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Citation Infomation

  • No doi shows Citation Infomation
題名 解嚴後利益團體活動方式及其規範之研究
作者 費工信
貢獻者 楊日青
費工信
關鍵詞 利益團體政治
政治
解嚴
日期 1998
上傳時間 22-Apr-2016 16:36:14 (UTC+8)
摘要 利益團體活動是民主社會中不可免的現象,部份民意要求也賴於利益團體的傳遞。本文主要為探討我國解嚴以後利益團體的形成慨況及活動方式,以及相關法令的規範情形及利弊,並藉由與美、日等國的比較,試圖找出我國在設計利益團體活動環境及規範上可採行的方向。主要在將解嚴後的利益團體活動方式作一分析,旨在描述我國自解嚴後在制度面上對利益團體的規範,藉此了解對利益團體政治的規範及利弊得失。並且藉由實際個案的研究,了解利益團體在運作上的實況。同時分析我國目前有關法令的規範現況,並與美、日等國之法令做比較,以對我國利益團體活動的現況作一描述,試著找出未來在規範和管理利益團體上可能的方向。
     
     第一章 導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
     第二節 研究架構與範圍
     第三節 相關理論
     第二章 利益團體的定義與種類
     第一節 利益團體的定義
     第二節 我國利益團體的種類
     第三節 解嚴後的利益團體
     第三章 利益團體的遊說管道
     第一節 利益團體的遊說方法
     第二節 利益團體利用的管道
     第三節 個案分析---海關進口稅則修訂案
     第四章 利益團體活動的法令規範
     第一節 美國的法令規定
     第二節 日本的法令規定
     第三節 我國目前對遊說相關規定
     第五章 結論
參考文獻 中文部份
     一、書籍
     王鐵生譯,Graham K. Willson著,利益團體(Interest Group),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民國八十二年初版。
     朱志宏,謝復生等 利益團體參與政治過程之研究,台北,行政院研考會,民國七十八年。
     呂亞力,政治學,台北,三民書局,民國七十五年二版,頁274。
     何思因等,美國,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民國八十三年四月。
     施嘉明譯,日本政治資金法規彙編,台北,中央選舉委員會出版,民國七十七年二月。
     徐瑞希,政商關係解讀,台北,遠流出版社,民國八十年。
     陳水逢譯,日本利益集團,台北,中日文教基金會,民國七十九年五月。
     陳水逢譯,日本利益集團,台北,中日文教基金會,民國七十九年五月。
     許慶復,我國政治獻金問題之研究,台北,內政部印行,民國八十一年一月。
     張茂桂,社會運動與政治轉化,台北,國家政策研究中心印行,民國七十九年三月二版。
     楊日青,立法院常設委員會之結構與功能分析,台北,民主基金會印行,民國八十一年十一月。
     楊泰順,利益團體政治,台北,民主基金會,民國八十三年八月。
     楊泰順,建立遊說活動管理制度之研究,台北,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民國八十二年十月。
     楊泰順,利益團體政治,台北,民主基金會印行,民國八十三年八月。
     曾濟群,立法院常設委員會之研究,台北,正中書局,民國六十五年。
     劉青雷,衝突與妥協---美國利益團體與遊說活動,台北,時報文化出版公司,民國七十七年。
     謝復生,政黨比例代表制,台北,理論與政策雜誌社,民國八十一年三月初版。
     二、期刊與論文
     朱志宏 ,「規範利益團體活動---遊說法之制定與統合主義之運用」,台北,理論與政策雜誌,第五卷第四期,民國八十年七月。
     朱雲漢,「台灣政權轉型期政商關係的再結盟」,中山社會科學期刊第七卷第四期,民國八十一年十二月。
     江大樹譯,「代議制度功能之分析」,憲政思潮,第七十三期,民國七十五年三月。
     周翠如,「看看哪些人在關說關稅」,新新聞第二○○期,民國八十年一月。
     馬自誠,「我國關稅稅率問題之研究」,立法院院聞第十九卷第六期,民國八十年五月。
     黃岳華,「壓力政治---利益團體與私立學校法」,台灣大學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七十五年六月。
     黃瀚鋒,「利益團體在立法院活動之研究」,文化大學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八十三年六月。
     黃元冠,梁哲瑋,「我國利益團體生態的認識---制度與規範設計的基礎」,台灣大學法律學刊第二十四期,民國八十三年六月。
     曹俊漢,「利益團體與美國的民主政治」,中國論壇,第十六卷第二期,民國七十二年四月。
     曹中興,「我國中央行政機關資訊制度之研究」,政治大學公共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七十四年十二月。
     楊日青,「從政府體制談常委會改革之道」,立法院院聞,第三十五卷第三期。
     陳朝平,「利益團體之類型與活動途徑」,中國論壇,第十六卷,第二期。
     郭展仁譯,「日本有關政治倫理之規定」,立法院院聞月刊,第十六卷第五期。
     張茂桂,「尊重多元價值 建立永續思考整合法則」,中國時報 11版,民國八十六年八月三日。
     趙永茂,「台灣地方自治發展中政治生態的轉變與其特質:一九八○年代的分析」,「中華民國政治轉型的新挑戰」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民國八十二年。
     劉振陽,「公交法如何逃過利益團體的封殺」,財訊雜誌,第一二○期,民國八十一年三月。
     劉夢俊,「近代台灣保護貿易的成因」,經濟前瞻第二十四號,民國八十年十月。
     劉淑惠,「美國遊說立法之經驗與啟示」,中山社會科學期刊,第七卷第四期。
     劉靜怡,「美國一九九五年遊說公開法簡介」,月旦法學雜誌第九期,民國八十五年一月。
     蘇彥圖,許辰舟與許家馨,「台灣金權政治規範理論的建構」,台灣大學法律學刊第二十四期,民國八十三年六月。
     
