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blications-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NCCU Library

Citation Infomation

Related Publications in TAIR

題名 身分行為之研究--以身分行為之體系化為中心
作者 唐敏寶
貢獻者 林秀雄
唐敏寶
關鍵詞 德國式編排法
事實先行性
日期 1997
上傳時間 28-Apr-2016 09:57:56 (UTC+8)
摘要 按我國民法典係採取「德國式編排法」之立法體例,故除有特別規定外,民法總則之規定當可適用於民法各編之中。然而,實際上基於身分行為之特殊性,民法總則有許多規定並不適用於身分行為。因此,學說上便有主張,身分行為應與財產行為分立,而由另一通則性之規定加以規範。故本論文即擬以「身分行為」為研究對象,針對其相關之問題予以深入探討,並藉此提出個人對身分行為通則之立法論建議。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1
     第一項 研究動機-----1
     第二項 研究目的-----1
     第二節 研究範圍與方法-----2
     第一項 研究範圍-----2
     第二項 研究方法-----2
     第三節 本文架構-----3
     
     第二章 身分行為之基本概念-----5
     第一節 序言-----5
     第二節 與身分行為相關之幾個概念-----6
     第一項 身分關係-----6
     第一目 身分關係之特質-----6
     第二目 身分關係之種類-----9
     第二項 身分權-----10
     第一目 身分權之意義-----10
     第二目 身分權之種類-----11
     第三目 身分權之特性-----15
     第四目 身分權之變動-----17
     第三項 身分法-----18
     第一目 身分法之意義-----18
     第二目 身分法之特質-----20
     第三目 身分法之特性-----21
     第三節 身分行為之意義與種類-----22
     第一項 身分行為之意義-----22
     第二項 身分行為之種類-----24
     第一目 概說-----24
     第二目 二分說之具體內容-----24
     第三目 三分說之具體內容-----27
     第四目 小結-----29
     第三項 婚約行為屬身分行為?-----30
     第四項 特別養子之收養行為屬身分行為?-----34
     第五項 死後終止收養行為屬身分行為?-----34
     第六項 遺囑行為屬身分行為?-----36
     第四節 身分行為之行為能力-----39
     第五節 本文所指之身分行為之範圍-----40
     第六節 身分行為與事實先行性-----43
     第一項 事實先行性之概念-----43
     第二項 事實先行性概念之檢討-----45
     第七節 身分行為之特性-----48
     第一項 身分行為僅具宣示(確認)性?-----48
     第二項 身分行為之特性-----49
     
     第三章 身分行為與民法總則之適用關係-----54
     第一節 序言-----54
     第二節 身分法之立法體例-----54
     第三節 身分法與財產法之關係-----56
     第一項 日本學說之見解-----56
     第二項 本文之見解-----58
     第四節 身分行為與民法總則之適用關係-----60
     
     第四章 身分行為之體系化之理論發展-----74
     第一節 序言-----74
     第二節 身分行為之體系化在日本之發展-----74
     第一項 明治、大正時期-----74
     第二項 昭和時期以後-----76
     第三節 身分行為之體系化在我國之發展-----80
     第一項 學說之發展-----80
     第二項 實務之發展-----84
     第三項 本文之見解-----86
     
     第五章 身分行為之構成要素-----91
     第一節 序言-----91
     第二節 身分行為之生活事實-----92
     第一項 日本之學說見解-----92
     第二項 本文之見解-----93
     第三節 身分行為之效果意思-----94
     第一項 日本學說與實務之見解-----94
     第二項 我國學說與實務之見解-----98
     第三項 本文之見解-----99
     第四節 身份行為之表示方式-----101
     第一項 日本學說與實務之見解-----101
     第二項 我國學說與實務之見解-----104
     第三項 本文之見解-----106
     第五節 各種身分行為之構成要素-----112
     第一項 日本之情形-----112
     第二項 我國之情形-----112
     第六節 與實質要件與形式要件之關係-----116
     
