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Citation Infomation

  • No doi shows Citation Infomation
題名 由祭祀圈看北斗地區漢人聚落的形成與發展
作者 蔡明雲
貢獻者 林美容
蔡明雲
關鍵詞 祭祀圈
北斗地區
日期 1996
上傳時間 28-Apr-2016 09:55:31 (UTC+8)
摘要 第一章 緒論-----01
     
     第二章 地理環境與人文變遷-----17
     第一節 地理環境-----17
     第二節 行政區畫-----34
     第三節 族群演變-----43
     
     第三章 村廟與農業聚落的形成-----57
     第一節 本鎮農業聚落的特徵-----57
     第二節 東北斗的村廟與聚落的形成-----6O
     第三節 北勢寮的村廟與聚落的形成-----72
     
     第四章 街廟與商業街肆的形成-----86
     第一節 本鎮街肆的特徵-----87
     第二節 東螺街與舊社天后宮-----91
     第三節 悅興街與螺青書院(文昌祠)-----96
     第四節 奠安宮與北斗街-----103
     
     第五章 農村與街肆間的互動整合-----111
     第一節 奠安宮信仰圈的形成與演變-----112
     第二節 北斗街角頭廟的形成-----119
     第三節 鄉庄祭祀圈的整合與分化-----126
     第四節 義塚型廟宇的社會整合意義-----13O
     