     英文部份
     Austin Ranney, Governing:an introduction to political science, New Jersey, Prentice-Hall, 1990, 5th ed.
     Carol S. Greenwald, Group Power: Lobbying and Public Policy, New York, Praeger 1977。
     Cigler, Allan J and Loomis, Burdett A, Interest group politics, Washington D.C : CQ Press, 1995, 4th ed.
     Donalod de Rieffer, How to Lobby Congress, New York:Dodd Mead &Company 1981。
     David B.Truman, The Governmental Process, New York: Alfred A Knopf, 1960 。
     David B. Truman, The Governmental Process, 2nd ed, New York, alfred A. Knopf, 1971。
     Dennis S. Ippolito and Thomas G. Walker, Political Parties, Interest Group, and Public Policy: Group Influence in American Politics, Englewood Cliffs, New York, Prentice-Hall ,1980。
     Gabriel A. Almond and G. Bingham Powell, Jr, comparative Politics: System,
     Press, and Policy, 2nd ed, Boston: Little Brown and Company, 1978 。
     Mancur Olson, The Logic Of Collective Action: Public Goods and The Theory Of Groups. Cambridge, Massachusetts :Havard University Press 1971。
     Norman Ornstein and Shirley Elder, Interesting Group: Lobbying and Policymaking, Washington D.C., Congressional Orarterly Press, 1978。
     Rousseau Jean-Jacques, On The Social Contract, edited by roger D. Master, translated by Judith R. Masters. New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政治學系
84252010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B2002001453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楊日青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費工信zh_TW
dc.creator (作者) 費工信zh_TW
dc.date (日期) 1998en_US
dc.date.accessioned 22-Apr-2016 16:36:14 (UTC+8)-
dc.date.available 22-Apr-2016 16:36:14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22-Apr-2016 16:36:14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B2002001453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86076-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政治學系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84252010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利益團體活動是民主社會中不可免的現象,部份民意要求也賴於利益團體的傳遞。本文主要為探討我國解嚴以後利益團體的形成慨況及活動方式,以及相關法令的規範情形及利弊,並藉由與美、日等國的比較,試圖找出我國在設計利益團體活動環境及規範上可採行的方向。主要在將解嚴後的利益團體活動方式作一分析,旨在描述我國自解嚴後在制度面上對利益團體的規範,藉此了解對利益團體政治的規範及利弊得失。並且藉由實際個案的研究,了解利益團體在運作上的實況。同時分析我國目前有關法令的規範現況,並與美、日等國之法令做比較,以對我國利益團體活動的現況作一描述,試著找出未來在規範和管理利益團體上可能的方向。
     
