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Citation Infomation

  • No doi shows Citation Infomation
題名 蘇轍古文研究
The Study of Ancient Chinese Prose of Su, Che
作者 王素琴
Wang, Su-chin
貢獻者 何寄澎
Ho, Chi-Peng
王素琴
Wang, Su-chin
關鍵詞 古文
蘇轍
蘇軾
蘇洵
淵源
寫作藝術
Ancient Chinse prose
Su, Che
Su, Chi
Su, Xun
Origin
Write art
日期 1995
上傳時間 28-Apr-2016 09:49:43 (UTC+8)
摘要 文學是人類思想最真誠的反應,故文學之作用,固不得僅以詞章視之。唐宋古文,在中國散文史上,居於承先起後的階段,而宋文承唐代韓柳古文運動之後而健康發展,以平易流暢之體開啟新途,影響元明清文風甚巨。因此,研究宋文,不僅有助於吾等對古典文學的承繼與了解,更可加強充實新文學創作的內涵。宋六家中,蘇軾的文學魅力,使他有廣大的讀者群,其父其弟的光芒,是難以與之匹敵的。但因有父親的著意栽培,才能灌溉長養蘇軾這株文學的巨樹,因有弟弟蘇轍的羽翼之功,才能使蘇軾的影響更深更遠。可以說,老蘇和小蘇是使蘇軾更突顯其價值的人。其中小蘇因與蘇軾相隨之歲月久,更具有他重要的地位。本於欲對蘇軾之認識更深入,更基於對蘇轍其文其人的好奇,而有此論文之作。
     本論文除緒論和結論外,共分三大章:第一章、蘇轍的古文淵源:蘇轍的古文,受他本身稟賦與學習的影響最深,其次是父親的用心培植,母親的身教,及兄長的終身肯定、支持。師長中影響他較多的是歐陽修與張方平。歐陽修較偏於文學方面,張方平則文學、政治、為人處世等均對他起了相當作用。
     第二章、蘇轍的古文寫作藝術:第一節、議論之文:蘇轍的議論文,數量多且精,並深受歷來選文家的青睞,尤以茅坤,更是推崇備至。他的議論文,早年洋洋灑灑,氣勢豪縱,中晚期轉而內斂深沉,重人生事理的闡發。第二節、敘記之文:他的敘記文,數量雖不多,但篇篇精妙,其優點,可由六方面來談,即:一、寄寓深遠。二、敘事簡鍊。三、融入議論。四、寫景逼真。五、運用對答法。六、謀篇富變化。第三節、傳記之文:蘇轍的傳記文,最特殊是他的自傳<潁濱遺老傳>,此文是古人罕見的長篇自傳,內容豐富,對研究他的文學或北宋的政治、民生、軍事?等,均…有重要價值。其他關於小人物的傳記,篇篇都能塑造特殊的類型。寫墓誌、碑銘等,都能切合事理,對傳主作最恰當的描寫。第四節、書信之文:蘇轍的書信,「上書」類寫得氣勢非凡,而一般書信則溫婉莊重,二者均能因人立言,態度懇摯。
     第三章、古文評價:蘇轍之古文,宋明清時期尚多有好者。近代以來,研究者較寡,但不影響他存在的價值。他的古文價值,可從四方面來談。一、具有獨創性。二、「穩」的文學風格。三、有得於養氣的文學家。四、古文藝術之繼承者張耒。經過對蘇轍古文之研究,可得到以下結論:蘇轍之文學,雖不如其兄發展全面,乍看也不似他光彩耀人,但若仔細品味,則他的古文意蘊深、用筆老,自有風貌,又非其兄所能籠罩。
參考文獻 壹、書籍
     (一)
     《十三經注疏》藝文印書館
     《詩經詮釋》屈萬里聯一種出版事業公司中華民國七十二年二月初版
     《毛詩傳簧通釋》清﹒馬瑞辰撰﹒陳金生點校中華書局一九八九年三月第一版
     《春秋經傳集解》晉﹒杜預注新興喜局有限公司中華民國七十年六月版
     《左傳紀事本末》清﹒高士奇撰里仁書局七十七年十二月廿五日
     《四書築疏附引得》李善譚一發行每一-海出級社中華民蜀六。一。九年九月初板
     《禮記集解》孫希旦撰文史哲出版社中華民國七十一年十月三版計
     《苟子集釋》李滌生臺灣學生書局中華民國六十八年二月初版几一
     《莊子築簧》錢穆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中華民濁七十四年十一月初版
     《新譯莊子讀本》黃錦鋐註譯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中華民團七十年三月三版
     《經學歷史》皮錫瑞河洛圖書出版社中華民團六十三年九月臺景印初級
     《經子解題》呂思勉河洛圖書出版一社中華民團六十九年八月臺影印初版
     《中國經學發展史論》李威熊文史哲出版社中華民國七十七年十二月初版
     《全平傳導讀》張高評文史哲出版社中華民團七十一年十月初版
     《先秦諸子學》嵇哲洪氏出版社中華民國七十一年元月十日再版
     (二)
     《國語 》台北﹒里仁書局民七十年十二月二十五日
     《戰國策》台北﹒里仁書局民七十九年九月一日
     《史記論文》吳見思評點台北﹒台灣中華書局民五十九年十一月台二版
     《宋史》元﹒脫脫撰台北﹒中國文化大學出版部民七十一年八月初版
     《宋史新編》明﹒柯維騏台北﹒文海出版社民六十三年十二月影印披
     《宋史紀事本末》(新校本)明﹒陳邦贈撰、明﹒張灣論正台北﹒鼎文書局
     《宋文鑑》南宋、呂祖謙編台北﹒世界書局民五十一年二月初版
     《唐宋八大家文鈔》明﹒茅坤編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集部總集三三三台北﹒台灣一商務印書館 五年三月初版、
     《唐宋文醇》清高宗選輯台北﹒台灣中華書局民五十八年二月台一板一
     《古文辭類築》清姚鼎選築台北﹒新陸書局民五十一年十一月出版~
     《經史百家雜鈔》{曾國藩編築台北﹒圈光書局民五十一年八月出版h
     《宋文彙》民、一口同明總編築台北﹒中華叢書編審委員會民五十六年十一月印行
     〈古文讀本》林景亮評註臺灣中華書局中華民國五十八年十一月臺一版
     《評注昭明文選》台北﹒學海出版社民七十年九月再版
     《五百家播芳大全文粹》宋﹒魏齊賢、葉柔同編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集部總集三二三 台北 印書館民七十五年三月初版
     (蜀藻幽勝錄》明﹒傅振商巴蜀童自社一九八五年五月第一版
     《欒城集》曾棗莊、馬德官回校點上海古往相出版社一九八七年三月第一版
     《欒城集﹒欒城應詔集》台灣商務印書館四部叢刊本(`樓上海酒芬樓景印明蜀府活字本)
     《蘇轍集)陳宏天﹒高秀芳校點北京﹒中華書局出版一九九0年八月第一版
