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Citation Infomation

  • No doi shows Citation Infomation
題名 舊民族國家,或新公民社會?--對於台灣民族主義的批判
Old Nation-State, or New Civil Society?-- A Criticism of Taiwan Nationalism
作者 李坤城
Lee, Kuen-Cheng
貢獻者 顧忠華<br>江宜樺<br>錢永祥
Ku, Chung-Hwa<br>Jiang, Yi-Huah<br>Chien, Sechin Yung-Hsiang
李坤城
Lee, Kuen-Cheng
關鍵詞 台灣民族主義
民族國家
公民社會
公民身份
多元公共領域
人民
生命共同體
新台灣人
Tanwan Nationalism
nation-state
civil society
citizenship
publics
people
community of life
New-Taiwanese
日期 1998
上傳時間 22-Apr-2016 16:49:55 (UTC+8)
摘要 本文主要的內容是討論在「台灣民族主義」的發展之下,無論是國民黨的「新國家霸權計畫」或是民進黨的「台灣獨立建國運動」,兩者皆是訴諸台灣人民(新台灣人)對於新國族的認可,但是這樣的一個民族國家,距離現代「公民國家」的形態還非常遙遠,因為台灣並沒有一個健全的憲政體制文化,得以培養出多元的公共領域及民主的公民意識,而這些都是重建新公民社會所必須的。就算人民成為國家主權的最高擁有者,但在缺乏社會性的結社組織之下,卻只能導向生命共同體之內人民普遍意志的集合,而淪為統治者統治正當性背書的工具。所以批判「台灣民族主義」,就是檢視在民族主義的運作之下對於民主政治發展的影響。最後並提出以「多元公共領域」及「民主公民身份」做為重建新公民社會的基礎,以降低民族主義對於公民社會發展的影響,而穩固的公民社會是民主得以繼續深化的根基。
參考文獻 一、 中文部分
     木魚
      1987 <從「民間哲學」到「民間社會理論」之確立:迎向一個人民民
      主實踐的年代>,《南方》,8期,頁37-44。
     《台灣社會研究》編委會
      1995 <由新國家到新社會—兼論基進的台灣社會研究>,《台灣社會研
      究季刊》,第20期,頁1-15。
     王振寰╱錢永祥
      1995 <邁向新國家?民粹威權主義的形成與民主問題>,《台灣社會研
      究季刊》第20期,頁17-55。
     王振寰
      1993 《資本,勞工,與國家機器—台灣的政治與社會轉型》,台
      北:台灣社會研究叢刊。
      1996 《誰統治台灣?轉型中的國家機器與權力結構》,台北:巨流。
     史明
      1980 《台灣人四百年史》,San Jose, CA: 蓬島文化公司。
     江宜樺
      1998a <麥克.瓦瑟論多元族群社會的國家認同>,收入蕭高彥、蘇文
      流主編,《多元主義》,台北:中研院社科所。
      1998b 《自由主義、民族主義與國家認同》,台北:揚智。
     李登輝
      1995 《經營大台灣(新刊本)》,台北:遠流。
     吳乃德
      1996a <自由主義和族群認同:搜尋台灣民族主義的意識形態基礎>,
      《台灣政治學刊》,創刊號,頁5-39。
      1996b <國家認同政治支持:民進黨的理解和誤解>,《民眾日報》,8
      月13-15日。
      1997 <國家認同和民主鞏固:衝突、共生與解決>,收入游盈隆主
      編,《民主鞏固或崩潰—台灣二十一世紀的挑戰》,台北:月
      旦。
     吳叡人
      1995a <沒有民族主義的民族>,《中國時報》,4月14日。
      1995b <命運共同體的想像:自救宣言與戰後的台灣公民民族主義>
      收入彭明敏文教基金會編《台灣自由主義的傳統與傳承》。
      台北:彭明敏文教基金會。
      1997 <民主化的弔詭與兩難?--對於台灣民族主義的再思考>,收入
      游盈隆主編《民主鞏固或崩潰—台灣二十一世紀的挑戰》,台
      北:月旦。
      1999 《認同的重量:「想像的共同體」導讀》,台北:時報。
     林佳龍
      1989 <威權侍從主義政體下的台灣反對運動—民進黨社會基礎的政治
      解釋>,《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第二卷第一期,頁117-143。
     若林正丈
      1989 《轉型期的台灣—「脫內戰化」的政治》,台北:故鄉。
      1994 《台灣—分裂國家與民主化》,台北:月旦。
     倪炎元
      1994 《東亞威權政權之轉型—比較台灣與南韓的民主化》,台北:
      月旦。
     許信良
      1995 《新興民族》,台北,遠流。
     陳光興
      1992 《媒體/文化批判的人民民主逃逸路線》,台北:唐山。
      1994 <帝國之眼:「次」帝國與國族—國家的文化想像>,《台灣社
      會研究季刊》,第17期,頁149-222。
