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Citation Infomation

  • No doi shows Citation Infomation
題名 社區實質環境、社會條件與社區福利間關係--以台北市萬芳社區為例
The relationship of material environment, social condition and welfare in community
作者 李秉真
Lee, Ping-Chen
貢獻者 陳小紅
李秉真
Lee, Ping-Chen
關鍵詞 社區參與
社區福利
Community participation
Community welfare
日期 1996
上傳時間 27-Apr-2016 11:20:00 (UTC+8)
摘要 研究發現在台北市方面,若要實現福利社區化,仍有結構上的障礙,中央集權的國家機器,在行政體系與運作上,從未將社區概念落實在實施或推動層面. 在萬芳社區方面,發現:1.福利需求無社經地位差異,且定義傾向包括生活需求與福利需求2.福利資訊網路以社區為單位有其可行性 3.應以社區福利作為社區參與凝聚的目地與手段 4.居住時間,居民同質性及活動內容為參與的基礎5.社區中的少數更應被關心6.社區認同應被強化7.社區組織的重要8.女性力量的發揮9.社區內各區域的分離影響社區中各區域的關係10.善用社區居民`購物行為`與`休閒行為`的公共空間11.既有公共空間的維護與管理12.社區內出租國宅疏離來自居民對其環境無自主能力13.地緣影響參與與認同14.善用社區特殊資源.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社會學系
83254009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B2002001825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陳小紅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李秉真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Lee, Ping-Chenen_US
dc.creator (作者) 李秉真zh_TW
dc.creator (作者) Lee, Ping-Chenen_US
dc.date (日期) 1996en_US
dc.date.accessioned 27-Apr-2016 11:20:00 (UTC+8)-
dc.date.available 27-Apr-2016 11:20:00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27-Apr-2016 11:20:00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B2002001825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86393-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社會學系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83254009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研究發現在台北市方面,若要實現福利社區化,仍有結構上的障礙,中央集權的國家機器,在行政體系與運作上,從未將社區概念落實在實施或推動層面. 在萬芳社區方面,發現:1.福利需求無社經地位差異,且定義傾向包括生活需求與福利需求2.福利資訊網路以社區為單位有其可行性 3.應以社區福利作為社區參與凝聚的目地與手段 4.居住時間,居民同質性及活動內容為參與的基礎5.社區中的少數更應被關心6.社區認同應被強化7.社區組織的重要8.女性力量的發揮9.社區內各區域的分離影響社區中各區域的關係10.善用社區居民`購物行為`與`休閒行為`的公共空間11.既有公共空間的維護與管理12.社區內出租國宅疏離來自居民對其環境無自主能力13.地緣影響參與與認同14.善用社區特殊資源.zh_TW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目次--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緣起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3
     
     第二章 研究相關文獻探討 4
     第一節 社區 4
     第二節 組織社區 8
     第三節 社區參與 13
     第四節 社區社會福利 26
     第五節 小結 32
     
     第三章 研究設計 34
     第一節 研究變項 34
     第二節 研究假設 35
     第三節 研究架構 35
     第四節 研究方法 36
     
     第四章 台北市社區規畫、社區福利、社區參與之現況 43
     第一節 台北市12個行政區基本資料比較 43
     第二節 都市計畫與社區構成 48
     第三節 社會福利體系與社區 53
     第四節 小結 63
     
     第五章 個案社區-萬芳社區基本調查 66
     第一節 規畫前時期 66
     第二節 140地開發計畫時期 67
     第三節 國宅興建時期 68
     第四節 現狀 70
     第五節 未來 90
     第六節 小結 92
     
     第六章 個案社區-萬芳社區實證調查 96
     第一節 抽樣與調查過程 96
     第二節 調查結果描述統計分析 96
     第三節 調查結果推論統計分析 120
     第四節 小結 159
     
     第七章 社區實質環境、社會條件與社區福利之關係綜合分析與建議 164
     第一節 研究發現 164
     第二節 研究建議 174
     第三節 研究限制與後續研究方向的擬定 179
     
