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學位論文
文章檢視/開啟
書目匯出
-
題名 台灣運動商品化過程中的大眾傳播媒體角色
The Role of Mass Media in the Commercializational Process of Sports in Taiwan作者 劉昌德
Liu, Chang-De貢獻者 馮建三
劉昌德
Liu, Chang-De關鍵詞 運動商品化
職業運動
媒體╱運動複合體
媒體市場結構
轉播權利金
commercialization of sports
professional sport
media/sports complex
media market structure
television rights fee日期 1995 上傳時間 28-四月-2016 14:37:40 (UTC+8) 摘要 近年來,台灣運動商品化的趨勢愈演愈烈,儼然成為一個新興且醒目的文化與經濟活動。本文希冀經由資料的蒐集整理,並佐以對相關業者的訪談,勾勒大眾傳播媒體在其間所扮演的角色。首先,透過針對社會、運動與媒體等方面理論的探討,說明本文為何採取政治經濟學角度來分析此一問題;同時也嘗試與國內相關論述展開對話,指出本文認為有所不足之處。其次,藉著對於英、美經驗的初步剖析,歸納資本主義社會中媒體╱運動產製複合體的運作邏輯,大體來說不過是為了創造更多的利潤。媒體依靠運動轉播與報導,增加本身的發行量與廣告收入;運動組織則仰賴媒體增進其三種主要收入來源(門票、贊助商、轉播權利金),擴大本身的利基。另外,媒體以掌握運動組織經濟來源的方式,逐漸發揮對運動不可忽視的影響力。本文從這樣的認識出發,探究分析一九九○年代台灣本土職業運動產業草創以來,傳播媒體所發揮各項推波助瀾的功能,並描述媒體╱運動複合體的概況。由於市場結構的改變(尤其是廣電媒體),使得台灣的媒體與職業運動的結合,基於二者的利潤追求而愈發緊密。最後,本文提出一些關於媒體╱運動複合體利潤產生的觀點,以及限於時間與篇幅未能碰觸的相關面向,希望能作為將來進一步探討研究之用。 參考文獻 小童(1995) , <話說陳一平這個人> ` {中華棒球} , 48: 100-3 。 一一一(1996a) , < r 那魯灣」點燃職棒戰火> ` (中華棒球) 49: 100-4 。 一一一(1996b) , <六球園「薪」事一團糟> ` (中華棒球) , 50: 100-4。 于文正( 1992) , <金雞不下蛋? > ` {自立早報} `10/13: 14 。 文馨瑩( 1995) , <羊毛出在誰身上?一一和信天價標得職棒轉播權的媒體效 應、> ` (中國時報} `9/3: 11 。 王之弘(199 1) , (職業棒球市場區隔與消費者行為之研究〉。台中:東海大學 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希[譯] (1994) , {諾蘭﹒萊恩、投手聖經〉。台北:麥田。 *譯自Ry侃, N. & House, T., Nolan 秒m廿Pitcher`s Bihle 王宗吉( 1992) , {體育運動社會學〉。台北:銀禾文化。 王振寰( 1993) , {資本,勞工,與國家機器〉。台北:台灣社會研究。 王惠民( 1994) , {紅葉的故事〉。台北:民生報。 中華職棒聯盟( 1992) , <職棒三年開賽特刊〉。台北:中華職棒公司。 一一一(1994) , (1 994年觀戰手冊〉。台北:中華職棒公司。 一(1 995) , (職棒六年觀戰手冊〉。台北:中華職棒公司。 一一一( 1996) , (1 996年觀戰手冊〉。台北:中華職棒公司。 平路( 1991) , <從過去到現在一一台灣棒球運動誌> ` (中國時報) `3/1 9-20: 人間版。 古允文[譯] (1995) , (福利國家的政治經濟學〉。台北:巨流。 車譯自Gou阱,1.,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the Welfare State 民生報體育新聞中心( 1994) , {職籃元年龍虎榜〉。台北:民生幸晨才止。 江志宏( 1990) , (論文化優勢與當前台灣文化》。台北:台灣大學社會學研究 所碩士論文。 江柏煒(1991) , <當巨蛋受孕時.... > ` (自立早報) `12/2: 19 0 朱文忠( 1992a) , (國家角色、世界體系與運動發展> ` (國立體育學院論 叢) , 2 (2): 61-68 。 一一一一一( 1992b) , (運動的本質與異化一一馬克思人本思想的觀點〉。桃園: 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邱金松(1976) , (體育社會學理論與方法〉。台北:正中。 一一一一( 1984) , (體育運動有關報紙社論之內容及取向分析> ` <中華民國大 專院校體育總會七十三年度學術研討會專刊〉 邱金松、牟鍾福( 1988) , (台灣區運動會新聞報導之追蹤研究> ` <中華民國 大專院校體育總會七十七年度學術研討會專刊〉。 邱聯榮( 1991) , (職業棒球隊員工作環境知覺工作滿意度與教練團領導行為對 成績表現的影響〉。桃園: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何凡( 1992) , (奧運面臨商業化挑戰> ` (聯合報) `9/3-4: 25 。 吳文忠、( 1967) , (中國近百年體育史〉。台北:商務。 吳光俊( 1992) , (職棒選手薪事知多少> ` (財訊月刊) `121:235-9 。 李秋明( 1993) , (職棒聽中廣,中廣聽球迷的意見> ` (廣播月刊〉 1993/7: 15-7 。 李培元( 1996) , (政治商品化過程的國家角色〉。台北:政治大學政治研究所 博士論文。 李淑玲( 1993) , (青少年傳播行為與對職棒球員形象及認同程度之研究一一以 台北市公立國中、高中學生為例〉。桃園: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淑珍( 1993) , (台北市大學生收看體育運動電視節目的動機與行為及相關因 素之研究〉。桃園: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碩士論艾。 杜章智[譯] (1990) , (列寧和哲學〉。台北:遠流。 *譯自Al出usser, L., Lenin and Philosophy and other Essays. 易善佑( 1995) , (台北地區居民觀賞職業籃球比賽市場之區隔化研究〉。台 北:東吳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小慧( 1971) , (從金龍少棒隊奪魁看傳播影響台北市國中學生的行為〉。台 北: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以君( 1990) , (職業棒球的觀眾> ` (國民體育季刊) `19(4): 46-57 。 林仲秋、黃麗華( 1992) , (鬥魂林仲秋〉。台北:麥田。 林克明( 1995) , (職棒市場的最大贏家一一職棒與企業相俯相成> ` <廣告雜 話~) , 5 1:“-7 。 林敏生[譯] (1992) , {白色的殘像〉。台北:林白。 車譯自板本光一, {白色仿殘像〉 林琪雯( 1995) , {運動與政權維繫一一解讀戰後台灣棒球發展史〉。台北:台 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滑富( 1995) , (夢幻巨蛋,財團生財希望> ` <廣告雜誌) , 51: 69 。 林燿盛( 1994) , (被遺忘的棒球聲音> ` (中國時報) `9117: 39 。 周國偉( 1994) , (揭開衛星頻道的賺賠秘笈> ` <財訊月刊) `146: 226-39 。 洪佩郁[譯] (1 990) , (啟蒙辯證法〉。中國重慶:重慶。 *譯自Horkheimer, M. & Adomo, T., Dialektik der Azρlanmg. 侯致遠( 1985) , (第二十三屆洛杉磯奧運新聞之比較研究〉。台北:師範大學 體育研究所碩士論艾。 一一(1986) , (第十屆威廉瓊斯杯國際籃球邀請賽新聞之分析> ` <體育學 報) , 8: 167-182 。 一一一(1990a) , (台海兩岸漢城奧運新聞之比較研究> ` (國立體育學院論 叢) , 1 (3): 67-84 。 一一一一( 1990b) , (大眾傳播與職業運動互動關係之探討> ` (國民體育季 刊) `19(4): 15-21 。 一一一一一( 1991) , (台灣地區體育運動大眾傳播研究文獻之分析及未來可行性之研究方向> ` (國立體育學院論叢) `2 (1 ):41-52 。 段嘉孫( 1992) , (誰是王牌一一紀錄與棒球史的書寫> ` (中國論壇) , 32 (1 2): 42-44 。 晏山農(1992a) , (棒運考掘學> ` (民眾日報) ,的4:27 。 一一一一(1992b) , (新認同的配方一一台灣棒運的「力脫死」及其顛覆〉 〈中國論壇) `32 (1 2): 32-36 。 一一一(1993) , (民間力量的希望工程一一重新認識台灣的棒球艾化> ` {自 立早報> `7/26: 10 。 一一一(1995) , (不聽驚雷的春之奏鳴一一職棒六年的開幕戰巡禮> ` {中國 時報} , 3118: 39 。 韋積慶( 1990) , (理性與慾望的辯證> ` <中國論壇) , 30 (12): 36 -4 1 。 南方朔( 1995) , (運動,被看,異國情調> ` (山海文化) , 10: 21-鈞。 高小芳( 1992) , (台北市體育記者專業化程度之研究〉。桃園:體育學院體育 研究所碩士論文。 高正源(1994a) , (東昇的旭日一一中華棒球發展史〉。台北:民生報。 一一一一一( 1994b) , {日本棒球發展史〉。台北:聯經。 一一一(1995a) , (原住民與台灣棒運(上) > ` (山海文化) , 9: 32-36 。 一一一一一(1995b) , (原住民與台灣棒運(下) > ` (山海文化) , 10: 26-30 。 唐諾(1993a) , {唐諾看NBA} 。台北:麥田。 一一一[譯] (1993b) , (空中飛人麥可﹒喬丹〉。台北:麥田。 *譯自Gu加徊,B., Michael Jordan: A Biography 唐晚(1 993) , (職棒四年薪事知多少> ` {財訊月干Ij} , 132: 338 -4 0 。 唐維敏[譯] (1994) , (馬克思主義者的文化詮釋策略> ` (傳播文化) , 1 (2): 147-184 。 *譯自Grossberg, L., "Strategies ofMarxist Cultrua1 Inte中retation" 徐平[譯] (1994) , (葛蘭西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和實踐> ` (西方馬克思主義批 判文選〉。台北:遠流。 *譯自Merrington, J., "Theory and Practice in Gramsci`s Marxism" 徐凱傑(1993) , (獨家揭露聯經報系財力一一經濟日報及民生報財務報表大解 析> ` (財訊月刊> ` 130: 255刁。? 翁嘉銘( 1992) , (棒球的美麗與哀愁> ` (中國論壇) , 32 (12): 27-31 。 孫秀蔥、馮建三(1 995) , (廣告文化〉。台北:揚智。 馬克思(1972) ,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一卷〉。北京:人民。 一一一一一(1975) , (資本論〉。北京:人民。 梁淑玲( 1993) , <社會發展、權力與運動文化的形構一台灣棒球的社會、歷 史、文化分析(1 895-1990)} 。台北:政治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梁峰嘉( 1996) , (三十年來第一「糟」一一兩大報系賠錢了! > ` (財訊〉 166:234 回8 。 許光廳( 1993) , (中國近代土洋體育論爭之形成與發展(1915-1937) }。桃 國: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碩士論艾。 許秀惠( 1996) , (一個衛星戰場十個山頭D ` (財訊月刊) , 167: 244-5 。 陳光興( 1992) , (在"後現代"與"文化研究"之間> ` (台灣社會研究季 刊} , 12: 85-115 。 陳艾( 1994) , (女人與職棒> ` (中國時報) `6/1 8: 39 。 |凍芸英( 1995) , (球員工會正式挂牌> ` (職業棒球) , 1996/1: 10-2 。 |煉筱玉( 1994) , {美國棒球發展史〉。台北:聯經。 陳國亮( 1995a ) , (美國人的新寵一一淺談美式足球的源起> ` (中國時 報) ? 1/7: 39 。 一一一一一(1995b) , (超級杯的狂熱一一欲與天比高的美式足球賽> ` (中國時 報> ,1/28: 35 。 張西平[譯] (1989) ? {歷史和階級意識一馬克思主義辯証法研究〉。重慶: 重慶。 車譯自Lukacs , G. , History and Class Consciousness: Studies in Marxist dialetics. 張宏亮( 1990) , (論職業棒球與觀眾之賭博行為> ` (國民體育季刊> `19(4): 38 -4 5 。 張佩珍( 1987) , (最熱門的新投資事業高爾夫球場> ? (財訊月刊) ? 68 142-5 。 張義東( 1993) ? (社會學的形態想像> ` (當代) `89:32-49 0 一一一一[譯] (1 993) ? (社會學家的退卻> ? (當代> .的: 50-55 。 *譯自Eli蹈, N. , "The Re甘eat of Sociologists into the Present". 黃平洋、陳正益(1 992) ? {金臂人黃平洋〉。台北:麥田。 黃恆正[譯] (1988) ? {符號社會的消費〉。台北:遠流。 *譯自星野克美等. {記號化社會ω 消費〉。 黃曼瑩( 1996) , (你贏球,我贏錢;你揮棒,我開胡一第四台電話賭博問題 追蹤> ? (時報週刊) , 945: 46-9 。 黃鴻仁(1993a) , (等著巨蛋生金蛋> ? {商業週刊} ? 11 /1 5: 22-4。 (1993b) , (怎麼支支都是犧牲打> ? (商業週刊) ? 11 /1 5: 25-30 。 游淑秀( 1995) ? (職棒與媒體結親家> ? {廣告雜誌} `5 1: 60-2 。 曾旭正[譯] (1992) , (轉變中的閱聽眾研究典範> ` (島嶼邊緣) 1 (4): 49-75 。 #譯自Mor1ey, D., "Changing Paradi伊lS in Audience Studies" 會照卿( 1994) · (三重幫金權實力直逼國民黨一一三重幫已成台灣報業新霸 主> ` (財訊月刊> , 149: 146-51 0 馮建三(1 992a) , (資訊﹒錢﹒權〉。台北:時報。 一一一[譯] (1992b) , (廣告的符碼:商品崇拜與消費社會的意義政治經濟 學〉。台北:遠流。 申譯自Jhally, S. The Codes 01 Advertising 一一一[譯] (1992c) , <傳播:西方馬克思主義的盲點> (島嶼邊緣) 1 (4): 6-33 。 申譯自Smythe , D. , "Commurucations: Blindspot on Western Marxism". 一一[譯] (1992d) , <關於西方馬克思主義的盲點> (島嶼邊緣) 1 (4): 34 -4 8 。 車譯自Murdock, G.,"Blindspots about Westem Marxism: A Reply to Dallas Smythe". 一一(1993a) , <亞衛席捲台灣的祕密> ` {財訊月干11} `13 1: 190-6 。 一一一一( 1993b) , <職棒、跨國公司、電視> ` (新國會> , 3: 8 0 一一一一[譯] (1994a) , (電視:科技與文化形式〉。台北:遠流。 *譯自Williams , R., Television: Technology and Cultural Form. 一[譯] (1994b) , (文化帝國主義〉。台北:時報。 哼軍自Tomlinson, 1., Culturαllmperialism 一一一一( 1994c) , <新電視是危機,新電台是轉機?! > ` (財訊月刊) , 146: 181-5 。 一一一( 1995) , (廣電資本運動的政治經濟學:析論1990年代台灣廣電媒體的 若干變遷〉。台北:台灣社會研究叢刊。 程紹同( 1990) , <職業運動與政治關係之探討> ` (國民體育季刊) , 19 (4): 11-14 。 彭佳玲( 1996) , <廣播天空百家爭鳴> ` (廣告雜誌) `59: 100-3 。 彭美媛(1 992) , <高爾夫球證行情跌勢隱然若現) , (財訊月刊) 125: 353 。 彭懷中[譯] (1989) , (餘暇社會學〉。台北:遠流。 車譯自加藤秀俊, (余暇仿社會學〉。 溫世光( 1983) , (中國廣播電視發展史〉。台北:三民。 莊正安( 1984) , {歐洲主要國家公共電視研究〉。台北: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 碩士論文。 莊宗憲( 1994) , (消費社會:大眾文化與後現代〉。台灣台北:政治大學社會 學研究所頓士論文。 莊麗莉[譯] (1995) , <文化、傳播與政治經濟學> ` {當代} , 114: 32-51 。 申譯自Murdock, G. & Golding, P. "Culture, Communications and Political Economy". 楊南郡(1995) , <拓山一→原住民與台灣登山史> ` (山海文化) , 8: 32-36 。 楊照( 1992) , <抽離了民族主義之後> ` (中國論壇) , 32 (1 2): 37-40 。 一一一一( 1994) , <民間性格浮現,商業書寫上揚?探討台灣運動文學的多元路 徑> ` (中國時報} , 4/2 1: 42 0 瘦菊子(1993) , (棒球新樂園〉。台北;時報。 趙一凡等[譯] (1989) , <資本主義的文化矛盾〉。台北:桂冠。 *譯自Bell , D. The Cultural Contradictions ofCapitalism. 趙秋巖[譯] (1969) , (有關階級論〉。台北: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譯自Veblen , T.B., The Theory ofthe Leisure Class 潤利事業有限公司(1996a) , <華衛頻道專案分析報告〉。未出版。 一一一一一( 1996b) , < TVIS專案分析報告〉。未出版。 黎凱( 1996) , <今年的報紙會很冷一一報業競爭內憂外患> ` (廣告雜誌〉 58: 28-30 。 劉大任( 1995) , (強悍而美麗〉。台北:時報。 劉克襄等( 1993) , {幸球場的決鬥〉。台北:兄弟棒球隊。 劉作坤( 1980) , (我國體育新聞之研究〉。台北:文化大學哲學研究所碩士論 艾。 劉傳宇(1 988) , <高爾夫球場是新政商時代的伊甸園> {財訊月刊} 78: 84-7 。 劉毅志(1 984) , (報紙雜誌廣告媒體新論〉。台北:動腦月刊『止。 獎正治( 1990) , <中外體育史研究的認知> {國民體育季刊} 19 (1): 104-111 0 葉公鼎( 1990) , <從經濟發展觀點談職業運動> ` {國民體育季刊〉 19( 4) : 23-27 。 葉俊傑( 1996) , (TVBS 王國掘起:邱復生向不可能挑戰〉。台北:福爾摩 沙。 盧燄章[譯] (1992) , <在商言商談贊助> (國立體育學院論叢) 2 (2): 255-60 。 *譯自Brooks , C. , "Sponsorship: Strict1y business" 一一一( 1993) , <台灣地區大型企業對運動贊助之研究〉。桃園:體育學院體 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謝衣華( 1994) , <職棒熱鬧滾滾,球團赤字連連> ` (財訊月刊) 144: 93-9 。 謝智謀( 1990) , <職業棒球聯盟行銷管理之探討> ` {國民體育季刊〉 19(4) :2 8-37 。 一一一一( 1991) , (職業棒球運動觀賞行為之研究〉。桃園:體育學院體育研究 所碩士論文。 戴育賢( 1994) , <職棒休閒工業的初步詮釋> ` (傳播文化) 1 (2): 129-146 。 一一一一(1 995) , (政治商品化》。台北:輔仁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戴皇珍( 1990) , <宏國大舉闖蕩文化休開業秘聞一一林鴻道招兵買馬全線出 擊) , (財訊月于1]) , 102: 129-32 。 