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Citation Infomation

  • No doi shows Citation Infomation
題名 婦女運動與政府體制的結合?--以台北市婦女權益促進委員會為例
作者 王孟甯
貢獻者 傅立葉
王孟甯
關鍵詞 婦女運動
社會統合主義
婦女參政
日期 1998
上傳時間 22-Apr-2016 16:50:03 (UTC+8)
摘要 本研究以社會統合主義的利益團體模式做為主要的詮釋觀點,對台北市婦女權益促進委員會進行個案研究。研究以訪談方式來了解第一屆婦權會委員的參與經驗,並加入一些既存的文獻資料,除了反應了參與者對於此一組織的運作觀感,而透過這樣一個民間與政府合作的運作方式,這個組織中是否存在了某種特殊的政府與民間的互動模式,亦即是否具備了社會統合主義的雛形,以及它對婦女運動主要的意義在那裡,都是本研究關心的問題。
參考文獻 (一)中文期刊書籍
     「1998台北市社會福利會議-體檢陳水扁市長社會福利市政白皮書」會議資料。
     台北市政府(1998),第一屆台北市婦女權益促進委員會特刊。
     丁乃非等(1998),〈誰的基金會、什麼樣的運動?〉,《當代》第127期,頁90-96。
     丁仁方(1992),〈台灣的統合主義〉,《中山社會科學季刊》第七卷第四期,頁34-42。
     江素慧(1996),〈女性政治菁英之研究-以民進黨女性公職人員為例〉,台大政治所碩士論文。
     成令方(1996),〈改造國家機器比國家認同更急切〉,《騷動》第二期,頁84-90。
     李元貞(1992),〈婦運十年再出發〉,《婦女新知》第118期,頁2-3。
     李清如(1996),〈社區中的性別政治-國家的社區政策與女性的社區參與經驗〉,政大社會所碩士論文。
     林芳玫(1998),〈當代台灣婦運的認同政治:以公娼存廢爭議為例〉,《中外文學》第二十七卷第一期,頁56-87。
     周芬姿(1998),〈高雄市婦女權益委員會介紹〉,第三屆婦女國是會議「女人與公共參與研討會」會議資料。
     周育仁(1993),《政治與經濟之關係-台灣經驗與其理論意涵》,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周碧娥、姜蘭虹(1989),〈現階段台灣婦女運動的經驗〉,《台灣新興社會運動》,臺北:巨流,頁79-101。
     周碧娥(1995),〈牝雞司晨?-婦女與政治〉,《婦女研究十年-婦女人權的回顧與展望研討會》,臺大人口研究中心婦女研究室。
     林佩玲(1998),〈誰能治城?-台北市婦女權益促進委員會與萬芳社區媽媽治城行動〉,台大城鄉所碩士論文。
     胡淑雯(1996),〈從女人治國到性別解放-以國家女性主義翻覆家庭父權﹙劉毓秀專訪﹚〉,《騷動》第二期,頁20-26。
     范碧玲(1990),〈解析台灣婦女體制-現階段婦女運動性格之研究〉,清大社人所碩士論文。
     范毅芬(1989),〈女性參政之探討〉,《婦女與政治參與》,臺北:婦女新知,頁107-120。
     徐佳青(1997),〈婦解運動、國家資源和政治參與〉,《騷動》第三期,頁88-92。
     黃瀚鋒(1994),〈利益團體在立法院遊說活動之研究〉,文化政治所碩士論文。
     許芳庭(1997),〈戰後台灣婦女運動與女性論述之研究(1945∼1972)〉,東海歷史所碩士論文。
     郭玲惠(1998),〈行政院婦女權益委員會介紹〉,第三屆婦女國是會議「女人與公共參與研討會」會議資料。
     陳正芬(1997),〈政黨競爭與台灣的社會福利政策:以民進黨執政的台北市為例〉,中正社福所碩士論文。
     陳怡仲(1994),〈台灣組合主義體制的形成與轉化〉,東海政治所碩士論文。
     陳宗澔(1989),〈團合主義之研究-歐洲各國之經驗與展望〉,淡江歐洲所碩士論文。