     第六章 結論-----136
     
     參考資料-----139
     
     
     圖1-1 祭祀圈與聚落發展模式-----06
     圖1-2 彰化南瑤宮信仰圈所涵蓋鄉鎮一覽-----08
     圖1-3 七十二庄聯庄組織分布圖-----09
     圖2-1 北斗鎮位置圖-----16
     圖2-2 北斗鎮與鄰鄉鎮關係位置圖-----18
     圖2-3 濁水溪平原等高線圖-----18
     圖2-4 北斗鎮所屬地理區位置圖-----19
     圖2-5 濁水溪沖積扇的範圍-----2O
     表2-1 北斗鎮昭和六年的溫度、雨量表-----21
     圖2-6 濁水溪上游支流圖-----22
     圖2-7 《諸羅縣志》山川圖 (一)-----24
     圖2-8 《諸羅縣志》山川圖 (二)-----2
     圖2-9 《重修福建臺灣府志》中的諸羅縣圖-----25
     圖2-10 《重修福建臺灣府志》彰化縣圖-----25
     圖2-11 《彰化縣志》山川圖-----29
     表2-2 學者對濁水溪主支流演變的看法對照表-----30
     圖2-12 康熙中葉清宮秘藏臺灣軍備圖局部-----
     圖2-13 乾隆年間所繪的臺灣輿圖局部-----32
     圖2-14 明鄭時期臺灣建置圖-----36
     圖2-15 清代末期彰化縣堡的分布-----37
     圖2-16 清代末葉本鎮街庄的分畫-----38
     圖2-l7 日冶末期全臺川郡街庄分布圖-----39
     表2-3 北斗鎮行政區畫演變-----40
     表2-4 北斗鎮各里的演變過程-----41
     圖2-18 北斗鎮各里分布圖-----42
     表2-5 巴布薩族諸社名與所在位置-----43
     圖2-9 十七世紀彰化平原平埔族分布圖-----44
     圖2-20 東螺堡的範圍-----45
     圖2-21 乾隆年間古圖中出現的「眉裡庄」與「眉裡社」-----46
     表2-6 康熙初年臺灣的聚落及人口數-----48
     表2-7 昭和初年北斗街漢人居民的祖籍組成-----51
     表2-8 昭和五年北斗街日治時期種族別人口統計表-----52
     圖3-1 北斗鎮聚落分布的情況-----59
     圖3-2 寶斗庄的範圍-----61
     表3-1 寶斗庄土地伺的祭祀圈-----63
     圖3-3 寶斗庄祭花圈示意圖-----63
     圖3-4 中圳仔位置範圍圖-----65
     圖3-5 清領末期日治前期的中圳地區-----65
     圖3-6 清末年的溪仔底-----67
     圖3-7 溪仔底 (大新里)土地公祭祀圈分布圖-----68
     圖3-8 清末的大埔尾是舊濁水溪網狀水系間的河床荒埔-----70
     圖3-9 大埔尾(新生里)祭祀圈範圍分布圖-----70
     圖3-10 東北斗農業聚落分布圖-----71
     圖3-l1 北勢寮的範圍與聚落分布圖-----72
     圖3-12 西門外與半路店仔位置圖-----73
     圖3-13 清末日治初期中寮地區圖-----75
     圖3-14 中寮地區祭祀圈分布圖-----76
     圖3-15 北勢寮(大道里)祭祀圈範圍的區畫-----78
     表3-2 北斗鎮農業聚落信仰中心一覽表-----79
     圖3-16 康熙年間北斗鎮農業聚落分布圖-----80
     圖3-17 1898年~1911年北斗鎮農業聚落分布圖-----81
     圖3-18 1911年之後北斗鎮農業聚落分布圖-----82
     圖4-1 舊濁水溪河道與沿岸街市-----88
     圖4-2 北斗街初建時街道復原圖-----9O
     圖4-3 乾隆五、六年間中部地區街肆分布圖-----92
     圖4-4 乾隆年間所繪臺灣輿圖中的「舊杜庄」-----93
     表4-1 臺灣中部街肆形成順序圖-----95
     圖4-5 東螺街與北斗街的關係位置圖-----95
     圖4-6 乾隆下半期~嘉慶年間市街分布圖-----98
     表4-2 光緒十一年鹿港蘇府大王爺出巡路線圖-----102
     圖4-7 北斗街與附近聚落的關係位置圖-----107
     圖5-1 彰化平原的族群分布(一九二六年)-----126
     圖5-2 奠安宮五十庄信仰圈範圍示意圖-----117
     圖5-3 北斗街角頭廟位置分布圖-----119
     圖5-4 北斗建街前的廟宇位置分布圖-----122
     表5-1 北斗街各角頭廟一覽表-----124