蔡宗信( 1992) , (日據時代台灣棒球運動發展過程之研究一一以1895 (明治 28 )年至1926 (大正15 )年為中心〉。台北:師範大學體育研究所碩士論 文o 一( 1995) , <日據時期台灣東部原住民棒球運動之發展) , (山海艾 化) , 9: 37-43 。 蔡致中(1995) , <職籃爆發力最驚人) , <財訊月刊} , 163: 226-8 。 鍾志強( 1992) , (職業棒球球迷俱樂部消費行為之研究〉。桃園:體育學院體 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簡永昌( 1993) , <中華棒球史記〉。台北:簡永昌。 譚淑珍( 1995a) , <眾球隊戴上金手套,新聯盟來勢洶洶) , (新新聞週 刊) , 449: 80-1 。 一一一(1995b) , <職棒的手套裡發出一陣陣雄間的銅臭味) , (新新聞週 刊) , 454:90-1 0 羅世宏(1992) , <常「看」運動,強健體魄!?) , (自立早報) , 3月, 8: 14 。 顧玉珍[譯] (1995) , <商品閱聽人與真正的閱聽人) , (當代) , 114: 18-31 。 *譯自Meehan, E. R., "Commodity Audience, Acture Audience:". 顧忠華( 1993) , <人類的文明與命運) , (當代) `89:16-31 Alt, J. (1983), "Sport and Cultural Reification: From ritual to mass consumption", in Theory, Culture & Society, 1 (3): 93-107. AJtheid, D. L. & Snow ,R. P. (1978), "Sports versus the Mass Media", in Urban Life, 7 (2): 189-204. Barnett, S. (1990), Games and Sets: The Changing Face of Sport on Television. London: British Film Institute. Bellamy, Jr., R. V. (1988), "Impact of the Television Marketplace on the Structure of Major League Baseball", in Journal of Broadcasting & Electronic Media, 32: 73- 87. ----(1989), "Professional Sports Organizations: Media strategies", in Wenner, L. A. (ed.), Media, Sports, & Society. London: Sage. Bennet, T. (1981), "Popular Culture: Defining our culture", in Popular Culture. OpenUniversity. Bourdieu, P. (1978), "Sport and Social Class", in Mukerji, C. & Schudson, M. (eds.), Rethinking Popular Cultural Studies. Los Angeles: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Cashmore, E. (1990), Making Sense of Sports. London: Routledge. Chandler, J.M. (1988), Telivision and National Sport. Chicago: 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 ----(1991),"Sport as TV Product: A case study of `Monday Night Football"`, in Staudohar, P.D. & Mangan, 1.A. (eds.), The Business of Professional Sports. Urbana & Chicago: University of Illinois. Clarke, A. & Clarke, 1. (1982)," `Highlights and Action Replays` -- Ideology, sport and the media", in Hargreaves, JenniferCed.), Sport, Culture and Ideology. London: Rout1ed.he & Kegan Paul. Critcher, C. (1987), "Media Spectacles: Sport and mass communication" in Cashdan, A. & Jordin, M.(eds.), Studies in Communication. Oxford: Basil Blackwell. Dunning, E. (1971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Football", in Dunning, E.( ed), Sport: Readingfrom Sociological Perspective. Toronto: University of Toronto. Eastman, S. T. & Meyer, T. P. (1989), " Sports, Programming: Scheduling, costs, & competition", in Wenner, L.A.( ed.), Media, Sports, & Society. London: Sage. Edwards, H. (1975), SOCiology of Sport. Cornell: Cornell University. Elias, N. (1971),"The Genesis of Sport as a Sociological Problem", in Dunning, E.(ed), Sport: Readingfrom Sociological Perspective. Toronto: Unive:.rsity of Toronto. Elias, N. & Dunning E. (1971), "Folk Football in Medieval and Early Modem Britain", in Dunning, E.( ed), Sport: Reading from SOCiological Perspective. Toronto: University of Toronto. Gruneau, R. (1984), "Commercialism and the Modern Olympics", in Tomlinson, A. & Whannel O. (eds.), Five-ring Circus: Money, Power and Politics at the Olympic Games. London & Sydney: Pluto Press. ----(1989), "Making Spectacle: A case study in television sports production", in Wenner, L.A.(ed.), Media, Sports, & Society. London: Sage. Hargreaves, Jeniffer (1982), "Theorising Sport: An introduction", in Hargreaves, Jennifer(ed.), Sport, Culture and Ideology. London: Routledhe & Kegan Paul. Hargreaves, Jhon (1982), "Sport, Culture and Ideology",in Hargreaves, Jennifer(ed.), Sport, Culture and Ideology. London: Routledhe & Kegan Paul. ----(1987), "The Body, Sport and Power Relations", in Home, 1., Jary, D., & Tomlinson, A.(eds.), Sport, Leisure and Social Relations. London: Routledge & Kegan Paul. Horne, 1. & Jary, D. (1987), "The Figurational Sociology of Sport and Leisure of Elias and Dunning: An exposition and a critique", in Horne, 1., Jary, D., & Tomlinson, A(eds.), Sport, Leisure and Social Relations. London: Routledge: & Kegan Paul. Jhally, S. (1984), "The Spectacle of Accumulation: Material and cultural factors in the evolution of the sports/media complex", in Insurgent Sociologist, 12 (3): 41-57. ---- (1989), " Cultural Studies & the Sports/Media Complex ", in Weilller, L.A(ed.), Media, Sports, & Society. London: Sage. Kang, J (1988), "Sport, Media and Cultural Dependency", in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Asia, 18 (4): 430-443 . Kelly, JR. (1990), Leisure. (2nd. ed.) Prentice-Hall Inc. Kidd, B. (1984), "The Myth of the Ancient Games", in Tomlinson, A & Whanne1 G. (eds.), Five-ring