     《嘉祐集簧註》曾棗莊﹒金成禮筆註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九三年三月第一版
     〈蘇東坡全集》蘇軾河北﹒中國書店出版一九八六年六月第一版
     《司馬相如集校注》西漢﹒司馬相如著﹒金國永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一九九三年九月第一版
     《杜詩鏡銓》楊倫輯華正書局有限公司中華民團七十年五月初版
     《韓昌黎文集校注〉馬伯通校注華正童自局有限公司中華民國七十五年十月初版
     《獎南文集》唐﹒李商隱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八年十二月第一版
     《歐陽修全集V 歐陽修台北﹒華正主自局民六十四年四月台一版
     《張丰集〉李逸安﹒孫通海﹒傳信點校中華書局一九九0年七月第一版
     〈准海集》秦觀四部叢刑集部台北﹒台灣一商務印書館民六十八年十一月台一扳
     《朱文公文集》朱熹四部叢刊初編縮本台北﹒台灣一商務印書館民五十四年八月台一版
     《魏叔子艾集》魏禧寧都三魏全集原刊本h 、`,
     《魏愚文鈔》沈德潛中研院傅斯年圖書館藏沈歸愚詩文全集Jf
     《文心雕龍注》劉勰著﹒范文瀾注學海出版社中華民國六十九年九月再版
     《文心雕龍通解》王禮卿台北﹒黎明文化事業2月國七十五年十月初版
     《益公題跋》周必大四部叢刊初一編縮本台北﹒台灣一商務印書館民五十四年八月台《瀛奎律髓》方回四部叢刊初編縮,本台北﹒台灣一一商務印書館民五十四年八月台一版
     《石門文字禪》宋﹒釋惠洪四部叢刊初編縮,本台北﹒台灣一商務印書館民五十四(文體明滸》明、徐師曾慕獨日本京都、中文出版社一九八二年八月出版
     《滄浪詩話校釋》嚴羽里仁書局中華民國七十六年四月一日
     《詩品注》鍾嶸里仁書局中華民國八十一年九月廿五日
     《升處詩話》明﹒楊升庵茵海本
     〈歷代詩話》清﹒何文煥中華書局一九八一年四月第一版
     《增訂中國文學史初稿》王忠林﹒邱變友﹒左松超﹒黃錦館﹒皮述民﹒縛錫主﹒金榮圖書有限公司中華民國七十四年五月修訂三版
     《校訂本中國文學發展史》劉大杰台北﹒華正鞏固局民六十九年五月
     《中國文學史》葉慶炳臺灣學生書局中華民國七十六年八月出版
     《中國大文學史》謝無量台北﹒台灣中華書局民七十七年十二月台六版
     《中國艾學講話》中華文化復興運動推行委員會、國家文藝基金管理委員會主編台北﹒七十五年六月一版
     《中國文學講話》玉更生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中華民國七十九年七月初版
     《中國散文演進史》倪志個居民自出版社民七十四年十一月初版
     《中國散文之面貌》張高評等著中華文化復興推行委員會、中央文物供應社民七十三年五月
     《宋代文學》呂思勉台北﹒台灣一商務印書館一九二二年八月初版一九三三年三月「國難後」第一版
     《宋元文學史稿》吳組網﹒沈天佑北京大學出版社一九八九年五月第一版
     《兩宋文學史》程千帆﹒吳新一富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九一年二月第一版
     《中國政論文學史稿》張嘯虎武漢出版社一九二年十月第一版
     《魏晉南北朝文學史參考資料》北京大學中國文史教研室還注里仁書局 中華民國八十一年三月十六日
     《唐宋耕文史》于景祥遼寧人民出版社一九九一年五月第一版
     〈中國美學思想史第一卷)敏澤齊魯害社一九八七年七月第一版
     《中國美學思想史第二卷)敏澤齊魯書社一九八九年八月第一版
     《中國美學思想史第三卷》敏澤齊魯害社一九八九年八月第一版
     〈中國散文美學史》吳小林黑龍江人民出版社一九三年五月第一版
     《宋詩史》許總童養出版社一九九二年三月第一版
     《中頭小說史略》魯迅風雲時代出版社有限公司一九八九年十月五版
     《魏晉南北朝賦史》程章燦江蘇古播出版社一九二年二月第一版
     《先秦美學思想史略》楊安崙﹒程俊岳麓童自社一九九二年十二月第一版
     〈唐宋散文》葛曉音群玉堂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民團八十一年九月初版
     《唐末五代散文研究》呂武志臺灣學生書局中華民國七十八年二月初板
     《先秦兩漢文學批評史》顯易生﹒蔣凡上海古結出版社一九九0年四月第一版
     《魏晉南北朝文學批評史》王運照﹒楊明照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八九年六月第一版
     《中國文學理論史》黃保真﹒成復旺﹒蔡鍾翔北京出版社一九八七年十二月第一版
     《中國文學批評史》郭紹虞文史哲出版社中華民國七十九年七月出版
     《中國文學理論》劉若愚灣經出版事業公司中華民國七十年九月初版
     《歷代詩話論詩經楚辭》蔡守湘﹒江風武漢出版社一九一年六月第一版
     《唐宋古文新探》何寄澎大安出版社一九九0年五月第一版
     《北宋的古文運動》 何寄澎幼獅文化事業公司中華民國八十一年八月初版
     《文學二十家傳》梁容若中華書局一九一年十月第一版
     《唐宋八大家》吳小林合肥﹒黃山書社出版一九八四年七月第一版-
     《中國古代文論家評傳》牟世人主主編中州古籍出版社一九八八年八月第一版
     《中國古代文論研究論文集》中國人民大學古代文論資料編選組編 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八九年二月第一版
     《宋詩話考》郭`紹虞中華書局一九七九年八月第一版
     《中國文學縱橫談》錢濟那台北﹒書林出版民八十四年十一月一板。
     全木明理學與文學》馬積一口同湖南師範大學出版社一九八九年十月第一版
     《兩宋黨爭與文學》慶振軒敦煌文藝品版社一九九三年九月第一板
     〈佛教與中國文學》孫昌武上海人民出版社一九八八年八月第一版
     《照隅室古典文學論集〉上下 郭紹虞上海古繕出版社一九八三年十弓第一扳
     〈唐宋文學論佳字一工水招一齊魯書社一九八四年七月第一級
     《古詩十九首集釋》會文編輯部曾文出版社中華民國六十四年一月出版
     《文章辨體序說﹒艾體明辨序說》明﹒吳一詗﹒徐師會長安出版社中華民團六十《藝概》劉熙載金楓出版有限公司一九八六年十二月初版
