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Citation Infomation

  • No doi shows Citation Infomation
題名 台灣縣市長選舉預測模型之研究:一個基礎模型的建立及其應用
Election Forecasting: the Construction and Its Applications of a Logistic Model of Conuty Magistrate Elections in Taiwan
作者 范凌嘉
Fan, Ling-Jia
貢獻者 洪永泰<br>劉義周
Hung, Yung-Tai<br>Liu, I-Chou
范凌嘉
Fan, Ling-Jia
關鍵詞 選舉預測
投票行為
政黨認同
候選人取向
議題取向
策略性投票
政治版圖
對數迴歸模型
election forecasting
voting behavior
party identification
candidate orientation
issue orientation
strategic voting
political map
logistic regression
日期 1999
上傳時間 22-Apr-2016 16:36:08 (UTC+8)
摘要 本研究以1997年台灣縣市長選舉為標的,彙整政治學有關投票行為的相關理論,包含社會學研究途徑、社會心理學研究途徑與理性抉擇途徑的研究成果,整合該年度之總體與個體資料而設計出「特質調整模型」。特質調整模型是透過兩階段的操作模式進行預測,首先以基礎模型反應全國一致的因素,使之適用於台灣所有縣市,這些因素包括政黨認同、候選人取向與社會人口學變項。但由於各縣市狀況仍有不同,因此再進一步用延伸模型來考量各縣市的特殊選舉因素。延伸模型在基礎模型的規模上,以描述性統計來觀察選區情形後,再加入各地特質於模型之中,使其預測結果能反映各地特殊狀況。在延伸模型中,考量的因素包括議題取向、環境系絡因素、策略性投票、在位者表現、派系取向與賄選問題等。
     在特質調整模型中,本研究嘗試以對數迴歸模型對各地區進行模擬計算,並用機率論的方式呈現每一位受訪者的投票可能,以反應政治學理論中的不確定性。研究結果發現基礎模型確能相當地反應出台灣各縣市的選舉狀況,描繪各地的一般狀況,而延伸模型又能更精確地貼近各地的選舉結果,反映各地的特殊選情。在資料完整的狀況下,最後各縣市的預測誤差均不超過抽樣誤差。
     
     第一章 緒論 1
     壹、研究動機與目的 1
     貳、文獻檢閱 3
     第二章 研究方法 25
     壹、研究範圍與資料來源 25
     貳、模型建構 28
     參、研究架構 33
     肆、模型評估 35
     第三章 基礎模型 38
     壹、 變數建構 38
     貳、 基礎模型的探討 42
     參、 討論 84
     第四章 延伸模型:基礎模型的應用 87
     壹、延伸模型的設計 87
     貳、基隆市的延伸模型 89
     參、台北縣的延伸模型 98
     肆、桃園縣的延伸模型 115
     伍、新竹市的延伸模型 123
     陸、台中市的延伸模型 129
     柒、彰化縣的延伸模型 140
     捌、台南市的延伸模型 153
     玖、台南縣的延伸模型 166
     拾、小結 172
     第五章 結論 174
     壹、研究回顧 174
     貳、研究效果評估 178
     參、研究限制與未來研究建議 179
     參考文獻 184
This research is focused on Taiwanese county magistrates election in 1997, and based on the aggregate and individual data to design a forecasting model, named "Joined Idiosyncrasies Adjusted Model" (JIA Model). This model is operated by two stages. First, I compute a basic model, which reflects some general factors in every county. Second, I design extended models to adjust the output of basic models. Those extended models can precisely show the situation of every single county.
     In this model, I try to use logistic regression to compute the candidate`s votes, and present the final forecast output in probability. This model made the county magistrates election more predictable, and the model errors are less than the sampling errors.