Circus: Money, Power and Politics at the Olympic Games. London & Sydney: Pluto Press. Klatell, D.A. & Marcus, N. (1988), Sports for Sale: Television, Money, and the Fans. New York: Oxford. Lever, J. & Wheeler, S. (1993), "Mass Media and the Experience of Sport", in Communication Research, 20 (1): 125-143. MacAloon, 1J. (1991), "Are Olympic Athletes Professionals? Cultural categories and social control in U.S. sport", in Staudohar, P.D. & Mangan 1.A. (eds.), The Business of Professional Sports. Urban & Chicago: 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 Maguire, 1. (1991), "The Media-Sport Production Complex: The case of American football in western European societies", in European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6: 315-335. Mandell, R.D. (1984), Sport: A Cultural History. Columbia University. Maxwell, R (1991), "The Image Is Gold : Value, the audience commodity, and fetishism", in Journal of Film and Video, 43: 29-45. McChesney, RW. (1986), Sport, Mass Media, & Monoploy Capital: Toward a Reinterpretation of the 1920s & Beyond. Unpublished master`s thesis.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l989),"Media Made Sport: A history of sports coverage in the United States", in Wenner, L.A(ed.), Media, Sports, & SOCiety. London: Sage. Murdock, G. & Golding, P. (1974), "For a Political Economy of Mass Communication", in Milband, R. & Savile, l(eds.), The Socialist Register 1973. London: Merlin Perss. Noll, RG. (1991), "Professional Basketball: Economic and business perspectives", in Staudohar, P.D. & Mangan, lA (eds.), The Business of Professional Sports. Urbana & Chicago: University of Illinois. Parente, D.E. (1974), A History of Television and Sports.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Illinois. ---(1977), "The Interdependence of Sports and Televisionll , in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27 (3): 128-132. Phillips, J. C. (1993), Sociology of Sport. Allen and Bacon. Popper, K. (1965), The Open Society and Its Enemies. London: Routledge. Rader, B.G. (1984), In Its Own Image: How Television Has Transformed Sports. New York: Free Press. Robbins, D. (1987), "Sport, Hegemony & the Middle Class: The Victorian mountaineers" in Theory, Culture & Society, 4: 579-601. Riordam, J. (1986), "State and Sport in Developing Societies", in International Review for Sociology of Sport, 21 :287-303 . Rojek, C. (1985), Capitalism and Leisure Theory. London: Tavistock. Sewart, J. (1987), " The Commodification of Sport." in International Review for Sociology of Sport, 22: 171-192. Wenner, L.A. (1989), "Media, Sports and Society: The research agenda", in Wermer, L.A.(ed.), Media, Sports, and Society. London: Sage. Whannel, G. (1992), Fields in Vision. London: Routledge. Williams, R. (1977), Marxism and Literature.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Wolff, J. (1981), The Social Production oj Art. London: Macmillan. Yoko, K. (1987), "The Development of Baseball Organizations 111 Japan", in International Review for Sociology of Sport, 22: 263-279. Young, T.R. (1986), "The Sociology of Sport: Structural Marxist and cultural Marxist approaches", Sociological Perspectives, 29 (1): 3-28. 訪談對象 1 年代衛星電視/體育組主播張致平。 2 年代衛星電視/營運企劃部經理﹒台灣大聯盟職棒事業籌備處/副總幹事 梁功斌。 3. 年代衛星電視/業務部許嘉麟。 4 中華職業棒球聯盟/會計部許美玲。 5. 中華職業棒球聯盟/宣傳推廣部主任廖士堯。 6. 中華職棒事業股份有限公司/出版部廣告組組長勵|民德。 7. 中華職棒事業股份有限公司/業務部副課長陳世龍。 8. 中華職棒事業股份有限公司/業務部副理呂壽松。 9 博菲遜廣告公司/業務主任林淑如。 10. 天通公司/頻道行銷經理會慧玲。 11 中華職籃公司/開發部經理梁永斌。 12 中華職籃公司/票務組洪淑霞。 l3.力霸友聯/體育部襄理張澤俊。 14 力霸支聯/業務部襄理彭振東。 15. 亞洲衛星電視/體育台彭筱筠。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新聞學系
82451014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B2002002803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馮建三 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作者) 劉昌德 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作者) Liu, Chang-De en_US dc.creator (作者) 劉昌德 zh_TW dc.creator (作者) Liu, Chang-De en_US dc.date (日期) 1995 en_US dc.date.accessioned 28-四月-2016 14:37:40 (UTC+8) - dc.date.available 28-四月-2016 14:37:40 (UTC+8) -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28-四月-2016 14:37:40 (UTC+8) - dc.identifier (其他 識別碼) B2002002803 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87400 -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 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 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新聞學系 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82451014 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近年來,台灣運動商品化的趨勢愈演愈烈,儼然成為一個新興且醒目的文化與經濟活動。本文希冀經由資料的蒐集整理,並佐以對相關業者的訪談,勾勒大眾傳播媒體在其間所扮演的角色。首先,透過針對社會、運動與媒體等方面理論的探討,說明本文為何採取政治經濟學角度來分析此一問題;同時也嘗試與國內相關論述展開對話,指出本文認為有所不足之處。