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Citation Infomation

  • No doi shows Citation Infomation
題名 台灣主體意識發展與對兩岸關係之影響
The construction of Taiwan`s subjectism and it`s influence on hte relations between Cross-Strair
作者 賴建國
Lai, Chien-Kuo
貢獻者 李英明
賴建國
Lai, Chien-Kuo
關鍵詞 台灣主體
主體意識
台灣意識
兩岸關係
台獨
國族建國
日期 1997
上傳時間 27-Apr-2016 15:19:43 (UTC+8)
摘要 本論文共分成五章,各章重點如下:第一章「緒論」中,主要是討論本論文的研究動機與目的、研究方法、概念界定、論文架構、以及研究範圍及限制。其中,除了對於「主體」、「意識」、「台灣主體意識」等概念先作一番詳細界定外,也將「台灣主意識」分為政治、民族、文化三個面向,並依此二餾面向的認同進行討論。第二章「台灣意識之歷史回顧」,依照台灣政治地位的轉變,依序分成史前時期、荷據時期、鄭氏王朝時期、滿清時期、日據時期,討論台灣島上的住民的台灣意識發展情形。研究中發現,首度出現台灣主體意識的是在鄭氏王朝時期的鄭經身上,他想以「東寧」(台灣)作為延續明朝王國、漢族主義、華夏文化的正統所在地,以有別於大清帝國、滿族主義、夷狄文化;也開始將儒家文化開始輸入台灣。滿清時期,則是大量輸入儒家文化,使台灣社會逐漸與中國大陸趨同,稱為「內地化」;另方面,則因為移民的定居、世代的繁衍,也逐漸形成「土著化」現象。馬關割台後出現的「台灣民主國」,則是一個欲藉列強之力使台灣重回中國的外交設計,本身並不具備台灣主體意識。日據時期,在「共產國際」指導下成立的台灣共產黨,在其政治綱領中,明白揭示以「台灣共和國」與「台灣民族」來推翻日本殖民政權;此乃台灣主體意識第二度出現。第三章「戰後影響台灣意識發展的內、外在因素」,則是將戰後台灣意識的發展,放在一個台灣、國際關係與兩岸關係的三角互動環境中來觀察。在外在因素方面,則分成二二八事件、國民黨的「中國意識」統治與灌輸、政治反對運動與社會運動的勃興四方面來討論。第四章「台灣主體意識發展與對兩岸關係的影響」中,第一節討論戰後海外與島內的台灣主體理論發展與建構情形。在海外台灣主體理論建構方面,主要可分成「民族論」與「國家論」二種典範。而島內方面,則是在「高雄事件」之後的八○年代,才有政治界、學術界、文化界共同匯聚成一股台灣主體建構運動。八○年代末,李登輝繼任總統,也於九○年代開始大力推動國民黨的「本土化」以及「實用主義的台灣主體意識」建構運動。第二節則由九一年制訂「國統綱領」與終止「動員戡亂時期a臨時條款」之後的各種政治現象與民意調查資料,歸納出「封閉性敘事系統」與「進化式敘事系統」,並將此視方台灣主體意識對兩岸關係的主要。第五章「結論」中,分成研究發現與檢討與建議二部分。在研究發現中,筆者分成五點進行說明:戰後台灣主體意識是一種「建構」運動、台灣政治反對運動是一種自由主義精神的展現、台灣民族主體性在建構一個「台灣想向共同體」、‘悒x灣歷史建構中得出台灣「海洋文化」的特質、以及台北主體意識對兩岸關係的影響主要在於「封閉式敘事系統」與「進化式敘事系統」的形成。在檢討與建議中,筆者提出日本的影響、媒體的角色等,作為給未來研究者的建議;並且提出勿凸顯出族群問題、改進二個敘事系統的缺失,作為提供執政者的建議。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東亞研究所
83260007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B2002001817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李英明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賴建國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Lai, Chien-Kuoen_US
dc.creator (作者) 賴建國zh_TW
dc.creator (作者) Lai, Chien-Kuoen_US
dc.date (日期) 1997en_US
dc.date.accessioned 27-Apr-2016 15:19:43 (UTC+8)-