參考文獻 中文參考書目
     王金壽
      1997 「國民黨候選人買票機器的建立與運作----一九九三年風芒縣長選舉的個案研究」。台灣政治學刊,第二期 。頁3-61。
     包正豪
      1997 第三屆立法委員選舉新黨競選策略之研究:以台北市、台北縣與桃園縣為例。國立政治大學政治研究所碩 士論文。
      1998 「新黨平均配票策略效果之研究----以八十四年立法委員選舉為例」。選舉研究,第五卷第一期。頁95-138 。
     何金銘
      1994 「候選人勝選因素分析模型初探:第十一屆縣市長選舉的個案研究」。選舉研究,第一卷第一期。頁 111-146。
     何思因
      1994 美國。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
     何思因、吳釗燮
      1996 「台灣政黨體系之下的政黨認同新概念」。政大選舉研究中心「選舉制度、選舉行為與台灣地區政治民主 化」學術研討會。
     林全洲
      1996 「台北縣:外來人口大本營,政壇新陳代謝快」。收錄於張昆山、黃政雄主編之地方派系與台灣政治。台 北:聯合報社。頁51-70。
     林瓊珠
      1998 台灣政黨體系重組過程之研究:一九九一年至一九九六年。國立政治大學政治學系碩士論文。
     易君博
      1975 政治學論文集:理論與方法。台北:台灣省教育會。
      洪永泰
      1994 「選舉預測:一個以整體資料為輔助工具的模型」。選舉研究,第一卷第一期,頁93-110。
      1996 「1996年的總統選舉預測:統計應用於社會科學的例子」。科學月刊,第二十七卷第八期,頁649-654。
     洪永泰、陳澤鑫
      1996 「台北縣行政首長選舉:各政黨得票穩定性之分析」。政大選舉研究中心「選舉制度、選舉行為與台灣地 區政治民主化」學術研討會。
     洪永泰、謝雲嬌
      1995 「研究方法」。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研究計畫「台灣省長選舉選民投票行為之科際整合研究」,政大選 研中心執行,計畫編號 NSC 84-2414-H-004-027 Q3。
     陳明通
      1995 派系政治與台灣政治變遷。台北:月旦出版社。
     陳陸輝
      1995 「統獨立場與選民的政治態度與政治參與」。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研究計畫「台灣省長選舉選民投票行 為之科際整合研究」,政大選研中心執行,計畫編號 NSC 84-2414-H-004-027 Q3。
     陳義彥
      1982 台北市選民投票行為之研究。台北:六國出版社。
      1994 「我國選民的集群分析及其投票傾向的預測-從民國八十一年立委選舉探討」。選舉研究,第一卷第一期, 頁1-37。
      1996 「影響選民投票抉擇的因素」。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研究計畫「選舉行為與台灣地區的政治民主化(IV)- 從八十四年立法委員選舉探討」,政大選研中心執行,計畫編號:NSC 84-2414-H-004-053 B2。
     陳錫龍
      1996 「彰化縣:政黨爭衡瓜分資源,無黨籍空間不見了」。收錄於張昆山、黃政雄主編之地方派系與台灣政治 。台北:聯合報社。頁169-184。
     盛杏湲
      1998 「選民的投票決定與選舉預測」。選舉研究,第五卷第一期,頁37-76。
     郭秋永
      1988 政治學方法論研究專集。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張紘炬
      1986 「七十五年台北市區域立法委員選舉得票率統計預測與比較」。中國統計學報,第二十四卷第十二期,頁 6-26。
     梁世武
      1996 選舉預測:一九九四年台北市長選舉中「候選人形象指標」預測模型之驗證。台北:華泰書局。
     黃偉峰
      1996 「解讀美國總統大選之預測」。美歐月刊,第十一卷第十二期,頁93-121。
     黃德福
      1992 民主進步黨與台灣地區政治民主化。台北:時英出版社。
      1993 「選舉制度與政黨競爭-台灣地區解嚴後選舉競爭的觀察」。理論與政策,第七卷第四期。
      1995 「政黨競爭與政治民主化:台灣地區政黨體系的新挑戰」。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研究計畫「台灣省長選 舉選民投票行為之科際整合研究」,政大選研中心執行,計畫編號 NSC 84-2414-H-004-027 Q3。
     黃經緯
      1996 「基隆市:微妙的派系互動,模糊的派系界線」。收錄於張昆山、黃政雄主編之地方派系與台灣政治。台 北:聯合報社。頁71-78。
     游清鑫
      1996 「選舉制度、選舉競爭與選舉策略:八十四年北市南區立委選舉策略之個案研究」。政大選舉研究中心「 選舉制度、選舉行為與台灣地區政治民主化」學術研討會。
     傅恆德
      1997 「決定投票的因素:結構的、社會心理的和理性的(八十五年總統選舉研究)」。中國政治學會「投票行為與 選舉文化」研討會。
     楊志強、林文義
      1996 「桃園縣:桃園幫暴起暴落,宗親會勢力長存」。收錄於張昆山、黃政雄主編之地方派系與台灣政治。台 北:聯合報社。頁91-108。
     廖益興
      1996 「影選選民投票支持李登輝與否的因素」。政大選研中心「選舉制度、選舉行為與台灣地區政治民主化」 學術研討會。
     蔡孟熹
      1997 台灣民眾族群認同、統獨立場與政黨偏好變遷之研究-1991-1996年之分析。國立政治大學政治學系碩士論文 。
     劉文卿
      1995 「台北市長選舉之基因預測模型」。選舉研究,第二卷第一期。頁1-16。
     劉金清
      1996 「台南縣:國民黨面臨硬仗,民進黨日漸茁壯」。收錄於張昆山、黃政雄主編之地方派系與台灣政治。台 北:聯合報社。頁231-238。
     劉念夏
      1998 「1997年縣市長選舉預測方法之比較:最高形象評分預測法(VI)、洛基模型預測法(LOGIT)以及政治版圖亞 當預測法(ADAM)」。世新大學「民調、策略、廣告與選舉研究」論文研討會。
     劉義周
      1986 「國民黨責任區輔選制的效果:七十四年台北市議員選舉候選人得票率分析」。中國政治學會「投票行為 與選舉文化」研討會。
      1995 「台灣的政黨體系」。問題與研究,第三十四卷第十期。頁1-10。