其次,藉著對於英、美經驗的初步剖析,歸納資本主義社會中媒體╱運動產製複合體的運作邏輯,大體來說不過是為了創造更多的利潤。媒體依靠運動轉播與報導,增加本身的發行量與廣告收入;運動組織則仰賴媒體增進其三種主要收入來源(門票、贊助商、轉播權利金),擴大本身的利基。另外,媒體以掌握運動組織經濟來源的方式,逐漸發揮對運動不可忽視的影響力。本文從這樣的認識出發,探究分析一九九○年代台灣本土職業運動產業草創以來,傳播媒體所發揮各項推波助瀾的功能,並描述媒體╱運動複合體的概況。由於市場結構的改變(尤其是廣電媒體),使得台灣的媒體與職業運動的結合,基於二者的利潤追求而愈發緊密。最後,本文提出一些關於媒體╱運動複合體利潤產生的觀點,以及限於時間與篇幅未能碰觸的相關面向,希望能作為將來進一步探討研究之用。 zh_TW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第一章研究緣起與問題..........1 第一節研究緣起..........1 第二節現代運動的發展與特徵..........3 第三節研究問題..........5 第二章文獻回顧與研究途徑..........13 第一節社會與運動..........13 第二節運動與媒體..........23 第三節研究取向與途徑..........26 第四節國內相關文獻探討..........30 第三章美、英兩國運動與電視的關係..........36 第一節早期美國的運動與大眾媒體的關係..........36 第二節電視市場結構與運動節目..........43 第三節美國的電視對運動的影響..........53 第四節英國的電視對運動的影響..........62 第四章台灣的大眾傳播媒體與職業運動..........70 第一節台灣的職業運動..........70 第二節大眾傳播媒體與職業運動的結合..........75 第三節大眾傳播媒體與職業運動的影響..........93 第五章結論與討論..........112 第一節大眾傳播媒體與運動商品化..........112 第二節媒體/運動產製複合體的利潤從何產生?..........116 第三節研究限制與建議..........121 參考資料..........126 附錄:訪談記錄..........138 zh_TW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B2002002803 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運動商品化 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職業運動 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媒體╱運動複合體 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媒體市場結構 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轉播權利金 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commercialization of sports 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professional sport 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media/sports complex 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media market structure 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television rights fee en_US dc.title (題名) 台灣運動商品化過程中的大眾傳播媒體角色 zh_TW dc.title (題名) The Role of Mass Media in the Commercializational Process of Sports in Taiwan en_US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 en_US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小童(1995) , <話說陳一平這個人> ` {中華棒球} , 48: 100-3 。 一一一(1996a) , < r 那魯灣」點燃職棒戰火> ` (中華棒球) 49: 100-4 。 一一一(1996b) , <六球園「薪」事一團糟> ` (中華棒球) , 50: 100-4。 于文正( 1992) , <金雞不下蛋? > ` {自立早報} `10/13: 14 。 文馨瑩( 1995) , <羊毛出在誰身上?一一和信天價標得職棒轉播權的媒體效 應、> ` (中國時報} `9/3: 11 。 王之弘(199 1) , (職業棒球市場區隔與消費者行為之研究〉。台中:東海大學 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希[譯] (1994) , {諾蘭﹒萊恩、投手聖經〉。台北:麥田。 *譯自Ry侃, N. & House, T., Nolan 秒m廿Pitcher`s Bihle 王宗吉( 1992) , {體育運動社會學〉。台北:銀禾文化。 王振寰( 1993) , {資本,勞工,與國家機器〉。台北:台灣社會研究。 王惠民( 1994) , {紅葉的故事〉。台北:民生報。 中華職棒聯盟( 1992) , <職棒三年開賽特刊〉。台北:中華職棒公司。 一一一(1994) , (1 994年觀戰手冊〉。台北:中華職棒公司。 一(1 995) , (職棒六年觀戰手冊〉。台北:中華職棒公司。 一一一( 1996) , (1 996年觀戰手冊〉。台北:中華職棒公司。 平路( 1991) , <從過去到現在一一台灣棒球運動誌> ` (中國時報) `3/1 9-20: 人間版。 古允文[譯] (1995) , (福利國家的政治經濟學〉。台北:巨流。 車譯自Gou阱,1.,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the Welfare State 民生報體育新聞中心( 1994) , {職籃元年龍虎榜〉。台北:民生幸晨才止。 江志宏( 1990) , (論文化優勢與當前台灣文化》。台北:台灣大學社會學研究 所碩士論文。 江柏煒(1991) , <當巨蛋受孕時.... > ` (自立早報) `12/2: 19 0 朱文忠( 1992a) , (國家角色、世界體系與運動發展> ` (國立體育學院論 叢) , 2 (2): 61-68 。 一一一一一( 1992b) , (運動的本質與異化一一馬克思人本思想的觀點〉。桃園: 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邱金松(1976) , (體育社會學理論與方法〉。台北:正中。 一一一一( 1984) , (體育運動有關報紙社論之內容及取向分析> ` <中華民國大 專院校體育總會七十三年度學術研討會專刊〉 邱金松、牟鍾福( 1988) , (台灣區運動會新聞報導之追蹤研究> ` <中華民國 大專院校體育總會七十七年度學術研討會專刊〉。 邱聯榮( 1991) , (職業棒球隊員工作環境知覺工作滿意度與教練團領導行為對 成績表現的影響〉。桃園: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何凡( 1992) , (奧運面臨商業化挑戰> ` (聯合報) `9/3-4: 25 。 吳文忠、( 1967) , (中國近百年體育史〉。台北:商務。 吳光俊( 1992) , (職棒選手薪事知多少> ` (財訊月刊) `121:235-9 。 李秋明( 1993) , (職棒聽中廣,中廣聽球迷的意見> ` (廣播月刊〉 1993/7: 15-7 。 李培元( 1996) , (政治商品化過程的國家角色〉。台北:政治大學政治研究所 博士論文。 李淑玲( 1993) , (青少年傳播行為與對職棒球員形象及認同程度之研究一一以 台北市公立國中、高中學生為例〉。桃園: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淑珍( 1993) , (台北市大學生收看體育運動電視節目的動機與行為及相關因 素之研究〉。桃園: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碩士論艾。 杜章智[譯] (1990) , (列寧和哲學〉。台北:遠流。 *譯自Al出usser, L., Lenin and Philosophy and other Essays. 易善佑( 1995) , (台北地區居民觀賞職業籃球比賽市場之區隔化研究〉。台 北:東吳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小慧( 1971) , (從金龍少棒隊奪魁看傳播影響台北市國中學生的行為〉。台 北: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以君( 1990) , (職業棒球的觀眾> ` (國民體育季刊) `19(4): 46-57 。 林仲秋、黃麗華( 1992) , (鬥魂林仲秋〉。台北:麥田。 林克明( 1995) , (職棒市場的最大贏家一一職棒與企業相俯相成> ` <廣告雜 話~) , 5 1:“-7 。 林敏生[譯] (1992) , {白色的殘像〉。台北:林白。 車譯自板本光一, {白色仿殘像〉 林琪雯( 1995) , {運動與政權維繫一一解讀戰後台灣棒球發展史〉。台北:台 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滑富( 1995) , (夢幻巨蛋,財團生財希望> ` <廣告雜誌) , 51: 69 。 林燿盛( 1994) , (被遺忘的棒球聲音> ` (中國時報) `9117: 39 。 周國偉( 1994) , (揭開衛星頻道的賺賠秘笈> ` <財訊月刊) `146: 226-39 。 洪佩郁[譯] (1 990) , (啟蒙辯證法〉。中國重慶:重慶。 *譯自Horkheimer, M. & Adomo, T., Dialektik der Azρlanmg. 侯致遠( 1985) , (第二十三屆洛杉磯奧運新聞之比較研究〉。