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Citation Infomation

  • No doi shows Citation Infomation
題名 四庫總目經部類敘疏證及相關問題之研究
A Explanation and Study of Siku Zongmu Jing Buh Ley Shiuh
作者 曾聖益
Tseng, Sheng Yi
貢獻者 吳哲夫
Wu, Jer Fu
曾聖益
Tseng, Sheng Yi
關鍵詞 四庫總目
類敘
提要
經部
經學史
著錄原則
日期 1995
上傳時間 28-Apr-2016 09:49:33 (UTC+8)
摘要   本文以《四庫全書總目》經部類敘為綱,參以經部各篇提要,以探討《四庫全書》經部著錄之原則,及其論述群經發展之特色。本文依「經部類敘」之先後為次,共分三篇。每篇各若干章:第一篇:類敘疏證:分十一章,闡釋及舉例〈類敘〉之所述及〈類敘〉用語典故。第二篇:《四庫全書總目》經部著錄原則析論;由提要中歸納出經部各類著錄及存目之原則,因以綜觀經部著錄之通則。第三篇:各經流變析論;先通論《總目》之經學主張,而後逐經探討之,歸納各篇提要之論述而得,此以闡明各經學之源流及其興衰緣由。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中國文學系
82151007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B2002002542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吳哲夫zh_TW
dc.contributor.advisor Wu, Jer Fuen_US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曾聖益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Tseng, Sheng Yien_US
dc.creator (作者) 曾聖益zh_TW
dc.creator (作者) Tseng, Sheng Yien_US
dc.date (日期) 1995en_US
dc.date.accessioned 28-Apr-2016 09:49:33 (UTC+8)-
dc.date.available 28-Apr-2016 09:49:33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28-Apr-2016 09:49:33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B2002002542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87067-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中國文學系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82151007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本文以《四庫全書總目》經部類敘為綱,參以經部各篇提要,以探討《四庫全書》經部著錄之原則,及其論述群經發展之特色。本文依「經部類敘」之先後為次,共分三篇。每篇各若干章:第一篇:類敘疏證:分十一章,闡釋及舉例〈類敘〉之所述及〈類敘〉用語典故。第二篇:《四庫全書總目》經部著錄原則析論;由提要中歸納出經部各類著錄及存目之原則,因以綜觀經部著錄之通則。第三篇:各經流變析論;先通論《總目》之經學主張,而後逐經探討之,歸納各篇提要之論述而得,此以闡明各經學之源流及其興衰緣由。zh_TW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自序
     目次
     凡例-----(1)
     前言-----1
       一、《四庫全書總目》類敘之評價及其注疏-----1
       二、《四庫全書總目》經部之撰者-----2
       三、《四庫總目》與諸家經學史著-----4
       四、經部類敘論經部著錄原則-----5
       五、本文之各篇分合-----7
     第一篇 類敘正文疏證-----9
       第一章 經部總敘-----11
       第二章 易類敘-----20
       第三章 書類敘-----28
       第四章 詩類敘-----36
       第五章 禮類敘-----40
       第六章 春秋類敘-----45
       第七章 孝經類敘-----48
       第八章 五經總義類敘-----51
       第九章 四書類敘-----54
       第十章 樂類敘-----58
       第十一章 小學類敘-----63
     第二篇 《四庫全書總目》經部著錄原則析論-----67
       第一章 訪書與編纂《四庫全書》-----69
       第二章 經部類敘揭示之著錄原則-----73
       第三章 經部著錄群書之原則-----75
         第一節 說解-----75
           (一)、切實有本,有助教化-----75
           (二)、闡發義理,有裨經義-----78
           (三)、深有心得,足資啟發-----81
           (四)、裁省繁雜,裨益研讀-----82
           (五),辯論原委,考訂始末-----83
         第二節 證補-----84
           (一)、論證有據,可備旁採-----84
           (二)、考鏡源流,增廣見聞-----85
           (三)、糾舉闕誤,補正前說-----87
         第三節 存備-----89
           (一)、錄存舊說-----89
           (二)、略備一家之說-----90
           (三)、存其書以備參考-----93
           (四)、存該說以見其得失-----94
         第四節 表彰-----96
           (一)、表著述之功-----96
           (二)、表彰著者之大節-----97
       第四章 存目之原則-----99
         第一飾 內容疏略-----99
           (一)、掇拾舊說,蔓衍成書-----99
           (二)、宗守流派,未有體會-----101
           (三)、師心自用,變古亂經-----103
           (四)、喜為新說,漫相牴牾-----105
           (五)、牽援轇轕,無關經旨-----105
           (六)、藉經發揮,自暢其說-----108
           (七)、藉抒不平,隱含心志-----109