      1996a 「一九九六年美國總統選舉中的選民行為:柯林頓勝選因素分析」。美歐月刊,第十一卷第十二期。頁 75-92。
      1996b 「世代、統獨立場與投票抉擇」。政大選研中心「選舉制度、選舉行為與台灣地區政治民主化」學術研討 會。
      1997a 「選舉預測:一個簡單理論的試驗」。中國政治學會「邁入新世紀的台灣政治」學術研討會。
      1997b 「政治學概念測量的困難:政黨認同的實例」。政大政治系「政治學研究方法」學術研討會。
     謝復生
      1992 政黨比例代表制。台北:理論與政策雜誌社。
      1996 「總統選舉中選民的投票抉擇:一個理性抉擇理論的分析」。政大選舉研究中心「選舉制度、選舉行為與 台灣地區政治民主化學術研討會」論文。
     謝復生、牛銘實與林慧萍
      1995 「民國八十三年省市長選舉中之議題投票:理性抉擇理論之分析」。選舉研究,第二卷第一期,頁77-92。
     藍清彰
      1996 台灣民眾政黨認同及其變化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政治學系碩士論文。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政治學系
85252006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B2002001449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洪永泰<br>劉義周zh_TW
dc.contributor.advisor Hung, Yung-Tai<br>Liu, I-Chouen_US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范凌嘉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Fan, Ling-Jiaen_US
dc.creator (作者) 范凌嘉zh_TW
dc.creator (作者) Fan, Ling-Jiaen_US
dc.date (日期) 1999en_US
dc.date.accessioned 22-Apr-2016 16:36:08 (UTC+8)-
dc.date.available 22-Apr-2016 16:36:08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22-Apr-2016 16:36:08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B2002001449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86073-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政治學系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85252006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本研究以1997年台灣縣市長選舉為標的,彙整政治學有關投票行為的相關理論,包含社會學研究途徑、社會心理學研究途徑與理性抉擇途徑的研究成果,整合該年度之總體與個體資料而設計出「特質調整模型」。特質調整模型是透過兩階段的操作模式進行預測,首先以基礎模型反應全國一致的因素,使之適用於台灣所有縣市,這些因素包括政黨認同、候選人取向與社會人口學變項。但由於各縣市狀況仍有不同,因此再進一步用延伸模型來考量各縣市的特殊選舉因素。延伸模型在基礎模型的規模上,以描述性統計來觀察選區情形後,再加入各地特質於模型之中,使其預測結果能反映各地特殊狀況。在延伸模型中,考量的因素包括議題取向、環境系絡因素、策略性投票、在位者表現、派系取向與賄選問題等。
     在特質調整模型中,本研究嘗試以對數迴歸模型對各地區進行模擬計算,並用機率論的方式呈現每一位受訪者的投票可能,以反應政治學理論中的不確定性。研究結果發現基礎模型確能相當地反應出台灣各縣市的選舉狀況,描繪各地的一般狀況,而延伸模型又能更精確地貼近各地的選舉結果,反映各地的特殊選情。在資料完整的狀況下,最後各縣市的預測誤差均不超過抽樣誤差。
     
     第一章 緒論 1
     壹、研究動機與目的 1
     貳、文獻檢閱 3
     第二章 研究方法 25
     壹、研究範圍與資料來源 25
     貳、模型建構 28
     參、研究架構 33
     肆、模型評估 35
     第三章 基礎模型 38
     壹、 變數建構 38
     貳、 基礎模型的探討 42
     參、 討論 84
     第四章 延伸模型:基礎模型的應用 87
     壹、延伸模型的設計 87
     貳、基隆市的延伸模型 89
     參、台北縣的延伸模型 98
     肆、桃園縣的延伸模型 115
     伍、新竹市的延伸模型 123
     陸、台中市的延伸模型 129
     柒、彰化縣的延伸模型 140
     捌、台南市的延伸模型 153
     玖、台南縣的延伸模型 166
     拾、小結 172
     第五章 結論 174
     壹、研究回顧 174
     貳、研究效果評估 178
     參、研究限制與未來研究建議 179
     參考文獻 184
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This research is focused on Taiwanese county magistrates election in 1997, and based on the aggregate and individual data to design a forecasting model, named "Joined Idiosyncrasies Adjusted Model" (JIA Model). This model is operated by two stages. First, I compute a basic model, which reflects some general factors in every county. Second, I design extended models to adjust the output of basic models. Those extended models can precisely show the situation of every single county.
