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contributor.advisor | 吳靜吉 | zh_TW |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 李慧賢 | zh_TW |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 Lee, Wai Yin | en_US |
dc.creator (作者) | 李慧賢 | zh_TW |
dc.creator (作者) | Lee, Wai Yin | en_US |
dc.date (日期) | 1995 | en_US |
dc.date.accessioned | 28-Apr-2016 15:26:37 (UTC+8) | - |
dc.date.available | 28-Apr-2016 15:26:37 (UTC+8) | - |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 28-Apr-2016 15:26:37 (UTC+8) | - |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 B2002002777 | en_US |
dc.identifier.uri (URI) |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87677 | - |
dc.description (描述) | 碩士 | zh_TW |
dc.description (描述) | 國立政治大學 | zh_TW |
dc.description (描述) | 教育學系 | zh_TW |
dc.description (描述) | 83152004 | zh_TW |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 本研究主要基於環境脈絡對創造力發展之重要性,並從發展的角度來探討原住民學生的創造力,主要探討處於截然不同文化脈絡中的原住民,其環境因素如何影善其創造力的發展;了解原住民學生的創造力、影響創造力發展的環境因素之現況,並探討人口變項(年級、性別)及環境知覺變項(學生知覺其最喜歡的一位老師的「教師教學創新行為」、「父母教養態度」、「環境支持」-社會支持及創新支持)與創意經驗、圖形/語文創造思考能力的關係。 | zh_TW |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 646 aborigine students in elementary school (grade 5-6), junior high school(grade 2), and senior high school (grade 2)were studied to examin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grade, sex, social-environmental factors and creativity. Creativity were measured as creative experiences and creative thinking ability. Results indicated that elder students showed higher creativity than the younger ones andthat girls tender to be more creative than boys.There is a largely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between teacher creative behaviors, parenting style, social support which aborigine students perceived and their creativity. | en_US |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 謝辭 論文摘要 目錄-----IV 圖表目錄-----VI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1 第二節 研究問題-----7 第三節 研究限制-----9 第四節 主要名詞詮釋-----10 第二章 文獻探討-----13 第一節 創造力的概念-----13 第二節 創造力的理論-----19 第三節 創造力的測量-----36 第四節 人口變項與創造力的關係-----48 第五節 環境因素與創造力發展的關係-----57 第六節 原住民之特殊文化背景與創造力的關係-----71 第七節 原住民創造力之實徵研究-----77 第三章 研究方法-----82 第一節 研究架構-----82 第二節 研究假設-----84 第三節 研究樣本-----85 第四節 研究工具-----90 第五節 實施程序-----101 第六節 資料處理-----102 第四章 結果(一)~原住民學生創造力、環境知覺變項的現況分析-----104 第一節 原住民學生的「創意經驗」、「創造思考能力」-----104 第二節 原住民學生的教師教學創新行為-----115 第三節 原住民學生的父母教養態度-----118 第四節 原住民學生的環境支-----122 第五節 