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contributor.advisor | 吳玉山 | zh_TW |
dc.contributor.advisor | Wu, Yu-Shan | en_US |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 梁絮萍 | zh_TW |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 Liang, Hsu-Ping | en_US |
dc.creator (作者) | 梁絮萍 | zh_TW |
dc.creator (作者) | Liang, Hsu-Ping | en_US |
dc.date (日期) | 1997 | en_US |
dc.date.accessioned | 27-Apr-2016 15:23:03 (UTC+8) | - |
dc.date.available | 27-Apr-2016 15:23:03 (UTC+8) | - |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 27-Apr-2016 15:23:03 (UTC+8) | - |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 B2002001855 | en_US |
dc.identifier.uri (URI) |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86634 | - |
dc.description (描述) | 碩士 | zh_TW |
dc.description (描述) | 國立政治大學 | zh_TW |
dc.description (描述) | 俄羅斯研究所 | zh_TW |
dc.description (描述) | 83263002 | zh_TW |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 當俄羅斯正經歷著政治結構與經濟體系同時轉變的考驗時,連年下降的國有企業生產力與總產量並未隨著改革工作的進展而有所提升,即使改革措施因為先前政策的成效不彰而有所調整,但俄羅斯的總體經濟表現依然不理想。為了探究 1992 年年初到 1994 年年中這段期間俄羅斯國有企業政策的內容、實施的成效,以及政策取向變化的原因,本文先從財產權途徑與市場結構途徑著手,分析決策過程中不同的部門對國有企業的預算約制、協調機制與市場結構的看法,然後歸納出兩種不同的政策取向:保護取向與效率取向。保護取向者以國有企業員工及立法機構的成員為主,主張維持現有制度與就業水準,避免失業引發社會問題,並增加對國有企業資源的投入以提高企業產量。效率取向者以新興的經濟學家及部份的內閣成員為主,希望建立新的機制以減少資源投入的數量,但賦予國有企業提高生產效率的誘因,使其提高產量,如此一來便可以減輕政府的財政負擔,並達到穩定金融及控制通貨膨脹的目的。1992年年初俄羅斯行政機構中的效率取向者取得了優勢的決策地位,並且開始採取穩定化與價格自由化等改革措施,但緊縮資源投入的改革方式卻造成國有企業員工的恐慌,從系統論的觀點來看,民主化之後的俄羅斯因為政策承受者的反饋機制開始強化,因此效率取向者的改革措施便遭到立法機構中保護取向者的修正,而開始向擴張支出的政策方向傾斜。雖然效率取向者試圖以憑證私有化政策換取民眾對改革的信心,甚至以發動流血政變、重新制定憲法等方式變更制度設計以重新取得優勢的決策地位,但因為其緊縮政策忽略了市場結構因素,難以提升企業產量,又引發企業員工對失業的恐懼,因此保護取向者便又在 1994 年年初佔領了優勢的決策地位,主導了政策的走向。總括 1992 年年初到 1994 年年中俄羅斯國有企業改革政策的走向,便可以得出政策取向在保護取向與效率取向之間連續擺盪,但結果卻受保護取向影響較深的局面。 | zh_TW |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 When people in Russia suffered from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political structure and the economic system, the performance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s (SOEs) in Russia did not improve , either. In order to find out the options of reform strategy and the cause of failure, this research applies the property rights approach and the market structure approach to analyze the budget constraint, coordination mechanism, and market structure problems of SOEs. Combing those problems with the decision making process founded on systems model, we made a conclusion that there were two policy orientations in solving the SOE problems: one is the protection-orientated policy, and the other is the efficiency-oriented one. Most employees of SOEs and legislators preferred the protection-oriented policy because they were afraid of unemployment and bankruptcy of their enterprises by privatization. On the contrary, the