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contributor.advisor | 王卓脩 | zh_TW |
dc.contributor.advisor | Wang, Shu-G. | en_US |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 江彥生 | zh_TW |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 Chiang, Yen-Sheng | en_US |
dc.creator (作者) | 江彥生 | zh_TW |
dc.creator (作者) | Chiang, Yen-Sheng | en_US |
dc.date (日期) | 1997 | en_US |
dc.date.accessioned | 27-Apr-2016 11:21:28 (UTC+8) | - |
dc.date.available | 27-Apr-2016 11:21:28 (UTC+8) | - |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 27-Apr-2016 11:21:28 (UTC+8) | - |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 B2002001882 | en_US |
dc.identifier.uri (URI) |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86429 | - |
dc.description (描述) | 碩士 | zh_TW |
dc.description (描述) | 國立政治大學 | zh_TW |
dc.description (描述) | 財政學系 | zh_TW |
dc.description (描述) | 85255010 | zh_TW |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 由人類學家所定義的互惠經濟之交易行為與我們所認知的市場交易相較之下有幾個特殊之處,如,強調交易雙方的關係、主觀的價值判斷等,近來經濟學家也嘗試以各種不同的角度(如:訊息經濟學、賽局理論、實驗經濟學、制度經濟學)來探討此一耐人尋味的交易行為, Kranton 的文章就是其中的一個代表。 | zh_TW |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 Reciprocal economy , compared to the familiar market economy,is characterized byseveral features such as gift giving,social structure patterns,subjective valuesRecently,economists try to explain such ambigious behavior by means of game theory, experimental methods,and institutional views.Kranton`s paper is oneexample. From Kranton`s point of view,reciprocal economy differs with market economyonly in poople`s preferences such as preferences for diversity of goods,preferences for future consumption. In addition,institution itself has mechanisms of self-sustaining which guarantees its pervasion. That reciprocal economy is competitive with market economy means that only one institution can survivewhich is dependent on social preferences and institution`s initial value. Not satisfied with Kranton`s model, we try another way to handle the probleminto three parts. | en_US |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 目錄 圖表目次 第一章 緒論 1 第二章 文獻回顧 5 第一節 關於「互惠經濟」的定義及特質的文獻 5 第二節 Kranton 的理論模型回顧 13 第三章 擴充交易的內涵:交易關係層面的探討 25 第一節 Blau 之「社會交換」所帶來的啟示 25 第二節 兩人關係 30 第三節 三人世界 42 第四章 從「互惠經濟」到「市場經濟」 50 第一節 重新省思「互惠經濟」與「市場經濟」兩者之間 的範圍及關係 50 第二節 「貨幣」因素 57 第三節 「社會規範與法律制度」的因素 70 第四節 「物品交換的知識累積」因素 76 第五章 再探「市場經濟」與「互惠經濟」:「訊息 (information)提供」為例 87 第一節 人際網路的性質及功能:互惠經濟在訊息提供上 的角色扮演 87 第二節 訊息的內涵及分類 94 第三節 訊息的提供:互惠經濟與市場經濟的角色重新詮 釋 102 第四節 一個簡單的模型 109 第六章 結論 123 參考文獻 圖表目次 圖2-1 禮物經濟與市場經濟之區隔(完整取材於作者 Offer 的原著) 8 圖2-2 禮物經濟與市場經濟的區隔(整理作者 Bell 的 想法) 10 圖2-3 互惠經濟的最適利益 17 圖3-1 某人與他人交易互動的動態樹狀圖 36 圖3-2 十六種三人關係圖 47 圖4-1 兩種不同的交易制度表現於人際網路上的變化 53 圖4-2 互惠經濟與市場經濟兩者之間的可能範圍及關係 示意圖 54 圖4-3 以「關係」的全面性角度詮釋互惠經濟與市場經 濟的範圍 56 圖4-4 「互惠經濟中有沒有貨幣的存在?」其思路圖 58 圖4-5 簡單的 Kula 交易圈 59 圖4-6 簡單的三人交易循環 61 圖4-7 由「三人循環」到兩組「兩人交換」 63 圖4-8 完整的三人交易關係 64 圖4-9 找零問題所導致的互惠經濟 66 圖4-10 契約受到保障的程度 72 圖4-11 分層經濟體系 78 圖4-12 分層經濟體系(當 X3 與 Y3 有連結時) 79 圖4-13 分層經濟體系(一般化的情況) 81 圖4-14 分層經濟體系(最完整時) 85 圖5-1 「訊息市場」供給與需求的網路圖 110 圖5-2 互惠經濟與市場經濟的界線 112 圖5-3 當有 K 種細分的特質時,每一條網路的成本 114 圖5-4 互惠經濟之生存空間(nx 與 k 之間的關係) 115 圖5-5 互惠經濟的生存空間(nx 與 nm 之間的關係) 117 圖5-6 互惠經濟的生存空間(nx、nm、k 之間的關係) 118 圖5-7 互惠經濟的生存空間(nm、nx、k 之間的關係, 並加入 m(k)的考慮) 120 表3-1 只有兩人存在時,秉賦的同質、異質讓交易關係 成立的可能性 31 表3-2 當存在潛在性第三者時,秉賦同質或異質的兩人 形成交易關係的可能情形 33 表3-3 兩個團體(3×3)成員間彼此配對的利益 40 表3-4 三種『「準」三人關係』 43 表5-1 互惠經濟圈及成員 90 | zh_TW |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B2002001882 | en_US |
dc.subject (關鍵詞) | 互惠經濟 | zh_TW |
dc.subject (關鍵詞) | 人際網路 | zh_TW |
dc.subject (關鍵詞) | 訊息成本 | zh_TW |
dc.subject (關鍵詞) | 市場經濟 | zh_TW |
dc.subject (關鍵詞) | 交易關係 | zh_TW |
dc.subject (關鍵詞) | 交易成本 | zh_TW |
dc.subject (關鍵詞) | Reciprocal economy | en_US |
dc.subject (關鍵詞) | Interpersonal network | en_US |
dc.subject (關鍵詞) | Information cost | en_US |
dc.subject (關鍵詞) | Market economy | en_US |
dc.subject (關鍵詞) | Transaction relationship | en_US |
dc.subject (關鍵詞) | Transaction cost | en_US |
dc.title (題名) | 互惠經濟與市場經濟的交易模式--以交易關係及訊息成本的角度觀之 | zh_TW |
dc.title (題名) | Reciprocal Economy and Market Economy--Views of Transaction Relationship and Information Cost | en_US |
dc.type (資料類型) | thesis | en_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