年級、性別、教師教學創新行為、父母教養態度、社會支持、創新支持與學生的創造思考能力,創意經驗之關係-----132 第五章 結果(二)~假設考驗-----135 第一節 人口變項與各種創意經驗、創造思考能力的關係-----135 第二節 「教師教學創新行為」與各種創意經驗、創造思考能力之關係-----145 第二節 「父母教養態度」與各種創意經驗、創造思考能力之關係-----150 第四節 環境支持與各種創意經驗、創造思考能力之關係-----157 第六章 討論、結論與建議----------172 第一節 討論-----172 第二節 結論-----199 第三節 建議-----203 參考書目-----211 中文部份-----211 英文部份-----215 附錄一 『創意經驗』開放問-----221 附錄二 新編創造思考測驗-----224 附錄二 臺灣地區學生「生活經驗問卷」-----230 圖表目錄 圖2-2.1:Csikszentmihalyi「創造的軌跡」-----30 圖2-4.1:Williams之創造力發展環-----63 圖3-1.1:本研究之研究架構圖-----83 圖5-1.1:年級與性別在圖形創造思考能力之交互作用-----143 表2-2.1:「創造性人格量表」內容、「創造性人格的核心特徵」之整理-----22 表2-3.1:Hocevar & Patricia (1989)對創造力的測量方法的分類-----38 表3-3.2:國內有關創造思考評量工具-----41 表2-4.1:小學生、國中生、高中生及大學生在「拓弄思創造思考測驗」之語文、圖形創造思考能力之比較-----52 表2-4.2:有關不同文化中男女創造力比較之實徵研究-----54 表2-7.1:有關原住民智力之相關研究-----80 表3-3.1:本研究樣本之分佈情形-----85 表3-3.2:本研究樣本父母親籍貫之分佈情形-----87 表3-3.3:本研究樣本居住地區之分佈情形-----87 表3-3.4:本研究樣本的家人之間交談時(不包括其本人)使用語言之情形-----88 表3-3.5:本研究樣本與家人交談時「經常使用」語言之分佈情形-----88 表3-3.6:本研究樣本與同學或朋友交談時「經常使用」語言之分佈情形-----89 表3-3.7:本研究樣本與老師交談時「經常使用」語言之分佈情形-----89 表3-3.8:本研究樣本「經常使用」語言之數目-----89 表3-4.1:資訊電子業人員與本研究在「生活經驗量表」各分量表的信度(Cronbach α)比較-----93 表3-4.2:「創意生活經驗」各分量表題目-----93 表3-4.3:「教師教學創新行為」因素分析結果-----96 表3-4.4:一般學生與原住民學生在「我的父母」各分量表的信度(Cronbach α)比較-----97 表3-4.5:「父母教養態度」各份量表題目-----98 表3-4.6:「社會支持量表」原量表與本研究在各分量表之信度(Cronbach`s α)比較-----99 表3-4.7:「社會支持」各分量表題目-----99 表3-4.8:「創新支持」各分量表題目-----100 表4-1.1:全體原住民學生「創意生活經驗」排序(就因素而言)-----106 表4-1.2:國小、國中、高中(職)原住民男女學生「創意生活經驗」排序(就因素而言)-----108 表4-1.3:原住民學生「得獎獲選次數」-----110 表4-1.4:原住民學生「得獎獲選次數」各項目之排序-----111 表4-1.5:原住民學生「圖形創造思考能力」及「語文創造思考能力」-----112 表4-1.6:全體原住民學生「創意經驗」和「創造思考能力」之皮爾森積差相關-----114 表4-2.1:不同年級,性別原住民學生知覺「教師教學創新行為」的平均數、標準差、人數-----116 表4-2.2:年級、性別在知覺「教師教學創新行為」的二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117 表4-2.3:性別在知覺「教師教學創新行為」的主要效果摘要表-----117 表4-3.1:全體原住民學生知覺之「父母教養態度」排序(就因素而言)-----119 表4-3.2:不同年級、性別原住民學生知覺之「父母教養態度」排序(就因素而言)-----119 表4-3.3:年級、性別在知覺「父母教養態度」的多變量變異數分析摘要表-----120 表4-3.4:年級在知覺「父母教養態度」的主要效果摘要表-----121 表4-3.5:性別在知覺「父母教養態度」的主要效果摘要表-----121 表4-4.1:全體原住民學生知覺之「社會支持」排序(就因素而言)-----123 表4-4.2:不同年級、性別原住民學生知覺之「社會支持」排序(就因素而言)-----124 表4-4.3:年級,性別在知覺「社會支持」的多變量變異數分析摘要表-----125 表4-4.4:年級在知覺「社會支持」的主要效果摘要表-----126 表4-4.5:性別在知覺「社會支持」的主要效果摘要表-----126 表4-4.6:年級、性別在知覺「社會支持」之「學校支持」的單純主要效果摘要表-----127 表4-4.7:全體原住民學生知覺「創新支持」排序(就因素而言)-----129 表5-4.8:不同年級、性別原住民學生知覺「創新支持」排序(就因素而言)-----129 表5-4.9:年級,性別在「創新支持」的多變量變異數分析摘要表-----130 表5-4.10:年級在「創新支持」的主要效果摘要表-----131 表5-4.11:性別在「創新支持」的主要效果摘要表-----131 表5-5.1:年級、性別、社會支持、創新支持與學生的各種創意經驗、創造思考能力的典型相關-----134 