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Citation Infomation

  • No doi shows Citation Infomation
題名 王覺一生平及其《理數合解》理天之研究
A study of the Life of Wang Juei Yi and the concept of "Lii Tian " in His"Lii Shuh Her Jiee"
作者 鍾雲鶯
Jong, Yun-Ing
貢獻者 李豐楙<br>宋光宇
Lii, Feng-Maw<br>Sonq, Guang-Yeu
鍾雲鶯
Jong, Yun-Ing
關鍵詞 王覺一
末後一著教
理天
氣天
象天
一貫道
民間宗教
Wang Juei Yi
Religion
Lii-Tian
Chih-Tian
Shianq-tian
Yi Guan tao
日期 1994
上傳時間 29-Apr-2016 09:35:51 (UTC+8)
摘要 王覺一是清末末候一著教的創始者,也是近代一貫道的開山祖師,藉著對其著作<<理數合解>>的研究,可以對清代民間宗教的信仰核心與教義思想略做了解,本研究的撰述方向如下:
參考文獻 (說明:一、二、三類屬於古籍的原點運用,四、五、六類則為民國 成立後著作,皆以名字首字筆畫多寡作為排列順序。
     一.版本類
     五覺一 理數合解(上海崇華堂版)三揚企業台北縣板橋
     王覺一 理數合解(台中崇華堂版) 大興台北縣三重
     王覺一著 理數合解淺註 三德書局臺北
     慈無量編校
     王覺一著 北海老人全書 正一善書出版社臺北
     林立仁編
     二.經籍類
     王:由韓康伯注 周易正義十三經注疏本 藝文印書館臺北
     孔穎達正義
     王陽明 傳習錄 青氣巨書局臺南
     朱熹 河南程氏遺書 臺灣商務印書館 臺北
     朱熹 朱子七經語類 上海古籍出版社
     朱熹 ,朱子四書語類 上海古籍出版社
     朱熹 朱子性理語類 上海古籍出版社
     長熹 朱文公全集 臺灣光復書局臺北
     朱熹 四書集註 鵝湖出版社臺北
     宋師光宇編 龍華寶經 ﹒ 元祐出版社臺北
     宋常星註解 道德經講義 三揚企業台北縣板橋
     何晏集解 論語正義十三年到主疏本 藝文印書館臺北
     邢昺疏
     岑溢成 大學義理疏解 我島湖出版社臺北
     周敦頤撰 周子全書 廣學社臺北
     清﹒董榕輯
     邵雍 皇極經世書 臺灣中華書局臺北
     傅金銓著(清)證道一貫真機 自由出版社臺北
     蕭天石編選
     黃宗羲 宋元學案 華世書局臺北
     黃宗羲 明儒學業 里仁書局臺北
     程頤程穎 二程全書 臺灣中華書局臺北
     趙歧注 孟子正義十三經注疏本 藝文印書館臺北
     孫奭疏
     趙順孫 四書纂疏 文史哲出版社臺北
     楊祖漠 中庸義理疏解 館湖出版社臺北
     錢穆 四書釋義 學生書局臺北
     瀧川龜太郎 史記會注考證 洪氏出版社臺北
     正統道藏 中文出版社臺北
     三.史料類
     王茂笙等著 清代全史 遼寧人民出版社
     左宗堂 左文襄公全集 文海出版社臺北
     沈雲龍主編 大清律例會通纂 文海出版社臺北
     沈雲龍主編 劉忠誠公(坤一)遺集一奏疏 文海出版社臺北
     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第第二十六輯
     徐本編纂 大清律例一文淵閣四庫全書第672冊臺灣商務
     徐珂 清稗類鈔 臺灣商務印書館臺北
     軍史館主編 清史稿 臺灣商務印書館臺北
     崑剛等撰 欽定大清會典 新文豐出版臺北
     崑剛等撰 欽定大清會典事例 新文豐出版臺北
     曾國荃 曾忠襄公全集 成文出版社臺北
     薛允升等編 刑案匯覽續編 ,文海出版社臺北
     (清)月摺檔 臺灣故宮博物院圖書館
     申報 臺灣中華書局彙編 臺北
     辛亥革命前十年間民變檔案史料(上下) 中華書局北京
     四宗教類。
     王治心 中國宗教思想史 彙文堂出版社臺北
     中華民國一貫 一貫道簡介 青氣巨出版社臺南
     道總會主編
     行者 一貫道 正一善書出版社臺北
     吉崗義豐(日) 中國民間宗教概說 華宇出版社臺北
     呂大吉 宗教學概論 中華社會科學出版社北京
     俠名 道統寶鑑 大興臺北縣三軍
     李世瑜 現在華北祕密宗教 古亭書屋臺北
