貨及認股權憑證交易刑事責任之探討》,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民國86年4月。
     11.陳松興,《期貨管理概論》,中華民國證券暨期貨市場發展基金會,民國82年2月。
     12.張清溪等,《經濟學--理論與實際(上冊)》,民國80年8月。
     13.楊光華,《美國期貨管理法規概論》,中華民國證券暨期貨市場發展基金會,民國84年8月。
     14.劉坤堂等,《期貨市場--理論與實務》,五南圖書公司,民國86年7月。
     15.劉德明,《期貨與選擇權--理論、實務與策略》,故鄉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93年7月。
     16.《新興期貨暨選擇權市場》,台灣證券交易所譯,民國83年3月。
     二、中文論文與期刊
     1.丁蓓蓓、張訓嘉,期貨交易法律問題之研究,《司法研究年報》,第十四輯(中冊),民國83年6月。
     2.王建民,《台灣區期貨業調查報告》,台北銀行經濟研究室,民國87年6月。
     3.江念慈,《銀行以自有資金操作衍生性金融商品之監理》,私立東吳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5年7月。
     4.李存修,為證券市場之發展進一言,《東海學報》,30卷,民國78年6月。
     5.李志雄,《期貨交易管理規範之研究--兼論我國國外期貨交易法草案》,國立台灣大學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79年6月。
     6.吳成俊,政府公債期貨契約規格之探討,《證交資料》,404期,民國84年12月。
     7.吳壽山、周賓凰,衡量漲跌幅限制對股票報酬與風險之影響,《證券市場發展季刊》,第八卷第一期,民國85年1月。
     8.胡星陽、梁敏芳,漲跌幅限制與台灣股票市場波動,《證券市場發展季刊》,第七卷第一期,民國84年1月。
     9.黃達業,期貨市場的價格波動與倒帳風險對保證金之影響,《證券市場發展季刊》,22期,民國83年3月。
     10.黃志松,《外匯期貨暨選擇權之研究--金融商品開放與金融規範析論》,國立政治大學國際貿易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2年6月。
     11.陳俊合,《我國發展外匯期貨之契約規格研究》,國立臺灣大學財務金融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4年6月。
     12.陳錫琪,現行各國期貨交易稅之介紹,《台北銀行月刊》,第二十四卷第二期,民國82年2月。
     13.郭凱元,《台灣短期利率期貨契約之設計》,國立中央大學財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5年5月。
     14.傅瑞彬,《期貨市場操縱行為-壟斷與壓擠之經濟分析》,國立政治大學財務金融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4年6月。
     15.蔡芳一,《臺灣股票指數期貨契約設計之探討》,國立臺灣大學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6年6月。
     16.《開放商品期貨市場之研究》,經濟部產業發展諮詢委員會,民國81年6月。
     三、外文書籍
     1.BREALEY, MYERS AND MARCUS, FUNDAMENTALS OF CORPORATE FINANCE﹙McGraw-Hill, Inc., 1995﹚。
     2.BRIGHAM AND GAPENSKI, INTERMEDIATE FINANCIAL MANAGEMENT﹙The Dryden Press, 1996﹚。
     3.DANIEL R. SIEGEL AND DIANE F. SIEGEL, THE FUTURES MARKETS--ARBITRAGE, RISK MANAGEMENT AND PORTFOLIO STRATEGIES﹙Probus Publishing Co.,1990﹚。
     4.DARRELL DUFFIE, FUTURES MARKETS﹙Prentice-Hall, Inc., 1989﹚。
     5.FRANKLIN R. EDWARDS AND CINDY W. MA, FUTURES & OPTIONS﹙Singapore: McGraw-Hall, Inc., 1992﹚。
     6.JOHN C. HULL, INTRODUCTION TO FUTURES AND OPTIONS MARKETS﹙Prentice-Hall, Inc., 1998﹚。
     7.J.P. MORGAN & CO. INCORPORATED, COMMODITY-LINKED FINANCE﹙Euromoney Publications PLC, 1992﹚。
     8.MANFRED E. STREIT, FUTURES MARKETS--MODELLING, MANAGING AND MONITORING FUTURES TRADING﹙Basil Blackwell Publisher Limited, 1983﹚。
     9.MARK J. POWERS AND MARK G. CASTELINO, INSIDE THE FINANCIAL FUTURES MARKETS﹙John Wiley & Sons, Inc., 1991﹚。
     10.M. DESMOND FITZGERALD, FINANCIAL FUTURES﹙Euromoney Publications PLC, 1993﹚ 。
     11.MICHAEL PARKIN, ECONOMICS﹙Addison-Wesley Publishing Company, Inc., 1994﹚。
     12.STANLEY KROLL AND MICHAEL J. PAULENOFF, THE BUSINESS ONE IRWIN GUIDE TO THE FUTURES MARKETS﹙Business one Irwin, 1993﹚。
     13.STEVEN C. BLANK ETAL., FUTURES AND OPTIONS MARKETS: TRADING IN COMMODITIES AND FINANCIALS﹙Prentice-Hall, Inc., 1991﹚。
     14.TERRY J. WATSHAM, FUTURES AND OPTIONS IN RISK MANAGEMENT﹙International Thomson Business Press, 1998﹚。
     四、外文論文與期刊
     1.Elizabeth Tashjian, Optimal Futures Contract Design, THE QUARTERLY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FINANCE, Vol. 35, No. 2, p.153, 1995。
     2.Hardouvelis and Kim, Price Volatility and Futures Margins, JOURNAL OF FUTURES MARKET, Vol. 16, No. 1﹙1996﹚。
     3.Kalavathi and Shanker, Margin Requirements and the Demand for Futures Contracts, JOURNAL OF FUTURES MARKET, Vol. 11, No. 2, p.213-231﹙1991﹚。
     4.Paul H. Kupiec, The Performance of S&P 500 Futures Product Margins Under the SPAN Margining System, JOURNAL OF FUTURES MARKET, Vol. 14, No. 7﹙1994﹚。
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