     《人間詞話新注》王國維里已書局中華民間團七十六年八月廿日
     《文學研究法》姚永樸臺灣一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民國六十二年六月臺一版
     《修辭學》黃慶萱三民書局中華民國七十二年十月四版
     《古代散文文體概論》陳必祥文史哲出版社中華民國七十六年十月出版
     《中圍古代寫作學》王凱符﹒張會恩主編中國人民大學一九九二年九月第一版
     (四)
     《蘇轍》 金國永中華書局一九九0年一月第一版
     《蘇轍年譜》曾棗莊在挾西人民出版社一九八六年一月第一版
     (蘇轍俠著輯考》劉尚榮收錄於中華書局點校本《蘇轍集》後。
     《蘇轍評傳》曾棗莊在台北﹒五南圖書民八十四年六月初版
     《三蘇及其散文之研究》陳雄勳文史哲出版社中華民國八十年十一月初版
     《三蘇選集》曾棗莊﹒曾濤選注黑龍江人民出版社出版一九九三年五月第一版
     《三蘇文藝思想》曾棗莊還釋四川文藝出版社一九八五年十月第一板
     《蘇老泉年譜V 劉少泉四川省中心圖書委員會一九八一年秋
     《蘇淘評傳》曾棗莊四川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三年五月第一版
     《蘇淘言論及其文學之研究》謝武雄文史哲出版社中華民國七十年四月初版
     《蘇文系年考略》吳雪濤內蒙古教育出版社一九九0年二月第一版
     《蘇東坡文集選一講〉徐中玉巴蜀一書社一九九0年六月第一版
     《蘇軾資料彙編》四川大學中文系唐宋文學研究室編中華書局一九四年四月第一版
     〈蘇東坡軟事匯編》顏中其編注長沙﹒岳麓出版社一九八四年
     《司馬遷與其史學》周虎林台北﹒文史哲出版社民六十九年十月再版
     《李太白研究》夏敬觀﹒任半塘﹒張以正﹒李正浩等著里仁書局中華民團七十四年五
     《杜詩品評》楊慧傑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中華民國七十九年四月初版
     〈詩中的李白》楊慧傑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中華民國七十七年四月初版
     〈韓愈》錢基博中國書店一九八八年三月第一版/
     《韓愈文集導讀》錢伯城巴蜀鞏固社一九九三年六月第一版4/
     《中國三大詩人新論》黃圈彬源流文化事業有限公司中華民國七十三年四月再版
     《陶淵明詩文彙評》熊鈍生發行臺灣,中華書蜀中華民盟六十三年七月台參版
     《韓柳文研究法》林經 廣文書局
     《遺山論詩詮證》 王禮卿中華叢書編審委員會中華民國六十五年四月
     (五)
     《中國哲學發展史》(先表示)任種愈主編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三年十月第一版
     《中國哲學發展史》(秦漢)任繼愈主編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五年二月第一版
     《中國哲學發展史》(魏晉南北朝)任繼愈主編人民出版社一九八八年四月第一版
     《中國哲學史話》 張起鈞﹒吳恰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中華民國八十一年二月再版
     《魏晉思想﹒甲編五種》賀昌群﹒容肇祖﹒劉大杰﹒湯用彤﹒袁行霈里仁書局 中華民國七十三年一月二十日
     《宋明理學研究》張立文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一九八五年七月第一版
     《孔子簿》錢穆 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中華民國七十六年七月初版
     《論語思想體系》邱鎮京撰文津出版社中華民國七十七年二月第四版
     《孔子學說探微》林義正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中華民國七十六年九月初版
     《孔子評傳》匡並明南京大學出版社一九九0年十二月第一版
     《四書人物》仇德哉, 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中華民國七十九年四月二版
     《司馬光學述V 陳克明湖北人民出級社一九九0 年四月第一版Je
     《四川思想家》賈順先﹒戴大祿巴蜀書社一九八年三月第一版fr
     《四川簡史》四川簡史編寫組四川省社會科學院一九八六年十二月第一板
     《宋代經濟述論》賣大泉成都﹒社會科學院一九八五年第一版
     《北宋文化史述論》陳植銬中圈社會科學出版社F一九九二年三月第一版
     (六八)
     《四庫全書簡明白錄)清﹒永溶等撰﹒洪江北主編洪氏出版社中華民國七十一年(中國古代職官大辭典》張政煩主編河南人民出版社一九九0年十月第一板
     《古典文學三百題》上海古籍也扳社編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八六年十二月第一版
     《中國文化史三百題》上海古結出版社編上海古繕出版社一九八七年十一月第一版
     《中國歷史三百題》上海古籍出版社編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八九年九月第一版
     《古代藝術三百題》上海古籍出版社編上海,吉簿出版社一九八九年十一月第一版
     《美學百題》鄭廉明﹒陳淑英編積丹車門圖書有限公司中華民團七十六年六月十五日初版
     貳、論文與期刊
     一口問光惠《蘇橄文學研究》,台大中文所碩士論文,民七十八年六月
     邱德修〈新修蘇子由年表〉(上) 〈新修蘇子由年表〉(下) 《國立編譯館館刊》第二十一卷第一期,民八十一年六月;第二期,民八十一年十二月
     曾棗莊〈蘇轍對北宋文學的貢獻〉《四川師範學院學報》一九八四年第四期
     劉乃昌〈蘇淘、蘇轍文學簡評〉《中圈古代、近代文學研究》一九八五年二十三期
     梁容若〈蘇轍的生平與著述〉`圈一詣日報社《古今文選》編輯室主編《唐宋八大家文選》台北﹒圈出版社,民六十九年八月第二版,原載《古今文選》第一二0期,民四十三年一月2 日
     張靜二〈蘇轍的養氣說〉《中外文學》第二十一卷第一期,民八十一年六月一日