     In this model, I try to use logistic regression to compute the candidate`s votes, and present the final forecast output in probability. This model made the county magistrates election more predictable, and the model errors are less than the sampling errors.
en_US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B2002001449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選舉預測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投票行為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政黨認同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候選人取向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議題取向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策略性投票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政治版圖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對數迴歸模型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election forecasting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voting behavior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party identification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candidate orientation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issue orientation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strategic voting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political map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logistic regressionen_US
dc.title (題名) 台灣縣市長選舉預測模型之研究:一個基礎模型的建立及其應用zh_TW
dc.title (題名) Election Forecasting: the Construction and Its Applications of a Logistic Model of Conuty Magistrate Elections in Taiwanen_US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_US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文參考書目
     王金壽
      1997 「國民黨候選人買票機器的建立與運作----一九九三年風芒縣長選舉的個案研究」。台灣政治學刊,第二期 。頁3-61。
     包正豪
      1997 第三屆立法委員選舉新黨競選策略之研究:以台北市、台北縣與桃園縣為例。國立政治大學政治研究所碩 士論文。
      1998 「新黨平均配票策略效果之研究----以八十四年立法委員選舉為例」。選舉研究,第五卷第一期。頁95-138 。
     何金銘
      1994 「候選人勝選因素分析模型初探:第十一屆縣市長選舉的個案研究」。選舉研究,第一卷第一期。頁 111-146。
     何思因
      1994 美國。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
     何思因、吳釗燮
      1996 「台灣政黨體系之下的政黨認同新概念」。政大選舉研究中心「選舉制度、選舉行為與台灣地區政治民主 化」學術研討會。
     林全洲
      1996 「台北縣:外來人口大本營,政壇新陳代謝快」。收錄於張昆山、黃政雄主編之地方派系與台灣政治。台 北:聯合報社。頁51-70。
     林瓊珠
      1998 台灣政黨體系重組過程之研究:一九九一年至一九九六年。國立政治大學政治學系碩士論文。
     易君博
      1975 政治學論文集:理論與方法。台北:台灣省教育會。
      洪永泰
      1994 「選舉預測:一個以整體資料為輔助工具的模型」。選舉研究,第一卷第一期,頁93-110。
      1996 「1996年的總統選舉預測:統計應用於社會科學的例子」。科學月刊,第二十七卷第八期,頁649-654。
     洪永泰、陳澤鑫
      1996 「台北縣行政首長選舉:各政黨得票穩定性之分析」。政大選舉研究中心「選舉制度、選舉行為與台灣地 區政治民主化」學術研討會。
     洪永泰、謝雲嬌
      1995 「研究方法」。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研究計畫「台灣省長選舉選民投票行為之科際整合研究」,政大選 研中心執行,計畫編號 NSC 84-2414-H-004-027 Q3。