台北:師範大學 體育研究所碩士論艾。 一一(1986) , (第十屆威廉瓊斯杯國際籃球邀請賽新聞之分析> ` <體育學 報) , 8: 167-182 。 一一一(1990a) , (台海兩岸漢城奧運新聞之比較研究> ` (國立體育學院論 叢) , 1 (3): 67-84 。 一一一一( 1990b) , (大眾傳播與職業運動互動關係之探討> ` (國民體育季 刊) `19(4): 15-21 。 一一一一一( 1991) , (台灣地區體育運動大眾傳播研究文獻之分析及未來可行性之研究方向> ` (國立體育學院論叢) `2 (1 ):41-52 。 段嘉孫( 1992) , (誰是王牌一一紀錄與棒球史的書寫> ` (中國論壇) , 32 (1 2): 42-44 。 晏山農(1992a) , (棒運考掘學> ` (民眾日報) ,的4:27 。 一一一一(1992b) , (新認同的配方一一台灣棒運的「力脫死」及其顛覆〉 〈中國論壇) `32 (1 2): 32-36 。 一一一(1993) , (民間力量的希望工程一一重新認識台灣的棒球艾化> ` {自 立早報> `7/26: 10 。 一一一(1995) , (不聽驚雷的春之奏鳴一一職棒六年的開幕戰巡禮> ` {中國 時報} , 3118: 39 。 韋積慶( 1990) , (理性與慾望的辯證> ` <中國論壇) , 30 (12): 36 -4 1 。 南方朔( 1995) , (運動,被看,異國情調> ` (山海文化) , 10: 21-鈞。 高小芳( 1992) , (台北市體育記者專業化程度之研究〉。桃園:體育學院體育 研究所碩士論文。 高正源(1994a) , (東昇的旭日一一中華棒球發展史〉。台北:民生報。 一一一一一( 1994b) , {日本棒球發展史〉。台北:聯經。 一一一(1995a) , (原住民與台灣棒運(上) > ` (山海文化) , 9: 32-36 。 一一一一一(1995b) , (原住民與台灣棒運(下) > ` (山海文化) , 10: 26-30 。 唐諾(1993a) , {唐諾看NBA} 。台北:麥田。 一一一[譯] (1993b) , (空中飛人麥可﹒喬丹〉。台北:麥田。 *譯自Gu加徊,B., Michael Jordan: A Biography 唐晚(1 993) , (職棒四年薪事知多少> ` {財訊月干Ij} , 132: 338 -4 0 。 唐維敏[譯] (1994) , (馬克思主義者的文化詮釋策略> ` (傳播文化) , 1 (2): 147-184 。 *譯自Grossberg, L., "Strategies ofMarxist Cultrua1 Inte中retation" 徐平[譯] (1994) , (葛蘭西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和實踐> ` (西方馬克思主義批 判文選〉。台北:遠流。 *譯自Merrington, J., "Theory and Practice in Gramsci`s Marxism" 徐凱傑(1993) , (獨家揭露聯經報系財力一一經濟日報及民生報財務報表大解 析> ` (財訊月刊> ` 130: 255刁。? 翁嘉銘( 1992) , (棒球的美麗與哀愁> ` (中國論壇) , 32 (12): 27-31 。 孫秀蔥、馮建三(1 995) , (廣告文化〉。台北:揚智。 馬克思(1972) ,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一卷〉。北京:人民。 一一一一一(1975) , (資本論〉。北京:人民。 梁淑玲( 1993) , <社會發展、權力與運動文化的形構一台灣棒球的社會、歷 史、文化分析(1 895-1990)} 。台北:政治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梁峰嘉( 1996) , (三十年來第一「糟」一一兩大報系賠錢了! > ` (財訊〉 166:234 回8 。 許光廳( 1993) , (中國近代土洋體育論爭之形成與發展(1915-1937) }。桃 國: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碩士論艾。 許秀惠( 1996) , (一個衛星戰場十個山頭D ` (財訊月刊) , 167: 244-5 。 陳光興( 1992) , (在"後現代"與"文化研究"之間> ` (台灣社會研究季 刊} , 12: 85-115 。 陳艾( 1994) , (女人與職棒> ` (中國時報) `6/1 8: 39 。 |凍芸英( 1995) , (球員工會正式挂牌> ` (職業棒球) , 1996/1: 10-2 。 |煉筱玉( 1994) , {美國棒球發展史〉。台北:聯經。 陳國亮( 1995a ) , (美國人的新寵一一淺談美式足球的源起> ` (中國時 報) ? 1/7: 39 。 一一一一一(1995b) , (超級杯的狂熱一一欲與天比高的美式足球賽> ` (中國時 報> ,1/28: 35 。 張西平[譯] (1989) ? {歷史和階級意識一馬克思主義辯証法研究〉。重慶: 重慶。 車譯自Lukacs , G. , History and Class Consciousness: Studies in Marxist dialetics. 張宏亮( 1990) , (論職業棒球與觀眾之賭博行為> ` (國民體育季刊> `19(4): 38 -4 5 。 張佩珍( 1987) , (最熱門的新投資事業高爾夫球場> ? (財訊月刊) ? 68 142-5 。 張義東( 1993) ? (社會學的形態想像> ` (當代) `89:32-49 0 一一一一[譯] (1 993) ? (社會學家的退卻> ? (當代> .的: 50-55 。 *譯自Eli蹈, N. , "The Re甘eat of Sociologists into the Present". 黃平洋、陳正益(1 992) ? {金臂人黃平洋〉。台北:麥田。 黃恆正[譯] (1988) ? {符號社會的消費〉。台北:遠流。 *譯自星野克美等. {記號化社會ω 消費〉。 黃曼瑩( 1996) , (你贏球,我贏錢;你揮棒,我開胡一第四台電話賭博問題 追蹤> ? (時報週刊) , 945: 46-9 。 黃鴻仁(1993a) , (等著巨蛋生金蛋> ? {商業週刊} ? 11 /1 5: 22-4。 (1993b) , (怎麼支支都是犧牲打> ? (商業週刊) ? 11 /1 5: 25-30 。 游淑秀( 1995) ? (職棒與媒體結親家> ? {廣告雜誌} `5 1: 60-2 。 曾旭正[譯] (1992) , (轉變中的閱聽眾研究典範> ` (島嶼邊緣) 1 (4): 49-75 。 #譯自Mor1ey, D., "Changing Paradi伊lS in Audience Studies" 會照卿( 1994) · (三重幫金權實力直逼國民黨一一三重幫已成台灣報業新霸 主> ` (財訊月刊> , 149: 146-51 0 馮建三(1 992a) , (資訊﹒錢﹒權〉。台北:時報。 一一一[譯] (1992b) , (廣告的符碼:商品崇拜與消費社會的意義政治經濟 學〉。台北:遠流。 申譯自Jhally, S. The Codes 01 Advertising 一一一[譯] (1992c) , <傳播:西方馬克思主義的盲點> (島嶼邊緣) 1 (4): 6-33 。 申譯自Smythe , D. , "Commurucations: Blindspot on Western Marxism". 一一[譯] (1992d) , <關於西方馬克思主義的盲點> (島嶼邊緣) 1 (4): 34 -4 8 。 車譯自Murdock, G.,"Blindspots about Westem Marxism: A Reply to Dallas Smythe". 一一(1993a) , <亞衛席捲台灣的祕密> ` {財訊月干11} `13 1: 190-6 。 一一一一( 1993b) , <職棒、跨國公司、電視> ` (新國會> , 3: 8 0 一一一一[譯] (1994a) , (電視:科技與文化形式〉。台北:遠流。 *譯自Williams , R., Television: Technology and Cultural Form. 一[譯] (1994b) , (文化帝國主義〉。台北:時報。 哼軍自Tomlinson, 1., Culturαllmperialism 一一一一( 1994c) , <新電視是危機,新電台是轉機?! > ` (財訊月刊) , 146: 181-5 。 一一一( 1995) , (廣電資本運動的政治經濟學:析論1990年代台灣廣電媒體的 若干變遷〉。台北:台灣社會研究叢刊。 程紹同( 1990) , <職業運動與政治關係之探討> ` (國民體育季刊) , 19 (4): 11-14 。 彭佳玲( 1996) , <廣播天空百家爭鳴> ` (廣告雜誌) `59: 100-3 。 彭美媛(1 992) , <高爾夫球證行情跌勢隱然若現) , (財訊月刊) 125: 353 。 彭懷中[譯] (1989) , (餘暇社會學〉。台北:遠流。 車譯自加藤秀俊, (余暇仿社會學〉。 溫世光( 1983) , (中國廣播電視發展史〉。台北:三民。 莊正安( 1984) , {歐洲主要國家公共電視研究〉。台北: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 碩士論文。 莊宗憲( 1994) , (消費社會:大眾文化與後現代〉。台灣台北:政治大學社會 學研究所頓士論文。 莊麗莉[譯] (1995) , <文化、傳播與政治經濟學> ` {當代} , 114: 32-51 。 申譯自Murdock, G. & Golding, P. "Culture, Communications and Political Economy". 楊南郡(1995) , <拓山一→原住民與台灣登山史> ` (山海文化) , 8: 32-36 。 楊照( 1992) , <抽離了民族主義之後> ` (中國論壇) , 32 (1 2): 37-40 。 一一一一( 1994) , <民間性格浮現,商業書寫上揚?探討台灣運動文學的多元路 徑> ` (中國時報} , 4/2 1: 42 0 瘦菊子(1993) , (棒球新樂園〉。台北;時報。 趙一凡等[譯] (1989) , <資本主義的文化矛盾〉。台北:桂冠。 *譯自Bell , D. The Cultural Contradictions ofCapitalism. 趙秋巖[譯] (1969) , (有關階級論〉。