     表2-8 昭和五年北斗街日治時期種族別人口統計表-----52
     圖3-1 北斗鎮聚落分布的情況-----59
     圖3-2 寶斗庄的範圍-----61
     表3-1 寶斗庄土地伺的祭祀圈-----63
     圖3-3 寶斗庄祭花圈示意圖-----63
     圖3-4 中圳仔位置範圍圖-----65
     圖3-5 清領末期日治前期的中圳地區-----65
     圖3-6 清末年的溪仔底-----67
     圖3-7 溪仔底(大新里)土地公祭祀圈分布圖-----68
     圖3-8 清末的大埔尾是舊濁水溪網狀水系間的河床荒埔-----70
     圖3-9 大埔尾(新生里)祭祀圈範圍分布圖-----70
     圖3-10 東北斗農業聚落分布圖-----71
     圖3-l1 北勢寮的範圍與聚落分布圖-----72
     圖3-12 西門外與半路店仔位置圖-----73
     圖3-13 清末日治初期中寮地區圖-----75
     圖3-14 中寮地區祭祀圈分布圖-----76
     圖3-15 北勢寮(大道里)祭祀圈範圍的區畫-----78
     表3-2 北斗鎮農業聚落信仰中心一覽表-----79
     圖3-16 康熙年間北斗鎮農業聚落分布圖-----80
     圖3-17 1898年~1911年北斗鎮農業聚落分布圖-----81
     圖3-18 1911年之後北斗鎮農業聚落分布圖-----82
     圖4-1 舊濁水溪河道與沿岸街市-----88
     圖4-2 北斗街初建時街道復原圖-----9O
     圖4-3 乾隆五、六年間中部地區街肆分布圖-----92
     圖4-4 乾隆年間所繪臺灣輿圖中的「舊杜庄」-----93
     表4-1 臺灣中部街肆形成順序圖-----95
     圖4-5 東螺街與北斗街的關係位置圖-----95
     圖4-6 乾隆下半期~嘉慶年間市街分布圖-----98
     表4-2 光緒十一年鹿港蘇府大王爺出巡路線圖-----102
     圖4-7 北斗街與附近聚落的關係位置圖-----107
     圖5-1 彰化平原的族群分布(一九二六年)-----126
     圖5-2 奠安宮五十庄信仰圈範圍示意圖-----117
     圖5-3 北斗街角頭廟位置分布圖-----119
     圖5-4 北斗建街前的廟宇位置分布圖-----122
     表5-1 北斗街各角頭廟一覽表-----124
     圖5-5 北斗街角頭廟祭祀圈與奠安宮信仰圈之間的演變-----125
     圖5-6 寶斗庄範圍暨天師公壇範圍擴大演變圖-----l27
     圖5-7 寶興宮祭祀圈的分化-----128
     圖5-8 北斗鎮鄉庄祭祀圈整合分化演變圖-----129
     圖5-9 北斗義塚型廟宇位置圖-----132
     圖6-1 北斗鎮聚落發展演變圖-----138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歷史學系
82153004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B2002002522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林美容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蔡明雲zh_TW
dc.creator (作者) 蔡明雲zh_TW
dc.date (日期) 1996en_US
dc.date.accessioned 28-Apr-2016 09:55:31 (UTC+8)-
dc.date.available 28-Apr-2016 09:55:31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28-Apr-2016 09:55:31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B2002002522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87103-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歷史學系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82153004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第一章 緒論-----01
     