     陳明通
      1995 派系政治與台灣政治變遷。台北:月旦出版社。
     陳陸輝
      1995 「統獨立場與選民的政治態度與政治參與」。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研究計畫「台灣省長選舉選民投票行 為之科際整合研究」,政大選研中心執行,計畫編號 NSC 84-2414-H-004-027 Q3。
     陳義彥
      1982 台北市選民投票行為之研究。台北:六國出版社。
      1994 「我國選民的集群分析及其投票傾向的預測-從民國八十一年立委選舉探討」。選舉研究,第一卷第一期, 頁1-37。
      1996 「影響選民投票抉擇的因素」。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研究計畫「選舉行為與台灣地區的政治民主化(IV)- 從八十四年立法委員選舉探討」,政大選研中心執行,計畫編號:NSC 84-2414-H-004-053 B2。
     陳錫龍
      1996 「彰化縣:政黨爭衡瓜分資源,無黨籍空間不見了」。收錄於張昆山、黃政雄主編之地方派系與台灣政治 。台北:聯合報社。頁169-184。
     盛杏湲
      1998 「選民的投票決定與選舉預測」。選舉研究,第五卷第一期,頁37-76。
     郭秋永
      1988 政治學方法論研究專集。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張紘炬
      1986 「七十五年台北市區域立法委員選舉得票率統計預測與比較」。中國統計學報,第二十四卷第十二期,頁 6-26。
     梁世武
      1996 選舉預測:一九九四年台北市長選舉中「候選人形象指標」預測模型之驗證。台北:華泰書局。
     黃偉峰
      1996 「解讀美國總統大選之預測」。美歐月刊,第十一卷第十二期,頁93-121。
     黃德福
      1992 民主進步黨與台灣地區政治民主化。台北:時英出版社。
      1993 「選舉制度與政黨競爭-台灣地區解嚴後選舉競爭的觀察」。理論與政策,第七卷第四期。
      1995 「政黨競爭與政治民主化:台灣地區政黨體系的新挑戰」。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研究計畫「台灣省長選 舉選民投票行為之科際整合研究」,政大選研中心執行,計畫編號 NSC 84-2414-H-004-027 Q3。
     黃經緯
      1996 「基隆市:微妙的派系互動,模糊的派系界線」。收錄於張昆山、黃政雄主編之地方派系與台灣政治。台 北:聯合報社。頁71-78。
     游清鑫
      1996 「選舉制度、選舉競爭與選舉策略:八十四年北市南區立委選舉策略之個案研究」。政大選舉研究中心「 選舉制度、選舉行為與台灣地區政治民主化」學術研討會。
     傅恆德
      1997 「決定投票的因素:結構的、社會心理的和理性的(八十五年總統選舉研究)」。中國政治學會「投票行為與 選舉文化」研討會。
     楊志強、林文義
      1996 「桃園縣:桃園幫暴起暴落,宗親會勢力長存」。收錄於張昆山、黃政雄主編之地方派系與台灣政治。台 北:聯合報社。頁91-108。
     廖益興
      1996 「影選選民投票支持李登輝與否的因素」。政大選研中心「選舉制度、選舉行為與台灣地區政治民主化」 學術研討會。
     蔡孟熹
      1997 台灣民眾族群認同、統獨立場與政黨偏好變遷之研究-1991-1996年之分析。國立政治大學政治學系碩士論文 。
     劉文卿
      1995 「台北市長選舉之基因預測模型」。選舉研究,第二卷第一期。頁1-16。
     劉金清
      1996 「台南縣:國民黨面臨硬仗,民進黨日漸茁壯」。收錄於張昆山、黃政雄主編之地方派系與台灣政治。台 北:聯合報社。頁231-238。
     劉念夏
      1998 「1997年縣市長選舉預測方法之比較:最高形象評分預測法(VI)、洛基模型預測法(LOGIT)以及政治版圖亞 當預測法(ADAM)」。世新大學「民調、策略、廣告與選舉研究」論文研討會。
     劉義周
      1986 「國民黨責任區輔選制的效果:七十四年台北市議員選舉候選人得票率分析」。中國政治學會「投票行為 與選舉文化」研討會。
      1995 「台灣的政黨體系」。問題與研究,第三十四卷第十期。頁1-10。
      1996a 「一九九六年美國總統選舉中的選民行為:柯林頓勝選因素分析」。美歐月刊,第十一卷第十二期。頁 75-92。
      1996b 「世代、統獨立場與投票抉擇」。政大選研中心「選舉制度、選舉行為與台灣地區政治民主化」學術研討 會。
      1997a 「選舉預測:一個簡單理論的試驗」。中國政治學會「邁入新世紀的台灣政治」學術研討會。
      1997b 「政治學概念測量的困難:政黨認同的實例」。政大政治系「政治學研究方法」學術研討會。
     謝復生
      1992 政黨比例代表制。台北:理論與政策雜誌社。
      1996 「總統選舉中選民的投票抉擇:一個理性抉擇理論的分析」。政大選舉研究中心「選舉制度、選舉行為與 台灣地區政治民主化學術研討會」論文。
     謝復生、牛銘實與林慧萍
      1995 「民國八十三年省市長選舉中之議題投票:理性抉擇理論之分析」。選舉研究,第二卷第一期,頁77-92。
     藍清彰
      1996 台灣民眾政黨認同及其變化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政治學系碩士論文。
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