     郭正亮
      1998a 《民進黨轉型之痛》,台北:天下文化。
      1998b <李登輝現象:民主轉型與政治領導>,收入殷海光基金會主編
      《民主—轉型?台灣現象》,台北:桂冠。
      1998c <新台灣人:重構台灣認同的論述>,《中國時報》,12月9日。
     張茂桂
      1993a <省籍問題與民族主義>,收入張茂桂等著,《族群關係與國家
      認同》,台北:業強。
      1993b <多元融合的族群關係與文化—民主進步黨的族群與文化政策>
      台北:民主進步黨中央黨部。
      1997 <台灣的政治轉型與政治的「族群化」過程>,收入施正鋒編,
      《族群政治與政策》,台北:前衛。
      1999 <「新台灣人」之非論>,《當代》,第137期,頁66-77。
     曾慶豹
      1998 《哈柏瑪斯》,台北:生智。
     薛化元
      1998 <台灣自由主義思想發展的歷史考察(1949-1960):以《自由中
      國》的反對黨問題為中心>,收入殷海光基金會主編《民主—轉
      型?台灣現象》,台北:桂冠。
      1999 <戰後台灣自由主義與民族主義互動的一個考察—以雷震及《自
      由中國》的國家定位為中心>,《當代》,第141期,頁32-45。
     黃昭堂
      1998 《台灣那想那利斯文》,台北:前衛。
     彭明敏
      1964 《台灣人民自救宣言》。
      1987 <台灣將來政治制度的理想和課題>,收入張富美編,《台灣問
      題論文集》,台北:前衛。
     趙剛
      1994 《小心國家族》,台北:唐山。
      1995 <猶抱琵琶半遮面的「新興民族」>,《島嶼邊緣》,第十四
      期,頁29-41。
      1996 <新的民族主義,還是舊的?>,《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第21
      期,頁1-72。
     廖咸浩
      1999 <合成人羅曼史—當代台灣文化中後現代主義與民族主義的互
      動>,《當代》,第144期,頁110-131。
     顧忠華
      1992 《韋伯學說新探》,台北:唐山。
      1998 <民主社會中的個人與社群>,收入殷海光基金會主編《市民社
      會與民主的反思》,台北:桂冠。
      1999 <「公民社會」的價值觀—論「社會自治」的重建>,發表於新
      時代的文化和價值觀研討會,5月16日。
     錢永祥
      1998 <人民與民主:如何理解民主制度裡的人民>,收入殷海光基金
      會主編,《市民社會與民主的反思》,台北:桂冠。
     謝長廷
      1987 <民主、自決、救台灣>,收入張富美編,《台灣問題論文集》
      ,台北:前衛。
     鄭陸霖
      1999 <虛妄的「新台灣人」與難產的「公民社會」>,《當代》,第
      137期,頁78-85。
     蘇峰山
      1996 <公民資格與公民教育>,發表於中研院社會學研究所籌備處所
      主辦「公民道德與社會研討會」。4月19日—20日。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社會學系
86254003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B2002001419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顧忠華<br>江宜樺<br>錢永祥zh_TW
dc.contributor.advisor Ku, Chung-Hwa<br>Jiang, Yi-Huah<br>Chien, Sechin Yung-Hsiangen_US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李坤城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Lee, Kuen-Chengen_US
dc.creator (作者) 李坤城zh_TW
dc.creator (作者) Lee, Kuen-Chengen_US
dc.date (日期) 1998en_US
dc.date.accessioned 22-Apr-2016 16:49:55 (UTC+8)-