     第二章 地理環境與人文變遷-----17
     第一節 地理環境-----17
     第二節 行政區畫-----34
     第三節 族群演變-----43
     
     第三章 村廟與農業聚落的形成-----57
     第一節 本鎮農業聚落的特徵-----57
     第二節 東北斗的村廟與聚落的形成-----6O
     第三節 北勢寮的村廟與聚落的形成-----72
     
     第四章 街廟與商業街肆的形成-----86
     第一節 本鎮街肆的特徵-----87
     第二節 東螺街與舊社天后宮-----91
     第三節 悅興街與螺青書院(文昌祠)-----96
     第四節 奠安宮與北斗街-----103
     
     第五章 農村與街肆間的互動整合-----111
     第一節 奠安宮信仰圈的形成與演變-----112
     第二節 北斗街角頭廟的形成-----119
     第三節 鄉庄祭祀圈的整合與分化-----126
     第四節 義塚型廟宇的社會整合意義-----13O
     
     第六章 結論-----136
     
     參考資料-----139
     
     
     圖1-1 祭祀圈與聚落發展模式-----06
     圖1-2 彰化南瑤宮信仰圈所涵蓋鄉鎮一覽-----08
     圖1-3 七十二庄聯庄組織分布圖-----09
     圖2-1 北斗鎮位置圖-----16
     圖2-2 北斗鎮與鄰鄉鎮關係位置圖-----18
     圖2-3 濁水溪平原等高線圖-----18
     圖2-4 北斗鎮所屬地理區位置圖-----19
     圖2-5 濁水溪沖積扇的範圍-----2O
     表2-1 北斗鎮昭和六年的溫度、雨量表-----21
     圖2-6 濁水溪上游支流圖-----22
     圖2-7 《諸羅縣志》山川圖 (一)-----24
     圖2-8 《諸羅縣志》山川圖 (二)-----2
     圖2-9 《重修福建臺灣府志》中的諸羅縣圖-----25
     圖2-10 《重修福建臺灣府志》彰化縣圖-----25
     圖2-11 《彰化縣志》山川圖-----29
     表2-2 學者對濁水溪主支流演變的看法對照表-----30
     圖2-12 康熙中葉清宮秘藏臺灣軍備圖局部-----
     圖2-13 乾隆年間所繪的臺灣輿圖局部-----32
     圖2-14 明鄭時期臺灣建置圖-----36
     圖2-15 清代末期彰化縣堡的分布-----37
     圖2-16 清代末葉本鎮街庄的分畫-----38
     圖2-l7 日冶末期全臺川郡街庄分布圖-----39
     表2-3 北斗鎮行政區畫演變-----40
     表2-4 北斗鎮各里的演變過程-----41
     圖2-18 北斗鎮各里分布圖-----42
     表2-5 巴布薩族諸社名與所在位置-----43
     圖2-9 十七世紀彰化平原平埔族分布圖-----44
     圖2-20 東螺堡的範圍-----45
     圖2-21 乾隆年間古圖中出現的「眉裡庄」與「眉裡社」-----46
     表2-6 康熙初年臺灣的聚落及人口數-----48
     表2-7 昭和初年北斗街漢人居民的祖籍組成-----51
     表2-8 昭和五年北斗街日治時期種族別人口統計表-----52
     圖3-1 北斗鎮聚落分布的情況-----59
     圖3-2 寶斗庄的範圍-----61
     表3-1 寶斗庄土地伺的祭祀圈-----63
     圖3-3 寶斗庄祭花圈示意圖-----63
     圖3-4 中圳仔位置範圍圖-----65
     圖3-5 清領末期日治前期的中圳地區-----65
     圖3-6 清末年的溪仔底-----67
     圖3-7 溪仔底 (大新里)土地公祭祀圈分布圖-----68
     圖3-8 清末的大埔尾是舊濁水溪網狀水系間的河床荒埔-----70
     圖3-9 大埔尾(新生里)祭祀圈範圍分布圖-----70
     圖3-10 東北斗農業聚落分布圖-----71
     圖3-l1 北勢寮的範圍與聚落分布圖-----72
     圖3-12 西門外與半路店仔位置圖-----73
     圖3-13 清末日治初期中寮地區圖-----75
     圖3-14 中寮地區祭祀圈分布圖-----76