     第一章 導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
     第二節 研究架構與範圍
     第三節 相關理論
     第二章 利益團體的定義與種類
     第一節 利益團體的定義
     第二節 我國利益團體的種類
     第三節 解嚴後的利益團體
     第三章 利益團體的遊說管道
     第一節 利益團體的遊說方法
     第二節 利益團體利用的管道
     第三節 個案分析---海關進口稅則修訂案
     第四章 利益團體活動的法令規範
     第一節 美國的法令規定
     第二節 日本的法令規定
     第三節 我國目前對遊說相關規定
     第五章 結論
zh_TW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B2002001453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利益團體政治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政治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解嚴zh_TW
dc.title (題名) 解嚴後利益團體活動方式及其規範之研究zh_TW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_US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文部份
     一、書籍
     王鐵生譯,Graham K. Willson著,利益團體(Interest Group),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民國八十二年初版。
     朱志宏,謝復生等 利益團體參與政治過程之研究,台北,行政院研考會,民國七十八年。
     呂亞力,政治學,台北,三民書局,民國七十五年二版,頁274。
     何思因等,美國,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民國八十三年四月。
     施嘉明譯,日本政治資金法規彙編,台北,中央選舉委員會出版,民國七十七年二月。
     徐瑞希,政商關係解讀,台北,遠流出版社,民國八十年。
     陳水逢譯,日本利益集團,台北,中日文教基金會,民國七十九年五月。
     陳水逢譯,日本利益集團,台北,中日文教基金會,民國七十九年五月。
     許慶復,我國政治獻金問題之研究,台北,內政部印行,民國八十一年一月。
     張茂桂,社會運動與政治轉化,台北,國家政策研究中心印行,民國七十九年三月二版。
     楊日青,立法院常設委員會之結構與功能分析,台北,民主基金會印行,民國八十一年十一月。
     楊泰順,利益團體政治,台北,民主基金會,民國八十三年八月。
     楊泰順,建立遊說活動管理制度之研究,台北,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民國八十二年十月。
     楊泰順,利益團體政治,台北,民主基金會印行,民國八十三年八月。
     曾濟群,立法院常設委員會之研究,台北,正中書局,民國六十五年。
     劉青雷,衝突與妥協---美國利益團體與遊說活動,台北,時報文化出版公司,民國七十七年。
     謝復生,政黨比例代表制,台北,理論與政策雜誌社,民國八十一年三月初版。
     二、期刊與論文
     朱志宏 ,「規範利益團體活動---遊說法之制定與統合主義之運用」,台北,理論與政策雜誌,第五卷第四期,民國八十年七月。
     朱雲漢,「台灣政權轉型期政商關係的再結盟」,中山社會科學期刊第七卷第四期,民國八十一年十二月。
     江大樹譯,「代議制度功能之分析」,憲政思潮,第七十三期,民國七十五年三月。
     周翠如,「看看哪些人在關說關稅」,新新聞第二○○期,民國八十年一月。
     馬自誠,「我國關稅稅率問題之研究」,立法院院聞第十九卷第六期,民國八十年五月。
     黃岳華,「壓力政治---利益團體與私立學校法」,台灣大學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七十五年六月。
     黃瀚鋒,「利益團體在立法院活動之研究」,文化大學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八十三年六月。
     黃元冠,梁哲瑋,「我國利益團體生態的認識---制度與規範設計的基礎」,台灣大學法律學刊第二十四期,民國八十三年六月。
     曹俊漢,「利益團體與美國的民主政治」,中國論壇,第十六卷第二期,民國七十二年四月。
     曹中興,「我國中央行政機關資訊制度之研究」,政治大學公共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七十四年十二月。
     楊日青,「從政府體制談常委會改革之道」,立法院院聞,第三十五卷第三期。
     陳朝平,「利益團體之類型與活動途徑」,中國論壇,第十六卷,第二期。
     郭展仁譯,「日本有關政治倫理之規定」,立法院院聞月刊,第十六卷第五期。
     張茂桂,「尊重多元價值 建立永續思考整合法則」,中國時報 11版,民國八十六年八月三日。
     趙永茂,「台灣地方自治發展中政治生態的轉變與其特質:一九八○年代的分析」,「中華民國政治轉型的新挑戰」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民國八十二年。
     劉振陽,「公交法如何逃過利益團體的封殺」,財訊雜誌,第一二○期,民國八十一年三月。
     劉夢俊,「近代台灣保護貿易的成因」,經濟前瞻第二十四號,民國八十年十月。
     劉淑惠,「美國遊說立法之經驗與啟示」,中山社會科學期刊,第七卷第四期。
     劉靜怡,「美國一九九五年遊說公開法簡介」,月旦法學雜誌第九期,民國八十五年一月。
     蘇彥圖,許辰舟與許家馨,「台灣金權政治規範理論的建構」,台灣大學法律學刊第二十四期,民國八十三年六月。
     
     英文部份
     Austin Ranney, Governing:an introduction to political science, New Jersey, Prentice-Hall, 1990, 5th ed.
     Carol S. Greenwald, Group Power: Lobbying and Public Policy, New York, Praeger 1977。
     Cigler, Allan J and Loomis, Burdett A, Interest group politics, Washington D.C : CQ Press, 1995, 4th ed.
     Donalod de Rieffer, How to Lobby Congress, New York:Dodd Mead &Company 1981。
     David B.Truman, The Governmental Process, New York: Alfred A Knopf, 1960 。
     David B. Truman, The Governmental Process, 2nd ed, New York, alfred A. Knopf, 1971。
     Dennis S. Ippolito and Thomas G. Walker, Political Parties, Interest Group, and Public Policy: Group Influence in American Politics, Englewood Cliffs, New York, Prentice-Hall ,1980。
     Gabriel A. Almond and G. Bingham Powell, Jr, comparative Politics: System,
     Press, and Policy, 2nd ed, Boston: Little Brown and Company, 1978 。
     Mancur Olson, The Logic Of Collective Action: Public Goods and The Theory Of Groups. Cambridge, Massachusetts :Havard University Press 1971。
     Norman Ornstein and Shirley Elder, Interesting Group: Lobbying and Policymaking, Washington D.C., Congressional Orarterly Press, 1978。
     Rousseau Jean-Jacques, On The Social Contract, edited by roger D. Master, translated by Judith R. Masters. New
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