     陳惠蓮(1988),〈我國現代婦女運動之研究〉,東吳社會所碩士論文。
     陳靖幸(1997),〈「台北市婦女權益促進委員會」的回顧與展望〉,《福利社會雙月刊》第59期,頁49-51。
     張茂桂(1991),〈社會運動與政治轉化〉,臺北:國家政策研究中心。
     張輝潭(1995),〈台灣當代婦女運動與女性主義實踐初探-一個歷史的觀點〉,清大社人所碩士論文。
     張毓芬(1998),〈女人與國家:台灣婦女運動史的再思考〉,政大新聞所碩士論文。
     梁雙蓮、顧燕翎(1995),〈台灣婦女的政治參與-體制內與體制外的觀察〉,《臺灣婦女處境白皮書:1995年》,臺北:時報,頁95-143。
     隋炳珍(1991),〈台灣婦運的路線與策略(下)〉,《婦女新知》第115期,頁20-23。
     彭渰雯(1997),〈基層社區女性的參政與賦權-台北市現任女里長的參政經驗研究〉,台大城鄉所碩士論文。
     劉毓秀(1998),〈當「由下而上的婦運」遇見「由上而下的婦運」〉,第三屆婦女國是會議「女人與公共參與研討會」會議資料。
     蘇秀美(1996),〈台灣婦女團體的策略選擇研究〉,中山政治所碩士論文。
     顧燕翎(1993),〈從週期理論與階段理論看我國婦女運動與女性意識的發展〉,《律師通訊》第169及170期,頁25-32及64-73。
     -(1995),〈女人改變世界-回顧十年來台灣婦運〉,《婦女新知》第155期,頁13-15。
     -(1996),〈婦女運動與公共政策的互動關係-墮胎合法化和平等工作權策略分析〉,《臺灣的國家與社會》,臺北:三民,頁151-174。
     -(1998),〈婦運的策略、路線與組織〉,《當代》第127期,頁97-103。
     (二)英文期刊書籍
     Grant, Wyn (1985)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Corporatism. London: Macmillon.
     Lister, R.(1995)"Dilemmas in Engendering Citizenship", in Economy and Society 24(1): 1-40.
     Milner, Henry (1989) Sweden: Social Democracy in Pracitice. 陳美伶譯(1996),《社會民主的實踐》,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Norris, P. (1993) "Comparing Legislative Recruitment" in Joni Lovenduski & Pippa Norrris(eds.), Gender and Politics. London: SAGE Publications Ltd.
     Schmitter, Philippe C.(1979) "Still the Century of Corporatism?" in Philippe C. Schmitter & Gerhard Lehmbruch(eds.), Trends Toward Corporatism Intermediation. London: SAGE Publications Ltd.
     Skocpol, T.(1992) Protecting Soldiers and Mothers. Cambridge, MA: The Belknap Press of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Introduction.
     Walby, S. (1994)"Is Citizenship Gendered?" in Sociology 28(2): 379-395.