dc.date.available 27-Apr-2016 15:19:43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27-Apr-2016 15:19:43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B2002001817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86630-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東亞研究所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83260007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本論文共分成五章,各章重點如下:第一章「緒論」中,主要是討論本論文的研究動機與目的、研究方法、概念界定、論文架構、以及研究範圍及限制。其中,除了對於「主體」、「意識」、「台灣主體意識」等概念先作一番詳細界定外,也將「台灣主意識」分為政治、民族、文化三個面向,並依此二餾面向的認同進行討論。第二章「台灣意識之歷史回顧」,依照台灣政治地位的轉變,依序分成史前時期、荷據時期、鄭氏王朝時期、滿清時期、日據時期,討論台灣島上的住民的台灣意識發展情形。研究中發現,首度出現台灣主體意識的是在鄭氏王朝時期的鄭經身上,他想以「東寧」(台灣)作為延續明朝王國、漢族主義、華夏文化的正統所在地,以有別於大清帝國、滿族主義、夷狄文化;也開始將儒家文化開始輸入台灣。滿清時期,則是大量輸入儒家文化,使台灣社會逐漸與中國大陸趨同,稱為「內地化」;另方面,則因為移民的定居、世代的繁衍,也逐漸形成「土著化」現象。馬關割台後出現的「台灣民主國」,則是一個欲藉列強之力使台灣重回中國的外交設計,本身並不具備台灣主體意識。日據時期,在「共產國際」指導下成立的台灣共產黨,在其政治綱領中,明白揭示以「台灣共和國」與「台灣民族」來推翻日本殖民政權;此乃台灣主體意識第二度出現。第三章「戰後影響台灣意識發展的內、外在因素」,則是將戰後台灣意識的發展,放在一個台灣、國際關係與兩岸關係的三角互動環境中來觀察。在外在因素方面,則分成二二八事件、國民黨的「中國意識」統治與灌輸、政治反對運動與社會運動的勃興四方面來討論。第四章「台灣主體意識發展與對兩岸關係的影響」中,第一節討論戰後海外與島內的台灣主體理論發展與建構情形。在海外台灣主體理論建構方面,主要可分成「民族論」與「國家論」二種典範。而島內方面,則是在「高雄事件」之後的八○年代,才有政治界、學術界、文化界共同匯聚成一股台灣主體建構運動。八○年代末,李登輝繼任總統,也於九○年代開始大力推動國民黨的「本土化」以及「實用主義的台灣主體意識」建構運動。第二節則由九一年制訂「國統綱領」與終止「動員戡亂時期a臨時條款」之後的各種政治現象與民意調查資料,歸納出「封閉性敘事系統」與「進化式敘事系統」,並將此視方台灣主體意識對兩岸關係的主要。第五章「結論」中,分成研究發現與檢討與建議二部分。在研究發現中,筆者分成五點進行說明:戰後台灣主體意識是一種「建構」運動、台灣政治反對運動是一種自由主義精神的展現、台灣民族主體性在建構一個「台灣想向共同體」、‘悒x灣歷史建構中得出台灣「海洋文化」的特質、以及台北主體意識對兩岸關係的影響主要在於「封閉式敘事系統」與「進化式敘事系統」的形成。在檢討與建議中,筆者提出日本的影響、媒體的角色等,作為給未來研究者的建議;並且提出勿凸顯出族群問題、改進二個敘事系統的缺失,作為提供執政者的建議。zh_TW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1
一 研究動機--------------------------------1
二 研究目的--------------------------------2
第二節 研究力法----------------------------3
一 科學哲學的層次--------------------------4
二 研究方法論的層次------------------------5
三 研究技術的層次--------------------------6
第三節 概念界定----------------------------7
一 主體------------------------------------7
二 台灣意識--------------------------------8
三 兩岸關係--------------------------------11
四 國際情勢--------------------------------12
第四節 論文架構----------------------------13
一 論文思考基本架構------------------------13
二 論文章節架構----------------------------14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14
一 研究範圍--------------------------------14
二 研究限制--------------------------------16