     第六章 欠缺部份講成要素之身分行為-----119
     第一節 序言-----119
     第二節 欠缺身分的效果意思之身分行為-----120
     第一項 前言-----120
     第二項 假裝(虛偽)身分行為-----121
     第一目日本學說與實務之見解-----121
     第二目我國學說與實務之見解-----124
     第三目本文之見解-----125
     第三項 身分行為意思之變更-----126
     第一目 日本學說與實務之見解-----126
     第二目 我國之情形-----130
     第三節 欠缺身分的表示方式之身分行為-----130
     第一項 欠缺身分身表示方式之效力-----131
     第二項 事實上身分關係之保護-----132
     
     第七章 身分行為之撤銷與無效-----136
     第一節 序言-----136
     第二節 身分行為之構造-----137
     第一項 身分行為之不成立與無效-----137
     第二項 身分行為之成立要件與生效要件-----139
     第三項 身分行為之構成要素之理論架構-----145
     第三節 身分行為之撤銷-----147
     第一項 得撤銷身分行為之類型-----147
     第二項 身分行為受詐欺或脅迫-----148
     第三項 身分行為之撤銷有無溯及效力?-----150
     第四項 身分行為撤銷之特質-----152
     第四節 身分行為之無效-----153
     第一項 前言-----153
     第二項 身分行為無效之法律性質-----156
     第三項 無效身分行為之追認-----157
     第一目 概說-----157
     第二目 日本實務之見解-----158
     第三目 日本學說之見解-----160
     第四目 援用於我國之可能性-----163
     第四項 無效身分行為之轉換-----164
     第一目 概說-----164
     第二日 日本學說之見解-----165
     第三目 日本實務之見解-----167
     第四目 援用於我國之可能性-----169
     
     第八章 結論-----172
     第一節 總結-----172
     第二節 立法論建議-----176
     
     參考文獻-----187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法律學系
84651025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B2002002311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林秀雄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唐敏寶zh_TW
dc.creator (作者) 唐敏寶zh_TW
dc.date (日期) 1997en_US
dc.date.accessioned 28-Apr-2016 09:57:56 (UTC+8)-
dc.date.available 28-Apr-2016 09:57:56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28-Apr-2016 09:57:56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B2002002311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87124-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法律學系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84651025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按我國民法典係採取「德國式編排法」之立法體例,故除有特別規定外,民法總則之規定當可適用於民法各編之中。然而,實際上基於身分行為之特殊性,民法總則有許多規定並不適用於身分行為。因此,學說上便有主張,身分行為應與財產行為分立,而由另一通則性之規定加以規範。故本論文即擬以「身分行為」為研究對象,針對其相關之問題予以深入探討,並藉此提出個人對身分行為通則之立法論建議。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1
     第一項 研究動機-----1
     第二項 研究目的-----1
     第二節 研究範圍與方法-----2
     第一項 研究範圍-----2
     第二項 研究方法-----2
     第三節 本文架構-----3
     
     第二章 身分行為之基本概念-----5
     第一節 序言-----5
     第二節 與身分行為相關之幾個概念-----6
     第一項 身分關係-----6
     第一目 身分關係之特質-----6
     第二目 身分關係之種類-----9
     第二項 身分權-----10
     第一目 身分權之意義-----10
     第二目 身分權之種類-----11
     第三目 身分權之特性-----15
     第四目 身分權之變動-----17
     第三項 身分法-----18
     第一目 身分法之意義-----18
     第二目 身分法之特質-----20
     第三目 身分法之特性-----21
     第三節 身分行為之意義與種類-----22
     第一項 身分行為之意義-----22
     第二項 身分行為之種類-----24
     第一目 概說-----24
     第二目 二分說之具體內容-----24
     第三目 三分說之具體內容-----27
     第四目 小結-----29
     第三項 婚約行為屬身分行為?-----30
     第四項 特別養子之收養行為屬身分行為?-----34
     第五項 死後終止收養行為屬身分行為?-----34
     第六項 遺囑行為屬身分行為?-----36
     第四節 身分行為之行為能力-----39
     第五節 本文所指之身分行為之範圍-----40
     第六節 身分行為與事實先行性-----43
     第一項 事實先行性之概念-----43
     第二項 事實先行性概念之檢討-----45
     第七節 身分行為之特性-----48
     第一項 身分行為僅具宣示(確認)性?-----48
     第二項 身分行為之特性-----49
     