     宋師光宇 天道鉤沉 元祐出版社憂北
     李亦園 信仰與文化 遠流出版社臺北
     余英時 中國宗教倫理與商人精神 聯經出版社臺北
     杜曾瑞(LOUIS DUPRE)人的宗教向度 幼獅文化臺北
     傅佩榮譯
     李富華 中國民間宗教史 文津出版社臺北
     馮佐哲
     拉徒萊 ‘ 神學 ─ ─ 得救的學閃 光啟出版社臺北
     王秀谷等譯
     林萬傳 先天道研究 青氣巨出版社臺南
     周變藩等著 中國宗教蹤覽 江蘇文藝出版社
     約翰﹒麥奎利(英)神學的語言與邏輯 四川人民出版社
     鍾慶譯
     馬西沙 中國民間宗教史 上海人民出版社
     韓秉方
     淺井紀(日) 明清時代宗教結社?研究 研文出版社 東京
     郭廷棟編 一貫道疑問解答 大興臺北縣三重
     陳志明 馬新德教會之發展及其 代理員文摘馬來西亞
     蘇慶華譯 分佈研究
     斯朗特(美) 宗教生活論 今日中國出版社北京
     王志遠主編
     夢湖編述 性理釋疑選讀小註 玉珍書局嘉義
     劉易士(H.D. Lewis)宗教哲學 東南亞神學院臺南
     黃明德譯
     歐大年(美) 中國民間宗教教派研究 上海古籍出版社
     戴玄之 中國祕密宗教與祕密會社臺灣商務出版社臺北
     羅伯特 宗教與意識形態 四川人民出版
     龔方震等譯
     羅納德﹒L﹒約翰斯通 社會中的宗教 四川人民出版
     尹今黎譯
     蘇鳴東 天道的辨正與真理 青氣巨出版社臺南
     蘇鳴東 天道概論 青氣巨出版社臺商
     龔道運 中國宗教論集 文史哲出版社臺北
     五思想類。
     J.P 3蒂洛 哲學一一理論與實踐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北京
     古平等譯
     小野澤精一等著氣的思想 上海人民出版社
     李慶譯
     方立天 佛教哲學 洪葉出版社臺北
     王德有 道旨論 齊魯書社山東
     史革新 晚清理學研究 文津出版社臺北
     牟宗三 中國哲學的特質 學生書局臺北
     牟宗三 心體與性體 正中書局臺北
     李杜 中西哲學思想中的天道與上帝聯經出版社臺北
     李杜 中國古代天道思想論 藍燈文化出版臺北
     余英時 內在超越之路 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北京
     余英時 史學與傳統 時報出版臺北
     杜維明 儒家傳統的現代轉化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北京
     李澤厚 中國古代思想史論
     侯外盧等著 宋明理學史 人民出版社北京
     姜國柱 論人﹒人性 海洋出版社河北
     姜廣輝 理學與中國文化 上海人民出版社
     高全喜 理心之間 三聯書社北京
     唐君毅 中國哲學原論(原性篇) 學生書局臺北
     唐君毅 文化意識宇宙的探索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北京
     徐復觀 中國人性論史 臺灣商務出版社臺北
     梁漱溟 人心與人生
     湯一介 儒釋道與內在超越問題 江西人民出版社
     張立文 ,中國哲學範疇發展史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北京
     (天道篇)
     張立文 宋明理學研究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北京
     張立文 宋明理學邏輯結構的演化 萬卷樓臺北
     張立文 朱熹思想、研究(上下) 谷風出版社臺北
     張立文主編 理 中國人民出版社北京
     張立文主編 氣 中國人民出版社北京
     張立文主編 道 中國人民出版社北京
     湯用彤 理學佛學玄學 淑馨出版社書 臺北
     陳來 朱子哲學研究 文津出版社臺北
     張舜徽 周秦道論發微 木鐸出版社臺北
     梅貽寶等著 中國人的心靈 聯經出版社臺北
     一一中國哲學文化要義
     黃公偉 宋明清理學體系論史 幼獅文化臺北
     馮友蘭 中國哲學史 藍燈文化出版畫北
     馮炳奎等著 宋明理理學研究論集 黎明出版社臺北
     傅佩榮 儒道天論發微 學生會局臺北
     程肅 晚清鄉土意識 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北京