第二章 台灣意識之歷史回顧 (--1945)---------17
第一節 台灣歷史的開展(--1662)--------------17
一 台灣最初的人類與原住民------------------17
二 中國史籍記載下的台灣與交流情形----------20
三 荷蘭統治時期----------------------------23
第二節 鄭氏王朝統治時期(1662-1683)---------27
一 鄭成功的「反清復明」與攻取台灣----------28
二 鄭經西征與台灣的治理--------------------29
三 人口結構與台灣意識----------------------30
第三節 台灣從屬滿清時期(1683-1895)---------34
一 清代台灣行政區設置與人口結構變遷--------34
二 清代台灣社會轉型與台灣意識--------------37
三 列強的侵略與台灣意識--------------------44
四 台灣民主國與台灣意識--------------------52
第四節 台灣從屬日本時期(1895-1945)---------57
一 日本對台統治與漢人、原住民的抗日事件----57
二 國際情勢與中國政局的變化與影響----------63
三 「台灣人意識」與「日本意識」------------74
四 太平洋戰爭與台灣重納中國版圖------------80

第三章 影響台灣意識發展的內、外在因素------84
第一節 影響台灣意識的外在因素--------------84
一 國際因素--------------------------------84
二 中共與兩岸關係因素----------------------92
第二節 影響台灣意識發展的內在因素----------98
一 二二八事件------------------------------98
二 國民黨的統治機器與「中國意識」----------104
三 政治反對運動的抗爭與影響----------------119
四 解嚴前後社會自主力量的勃興與衝擊--------129

第四章 台灣主體理論發展與對兩岸關係的影響--138
第一節 台灣主體理論發展--------------------138
一 海外台灣主機理論發展--------------------138
二 島內台灣主體理論建構--------------------147
第二節 台灣主體意識對兩岸關係的影響--------163
一 「封閉式敘事系統」的形成與影響----------163
二 「進化式敘事系統」的形成與影響----------170

第五章 結論------------------------------------------175
第一節 研究發現--------------------------------------175
一 戰後台灣主體意識的「建構」------------------------175
二 自由主義精神的展現--------------------------------175
三 台灣民族主義建構即在建構一個「台灣想像共同體」----176
四 由台灣歷史建構中得出台灣「海洋型文叱」的特質------176
五 台灣主體意識對兩岸關係的影響----------------------177
第二節 檢討與建議------------------------------------178
一 論文檢討------------------------------------------178
二 研究建議------------------------------------------179


圖形目次

[圖一之一] 論文思考基本架構圖------------------------------------14
[圖一之二] 論文章節架構流程圖------------------------------------15
[圖三之一] 中國時報對台獨問題報導則數年度趨勢圖(1979-1990)-------113
[圖三之二] 政治反動運動與街頭總體事件發展情形(1983-1988)---------131
[圖四之一] 台灣民眾對發展兩岸關係與推動外交的看法變化情形--------167
[圖四之二] 台灣民眾統獨意向發展曲線圖----------------------------169
[圖四之三] 台灣民眾身份認同發展趨勢圖----------------------------172
[圖四之四] 台灣民眾接受「一國兩制」態度變化圖--------------------173

表格目次
[表二之一] 清代台灣行政區域演變概況------------------------------35
[表二之二] 清代台灣漢人與原住民人口比例變化----------------------36
[表二之三] 「內地化」與「土著化」兩種模型觀點比較----------------39
[表二之四] 清代台灣書院設置情況----------------------------------40
[表二之五] 清代各時期台灣文舉人與文進士人數比較------------------41
[表二之六] 日據時期台灣人口組成縮機變化表------------------------60
[表三之一] 一九六五年與一九七五年台灣各級農會國民黨員人數比例----109
[表三之二] 台灣地區民眾媒介擁有與每日接觸率----------------------111
[表三之三] 一九八○年到一九八六年間台灣出版品查禁數目------------113
[表三之四] 中國時報對台獨問題報導則數統計(1979-1990)-------------113
[表三之五] 閩南語電視節目比例(1970-1985)-------------------------117
[表三之六] 台灣黨外派系的意識型態類型----------------------------128
[表四之一] 戰後海外二種台灣主體理論典範發展情形------------------142-143
[表四之二] 八○年代後期海外二種台灣主體理論典範之內涵比較--------144
[表四之三] 戰後島內台灣主體性建構運動相關事件--政治面向----------148
[表四之四] 戰後島內台灣主體性建構運動相關事件--民族面向----------150
[表四之五] 戰後島內台灣主體性建構運動相關事件--文化面向----------154-155
[表四之六] 九○年代後期台灣四個主要政黨的意識型態與政策主張------158
[表四之七] 台灣民眾對中央政府的新年願望(1982.83.85)--------------167
[表四之八] 台灣民眾對發展兩岸關係與推動外交的看法----------------167
[表四之九] 台灣民眾對中共批判我政府及李總統的看法----------------168
[表四之十] 台灣地區民眾統獨意向民調數據(1989-1997)---------------169
[表四之十一] 台灣民眾身份認同民調數據----------------------------172
[表四之十二] 台灣民眾接受「一國兩制」的態度傾向------------------173
zh_TW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B2002001817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台灣主體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主體意識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台灣意識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兩岸關係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台獨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國族建國zh_TW
dc.title (題名) 台灣主體意識發展與對兩岸關係之影響zh_TW
dc.title (題名) The construction of Taiwan`s subjectism and it`s influence on hte relations between Cross-Strairen_US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_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