     第三章 身分行為與民法總則之適用關係-----54
     第一節 序言-----54
     第二節 身分法之立法體例-----54
     第三節 身分法與財產法之關係-----56
     第一項 日本學說之見解-----56
     第二項 本文之見解-----58
     第四節 身分行為與民法總則之適用關係-----60
     
     第四章 身分行為之體系化之理論發展-----74
     第一節 序言-----74
     第二節 身分行為之體系化在日本之發展-----74
     第一項 明治、大正時期-----74
     第二項 昭和時期以後-----76
     第三節 身分行為之體系化在我國之發展-----80
     第一項 學說之發展-----80
     第二項 實務之發展-----84
     第三項 本文之見解-----86
     
     第五章 身分行為之構成要素-----91
     第一節 序言-----91
     第二節 身分行為之生活事實-----92
     第一項 日本之學說見解-----92
     第二項 本文之見解-----93
     第三節 身分行為之效果意思-----94
     第一項 日本學說與實務之見解-----94
     第二項 我國學說與實務之見解-----98
     第三項 本文之見解-----99
     第四節 身份行為之表示方式-----101
     第一項 日本學說與實務之見解-----101
     第二項 我國學說與實務之見解-----104
     第三項 本文之見解-----106
     第五節 各種身分行為之構成要素-----112
     第一項 日本之情形-----112
     第二項 我國之情形-----112
     第六節 與實質要件與形式要件之關係-----116
     
     第六章 欠缺部份講成要素之身分行為-----119
     第一節 序言-----119
     第二節 欠缺身分的效果意思之身分行為-----120
     第一項 前言-----120
     第二項 假裝(虛偽)身分行為-----121
     第一目日本學說與實務之見解-----121
     第二目我國學說與實務之見解-----124
     第三目本文之見解-----125
     第三項 身分行為意思之變更-----126
     第一目 日本學說與實務之見解-----126
     第二目 我國之情形-----130
     第三節 欠缺身分的表示方式之身分行為-----130
     第一項 欠缺身分身表示方式之效力-----131
     第二項 事實上身分關係之保護-----132
     
     第七章 身分行為之撤銷與無效-----136
     第一節 序言-----136
     第二節 身分行為之構造-----137
     第一項 身分行為之不成立與無效-----137
     第二項 身分行為之成立要件與生效要件-----139
     第三項 身分行為之構成要素之理論架構-----145
     第三節 身分行為之撤銷-----147
     第一項 得撤銷身分行為之類型-----147
     第二項 身分行為受詐欺或脅迫-----148
     第三項 身分行為之撤銷有無溯及效力?-----150
     第四項 身分行為撤銷之特質-----152
     第四節 身分行為之無效-----153
     第一項 前言-----153
     第二項 身分行為無效之法律性質-----156
     第三項 無效身分行為之追認-----157
     第一目 概說-----157
     第二目 日本實務之見解-----158
     第三目 日本學說之見解-----160
     第四目 援用於我國之可能性-----163
     第四項 無效身分行為之轉換-----164
     第一目 概說-----164
     第二日 日本學說之見解-----165
     第三目 日本實務之見解-----167
     第四目 援用於我國之可能性-----169
     
     第八章 結論-----172
     第一節 總結-----172
     第二節 立法論建議-----176
     
     參考文獻-----187
-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1
      第一項 研究動機-----1
      第二項 研究目的-----1
      第二節 研究範圍與方法-----2
      第一項 研究範圍-----2
      第二項 研究方法-----2
      第三節 本文架構-----3
     