     葛榮晉 中國哲學範疇導論 萬卷樓臺北
     楊儒賓主編 中國古代思想中的氣論及身體觀 巨流出版社臺北
     劉述先 朱子哲學思想的發展與完成 學生書局臺北
     蒙培元 理學的演變 文津出版社臺北
     豪培元 理學範疇系統研 人民出版社北京
     蒙培元 中國心性論 學生書局臺北
     熊婉 宋代理學與佛學之探討 文津出版社臺北
     劉瀚平 儒家心性與天道 基礎文教基金會臺北
     蔡仁厚 宋明理學(北宋篇南宋篇) 學生書局臺北
     鄧克銘 宋代理概念之開展 文津出版社臺北
     蔣伯潛 理學纂要 正中書局臺北
     盧雪崑 儒教的心性學與道德形上學 文津出版社臺北
     錢穆 中國思想史 學生書局臺北
     錢穆 中國學術思想史論叢 東大出版社臺北
     錢穆 靈魂與心 聯經出版社臺北
     六期刊論文。
     王天 太極圖標示的哲理初探
     中國道教一九八八年第三期
     王見川 臺灣齋教研究之二:先天道前期史初探一一兼論其與一貫
     道的關係 臺北文獻 直字一○八期
     王爾敏 祕密宗教與祕密社會之生態環境及社會功能 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十期
     王爾敏 灤州石佛口王氏族系及其白蓮教信仰傳承 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二期
     安樂哲( ROGERT.AMES) 孔子思想中宗教觀的特色一一天人合一 鵝湖第九卷第遺二期
     成中英 易經中的「理」與「氣」一一對中國哲學中「有」與「無」的重新考查 幼獅學誌、 第十六卷第四期
     朱維煥 氣對於生命結構與活動所作詮釋之涵義(一)~(四) 鵝湖 135—138期
     任繼愈 唐宋以後的三教合一思潮 世界宗教研究 一九八四年一月號
     李正治 中國民間處世思想的探索與批判 鵝湖月刊一三八期
     宋師光宇 叛逆與勳爵一一先天道在台灣清朝與日據時代的不同際遇
     歷史月刊第七十四期。
     宋師光字試論無生老母信仰的一些特質 中研院史語所集刊第五十二集
     呂思勉 國史上的宗教 中國史論集
     李師豐楙 六朝道教度脫觀的綜合考察 民83年度<東方宗教討論會>會議論文 吳雁商 思孟學派儒家的心性說及其特點
     貴州民族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一九九三年第一期
     林安梧 論儒家的宗教精神及其成聖之道一一不離於生活世界的終
     極關懷 民83年度<東方宗教討論會>會議論文
     林安梧 實踐之異化與形上的保存一一對於宋代理學與心學的一個
     哲學解析 聯合文學第七卷第八期
     周育民 一貫道前期歷史初探一一兼談一貫道與義和團關係 近代史研究一九九一年第三期
     林國平 論三教的形成與演變 世界宗教研究一九八七年二月號
     林繼平 理學思想之發展其價值評估(上下) 東方雜話、 第二十二卷十~十一期
     姜允明 從「心體」的形上意義申論宋明心學中天人合一的理論基 楚 漢學研究第二卷第二期
     洪美華 明末清初秘密宗教思想、信仰的流變與特質
     明清之際中國文化的轉變與延續研討化論文集
     姜廣輝 理學形式的因與緣 孔孟學報六十五期
     范麗珠 中國民眾宗教意識的社會土壤 天津社會科學學報一九九三年第三期
     馬西沙 略論明清時代民間宗教的兩種發展趨勢 世界宗教研究一九八四年一月號
     張立文 中國心性哲學及其演變(卡下) 中國文化月刊第一六四~一六五期
     莊吉發 「真空家鄉無生父母」一一民間祕密宗教的社會功能 歷史月刊第八十六期
     莊吉發 清代民間宗教的寶卷及無生老母信仰(上下)
     大陸雜誌第七十四卷四~五期
     莊古發 清代民間宗教信仰的社會功能
     資開國 宋代人性論的源起與發展
     四川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第二十卷第三期
     彭耀 中國封建社會中宗教與王權政治的關係
     李成棟 世界宗教研究一九九三年第三期
     楊國榮 人格境界與成人之道一一理學的人格理論及其內蘊 孔孟月刊第三十一卷第十期
     楊慶? 儒家思想與中國宗教之間的功能與關係
     段昌國譯 中國思想與制度論集
     劉國梁 試論道教對宋明理學宇宙生成論的影響
     盧賢祥 世界宗教研究 一九八一年四月號