表5-1.1:年級、性別在「創意生活經驗」的多變量變異數分析摘要表-----137 表5-1.2:不同年級原住民學生在「創意生活經驗」之主要效果摘要表-----138 表5-1.3:男女原住民學生在「創意生活經驗」的主要效果摘要表-----139 表5-1.4:年級、性別在「得獎獲選次數」約二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140 表5-1.5:年級在「得獎獲選次數」的主要效果摘要表-----140 表5-1.6:性別在「得獎獲選次數」的主要效果摘要表-----140 表5-1.7:年級,性別在「創造思考能力」約二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141 表5-1.8:年級在原住民學生「圖形創造思考能力」的主要效果摘要-----142 表5-1.9:性別在原住民學生在「圖形創造思考能力」的主要效果摘要-----142 表5-1.10:年級、性別在「圖形創造思考能力」的單純主要效果摘要-----143 表5-1.11:不同年級原住民學生在「語文創造思考能力」的主要效果-----144 表5-1.12:不同性別原住民學生在「語文創造思考能力」的主要效果-----144 表5-2.1:全體原住民學生「教師教學創新行為」與「創意生活經驗」之皮爾森積差相關-----146 表5-2.2:不同年級、性別原住民學生「教師教學創新行為」與「創意生活經驗」之皮爾森積差相關-----146 表5-2.3:全體及不同年級、性別原住民學生「教師教學創新行為」與「得獎獲選次數」之皮爾森積差相關-----147 表5-2.4:全體學生「教師教學創新行為」與圖形/語文創造思考能力之皮爾森積差相關-----148 表5-2.5:不同年級、性別原住民學生「教師教學創新行為」與圖形/語文創造思考能力之皮爾森檳差相關-----149 表5-3.1:全體原住民學生「父母教養態度」與「創意生活經驗」之皮爾森積差相關-----152 表5-3.2:不同年級、性別原住民學生「父母教養態度」與「創意生活經驗」之皮爾森積差相關-----152 表5-3.3:全體及不同年級,性別原住民學生「父母教養態度」與「得獎獲選次數」之皮爾森積差相關-----154 表5-3.4:全體學生「父母教養態度」與圖形/語文創造思考能力之皮爾森積差相關-----156 表5-3.5:不同年級、性別原住民學生「父母教養態度」與圓形/語文創造思考能力之皮爾森積差相關-----156 表5-4.1:全體原住民學生「社會支持」與「創意生活經驗」之皮爾森積差相關-----159 表5-4.2:不同年級、性別原住民學生「社會支持」與「創意經驗」之皮爾森積差相關-----160 表5-4.3:全體及不同年級、性別原住民學生「社會支持」與「得獎獲選次數」之皮爾森積差相關-----162 表5-4.4:全體學生「社會支持」與圖形/語文創造思考能力之皮爾森積差相關-----163 表5-4.5:不同年級、性別原住民學生「社會支持」與圖形/語文創造思考測驗之皮爾森積差相關-----164 表5-4.6:全體原住民學生「創新支持」與「創意生活經驗」之皮爾森積差相關-----166 表5-4.7:不同年級、性別原住民學生「創新支持」與「創意經驗」之皮爾森積差相關-----167 表5-4.8:全體及不同年級、性別原住民學生「創新支持」與「得獎獲選次數」之皮爾森積差相關-----169 表5-4.9:全體學生「創新支持」與圖形/語文創造思考能力之皮爾森積差相關-----170 表5-4.10:不同年級、性別原住民學生「創新支持」與圖形/語文創造思考能力之皮爾森積差相關-----171 表6-1.1:本研究各研究假設之考驗結果-----181 | zh_TW |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B2002002777 | en_US |
dc.subject (關鍵詞) | 原住民學生 | zh_TW |
dc.subject (關鍵詞) | 創造力 | zh_TW |
dc.subject (關鍵詞) | 發展 | zh_TW |
dc.subject (關鍵詞) | 教師教學創新行為 | zh_TW |
dc.subject (關鍵詞) | 父母教養態度 | zh_TW |
dc.subject (關鍵詞) | 社會支持 | zh_TW |
dc.subject (關鍵詞) | ABORIGINE STUDENT | en_US |
dc.subject (關鍵詞) | CREATIVITY | en_US |
dc.subject (關鍵詞) | DEVELOPMENT | en_US |
dc.subject (關鍵詞) | TEACHER CREATIVE BEHAVIORS | en_US |
dc.subject (關鍵詞) | PARENTING STYLE | en_US |
dc.subject (關鍵詞) | SOCIAL SUPPORT | en_US |
dc.title (題名) | 原住民學生創造力發展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年級、性別、教師教學創新行為、父母教養態度、社會支持與創意經驗、創造思考能力之關係 | zh_TW |
dc.title (題名) | The Development of Creativity in Aborigine Students. | en_US |
dc.type (資料類型) | thesis | en_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