     第二章 身分行為之基本概念-----5
      第一節 序言-----5
      第二節 與身分行為相關之幾個概念-----6
      第一項 身分關係-----6
      第一目 身分關係之特質-----6
      第二目 身分關係之種類-----9
      第二項 身分權-----10
      第一目 身分權之意義-----10
      第二目 身分權之種類-----11
      第三目 身分權之特性-----15
      第四目 身分權之變動-----17
      第三項 身分法-----18
      第一目 身分法之意義-----18
      第二目 身分法之特質-----20
      第三目 身分法之特性-----21
      第三節 身分行為之意義與種類-----22
      第一項 身分行為之意義-----22
      第二項 身分行為之種類-----24
      第一目 概說-----24
      第二目 二分說之具體內容-----24
      第三目 三分說之具體內容-----27
      第四目 小結-----29
      第三項 婚約行為屬身分行為?-----30
      第四項 特別養子之收養行為屬身分行為?-----34
      第五項 死後終止收養行為屬身分行為?-----34
      第六項 遺囑行為屬身分行為?-----36
      第四節 身分行為之行為能力-----39
      第五節 本文所指之身分行為之範圍-----40
      第六節 身分行為與事實先行性-----43
      第一項 事實先行性之概念-----43
      第二項 事實先行性概念之檢討-----45
      第七節 身分行為之特性-----48
      第一項 身分行為僅具宣示(確認)性?-----48
      第二項 身分行為之特性-----49
     
     第三章 身分行為與民法總則之適用關係-----54
      第一節 序言-----54
      第二節 身分法之立法體例-----54
      第三節 身分法與財產法之關係-----56
      第一項 日本學說之見解-----56
      第二項 本文之見解-----58
      第四節 身分行為與民法總則之適用關係-----60
     
     第四章 身分行為之體系化之理論發展-----74
      第一節 序言-----74
      第二節 身分行為之體系化在日本之發展-----74
      第一項 明治、大正時期-----74
      第二項 昭和時期以後-----76
      第三節 身分行為之體系化在我國之發展-----80
      第一項 學說之發展-----80
      第二項 實務之發展-----84
      第三項 本文之見解-----86
     
     第五章 身分行為之構成要素-----91
      第一節 序言-----91
      第二節 身分行為之生活事實-----92
      第一項 日本之學說見解-----92
      第二項 本文之見解-----93
      第三節 身分行為之效果意思-----94
      第一項 日本學說與實務之見解-----94
      第二項 我國學說與實務之見解-----98
      第三項 本文之見解-----99
      第四節 身份行為之表示方式-----101
      第一項 日本學說與實務之見解-----101
      第二項 我國學說與實務之見解-----104
      第三項 本文之見解-----106
      第五節 各種身分行為之構成要素-----112
      第一項 日本之情形-----112
      第二項 我國之情形-----112
      第六節 與實質要件與形式要件之關係-----116
     
     第六章 欠缺部份講成要素之身分行為-----119
      第一節 序言-----119
      第二節 欠缺身分的效果意思之身分行為-----120
      第一項 前言-----120
      第二項 假裝(虛偽)身分行為-----121
      第一目日本學說與實務之見解-----121
      第二目我國學說與實務之見解-----124
      第三目本文之見解-----125
      第三項 身分行為意思之變更-----126
      第一目 日本學說與實務之見解-----126
      第二目 我國之情形-----130
      第三節 欠缺身分的表示方式之身分行為-----130
      第一項 欠缺身分身表示方式之效力-----131
      第二項 事實上身分關係之保護-----132
     
     第七章 身分行為之撤銷與無效-----136
      第一節 序言-----136
      第二節 身分行為之構造-----137
      第一項 身分行為之不成立與無效-----137
      第二項 身分行為之成立要件與生效要件-----139
      第三項 身分行為之構成要素之理論架構-----145
      第三節 身分行為之撤銷-----147
      第一項 得撤銷身分行為之類型-----147
      第二項 身分行為受詐欺或脅迫-----148
      第三項 身分行為之撤銷有無溯及效力?-----150
      第四項 身分行為撤銷之特質-----152
      第四節 身分行為之無效-----153
      第一項 前言-----153
      第二項 身分行為無效之法律性質-----156
      第三項 無效身分行為之追認-----157
      第一目 概說-----157
      第二目 日本實務之見解-----158
      第三目 日本學說之見解-----160
      第四目 援用於我國之可能性-----163
      第四項 無效身分行為之轉換-----164
      第一目 概說-----164
      第二日 日本學說之見解-----165
      第三目 日本實務之見解-----167
      第四目 援用於我國之可能性-----169
     
     第八章 結論-----172
      第一節 總結-----172
      第二節 立法論建議-----176
     
     參考文獻-----187
zh_TW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B2002002311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德國式編排法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事實先行性zh_TW
dc.title (題名) 身分行為之研究--以身分行為之體系化為中心zh_TW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_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