dc.date.available 22-Apr-2016 16:49:55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22-Apr-2016 16:49:55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B2002001419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86088-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社會學系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86254003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本文主要的內容是討論在「台灣民族主義」的發展之下,無論是國民黨的「新國家霸權計畫」或是民進黨的「台灣獨立建國運動」,兩者皆是訴諸台灣人民(新台灣人)對於新國族的認可,但是這樣的一個民族國家,距離現代「公民國家」的形態還非常遙遠,因為台灣並沒有一個健全的憲政體制文化,得以培養出多元的公共領域及民主的公民意識,而這些都是重建新公民社會所必須的。就算人民成為國家主權的最高擁有者,但在缺乏社會性的結社組織之下,卻只能導向生命共同體之內人民普遍意志的集合,而淪為統治者統治正當性背書的工具。所以批判「台灣民族主義」,就是檢視在民族主義的運作之下對於民主政治發展的影響。最後並提出以「多元公共領域」及「民主公民身份」做為重建新公民社會的基礎,以降低民族主義對於公民社會發展的影響,而穩固的公民社會是民主得以繼續深化的根基。zh_TW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B2002001419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台灣民族主義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民族國家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公民社會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公民身份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多元公共領域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人民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生命共同體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新台灣人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Tanwan Nationalism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nation-state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civil society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citizenship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publics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people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community of life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New-Taiwaneseen_US
dc.title (題名) 舊民族國家,或新公民社會?--對於台灣民族主義的批判zh_TW
dc.title (題名) Old Nation-State, or New Civil Society?-- A Criticism of Taiwan Nationalismen_US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_US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一、 中文部分
     木魚
      1987 <從「民間哲學」到「民間社會理論」之確立:迎向一個人民民
      主實踐的年代>,《南方》,8期,頁37-44。
     《台灣社會研究》編委會
      1995 <由新國家到新社會—兼論基進的台灣社會研究>,《台灣社會研
      究季刊》,第20期,頁1-15。
     王振寰╱錢永祥
      1995 <邁向新國家?民粹威權主義的形成與民主問題>,《台灣社會研
      究季刊》第20期,頁17-55。
     王振寰
      1993 《資本,勞工,與國家機器—台灣的政治與社會轉型》,台
      北:台灣社會研究叢刊。
      1996 《誰統治台灣?轉型中的國家機器與權力結構》,台北:巨流。
     史明
      1980 《台灣人四百年史》,San Jose, CA: 蓬島文化公司。
     江宜樺
      1998a <麥克.瓦瑟論多元族群社會的國家認同>,收入蕭高彥、蘇文
      流主編,《多元主義》,台北:中研院社科所。
      1998b 《自由主義、民族主義與國家認同》,台北:揚智。
     李登輝
      1995 《經營大台灣(新刊本)》,台北:遠流。
     吳乃德
      1996a <自由主義和族群認同:搜尋台灣民族主義的意識形態基礎>,