     錢穆 道與理 故宮學術季刊第一卷第一期
     鍾雲鶯 清代的禁教律例 歷史月刊第八十六期
     羅光 儒釋道所形成中華民族的信仰 文藝復興第一卷第七期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中國文學系
G81151007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B2002003135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李豐楙<br>宋光宇zh_TW
dc.contributor.advisor Lii, Feng-Maw<br>Sonq, Guang-Yeuen_US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鍾雲鶯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Jong, Yun-Ingen_US
dc.creator (作者) 鍾雲鶯zh_TW
dc.creator (作者) Jong, Yun-Ingen_US
dc.date (日期) 1994en_US
dc.date.accessioned 29-Apr-2016 09:35:51 (UTC+8)-
dc.date.available 29-Apr-2016 09:35:51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29-Apr-2016 09:35:51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B2002003135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87931-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中國文學系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G81151007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王覺一是清末末候一著教的創始者,也是近代一貫道的開山祖師,藉著對其著作<<理數合解>>的研究,可以對清代民間宗教的信仰核心與教義思想略做了解,本研究的撰述方向如下:zh_TW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壹‧王覺一傳道角色的確立 4
      貳‧民間宗教教義思想的部份補遺 6
     注釋 6
     第二節 研究資料的釐訂 8
      壹‧<<理數合解>>一書之由來 9
      貳‧<<理數合解>>版本的選用──上海崇華版為研究的原點 10
      参‧關於<學庸序>的作者探討──<學庸序>應為王覺一所作之辯解 11
     注釋 13
     第三節 研究方法 14
      壹‧台灣故宮博物院館藏<<月摺檔>>的運用 14
      貳‧程朱理學觀念的切入 16
      参‧神學(宗教思想)角度的引導 17
     注釋 18
     第四節 預期目標 19
     第二章 王覺一生平及其教案析探 22
     第一節 青年求師訪道──兼論先天道的發展與分裂 22
      壹‧先天道的發展與分裂22
      貳‧青年的求道時期 23
     注釋 25
     第二節 中年立教傳道 26
      壹‧末後一著教的創立 26
      貳‧接掌祖師之位與東震堂的建立 28
      参‧王覺一的傳道特色 33
     注釋36
     第三節 教案的發生與晚年的逃亡 39
      壹‧王覺一教案的源起 40
        一‧河南汝甯府事件 40
        二‧光緒九年的起事之役 42
       貳‧傳道生涯的結束 44
     注釋 49
     第四節 王覺一教派的傳承與流衍 49
      壹‧一貫道 50
      貳‧彌陀教 51
     注釋 51
     本章小結 52
     注釋 53
     第三章 王覺一「理」觀念的承襲與轉化 54
     第一節 王覺一「理」觀念的溯源與轉化 54
      壹‧《周易》的黃中通理 56
      貳‧周敦頤的無極之理 58
       参‧程頤的性即理 60
       肆‧程、朱的理一分殊 62
     注釋 64
