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Citation Infomation

  • No doi shows Citation Infomation
題名 我國大學財政教育發展趨勢之研究
作者 黃美祝
Huang, mei-jei
貢獻者 林其昂
黃美祝
mei-jei Huang
關鍵詞 財政教育
教育
財政
日期 1998
上傳時間 21-Apr-2016 17:05:20 (UTC+8)
摘要 隨著台灣政經環境的蓬勃發展,政府職權及財政問題日益擴大,使得社會對財政理論之研究與財政專業人才之需求甚為殷切,而大學財政教育乃培養國家專業財政人才之搖籃,由此可見大學財政教育之成效實為現代國家財政能否有效運作之關鍵因素。有鑑於此,本研究透過對與大學財政教育密切相關之學術界、實務界、畢業校友、學生等各界人士進行問卷分析,整合各界對目前大學財政教育之看法與期望,以達到探究我國目前大學財政教育之師資、學生、課程、教學等現況,並了解我國大學財政教育與實務工作配合之情形。此外本研究亦利用內容分析法對過去國內財政所碩士畢業論文之研究主題與研究方法加以分析,藉以探討我國大學財政教育之發展與趨勢。而依據本研究之問卷結果發現,目前大學財政教育不論於師資、設備等方面都甚為不足,且財政理論與實務似乎亦無法密切配合;而在論文之發展趨勢方面,過去財政所學生之碩士論文似乎較偏重於財政收入面之探討,對於亦甚重要之公共支出面則著墨甚少,在目前政府財政收入增加不易而急需能有效控制公共支出之專門人才下,此種不均情形似乎值得吾人加以注意。而綜合本研究結果可知目前我國大學財政教育的確有必要加以重新檢討與改進,應結合學術界、實務界共同力量,以改善目前大學財政教育之品質,並提升財政之專業水準。
參考文獻 一、 中文部份:
王文科 《課程論》,台北:五南,民國79年,頁4。
李怡嚴 大學科學課程中教學的檢討與前瞻,《大學教師教學方法系列專題講座論文集》,台北:淡江大學出版中心,民78年,頁63-84。
李國鼎 中國青年經濟學家應有的抱負與作為-序「諾貝爾經濟學獎論文集」,《諾貝爾經濟學獎論文集》,中央日報編印,民國72年8月,頁17-20。
吳榮義 一位台灣經濟學者的省思,《台灣經濟學會年會論文集》,1996年,第6頁。
林玉體 《教育概論》,台北:東華,民國83年,頁11-15。
林春仲等譯 《教學法的研究與應用》,三版,W. J. McKeachi原著,台北:淡江大學出版中心,民國75年。
林清江 《高等教育組會議記錄(二)》,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民國87年,附C-30(16)。
林華德 《當代財政學》,台北:大中國,民87年。
林寶山 凱勒氏個人教學系統,《大學教師教學方法系列專題講座論文集》,台北:淡江大學出版中心,民78年,頁93-100。
施建生 皮古與福利經濟學,《台灣經濟研究月刊》,1996年11月,頁4-5。
施建生 《現代經濟思潮》,台北:著者發行,大中國經銷,1996年,頁478。
殷允美等 《大學英(外)國語文學系課程規劃之調查研究》,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民85年,頁6-7。
淡江大學教育研究中心編譯 《大學教師教學方法》,台北:淡江大學出版中心出版,民國76年9月,第55-61頁。
張則堯 《財政學》,台北:三省書店,民44年。
黃光雄 《教學目標與評鑑》,高雄:復文,民國76年,頁18-27。
黃政保 《課程改革》,台北:漢文,民國74年,頁36。
黃增榮 《我國大學院校教師研究出產力之相關研究》,政大教研所碩士論文,民國80年6月,第1頁。
曾巨威 國家財政管理整合性學程及教學改進計畫,《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教育改進計畫」執行成果報告》,民88年,第6頁。
單文經 大學生的學習特性與大學的教學活動,《大學教育的革新》,台北:師大書苑,民國83年2月,頁65-94。
歐用生 《課程與教學》,台北:文景,民國76年,頁11。
劉永憲 《財政學原理》,六版,台北:凱崙發行,文笙經銷,民75年。
賴炎卿 台灣租稅教育之現況及展望,《一九九八海峽兩岸租稅研討會論文集》,逢甲大學商學院財稅學系,民國87年12月,頁1-24。
二、 英文部份:
Auerbach, A.J. and Feldstein, M.S. (1987), Handbook of Public Economics, Vol 1 ,New York: North-Holland.