     Wilson, Graham K. (1990) Interest Groups. 王鐵生譯(1993),《利益團體》,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三)剪報資料
     自由時報(1995.1.8),〈市長的婦福政見 婦女團體關切〉,11版。
     自立早報(1996.1.24),〈女性團體想罷免陳水扁 婦權會成立當時好糗哦〉,15版。
     聯合報(1996.1.24),〈婦權促進會初試啼聲 砲轟阿扁〉,17版。
     (1998.2.4),〈李總統鼓勵 葉金鳳願轉任國民黨副秘書長〉,2版。
     中國時報(1997.12.8),〈以女權建立全民人權 以全民人權鞏固公共領域〉,12版。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社會學系
84254005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B2002001423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傅立葉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王孟甯zh_TW
dc.creator (作者) 王孟甯zh_TW
dc.date (日期) 1998en_US
dc.date.accessioned 22-Apr-2016 16:50:03 (UTC+8)-
dc.date.available 22-Apr-2016 16:50:03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22-Apr-2016 16:50:03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B2002001423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86092-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社會學系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84254005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本研究以社會統合主義的利益團體模式做為主要的詮釋觀點,對台北市婦女權益促進委員會進行個案研究。研究以訪談方式來了解第一屆婦權會委員的參與經驗,並加入一些既存的文獻資料,除了反應了參與者對於此一組織的運作觀感,而透過這樣一個民間與政府合作的運作方式,這個組織中是否存在了某種特殊的政府與民間的互動模式,亦即是否具備了社會統合主義的雛形,以及它對婦女運動主要的意義在那裡,都是本研究關心的問題。zh_TW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B2002001423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婦女運動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社會統合主義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婦女參政zh_TW
dc.title (題名) 婦女運動與政府體制的結合?--以台北市婦女權益促進委員會為例zh_TW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_US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一)中文期刊書籍
     「1998台北市社會福利會議-體檢陳水扁市長社會福利市政白皮書」會議資料。
     台北市政府(1998),第一屆台北市婦女權益促進委員會特刊。
     丁乃非等(1998),〈誰的基金會、什麼樣的運動?〉,《當代》第127期,頁90-96。
     丁仁方(1992),〈台灣的統合主義〉,《中山社會科學季刊》第七卷第四期,頁34-42。
     江素慧(1996),〈女性政治菁英之研究-以民進黨女性公職人員為例〉,台大政治所碩士論文。
     成令方(1996),〈改造國家機器比國家認同更急切〉,《騷動》第二期,頁84-90。
     李元貞(1992),〈婦運十年再出發〉,《婦女新知》第118期,頁2-3。
     李清如(1996),〈社區中的性別政治-國家的社區政策與女性的社區參與經驗〉,政大社會所碩士論文。
     林芳玫(1998),〈當代台灣婦運的認同政治:以公娼存廢爭議為例〉,《中外文學》第二十七卷第一期,頁56-87。
     周芬姿(1998),〈高雄市婦女權益委員會介紹〉,第三屆婦女國是會議「女人與公共參與研討會」會議資料。
     周育仁(1993),《政治與經濟之關係-台灣經驗與其理論意涵》,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周碧娥、姜蘭虹(1989),〈現階段台灣婦女運動的經驗〉,《台灣新興社會運動》,臺北:巨流,頁79-101。
     周碧娥(1995),〈牝雞司晨?-婦女與政治〉,《婦女研究十年-婦女人權的回顧與展望研討會》,臺大人口研究中心婦女研究室。
     林佩玲(1998),〈誰能治城?-台北市婦女權益促進委員會與萬芳社區媽媽治城行動〉,台大城鄉所碩士論文。
     胡淑雯(1996),〈從女人治國到性別解放-以國家女性主義翻覆家庭父權﹙劉毓秀專訪﹚〉,《騷動》第二期,頁20-26。