      《台灣政治學刊》,創刊號,頁5-39。
      1996b <國家認同政治支持:民進黨的理解和誤解>,《民眾日報》,8
      月13-15日。
      1997 <國家認同和民主鞏固:衝突、共生與解決>,收入游盈隆主
      編,《民主鞏固或崩潰—台灣二十一世紀的挑戰》,台北:月
      旦。
     吳叡人
      1995a <沒有民族主義的民族>,《中國時報》,4月14日。
      1995b <命運共同體的想像:自救宣言與戰後的台灣公民民族主義>
      收入彭明敏文教基金會編《台灣自由主義的傳統與傳承》。
      台北:彭明敏文教基金會。
      1997 <民主化的弔詭與兩難?--對於台灣民族主義的再思考>,收入
      游盈隆主編《民主鞏固或崩潰—台灣二十一世紀的挑戰》,台
      北:月旦。
      1999 《認同的重量:「想像的共同體」導讀》,台北:時報。
     林佳龍
      1989 <威權侍從主義政體下的台灣反對運動—民進黨社會基礎的政治
      解釋>,《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第二卷第一期,頁117-143。
     若林正丈
      1989 《轉型期的台灣—「脫內戰化」的政治》,台北:故鄉。
      1994 《台灣—分裂國家與民主化》,台北:月旦。
     倪炎元
      1994 《東亞威權政權之轉型—比較台灣與南韓的民主化》,台北:
      月旦。
     許信良
      1995 《新興民族》,台北,遠流。
     陳光興
      1992 《媒體/文化批判的人民民主逃逸路線》,台北:唐山。
      1994 <帝國之眼:「次」帝國與國族—國家的文化想像>,《台灣社
      會研究季刊》,第17期,頁149-222。
     郭正亮
      1998a 《民進黨轉型之痛》,台北:天下文化。
      1998b <李登輝現象:民主轉型與政治領導>,收入殷海光基金會主編
      《民主—轉型?台灣現象》,台北:桂冠。
      1998c <新台灣人:重構台灣認同的論述>,《中國時報》,12月9日。
     張茂桂
      1993a <省籍問題與民族主義>,收入張茂桂等著,《族群關係與國家
      認同》,台北:業強。
      1993b <多元融合的族群關係與文化—民主進步黨的族群與文化政策>
      台北:民主進步黨中央黨部。
      1997 <台灣的政治轉型與政治的「族群化」過程>,收入施正鋒編,
      《族群政治與政策》,台北:前衛。
      1999 <「新台灣人」之非論>,《當代》,第137期,頁66-77。
     曾慶豹
      1998 《哈柏瑪斯》,台北:生智。
     薛化元
      1998 <台灣自由主義思想發展的歷史考察(1949-1960):以《自由中
      國》的反對黨問題為中心>,收入殷海光基金會主編《民主—轉
      型?台灣現象》,台北:桂冠。
      1999 <戰後台灣自由主義與民族主義互動的一個考察—以雷震及《自
      由中國》的國家定位為中心>,《當代》,第141期,頁32-45。
     黃昭堂
      1998 《台灣那想那利斯文》,台北:前衛。
     彭明敏
      1964 《台灣人民自救宣言》。
      1987 <台灣將來政治制度的理想和課題>,收入張富美編,《台灣問
      題論文集》,台北:前衛。
     趙剛
      1994 《小心國家族》,台北:唐山。
      1995 <猶抱琵琶半遮面的「新興民族」>,《島嶼邊緣》,第十四
      期,頁29-41。
      1996 <新的民族主義,還是舊的?>,《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第21
      期,頁1-72。
     廖咸浩
      1999 <合成人羅曼史—當代台灣文化中後現代主義與民族主義的互
      動>,《當代》,第144期,頁110-131。
     顧忠華
      1992 《韋伯學說新探》,台北:唐山。
      1998 <民主社會中的個人與社群>,收入殷海光基金會主編《市民社
      會與民主的反思》,台北:桂冠。
      1999 <「公民社會」的價值觀—論「社會自治」的重建>,發表於新
      時代的文化和價值觀研討會,5月16日。
     錢永祥
      1998 <人民與民主:如何理解民主制度裡的人民>,收入殷海光基金
      會主編,《市民社會與民主的反思》,台北:桂冠。
     謝長廷
      1987 <民主、自決、救台灣>,收入張富美編,《台灣問題論文集》
      ,台北:前衛。
     鄭陸霖
      1999 <虛妄的「新台灣人」與難產的「公民社會」>,《當代》,第
      137期,頁78-85。
     蘇峰山
      1996 <公民資格與公民教育>,發表於中研院社會學研究所籌備處所
      主辦「公民道德與社會研討會」。4月19日—20日。
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