     楊勝寬〈是「氣節」過人,還是不知「義理」從蘇軾兄弟評價李白的分歧談起〉《四川師範學院學報)(哲社版)一九九三年一月
     蘇雨〈三蘇約文學思想〉《建設》十二卷七期,民五十三年十二月
     謝桃坊〈蘇軾盟(北宋古文運動〉`《西南師範大學學報》(哲社版)一九九三年第四期
     寧可〈蘇軾對北宋古文革新運動的貢獻〉《四川師院學報》﹒一九七八年第四期
     李育〈蘇軾議論文的寫作特色〉《中函古代﹒近代文學研究》一九八五年十三期
     陳樂素〈流放嶺南的元祐黨人〉,文收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宋遼金元史研究室編《宋遼》第一輯,北京﹒中華書局,一九八五年八月第一版
     經出版事業公司,民七十三年修訂三版
     楊勝寬〈歐蘇相合於“道“〉《哎,那大學學報》一九九三年第三期q、-÷
     周來祥、儀平策〈論宋代審美文化的雙重模懇〉《文學遺產》一九九3 年第二期
     劉琳〈唐宋之際北人遷蜀與四川文化的發展〉,四川大學宋代文化研究資料中心編《宋代文化研成都﹒四川大學,一九九二年第一版
     曾大興之中國歷代文學家的地理分布〉中國人民大君子書報資料中心,複印報刊資料〈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一九九9 平第四期
     蕭華忠〈略述宋代人才的區域分布〉《晉陽學刊》一九八七年第六期
     魯青〈宋代文學發展的基本線索〉《齊齊哈爾師範學院學報》`一九九三年第五期
     郭預衡〈北宋文章的兩個特徵〉;《社會科學戰線》一九八五年、文藝學
     洪本健〈從韓柳歐蘇文看唐宋艾的差異〉`《文史哲》﹒一九九0年第三期
     孫連琦〈唐宋散文演化及風格之異同〉`《遼寧大學學報》,一九九一年第三期
     吳功正〈美的標準範式!|唐宋散文美學〉《中團古代、近代文學研究》一九九一年第三期
     高潔〈宋代山水游記簡論〉《齊魯學刊》一九八八年第二期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中國文學系
81151004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B2002002546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何寄澎zh_TW
dc.contributor.advisor Ho, Chi-Pengen_US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王素琴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Wang, Su-chinen_US
dc.creator (作者) 王素琴zh_TW
dc.creator (作者) Wang, Su-chinen_US
dc.date (日期) 1995en_US
dc.date.accessioned 28-Apr-2016 09:49:43 (UTC+8)-
dc.date.available 28-Apr-2016 09:49:43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28-Apr-2016 09:49:43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B2002002546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87071-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中國文學系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81151004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文學是人類思想最真誠的反應,故文學之作用,固不得僅以詞章視之。唐宋古文,在中國散文史上,居於承先起後的階段,而宋文承唐代韓柳古文運動之後而健康發展,以平易流暢之體開啟新途,影響元明清文風甚巨。因此,研究宋文,不僅有助於吾等對古典文學的承繼與了解,更可加強充實新文學創作的內涵。宋六家中,蘇軾的文學魅力,使他有廣大的讀者群,其父其弟的光芒,是難以與之匹敵的。但因有父親的著意栽培,才能灌溉長養蘇軾這株文學的巨樹,因有弟弟蘇轍的羽翼之功,才能使蘇軾的影響更深更遠。可以說,老蘇和小蘇是使蘇軾更突顯其價值的人。其中小蘇因與蘇軾相隨之歲月久,更具有他重要的地位。本於欲對蘇軾之認識更深入,更基於對蘇轍其文其人的好奇,而有此論文之作。
     本論文除緒論和結論外,共分三大章:第一章、蘇轍的古文淵源:蘇轍的古文,受他本身稟賦與學習的影響最深,其次是父親的用心培植,母親的身教,及兄長的終身肯定、支持。師長中影響他較多的是歐陽修與張方平。歐陽修較偏於文學方面,張方平則文學、政治、為人處世等均對他起了相當作用。
     第二章、蘇轍的古文寫作藝術:第一節、議論之文:蘇轍的議論文,數量多且精,並深受歷來選文家的青睞,尤以茅坤,更是推崇備至。他的議論文,早年洋洋灑灑,氣勢豪縱,中晚期轉而內斂深沉,重人生事理的闡發。第二節、敘記之文:他的敘記文,數量雖不多,但篇篇精妙,其優點,可由六方面來談,即:一、寄寓深遠。二、敘事簡鍊。三、融入議論。四、寫景逼真。五、運用對答法。六、謀篇富變化。第三節、傳記之文:蘇轍的傳記文,最特殊是他的自傳<潁濱遺老傳>,此文是古人罕見的長篇自傳,內容豐富,對研究他的文學或北宋的政治、民生、軍事?等,均…有重要價值。其他關於小人物的傳記,篇篇都能塑造特殊的類型。寫墓誌、碑銘等,都能切合事理,對傳主作最恰當的描寫。第四節、書信之文:蘇轍的書信,「上書」類寫得氣勢非凡,而一般書信則溫婉莊重,二者均能因人立言,態度懇摯。
     第三章、古文評價:蘇轍之古文,宋明清時期尚多有好者。近代以來,研究者較寡,但不影響他存在的價值。他的古文價值,可從四方面來談。一、具有獨創性。二、「穩」的文學風格。三、有得於養氣的文學家。四、古文藝術之繼承者張耒。經過對蘇轍古文之研究,可得到以下結論:蘇轍之文學,雖不如其兄發展全面,乍看也不似他光彩耀人,但若仔細品味,則他的古文意蘊深、用筆老,自有風貌,又非其兄所能籠罩。
zh_TW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前言
     緒論..........一