     圖3-15 北勢寮(大道里)祭祀圈範圍的區畫-----78
     表3-2 北斗鎮農業聚落信仰中心一覽表-----79
     圖3-16 康熙年間北斗鎮農業聚落分布圖-----80
     圖3-17 1898年~1911年北斗鎮農業聚落分布圖-----81
     圖3-18 1911年之後北斗鎮農業聚落分布圖-----82
     圖4-1 舊濁水溪河道與沿岸街市-----88
     圖4-2 北斗街初建時街道復原圖-----9O
     圖4-3 乾隆五、六年間中部地區街肆分布圖-----92
     圖4-4 乾隆年間所繪臺灣輿圖中的「舊杜庄」-----93
     表4-1 臺灣中部街肆形成順序圖-----95
     圖4-5 東螺街與北斗街的關係位置圖-----95
     圖4-6 乾隆下半期~嘉慶年間市街分布圖-----98
     表4-2 光緒十一年鹿港蘇府大王爺出巡路線圖-----102
     圖4-7 北斗街與附近聚落的關係位置圖-----107
     圖5-1 彰化平原的族群分布(一九二六年)-----126
     圖5-2 奠安宮五十庄信仰圈範圍示意圖-----117
     圖5-3 北斗街角頭廟位置分布圖-----119
     圖5-4 北斗建街前的廟宇位置分布圖-----122
     表5-1 北斗街各角頭廟一覽表-----124
     表2-8 昭和五年北斗街日治時期種族別人口統計表-----52
     圖3-1 北斗鎮聚落分布的情況-----59
     圖3-2 寶斗庄的範圍-----61
     表3-1 寶斗庄土地伺的祭祀圈-----63
     圖3-3 寶斗庄祭花圈示意圖-----63
     圖3-4 中圳仔位置範圍圖-----65
     圖3-5 清領末期日治前期的中圳地區-----65
     圖3-6 清末年的溪仔底-----67
     圖3-7 溪仔底(大新里)土地公祭祀圈分布圖-----68
     圖3-8 清末的大埔尾是舊濁水溪網狀水系間的河床荒埔-----70
     圖3-9 大埔尾(新生里)祭祀圈範圍分布圖-----70
     圖3-10 東北斗農業聚落分布圖-----71
     圖3-l1 北勢寮的範圍與聚落分布圖-----72
     圖3-12 西門外與半路店仔位置圖-----73
     圖3-13 清末日治初期中寮地區圖-----75
     圖3-14 中寮地區祭祀圈分布圖-----76
     圖3-15 北勢寮(大道里)祭祀圈範圍的區畫-----78
     表3-2 北斗鎮農業聚落信仰中心一覽表-----79
     圖3-16 康熙年間北斗鎮農業聚落分布圖-----80
     圖3-17 1898年~1911年北斗鎮農業聚落分布圖-----81
     圖3-18 1911年之後北斗鎮農業聚落分布圖-----82
     圖4-1 舊濁水溪河道與沿岸街市-----88
     圖4-2 北斗街初建時街道復原圖-----9O
     圖4-3 乾隆五、六年間中部地區街肆分布圖-----92
     圖4-4 乾隆年間所繪臺灣輿圖中的「舊杜庄」-----93
     表4-1 臺灣中部街肆形成順序圖-----95
     圖4-5 東螺街與北斗街的關係位置圖-----95
     圖4-6 乾隆下半期~嘉慶年間市街分布圖-----98
     表4-2 光緒十一年鹿港蘇府大王爺出巡路線圖-----102
     圖4-7 北斗街與附近聚落的關係位置圖-----107
     圖5-1 彰化平原的族群分布(一九二六年)-----126
     圖5-2 奠安宮五十庄信仰圈範圍示意圖-----117
     圖5-3 北斗街角頭廟位置分布圖-----119
     圖5-4 北斗建街前的廟宇位置分布圖-----122
     表5-1 北斗街各角頭廟一覽表-----124
     圖5-5 北斗街角頭廟祭祀圈與奠安宮信仰圈之間的演變-----125
     圖5-6 寶斗庄範圍暨天師公壇範圍擴大演變圖-----l27
     圖5-7 寶興宮祭祀圈的分化-----128
     圖5-8 北斗鎮鄉庄祭祀圈整合分化演變圖-----129
     圖5-9 北斗義塚型廟宇位置圖-----132
     圖6-1 北斗鎮聚落發展演變圖-----138
-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第一章 緒論-----01
     