     第二節 王覺一對於「理」的詮釋 66
      壹‧理為宇宙本體及運行規律 66
      貳‧理為天地生滅的主宰 68
      参‧理具有倫常的意義 69
     注釋 71
     本章小結 72
     第四章 理天析探 74
     第一節 理天的意涵與代稱 74
      壹‧「理天」的字義探源 74
      貳‧理天的代名詞 76
       一‧理即理天 76
       二‧無極即理天 77
       三‧不易即理天 78
       四‧至靜不動即理天 79
     注釋 80
     第二節 理天的本體論與宇宙論 81
      壹‧理、氣、象的宇宙論 82
       一‧氣天──天地萬物生成與變化的動力 82
       二‧象天──現象界的存在 86
       三‧理天──天體的主軸 87
        四‧理、氣、象循環的宇宙創世論 90
        小結 92
       貳‧理天──宇宙根源的本體 92
     注釋 95
     第三節 理天的特質 97
      壹‧寂然不動 感而遂通 98
      貳‧無形無象 無始無終 99
     注釋 100
     第四節 理天的心性論 101
      壹‧本然之性源於理天的性善論 101
      貳‧性、命、心、神相通為一 104
      参‧本然之性無生無滅 107
      肆‧人皆堯舜的肯定 108
      伍‧惡的來源──氣天與象天之性 109
      陸‧回溯理天之性為三教共同追求的正鵠 113
     注釋 114
     本章小結 117
     第五章 理天的宗教意義 118
     第一節 救劫度脫的精神 118
      壹‧救劫免難的悲憫胸懷 119
      貳‧三教聖人應劫傳道就是──對道統的詮釋 121
      参‧超越輪迴的度脫意義 124
      肆‧三曹普渡的救難思想 125
     注釋 128
     第二節 修道的意義 129
      壹‧尋明師 覓正道 130
      貳‧聖域賢關的區分 133
      参‧修道功果的差別 136
     注釋 139
     第三節 終極實體的關懷 139
      壹‧回歸個體本性的意義 140
      貳‧反溯理天本體的真諦 142
     注釋 143
     本章小結 144
     第六章 結論 145
     第一節 王覺一及理天主題所做的結果分析 145
      壹‧還原民間宗教家的傳道角色 146
      貳‧研究民間宗教應重視其教義所闡揚的思想理念 147
      參‧理天主題所呈現的意義 148
     第二節 王覺一思想對一貫道教義的影響 150
     注釋 153
     第三節 「王覺一」主題所開展的未來研究展望 153
      壹‧王覺一宗教思想研究 154
      貳‧一貫道宗教思想研究 154
      参‧理學與明清民間宗教思想關係之研究 155
     注釋 157
     結語 157
     注釋 158
     參考書目 159
zh_TW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B2002003135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王覺一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末後一著教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理天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氣天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象天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一貫道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民間宗教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Wang Juei Yi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Religion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Lii-Tian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Chih-Tian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Shianq-tian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Yi Guan taoen_US