     第一章、蘇轍古文之淵源..........三
      第一節、家學與師友..........三
      一、家學..........三
      甲、父..........三
      乙、母..........七
      丙、兄..........八
      二、師長.......... 十九
      甲、歐陽修..........十九
      乙、張方平..........二五
      三、朋友..........三十
      第二節、個人之稟賦與學習..........三四
      一、性格..........三四
      甲、淡泊..........三四
      乙、長厚..........三五
      丙、樸直..........三七
      二、求學讀書..........三九
      甲、啟蒙..........三九
      乙、力學..........三九
      丙、深思..........四一
      丁、博覽..........四二
      三、忠勤從政..........四八
      第三節、環境的影響..........五一
      一、地緣因素..........五一
      甲、北宋以前之蜀地文化..........五一
      乙、優美的自然景觀..........五三
      丙、蜀地學風與文學..........五五
      二、時代因素..........五八
      甲、古文漸盛時期..........五八
      乙北宋古文之特色..........六一
     第二章、蘇轍之古文寫作藝術..........六四
      第一節、議論之文..........六四
      壹、思想上..........六四
      一、以上情立論..........六五
      二、重古今治亂之理..........六六
      甲、以德安民..........六六
      乙、信任臣下..........六八
      丙、撫馭柔法..........六九
      丁、慎言兵戰..........七一
      戊、忍以成事..........七三
      三、深廣之關懷面..........七四
      貳、形式上..........七七
      一、對比..........七七
      甲、時之對比..........七七
      乙、事之對比..........七八
      丙、理之對比..........七九
      二、入題..........八十
      甲、開門見山法..........八十
      乙、迂迴取勢法..........八一
      三、引據..........八一
      甲、以儒家經籍為據..........八一
      乙、用道家觀點..........八三
      丙、引佛家言論..........八四
      第二節、敘記之文..........八九
      一、寄寓深遠..........八九
      二、敘事簡鍊..........九一
      三、融入議論..........九三
      四、寫景逼真..........九四
      五、運用對答法..........九六
      六、謀篇富變化..........九八
      第三節、傳記之文..........一○二
      一、傳..........一○二
      甲、自傳..........一○二
      (一)、罕見的長篇..........一○二
      (二)、以國之大事為經..........一○二
      (三)、大段摻入議論文字..........一○三
      (四)、重文學、學術生..........一○三
      乙、他人之傳..........一○四
      二、墓誌銘、神道碑等..........一○五
      甲、刻意安排的兩篇碑誌文..........一○六
      乙、充滿感情的筆調..........一一○
      丙、精選具代表之題材..........一一一
      丁、夾議夾敘的筆法..........一一三
      第四節、書信之文..........一一五
      一、因人立言的「上書」..........一一五
      二、展現個人特質之書信..........一二○
     第三章、蘇轍古文之評價..........一二三
      第一節、諸家評輪..........一二三
      一、蘇軾的觀點..........一二三
      二、蘇轍自評..........一二四
      三、時人及後人之評議..........一二六
      第二節、後世選文概況及其意義..........一三○
      一、後世選文慨覽..........一三一
      二、各家選文異同之意義..........一四三
      第三節、蘇轍古文的價值..........一四三
      一、具有獨創性..........一四三
      二、「穩」的文學風格..........一四七
      三、有得於養氣的文學家..........一四八
      四、古文藝術之繼承者張耒..........一五一
     結論..........一五四
     參考書目
zh_TW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B2002002546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古文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蘇轍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蘇軾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蘇洵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淵源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寫作藝術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Ancient Chinse prose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Su, Che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Su, Chi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Su, Xun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Origin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Write arten_US