     附件一 問卷 180
     附件二 訪員須知 184
     附件三 登錄表 185
     
     --圖表目錄--
     2-1 社會場域理論的社區 7
     2-2 社區組織的理論 8
     2-3 民眾參與的階梯 15
     2-4 空間階層示意圖 24
     2-5 次空間的強化方式 24
     3-1 研究架構 35
     3-2 台北市12個行政區研究變項、定義、指標、資料取得方式對照表 36
     3-3 個案研究社區選取標準 39
     3-4 個案研究社區萬芳社區研究變項、定義、指標、資料取得方式對照表 40
     3-5 台北市行政區之範圍調整、社會福利中心位置、與萬芳社區位置圖 42
     4-1 台北市統計摘要 46
     4-2 台灣都市計畫體系 48
     4-3 台北市都市展局組織架構、職務劃分、與都市計畫相關單位關係圖 49
     4-4 台北市未來都市規劃之區域劃分與發展重點 50
     4-5 台北市社會局組織架構與職務劃分圖 58
     5-1 140高地土地使用規畫 67
     5-2 萬芳社區主要工程概況 69
     5-3 萬芳社區各單元社區區位圖 71
     5-4 萬美社區現況圖 76
     5-5 萬安社區現況圖 77
     5-6 萬和社區現況圖 78
     5-7 萬利社區現況圖 79
     5-8 萬芳社區人口狀況 80
     5-9 萬芳社區之社區組織關係圖 83
     5-10 國民住宅管理維護體系圖 85
     5-11 台北市85年度地區環境改造計畫規劃過程與社區組織 86
     5-12 萬芳社區各時期社區狀況 91
     6-1 福利需要次數分配 97
     6-2 福利資訊來源次數分配 98
     6-3 是否知道社會福利服務中心次數分數 99
     6-4 史否知道社會福利服務中心提供哪些服務次數分配 99
     6-5 經由社會福利服務中心申請福利經驗次數分配 99
     6-6 曾主動爭取或要求福利經驗次數分配 100
     6-7 與其他社區居民互相幫助、合作解決彼此共同需要經驗次數分配 101
     6-8 認為已能在社區之中滿足的需求次數分配 101
     6-9 與鄰居打招呼戶數次數分配 102
     6-10 與鄰居互幫小忙經驗次數分配 103
     6-11 與鄰居出遊經驗次數分配 103
     6-12 參加過社區內舉辦活動經驗次數分配 104
     6-13 參加社區事務抗爭活動經驗次數分配 104
     6-14 認識同住社區居民意願次數分配 105
     6-15 在社區內組織社團意願次數分配 105
     6-16 對同住社區居民是否有親切感次數分配 105
     6-17 對社區範圍認知次數分配 106
     6-18 對社區歸屬感次數分配 106
     6-19 遷離社區意願次數分配 107
     6-20 居住區域次數分配 108
     6-21 住宅種類次數分配 108
     6-22 居住樓層次數分配 108
     6-23 社區中較容易認識鄰居或其他社區居民的區域次數分配 109
     6-24 對社區實質環境認同程度次數分配 110
     6-25 社區中嫌惡性設施次數分配 111
     6-26 認為社區中有待解決的問題次數分配 112
     6-27 是否知道社區發展協會次數分配 113
     6-28 參加社區發展協會經驗次數分配 113
     6-29 對社區發展協會評價次數分配 113
     6-30 知道萬芳里里辦公室位置次數分配 114
     6-31 參加里民會大經驗次數分配 114
     6-32 對里長評價次數分配 114
     6-33 參加社區事務公開討論經驗次數分配 115
     6-34 社區問題或建議反映對象次數分配 115
     6-35 性別次數分配 116
     6-36 年齡次數分配 116
     6-37 職業次數分配 117
     6-38 收入分配 117
     6-39 教育程度次數分配 118
     6-40 居住時間次數分配 118
     6-41 家庭狀況次數分配 118
     6-42 婚姻狀況次數分配 119
     6-43 統計分析架構圖 120
     6-44 統計分析變數 121
     6-45 社區社會條件變數與實質條件變數間關係,及實質條件變數間關係之卡方值 122
     6-46 年齡與住宅種類交叉表 123
     6-47 收入與住宅種類交叉表 124
     6-48 居住時間與住宅種類交叉表 125
     6-49 社區區域與社區實質環境認同程度交叉表 126
     6-50 住宅種類與社區實質環境認同程度交叉表 128
     6-51 社區社會條件變數、實質條件變數與社區福利服務變數間關係之卡方值 129
     6-52 性別與福利覺之行動程度交叉表 129
     6-53 住宅種類與主動爭取福利交叉表 130
     6-54 社區社會條件變數、實質條件變數、社區福利服務變數與社區組織與參與變數間關係,及社區組織與參與間變數關係之卡方值 132
     6-55 性別與鄰居互幫小忙交叉表 133
     6-56 財力與鄰居互幫小忙交叉表 134
     6-57 居住時間與鄰居互幫小忙交叉表 135
     6-58 居住時間與鄰居出遊交叉表 136
     6-59 教育程度與參加社區活動交叉表 137
     6-60 居住時間與參加社區活動交叉表 138
     6-61 性別與社區範圍認同程度交叉表 139
     6-62 財力與社區範圍認同程度交叉表 140
     6-63 住宅種類與鄰居出遊交叉表 141
     6-64 社區區域與參加社區抗爭交叉表 142
     6-65 住宅種類與參加社區抗爭交叉表 143
     6-66 樓層與參加社區抗爭交叉表 144
     6-67 社區實質環境認同程度與參加社區抗爭交叉表 145
     6-68 社區區域與社區範圍認同程度交叉表 146
     6-69 社區實質環境認同程度與社區範圍認同程度交叉表 147
     6-70 社區實質環境認同程度與參加里民大會交叉表 148
     6-71 社區區域與里長評價交叉表 149
     6-72 社區實質環境認同程度與里長評價交叉表 150
     6-73 社區區域與參加社區事務討論交叉表 151
     6-74 住宅種類與參加社區事務討論交叉表 152
     6-75 與社區共同解決福利需求與鄰居打招呼交叉表 153
     6-76 與社區共同解決福利需求與銀居幫小忙交叉表 154
     6-77 與社區公同解決福利需求與鄰居出遊交叉表 155
     6-78 與社區共同解決福利需求與參與社區活動交叉表 156
     6-79 與社區共同解決福利需求與參加社區抗爭交叉表 157
     6-80 福利需求覺知行動程度與參加社區抗爭交叉表 158
     6-81 參加社區抗爭與社區範圍認同程度交叉表 159
zh_TW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B2002001825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社區參與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社區福利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Community participation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Community welfareen_US
dc.title (題名) 社區實質環境、社會條件與社區福利間關係--以台北市萬芳社區為例zh_TW
dc.title (題名) The relationship of material environment, social condition and welfare in communityen_US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_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