dc.title (題名) 王覺一生平及其《理數合解》理天之研究zh_TW
dc.title (題名) A study of the Life of Wang Juei Yi and the concept of "Lii Tian " in His"Lii Shuh Her Jiee"en_US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_US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說明:一、二、三類屬於古籍的原點運用,四、五、六類則為民國 成立後著作,皆以名字首字筆畫多寡作為排列順序。
     一.版本類
     五覺一 理數合解(上海崇華堂版)三揚企業台北縣板橋
     王覺一 理數合解(台中崇華堂版) 大興台北縣三重
     王覺一著 理數合解淺註 三德書局臺北
     慈無量編校
     王覺一著 北海老人全書 正一善書出版社臺北
     林立仁編
     二.經籍類
     王:由韓康伯注 周易正義十三經注疏本 藝文印書館臺北
     孔穎達正義
     王陽明 傳習錄 青氣巨書局臺南
     朱熹 河南程氏遺書 臺灣商務印書館 臺北
     朱熹 朱子七經語類 上海古籍出版社
     朱熹 ,朱子四書語類 上海古籍出版社
     朱熹 朱子性理語類 上海古籍出版社
     長熹 朱文公全集 臺灣光復書局臺北
     朱熹 四書集註 鵝湖出版社臺北
     宋師光宇編 龍華寶經 ﹒ 元祐出版社臺北
     宋常星註解 道德經講義 三揚企業台北縣板橋
     何晏集解 論語正義十三年到主疏本 藝文印書館臺北
     邢昺疏
     岑溢成 大學義理疏解 我島湖出版社臺北
     周敦頤撰 周子全書 廣學社臺北
     清﹒董榕輯
     邵雍 皇極經世書 臺灣中華書局臺北
     傅金銓著(清)證道一貫真機 自由出版社臺北
     蕭天石編選
     黃宗羲 宋元學案 華世書局臺北
     黃宗羲 明儒學業 里仁書局臺北
     程頤程穎 二程全書 臺灣中華書局臺北
     趙歧注 孟子正義十三經注疏本 藝文印書館臺北
     孫奭疏
     趙順孫 四書纂疏 文史哲出版社臺北
     楊祖漠 中庸義理疏解 館湖出版社臺北
     錢穆 四書釋義 學生書局臺北
     瀧川龜太郎 史記會注考證 洪氏出版社臺北
     正統道藏 中文出版社臺北
     三.史料類
     王茂笙等著 清代全史 遼寧人民出版社
     左宗堂 左文襄公全集 文海出版社臺北
     沈雲龍主編 大清律例會通纂 文海出版社臺北
     沈雲龍主編 劉忠誠公(坤一)遺集一奏疏 文海出版社臺北
     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第第二十六輯
     徐本編纂 大清律例一文淵閣四庫全書第672冊臺灣商務
     徐珂 清稗類鈔 臺灣商務印書館臺北
     軍史館主編 清史稿 臺灣商務印書館臺北
     崑剛等撰 欽定大清會典 新文豐出版臺北
     崑剛等撰 欽定大清會典事例 新文豐出版臺北
     曾國荃 曾忠襄公全集 成文出版社臺北
     薛允升等編 刑案匯覽續編 ,文海出版社臺北
     (清)月摺檔 臺灣故宮博物院圖書館
     申報 臺灣中華書局彙編 臺北
     辛亥革命前十年間民變檔案史料(上下) 中華書局北京
     四宗教類。
     王治心 中國宗教思想史 彙文堂出版社臺北
     中華民國一貫 一貫道簡介 青氣巨出版社臺南
     道總會主編
     行者 一貫道 正一善書出版社臺北
     吉崗義豐(日) 中國民間宗教概說 華宇出版社臺北
     呂大吉 宗教學概論 中華社會科學出版社北京
     俠名 道統寶鑑 大興臺北縣三軍
     李世瑜 現在華北祕密宗教 古亭書屋臺北
     宋師光宇 天道鉤沉 元祐出版社憂北
     李亦園 信仰與文化 遠流出版社臺北
     余英時 中國宗教倫理與商人精神 聯經出版社臺北
     杜曾瑞(LOUIS DUPRE)人的宗教向度 幼獅文化臺北