dc.title (題名) 蘇轍古文研究zh_TW
dc.title (題名) The Study of Ancient Chinese Prose of Su, Cheen_US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_US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壹、書籍
     (一)
     《十三經注疏》藝文印書館
     《詩經詮釋》屈萬里聯一種出版事業公司中華民國七十二年二月初版
     《毛詩傳簧通釋》清﹒馬瑞辰撰﹒陳金生點校中華書局一九八九年三月第一版
     《春秋經傳集解》晉﹒杜預注新興喜局有限公司中華民國七十年六月版
     《左傳紀事本末》清﹒高士奇撰里仁書局七十七年十二月廿五日
     《四書築疏附引得》李善譚一發行每一-海出級社中華民蜀六。一。九年九月初板
     《禮記集解》孫希旦撰文史哲出版社中華民國七十一年十月三版計
     《苟子集釋》李滌生臺灣學生書局中華民國六十八年二月初版几一
     《莊子築簧》錢穆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中華民濁七十四年十一月初版
     《新譯莊子讀本》黃錦鋐註譯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中華民團七十年三月三版
     《經學歷史》皮錫瑞河洛圖書出版社中華民團六十三年九月臺景印初級
     《經子解題》呂思勉河洛圖書出版一社中華民團六十九年八月臺影印初版
     《中國經學發展史論》李威熊文史哲出版社中華民國七十七年十二月初版
     《全平傳導讀》張高評文史哲出版社中華民團七十一年十月初版
     《先秦諸子學》嵇哲洪氏出版社中華民國七十一年元月十日再版
     (二)
     《國語 》台北﹒里仁書局民七十年十二月二十五日
     《戰國策》台北﹒里仁書局民七十九年九月一日
     《史記論文》吳見思評點台北﹒台灣中華書局民五十九年十一月台二版
     《宋史》元﹒脫脫撰台北﹒中國文化大學出版部民七十一年八月初版
     《宋史新編》明﹒柯維騏台北﹒文海出版社民六十三年十二月影印披
     《宋史紀事本末》(新校本)明﹒陳邦贈撰、明﹒張灣論正台北﹒鼎文書局
     《宋文鑑》南宋、呂祖謙編台北﹒世界書局民五十一年二月初版
     《唐宋八大家文鈔》明﹒茅坤編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集部總集三三三台北﹒台灣一商務印書館 五年三月初版、
     《唐宋文醇》清高宗選輯台北﹒台灣中華書局民五十八年二月台一板一
     《古文辭類築》清姚鼎選築台北﹒新陸書局民五十一年十一月出版~
     《經史百家雜鈔》{曾國藩編築台北﹒圈光書局民五十一年八月出版h
     《宋文彙》民、一口同明總編築台北﹒中華叢書編審委員會民五十六年十一月印行
     〈古文讀本》林景亮評註臺灣中華書局中華民國五十八年十一月臺一版
     《評注昭明文選》台北﹒學海出版社民七十年九月再版
     《五百家播芳大全文粹》宋﹒魏齊賢、葉柔同編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集部總集三二三 台北 印書館民七十五年三月初版
     (蜀藻幽勝錄》明﹒傅振商巴蜀童自社一九八五年五月第一版
     《欒城集》曾棗莊、馬德官回校點上海古往相出版社一九八七年三月第一版
     《欒城集﹒欒城應詔集》台灣商務印書館四部叢刊本(`樓上海酒芬樓景印明蜀府活字本)
     《蘇轍集)陳宏天﹒高秀芳校點北京﹒中華書局出版一九九0年八月第一版
     《嘉祐集簧註》曾棗莊﹒金成禮筆註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九三年三月第一版
     〈蘇東坡全集》蘇軾河北﹒中國書店出版一九八六年六月第一版
     《司馬相如集校注》西漢﹒司馬相如著﹒金國永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一九九三年九月第一版
     《杜詩鏡銓》楊倫輯華正書局有限公司中華民團七十年五月初版
     《韓昌黎文集校注〉馬伯通校注華正童自局有限公司中華民國七十五年十月初版
     《獎南文集》唐﹒李商隱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八年十二月第一版
     《歐陽修全集V 歐陽修台北﹒華正主自局民六十四年四月台一版
     《張丰集〉李逸安﹒孫通海﹒傳信點校中華書局一九九0年七月第一版
     〈准海集》秦觀四部叢刑集部台北﹒台灣一商務印書館民六十八年十一月台一扳
     《朱文公文集》朱熹四部叢刊初編縮本台北﹒台灣一商務印書館民五十四年八月台一版
     《魏叔子艾集》魏禧寧都三魏全集原刊本h 、`,
     《魏愚文鈔》沈德潛中研院傅斯年圖書館藏沈歸愚詩文全集Jf
     《文心雕龍注》劉勰著﹒范文瀾注學海出版社中華民國六十九年九月再版
     《文心雕龍通解》王禮卿台北﹒黎明文化事業2月國七十五年十月初版
     《益公題跋》周必大四部叢刊初一編縮本台北﹒台灣一商務印書館民五十四年八月台《瀛奎律髓》方回四部叢刊初編縮,本台北﹒台灣一一商務印書館民五十四年八月台一版
     《石門文字禪》宋﹒釋惠洪四部叢刊初編縮,本台北﹒台灣一商務印書館民五十四(文體明滸》明、徐師曾慕獨日本京都、中文出版社一九八二年八月出版
     《滄浪詩話校釋》嚴羽里仁書局中華民國七十六年四月一日
     《詩品注》鍾嶸里仁書局中華民國八十一年九月廿五日
     《升處詩話》明﹒楊升庵茵海本
     〈歷代詩話》清﹒何文煥中華書局一九八一年四月第一版