     第二章 地理環境與人文變遷-----17
      第一節 地理環境-----17
      第二節 行政區畫-----34
      第三節 族群演變-----43
     
     第三章 村廟與農業聚落的形成-----57
      第一節 本鎮農業聚落的特徵-----57
      第二節 東北斗的村廟與聚落的形成-----6O
      第三節 北勢寮的村廟與聚落的形成-----72
     
     第四章 街廟與商業街肆的形成-----86
      第一節 本鎮街肆的特徵-----87
      第二節 東螺街與舊社天后宮-----91
      第三節 悅興街與螺青書院(文昌祠)-----96
      第四節 奠安宮與北斗街-----103
     
     第五章 農村與街肆間的互動整合-----111
      第一節 奠安宮信仰圈的形成與演變-----112
      第二節 北斗街角頭廟的形成-----119
      第三節 鄉庄祭祀圈的整合與分化-----126
      第四節 義塚型廟宇的社會整合意義-----13O
     
     第六章 結論-----136
     
     參考資料-----139
     
     
     圖1-1 祭祀圈與聚落發展模式-----06
     圖1-2 彰化南瑤宮信仰圈所涵蓋鄉鎮一覽-----08
     圖1-3 七十二庄聯庄組織分布圖-----09
     圖2-1 北斗鎮位置圖-----16
     圖2-2 北斗鎮與鄰鄉鎮關係位置圖-----18
     圖2-3 濁水溪平原等高線圖-----18
     圖2-4 北斗鎮所屬地理區位置圖-----19
     圖2-5 濁水溪沖積扇的範圍-----2O
     表2-1 北斗鎮昭和六年的溫度、雨量表-----21
     圖2-6 濁水溪上游支流圖-----22
     圖2-7 《諸羅縣志》山川圖 (一)-----24
     圖2-8 《諸羅縣志》山川圖 (二)-----2
     圖2-9 《重修福建臺灣府志》中的諸羅縣圖-----25
     圖2-10 《重修福建臺灣府志》彰化縣圖-----25
     圖2-11 《彰化縣志》山川圖-----29
     表2-2 學者對濁水溪主支流演變的看法對照表-----30
     圖2-12 康熙中葉清宮秘藏臺灣軍備圖局部-----
     圖2-13 乾隆年間所繪的臺灣輿圖局部-----32
     圖2-14 明鄭時期臺灣建置圖-----36
     圖2-15 清代末期彰化縣堡的分布-----37
     圖2-16 清代末葉本鎮街庄的分畫-----38
     圖2-l7 日冶末期全臺川郡街庄分布圖-----39
     表2-3 北斗鎮行政區畫演變-----40
     表2-4 北斗鎮各里的演變過程-----41
     圖2-18 北斗鎮各里分布圖-----42
     表2-5 巴布薩族諸社名與所在位置-----43
     圖2-9 十七世紀彰化平原平埔族分布圖-----44
     圖2-20 東螺堡的範圍-----45
     圖2-21 乾隆年間古圖中出現的「眉裡庄」與「眉裡社」-----46
     表2-6 康熙初年臺灣的聚落及人口數-----48
     表2-7 昭和初年北斗街漢人居民的祖籍組成-----51
     表2-8 昭和五年北斗街日治時期種族別人口統計表-----52
     圖3-1 北斗鎮聚落分布的情況-----59
     圖3-2 寶斗庄的範圍-----61
     表3-1 寶斗庄土地伺的祭祀圈-----63
     圖3-3 寶斗庄祭花圈示意圖-----63
     圖3-4 中圳仔位置範圍圖-----65
     圖3-5 清領末期日治前期的中圳地區-----65
     圖3-6 清末年的溪仔底-----67
     圖3-7 溪仔底 (大新里)土地公祭祀圈分布圖-----68
     圖3-8 清末的大埔尾是舊濁水溪網狀水系間的河床荒埔-----70
     圖3-9 大埔尾(新生里)祭祀圈範圍分布圖-----70
     圖3-10 東北斗農業聚落分布圖-----71
     圖3-l1 北勢寮的範圍與聚落分布圖-----72
     圖3-12 西門外與半路店仔位置圖-----73
     圖3-13 清末日治初期中寮地區圖-----75
     圖3-14 中寮地區祭祀圈分布圖-----76
     圖3-15 北勢寮(大道里)祭祀圈範圍的區畫-----78
     表3-2 北斗鎮農業聚落信仰中心一覽表-----79
     圖3-16 康熙年間北斗鎮農業聚落分布圖-----80
     圖3-17 1898年~1911年北斗鎮農業聚落分布圖-----81