     傅佩榮譯
     李富華 中國民間宗教史 文津出版社臺北
     馮佐哲
     拉徒萊 ‘ 神學 ─ ─ 得救的學閃 光啟出版社臺北
     王秀谷等譯
     林萬傳 先天道研究 青氣巨出版社臺南
     周變藩等著 中國宗教蹤覽 江蘇文藝出版社
     約翰﹒麥奎利(英)神學的語言與邏輯 四川人民出版社
     鍾慶譯
     馬西沙 中國民間宗教史 上海人民出版社
     韓秉方
     淺井紀(日) 明清時代宗教結社?研究 研文出版社 東京
     郭廷棟編 一貫道疑問解答 大興臺北縣三重
     陳志明 馬新德教會之發展及其 代理員文摘馬來西亞
     蘇慶華譯 分佈研究
     斯朗特(美) 宗教生活論 今日中國出版社北京
     王志遠主編
     夢湖編述 性理釋疑選讀小註 玉珍書局嘉義
     劉易士(H.D. Lewis)宗教哲學 東南亞神學院臺南
     黃明德譯
     歐大年(美) 中國民間宗教教派研究 上海古籍出版社
     戴玄之 中國祕密宗教與祕密會社臺灣商務出版社臺北
     羅伯特 宗教與意識形態 四川人民出版
     龔方震等譯
     羅納德﹒L﹒約翰斯通 社會中的宗教 四川人民出版
     尹今黎譯
     蘇鳴東 天道的辨正與真理 青氣巨出版社臺南
     蘇鳴東 天道概論 青氣巨出版社臺商
     龔道運 中國宗教論集 文史哲出版社臺北
     五思想類。
     J.P 3蒂洛 哲學一一理論與實踐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北京
     古平等譯
     小野澤精一等著氣的思想 上海人民出版社
     李慶譯
     方立天 佛教哲學 洪葉出版社臺北
     王德有 道旨論 齊魯書社山東
     史革新 晚清理學研究 文津出版社臺北
     牟宗三 中國哲學的特質 學生書局臺北
     牟宗三 心體與性體 正中書局臺北
     李杜 中西哲學思想中的天道與上帝聯經出版社臺北
     李杜 中國古代天道思想論 藍燈文化出版臺北
     余英時 內在超越之路 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北京
     余英時 史學與傳統 時報出版臺北
     杜維明 儒家傳統的現代轉化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北京
     李澤厚 中國古代思想史論
     侯外盧等著 宋明理學史 人民出版社北京
     姜國柱 論人﹒人性 海洋出版社河北
     姜廣輝 理學與中國文化 上海人民出版社
     高全喜 理心之間 三聯書社北京
     唐君毅 中國哲學原論(原性篇) 學生書局臺北
     唐君毅 文化意識宇宙的探索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北京
     徐復觀 中國人性論史 臺灣商務出版社臺北
     梁漱溟 人心與人生
     湯一介 儒釋道與內在超越問題 江西人民出版社
     張立文 ,中國哲學範疇發展史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北京
     (天道篇)
     張立文 宋明理學研究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北京
     張立文 宋明理學邏輯結構的演化 萬卷樓臺北
     張立文 朱熹思想、研究(上下) 谷風出版社臺北
     張立文主編 理 中國人民出版社北京
     張立文主編 氣 中國人民出版社北京
     張立文主編 道 中國人民出版社北京
     湯用彤 理學佛學玄學 淑馨出版社書 臺北
     陳來 朱子哲學研究 文津出版社臺北
     張舜徽 周秦道論發微 木鐸出版社臺北
     梅貽寶等著 中國人的心靈 聯經出版社臺北
     一一中國哲學文化要義
     黃公偉 宋明清理學體系論史 幼獅文化臺北
     馮友蘭 中國哲學史 藍燈文化出版畫北
     馮炳奎等著 宋明理理學研究論集 黎明出版社臺北
     傅佩榮 儒道天論發微 學生會局臺北
     程肅 晚清鄉土意識 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北京
     葛榮晉 中國哲學範疇導論 萬卷樓臺北
     楊儒賓主編 中國古代思想中的氣論及身體觀 巨流出版社臺北
     劉述先 朱子哲學思想的發展與完成 學生書局臺北