     《增訂中國文學史初稿》王忠林﹒邱變友﹒左松超﹒黃錦館﹒皮述民﹒縛錫主﹒金榮圖書有限公司中華民國七十四年五月修訂三版
     《校訂本中國文學發展史》劉大杰台北﹒華正鞏固局民六十九年五月
     《中國文學史》葉慶炳臺灣學生書局中華民國七十六年八月出版
     《中國大文學史》謝無量台北﹒台灣中華書局民七十七年十二月台六版
     《中國艾學講話》中華文化復興運動推行委員會、國家文藝基金管理委員會主編台北﹒七十五年六月一版
     《中國文學講話》玉更生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中華民國七十九年七月初版
     《中國散文演進史》倪志個居民自出版社民七十四年十一月初版
     《中國散文之面貌》張高評等著中華文化復興推行委員會、中央文物供應社民七十三年五月
     《宋代文學》呂思勉台北﹒台灣一商務印書館一九二二年八月初版一九三三年三月「國難後」第一版
     《宋元文學史稿》吳組網﹒沈天佑北京大學出版社一九八九年五月第一版
     《兩宋文學史》程千帆﹒吳新一富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九一年二月第一版
     《中國政論文學史稿》張嘯虎武漢出版社一九二年十月第一版
     《魏晉南北朝文學史參考資料》北京大學中國文史教研室還注里仁書局 中華民國八十一年三月十六日
     《唐宋耕文史》于景祥遼寧人民出版社一九九一年五月第一版
     〈中國美學思想史第一卷)敏澤齊魯害社一九八七年七月第一版
     《中國美學思想史第二卷)敏澤齊魯書社一九八九年八月第一版
     《中國美學思想史第三卷》敏澤齊魯害社一九八九年八月第一版
     〈中國散文美學史》吳小林黑龍江人民出版社一九三年五月第一版
     《宋詩史》許總童養出版社一九九二年三月第一版
     《中頭小說史略》魯迅風雲時代出版社有限公司一九八九年十月五版
     《魏晉南北朝賦史》程章燦江蘇古播出版社一九二年二月第一版
     《先秦美學思想史略》楊安崙﹒程俊岳麓童自社一九九二年十二月第一版
     〈唐宋散文》葛曉音群玉堂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民團八十一年九月初版
     《唐末五代散文研究》呂武志臺灣學生書局中華民國七十八年二月初板
     《先秦兩漢文學批評史》顯易生﹒蔣凡上海古結出版社一九九0年四月第一版
     《魏晉南北朝文學批評史》王運照﹒楊明照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八九年六月第一版
     《中國文學理論史》黃保真﹒成復旺﹒蔡鍾翔北京出版社一九八七年十二月第一版
     《中國文學批評史》郭紹虞文史哲出版社中華民國七十九年七月出版
     《中國文學理論》劉若愚灣經出版事業公司中華民國七十年九月初版
     《歷代詩話論詩經楚辭》蔡守湘﹒江風武漢出版社一九一年六月第一版
     《唐宋古文新探》何寄澎大安出版社一九九0年五月第一版
     《北宋的古文運動》 何寄澎幼獅文化事業公司中華民國八十一年八月初版
     《文學二十家傳》梁容若中華書局一九一年十月第一版
     《唐宋八大家》吳小林合肥﹒黃山書社出版一九八四年七月第一版-
     《中國古代文論家評傳》牟世人主主編中州古籍出版社一九八八年八月第一版
     《中國古代文論研究論文集》中國人民大學古代文論資料編選組編 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八九年二月第一版
     《宋詩話考》郭`紹虞中華書局一九七九年八月第一版
     《中國文學縱橫談》錢濟那台北﹒書林出版民八十四年十一月一板。
     全木明理學與文學》馬積一口同湖南師範大學出版社一九八九年十月第一版
     《兩宋黨爭與文學》慶振軒敦煌文藝品版社一九九三年九月第一板
     〈佛教與中國文學》孫昌武上海人民出版社一九八八年八月第一版
     《照隅室古典文學論集〉上下 郭紹虞上海古繕出版社一九八三年十弓第一扳
     〈唐宋文學論佳字一工水招一齊魯書社一九八四年七月第一級
     《古詩十九首集釋》會文編輯部曾文出版社中華民國六十四年一月出版
     《文章辨體序說﹒艾體明辨序說》明﹒吳一詗﹒徐師會長安出版社中華民團六十《藝概》劉熙載金楓出版有限公司一九八六年十二月初版
     《人間詞話新注》王國維里已書局中華民間團七十六年八月廿日
     《文學研究法》姚永樸臺灣一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民國六十二年六月臺一版
     《修辭學》黃慶萱三民書局中華民國七十二年十月四版
     《古代散文文體概論》陳必祥文史哲出版社中華民國七十六年十月出版
     《中圍古代寫作學》王凱符﹒張會恩主編中國人民大學一九九二年九月第一版
     (四)
     《蘇轍》 金國永中華書局一九九0年一月第一版
     《蘇轍年譜》曾棗莊在挾西人民出版社一九八六年一月第一版
     (蘇轍俠著輯考》劉尚榮收錄於中華書局點校本《蘇轍集》後。
     《蘇轍評傳》曾棗莊在台北﹒五南圖書民八十四年六月初版
     《三蘇及其散文之研究》陳雄勳文史哲出版社中華民國八十年十一月初版
     《三蘇選集》曾棗莊﹒曾濤選注黑龍江人民出版社出版一九九三年五月第一版
     《三蘇文藝思想》曾棗莊還釋四川文藝出版社一九八五年十月第一板
     《蘇老泉年譜V 劉少泉四川省中心圖書委員會一九八一年秋
     《蘇淘評傳》曾棗莊四川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三年五月第一版
     《蘇淘言論及其文學之研究》謝武雄文史哲出版社中華民國七十年四月初版
     《蘇文系年考略》吳雪濤內蒙古教育出版社一九九0年二月第一版
     《蘇東坡文集選一講〉徐中玉巴蜀一書社一九九0年六月第一版
     《蘇軾資料彙編》四川大學中文系唐宋文學研究室編中華書局一九四年四月第一版
     〈蘇東坡軟事匯編》顏中其編注長沙﹒岳麓出版社一九八四年
     《司馬遷與其史學》周虎林台北﹒文史哲出版社民六十九年十月再版
     《李太白研究》夏敬觀﹒任半塘﹒張以正﹒李正浩等著里仁書局中華民團七十四年五
     《杜詩品評》楊慧傑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中華民國七十九年四月初版