台北: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譯自Veblen , T.B., The Theory ofthe Leisure Class 潤利事業有限公司(1996a) , <華衛頻道專案分析報告〉。未出版。 一一一一一( 1996b) , < TVIS專案分析報告〉。未出版。 黎凱( 1996) , <今年的報紙會很冷一一報業競爭內憂外患> ` (廣告雜誌〉 58: 28-30 。 劉大任( 1995) , (強悍而美麗〉。台北:時報。 劉克襄等( 1993) , {幸球場的決鬥〉。台北:兄弟棒球隊。 劉作坤( 1980) , (我國體育新聞之研究〉。台北:文化大學哲學研究所碩士論 艾。 劉傳宇(1 988) , <高爾夫球場是新政商時代的伊甸園> {財訊月刊} 78: 84-7 。 劉毅志(1 984) , (報紙雜誌廣告媒體新論〉。台北:動腦月刊『止。 獎正治( 1990) , <中外體育史研究的認知> {國民體育季刊} 19 (1): 104-111 0 葉公鼎( 1990) , <從經濟發展觀點談職業運動> ` {國民體育季刊〉 19( 4) : 23-27 。 葉俊傑( 1996) , (TVBS 王國掘起:邱復生向不可能挑戰〉。台北:福爾摩 沙。 盧燄章[譯] (1992) , <在商言商談贊助> (國立體育學院論叢) 2 (2): 255-60 。 *譯自Brooks , C. , "Sponsorship: Strict1y business" 一一一( 1993) , <台灣地區大型企業對運動贊助之研究〉。桃園:體育學院體 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謝衣華( 1994) , <職棒熱鬧滾滾,球團赤字連連> ` (財訊月刊) 144: 93-9 。 謝智謀( 1990) , <職業棒球聯盟行銷管理之探討> ` {國民體育季刊〉 19(4) :2 8-37 。 一一一一( 1991) , (職業棒球運動觀賞行為之研究〉。桃園:體育學院體育研究 所碩士論文。 戴育賢( 1994) , <職棒休閒工業的初步詮釋> ` (傳播文化) 1 (2): 129-146 。 一一一一(1 995) , (政治商品化》。台北:輔仁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戴皇珍( 1990) , <宏國大舉闖蕩文化休開業秘聞一一林鴻道招兵買馬全線出 擊) , (財訊月于1]) , 102: 129-32 。 蔡宗信( 1992) , (日據時代台灣棒球運動發展過程之研究一一以1895 (明治 28 )年至1926 (大正15 )年為中心〉。台北:師範大學體育研究所碩士論 文o 一( 1995) , <日據時期台灣東部原住民棒球運動之發展) , (山海艾 化) , 9: 37-43 。 蔡致中(1995) , <職籃爆發力最驚人) , <財訊月刊} , 163: 226-8 。 鍾志強( 1992) , (職業棒球球迷俱樂部消費行為之研究〉。桃園:體育學院體 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簡永昌( 1993) , <中華棒球史記〉。台北:簡永昌。 譚淑珍( 1995a) , <眾球隊戴上金手套,新聯盟來勢洶洶) , (新新聞週 刊) , 449: 80-1 。 一一一(1995b) , <職棒的手套裡發出一陣陣雄間的銅臭味) , (新新聞週 刊) , 454:90-1 0 羅世宏(1992) , <常「看」運動,強健體魄!?) , (自立早報) , 3月, 8: 14 。 顧玉珍[譯] (1995) , <商品閱聽人與真正的閱聽人) , (當代) , 114: 18-31 。 *譯自Meehan, E. R., "Commodity Audience, Acture Audience:". 顧忠華( 1993) , <人類的文明與命運) , (當代) `89:16-31 Alt, J. (1983), "Sport and Cultural Reification: From ritual to mass consumption", in Theory, Culture & Society, 1 (3): 93-107. AJtheid, D. L. & Snow ,R. P. (1978), "Sports versus the Mass Media", in Urban Life, 7 (2): 189-204. Barnett, S. (1990), Games and Sets: The Changing Face of Sport on Television. London: British Film Institute. Bellamy, Jr., R. V. (1988), "Impact of the Television Marketplace on the Structure of Major League Baseball", in Journal of Broadcasting & Electronic Media, 32: 73- 87. ----(1989), "Professional Sports Organizations: Media strategies", in Wenner, L. A. (ed.), Media, Sports, & Society. London: Sage. Bennet, T. (1981), "Popular Culture: Defining our culture", in Popular Culture. OpenUniversity. Bourdieu, P. (1978), "Sport and Social Class", in Mukerji, C. & Schudson, M. (eds.), Rethinking Popular Cultural Studies. Los Angeles: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Cashmore, E. (1990), Making Sense of Sports. London: Routledge. Chandler, J.M. (1988), Telivision and National Sport. Chicago: 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 ----(1991),"Sport as TV Product: A case study of `Monday Night Football"`, in Staudohar, P.D. & Mangan, 1.A. (eds.), The Business of Professional Sports. Urbana & Chicago: University of Illinois. Clarke, A. & Clarke, 1. (1982)," `Highlights and Action Replays` -- Ideology, sport and the media", in Hargreaves, JenniferCed.), Sport, Culture and Ideology. London: Rout1ed.he & Kegan Paul. Critcher, C. (1987), "Media Spectacles: Sport and mass communication" in Cashdan, A. & Jordin, M.(eds.), Studies in Communication. Oxford: Basil Blackwell. Dunning, E. (1971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Football", in Dunning, E.( ed), Sport: Readingfrom Sociological Perspective. Toronto: University of Toronto. Eastman, S. T. & Meyer, T. P. (1989), " Sports, Programming: Scheduling, costs, & competition", in Wenner, L.A.( ed.), Media, Sports, & Society. London: Sage. Edwards, H. (1975), SOCiology of Sport. Cornell: Cornell University. Elias, N. (1971),"The Genesis of Sport as a Sociological Problem", in Dunning, E.(ed), Sport: Readingfrom Sociological Perspective. Toronto: Unive:.rsity of Toronto. Elias, N. & Dunning E. (1971), "Folk Football in Medieval and Early Modem Britain", in Dunning, E.( ed), Sport: Reading from SOCiological Perspective. Toronto: University of Toronto. Gruneau, R. (1984), "Commercialism and the Modern Olympics", in Tomlinson, A. & Whannel O. (eds.), Five-ring Circus: Money, Power and Politics at the Olympic Games. London & Sydney: Pluto Press. ----(1989), "Making Spectacle: A case study in television sports production", in Wenner, L.A.(ed.), Media, Sports, & Society. London: Sage. Hargreaves, Jeniffer (1982), "Theorising Sport: An introduction", in Hargreaves, Jennifer(ed.), Sport, Culture and Ideology. London: Routledhe & Kegan Paul. Hargreaves, Jhon (1982), "Sport, Culture and Ideology",in Hargreaves, Jennifer(ed.), Sport, Culture and Ideology. London: Routledhe & Kegan Paul. ----(1987), "The Body, Sport and Power Relations", in Home, 1., Jary, D., & Tomlinson, A.