           (八)、論述未完,未定之稿-----110
           (十)、科場擬題,義無可取-----111
         第二節 偽作重出-----114
           (一)、託名偽作-----114
           (二)、書賈變亂-----115
           (三)、重出他書-----117
         第三節 別有寓意-----118
           (一)、表著述之勤,論述無可取-----118
           (二)、以示炯戒-----119
     第三篇 經部類敘論各經流變申論-----121
       第一章 《四庫總目》綜論歷代經學-----123
         第一節 論經之精神與作用-----123
         第二節 綜論經學發展及其特色-----124
           (一)、鄭玄經注之影響-----125
           (二)、《五經正義》定於一-----125
           (三)、宋元明之新經說-----127
         第三節 門戶之爭與平議漢宋-----130
         第四節 本章結語-----134
       第二章 易學-----135
         第一節 論《易》之遞作-----135
         第二節 《易》本卜筮之書-----136
         第三節 論《易》之流派-----138
           (一)、象數派-----138
           (二)、義理派-----145
         第四節 鄭玄、王弼之訂《易》-----150
         第五節 王弼《易註》之影響-----153
         第六節 本章結語-----155
       第三章 尚書學-----157
         第一節 《尚書》學要旨-----157
         第二節 偽古文《尚書》之考訂及其評價-----158
         第三節 宋以來考訂〈禹貢〉概述-----161
         第四節 洪範五行說《書》之流變-----164
         第四節 本章結語-----166
       第四章 詩經學-----168
         第一節 歷代說《詩》要旨及其流變-----168
         第二節 〈詩序〉作者考辨-----170
         第三締 〈詩序〉存廢之平議-----172
         第四節 刪詩與鳥獸草木之名-----175
         第五節 本章結語-----178
       第五章 三禮學-----180
         第一節 歷代《三禮》之論述綜說-----180
         第二節 《周禮》學之流變-----182
           (一)、《周禮》作者及歷代論述-----182
           (二)、王安石《周官新義》之流派-----184
           (三)、俞庭椿〈冬官〉不亡說之流衍-----185
         第三節 《儀禮》學之流變略述-----187
         第四節 《禮記》之流傳-----189
         第五節 本章結語-----191
       第六章 春秋學-----195
         第一節 《春秋》與三傳-----195
         第二節 三傳之得失與升降-----197
           (一)、三傳得失-----197
           (二)、三傳升降-----199
         第三節 宋代廢傳從傳之異說-----200
         第四節 元明以降之春秋學-----204
         第五節 本章結語-----207
       第七章 孝經學-----209
         第一節 《孝經》撰者-----209
         第二節 《孝經》之今古文與朱子之改定-----211
         第三節 本章結語-----214
       第八章 五經總義著述之流變-----215
         第一節 概述-----215
         第二節 泛論經義之作-----216
         第三節 文字音義之考訂-----218
         第四節 本章結語-----219
       第九章 四書學-----221
         第一飾 宋以前之《論語》、《孟子》-----224
         第二節 朱子以降之四書學概述-----225
         第三節 本章節語-----226
       第十章 歷代樂類著述之流變-----228
         第一節 禮樂與《樂經》-----228
         第二節 《四庫全書》著錄樂論諸書-----229
         第三節 本章結語-----233
       第十一章 歷代小學略論-----234
         第一節 小學之義與《四庫全書》之著錄-----234
         第二節 訓詁之書-----236
         第三節 字書-----238
         第四節 韻書-----242
         第五節 本章結語-----245
     結論-----246
     附錄-----249
       一、〈經部類敘〉中經學家之傳略及其著述-----251
       二、參考書目舉要-----300
         (一)、經學專著-----300
         (一)、四庫類專著-----306
         (三)、其他相關著作-----306
         (四)、論文及論文集-----310
zh_TW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B2002002542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四庫總目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類敘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提要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經部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經學史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著錄原則zh_TW
dc.title (題名) 四庫總目經部類敘疏證及相關問題之研究zh_TW
dc.title (題名) A Explanation and Study of Siku Zongmu Jing Buh Ley Shiuhen_US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_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