     范碧玲(1990),〈解析台灣婦女體制-現階段婦女運動性格之研究〉,清大社人所碩士論文。
     范毅芬(1989),〈女性參政之探討〉,《婦女與政治參與》,臺北:婦女新知,頁107-120。
     徐佳青(1997),〈婦解運動、國家資源和政治參與〉,《騷動》第三期,頁88-92。
     黃瀚鋒(1994),〈利益團體在立法院遊說活動之研究〉,文化政治所碩士論文。
     許芳庭(1997),〈戰後台灣婦女運動與女性論述之研究(1945∼1972)〉,東海歷史所碩士論文。
     郭玲惠(1998),〈行政院婦女權益委員會介紹〉,第三屆婦女國是會議「女人與公共參與研討會」會議資料。
     陳正芬(1997),〈政黨競爭與台灣的社會福利政策:以民進黨執政的台北市為例〉,中正社福所碩士論文。
     陳怡仲(1994),〈台灣組合主義體制的形成與轉化〉,東海政治所碩士論文。
     陳宗澔(1989),〈團合主義之研究-歐洲各國之經驗與展望〉,淡江歐洲所碩士論文。
     陳惠蓮(1988),〈我國現代婦女運動之研究〉,東吳社會所碩士論文。
     陳靖幸(1997),〈「台北市婦女權益促進委員會」的回顧與展望〉,《福利社會雙月刊》第59期,頁49-51。
     張茂桂(1991),〈社會運動與政治轉化〉,臺北:國家政策研究中心。
     張輝潭(1995),〈台灣當代婦女運動與女性主義實踐初探-一個歷史的觀點〉,清大社人所碩士論文。
     張毓芬(1998),〈女人與國家:台灣婦女運動史的再思考〉,政大新聞所碩士論文。
     梁雙蓮、顧燕翎(1995),〈台灣婦女的政治參與-體制內與體制外的觀察〉,《臺灣婦女處境白皮書:1995年》,臺北:時報,頁95-143。
     隋炳珍(1991),〈台灣婦運的路線與策略(下)〉,《婦女新知》第115期,頁20-23。
     彭渰雯(1997),〈基層社區女性的參政與賦權-台北市現任女里長的參政經驗研究〉,台大城鄉所碩士論文。
     劉毓秀(1998),〈當「由下而上的婦運」遇見「由上而下的婦運」〉,第三屆婦女國是會議「女人與公共參與研討會」會議資料。
     蘇秀美(1996),〈台灣婦女團體的策略選擇研究〉,中山政治所碩士論文。
     顧燕翎(1993),〈從週期理論與階段理論看我國婦女運動與女性意識的發展〉,《律師通訊》第169及170期,頁25-32及64-73。
     -(1995),〈女人改變世界-回顧十年來台灣婦運〉,《婦女新知》第155期,頁13-15。
     -(1996),〈婦女運動與公共政策的互動關係-墮胎合法化和平等工作權策略分析〉,《臺灣的國家與社會》,臺北:三民,頁151-174。
     -(1998),〈婦運的策略、路線與組織〉,《當代》第127期,頁97-103。
     (二)英文期刊書籍
     Grant, Wyn (1985)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Corporatism. London: Macmillon.
     Lister, R.(1995)"Dilemmas in Engendering Citizenship", in Economy and Society 24(1): 1-40.
     Milner, Henry (1989) Sweden: Social Democracy in Pracitice. 陳美伶譯(1996),《社會民主的實踐》,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Norris, P. (1993) "Comparing Legislative Recruitment" in Joni Lovenduski & Pippa Norrris(eds.), Gender and Politics. London: SAGE Publications Ltd.
     Schmitter, Philippe C.(1979) "Still the Century of Corporatism?" in Philippe C. Schmitter & Gerhard Lehmbruch(eds.), Trends Toward Corporatism Intermediation. London: SAGE Publications Ltd.
     Skocpol, T.(1992) Protecting Soldiers and Mothers. Cambridge, MA: The Belknap Press of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Introduction.
     Walby, S. (1994)"Is Citizenship Gendered?" in Sociology 28(2): 379-395.
     Wilson, Graham K. (1990) Interest Groups. 王鐵生譯(1993),《利益團體》,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三)剪報資料
     自由時報(1995.1.8),〈市長的婦福政見 婦女團體關切〉,11版。
     自立早報(1996.1.24),〈女性團體想罷免陳水扁 婦權會成立當時好糗哦〉,15版。
     聯合報(1996.1.24),〈婦權促進會初試啼聲 砲轟阿扁〉,17版。
     (1998.2.4),〈李總統鼓勵 葉金鳳願轉任國民黨副秘書長〉,2版。
     中國時報(1997.12.8),〈以女權建立全民人權 以全民人權鞏固公共領域〉,12版。
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