Belanger, C.H. (1990), Faculty performance and workload inequity, Higher Education Management 2(2), pp. 1-23。
Berelson, B. (1952), Content Analysis in Communication Research, New York: Free Press.
Boulding, K.E. (1969),Economics as a moral scienc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59(1), pp.1-12
Browning, E.K. and Browning, J.M. (1994), Public Finance and the Price System, 4th ed, New York: Macmillan Publishing Company.
Buchanan, J.M. and Flowers, M.R. (1987), The Public Finances: An Introductory Textbook, 6th ed, Irwin Homewood, Illinois INC.
Dunkin, M.J. (1986). Research on teaching in higher education. in M. C. Wittrock (Ed.), Handbook of research on teaching,3rd ed, NY: Macmillan, pp.754-777.
Good, C.V. (1973), Dictionary of Education , 2nd ed, New York: McGraw-Hill, p.157, 340.
Hyman, D.N. (1996), Public Finance: A Contemporary Application of Theory to Policy, 5th ed, Fort Worth, Tex.: Dryden press.
Johnson, Harry(1960), Arthur C. Pigou, 1877-1959 , Cambridge Journal of Economics & Political Science, 26, Feb, pp.155.
McKeachi, W.J. (1980), Learning, cognition, and college teaching: New directions for teaching and learning.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McKeachi, W.J. (1986). Teaching tips: A guidebook for the beginning teacher. Boston: D. C. Heath.
Menges, R.J. (1981). Instructional methods. In A.W. Chickering (Ed.), The modern American college,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pp.556-581.
Musgrave, R.A. (1959), The Theory of Public Finance: a Study in Public Economy, New York: McGraw-Hill.
Myles, G.D. (1995), Public Economics,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Quigley, J.M. and Smolensky, E. (1994), Modern Public Financ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London: Cambridge, Massachusetts.
Rosen, H.S. (1999), Public Finance, 5th ed, Chicago: Irwin McGraw-Hill.
Tyler, R.W. (1957), The Curriculum Then and Now , N. J. Educational Testing Service, pp.79.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財政學系
86255024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B2002001478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林其昂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黃美祝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mei-jei Huangen_US
dc.creator (作者) 黃美祝zh_TW
dc.creator (作者) Huang, mei-jeien_US
dc.date (日期) 1998en_US
dc.date.accessioned 21-Apr-2016 17:05:20 (UTC+8)-
dc.date.available 21-Apr-2016 17:05:20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21-Apr-2016 17:05:20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B2002001478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85910-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財政學系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86255024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隨著台灣政經環境的蓬勃發展,政府職權及財政問題日益擴大,使得社會對財政理論之研究與財政專業人才之需求甚為殷切,而大學財政教育乃培養國家專業財政人才之搖籃,由此可見大學財政教育之成效實為現代國家財政能否有效運作之關鍵因素。有鑑於此,本研究透過對與大學財政教育密切相關之學術界、實務界、畢業校友、學生等各界人士進行問卷分析,整合各界對目前大學財政教育之看法與期望,以達到探究我國目前大學財政教育之師資、學生、課程、教學等現況,並了解我國大學財政教育與實務工作配合之情形。此外本研究亦利用內容分析法對過去國內財政所碩士畢業論文之研究主題與研究方法加以分析,藉以探討我國大學財政教育之發展與趨勢。而依據本研究之問卷結果發現,目前大學財政教育不論於師資、設備等方面都甚為不足,且財政理論與實務似乎亦無法密切配合;而在論文之發展趨勢方面,過去財政所學生之碩士論文似乎較偏重於財政收入面之探討,對於亦甚重要之公共支出面則著墨甚少,在目前政府財政收入增加不易而急需能有效控制公共支出之專門人才下,此種不均情形似乎值得吾人加以注意。而綜合本研究結果可知目前我國大學財政教育的確有必要加以重新檢討與改進,應結合學術界、實務界共同力量,以改善目前大學財政教育之品質,並提升財政之專業水準。zh_TW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B2002001478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財政教育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教育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財政zh_TW