     圖3-18 1911年之後北斗鎮農業聚落分布圖-----82
     圖4-1 舊濁水溪河道與沿岸街市-----88
     圖4-2 北斗街初建時街道復原圖-----9O
     圖4-3 乾隆五、六年間中部地區街肆分布圖-----92
     圖4-4 乾隆年間所繪臺灣輿圖中的「舊杜庄」-----93
     表4-1 臺灣中部街肆形成順序圖-----95
     圖4-5 東螺街與北斗街的關係位置圖-----95
     圖4-6 乾隆下半期~嘉慶年間市街分布圖-----98
     表4-2 光緒十一年鹿港蘇府大王爺出巡路線圖-----102
     圖4-7 北斗街與附近聚落的關係位置圖-----107
     圖5-1 彰化平原的族群分布(一九二六年)-----126
     圖5-2 奠安宮五十庄信仰圈範圍示意圖-----117
     圖5-3 北斗街角頭廟位置分布圖-----119
     圖5-4 北斗建街前的廟宇位置分布圖-----122
     表5-1 北斗街各角頭廟一覽表-----124
     表2-8 昭和五年北斗街日治時期種族別人口統計表-----52
     圖3-1 北斗鎮聚落分布的情況-----59
     圖3-2 寶斗庄的範圍-----61
     表3-1 寶斗庄土地伺的祭祀圈-----63
     圖3-3 寶斗庄祭花圈示意圖-----63
     圖3-4 中圳仔位置範圍圖-----65
     圖3-5 清領末期日治前期的中圳地區-----65
     圖3-6 清末年的溪仔底-----67
     圖3-7 溪仔底(大新里)土地公祭祀圈分布圖-----68
     圖3-8 清末的大埔尾是舊濁水溪網狀水系間的河床荒埔-----70
     圖3-9 大埔尾(新生里)祭祀圈範圍分布圖-----70
     圖3-10 東北斗農業聚落分布圖-----71
     圖3-l1 北勢寮的範圍與聚落分布圖-----72
     圖3-12 西門外與半路店仔位置圖-----73
     圖3-13 清末日治初期中寮地區圖-----75
     圖3-14 中寮地區祭祀圈分布圖-----76
     圖3-15 北勢寮(大道里)祭祀圈範圍的區畫-----78
     表3-2 北斗鎮農業聚落信仰中心一覽表-----79
     圖3-16 康熙年間北斗鎮農業聚落分布圖-----80
     圖3-17 1898年~1911年北斗鎮農業聚落分布圖-----81
     圖3-18 1911年之後北斗鎮農業聚落分布圖-----82
     圖4-1 舊濁水溪河道與沿岸街市-----88
     圖4-2 北斗街初建時街道復原圖-----9O
     圖4-3 乾隆五、六年間中部地區街肆分布圖-----92
     圖4-4 乾隆年間所繪臺灣輿圖中的「舊杜庄」-----93
     表4-1 臺灣中部街肆形成順序圖-----95
     圖4-5 東螺街與北斗街的關係位置圖-----95
     圖4-6 乾隆下半期~嘉慶年間市街分布圖-----98
     表4-2 光緒十一年鹿港蘇府大王爺出巡路線圖-----102
     圖4-7 北斗街與附近聚落的關係位置圖-----107
     圖5-1 彰化平原的族群分布(一九二六年)-----126
     圖5-2 奠安宮五十庄信仰圈範圍示意圖-----117
     圖5-3 北斗街角頭廟位置分布圖-----119
     圖5-4 北斗建街前的廟宇位置分布圖-----122
     表5-1 北斗街各角頭廟一覽表-----124
     圖5-5 北斗街角頭廟祭祀圈與奠安宮信仰圈之間的演變-----125
     圖5-6 寶斗庄範圍暨天師公壇範圍擴大演變圖-----l27
     圖5-7 寶興宮祭祀圈的分化-----128
     圖5-8 北斗鎮鄉庄祭祀圈整合分化演變圖-----129
     圖5-9 北斗義塚型廟宇位置圖-----132
     圖6-1 北斗鎮聚落發展演變圖-----138
zh_TW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B2002002522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祭祀圈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北斗地區zh_TW
dc.title (題名) 由祭祀圈看北斗地區漢人聚落的形成與發展zh_TW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_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