efficiency-oriented government placed its emphasis on the rampant inflation and preferred to cut the government expense by reducing the investment in SOEs. At the beginning of 1992, the efficiency-oriented stabilization policy and the liberalization of price became the focuses of reform. Those retrenchment policies limited the spending of SOEs and reduced the government`s popularity, too. In order to keep the enterprises operating, employees of SOEs and legislators expected more investment from the government. With the feedback function performed by legislators, the protection-oriented policy substituted the efficiency-oriented one from the mid of 1992. To dominate the reform strategy again. President Yeltsin dismissed the congress in September 1993 and called for the referendum of new constitution and the election of new congress in December 1993. Although the efficiency-oriented government tried to recover the public confidence of reform by controlling the inflation, but the employees, living in the fear of unemployment, did not place their trust in government. After the election, the protection-oriented deputies still occupied the majority seats and turned the direction of reform strategy again. In sum, the orientation of reform policy of SOEs in Russia swung all the time since 1992 to 1994, but the protection-oriented policy had more influence on it in general. | en_US |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 目次 前文提要 vii 致謝 xi 表目錄 xv 圖目錄 xv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2 第二節 文獻分析 3 一 歷史文化的研究途徑 4 二 人事管理途徑 6 三 財務問題研究途徑 10 四 財產權途徑 12 五 市場結構途徑 16 六 改革速度的研究途徑 18 七 重視政策時序的研究途徑 19 八 政府角色的研究途徑 22 第三 節研究範圍 25 第四 節基本假設 27 一 經濟面的假設 27 二 政治面的假設 29 三 根據假設所提出的推論 32 第五節 研究方法與章節安排 一 研究的方法與限制 33 二 章節安排 37 第二章 國有企業改革政策的取向 39 第一節 俄羅斯的經濟危機與國有企業 改革政策的重要性 40 一 國有企業在俄羅斯經濟活動中的比重 41 二 俄羅斯國有企業發展的危機 44 第二節 國有企業改革政策的兩種取向: 保護取向與效率取向 49 一 政策取向分歧的原因 50 二 保護取向者對國有企業發展危機的體認 51 三 效率取向者對國有企業發展危機的體認 52 第三節 效率取向的改革方式 57 一 效率取向的改革目標 58 二 改革的順序與類型 64 第四節 保護取向的改革方式 72 一 當硬預算約制以私有化方式實行時 75 二 當硬預算約制以緊縮政策的方式實行時 75 第五節 小結 76 第三章 政策取向變化的原因與路徑 79 第一節 政策形成的基本流程 80 一 政策形成的基本要素:角色與功能 80 二 反饋作用 82 第二節 政策取向發生變化的原因 82 一 優勢決策單位裡組成份子改變的原因 85 二 決策單位優勢地位變化的原因 86 第三節 政治轉型之後的決策過程 88 一 決策者的組成多元化 89 二 政治體制的設計與決策者的功能變化 91 三 定期選舉制度使反饋機制加強 94 第四節 國有企業改革政策的決策者與承受者 95 一 國有企業改革政策的決策者 95 二 決策結果的承受者 98 三 國際金融機構 100 第五節 決策者與承受者的互動 102 第六節 小結 105 第四章 1992 年國有企業改革政策 107 第一節 1992 年年初俄羅斯的政經局勢與決策優勢 108 一 日漸下滑的經濟局勢 108 二 政治結構的調整 108 三 國有企業改革政策的決策單位與流程 113 四 國有企業改革政策的優勢決策單位與政策取向 114 第二節 效率取向的價格自由化與穩定化改革措施 116 一 效率取向者對經濟情勢的理解 117 二 效率取向的經濟政策 117 三 價格自由化與穩定化實施後的結果 118 四 改革政策失效的原因 127 五 民眾對經濟改革的信心 134 第三節 保護取向者對穩定化措施的反撲 137 一 內閣人事異動 138 二 國會內外保讓取向者力量的聚集 140 三 放鬆工資管制 141 四 中央銀行寬鬆的貨幣政策 142 五 保護取向的措施對價格自由化與緊縮政策所造成的影響 146 第四節 私有化的途徑與效率取向者的選擇 148 一 私有化的目的 148 二 私有化的執行方式 150 三 