dc.title (題名) 我國大學財政教育發展趨勢之研究zh_TW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_US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一、 中文部份:
王文科 《課程論》,台北:五南,民國79年,頁4。
李怡嚴 大學科學課程中教學的檢討與前瞻,《大學教師教學方法系列專題講座論文集》,台北:淡江大學出版中心,民78年,頁63-84。
李國鼎 中國青年經濟學家應有的抱負與作為-序「諾貝爾經濟學獎論文集」,《諾貝爾經濟學獎論文集》,中央日報編印,民國72年8月,頁17-20。
吳榮義 一位台灣經濟學者的省思,《台灣經濟學會年會論文集》,1996年,第6頁。
林玉體 《教育概論》,台北:東華,民國83年,頁11-15。
林春仲等譯 《教學法的研究與應用》,三版,W. J. McKeachi原著,台北:淡江大學出版中心,民國75年。
林清江 《高等教育組會議記錄(二)》,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民國87年,附C-30(16)。
林華德 《當代財政學》,台北:大中國,民87年。
林寶山 凱勒氏個人教學系統,《大學教師教學方法系列專題講座論文集》,台北:淡江大學出版中心,民78年,頁93-100。
施建生 皮古與福利經濟學,《台灣經濟研究月刊》,1996年11月,頁4-5。
施建生 《現代經濟思潮》,台北:著者發行,大中國經銷,1996年,頁478。
殷允美等 《大學英(外)國語文學系課程規劃之調查研究》,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民85年,頁6-7。
淡江大學教育研究中心編譯 《大學教師教學方法》,台北:淡江大學出版中心出版,民國76年9月,第55-61頁。
張則堯 《財政學》,台北:三省書店,民44年。
黃光雄 《教學目標與評鑑》,高雄:復文,民國76年,頁18-27。
黃政保 《課程改革》,台北:漢文,民國74年,頁36。
黃增榮 《我國大學院校教師研究出產力之相關研究》,政大教研所碩士論文,民國80年6月,第1頁。
曾巨威 國家財政管理整合性學程及教學改進計畫,《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教育改進計畫」執行成果報告》,民88年,第6頁。
單文經 大學生的學習特性與大學的教學活動,《大學教育的革新》,台北:師大書苑,民國83年2月,頁65-94。
歐用生 《課程與教學》,台北:文景,民國76年,頁11。
劉永憲 《財政學原理》,六版,台北:凱崙發行,文笙經銷,民75年。
賴炎卿 台灣租稅教育之現況及展望,《一九九八海峽兩岸租稅研討會論文集》,逢甲大學商學院財稅學系,民國87年12月,頁1-24。
二、 英文部份:
Auerbach, A.J. and Feldstein, M.S. (1987), Handbook of Public Economics, Vol 1 ,New York: North-Holland.
Belanger, C.H. (1990), Faculty performance and workload inequity, Higher Education Management 2(2), pp. 1-23。
Berelson, B. (1952), Content Analysis in Communication Research, New York: Free Press.
Boulding, K.E. (1969),Economics as a moral scienc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59(1), pp.1-12
Browning, E.K. and Browning, J.M. (1994), Public Finance and the Price System, 4th ed, New York: Macmillan Publishing Company.
Buchanan, J.M. and Flowers, M.R. (1987), The Public Finances: An Introductory Textbook, 6th ed, Irwin Homewood, Illinois INC.
Dunkin, M.J. (1986). Research on teaching in higher education. in M. C. Wittrock (Ed.), Handbook of research on teaching,3rd ed, NY: Macmillan, pp.754-777.
Good, C.V. (1973), Dictionary of Education , 2nd ed, New York: McGraw-Hill, p.157, 340.
Hyman, D.N. (1996), Public Finance: A Contemporary Application of Theory to Policy, 5th ed, Fort Worth, Tex.: Dryden press.
Johnson, Harry(1960), Arthur C. Pigou, 1877-1959 , Cambridge Journal of Economics & Political Science, 26, Feb, pp.155.
McKeachi, W.J. (1980), Learning, cognition, and college teaching: New directions for teaching and learning.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McKeachi, W.J. (1986). Teaching tips: A guidebook for the beginning teacher. Boston: D. C. Heath.
Menges, R.J. (1981). Instructional methods. In A.W. Chickering (Ed.), The modern American college,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pp.556-581.
Musgrave, R.A. (1959), The Theory of Public Finance: a Study in Public Economy, New York: McGraw-Hill.
Myles, G.D. (1995), Public Economics,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Quigley, J.M. and Smolensky, E. (1994), Modern Public Financ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London: Cambridge, Massachusetts.
Rosen, H.S. (1999), Public Finance, 5th ed, Chicago: Irwin McGraw-Hill.
Tyler, R.W. (1957), The Curriculum Then and Now , N. J. Educational Testing Service, pp.79.
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