     蒙培元 理學的演變 文津出版社臺北
     豪培元 理學範疇系統研 人民出版社北京
     蒙培元 中國心性論 學生書局臺北
     熊婉 宋代理學與佛學之探討 文津出版社臺北
     劉瀚平 儒家心性與天道 基礎文教基金會臺北
     蔡仁厚 宋明理學(北宋篇南宋篇) 學生書局臺北
     鄧克銘 宋代理概念之開展 文津出版社臺北
     蔣伯潛 理學纂要 正中書局臺北
     盧雪崑 儒教的心性學與道德形上學 文津出版社臺北
     錢穆 中國思想史 學生書局臺北
     錢穆 中國學術思想史論叢 東大出版社臺北
     錢穆 靈魂與心 聯經出版社臺北
     六期刊論文。
     王天 太極圖標示的哲理初探
     中國道教一九八八年第三期
     王見川 臺灣齋教研究之二:先天道前期史初探一一兼論其與一貫
     道的關係 臺北文獻 直字一○八期
     王爾敏 祕密宗教與祕密社會之生態環境及社會功能 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十期
     王爾敏 灤州石佛口王氏族系及其白蓮教信仰傳承 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二期
     安樂哲( ROGERT.AMES) 孔子思想中宗教觀的特色一一天人合一 鵝湖第九卷第遺二期
     成中英 易經中的「理」與「氣」一一對中國哲學中「有」與「無」的重新考查 幼獅學誌、 第十六卷第四期
     朱維煥 氣對於生命結構與活動所作詮釋之涵義(一)~(四) 鵝湖 135—138期
     任繼愈 唐宋以後的三教合一思潮 世界宗教研究 一九八四年一月號
     李正治 中國民間處世思想的探索與批判 鵝湖月刊一三八期
     宋師光宇 叛逆與勳爵一一先天道在台灣清朝與日據時代的不同際遇
     歷史月刊第七十四期。
     宋師光字試論無生老母信仰的一些特質 中研院史語所集刊第五十二集
     呂思勉 國史上的宗教 中國史論集
     李師豐楙 六朝道教度脫觀的綜合考察 民83年度<東方宗教討論會>會議論文 吳雁商 思孟學派儒家的心性說及其特點
     貴州民族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一九九三年第一期
     林安梧 論儒家的宗教精神及其成聖之道一一不離於生活世界的終
     極關懷 民83年度<東方宗教討論會>會議論文
     林安梧 實踐之異化與形上的保存一一對於宋代理學與心學的一個
     哲學解析 聯合文學第七卷第八期
     周育民 一貫道前期歷史初探一一兼談一貫道與義和團關係 近代史研究一九九一年第三期
     林國平 論三教的形成與演變 世界宗教研究一九八七年二月號
     林繼平 理學思想之發展其價值評估(上下) 東方雜話、 第二十二卷十~十一期
     姜允明 從「心體」的形上意義申論宋明心學中天人合一的理論基 楚 漢學研究第二卷第二期
     洪美華 明末清初秘密宗教思想、信仰的流變與特質
     明清之際中國文化的轉變與延續研討化論文集
     姜廣輝 理學形式的因與緣 孔孟學報六十五期
     范麗珠 中國民眾宗教意識的社會土壤 天津社會科學學報一九九三年第三期
     馬西沙 略論明清時代民間宗教的兩種發展趨勢 世界宗教研究一九八四年一月號
     張立文 中國心性哲學及其演變(卡下) 中國文化月刊第一六四~一六五期
     莊吉發 「真空家鄉無生父母」一一民間祕密宗教的社會功能 歷史月刊第八十六期
     莊吉發 清代民間宗教的寶卷及無生老母信仰(上下)
     大陸雜誌第七十四卷四~五期
     莊古發 清代民間宗教信仰的社會功能
     資開國 宋代人性論的源起與發展
     四川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第二十卷第三期
     彭耀 中國封建社會中宗教與王權政治的關係
     李成棟 世界宗教研究一九九三年第三期
     楊國榮 人格境界與成人之道一一理學的人格理論及其內蘊 孔孟月刊第三十一卷第十期
     楊慶? 儒家思想與中國宗教之間的功能與關係
     段昌國譯 中國思想與制度論集
     劉國梁 試論道教對宋明理學宇宙生成論的影響
     盧賢祥 世界宗教研究 一九八一年四月號
     錢穆 道與理 故宮學術季刊第一卷第一期
     鍾雲鶯 清代的禁教律例 歷史月刊第八十六期
     羅光 儒釋道所形成中華民族的信仰 文藝復興第一卷第七期
zh_TW