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Citation Infomation

  • No doi shows Citation Infomation
題名 張湛《列子注》貴虛思想研究
A Study on Chang - Chan`s Theories of Emptiness from the Book of 《Lieh Tzu Chu》
作者 吳慕雅
Wu, Mu Ya
貢獻者 黃志民
Huang, Chih Min
吳慕雅
Wu, Mu Ya
關鍵詞 


聖人



Being
Infinite
Empty(Humble)
Saints
Law
Fate
Man-made
日期 1994
上傳時間 29-Apr-2016 09:35:23 (UTC+8)
摘要   張湛《列子注》長久以來在學術界未受到重視,但是在整個魏晉玄學的發展史上(尤其是東晉玄學)實具有不可磨滅的價值,因此對於張湛的玄學思想應給予什麼樣的評價?張湛的「貴虛」思想與《列子》的「貴虛」究竟有什麼不同?他的理論是否可以名之為「貴虛論」?張湛的思想體系只是單純的雜揉各家的說法、還是又提出了一些新的命題及概念?這些都是在探討張湛思想所欲解決的問題。本文擬分為六章,以「貴虛」為理論核心,再探討相關的幾個重要的子題--言意觀、力命論、天道觀、聖人論等,將張湛的行為及思考模式作一時代的定位。本文各章重點如下:第一章緒論,先宏觀介紹東晉玄學的特色及《列子注》「貴虛」的意涵,並對張湛是否偽作《列子》疑案作一釐清。第二章言意觀,說明《列子注》言意之辨的內涵,從去知忘言的語言模式及名實與公私二方面論述。進而再探討張湛的思考脈絡及思維方式。第三章天道觀,探討有無之辨的思想背景及思想內涵,從道與的關係、萬有生化的情形、宇宙的生成三方面申說。第四章力命論,主要探討理與力命的關係及「為我」與「知命」觀念的矛盾與調和。第五章聖人之道,說明張湛「聖人」模式的內涵及儒道調和的意義,並進一步闡明張湛對於覺與夢的辨別及具體的修養之方。第六章結論,對張湛思想體系的檢討及評價。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中國文學系
81151003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B2002003123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黃志民zh_TW
dc.contributor.advisor Huang, Chih Minen_US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吳慕雅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Wu, Mu Yaen_US
dc.creator (作者) 吳慕雅zh_TW
dc.creator (作者) Wu, Mu Yaen_US
dc.date (日期) 1994en_US
dc.date.accessioned 29-Apr-2016 09:35:23 (UTC+8)-
dc.date.available 29-Apr-2016 09:35:23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29-Apr-2016 09:35:23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B2002003123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87919-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中國文學系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81151003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張湛《列子注》長久以來在學術界未受到重視,但是在整個魏晉玄學的發展史上(尤其是東晉玄學)實具有不可磨滅的價值,因此對於張湛的玄學思想應給予什麼樣的評價?張湛的「貴虛」思想與《列子》的「貴虛」究竟有什麼不同?他的理論是否可以名之為「貴虛論」?張湛的思想體系只是單純的雜揉各家的說法、還是又提出了一些新的命題及概念?這些都是在探討張湛思想所欲解決的問題。本文擬分為六章,以「貴虛」為理論核心,再探討相關的幾個重要的子題--言意觀、力命論、天道觀、聖人論等,將張湛的行為及思考模式作一時代的定位。本文各章重點如下:第一章緒論,先宏觀介紹東晉玄學的特色及《列子注》「貴虛」的意涵,並對張湛是否偽作《列子》疑案作一釐清。第二章言意觀,說明《列子注》言意之辨的內涵,從去知忘言的語言模式及名實與公私二方面論述。進而再探討張湛的思考脈絡及思維方式。第三章天道觀,探討有無之辨的思想背景及思想內涵,從道與的關係、萬有生化的情形、宇宙的生成三方面申說。第四章力命論,主要探討理與力命的關係及「為我」與「知命」觀念的矛盾與調和。第五章聖人之道,說明張湛「聖人」模式的內涵及儒道調和的意義,並進一步闡明張湛對於覺與夢的辨別及具體的修養之方。第六章結論,對張湛思想體系的檢討及評價。zh_TW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自序-----1
     目錄-----1
     第一章、緒論-----1
       第一節、東晉玄學思潮的特色-----1
       第二節、《列子注》「貴虛」的意涵-----7
         一、《列子》「貴虛」的意涵-----8
         二、張湛「虛」的思想-----10
       第三節、張湛其人及張注疑案辨析-----14
         一、張湛其人及《列子》的成書過程-----14
         二、張注疑案辨析-----18
           (一)對文義注解及存疑的態度-----19
           (二)多引《莊子》及《莊》注-----21
           (三)校正-----23
           (四)校異-----25
           (五)對《列子》經文的批判-----26
           (六)釋義的失當或不符《列子》經文的原意-----29
           (附表)
     第二章、言意觀-----44
       第一節、《列子注》言意之辨的內涵-----44
         一、去知忘言的語言模式-----46
         二、名實與公私-----52
       第二節、《列子注》的思考脈絡及思維方式-----57
         一、《列子注》的思考脈絡-----58
         二、《列子注》的思維方式-----62
           (一)理推-----63
           (二)玄照-----65
           (三)游觀-----66
           (四)兩可得中、兩端一致的辨證邏輯-----67
     第三章、天道觀-----72
       第一節、有無之辨的思想背景-----72
       第二節、有無之辨的思想內涵-----73
         一、道與物的關係-----73
         二、萬有生化的情形-----77
           (一)萬物自生自化-----78
           (二)「自然」概念的提出-----80
         三、宇宙的生成-----84
           (一)元氣自然循環-----85
           (二)時空觀念-----89
           (附圖)
     第四章、力命論-----97
       第一節、《列子注》力命觀念的內涵-----97
       第二節、理與力命的關係-----101
         一、自然之理-----103
         二、天下之至理-----106
         三、攝生之理-----111
       第二節、「為我」與「知命」的矛盾與調和-----114
         一、天福與天罰的真義-----116
         二、對肆情及縱慾的批判-----120
     第五章、聖人之道-----127
       第一節、聖人之道的提出-----127
         一、聖人的人格標準-----127
         二、「聖人」模式的內涵-----129
       第二節、儒道調和的意義-----134
         一、「名教」與「自然」的調和-----138
         二、儒道互補與時命觀念-----141
       第三節、覺夢之辨-----143
       第四節、修養之方-----150
     第六章、結論-----171
     重要參考書目
zh_TW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B2002003123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聖人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Being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Infinite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Empty(Humble)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Saints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Law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Fate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Man-madeen_US
dc.title (題名) 張湛《列子注》貴虛思想研究zh_TW
dc.title (題名) A Study on Chang - Chan`s Theories of Emptiness from the Book of 《Lieh Tzu Chu》en_US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_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