     〈詩中的李白》楊慧傑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中華民國七十七年四月初版
     〈韓愈》錢基博中國書店一九八八年三月第一版/
     《韓愈文集導讀》錢伯城巴蜀鞏固社一九九三年六月第一版4/
     《中國三大詩人新論》黃圈彬源流文化事業有限公司中華民國七十三年四月再版
     《陶淵明詩文彙評》熊鈍生發行臺灣,中華書蜀中華民盟六十三年七月台參版
     《韓柳文研究法》林經 廣文書局
     《遺山論詩詮證》 王禮卿中華叢書編審委員會中華民國六十五年四月
     (五)
     《中國哲學發展史》(先表示)任種愈主編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三年十月第一版
     《中國哲學發展史》(秦漢)任繼愈主編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五年二月第一版
     《中國哲學發展史》(魏晉南北朝)任繼愈主編人民出版社一九八八年四月第一版
     《中國哲學史話》 張起鈞﹒吳恰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中華民國八十一年二月再版
     《魏晉思想﹒甲編五種》賀昌群﹒容肇祖﹒劉大杰﹒湯用彤﹒袁行霈里仁書局 中華民國七十三年一月二十日
     《宋明理學研究》張立文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一九八五年七月第一版
     《孔子簿》錢穆 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中華民國七十六年七月初版
     《論語思想體系》邱鎮京撰文津出版社中華民國七十七年二月第四版
     《孔子學說探微》林義正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中華民國七十六年九月初版
     《孔子評傳》匡並明南京大學出版社一九九0年十二月第一版
     《四書人物》仇德哉, 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中華民國七十九年四月二版
     《司馬光學述V 陳克明湖北人民出級社一九九0 年四月第一版Je
     《四川思想家》賈順先﹒戴大祿巴蜀書社一九八年三月第一版fr
     《四川簡史》四川簡史編寫組四川省社會科學院一九八六年十二月第一板
     《宋代經濟述論》賣大泉成都﹒社會科學院一九八五年第一版
     《北宋文化史述論》陳植銬中圈社會科學出版社F一九九二年三月第一版
     (六八)
     《四庫全書簡明白錄)清﹒永溶等撰﹒洪江北主編洪氏出版社中華民國七十一年(中國古代職官大辭典》張政煩主編河南人民出版社一九九0年十月第一板
     《古典文學三百題》上海古籍也扳社編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八六年十二月第一版
     《中國文化史三百題》上海古結出版社編上海古繕出版社一九八七年十一月第一版
     《中國歷史三百題》上海古籍出版社編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八九年九月第一版
     《古代藝術三百題》上海古籍出版社編上海,吉簿出版社一九八九年十一月第一版
     《美學百題》鄭廉明﹒陳淑英編積丹車門圖書有限公司中華民團七十六年六月十五日初版
     貳、論文與期刊
     一口問光惠《蘇橄文學研究》,台大中文所碩士論文,民七十八年六月
     邱德修〈新修蘇子由年表〉(上) 〈新修蘇子由年表〉(下) 《國立編譯館館刊》第二十一卷第一期,民八十一年六月;第二期,民八十一年十二月
     曾棗莊〈蘇轍對北宋文學的貢獻〉《四川師範學院學報》一九八四年第四期
     劉乃昌〈蘇淘、蘇轍文學簡評〉《中圈古代、近代文學研究》一九八五年二十三期
     梁容若〈蘇轍的生平與著述〉`圈一詣日報社《古今文選》編輯室主編《唐宋八大家文選》台北﹒圈出版社,民六十九年八月第二版,原載《古今文選》第一二0期,民四十三年一月2 日
     張靜二〈蘇轍的養氣說〉《中外文學》第二十一卷第一期,民八十一年六月一日
     楊勝寬〈是「氣節」過人,還是不知「義理」從蘇軾兄弟評價李白的分歧談起〉《四川師範學院學報)(哲社版)一九九三年一月
     蘇雨〈三蘇約文學思想〉《建設》十二卷七期,民五十三年十二月
     謝桃坊〈蘇軾盟(北宋古文運動〉`《西南師範大學學報》(哲社版)一九九三年第四期
     寧可〈蘇軾對北宋古文革新運動的貢獻〉《四川師院學報》﹒一九七八年第四期
     李育〈蘇軾議論文的寫作特色〉《中函古代﹒近代文學研究》一九八五年十三期
     陳樂素〈流放嶺南的元祐黨人〉,文收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宋遼金元史研究室編《宋遼》第一輯,北京﹒中華書局,一九八五年八月第一版
     經出版事業公司,民七十三年修訂三版
     楊勝寬〈歐蘇相合於“道“〉《哎,那大學學報》一九九三年第三期q、-÷
     周來祥、儀平策〈論宋代審美文化的雙重模懇〉《文學遺產》一九九3 年第二期
     劉琳〈唐宋之際北人遷蜀與四川文化的發展〉,四川大學宋代文化研究資料中心編《宋代文化研成都﹒四川大學,一九九二年第一版
     曾大興之中國歷代文學家的地理分布〉中國人民大君子書報資料中心,複印報刊資料〈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一九九9 平第四期
     蕭華忠〈略述宋代人才的區域分布〉《晉陽學刊》一九八七年第六期
     魯青〈宋代文學發展的基本線索〉《齊齊哈爾師範學院學報》`一九九三年第五期
     郭預衡〈北宋文章的兩個特徵〉;《社會科學戰線》一九八五年、文藝學
     洪本健〈從韓柳歐蘇文看唐宋艾的差異〉`《文史哲》﹒一九九0年第三期
     孫連琦〈唐宋散文演化及風格之異同〉`《遼寧大學學報》,一九九一年第三期
     吳功正〈美的標準範式!|唐宋散文美學〉《中團古代、近代文學研究》一九九一年第三期
     高潔〈宋代山水游記簡論〉《齊魯學刊》一九八八年第二期
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