私有化之後的股權配置形式 154 第五節 保護取向者對私有化計畫的修正 160 一 私有化之後股權配置形式的修正 160 二 私有化實施的結果 162 第六節 小結 166 第五章 1993 年到1994 年國有企業改革政策 171 第一節 總理與央行的保護取向政策 172 一 新總理的保護措施 172 二 央行的保護措施 173 第二節 效率取向者的反彈與國際金融機構的援助 175 一 效率取向者的反彈 175 二 國際金融機構的援助 177 三 公民投票 178 第三節 效率取向者與保護取向者的激烈衝突 179 一 效率取向的私有化進展與緊縮措施 180 二 保護取向者的廢幣風波與預算爭議 183 三 十月政變與效率取向者的決策優勢 185 第四節 憲法公投與國會改選後的政策取向 187 一 新憲法公民投票結果與制度的變遷 187 二 國會選舉結果與俄羅斯政府裡組成份子的變化 190 三 保護取向者的改革措施 191 第五節 小結 196 第六章 結論 199 附錄 英俄文音議對照表 207 參考書目 209 表目錄 表1.1 政策取向變化的原因 30 表2.1 俄羅斯各所有權形式的就業人數比例 42 表2.2 效率取向者的八種改革類型 65 表3.1 國際金融機構與世界各國對俄羅斯的經濟援助計畫 101 表4.1 1992 年 1 月到 1994 年 6 月俄羅斯工業物價指數與消費物價指數變動率 126 表4.2 1992 年到 1994 年工業產品相對價格與增長速度 133 表4.3 是否希望成為生產工具所有權人之問卷調查 149 表4.4 國有企業員工對私有財產制的看法 150 表5.1 1993 年 4 月 25 日公民投票的問題與結果 178 圖目錄 圖1.1 優勢決策單位的地位及其組成份子變化的原因 31 圖2.1 俄羅斯國有企業與私有企業的數量比 41 圖2.2 俄羅斯工業界中國有企業與私有企業的就業人數比 43 圖2.3 圖 2.3 1985 年-1991 年俄羅斯工業總產值與國民所得 45 圖2.4 1985 年-1991 年俄羅斯的平均工資 46 圖2.5 1989-1991 年蘇聯的勞動生產力與工業總產值年度增加率 46 圖2.6 1990-1991 蘇聯貨幣發行總額 47 圖2.7 1990-1991 年俄羅斯工業產品的產量 48 圖3.1 決策基本流程圖 81 圖3.2 優勢決策單位裡的決策份子改變後的決策結果 83 圖3.3 制度變遷使優勢決策單位改變之後的決策結果 84 圖3.4 制度變遷與決策單位組成份子同時改變時的決策結果 85 圖3.5 政策取向變化圖 87 圖3.6 國有企業改革政策各決策單位與承受者之互動關係圖 103 圖4.1 1990 年 6 月到 1991 年 5 月俄羅斯的政權結構 110 圖4.2 1991 年 5 月到 1993 年 12 月俄羅斯的政權結構 111 圖4.3 1991 年 11 月到 1992 年 4 月優勢決策單位與政策取向 116 圖4.4 1992 年 1 月到 1994 年 6 月俄羅斯工業總產值成長率 121 圖4.5 1992 年 1 月到 1994 年 6 月俄羅斯每月薪資相對指數 122 圖4.6 1992 年 2 月到 1994 年 6 月俄羅斯中央銀行對企業貸款總額增加率 123 圖4.7 1992 年 1 月到 1994 年 6 月貨幣供給額變動率 124 圖4.8 1992 年 2 月到 1994 年 6 月每月消費物價指數變動率 125 圖4.9 計畫經濟體系的價格與產量關係圖 128 圖4.10 1992 年上半年俄羅斯民眾對於價格自由化之後物質生活水準的評估 135 圖4.11 1992 年 4 月俄羅斯城市居民對經濟改革措施的忍耐期限 136 圖4.12 1992 年 2 月到 1992 年 12 月貨幣供給額變動率與通貨膨脹率之關係圖 143 圖4.13 1992 年 1 月到 1994 年 6 月俄羅斯中央銀行提供給商業銀行的貸款總額 144 圖4.14 1992 年 1 月到 1994 年 6 月美金與俄羅斯盧布兌換率 145 圖4.15 三種私有化方案 159 圖5.1 1991 年到 1994 年俄羅斯國民所得、工業總產值與民生用品工業總產價相對指數 174 固5.2 1993 年 1 月新憲法通過後決策單位之互動關係圖 188 圖5.3 1992 年 2 月到 1994 年 6 月貨幣供給額變動率與通貨膨脹率之關係圖 194 圖6.1 1992 年 1 月到 1994 年 6 月政策取向變化圖 203 | zh_TW |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B2002001855 | en_US |
dc.subject (關鍵詞) | 國有企業 | zh_TW |
dc.subject (關鍵詞) | 預算約制 | zh_TW |
dc.subject (關鍵詞) | 協調機制 | zh_TW |
dc.subject (關鍵詞) | 市場結構 | zh_TW |
dc.subject (關鍵詞) | 失業 | zh_TW |
dc.subject (關鍵詞) | 通貨膨脹 | zh_TW |
dc.subject (關鍵詞) | State-owned enterprises (SOEs) | en_US |
dc.subject (關鍵詞) | Budget constraint | en_US |
dc.subject (關鍵詞) | Coordination mechanism | en_US |
dc.subject (關鍵詞) | Market structure | en_US |
dc.subject (關鍵詞) | Unemployment | en_US |
dc.subject (關鍵詞) | Inflation | en_US |
dc.title (題名) | 1992年到1994年俄羅斯國有企業改革政策取向之變化 | zh_TW |
dc.title (題名) | The change of reform policy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s in Russia from 1992 to 1994 | en_US |
dc.type (資料類型) | thesis | en_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