(eds.), Sport, Leisure and Social Relations. London: Routledge & Kegan Paul. Horne, 1. & Jary, D. (1987), "The Figurational Sociology of Sport and Leisure of Elias and Dunning: An exposition and a critique", in Horne, 1., Jary, D., & Tomlinson, A(eds.), Sport, Leisure and Social Relations. London: Routledge: & Kegan Paul. Jhally, S. (1984), "The Spectacle of Accumulation: Material and cultural factors in the evolution of the sports/media complex", in Insurgent Sociologist, 12 (3): 41-57. ---- (1989), " Cultural Studies & the Sports/Media Complex ", in Weilller, L.A(ed.), Media, Sports, & Society. London: Sage. Kang, J (1988), "Sport, Media and Cultural Dependency", in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Asia, 18 (4): 430-443 . Kelly, JR. (1990), Leisure. (2nd. ed.) Prentice-Hall Inc. Kidd, B. (1984), "The Myth of the Ancient Games", in Tomlinson, A & Whanne1 G. (eds.), Five-ring Circus: Money, Power and Politics at the Olympic Games. London & Sydney: Pluto Press. Klatell, D.A. & Marcus, N. (1988), Sports for Sale: Television, Money, and the Fans. New York: Oxford. Lever, J. & Wheeler, S. (1993), "Mass Media and the Experience of Sport", in Communication Research, 20 (1): 125-143. MacAloon, 1J. (1991), "Are Olympic Athletes Professionals? Cultural categories and social control in U.S. sport", in Staudohar, P.D. & Mangan 1.A. (eds.), The Business of Professional Sports. Urban & Chicago: 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 Maguire, 1. (1991), "The Media-Sport Production Complex: The case of American football in western European societies", in European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6: 315-335. Mandell, R.D. (1984), Sport: A Cultural History. Columbia University. Maxwell, R (1991), "The Image Is Gold : Value, the audience commodity, and fetishism", in Journal of Film and Video, 43: 29-45. McChesney, RW. (1986), Sport, Mass Media, & Monoploy Capital: Toward a Reinterpretation of the 1920s & Beyond. Unpublished master`s thesis.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l989),"Media Made Sport: A history of sports coverage in the United States", in Wenner, L.A(ed.), Media, Sports, & SOCiety. London: Sage. Murdock, G. & Golding, P. (1974), "For a Political Economy of Mass Communication", in Milband, R. & Savile, l(eds.), The Socialist Register 1973. London: Merlin Perss. Noll, RG. (1991), "Professional Basketball: Economic and business perspectives", in Staudohar, P.D. & Mangan, lA (eds.), The Business of Professional Sports. Urbana & Chicago: University of Illinois. Parente, D.E. (1974), A History of Television and Sports.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Illinois. ---(1977), "The Interdependence of Sports and Televisionll , in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27 (3): 128-132. Phillips, J. C. (1993), Sociology of Sport. Allen and Bacon. Popper, K. (1965), The Open Society and Its Enemies. London: Routledge. Rader, B.G. (1984), In Its Own Image: How Television Has Transformed Sports. New York: Free Press. Robbins, D. (1987), "Sport, Hegemony & the Middle Class: The Victorian mountaineers" in Theory, Culture & Society, 4: 579-601. Riordam, J. (1986), "State and Sport in Developing Societies", in International Review for Sociology of Sport, 21 :287-303 . Rojek, C. (1985), Capitalism and Leisure Theory. London: Tavistock. Sewart, J. (1987), " The Commodification of Sport." in International Review for Sociology of Sport, 22: 171-192. Wenner, L.A. (1989), "Media, Sports and Society: The research agenda", in Wermer, L.A.(ed.), Media, Sports, and Society. London: Sage. Whannel, G. (1992), Fields in Vision. London: Routledge. Williams, R. (1977), Marxism and Literature.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Wolff, J. (1981), The Social Production oj Art. London: Macmillan. Yoko, K. (1987), "The Development of Baseball Organizations 111 Japan", in International Review for Sociology of Sport, 22: 263-279. Young, T.R. (1986), "The Sociology of Sport: Structural Marxist and cultural Marxist approaches", Sociological Perspectives, 29 (1): 3-28. 訪談對象 1 年代衛星電視/體育組主播張致平。 2 年代衛星電視/營運企劃部經理﹒台灣大聯盟職棒事業籌備處/副總幹事 梁功斌。 3. 年代衛星電視/業務部許嘉麟。 4 中華職業棒球聯盟/會計部許美玲。 5. 中華職業棒球聯盟/宣傳推廣部主任廖士堯。 6. 中華職棒事業股份有限公司/出版部廣告組組長勵|民德。 7. 中華職棒事業股份有限公司/業務部副課長陳世龍。 8. 中華職棒事業股份有限公司/業務部副理呂壽松。 9 博菲遜廣告公司/業務主任林淑如。 10. 天通公司/頻道行銷經理會慧玲。 11 中華職籃公司/開發部經理梁永斌。 12 中華職籃公司/票務組洪淑霞。 l3.力霸友聯/體育部襄理張澤俊。 14 力霸支聯/業務部襄理彭振東。 15. 亞洲衛星電視/體育台彭筱筠。 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